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下的人生
Ixcanul,火山少女的爱愁(台),Ixcanul Volcano
导演:杰罗·布斯塔曼特
主演:María Mercedes Coroy,María Telón,Manuel Manuel Antún,Justo Lorenzo,Marvin Coroy
类型:电影地区:危地马拉,法国语言:西班牙语,玛雅语年份:2015
简介:利亚是一位17岁的卡齐格尔族玛雅人(Kaqchiikel Maya),她与父母一起生活在一座活火山脚下的咖啡种植园。她被许配给了种植园的一位工头。但玛利亚却一心想要去发现火山另一头那片对她来说是完全未知的世界。她引诱了一个一心想逃到美国去的咖啡收割工。但那个收割工扔下 她后,玛利亚重新认识了自己所在的世界和文化。..详细 >
私人頒給那個媽媽瓜地馬拉的影后一座
我不怕
还好女主没生在印度,否则,光巨额嫁妆就能把女主一家人打入地狱
从土地,到猪圈,到饮食,到服装,到语言,,,全方位的生活原生态,让人看到世界最古老民族玛雅人的后裔说怎样生活的。我爱原生态。
比想象中的要好。一开始以为还是那种大山里,老一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陈旧故事。但在这个基础上,导演多了一层反思和质疑,对火山那边美国梦的质询,对封建迷信的破除。用家庭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女儿的爱,瓦解了那一层迂腐的婚姻嫁娶,尽管结局没有改变,但还是看到了最质朴的情感关系。摄影加分,火山的黑黝,黄绿的丛林,总有种自然的温情。
流水账电影
处女作就这么好看!今天徒步墨西哥,想进入美国,逼特朗普建墙的人们,就是来自危地马拉,瞬间明白了这些人的感受。
看似殖民主义消费,但母亲形象强大真切到令这种质疑颇为廉价。
镜头语言很棒!母亲永远在女儿身边……
前半部分感觉是废掉了
好平淡
有一个极具潜力的题材,但导演却并没有深度去挖掘;哪怕是火山本身的生态环境,抑或是在火山下生存人群的民俗风情,都只被展露了那么一点皮毛,而少女的爱情以及对外界的好奇渴望更是沦为了日记式的流水账;后半段的冲突令影片逐渐有了起色,与当地风俗的相结合算是最大亮点。三星。
她妈妈是真正爱她的,只是仍然无法改变她的命运。
第三世界的生活是我们所无法触及的,难以想象现在竟然还有如此未开化之地,尽管影片向我们展现了印第安玛雅女性生存现状,让我们唏嘘不已,让我们表示同情,也许这只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事。然后呢?又能改变什么?珍视我们现在的生活?帮助她们摆脱生活困境?还是提升了我们自身的优越感?
吃了没文化的亏了
电影比电影里的生活还难熬,甚至火山都没给出全貌。落后、迷信、原生态生活,纪录片式的流水账。最后将封闭地域与现代社会勾连起来的感觉很像“邮差的白夜”,可惜草草收场... 银熊安慰奖?
中美洲的“藏地新浪潮”。猝逝的爱情和愿景,身体如燃起又沉默的火山。前半段有点常规,但是后半段突然发力了,而且母体本身的象征性形成了传统玛雅文化vs遥远的他者西方文化的分界。因为孕育而足以抵抗毒蛇,民族传统排出余毒,这个巧思还是挺有趣。
一种民族志影像。
影像、叙事、现代性主题,双语,其实我觉得都挺一般的,和贾樟柯感觉有点像,前半段“野生”的风格确实比较“猎奇”,后来的结构比较商业了。诛心地说,第三世界拍这种电影容易得奖。但我喜欢 妈妈-我-女儿那条线,真的被妈妈这个角色感动了,可能生活中太多了。我是女人,所以我就要遭遇这些吗?
剧作很工整,就这个故事本身来说它更值得挖掘的是从第二幕高潮开始一直到整个第三幕结束的部分,这些冲突强烈的段落对传达影片主题会有更加明显的作用,然而创作者看重的更多的是这之前的段落,他在那里浪费了太多时间,冗长的镜头中单薄的镜头语言削弱了矛盾的张力,无法支撑起之后冲突爆发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