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有一系列漫画,每一幅画都是另一幅画中的小小一部分,每当你以为好了这就是最外面(真实)的那个世界了,才发现仍在画中,犹在镜中。
画中画中画中画,绝佳的叙事学教材。
《画之国》也讲了一个画里的故事,只不过叙事学在这里不是一门技术,而是法国人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
画家作画,总会有草稿、半成品和成品,每一时期所痴迷的线条、色彩、对象也不尽相同。
作家亦然,成书之外还有各种大纲、概念埋在故纸堆。
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是每个艺术家的难题,所以才有悔少作、弃坑之事。
于是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回避了画家的造物主角色,让画中的人物来寻找自己,确认自己的身份。
第一层:画里的世界由画作完成度分为图全人、未画完人和线稿人三个等级,完成了的才是美的尊贵的。
跨越阶级的爱受尽嘲笑和折磨,人创造的世界也和人一样充满了偏见和狭隘。
第二层:劳拉、拉莫一行人意外跳出了画框,明白了画里/画外的区别,闯进了画家的真实世界,看到了画家的其他作品,再由这些作品零零散散地拼凑出一个画家的样子。
但最终他们放弃了找画家,想到了用(外部世界的)颜料补全(内部世界的)自己。
第三层:在所有人都沉醉于一个完满的自己的时候,劳拉离开了。
见过了世界之后,再也回不去那个小世界,即使是见到了画家,也没有得到答案。
她的问题是,你怎么知道我们此刻不是在另一幅画中?
于是她离开画家,像更深处走去。
镜头推远,又是一个画框。
仍在画中,犹在镜中。
按照美国人的思路,一个破旧的废弃的画室必然是一个画家的悲伤故事,最好是关于爱情和救赎。
但法国人却完全跳过了这一段,镜头一转就是一个云淡风轻的老爷爷,此时他只画一画风景,蓝天和白云,颜色变得很淡很柔和。
他看着不远处的木屋,看着劳拉,仿佛意料之中。
法国人的叙事学是一种没道理的浪漫。
“威尼斯是另外一个女人吗?
”“不,威尼斯是一座城市。
”
动画中最令人感动的一幕,我以为要数结尾处萝拉对老画家说的话。
画家问萝拉现在想干什么。
萝拉边走边回过头来,向画家大声说道:“我很想知道是谁画的您!”我创造了谁,谁又创造了我?动画在萝拉的这句疑问中戛然而止,令人拍案叫绝。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感受到画之国强大的魅力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个人非常喜欢这部法国动画作品,画风是油画风格,原作想表达的内涵隐喻很多,但不影响你从表面上看他是一部冒险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
故事由远及近,由主人公告诉你她在一幅画中,这是画中的故事。
一开始便很吸引人,这幅画里因为画家没有画完,形成了画完人,未完人和线稿人三个阶级,主角为了打破这些,逃出画中寻找他们们的造物主-画家。
他们会在不同的画作世界冒险,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画面,还有些哲理。
结局把作品再次升华,我很喜欢这个结局,也很喜欢主人公,推荐大家观看!
就像一个人的梦境,内心,或者是一生。
故事像是在控诉这个越来越“工整”的世界,趋于流水线式的“完美”,灵魂却在一天天消退。
那些独立的,有瑕疵的东西成了社会的弃婴,追求自由的权力成了剥夺自由的暴力。
威尼斯的那段是作者对当下的讽刺与批判,人们不但带上了虚伪的面具,面具更是将被遮住的脸庞一起同化。
这里有几个关于威尼斯画家的描绘特别有趣,有些人不会凭借记忆作画,一个没有爱过自己笔下人物的人,又怎么会把所爱的东西印在心里呢?
还有些人笔下的东西完全一样,是没有生命力的复制行为,他们画的正是作者以前画过的东西,作者愤慨知识产权被盗的同时一样表达了对那些丢失灵魂者的不满。
关于那幅战争的画作,我想作者是这样去定义它的,战争,是利益冲突最大化的结果,那些被困于战争的人们成了工具,他们的自由早已被被剥夺,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灾难。
不同的颜色混淆了同样的内心,我想即使两边都是“图全人”,也会因为不是来自同一幅画而大打出手把。
作者是崇尚和平的,但他深知,如今的世界依然延续着无视人权与自由的暴力,只是没有硝烟的战争罢了。
时间流转,作者屋内年轻的自画像满是灰尘,屋外的老人已白发苍苍,那些盖满灰尘的画作记载了他的一生。
他爱过的女人,他受到的挫折,他面对的世界,他的呐喊与无奈,甚至一度选择放弃与自毁。
不过还好,自由的因子被留存了下来。
劳拉,拉莫,没画完人和勒浮人,他们就是自由的因子。
他们是作者梦想最开始的样子,他们是不完美的,但却善良勇敢。
故事的最后,他们为自己涂上了只属于自己的颜色。
是否也象征着作者在慢慢修复自己的内心,而达成了最终的自由呢?
结尾,本以为老头就是作者,可其实他也是画中人,即使他坐在海边,一个最能让人感受到自由的地方。
那么在真实的世界中,又有哪里是最宽广的呢?
最宽广的地方还会有边缘吗?
这是一个关于“边缘”的问题,我想,没有无限的边缘,只有内心的无限吧。
就像影片中克莱尔的梦境,拉莫将她抱入怀中,他们化成飞鸟,永远的离开了这个无情的世界。
《画之国》是一部想法很多的电影,它给了观众遐想的空间,很是值得思考与回味。
只是作为一部电影而言,这个故事并没能讲述的足够优秀,属于有佳句无佳章的那种,没有把要表达的点拧成一条完整的主线,颇为遗憾。
赋予画中人诉求与灵魂的艺术渲染很是浪漫。
很容易联想到老美的科幻电影,《十三度凶间》《移魂都市》《盗梦空间》《源代码》等等,大世界套小世界的桥段确实牛逼,但关于爱与人性的主题才是最动人的。
还以为影片的角色只是进出于同一幅画,但其实每幅画都是一道传送门,任意穿梭,相当痛快。
试想一下,进到一幅画中,玩儿到日落再出来,第二次进去你享受到的依然是那天的阳光。
创意十足,也非常恐怖!
ps:没画完人和图全人最后的和解怎么看怎么不合理,很容易让人产生“只要穿的漂亮就能参加上层人士的舞会”的误解。
无法认同啊,扣一颗星!
威尼斯的镰刀死神是怎么回事?
不明白。
很偶然地买了这部碟片,从封底的内容简介里似乎可以想象出全部的内容:画家未完成的画作里,那些未被完成的人物从画里跑出来,想要找到画家来完成自己。
如果只是这样的简单的内容,配上令人愉快的画面,我也完全可以接受了——但如果是那样,这个故事就难以成为一部“动画长片”,也不需要制作团队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也不会让远在中国的我们听说并寻找它。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在法国的是定位在成人市场还是儿童市场,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这是很长时间以来我看过的真正让我觉得心灵受到滋养的一部电影,美的滋养。
对于已经习惯迪斯尼式动画片的我,这部来自法国的动画在视觉上是一种refreshment,原来不需要3D, 不需要特技,动画片也可以这么好看。
(当然,从“制作花絮”当中我们知道,这部动画在技术上实际也是3D的)。
然而更令我惊讶的是这个故事,那么新奇的想法,那么丰富的层次和纹理。
我忍不住又要赞叹道:只有法国人能想出这样的故事!
在一个画的王国里,所有的人物竟然根据他们被完成的程度被分为图全人、梅花菀人(没画完人)和勒浮人(草图人)三个不同的阶级,竟然也有所有阶级社会的等级规范、歧视和敌对。
尤其是勒浮人的造型,令人想到那些残疾人、那些贫穷和丑陋的人——他们岂非正是造物主未完成的”勒浮人“。
如果因为造物主的疏忽,或者资源的不能均等分配,有些人不幸生来就是残缺的、丑陋的或者贫穷的,难道他们就不能够享有和造物的幸运儿一样的权利?
而梅花菀人和勒浮人寻找画家的历险,更加像一个寓言:经过重重困难后,他们发现(或者误解地认为)原来他们的造物主——画家,对他们的命运本来就抱有恶意,或者根本就是无动于衷——在现实世界中,这可真是致命的打击呢,但是在故事中,梅花菀人和勒浮人很快就战胜了这个打击,转而决定自己来完成自己——这个人类对于命运的探索的寓言的意义,在我看来,不输于《浮士德》或者《奥德赛》呢。
必须承认,在此之前,我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导演。
看完故事,好奇地转到”制作花絮“,通过导演和制作团队的解释,让我了解到为什么这部动画片会令我如此出乎意料了:1、导演和编剧都是花白头发的一代了,难怪他们对艺术、对人生的理解已经是达到这种炉火纯青、陈年老酿的层次了;2、导演和制作团队用了五年才完成这部动画——我们不知道法国人对动画片的概念,但就我而言,用五年时间来做一部动画,那真是用做艺术的态度来做了。
人的一生能够有几个五年?
作为一个普通观众(还是盗版的,汗颜),我感谢让-弗朗索瓦-拉吉奥用他生命中的五年来完成这部作品,感谢他给我的美的感受和滋养。
我想,这是一部将在时光中流传下去的作品。
女主劳拉,和男主竟然不是恋人关系,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哈哈哈,很担心会狗血到男主抛弃他的恋人爱上了女主。
虽然片头提到女主要去寻找爱人,可到头来却并不是这样的剧情。
很喜欢女主,本该是个女二的人设,啊哈哈哈,单纯而美好,不知爱为何物,自由自在,敢于冒险。
爱抱怨的浮屠人确实心心念念保护着他的朋友。
男主不顾世俗和爱人相恋。
整部影片欣赏起来很轻松,想法很新颖,不断在画中历险,又于现实相接壤。
Actually,I didn't have ideas about the movie when i finished the movie.But when i saw the judgement from doubai internet,suddently,one thought came to my mind.So i decide to write something about the movie.The begining of the movie shows that even though in one painting,people are not equal in one way.Some people despite others for their own reasons and impose their absurd and wrong ideas to other people.Unfortunately,the oppressed people do nothing but hide or escape.Why?Because the timid people accept the idea that they are born to be inferior.They never think whether it's true or not.Most of them desire to become one of so-called the upper ten thousand,but still do nothing.Circumstances produce heroes.The leading actors found one way to go out of the painting and bring oil paints and pen back to people that are 'not' finished by painter. They rushed to paint themselves and became the finished people finally. At last,they almost got their wishes and attained the castle.But they are not different any more,they are just copies.There is a girl called lara sticking to being herself. She has her own ideas and follow her own thoughts,she is truly free.As a result,she keep on exploring the world.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This is my first time to comment on film.Please forgive me for any unintended mistake.
十九世纪下半期,法国奇幻印象派以莫奈一幅惊艳人心的日出图横空出世,同样出身于法国,《画之国》貌似也染上了些许极具质感的颜色。
不同于惯常的动画电影,《画之国》的画风并注重人物的精致,而是惯于用无数颜色的混合和光影的交织来营造出人物的流动感,从而使本不算貌美的人物显得意外的鲜活动人,在我看来这是很新鲜的,每个角落都显得非常灵活。
光影绮丽,衬得孤独也显得美艳而梦幻是的,画里的每个人都显得如此的寂寞而又孤独,每一框画里塞满的都是画中诸人无比的孤独。
有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威尼斯狂欢节寥落的一角,一个拙劣的画师晾着一幅画,劳拉走上前去摸了一下,画作里人物胸口的那点很丑很丑的紫色很不负责任地花了,标准画师打扮的画师立刻“怒气冲冲”地跑出来“教训”罗拉,“你不是画家,画是死画,真正的画要比这个好看多了”我似乎能听到画家内心被撕破的感觉,他只是被放置在街角的一个固定的NPC,他说“你知道什么,这里的每个人都戴着面具”“那你的面具是什么”画家呵呵一笑,自作聪明地取下面具露出一张和面具别无二致的脸,继而笑得很蠢,劳拉似乎看到了傻子一样毫不犹豫地离开了,而那个画师是在后面追着呼喊着,无力着说着“别走”在一个每个人只是在无意义狂欢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以真面目示人,一个画师怎么能画出真正好看的画,那点无意被罗拉破坏的紫色或许是画家稍有心机的点缀出来的一颗心?
画家想画出好的画,想要给别人看自己真正的脸,所以戴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具,可是,依旧只是面具。
作为一个无人搭理的NPC,劳拉的到来就好像一道彩虹,这个姑娘让他喜欢,让他有了交谈的权利,但终究要走开。
而他想要追上去,他却只是个愚笨的画中人。
故事完了吗?
并没有。
拉莫心急如焚地去寻找劳拉,也邂逅了这个画师他的画布上已经换了一个景象,尚未完成的小姑娘是劳拉。
“怎么这年头你们每个人都喜欢对我的画找茬”“她真的很漂亮可惜没办法稳住她”对于劳拉来说这个画师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画中人,但对于画师来说,劳拉是梦魅,她是他得意的作品。
画师画得真的很漂亮,每个细节都是劳拉,当我以为他终于有一幅美好的画时,他画完了劳拉的脸:三笔带过,像是画笔一不小心蘸出来的墨点一样难看。
他渴望有人来买他的画,最终是“算我倒霉”。
或许已经习惯每个人都带着面具,或许每个人脸上只有面具,然而这个画师已经画不出眼睛,鼻子,嘴巴,已经画不出一个人的脸了。
白天到黑夜,光的变化映衬着他逐渐黯淡的心。
而这个画师也许只是自画像画得一幅画。
何等的寂寞。
三百个画师每天来到广场画落日,无数的画师在桥拱里画星星月亮,画指示牌,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
而那个拿着镰刀的骷髅死神,总在影子和灰暗的光里出没,他那么执着于布包里蜷成一团的勒浮人,是不是因为自己只是一块布包起来的虚无,才想要来陪自己,填充自己?
是不是画里每个人都只是用皮包裹而不真实的怪物?
画师的自画像厌恶着画师,厌恶着自己,气愤着无奈着,而无法画出好的东西“完成他的作品就无法令我不开心了”他也爱画画,可也不能画,他也爱画师,可他了解他以至于厌恶他。
那个裸着身子的美丽夫人呢?
她是如此深切地爱着画家,她是画家以自己的爱人为原型的作品,她安静优雅地躺在床上,香体半露,小红窗外金色的光淡淡地泄在她身上,她温柔地说着,等着画家一件一件地为她披上衣服,等了不知道多少年,“男人爱梦想,更胜于爱女人”。
玛让达的画就简单粗暴得多了,大家甚至不知道自己只是画,每天无比敬业地打仗,军士精神闪闪发光,画里是灰暗的天空和浮浮沉沉的雾气,所有人都没想过为什么打仗,玛让达厌倦了,也许不止他一个厌倦了。
画室另一角,大幅大幅被丢弃的画作,草稿撒的满地都是,那个时刻音乐和光影所晕染出的,是地狱之火的气氛,换一种角度理解,是被抛弃的画在多年后重见天日时候一齐发出的哭泣声,他们也渴望光明。
我以一个一个局外人的视角,看的梅花莞人“住在花园也挺好的”心底里却“确确实实地想去跳舞”的感情,看得两个勒浮人相互守护的感情 看得自以为是的图全人在看见新鲜色彩时候那种欢欣与雀跃,“本以为时间就此停止,然而完全不是,每个人按部就班地呼吸”油画给予画中人思考并且活动的权利,然而不给他们以自由。
最后大家找到了颜料画笔,欢喜大结局,许许多多绚丽的色块还有清澈的光,大家都在笑,不分彼此。
画里的人被画外的人安排着,没有人关心他们是否孤独。
兴许每幅画里都住着些许“不谙世事”的“智者”,诸如劳拉,诸如玛让达,诸如没有勇气去追求的画师,他们想过不一样的生活,想要改变,但画师终究没有追上去,玛让达也留在了另外一幅画里,只有劳拉还在走着。
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件事情,玛让达曾安逸地躺在画布上,对着身旁的劳拉说“我的梦想是去看海,听海的声音”,然而最后,是劳拉一个人跟着黄蝶,穿越着草地,去寻找大海。
人都是在变的,玛让达使命感地改变了自己的“故乡”时,没有选择看海,而拉莫给克莱尔画上颜色时,克莱尔的脸上不是蓝色的杏仁眼睛和红色的胭脂花,而是淡淡的橘粉是眼影以及薄荷绿的唇。
“当两个人相爱时便不再孤独,有他,有我,还有我们的爱”“可是对我来说,我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找我们的爱”也许在某个时刻,劳拉喜欢上了玛让达这个勇敢可爱的小伙儿,但是最后,她依旧选择了穿着留白的裙子,一个人去看海。
也许这个聪明的姑娘已然预见了自己的故乡在短暂的欢愉后,依旧会回归原有的步调,毕竟自己的家人觉得没有画全的自己不行。
其实所有的人不过是为了不再孤独。
原谅我用了如此之多的“也许”,我永远也无法知道这些画里的小家伙到底在想什么,但我能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测。
但有一点很高兴的是,画家说的那句话,他说一幅简单的图画,往往比工笔画还要美丽,这是我一开始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是主角,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
有两点,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轻视孤独劳拉在被画家问道到底想要什么时的回答真的特别好“我想知道你是谁画的”终究要有人敢于面对自己的孤独并有勇气去改变孤独,而我们每个人都在画里。
但愿每个人,被死亡之花,温柔以待。
打个四星吧,刚看完的时候感觉是可以4.5左右,过了半小时现在回想一下也没有特别惊艳其实。
最惊艳的部分我感觉是音乐,设计很巧妙,特别是最开头的那个浑厚的低音那个片段在电影中出现了好几遍,非常能衬托氛围。
女主角很勇敢,他们几个不同“阶层”的一起探险,性格不同,穿梭在不同的画作中还是挺有趣的。
最让我不适的可能是后面一群人带着颜料回来,没画完人们看到颜料后,不由分说的开始争抢,互相推搡结果其实谁都没完成目标的事情。
以及最后受到的处罚是浑身涂满黑色颜料,我突然就在想,是否画完人他们自己(又或者那个头头)手上也有颜料的,只是为了权利所以就关在了谁都不知道的地方呢?
一群人为了拥有稳固的上层阶层地位,所以不尽一切办法打压下面的所有人;又一群人本身和睦共处,但在看到能改变阶级地位的物品后就反目成仇只为自己考虑,还是非常体现了人性的多面的。
沉淀了许多的感知,喜怒哀乐,阶级欲望恐惧接受爱慕,丰富的情绪就和剧中人物颜色一样 存在美好的讲着故事让我打开脑门 一个由画中人物 画与画视角看待的世界 一个画中人的新角度 不过扩展的工程非常浩大 结构复杂 不过导演还阐述其他我没有联想的气氛 非常受益 现在的电影商业味 没有新意 在人们熟悉的剧情重复的拟造,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 没有新的开启 这道门开启一个无边的虚门 一直很熟悉剧中的色彩和图画的 但是老是想不起是谁的风格 有人可以告诉我们
不能因为创意好就掩盖了导演自己可怕的逻辑和根本解释不清楚的诡异的象征,加上如果刨除了载歌载舞的那些除了好看没有对剧情有太多意义的镜头只有四十分钟的片长。
走进画外之国光影交织的绮丽世界
有趣的动画创意,没有什么特效制作,只是奇趣的视角,很有意思,准备再看看这位导演的其他三部作品
又一个盗梦空间
情节太差了虽然画的挺好
除了力荐,无须他言。
浓妆艳抹,总是美轮美奂;浅尝细品,久久回味无穷。法国的动画如他们沁着芳香的花园街道,浸满浪漫的人情风土一般,如本片背景音乐中的竖琴一般,让人沉醉着,无法拒绝它的美,毫不遮掩而又深邃迷离的美。
住在色彩里,享受时光,画下早晨,画片大海,画朵小花,画满窗户,画上微笑,画予一切的美好。你既造物,万物皆有灵,只愿勿忘·且珍惜·
一画一世界,超完美的画风,非常好的创意,听说导演已经73高龄,这样的风格,弥补了我平安夜还参加了一门考试的遗憾,很喜欢。
有几段小剧情略诡异,但整个儿创意很棒!
美丽的画
明月装点了你的窗,你装点了谁的梦。
很喜欢这剧!!最后画家终于出现了!201506
180 浪漫的法国动画。。倒是可以弄成科幻故事呢~
其实我觉得就是立意比较新潮,但是其他我还是持保留意见
”男人的确喜欢女人 但他们更喜欢他们的梦想“
并不是我喜欢的画风,但对社会形态阶层寓意很好,故事最后是点睛之笔,画中画,我很想知道,是谁画了你……最糟的应该是故事叙述的不太好,很有创意
男人爱女人、但更爱梦想
慢吞吞又暖洋洋的
Typiquement françai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