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看高志航的,最早知道他的事迹是在2011年,那时候没有关于他的电视剧,网络搜索关于他的内容也少之又少,如今很开心有了这些反映当年空战的电视剧和纪录片。
说点对这部剧的感受吧,高志航是幸运的,他有像李桂东(历史原型李桂丹)、许争这样为他着想的朋友。
他也是不幸的,只能为一个腐败的政府服务,被权力所束缚。
每每看这部剧时,心会痛,仿佛他就在我身边,感同身受。
是的,朱亚文把他演活了,在我心里甚至有种错觉,高志航就是朱亚文,朱亚文就是高志航。
愿他来世生逢和平,自由自在的开着飞机翱翔于天际,没有战争,只有爱。
我也觉得有点假,演的太制式了,还有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高志航把自己的妻子丢弃了,多么好的女人啊,好可怜啊,还说爱人家呢,说丢就丢了,还和别人暗生情愫,算什么英雄啊!!!
可能你无感于西现实中的朱亚文,可能你不了解历史上真实的高志航,但是看了《远去的飞鹰》后,你一定会爱上朱亚文饰演的高志航!铁骨铮铮,柔情蜜意,英姿飒爽,风流倜傥,那偶尔邪魅一笑,一定会让你深深入坑,无法自拔…我是一个不爱看剧的人,无意间在百度上看了一个朱亚文和伊莉莎主演的《我的娜塔莎》感人片段,然后就在风行网上开启了追整部剧的生涯,短短三天看完了41集,还在反复不断地回味其中经典且感人的片段,甚至入了我的梦想!
就在此刻也彻底粉上了朱亚文,然后就有了第二部朱剧《远去的飞鹰》更是被迷的七荤八素,废话不多说,只写最真实的感受,可惜了高志航,可怜了葛莉儿,唯一的瑕疵在姚笛,她真的不适合演戏。
因为喜欢朱亚文,所以看了这不电视剧,可是一不小心把它看成了爱情片。
什么空战特效,什么抗战大义都是浮云了。
在小女子眼里,只有美式军服,墨镜皮靴包裹下的铁汉柔情了。
我喜欢葛莉儿,这个为爱不顾一切的外国女孩,认识高志航时,她才十九岁,不顾一切,背着鹿皮褥子跳上了高志航的飞机。
她是那么勇敢,脱下高跟鞋,上了三棵榆树的东北大炕;告别牛奶面包,吃起窝头糠面。
高志航受伤时,她坚强陪她求医恢复,给他信念和力量;被迫分开始,她果断转身,留下一个凄美的背影。
当时我都哭了,她的爱是付出,是牺牲,是那么宽容,是那么大义。
看到后来,高志航和叶蓉然在一起时,我突然觉得这个男人真混蛋,也太快了吧,他还记得和葛莉儿一起时那首关于雨果的诗么。
结果后来几集我都没有看得欲望了。
【目前看到18集】17集开始就气到不行。
首先来欣赏一段男茶发言。
高志航在主动开口询问叶蓉然确定了对方喜欢自己的心意后,对着和葛莉儿的照片说:和你分开才三个月,我曾经以为你是别人无法取代的,和你分开后我的生活会从此暗淡无光,可是我错了,这个叫叶蓉然的女孩已经重新点燃了我的希望,你能原谅我吗?
对不起,不能。
你就是薄情寡义,你就是见异思迁。
高志航为了民族大义为了航空救国为了飞机为了军人身份和葛莉儿离婚,能理解。
那时国家战事正酣,有太多的人为了救亡图存爱而不得,分开后从此杳无音讯。
前面和葛莉儿分开的时候的心如刀绞难舍难分,还说什么下辈子还你,接下来2、3个月后就对另一个女孩谈朋友求爱结婚,移情别恋之迅速,和高志航的开的飞机一样快。
高志航忘记了和葛莉儿曾经的誓言,忘记了和葛莉儿一起读的雨果的那首诗,忘记了葛莉儿在他难的时候的陪伴,忘记了他们在奉天曾经的艰难而又甜蜜的时光,忘记了是葛莉儿给了他能重新开飞机的机会!
没有葛莉儿的不放弃,没有葛莉儿四处求医,没有葛莉儿从那把法国猎枪下把你拉回来,你高志航早就放弃自己了。
高志航当时的个人真实想法已成历史无从考究。
不知道是编剧没有刻画好这个过渡还是流传下来的故事版本就是如此(编剧应该是已经适度美化了的,真实历史上高第三段婚姻的时间线更早还有俩娃),在前面那段感情难舍难分还相约下辈子的对比下,这样的呈现真的令人反感。
【目前看到20集】跟自己老娘打电话说叶蓉然跑不了,说喜欢叶蓉然。
高志航真的反复在我雷区蹦哒。
【看到24集】叶蓉然生日表白,忍了;亲脸蛋,忍了。
但是抗日大战前给叶蓉然写信,“唯至死不能以夫人相称,为此生一大憾事”。
这句话是不是有点过了?
葛莉儿这个前夫人做错了啥。
大战前叶蓉然逼婚,高志航看了眼孩子,想着为了有人能照顾孩子,答应叶的求婚,这对叶蓉然公平吗?
再说,高志航本来就和叶蓉然互生爱慕了,结婚也是迟早的事儿,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突然临时结婚,这算负责任吗?
(以上情节如果是编剧设置,那真的不太合适。
)【看完了】高志航在大义上是民族英雄,立场坚定,从不退缩,为国学艺,为国飞行,为国捐躯。
为了报国自断姻缘,是大义之举。
这是毫无疑问的。
他把最大的最纯粹的最热烈的爱献给祖国。
东北飞鹰,空军战魂,英雄永存。
“本人原名高铭久,于民国十年,不顾家人反对,改名为高志航。
意为志在航空,报效国家,拳拳之心,苍天可鉴。
”但是在个人问题上,真的不要营销说有多爱第二任妻子。
高志航也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男人而已。
希望大家无论是什么身份都能客观看待高志航烈士。
朱亚文葛莉儿得演技都很好,亚文哥把高志航演“活”了。
一星扣在剧中部分历史情节不符合史实。
一星扣在人设,既然男主人设是这样,请不要吹啥深情人设,实事求是地讲故事就好了。
英雄不是圣人。
高志航绝对是英雄。
看这部片子的过程心里都很难过,大概因为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看着他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既定结局却又无可奈何。
留学法国三年,能讲四国语言,东北军飞鹰队,中央军王牌飞行员,他有足够资格骄傲。
少年得志,航空救国,血战长空,到头一抔黄土,三处以衣冠冢,至死未见东北收复。
心情复杂得看完了这部剧。
朱亚文很好地出演了高志航这个角色。
小事上桀骜带点痞气,大事上严肃正直,驾驶飞机就是威严不可冒犯。
对待两任妻子的情感也做了很好地处理,和葛丽儿热烈奔放,和叶小姐就少了很多激动,飞机升空,喊得是葛丽儿你在哪。
具体的感情史已经不可考,但也不必以圣人要求。
整体而言,电视剧严肃带着笑点,国家大义中也叙述着亲情爱情兄弟情,让抗日战争从空军角度展开。
这部剧台词,剧情,布景等等等等都很用心。
东北人的东北话说的可太好了,日本人之间的对话说的终于是日语了。
台词太多亮点了哈哈哈哈中国隼外国卯,告诉他我马术很好,他的枪该擦了,我英文好让我来……高志航和葛莉儿的亲亲抱抱永远看不够!
法语是恋人之间的语言,是他们爱的表达。
一个多月过去了,我还在想念这部剧……我想大喊一声,没有人可以不爱高志航!
记得很久之前看的这部剧。
首先被吸引是因为朱亚文,其次作为一个军迷,国内关于空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少之又少,这群英雄好像快要被人遗忘了。
其次,就是高志航作为中国空军“军神”其一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传奇色彩,当然结局也是令人叹惋,欲架机迎敌却遗憾殉国,蒋介石也不得不感叹:宁失百机,勿失高志航。
我觉得剧情上还是很吸引人的,高志航的飞行史、情感史、抗战史三线并进,虽然在情感线上葛莉儿的处理不是很让人满意,但历史上也确实如此,国军空军内部也出过一样的规定。
我觉得高志航之女高丽良在《我的父亲高志航》中的描述还是很到位的:没有葛莉儿的离开,就没有后面的高志航。
同时他和叶蓉然的感情线也大致和历史相似,还算是比较客观地还原了高志航的经历的。
再说说我个人认为不足的地方。
作为一个军迷,我还是觉得艺术的改编也要基于历史的逻辑,大修大改反而是对那段历史的不尊重。
首先就是高志航的性格。
历史上高志航性格严肃刚正,不苟言笑,在笕桥航校任教官和担任四大队大队长时,都是以治军严厉而闻名,令人肃然起敬。
而剧中的高志航反而有点痞,看上去有点叛逆和随意,包括一系列的抗命行为,这就和人物的真实性格出入过大。
但我想导演也是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人物的艺术加工,这一点见仁见智吧。
我觉得高希希导演的《血战长空》里的高云天(原型也是高志航)在人物形象上还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还有一个我觉得不太好的加工就是高志航率领四大队突袭关东军司令部并取得大捷。
我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历史上没这段啊,抗战初期真有这么大的一场胜利抗战还会这么艰难、中国空军损失惨重?
那可是关东军司令部啊,这样的胜利太大的,编剧直接编出这一段塞进剧情就显得过于生硬,高志航的一生已经足够传奇了,这种方式的无中生有反而是对历史的过分篡改。
最后就是服化道和导演的军事知识的问题。
道具和特效我只能说受限于国内的经费和技术。
但一些基础的军事只是还是要注意的。
比如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剧中1937年就出现的司登冲锋枪,还被说成是德式装备确实会被一些专业军迷诟病(司登冲锋枪是1941年才研制和复议的,而且是英国造的冲锋枪,所以这里相当于犯了两个错误),我觉得严谨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一部可以称得上佳作的电视剧,人物的刻画和情景的渲染做到了极致,朱亚文的演技堪称一流,演活了高志航。
戏中的宋美龄和葛莉儿也是颇受偏爱。
当然,任何一部戏都会有瑕疵,特效算是一点软肋,不过也被整部戏的经典所掩盖。
看完这部戏的人们我想大多记住的不是里面的特效,而是故事情节和人物画面,感动....为高志航,为葛莉儿,为中国空军。
怎么评说这部剧带给我的感受呢?
四大队可以全部牺牲但不可以有一个俘虏。
是啊!
这是四大队的誓言,一个团队的凝聚力不是高志航,不是任何人。
而是一个信念,一个准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人人平等的观念,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听从信服另一个人的命令。
但是信仰不同,信仰是可以让无数人为之疯狂洒尽热血的。
而远去的飞鹰这部剧则着重渲染了这点,让处于旁观者位置的我也热血沸腾。
为国而死的英雄可以掩盖他之前犯得所有过错甚至让曾经被他欺负的女子爱上他,为他收尸。
没有人会质疑,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理所应当的,还会引起一阵阵叹息。
由此看出这部剧很高明。
新旧交织,旧生新意。
不得不说,天空中的战机激战很是振奋人心,每一架飞机都只会往前冲,往前冲,往前冲,甚至在没有任何优势的情况下也拼死一搏,与敌机同归于尽。
最后,最后日机偷袭,高志航的飞机还未起飞就在一阵爆炸中轰然毁灭,让人泣不忍声。
这部剧很会带动观众,题材也是区别于其他抗战剧具有独特的风格。
主演们的表演不露痕迹,很能带动观众入戏。
总之,不错。
即使你不爱战争戏,即使你不爱男性荷尔蒙强烈的剧情,你都会喜欢这部剧,并在心里存着一份尊重,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第二次看发现这部剧里对所人物的塑造都挺成功,其他的主角,次主角都不说了,只要是有名字的角色都各俱特色,很能代表当时环境下的形形色色,特别是九一八后的国民党官兵。
老刘,女记者,周至柔和毛邦初,沈以琴他哥甚至他口中的爹,"九一八"晚上那旅长,任逍遥等等。
因为篇幅不长,所以情节紧凑,台词简练,本剧台词很经典,展现人物性格的同时,灰谐,感人。
并且剧中通过这些角色把当时上中下各阶层人士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表达了出来。
从底层和侧面反映了国民党的失败和共产党的成功。
看到葛丽儿离开这部剧就弃了...
一集不落的看!好吧 邬君梅的宋美龄真是演的越来越纯熟了……
我之所以评价低,因为不是我想骂人,最让我受不了的第一场空战的时候,太假了,哪有在精神高度紧长的时候说句:葛莉儿,这架飞机是送你的,太不真实了,这就是对我们民主英雄高志航将军的侮辱,这摆明了是要耍酷,而并非对历史负责。
每次看见张学良都想骂两句
不知是否高志航和葛莉儿那段情感刻画的太过真切,看见男主梅开二度顿时感觉像吞了一只苍蝇般。这四分送给葛莉儿,你的无悔无私令人感动,不知你的下一世能不能找到那个至始至终的“高志航”。
朱亚文
朱亚文帅到不行。。。
艹朱亚文真帅
我妈说剧情还是蛮好的,就是一直到最后都没找到葛莉儿,她尤其不喜欢叶蓉然,从她出现就不喜欢。
作为抗日剧,此剧不及格。作为历史剧,此剧可以得零分。不过高志航的战斗生涯也确实很短暂,更适合拍成电影而不是连续剧。
我真的拴q,我是来看他俩怎么甜虐我的,看到一半整这出,远走的渣男应该叫,qswl😤,他为什么啊?分开才四个月,就这样对另一个人又心动,对我的葛莉儿☹️说的话都是实打实的花言巧语,果然啊果然,现实就是现实,历史上真实的故事狠狠又上了一课,(看看娜塔莎安慰一下吧)抛开感情线不说,喜欢他的那份热爱
15集,弃
那时的空军实在是弱
葛莉儿离开后就看不下去了
特效震撼?
出差通化看,其实整体节奏挺慢的,战争场面只有几集,但是告诉我爹我妈我要打回东北了真的头皮发麻心里一颤,无论在哪个年代,想做一个高志航这样的人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总体上遵循了历史时间线,但是特效实在落后太多,有些角色配置也不大合适。只能说葛丽儿这个角色很成功,导致后来的感情线根本让人无法接受。
唯一的星给演员们。啥剧情啊?这啥玩意啊?不能开飞机就要自杀=飞机第一位。葛莉儿走了就靠叶蓉然活着。所以,叶蓉然>飞机>葛莉儿???编剧你出来
情节有点……但朱亚文值得肯定
我靠 朱亚文也太帅了吧 每一帧都想截图剧情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