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以死士之法大胜吴国,但是终究因吴国国力远胜越国而被灭国。
从阖闾到夫差,都有称霸的野心与能力,但最终因为夫差的妇人之仁被勾践反杀,当然这其中还有文种与范蠡的帮忙和子贡这些外势的配合。
看过这剧的确被夫差所吸引,他有他的自尊,有他的脾气,却又像极了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似乎没有竖子之谋,但伯嚭绝对是。
而伍子胥又有些类似范增,忠言逆耳,身首异处。
凡已有之事后必再有。
此贴楼主位夫差鸣不平,我同意不能过分丑化夫差,但是本剧也没有将夫差丑化啊。
历史是有成功者写的,所以古人对夫差的评价未必完全可信,个人感觉本剧已经在避免贴标签了。
实际上我更多不同意作者对勾践的看法。
勾践只是把“忍辱负重”四个字发挥到极致,为理想而亡容易,只需拔剑自刎;为理想而生却艰难,屈辱之下每分每秒心如刀绞。
一个王并非江湖侠士,为气节可以随时求个痛快,为了自己的追求忍得下才是真丈夫。
我非五角,但我跟楼主恰恰相反,认为我天朝开过君主为大人物,有吞吐天下的气魄和胸襟,虽然他更像古代的君主而非现代国家的统治者,虽然这个大人物的大多思想已经不适合我们这个时代。
勾践,和楼主所谓的卑贱之人,也和顺民的区别就在于追求,看似柔弱的心里扎着一根针,刺痛着自己,也有一天会刺痛阻碍自己理想的人。
同时我想说,中国人就是像勾践那样卑微地活着,什么统治者都忍了下来,才活到现在。
但是令人并不开心的是,勾践活着是为了灭吴复国的理想,而我国人卑贱地活着却没有自己的追求,于是我们在不同民族、不同统治者下只求安稳,难以推动当下时代的发展。
最后想说的是,生活中我们很少受到越王般奇耻大辱,但是又有多少挫折和无奈,我们无法像那贴作者中那样清高和不可一世。
大概很多人也会有时屈居忍下,领导可能是个好欺负人的笨蛋,老师可能是个有私心、偏心的小人,同办公室的人可能是个长舌妇,岳母或婆婆看不起你........有太多这样的事。
你有可能对所有世事都拂袖而去,超脱三界之外吗?
勾践的故事并没有告诉我们应当一直卑躬屈膝,而是告诉我们假如有目标、有梦想、有追求,小到今天心情开心,以至家庭和睦,以至事业发展,大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你是不是能够、是不是敢于放弃,即使让你放弃的是一时的荣辱尊严。
勾践的故事很简单,只是为追求而放弃的故事。
一个永远被期待重现的路径:从低谷奋起!
但是一个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勾践的背后永远有无数(真正数不清的无数)倒下去的“勾践”,这同样也是人类永恒的困境,这是人类本性深处的缺陷,这是绝大多数人的绝望,但是这同样是那少数英雄的希望。
不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不是励志图强,不是心灵鸡汤!
而是活着就要图强,就要去拼,这是英雄的本性!
一个人的前进动力决定了他能达到的高度和能够取得的成就。
绝大多数人的动力源泉是极其容易被摧毁和枯竭的,一旦到了这一步,人生就会陷入迷茫的困境。
而那些能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他们的动力源泉很多时候甚至可以被理解为“无源之水”,因为既然无源,那也自然不会枯竭,而是否真的无源呢?
一般来说是有一个虚构出来的源头的,那虚构出来的源头能不能算是无源呢?
也算也不算,你信的话则算,你不信的话则不算。
所以一个人是否能够有坚定不移的信仰,尤其是那种看似虚无的信仰,这是成就伟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只有不可摧毁的信心之源才能抵抗世间的一切苦难。
所以什么是英雄的本性?
英雄的本性就是他有着一般人不能理解,不能具有的心性!
勾践这样的小人 还拿来演成康熙 道明老套路啊该剧乱改 乱编 石买提得那么高 这样的垃圾 和剥皮可比西施居然和 范蠡私奔了 我靠 编剧拿着点空穴来风就和爱情靠边了 有意思吗 连勾践尝屎段子都没有 难道道明耍大牌 拒绝演还不如看《风林火山》小日本文化渗透好
之前看了《大秦帝国》(书),近两天看了电视剧《卧薪尝胆》。
这么说呢,头开得不好,看过大秦帝国200年的风云际会后,再来看《大秦帝国》里一笔带过的吴越之争,就有点感觉那是大江大河里的一个小涟漪。
电视剧的定位是向着帝王戏靠拢的,不免造得气势宏大。
看着越国、吴国那巍峨的宫殿,我不由心里嘀咕——这气势,越王、吴王每年得多少税赋才能担的起呀?!
再看看那演员,康熙的勾践,朱元璋的夫差,啧啧,都是国家元首级的领导干部,都跑到这里来下放劳动,体验生活来了?!
故事其实很简单,多少年流传的故事,在这里没有什么大的篡改,如果要说道说道的,就是对勾践的描写,从壮怀激烈,到悲愤默然,到装疯卖傻,到心死如焚,到激愤图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非常有层次。
剧中有三个女人:棠梨夫人、雅鱼与西施。
我个人觉得棠梨夫人演的最为出彩,西施最差。
可惜这个女人出场没有几出戏。
这里想写写棠梨夫人和她的哥哥的故事。
这个家族出来的两个孩子,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真的是很值得我们来学习学习。
棠梨夫人这个大美人(过去时)也算一个天生丽质难自弃的女人,出身越国某贵族家庭,自幼被族人熏陶要为家族争光,然后被家族献给勾践的父亲越王允常做妾。
这个女人其实很争气,把为家族争光与后宫争宠紧密联系在一起,处心积虑想当王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无奈却被自己的亲哥哥所不齿——人家认为这种荣耀来的不够正大光明,人家要治国、做良臣、要青史留名、万世流芳。
就是这样一根筋的傻哥哥,在皇子夺嫡的争夺战中,非要为国除害(原因不详,只是认为越王允常昏聩,不应该无故废长立幼),却一不上谏君王,二不投靠勾践权力集团,居然直接去雇杀手杀自己的亲侄子(其实亲侄子小得可怜,根本就是妈妈手上的一颗棋子而已),然后自刎谢罪,楞是把一个或是可以做窦婴、或是可以做王莽、或是可以做长孙无忌的机会拱手相让,还把自己的亲妹子逼成一个女疯子。
棠梨夫人也有这样的家族遗传——儿子死了,一心报复,刺杀勾践,而这个报复同样充满了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这家人都是天才,可惜都很狭隘,所以历史不会把权柄交到他们的手上去——太疯狂又太执着的人,企图把一切皆弄得不可能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最后,再回到题目去。
大秦帝国,精兵20万,全国常驻士兵大概在70万左右,预备役有10万,打起仗来,号称30万大军,就是一场倾尽国力的战役了。
考虑到秦国是一个曾经以武力持国,并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被中原各诸侯国窥视的国家,以五个男性劳力里就有三个当兵的比例计算秦国的军人占整个国民的比例,由此推断,秦国人口大概在300万320万。
而越国,打仗有2万兵,就是大战,由此推算,全国人口大概能有10万以内。
吴越两国相争,顶多算是一个城市歼灭战,随便打打就能逼近宫城,威胁社庙。
如果不是西施的艳名,不是卧薪尝胆的典故,这个小茶杯的水,还真就能在历史的尘埃中湮灭了。
--多说几句-很多人不理解我对棠梨夫人的哥哥的评价。
很多人认为这个本来可以成为未来国舅的人做得对。
因为历史证明了勾践是一个有作为的好越王。
我再解释得充分一点,为什么这个人认为他轰轰烈烈地干了一件大事,甚至为了这件事情摆上了自己的性命,却在别人眼中的评价会这么低;我为什么觉得这个人一样难堪大任,同样是一个幼稚的人。
1、这个国家当时是越王允常的。
人家没有老年痴呆,还是一个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国家大权也没有旁落,这个时候,人家有权选继承人,哪怕这个选择看起来这么不负责任。
但是人家还是选了。
说明人家有他的考虑。
做人臣的,要尊重君主的最终决议。
2、他的侄子,是在完全合法的情况下,替代他的哥哥成为继承人的。
人家合法,法律手续齐备,就不知道这个舅舅凭什么去替天行道了?!
3、如果他从长远打算,觉得立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为继承人,是不负责任的一个做法。
他完全可以去投靠一个他觉得能担负起这个责任的人,比如勾践。
或是帮助这个小孩子去负起责任。
但是他却没有。
可见他也是一个不负责任,只凭自己心血来潮做事的一个人。
4、最有资格参与继承人争夺战的另一个候选人勾践,他对他父王的这次改弦易辙,居然当时一点力度大一点的反抗都没有,说明什么?
要么他是一个完全的孝子,要么他另有图谋。
至于什么图谋····呵呵,宫廷黑幕,你不去问,人家凭什么告诉你呢?
5、一切皆有可能。
谁说这个小孩子,未来不能堪大任,救越国?
我相信大家应对勾践藏鸟弓之前的所作所为评价没有大分歧(在此就不对什么美人计什么对夫差装的太好之类手段问题进行批判了。
我只想问一句,难道你们这些人希望勾践光明正大地去和夫差拼(zuo)命(si)。
有个正常且心怀希望的心的君主都不会干这种只有宋襄公才去做的装逼事业)。
关键是对于勾践这个人杀了文种之后,评价就极速走向两级化:有人觉得无可后非:哎马君主不都这样嘛不然怎么树立君威;反正政治就是这样嘛有人则破口大骂:极品小人!
这种人还被中国人赞扬真是中国人的悲哀!
不知怎么的,看完这两个评价,我心里对两种评价都硌的慌。
不是我装高冷,是因为我认为这两方都没说到点子上。
首先,我认为勾践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他忍辱负重十多年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
有人说他没有尊严。
我看反倒未必。
真正的尊严是什么?
难道就是所谓光明正大给敌人送死?
如果他真的完全没有尊严的人,根本没必要回国还尝那个噁心的什么大胆,直接彻底臣服于吴国不是对于自己来说好处更大而且风险更小?
反正夫差那个时候已经相信他了他做多余的动作实际上都是给自己带来麻烦。
可是他没有,选择了暗地反抗这样一条艰辛危险的道路。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的出来,勾践这个人还是很有作为君主的责任感的。
可是一个君主有责任感就够了吗?
崇祯很有责任感结果累得半死还是亡国了。
宋神宗很有责任感要变法中兴的北宋结果郁郁而终。
光绪很有责任感后来。。。
后来你们都知道的。
所以,光有责任感没有智慧的君主是绝对做不成一个好君主的。
但是很不幸,勾践就是属于他们这一类人。
何为君主的智慧(也就是领导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如何用人和与人打交道的智慧。
君主可以不会盖世武功,可以不会写潇洒诗文(李煜给你点根蜡),但是一定要懂得怎样识人用人。
所谓会用人不是他有用的时候把他捡起来用一下,没用以后弃如敝履。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是硅基的电脑芯片做的,不是想起来用不想用把它放个一万年也不会对你有任何怨言(不过万一人工智慧出来了就不好说了)。
所以怪不得儒家恐怖捏,让大臣就算不想做事还得继续被君主虐最后成为一大批抖M(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然还是有不被儒家这政治主张迷惑的比如唐朝开国的那谁李世民他爸果断就不干了(哦!
李渊!
),给你点个赞!
勾践识人光看用了范蠡和文种好像还可以(不过也有人说他们是从楚国派来的。。。
)。
可是用人嘛,就。。。
唉,恕我不敬,他真的有些短视而且小肚鸡肠。
对于赞同他为了巩固君权防止功高盖主的人,我是得承认这在短时间内看上去好像确实是提高了他本人的国内威望。
我在反对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君主管理国家目的是什么呢?
肯定是为了让自己国家能尽可能走得更远更好。
我想这个大家不会反对。
可是你们看勾践这样做让越国走得更远了吗?
杀了文种和另一个重臣(名字忘了。。
)后,是没有人在国内能比他更有威望了。
可是也因此在文种死后再也无贤人来到越国(别跟我说什么越国离中原远蛮夷之地别人不愿去,秦国先给你一耳瓜子;此外范蠡和文种是空降过去的么??
)。
他只为了痛快一时,结果是成也勾践败也勾践,其他国家的人才看到文种的例子以后再也无人敢去越国发展,使越国彻底沦为落后国家最后被楚国所灭(你们非要说没有灭亡被赶到大山沟里去了而已我也无话可说。。。
)。
此外,勾践可能也考虑到了有可能国际名声不好但是处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还是选择杀文种。
这样的君王自古以来也多得是不用我再赘述。
所以说胸襟大的我不知道你们是从哪点看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勾践是一个有责任感但没有智慧远见和胸襟的君王,故之后越国只能在波澜壮阔的战国昙花一现随后消失无踪。
公元前496年,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因小怨而爆发了一场战争。
战争在今浙江嘉兴的冲积平原上进行。
战争的统帅同是两国的国王,吴军曾是著有《三十六计》的用兵大师孙子所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
而越军不仅人数少,且稚嫩年轻。
年轻的越王勾践以范蠡为军师,使吴军大败,年老的吴王也因伤重而亡。
在吴国首辅大臣伍子胥的扶助下,年轻的夫差登上了王位。
他发誓消灭越国。
三年后,夫差率领雄兵攻伐越国。
双方交战后,越败吴胜,吴国大军攻至越都会稽。
看了两天,并没做到细细的品,对几个人物做个印象评价。
勾践:心理变态的政治家。
初始勾践在做监国太子的时候,一腔热血,对胞妹亲情浓厚。
但国家的弱小,父亲的猜疑,大臣的怯弱,是对他的第一次打击,现实之下深觉憋屈,无法作为。
这一次,也给他埋下了强国民富对抗吴国的种子。
勾践是有谋略的人,但并不成熟,登基后与吴皇大战成功就表明了这一点,他聪明,知人善用,却又狂妄自大。
勾践在吴国受辱的三年在本剧里做了重墨描绘,前期受辱却不掩傲骨,后期为了存活把自己变成了疯子。
甚至可以说勾践此后已经心理变态了,执着的信念撑起他度过这段受辱时间,那么他的信念是什么?
我认为是如伍子胥所说的,复仇,这种仇恨更甚于伍子胥的鞭尸之仇。
勾践与伍子胥有多个交手回合,电视剧里次次都是伍子胥败,该剧大多由史实改编,但编剧大约太过于美化勾践,而弱化了范蠡他们的作用,这也许是我对该剧最不满的地方。
夫差:史上第一败家子。
本剧的夫差是比较有血有肉的人物,他有能力又有缺点,塑造的是比较丰满的,从最初的折磨勾践到最后的释放勾践,他与伍子胥的交锋我认为都很合理,最后他释放越国宫女,为妲己这些权利下颠覆的女子正名,让我对他又爱又恨。
只能说他不是一位失败的君主,野心超过了能力,给国家带来灭亡灾难。
嗯,他应该是史上第一败家子,吴国从兴盛到灭亡的速度太快。
范蠡:本剧的范蠡在前期带领越国打了第一个胜仗,彰显军事才能。
但中期在吴国,变成了为吴国献策,与勾践沟通反而较少,这样很别扭,后期又是他与西施的感情线像是一个言情剧。
西施不知为何选择了这个演员,因为她甚至没有王后漂亮,素颜时的嘴角向下,是天生苦像,我认为不足以演越国第一美女。
浓妆后看着漂亮很多,最后给勾践跳的舞蹈极美。
王后王后是最懂勾践的人,也是剧里我最喜欢的人,这个人应该是编剧构思美化后的,现实中怎么会有如此美好的人物?
对勾践来说,她是妻子,美丽大方,是知己,大臣们有难题总是会想到向王后求情
近两年看历史,有个大为观的想法,很多事情要看得细,看得深,才不负载入史册。
关于卧薪尝胆,我想很多人都明白它的字面意思,何等艰苦何等忍耐的复仇决心,如果再深一点,是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情,导致卧薪尝胆。
我想回复的人不多,至于为什么,也许是因为现代化让人们停留在了现在,以及未来,忘记了历史;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迅速的更迭让人们失去了耐心;也许是因为全球化多了一些向往西方文学的人;不过我更偏向一种想法:和平年代出生的人们不恐惧战争,因为他们的脑海里没有革命、没有争霸、没有春秋战国更没有五代十国,所以他们忘记了未雨绸缪,忘记了总结经验更多的选择了憧憬未来。
关于现代化,专家们都会说是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是进步的必然导致。
那为什么各种社交媒体上争相报道极其多的丑恶罪行,杭州保姆杀人案、江歌案、妻子分尸案,罗翔老师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准行,试问,现在的道德去哪里了,教育系统有多少道德规范?
原谅我28岁才敢讲成人礼,为什么晚了十年,因为现在我才明白何为做人,才明白如何做人,以及做人的意义。
对,它来自书籍,这也是我最为好的爱好了。
古人考学为四书五经,周天子以礼统一天下,天下人皆追求仁义道德,才能出现竹林七贤等清流。
现代人则更喜欢去看心灵鸡汤,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且不说为工具书,只要能静下来看看四书,看看五经,就能体会到聪明与智慧的区隔。
回到影片再谈吴越之事,夫差宏图霸业却不知难作于易,大作于细,亲小人,远贤臣,让伍子胥冤屈自始。
再谈勾践,经历这翻磨练未必是坏事,卧薪尝胆前他只是一个出生尊贵,一生傲气的王,可经历百般羞辱让他明白,死亡其实是最简单的事,活着拯救百姓于水火才是最重要的。
比起图霸,让国家富裕,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为帝根本。
所以故事结尾,勾践说,他要做的事天道,不是图霸,所以他必将胜利。
这份影评我还想评一个人,陈道明,如果没有他,40多集、10年前的电视剧很容易让人看不下去,让我想到一个人,霸王别姬的张国荣,他们的电影让我有一种魂不守舍的感觉,感觉我就在现场。
对于愤怒于羞辱,哭泣和死亡是最简单的事,可永远不要忘记自身的责任,对身边的人,对社会,对国家对担当。
小不忍则乱大谋,忍常人不可忍,成就常人不可尝。
看这部戏,第一次觉得特别震撼的是,为了让勾践顺理成章当上大王,扶同竟然找黑翼杀掉了棠丽夫人的儿子,而这位小公子就是扶同的亲外甥。
看到这里,除了震撼,还有沉重,压在心底,喷涌不出,只觉得眼圈发热。
看过了这样一幕,后来勾践的儿子和灵姑浮的儿子被杀的时候,就好接受多了,虽然也是觉得政治残忍,但杀害他们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
至于后来的棠丽,千方百计想要杀掉勾践,真的太好理解。
所谓亲情,在政治面前,似乎无足重轻。
至于爱情,那就显得更廉价了。
比如范蠡和西施。
为了能够顺利蛰伏,勾践认为雅鱼让西施逃离是妇人之仁。
那么不可思议的煎熬他都熬过来了,一个西施当然阻碍不了他。
可是范大人呢?
他把爱情也排在了政治的后面。
当然,政治在他心中,也许是孝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因为他的妈妈要他出仕,要他从一而终。
以前看西游记,最为动情时候,莫过于唐三藏背过身,对女儿国王说,若有来世。。。
现在看卧薪尝胆,却反感范蠡之于西施的做法。
我想,这也许是对比了夫差之于西施。
从电视剧人设来看,夫差应该是反角一号,但是,说句心里话,看完之后,却觉得他是此剧中的真汉子。
铁血柔情全被他占光了。
电视剧采用话剧式的演绎,光线的明暗处理甚是细致。
勾践的左眼时常霸气而阴沉,而右眼通常是看不见的黑暗,一如夫差猜不透的他。
值得一说的还有剧中女性的封建从属心理。
比如雅鱼,西施和石买之女。
聪慧女性莫如雅鱼夫人。
勾践有难时,她淡定从容,首当其冲,哪怕牺牲了自己。
等到丈夫走出苦难,梦想实现的时候,却选择了自杀。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也许跟在吴国受辱有关,这一点从她回国后不肯接过将军剑一事中可见一斑。
当然,她的自我了结的选择还可能跟儿子被杀有关。
不管怎样,回国之后她的内心是痛苦的,而且对她来说,是没有尽头的痛苦。
可以说,在那样一个社会,女性是男性和政治的附属品,最糟糕的是,她们竟然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老实说前十八集节奏是挺慢的,不是为爱发电的人真是很难坚持看下去。十八集以后才进入正题。这部戏服化道放现在也不过时,勾践的衣服每一套我觉得都好看。而且本剧的老爷爷们演技都拔群,伍子胥老先生真的厉害,还有文种,哈哈他好可爱,还有表情老是苦哈哈的曳庸。陈道明老师其实演的勾践挺好的,不晓得为啥老有人说他演谁都像康熙。还挺心疼夫差的,他也不太坏,还蛮可爱的。最最心疼雅鱼,我是因为雅鱼才又翻出这部剧看了一遍。唉,雅鱼太可惜了,可是除了死,她的位置的确很尴尬,她知道自己的存在就是时刻在提醒越王曾经的屈辱,她不能称为越王的污点,雅鱼真的是个伟大的王后。
2006年的片子 也没有比大秦帝国系列差 也挺有历史厚重感的 明叔的气质让我讨厌不起来勾践啊 说起来为什么这个片当时收视率那么低 你看看现在的古装剧都是啥脑残玩意儿
重温了小时候看过的剧,虽然感觉陈道明演什么都像康熙,但依据吃他的风格气度呀~剧情蛮好,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只是西施的选角有点Emm…
非常一般的主旋律呢。
感觉有点失望,吴越争霸是春秋战国历史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有太多历史元素可以添加进去了,伍子胥的复仇过往,西施的响屐舞,子贡受师命存鲁灭吴的游说,句践兔死狗烹,好多爽点都没有,我只看到了邪恶的配角自讨苦吃用阴谋诡计杀害了光明磊落的主角
补录
演员个人风格太强了,盖过了角色,而且节奏不太行。
忍人所不能忍之人是能人,英雄不问出处贵贱贫富。成功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失败是放弃自我信心的体现。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就看你自己了。
优点:配乐歌曲不是普通话,偏舞台剧风格,因此严肃,勾践夫差越王后范蠡伍子胥角色均出彩。缺点:西施及西施毫无意义的感情线。
好多地方,像是在舞台上上演话剧~
越王勾践要用匕首自杀那段,记忆犹新!
剧中的越国王后真是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啊!非常佩服勾践回国后重新启用两次刺杀他的诸稽郢为大将军。佩服勾践能团结政见不同的忠臣石买等(和吴王夫差杀“亚父”伍子胥形成鲜明对比)。佩服勾践把夫差和吴国区别对待。(本片和史实出入很大,但作为教育片实在难得。所以我给5星!)
悄悄说我觉得陈道明演的一点也不好,哪里卑微,哪里卧薪尝胆装怂卖乖,我只看到了康熙在微服私访。
作为我最喜欢最熟悉的历史之一,再次看起,有时也会热泪盈眶……
雅鱼的悲剧
响屐廊,响屐廊,桃花殿下好梦乡;干戈动,桐叶冷,吴王醒没醒;寒鸦唱,梧叶秋,吴王愁更愁。
里面的人物奴性都挺重的,让人严重生理不适,自己都快死了,还关心大王呢,而且这个勾践就一个弱智,吴国为了羞辱你,给你送肉,你就接受呗,结果直接踢翻,当囚徒还那么傲慢。
看了楚汉,有和朋友细心讨论了,加上拍摄这题材的难度分……我得给这个五星,摄影真心牛,国产电视剧最佳摄影!!
大概初中刚刚搬家时看的剧,买了DVD光盘一集一集地追,父母当时不理解小孩子怎么看这种色彩沉闷氛围压抑的历史片,可它就是好看啊~一众演技派带来了精彩演出,王冰老爷子的伍子胥无比传神,总让我想到hp的邓布利多(笑)…唯一不喜欢的就是范蠡西施那对了…
缺点:台词太现代,没有古文化的博大内涵。时间线太匆忙,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回国之后怎么图强的没有展现出来。三千越甲可吞吴,复仇之战赢的太轻松,历史记载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