电影开始,一条皮裤跃然出现在屏幕上,观众随着她的脚步,一步,两步,进入到她的音乐世界里,听她诉说整个音乐的成长历程。
从外婆对她的音乐启蒙,到在中学演唱比赛中被蜂鸟发掘,从成为香港第一个未成年拿新人奖,到成为最年轻登上红馆舞台的歌手并叱咤粤语歌坛,从内地无人知晓到当红炸子鸡,一路上不容易,动人的音乐和优秀的唱功是她向世界表达自我的符号。
正如电影中她自己所说的:“从中学的舞台到香港乐坛再到整个中国的舞台,她只是一步步地把自己的表演舞台扩大,她的本心和努力不会变,无论名气再大,将她的音乐带到每个人的身边仍然是她所期望的。
”她用了十年的时间,25岁就达到了如此佳绩,这怎么能算一路逆风?
这怎么能算一路逆风?
这怎么能算一路逆风?
25岁,大部分的人都处于职业的伊始,除了一股冲劲,一无所有。
而她,微博2200w粉,73场巡回演唱会,获奖更是数不过来,还能有机会上天,这能叫一路逆风?
一些歌手恨不得咬牙切齿:唱功好也不能这样任性啊,你那些所谓的黑,所谓的逆风,全都放在我身上好了,我想被人黑也没人黑啊。
回到电影的本身,对于一个25岁人儿的经历积累,影片必然不会丰满。
导演 Nick Wickham已经很努力地将她的经历最大程度地展示得能打动观众的内心,镜头的运用和拍摄的角度那叫一个赞啊。
但是记录太过零碎,转场太过生硬,半段真情流露的访谈接半段记录,再接一段短得不能再短的演唱,一个点还没讲完,就讲下一个点,尽管最真实地展现了她,但是却有一种凌乱、零散堆叠的感觉,引不起我的共鸣。
全场唯一有点燃的深圳露天演唱会的一段,刚看得有点嗨,竟然就转场了,哎。
毕竟问题的关键还是25岁积累实在太少,却用这种自传式的方式去表达,带给人的感觉只能是一个微博艺人生活片段的合集。
有人说这是她自我的个性表达,但是记录片真的不适合这样用。
借用洪涛说的“有时候做好事情并不关键,做对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再给自己十年的积累,再出这样的一部记录片,会不会更好呢?
现在这样就有点捞钱的意味了。
本片的上映,只会让舆论更加波澜,让她的2017更加逆风。
希望本片会是她的新的开始,30岁后的她大放异彩。
电影本身值一星,近6年的歌迷加一星,给第一个出纪录片的勇气再加一星。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请脑残粉们不要过来给我评论,满嘴喷粪,这都不叫个电影,你想让所有人都给五分?
只能给一星,因为没有负分。
别口口声声说别人没素质,然后自己跑到别人的影评下来骂人,你打五分是你的自由,我打一分也代表我的看法,我说的不对你可以不看,我没有找你麻烦,不要先来招惹我。
是的,这是一部粉丝向纪录片,或者是给对邓紫棋至少有那么点了解兴趣的人看的。
所以无意外在豆瓣这样一个必须有种“文艺”和“艺术”头衔的平台,一星。
一个20多岁的个人纪录片,也无意外的在价值观评价中以“凭什么”和“好意思”拿到一星。
从运营上说,蜂鸟确实是愚蠢的,这样的纪录片赢不来路人缘,反而招黑。
可是,对于粉丝来说,90分钟真的太短,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路人并不知道的我是歌手之前的内地路演。
是的,她的经历并不特殊,甚至对大多人来说明明很成功,却偏要说一路逆风。
但是大多人也无法理解因为一个节目爆红,又因为同一个节目全网黑的落差,前后不过一年。
对,我当然也无法理解,但我至少明白,不是上了我是歌手就都能爆红。
所以我承认,这就是一部无法客观评价的影片,对我,它就是五星,它就是我这么多年喜欢邓紫棋的一步一个脚印,有感动,有力量,有未来。
相信她,如同《Xposed》里,Someday I’ll Fly。
期待Queen of Hearts part 2,珍惜我还鲜衣怒马可以去释放热爱的年代,不错过每一次现场的相遇。
前提是,看完了电影,纪录片要形成一部电影,首先要讲好一个故事,然而这里没有讲好一个故事。
首先,大红大紫的女明星出场,回忆在香港的出道,回忆上我是歌手,然后大红途中,与林宥嘉分手。
这里算是一个逆风吧,但是逆风之处在哪?
由旁人口中说出她真的很爱这个人?
其实,小孩子的感情嘛,当然会分分合合,电影之中,林宥嘉既不是良师又不是益友,就算分手,也没法令人体会到成长这一话题。
然后就是一系列演唱会,进入高潮系列原来片子的逆风在这里,微博上撕比,现实中玻璃心被骂,然后说几句音乐至上,不会放弃。
我只想说,欲戴皇冠,必承其重,能接受多大的赞美,就能接受多大的诋毁。
现实如此,与其公开自己的不公平待遇,还不如重新出发,毕竟除了耍大牌,邓紫棋真的没什么黑处,又不是吸那个毒,耍大牌也没什么,那英还放春晚飞机呢,责骂别人耍大牌,不如说你要邀请人家来给了别人机会啊!
最后,来说一下邓zq到底是否牛逼到让人愿意坐下看她的成长呢?
这里我就像说两首歌,第一首泡沫,第二首存在。
泡沫是gem原创,挺好听,能展示gem的水平;但是泡沫只有第五名,一飞冲天的一首歌是“存在”汪峰的歌。
让人了解到她能够驾驭这么高音的歌。
如果调转,让她一飞冲天的是泡沫,也许更多人愿意坐下来看她创作泡沫的心理历程吧。
邓到今天,确实表现出了过气的迹象,我认为,大家看到的负面报道肯定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报纸,杂志,舆论觉得你“没有资格耍大牌” 也就是说她从圣堂上面,下来了。
这就要从我是歌手说起了,其实以前gem有作品,有人气,歌曲很有韵律,声音很有辨识度,参加了一个节目之后,小宇宙爆发了,大红大紫了。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我是歌手的营销,但之后我是歌手“大声唱”就能赢!
大嗓门无敌!
高音歌手!
之类的爆发,很多人反感大嗓门的歌手。
gem确实是高音厉害,声线好听,可是歌路单一,唱一百首也是那个感觉,所以刚好变成典型了。
只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我是歌手这个节目初衷是好的,可是走向中雍,追求假大空,连累到它捧出来的人,也只能是商品,被消费一次,也就没有多余的咀嚼价值了。
她自己说过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被很多发行商回投过,因为这类电影不被讨好,客观的评价,感觉电影有点乱故事串联的很尴尬但可能是因为是粉丝的缘故吧,感觉电影很燃看的热血沸腾,她说过拍这部电影不是想让路人看完之后能对她有新的看法而是想让大家看完这部电影后能在自己的生活里面哪怕得到一点点的正能量。
不容置疑的,她也还需要沉淀和成长,很期待未来的她能给我更多的惊喜,陪她一起成长,也谢谢她陪我成长。
说实话,从始至今,我一直都特别挺豆瓣,就算16年末别人说豆瓣怎样怎样评分怎么怎么不公平,我都用玻璃心评价那些电影导演,看到了豆瓣对这部纪录片的评分,我还是挺豆瓣,主要是有那么一部分脑残人士对这部影片的评判,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毫无疑问算的上优秀,评价很多围绕主角的年龄说事,我想真正的问你们,你们到底有没看完整部影片,其实作为广东人的我,在零几年有了第一部MP3(Sansa Clip)开始,就听邓紫棋的歌,在当时网络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当天,能有那样的成就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了,跟今天的掏粪男孩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且别人的实力确确实实摆在那,这是一部非常不错的影片,我对那些有异议人士就且当你们“嫉妒”好了
我是gem的粉丝。
喜欢她,是因为她的每一首歌让我听到的都是翱翔夜空的勇敢,不是无病呻吟,是她在追梦路上的心情分享,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曲折,给人鼓舞。
非常有passion,像一只小小的蜂鸟,但是有用不完的精力。
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东西,以前都是自己通过一些歌曲,一些句子看到gem,很少有这么系统的一个回顾和介绍,所以我很喜欢。
这部纪录片,从三条线来讲述她的整个演艺路程,人物线索,时间线索,事件线索。
1、人物线索:采访了一些合作伙伴,对生命起着转折点的合作人TAN Lupo,友人,老师,通过闺蜜的描述侧面写了跟林宥嘉的感情,上海的外公外婆,歌迷,母亲。
2、时间、事件线索:高中时候参加的比赛带入演艺圈,在香港乐坛的发迹,从出道就一直坚持用视频记录自己生活这种方式,刚好在互联网发达起来的那个阶段,帮助观众了解到她真实生活的样子。
到我是歌手,到各地的重要演出,演唱会。
40度的深圳户外演唱会,上海演唱会,收到的挫折,误会和想放弃的时候。
3、自己的声音贯穿作为主线三条线穿插,说明了她的成长,她的感情观,她的一些生活习惯,她对音乐的看法以及音乐在她生命中是第一位的意义。
片中的她喜欢笑,笑的很可爱,歌词很贴近生活,我的人生轨迹好像都符合她歌词描写的状态,而且我都能从中受到鼓舞。
这就是有热爱,有追求的人,通过努力,有过痛苦失落低潮,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最后终于闪闪发亮,但仍然还是要继续努力的人生。
目标不是赚多少钱,收获多少名,是一直做自己热爱的事,才能让自己永远这么正能量,这么开心。
以前的我,对生命很懵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对人对事都是模棱两可,随波逐流,懦弱不敢言,遇冲突逃避。
听梦想,正能量,热爱,这些词毫无感觉,虚无缥缈,但是去年到今年,经历了很多,失去了很多的同时慢慢找到了自己,我真的理解了什么是梦想,什么事热爱,我这辈子要做什么样的人。
而在这个人生最重要又最灰暗的转折点,很高兴认识邓紫棋,我收到了她给我的鼓励。
就像我今年听她演唱会的感觉,听不同的歌想起很多完事,想起自己听歌时候的很多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和邓紫棋一起坐过山车,一起经历自己最重要的心情,回过头去看自己的成长。
这就是偶像于我的意义,跟她一起成长,一起经历,一起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
邓紫棋下面是我摘录的,一些很有感触的一些话。
我觉得只有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感同身受过的东西才能有所共鸣。
1、TAN:我们跑到那边,感到陌生,一脸天真,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这就是旅途的开始2、TAN:虽然他们不知道专业的词,但是当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做到最好最后呈现出来的时候,他们是能感受到不同的。
3、GEM:从中学生推到香港观众面前,再到全部内地的面前,只是分享的范围变得广了,可是你每天做的事情还是准备自己,在舞台上表演,跟歌迷接触,把你希望分享的感受在音乐上表现出来,所以其实本质上没有任何的改变。
4、LUPO:40度,100%的湿度,面对台下那些花了自己所有积蓄去买这张演出门票的小姑娘们,我有什么资格抱怨热,5、GEM:每个人要做事情都必须要付出代价,都是要有舍弃的要有取舍,你要取到就必须要放弃。
音乐永远是排在第一位我要做的事情,所以其他任何的东西,我都能够为它放弃。
音乐不只是我喜欢的东西那么简单,它是我整个生命的意义。
所以如果我为了任何东西放弃了音乐的话,我是放弃了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的宗旨里面,一切就是那么简单,就是为了音乐我能放弃一切。
6、GEM:我平时常常会想很多东西,无论是坐在车上面或者坐飞机的时候。
我随身有一本笔记本,我会把我眼里看到的世界和认识到的人都写下来。
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突然写一首歌,我觉得音乐最神奇的一个地方,你开始接触它的时候,你每天脑袋想着它的时候,它就会用不同的途径来到你的生命里面,然后你只要抓住它。
你就能够把他的样子呈现给各位。
7、GEM:我最希望在我音乐里面做到的就是去鼓励我的观众,在他们的生活里面也有能力走下去,也获得能量,你本来不认识的人都会被你影响。
这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事情,这才是音乐最神奇的地方。
8、GEM:每次我踏上舞台我都会非常感恩,有些在真正支持我,走向我生命新的一页的这些观众。
歌迷,我会形容为我的夜空里的星星。
因为舞台上看下去是一片黑,但是他们拿着荧光棒,手机,看上去就是黑夜里的星星,看上去很漂亮,但只是漂亮的画面那么简单,他们就是会在夜里点亮我的星星。
9、GEM:更会用朋友去形容我的歌迷,不仅仅是音乐的交集,是生命跟生命的交集。
10、GEM:你越跑越快了,你更加坚定了,就会有更多人觉得你不应该那么坚定,因为不希望你那么坚定,不想看到你那么坚定,想要把你拉下来。
11、汪峰:她的变化和慢慢走向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Its just beginning。
电影总体上介绍了GEM从小接触音乐至今的主要经历和感悟,但故事叙述过于平淡缺乏冲突。
除了家庭回忆部分和“如何办好一场体育场演唱会”是电影比较新的独有的东西,其余那些对经历的想法和感悟,甚至不如她在一些节目中谈的深刻,推荐去看她的那期《开讲啦》,讲自信与自爱讲的特别好。
邓紫棋在出道后第一次遭遇集中的重大的的挫折是在2012年,工作和舆论压力激增、失恋、外婆逝世的那段时期,她当时一个人逃离香港,在纽约的街头上看到小丑吹出一触就破的美丽泡沫,创作推出了专辑《Xposed》铲去了自己的半边头发和不知道多少阴霾。
这是故事情节上很好的冲突点,也是GEM成长路途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经历,电影却鲜有描述。
反而,对深圳的XXX LIVE大书特书,讲天气有多热那么多人有多难办,制造的冲突很生硬。
宣传片中讲到“逐光飞翔”,这束光很大部分就由她的基督教信仰带来。
她在演唱会上也和歌迷分享过,上帝告诉了她真正的爱是无私的。
之后还和张敬轩一起合唱过Hallelujah(虽然这首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歌曲)。
宗教信仰是她克服心中恐惧和慌乱的工具,也是她的精神世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影片完全没有提到。
不知道是不是被广电总局cut了,如果是,祝煞笔广电早日拥有新的心跳。
十几万条评论的唾骂,每周源源不断的负面报道,对于一个一直被音乐包裹的纯粹女孩来说,真的是汹涌的海啸。
对自我价值和道路的质疑,深切的无助和恐惧,这部电影表现得火候都没那么足。
总之整个电影的叙事欠缺完整,表现缺乏张力,赞扬、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部分篇幅太多。
三星给一个天才到无需雕刻的gem(宝石),一个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一个对音乐无限执着的歌者,和作为一个蜕变者的邓紫棋。
不知道恶意刷差评嘲讽讥笑的键盘侠什么心态,就像影片中所说的,我一直那么坚定但他们不希望我那么坚定偶尔也会想要放弃,不放弃是要影响更多的生命,这是上帝赋予的使命。
还有GEM凭什么不能出自传?
自己出钱投资拍摄被十几家发行商拒绝最后拖了快两年克服困难上映给粉丝的福利碍着键盘侠们了?
那些天王天后想出自己拍去啊,不用你们这些键盘侠打抱不平,又不求着你们去看,搞笑。
怀着恶意的人无论多精彩多感人的影片都是打动不了的,也少给我装路人,我知道你们都是些什么属性的货色。
#睡不着失眠的选择观看19年时候看Susie剪的年度视频那时候是自己难熬的阶段然后几乎每天都会刷几遍那个视频于是对BGM「一路逆风」有了好感认识GEM其实比「我是歌手」还要早但也只是止步于知道香港有个女歌手叫「邓紫棋」那时候只是想找首歌 误打误撞地认识了那时候还留着铲青的「GEM」后来「歌手」大火从此我的歌单里多了她的歌知道她最红的时候也最黑但是没有跟着网暴她 也没有支持她就只是作为一个歌迷只关注她的歌专辑「一路逆风」 综艺「盖世英雄」再到后来的新说唱 现在的「摩天动物园」一点都没落下也没有太过于着迷痴狂的喜爱只是出于对音乐的喜好直到与蜂鸟解约自立门户才觉得解解真的经历了很多但一直都在「一路逆风」地奋力抵抗着于是在打算看「美国小姐」的时候也把这部纪录片加入了片单没有想象中的对于不公平的事情的抵抗但是也算了解了从出道到17年的解解希望解解以后可以更好ps.发现以前的解解还是挺rock范儿的 哈哈「生活就像一场 繁华里的流浪」难过失落的时候记得对自己说一声「加油」(笑)
2017.9.25
喜欢紫琪一个月了,几乎每天都要听她的歌才能缓解考试带来的焦虑感
实话说片名没取好有点招黑,但片子一点毛病没有,谁规定什么咖位才值得一部纪录片?听了好听的歌,看到一个人的成长,被振奋到,我看的挺高兴,over
你只要过好自己的人生
也许真把自己当天皇巨星了,搞这么一出“电影”来花样吹捧和洗白自己,尤其是后面洪涛导演那段风波的描述,我就觉得是你邓紫棋自己的问题!总不能全世界特意去针对你?
一星,給青春。一星,給鄧紫棋。一星,給曾經紅火的香港樂壇。一星,給傳達的音樂信仰。
近些年很少见唱作俱佳的香港歌手,邓紫棋可算其中翘楚了
在这个网络暴力横行的时代,紫棋真的背负了很多不该负有的骂名。你们说张学友到现在都不曾出过纪录片电影,那是他的清高。但正是纪录片才让我们认识到艺人不容易的一面,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没有这部电影我可能只是姐姐的一个歌迷而已,但通过这部只有4.9的电影我更多地了解到了90后华语最优秀的创作女歌手的坚持与认真,她不该背负着那么多,尽管影评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但很多评一星的朋友们如果愿意去了解一些事的始末的话,我觉得你们也许会对GEM以及这部电影有一个更积极的看法,因为在中国,在华语乐坛,能拥有这样一位兼具热爱、创作、唱功且极为高产的新生代90后女歌手,难道不是广大歌迷的幸运吗?
啥破东西
不知不觉,没快进看完了,本来对邓一点都不了解,原来是这样的一个有才华有趣的女生,十几岁的时候就横扫香港乐坛,又单枪匹马杀入国内,凭借绝对实力引爆整个华人世界,片子娓娓道来,这样的纪录片还不错
奇奇怪怪的中国电影院上线
抛开片子立意的高下,纯从纪录片影像技术角度,确实不错。毕竟从国内传统经验来说,纪录片都是苦逼拍摄,只能讲情怀,更别提工业制作了。本片看起来应该预算够,制作精良。当然故事线本身够不够“逆风”,那是主人公的问题,呵呵
粉丝电影。将就看。
“臭表(婊)脸”的最好诠释
邓紫棋传记片年纪轻轻爆红就算一路走来有非议有误解骂她的人还停留在原地她已经往前走了 越走越好🥰
让你了解更多的邓紫棋 的 纪录片吧 说实话 作为电影不太适合。才来评论。
虽说是纪录片,但至少也是给粉丝和好感路人看的,了解的至少能看得出拍摄的用心,我刷了两次吧。每一次都会被带动和点燃。很喜欢紫棋这个能量巨大的小姑娘,总是觉得她有创造奇迹的力量,小小的身体总是给人特别的信心。继续加油吧
我没看。但是我看见这种东西侮辱电影我就忍不了。本来我其实是专门来看吐槽的
和她刚刚跟公司解约撕逼的新闻搭配着一起看,还是别有一番趣味的。
普通纪录片,唯一的缺点是上了院线。我算是她出道起就断断续续关注,有辨识度的嗓音和强悍的机能我始终相信她会火。香港的舆论风气一直都不好,来了内地其实是受追捧大于批判的,但受到了很多批评是客观事实,拍出来为自己辩解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