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了这部作品,当时心情很复杂,因为路透的造型看着很一般,感觉又在故意扮丑。
至于对贾冰的印象,只是喜剧大赛里的包饺子小品演员和狂飙的徐江。
等着等着,这作品到了2025年终于上了。
我看的是提前点映场,观众几乎坐满,人多的场次看喜剧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有一点好笑的地方都能被带得全场大笑,整部电影看下来,片段上其实都还不错,就是整体故事和影视剪辑看下来,只能算是勉强及格的习作。
站在项目启动之前的时间点上看,对于贾冰来说,这是第一次执导电影,再加上在自己的家乡拍摄,简直可以算是达成心愿级别的作品,他能选择尹正来合作,也算是非常信任了;对于尹正来说,当时正在经历一系列舆论困扰,在小红书减了很长时间的肥,天天吃得比马还干净,结果一出镜还是很吃亏,再加上长发造型,成天被人说,于是他开始不断尝试转型,假爸爸中的痞子儿子正是他需要的那种角色:不再俊秀漂亮,性格偏男,而且是二番戏份多,拍出来就是作品集里的完整作品。
作品2022年11月开机,那个时间点之后发生过什么,想必大家还是有记忆的,可以说是兵荒马乱,这其中的艰辛现在都变成了不可说,最后成片在注了水之后还只有96分钟,估计跟那个时期拍摄有很大的关系。
贾冰在这次尝试之后,意识到自己可能更适合当演员,因为演员的工作思维都是片段式的,导演要负责的是整个戏的节奏,后来《末路狂花钱》里,他就选择还是做主演,顺便带带诸多喜剧小弟。
说回片子本身,这部片和末路狂花钱可以放在一起讨论,就是东北城市景观+公路式喜剧,其中主人公的东北话味都非常重,几乎已经不是面向普通话观众的了。
没错,这两部片就是东北特供喜剧,面向的对象是东北人以及在外的具有东北乡愁的东北人,《末路狂花钱》在票房上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于是《假爸爸》才会被继续抬上来,不然我感觉他们本来打算把这部习作给埋了,直接上网大的。
片子本身的情节感觉比较老套,也没什么惊喜,但是两位主演在具体演绎上还是很花心思的,演出了独特的趣味,很多片段你会感觉到是因为他俩在演才会显得有趣。
至于这部片子中的尹正,可以说是粗服乱头不掩姿色,即便是特意画成糙脸,依然能感受到漂亮天真的味道。
有一场戏,杨十月第一次闯进浩良家,两人坐在窗前battle,杨十月的眼睛在光照之下,像猫一样漂亮,那一刻不禁感叹这人就应该上大荧幕。
更重要的是,这部戏基本上就是贾冰和尹正两个人演的,对于常年在一堆角色里捞人看的尹正丝来说,这部戏性价比非常高,应该是他从业生涯以来出镜率最高的一部片,看足一个半小时,真的很爽。
时过境迁,拍戏时两人还处在人气上升期,现在已经都是能被称为“哥”/被观众广泛认识/有一定咖位的演员了,这几年作品储备也越来越多,还是期待之后质量更高的作品吧。
当东北大汉贾冰遇上忧郁小生尹正,组队成为假父子。
一边旅游一边寻找真相,笑料不断,最终也患难见真情,比亲父子的关系更好。
剧情里面光是音乐已经绕梁三日,贾冰歇斯底里卖力演出,让剧情扣人心弦,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最终结果还是开心大结局。
临近春节,能够看到这样一部充满生活气味的喜剧,让人倍感亲切,非常值得一家老少一起去观影的。
尽管剧本被批老套,但部分影评人认为其结构工整,完整呈现了父子双向救赎的弧光。
影片对“天赋与努力”“勇敢与选择”的讨论(如杨十月坚持音乐梦、假爸爸当众认错)被认为传递了积极价值观,契合罗伯特·麦基“故事是感情机器”的理念。
《假爸爸》的争议反映了喜剧类型片中“笑中带泪”的创作困境。
尽管被批为“过时”“平庸”,但其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和演员表现仍吸引了一部分观众。
若偏好无脑搞笑或深度剧情,该片可能令人失望;但若接受其温情内核与荒诞设定,仍可视为一部合格的合家欢电影。
目前豆瓣评分约5.8-6分,票房表现惨淡,但网络上线后口碑略有回升。
电影假爸爸突兀又不合理我是抱着观看喜剧的心态来看电影《假爸爸》的。
对不起,怪我太傻太天真。
《假爸爸》唯一能勉强凑得上喜剧的元素,只有两句谐音梗:“琴”能补拙,胜“蒜”在握。
但是一点也不好笑。
一个冒牌货,被正身识破,这种故事如果不是喜剧,还能是什么?
你以为是悬疑?
电影开头五分钟真假两人就已经当面对峙,何来悬念。
你以为是温情?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但俩主角愣是一点大风大浪都没经历过,何来真情。
所以电影《假爸爸》到底讲了个啥?
我试着努力地想了想,却毫无头绪。
他的故事不仅平庸,而且散乱,漏洞百出。
电影《假爸爸》的开头是明星爸爸生病,需要30万手术费。
30万这个数目,对于大多数家庭也算可以承担吧,尤其是对于一个明星家庭。
毕竟这个家庭的儿子,为了买一把限量吉他,可以去网贷。
这次为了救爸爸,儿子却突然一筹莫展。
卖点东西行不行?
抵押房子行不行?
我是真的纳闷。
是网贷公司足足有三分钟没给你打电话了吧,瞧把你愁的。
别问,问就是剧情需要。
电影《假爸爸》的中间是明星儿子找到冒充明星的假爸爸,威胁要揭穿他,并开价30万。
通常来说,当明星的权利受到侵犯时,都会优先选择法律途径解决。
一是能够有效消除不良影响,二是索赔金额能够依法执行。
所以这个明星儿子敲诈勒索假爸爸的情节,就显得突兀又不合理。
再加上后面明星儿子明知假爸爸不是真的,却帮助其继续诈骗,非法获利。
这些种种情节设计,尽是在法律底线上横跳。
当你的电影主角,明明没什么大不了的困难,却非得时刻站到法律的对立面,这人设也是属于没房硬塌了。
电影《假爸爸》的最后,不是贯穿全片的真假爸爸之间误会解除,而是导演突然莫名其妙地想搞一把煽情。
假爸爸突然要在电视直播中对在蹲监狱的自己儿子深情告白。
而他们父子之间的隔阂,源于当时儿子动手打人而爸爸没有帮着打。
真不明白这有啥好隔阂的,导演就是被“打输病房,打赢牢房”的标语教育少了吧。
另一边,明星儿子突然顿悟,特别理解假爸爸的所作所为,深情感叹他真是个好爸爸呀。
但偏偏他跟自己的真爸爸从始至终互动为零,理解为零,他嘴上提到钱的时候可比提到他爸的时候多多了。
也许出发点是好的,但还是别出发了。
电影《假爸爸》里有句台词大意是:虽然玩音乐可能会失败,但开心是无价的。
导演你拍电影开心了,那看电影的人呢?
个人评分:5.5分(两星半)
有没有人告诉贾冰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他怎么还能拍出这么老套落伍的东西,这些年电影都白演了《喜人奇妙夜》也是白上了这些年难道也不上网吗?
怎么还能拍出这么过时的东西?
演员转型做导演的很多,但是能够拍出来高质量作品的屈指可数虽然吴京和贾玲转型导演的作品都拿下了超高票房,但质量也一直被诟病转型导演翻车的演员却是一个接一个其中代表性最强的就是包贝尔,导一部烂一部好演员不能等同于好导演,就像吴镇宇导演水平也挺差的搞不明白,贾冰甚至都没有一番的代表作都没有,他怎么有自信去拍电影的?
小乔回顾了一下,在2024年贾冰作为演员上了两档常驻综艺两部电视剧上线上映的电影有11部是客串的,4部是男一号主演的可一部好电影都没有,客串的还有点闪光点,但主演的纯纯都是烂片在综艺《喜人奇妙夜》上也被观众吐槽,只会哭,点评和审美都不到位
看了2025年的计划,大概还有12部影视剧要上这些作品的质量值得观众信任吗?
不可否认,贾冰是一个好演员,演技在线,观众缘也是有的但他的审美和团队的审美都真的不行一部两部烂片可能是例外,但部部都是烂片,这就是他的问题
今天小乔要和大家探讨的是贾冰导演的处女作《假爸爸》,毫不例外又是一部烂片!
贾冰导演何可可 姚冠辰联合编剧贾冰 尹正 倪虹洁 徐峥 丁嘉丽等领衔主演豆瓣评分:6分,推荐指数一星正在影院热映,真的包不笑的,包无趣的。
接下来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阅读贾冰饰演的王春生,长得和曾经的著名歌手浩良十分相像,嗓音也是一般于是冒充浩良去演出走穴赚钱
尹正饰演的杨十月,是浩良的儿子,一直想考音乐学院却没有考上写的歌更是被嘲口水歌冷知识:尹正只比贾冰小六岁。
贾冰一人分饰两角,是真歌唱家浩良,也是假歌唱家王春生但每一场演出都是真唱,比现实生活中某些真歌手好多了杨十月虽然与父亲不和,但是知道父亲得了癌,需要30万手术费找到王春生开启了合作走穴的生活,把假演出变成了“真演出”
剩下的剧情就他们一路开车,在东北不停的演出也算是公路电影在这期间他们遇到了文旅市长徐峥,遇到曾经帮助小学妹倪虹洁这种题材的电影,笑点应该是身份在暴露和未暴露之间,可这部电影一点都不好笑梗老套且无趣更搞不懂,王迅这个角色设计有必要吗?
真的又蠢又不符合逻辑,还把整条线都搞得乱糟糟的
都2025年,还要有东北大冬天裸奔的镜头,真的很low很网大男味真重!!!
还是老毛病,喜剧总想着去煽情儿子为了老爹的手术费奔波老爹为了见到儿子奔波两个人两对父子,明明都爱着对方,却要冷脸相对
当然也不全然都是垃圾,徐峥那一趴还是很不错的讽刺的也很到位一旦有了权利,就有了一切,连才华都有了大诗人写的打油诗,连基础的多音字都分不清
整部电影下来其实是比较完整的,但真的太过时了也没笑点,当网大都不合格鉴定结果:烂片一部,别去浪费钱了,导演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看图片猜电影无奖竞猜游戏开始了下面图片出自哪部电影或者电视剧
2025年新年档,电影《假爸爸》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走进观众视野,为人们带来一场充满欢笑与感动的视听盛宴。
这部由贾冰执导并携手尹正、倪虹洁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共同打造的影片,以其别出心裁的叙事,在喜剧的外壳下包裹着对亲情深刻的探讨。
影片故事从一个看似荒诞的设定展开。
曾经的歌坛巨星杨浩良(贾冰饰)发现有人冒用他的身份进行诈骗,于是委托儿子杨十月(尹正饰)去查明真相。
而与此同时,为了筹集父亲的手术费,杨十月与假爸爸王春生(同样由贾冰饰演)联手开启了一场“坑爹捞金”的搞笑旅程。
这一开场便充满戏剧性,巧妙地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迅速抓住观众眼球,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随着剧情推进,父子二人在“坑爹行动”中状况百出。
不断出现的意外与误会,构成了影片密集的笑料。
比如贾冰身穿大花袄,操着一口接地气的东北话,与尹正的寸头造型形成鲜明对比,两人默契配合,将真假父子间复杂又有趣的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呈现出诸多令人捧腹大笑的桥段。
然而,在这些搞笑情节背后,影片悄然展现出父子间情感的变化。
起初,杨浩良与杨十月之间关系并不亲密,充满了尴尬与隔阂。
但在共同经历一系列事件后,他们从陌生逐渐走向亲密。
这种情感蜕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个个细节中慢慢积累。
比如在面对困难时彼此的担忧、互相的支持,都让这份亲情愈发深厚。
导演贾冰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让观众深刻感受到这种情感的温度。
影片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也传达出许多值得深思的启示。
它以喜剧的形式提醒我们,亲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
在现实生活里,许多家庭都存在着类似杨浩良父子的情况,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彼此的爱常常因为各种原因难以表达。
而这部电影通过父子二人从隔阂到和解的过程,告诉我们亲情需要主动去维护、去经营,多一些沟通与陪伴,才能化解矛盾,拉近彼此距离。
同时,电影也挑战了我们对父亲这一角色的传统认知。
以往我们常常将父亲视为坚强、无所不能的象征,而在《假爸爸》中,杨浩良这个角色既有作为父亲的威严,也有面对身份危机时的脆弱与不安。
这让我们看到,父亲也是普通人,他们同样需要子女的理解与关爱。
然而,《假爸爸》并非十全十美。
在叙事方面,部分情节的发展略显仓促。
例如父子情感转变的某些阶段,过渡不够自然流畅,使得观众在情感代入上稍有阻碍。
另外,影片中的一些喜剧元素略显套路,虽然能引发笑声,但缺乏足够的创新性,对于追求新颖喜剧风格的观众来说,可能会稍感失望。
从整体上看,《假爸爸》是一部具有一定深度和娱乐性的作品。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通过独特的叙事线条,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重新审视家庭和亲情的意义。
它以喜剧为载体,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家庭问题展现出来,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对亲情有所思考。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这样一部能够触动人心的电影,无疑有着重要的价值。
它提醒着我们,无论生活多么忙碌,都不要忘记珍惜身边的亲人,用心去感受那份最真挚的情感。
中国人对凑整是多有执念啊,700部还是 800 部 我都在想会是哪部电影,诶机缘巧合 800 看了假爸爸第二天看了火锅艺术家我准备把这两个国产商业电影一块讲讲,你爸爸永远是你爸爸,接受自己的平庸,没有选择时就不做选择 就回家呗。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哪有那么多一二三?
哪有那么多所以然?
平庸就接受自己的平庸
#电影假爸爸#不散观影团# 这部电影通过两段父子关系的镜射,讲述了中国式父爱,让人感动又笑中带泪。
贾冰尹正冒牌父子在影片中的再就业,闹剧一场接一场,反转不断,笑到飙泪,全员喜剧人阵容,用一种新的方式讲述了新时代下的父子关系,既好笑又好孝。
是春节档不错的搞笑影片,推荐大家来看👀值得二刷~
看了许多抱着对贾冰的成见打了低分,可能是大家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包饺子这个梗上,但是有一说一,贾冰无论是个人演技还是故事结构上已经成熟许多,也摒弃了许多舞台小品的毛病,因为小品可以夸张的演,不违和,但影视剧里还这么演那是找不痛快。
看完对贾冰与尹正坐在小饭店里吃火锅一场戏印象很深,有点煽情但演的很自然。
贾冰一人分饰二角,角色气质性格很分明。
一个是带着艺术家矫情的老年歌唱家,一个是人到老年落魄的假货模仿者。
喜剧片最忌讳的是没有真情实感,无底线的恶搞,这才是最让人反感的,看看星爷的经典作品虽然天马行空和夸张的剧情,但总有小人物的悲情托底,使得只有星爷演才不尴尬,自星爷后大陆无数个演员想复刻无厘头喜剧成功了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只能学到星爷的表情、动作和台词学不到内核,只能沦为撒狗血装疯卖傻让人恶心。
序言最近各大小公众号都在蹭《哪吒2》,搞得我都审美疲劳了,我还没去看《哪吒2》,但是我看过《哪吒1》,好坏且不说,就魔改原著这一点我就不赞成,所以我对《哪吒2》也不感冒。
下面来聊一部今年贺岁档之前的奇葩电影——贾冰自导自演的电影《假爸爸》。
这部电影已经在某酷上线了,但是影院还在排片卖票,不知道是什么操作。
这部电影自2025年1月上映以来,口碑与票房双双遭遇滑铁卢。
这部主打“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喜剧片,在荒诞的设定下试图用笑声包裹亲情内核,却因逻辑硬伤、笑点尴尬和主题争议引发两极评价。
为了刨根问底,我还特意看了电影的原著小说——苏兰朵的《歌唱家》,看完了才知道,这部电影简直就是毁原著!
除了人名和一部分人设与小说一样,80%的内容都是编剧编出来的,硬是把一部文艺小说改成了大型土嗨小品。
下面就来详细聊一聊。
一、喜剧元素:东北式幽默的“冰火两重天”作为一部东北喜剧,《假爸爸》的笑点设计带有鲜明的贾冰风格——夸张的肢体语言、密集的谐音梗,以及“澡堂裸奔”“雪地狂奔”等荒诞桥段。
例如,片中贾冰饰演的假爸爸在澡堂被追捕时,浴巾被车门夹住,光着膀子蹬三轮车逃命的场景,被部分观众视为“全片最高光笑点”。
这类“物理性笑料”确实在视觉冲击力上达到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了创作上的偷懒:大量笑点依赖演员的即兴表演,而非情节推动。
不知道别人看笑了没有,反正我觉得挺无聊的。
再如,“胜蒜在握”(谐音“胜算在握”)的古玩桥段,强行插入的谐音梗显得突兀且缺乏铺垫,被批评为“为搞笑而搞笑”。
而且,后来居然有人花大价钱买了他的假古玩“胜蒜在握”,如此荒诞不经的情节,在网剧中都很少见,更别说他还是大电影呢。
贾冰的表演风格也成为争议焦点,我个人是不怎么喜欢他的表演风格的,如果他单纯是一个小品演员也就算了,但是按影视演员的标准来衡量,他的演技就显得很单薄了,银屏形象基本上就是一个类型的。
他的支持者认为他延续了小品舞台的“癫狂式幽默”,将东北喜剧的市井气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反对者则指出,其浮夸的表演在电影中显得用力过猛,尤其是“假爸爸”与“真父亲”的双重身份切换缺乏细腻层次,更像“小品段子合集”而非电影表演。
这种割裂感在配角阵容中更为明显:徐峥、王迅等客串演员的戏份大多游离于主线之外,仿佛为“刷脸”而存在,进一步削弱了喜剧的整体性。
二、剧本逻辑:从“荒诞”到“离谱”的崩塌《假爸爸》的剧情设定本可成为亮点:儿子为筹钱救治患病父亲,与冒牌“假爸爸”联手走穴骗钱。
然而,影片在逻辑层面的漏洞让这一创意沦为“空中楼阁”。
原著可不是那样的,后面再详细说。
最受诟病的是核心矛盾——30万手术费的合理性。
观众质疑:真父亲作为过气歌唱家,为何不抵押房产或求助人脉?
儿子能轻松拿出40万买吉他,却凑不齐手术费?
这些漏洞被编剧简单归因于“角色憨傻”,导致故事根基摇摇欲坠。
更致命的是情节推进的随意性。
例如假爸爸首次逃跑时,明知会被追捕却慢悠悠排队上车;真父亲隐退江湖的理由牵强(与团长打架后放弃事业,原著也不是那样的!
),与其粉丝基础和赚钱能力形成矛盾。
结局的强行反转更是灾难:主角突然自曝假唱真相,导致手术费泡汤,却因“胜蒜在握”的古玩被高价收购而强行圆满。
这种“机械降神”式的解决方式,被观众嘲讽为“编剧放弃治疗的标志”。
三、原著之殇:《歌唱家》是怎么被《假爸爸》改得面目全非的?
下面来聊聊原著,这部电影改编自著名女作家苏兰朵的中篇小说《歌唱家》。
这篇小说以东北小城(从文中描述能看出来,写的是作者的家乡)为背景,通过一名过气歌唱家的命运起伏,折射改革开放初期文艺工作者的生存困境,并暗含对特殊历史时期的反思。
而电影改编却将这一厚重文本“削足适履”,硬是把一篇文艺小说搞成了土嗨电影。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电影中至少有80%的内容与原著毫无关系,纯粹是为了把剧情引入贾冰演技的舒适区——土嗨——而改编的。
在原著中,父亲浩良的落魄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他曾因政治风波失去舞台,又在市场经济冲击下被边缘化。
这种个体与时代的撕扯,是小说叩问命运的核心。
然而电影完全剥离历史背景,将矛盾简化为“父子性格不合”,人物的性格也很单薄。
小说中的浩良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既傲慢清高,又对艺术抱有纯粹信仰;儿子对他的怨恨,源于童年目睹父亲因坚持艺术理想导致家庭破碎,浩良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与妻子理念不合而离婚了,电影里他可没离婚,生活得也不错。
另外,原著中对浩良的成长经历有过具体的描述,更加体现出人物的立体感,还有一段浩良和他老师的深情厚谊,这在电影中完全没有展现出来。
而且,原著中杨十月带着假浩良演出,并不是为了给真浩良筹钱治病,而是杨十月为了给自己的儿子赚学习机器人的学费。
原著中假浩良与杨十月合作演出,真浩良是默许的,但是后来事情闹大了,终于无法收场。
当然了,小说中的浩良也是有病的,而且病得不轻,后来不但没有治好,而且还死了。
苏兰朵的文字充满东北式的冷幽默,令读者回味无穷,电影却充斥着直白的搞笑片段(如夜店蹦迪、澡堂裸奔),剥离了原著的批判意识,使影片沦为“段子合集”。
结语电影《假爸爸》,暴露出创作者对原著敬畏心的缺失与类型化叙事的投机心态。
真正的改编首先要忠于原著精神,又要以电影语言赋予新生命。
但是贾冰沉溺于“段子拼盘”与虚假的温情,不仅毁了苏兰朵的原著小说《歌唱家》,更将彻底消耗观众对本土喜剧的期待。
《假爸爸》也暴露了贾冰从演员转型导演的短板:对电影语言缺乏把控,过度依赖小品化叙事,以及主题挖掘的浅尝辄止。
尽管影片在喜剧场面调度和演员阵容上可见诚意(如尹正的角色蜕变线较完整),但整体仍像“加长版春晚小品”,难以承载电影应有的情感厚度,其票房惨淡是必然的。
莫名其妙就看完了,不至于说是大烂片,但也离之不远了,这居然是2025的作品。立意能看出点,至于拍摄手法,我后来才发现这是贾冰自己导的,呃好吧😑 的确有些像一出是一出的小品风。贾冰还是个80年生的就比尹正大6岁,居然演起父辈来毫不违和,长得相当抓急啊… 更可怕的是,和他拍夫妻档的丁嘉丽老师59年的,比贾冰大整整20岁!!
太流水账了一点。。。
故事是有的 戏剧性也够 虽部分转折略显生硬 但绝对称不上烂片 5.9属实有点冤枉 6.8-7.2我觉得合适
老钟男人热衷做的四件事:认人做爹、给人当爹、酒桌话当年、父子假和解。
这是啥电影语言呀?
最后自首大可不必,剧本其实挺好,可以更好的打磨一下,上升一下高度,完全没有,最后落为平庸。但贾冰确实很有喜剧天赋。
挺好玩的,笑了很多次。贾冰和尹正都挺有戏的,尹正的好些小表情好可爱。就是最后伟光正得有点刻意啊,好不容易演唱了那么多,红事白事都接了。。。对搞笑片要求不高,能笑出来,就不错了。对比《哪吒2》的屎尿屁,还是这里面的桥段更有趣。
挺好的电影,还挺成熟,电影里的尹正都没那么讨厌了。
挺好的,搞笑温情都有
虽然这个电影很烂,可是我看到了倪虹洁,但其实倪虹洁老师比贾冰还得大两岁呢,每一条皱纹都很美,千万别打针,估计是徐峥介绍来的。倪虹洁老师把那件红毛衣真的穿出了美感,如果说现在内娱我喜欢谁的话,倪虹洁老师第一。
新年好,旧年也好,只要平安,一切都好。
其实还挺好笑的,当个大型小品看还行。虽然情节有点不连贯,最后十五分钟感觉编不下去太放飞自我了。
贾冰自导自演非常卖力,但始终无法跨出低俗喜剧的门槛,能看,但全程无笑点、无泪点,只有满屏的尴尬。
没这么差吧,6.5我觉得值,给个4星拉一下分
不是烂片,没那么糟糕,结局好玩
笑中有泪,泪中有笑。戴玉强的梗,阎维文的歌声,处处透着惊喜,贾斌终于摆脱烂片之王了
什么玩意
不错啊
实在找不到可以下嘴夸的点,作为喜剧一个笑点都没有那种,作为网大都属于平庸那种不知道怎么上院线的……意义是贾冰自导自演?
毫无感觉,演了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