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传记类的电影,本以为我会昏昏欲睡地扫过这部电影。
但是首先当女教授黛博拉提到没有任何历史照片、影像证明过“dts”这件事,使我引起了兴趣。
接着那位否认“ncdts”事件的“历史学家”还对女教授提出诽谤诉讼,于是让我对最终的结果非常的好奇。
再就是快速而密集的台词,一直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关注。
于是,我现在竟然在认认真真地看这部传记类电影。
1、影片进行到20几分钟的时候,女教师前往英国找到了一位律师。
这位律师是一个团队一起合作来打这个案子。
但是他在处理这个case时对女教授说的一句话,令我非常感动。
因为按照常规,被告一定会寻找相关的犹太人出现在法庭上去反驳那位否认dts的欧文。
但是律师不愿意看到这位否认者在大庭广众下对着犹太证人大声辩论。
这会对犹太人们产生极大的伤害、侮辱等,他决不同意这样做。
他用极快的语速说:“我是不会允许的,我不允许……。
”嗓音并不大,但是超级得有魅力且强大。
2、迷雾朦朦中的奥斯维辛,电影快速而明亮的色调忽然在此处变得晦暗而无声。
一大片迷雾朦朦的开阔地,在茫茫的大地上,只有昏暗的几盏路灯。
排列整齐的营地和灰蒙蒙的大地融为一体。
阳光不知道是被厚厚的云层还是迷雾重重地隔开,于是这里的画面是冷漠而郁郁的。
集中营里堆积着成千上万的破旧的鞋子、眼镜、提包等物品。
传记电影,还通过实地地拍摄让我们再一次直面人性的残酷。
德国人在战争结束前一周把二号火葬场摧毁了了两次,为了销毁他们曾经所作所为的证据。
3、法庭开庭后第一天的顺利和第二天的波折让这部影片的冲突抑扬顿挫。
而法庭上黛博拉的隐忍和庭后与律师团队的争论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感慨一下影片中黛博拉找到的律师团队真的非常棒,不仅的合作价值是魅力无限,辩论者和辅助者都光彩熠熠。
其中辩护律师的一些台词很令人感动。
“我心里感到极度的恐惧,要是我被命令,去做今天我们看到的一些事情的话。
我也会同意的,因为软弱。
这个世界满是懦夫,而我一直有着这样紧张不安的感觉。
”是啊,人只有感受到自己还是会懦弱的,软弱的,才会对世界有所敬畏。
btw:日记做观影笔记的时候被锁了,原因不明,于是把其中的一些词语改成了拼音首字母,不知道是否能通过。
但是这样一部好电影值得更多的人去观看。
因为他们就这样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也通过很多的调查查证,这是我们走向民主应该学习的。
虽然我一直都很支持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但这部我往高了给,还是只能给到四分了。
这么多年的好莱坞,政治正确逐渐让人审美疲劳了。
我不支持否认大屠杀,但女主这一脸女权主义的政治正确,所有的男律师都弄得像是对不起她罪人一样的,要干啥?
明明律师团队给出的辩护方案很对,而且做出了那么多努力来帮她,弄得我反倒感觉她一点学术水平都没有,只有咄咄逼人的不受控制的女性情绪。
虽然女主的演员很漂亮,但这仍然成为了一个令我厌恶的银幕角色。
影片一如既往的白左,女人、黑人、弱者天生正确和光环普照,反派欧文几乎被脸谱化了。
其实,欧文的个人能力很强,而且从同意开放自己的全部日记、以及同意不启用陪审团开始,他就数次被女主的律师团队带沟里去了。
我个人觉得,结尾大法官的思辨才是影片真正的主题,如果欧文不是为了个人权术的目的而否认大屠杀,如果他真的坚信他所写所想呢?
我们是否允许有真心反对的声音存在?
……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当然,对于大屠杀,我是认为它是存在的。
但对于影片中所有表示自己天生正确的人,我是持否定态度的。
整部电影剧情扎实,不知道是我理解过度还是导演本来就是想指出西方自由民主的弊端,其中一段,法官竟然会跟辩方律师说如果这一观点是他坚信是正确的,那无论事实是对或错,他都没有说谎。
当时我以为法官要判那疯子赢了,好在最后结果是好的。
一般人觉得这是故事里偏排好的阻碍,但在西方世界里这观点是合理的,这不禁让我感到背脊发凉。
好在我国有政治正确性这准则,才不会出现像电影里的状况。
确实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没有约束的自由是多么可怕,一个连小孩都知道的问题却要一次次伤害那场浩劫中的受害者,在我看来就是一场民主闹剧。
最后我还是推荐这部看完后会使大家反思的电影。
研究犹太屠杀历史的女主被否认纳粹屠杀的欧文以诽谤告上法院,受理的英国律师团队选择不让幸存者们举证,而改以专攻欧文学术著作的漏洞以及说谎的动机将欧文塑造成一个激进的反犹种族主义者。
最终英国法院判决女主胜诉。
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此事件的意义在于通过法律来证实了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的存在。
影响最深刻的几句话“世界上满是懦夫,我总是有种紧张的感觉怕自己是他们的一员”、“stay seated,button your lip,win" 剧情安排地比较平淡;尤其是在法院里argue的场面。
内容上也只能算是一部政治正确的作品。
但是第一次看这种体裁的电影,很欣赏这种尊重事实不多做改动的电影。
在休假的最后几天好朋友推荐来看一看16年的法律大片《否认》,进入正题。
首先感觉商业大片应该算不上,毕竟从投资拍摄的角度都没有过多的投入,反而是在剧本和剧情上下的功夫要多一些,这也正事商业大片和经典大片的区别,就入肖申克当年并不被看好,时隔多年被大家挖掘出来靠口口相传到了今天的稳居榜一,这部片子一定没办法达到肖申克的高度,但单从剧情和导演及编剧要表达的内容上来看还是很值得一看的7.6的分数也不怨,看的人再多一些8分也说得过去,不过多少有点虎头蛇尾,虽然在结尾之前有法官发言的小反转但终是邪不压正,美好的结局。
几点感受:一是打蛇要打七寸,攻敌要攻要害。
老律师在和女主谈话时说,我们要吧重点放在欧文身上,而不是大屠杀这件事。
这就是七寸,而单独评判历史有没有对本案是没有意义的。
全文最精彩的莫过于律师抓住几次时机对欧文的攻击,成功给他扣上了反犹太和极端主义的帽子,以及他通过主观解读历史,来印证他的错误思想。
成功引起了群众的公愤(鸡蛋)和法官的认同(最后的裁决)。
二是专业的事还是要给专业的人做。
片中女主不止一次要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战斗,包括让受害者发声,而她却不清楚这样反而会让受伤的人再一次受到攻击。
还有一段选单独法官做裁决而不是陪审团,我认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12人陪审团反而会出现“群体盲思”,进而被欧文利用。
三是相信团队的力量。
相信团队,相信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老律师丈量集中营的严谨,包括助手找欧文错误引用那在当时看来可能是无用功的做法,包括听第一次办案的劳拉的意见,正是这些人的共同努力才成功赢得起诉。
其实对女主来说,最重要的是摆脱一个教授的思维用一个律师的思维去对待这件事,这才叫案件有了胜算,假如不是这样,就算最后能过剩也一定会被欧文利用,进而达成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对欧文来说呢,借这个机会再火一把,像极了今天急功近利的各种网红(此处没有针对全体网红,只针对急功近利的),出名,赚钱都是好事,但不能什么名都出,什么钱都赚吧,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求流芳百世,但别遗臭万年也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给我们的深刻道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法官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假如欧文是相信自己的观点,而用资料来佐证这并无不妥之处。
就像不记得在哪里听过的一句话,大部分人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一部分人是选择相信所以看见。
欧文其实算是后者,但这世界本无对错,只有事实,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是你的不对啦😄
一部关于历史问题的电影,但不沉重,却很过瘾,女主聪明,幽默,博学,当然会犯所有女人都易感情用事的错误,但依然可啊,夏洛克的哥哥和对手一个成为历史学家,一个变成运筹帷幄的律师,不变都依然是高智商。
大律师亲自绕奥斯维营走一圈,深夜喝酒吸烟为官司准备,研究对方近二千万字的日记后准确指出对方的错误,敬业,专业之情溢于言表。
他不像美国律师一样咄咄逼人,也不如皇家律师里那样激昂高扬,但他展现出了一个大律师的业务水平与道德标准是一致的。
整个律师团队分工明确,大家都说律师只看利益与胜诉率,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原则。
虽然女主和历史的受害者没有在法庭发出任何声音,但就如女主所说所有二战的受害者都会被铭记。
这个片子体现了犹太人的深刻焦虑。
经过70年Holocaust Industry“产业”宣传,犹太人遭遇了大屠杀这事写进历史已毫无悬念,但这个棺材板上最后一颗钉子一般牢靠的事件,仍然需要以极度夸张地颠倒黑白来维护:反方都是有组织、有预谋、有见不得人的金钱交易,而犹太人都是个体的、独立的、被动卷入然后光明正大地把一切摆在桌面上。
翻了翻豆瓣评论,确实,看得出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所需的一点持平立场已经很稀缺了,但让人奇怪的是中国这种熟悉高大全式文艺工作风格的国家,是怎么这么容易接受脸谱化的?
在一个阳光积极、热爱生活(早起跑步遛狗、打扮得体)、学术事业有成、精干犀利同时遵守一切现代社会规则的 女 犹太人的对立面,是一个身形矮小、有着肮脏的龅牙、发言时表情夸张、居然在行进的汽车中这个典型的黑帮电影专属场所进行密谋和交易的家伙。
从任何角度去看,这就是当代版威尼斯商人夏洛克。
propaganda自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无所不用其极的气息,把世界搅和得一潭浑水,但是simply,多行不义必自毙,历史不会只有一个轮回。
让我想起了南京大屠杀,还有张纯如。
但是电影给我了另一个视角,一场原告与被告之间的法律审判,确实对于本案子来说,不能用历史幸存者和正确的历史观来辩,法律的审判有规定有界限,英国和美国的审判法庭也不同,律师最懂怎么赢得本案!
女主的经历和脾气性格注定需要与律师团队们有时间磨合,有互相理解的时间。
对于所谓“历史学家”们,有的可能真的讲述的不是真实历史,因为谁也不知道真真确确的历史,也确实,按照自己心里的想法去研究的历史学家,有可能是带有“标签”的,我觉得写有影响力的书籍的人需要客观真实的去撰写,而观看者也需要客观的看待,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味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上高中的时候,一位坐在后位的男同学喜欢希特勒,平时也在看有关他的书和传记,我积极的跟他说希望他能参选共青团员,因为当时我是团支书,但他跟我说,他绝不加入团入党,希特勒是永远的信念,我大为震惊,基于尊重,未做评论,不知道他现在还这么坚定么!
想来每一位观看本片的中国人会与片中犹太人一样纠心,二战过去也不过半个多世纪,纳粹当年对犹太人的迫害在某些人的骨子里居然是死无对证、捏造的历史,而且能够成为知名"历史学家"的论著公开出版。
坚信这就是铁一样历史事实的女主因为“诬告”莫名成了被告,最终采用旁敲侧击的法庭辩论艰难地赢得胜利。
可以说这场官司几乎就是近些年"南京大屠杀"中日争议的另一翻板议题。
铁一样历史需要铁一样的证据,仅仅靠冲动、感性的认知去重复那些年的遭遇,在对手面前只会遭到更大的羞辱,本片也是对中日历史问题纠纷的一个极好的案例借鉴,大家在为美化侵略,否认战争罪行的日方大量所谓"历史真相"书籍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们除了口诛笔伐,是否为日后寻找历史真相的人们留下了哪些亘古不变的铁的证据和历史事实。
若干年后的今天,面对历史,女主团队选择让参与者和亲历者旁观,这是面对未来的非常理性的正确选择。
本片只是基于一场曾经的官司记录了这一过程,除了冲动女主和冷静律师的不俗演技,影片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也许是导演的个人认知或顾忌没有让影片思想性上有更高的提升与深层次的探讨,但能给观众呈现这样敏感的话题就值得多加一颗星。
感性的认知热情并不能赢得历史真相,理性的应对才会让历史真相多一分后人的尊重,一味地谩骂和无知的暴行只会让对手更加狂喜,赢得更多的受众,在民粹烈火复燃的未来,历史会面对更艰难的挑战。
You can't accuse someone of lying,if they genuinely believe what they're saying.1.这个只是否认二战的屠杀犹太人,否认南京大屠杀、二战慰安妇问题的,早已上升到政治问题、国家与民族不可调和的矛盾了……还有那些民科民粹2.上述三个事件的幸存者们也死得差不多了,但翻烂账的一直都会存续吧,像不像隔几年就拍一部阿波罗登月否的电影……3.女主是感情用事的代表,险些用文化、道德来跟科学PK,竟是一些前门楼子VS胯骨肘子的事……前些天看反中医的书,顺带搜了下各路网红们的观点,音频视频还都有,这还真是一个兄弟反目割袍断义的第一话题吖!
谁聊这个话题,都能自诩xxxx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巴拉巴拉,其实正反双方举出来的都可以算作孤证,或是同类型孤证☞一如既往的"知识恐慌"
万一他真的相信他说的呢?只判决骗子不判决异议者,这是公正必须的态度,这无关乎道德。这是自由付出的代价。意见领袖知道自己在争论捍卫追求的是什么,普通人只是会谩骂异见者。阳光之下哪有新鲜事。
3.2 Timothy的演技真是让人冲着角色咬牙切齿。Mark的口音不错。剧情节奏还行,但有些镜头真的出现得毫无来由,部分手持特和特写也很奇怪。
《否认》由米克·杰克逊执导,改编自黛博拉·利普斯塔特的自传小说,讲述作者因称右翼英国作家大卫·艾文为“犹太大屠杀否认者”,而遭对方控诉的法庭交战
不管怎样 看睡了
这部电影值得所有人好好看看,正义的裁决来自证据链条,而不是哭诉和煽情。
很不喜欢这个剧情,跟不相信南京大屠杀一样的可耻!
CCTV6首播的电影越来越优秀了!"言论自由可不是说谎"
显而易见的历史事实如何被质疑?精彩的对决,法律内行的理智与外行的情感之间碰撞更令我玩味,法庭戏成熟对白和专业的设计真的令人赞叹
一般吧……
3+女主挺美的。
論英國究竟有幾個演員,一部電影裡看到兩個神探福爾摩斯的主要演員,看到1到3季的大boss演一個正直的律師實在是接受無能……
1、需要再补一些背景知识,还有和法律相关的。(尤其是英美法律不同,总是遇到这样的问题)2、对于女主的性格塑造很对我的胃口。3、这个电影并不是站在“客观”的角度,而是全程站在女主这边。4、对律师团队的描写太好了,莫娘演的角色太喜欢了。
立意本身不错但女主人设一般,过于感性、尖锐,剧情一般
庭审戏真是精彩,虫尾巴的反派真是厉害。
有些电影真的是不能当电影来评价的
平淡
人類歷史上的任何大屠殺是否真實存在,得看是不是用中華民族史觀來理解,用中文語境就是因時制宜、因事制宜,所以我認為否認納粹大屠殺的真實性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環境下是正確的。為何會有民族就為了區區一點史觀而吵鬧?怪就怪經濟太好,沒給布爾什維克整頓思想,人家的歷史都是張口就來的幾千年,吹牛都不用打草稿,用中華民族語境這就叫牛逼。
一星给故事,一星给除了女主之外的曲奇不演员。全程没脑子,既不带感情也没有能力,就是一顿美式乱吼…遗憾…
没有特别期待,但全片看完,其组织严密、逻辑井然,节奏略显快,因为法庭审判的份量不够绝对值了
蒂莫西·斯波的长相非常适合饰演欧文这类龌龊得意的小人啊。汤姆·威尔金森的庭审戏真的非常精彩,律师们的逻辑真的很厉害,反复看了几遍才真正理解这个推理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