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前三集,这次的题材确实有点惊艳了。
看似医美,实则修补残缺,全切手术是为了让恐龙女孩有重新过正常生活的权利,疤痕修复是为了让家暴受害者忘记旧伤重新生活,中间还穿插了别整自己了下次带你男朋友来我给他整成梁朝伟的反服美役,还有对大叔医助的女人要在家的职业歧视直接回怼,你老婆赚的比你多怎么不回家溜孩子,这么多年还是只能给我当助手。
25.05.15,追完,之后三集完全影响整体,扣两颗星!!!
不过总体来说,对李起,这种有污点的女性角色身上也有很大的魅力,杀伐果决,巧舌如簧,敢一条路走到黑的勃勃野心,虽然她斗败了,但凡她把这些用在不是歪门邪道上,哪条不是康庄大道?
对双女主,乔杨和周静雯,乔杨这种大女主还是太过于高光理想了,她确实又飒又酷,反而给我不实际了。
周静雯有些时候的软弱,给人掐的死死的,她们双女主对手戏真的挺不错。
还有就是有争议的角色,魏晓希,我觉得也很鲜活。
她就是专业上努力,生活中现实,没有上帝视角所以在世俗里拼命往上爬的人,但她不是没有底线的人。
她会借势去娇艾,但会拒绝娇艾咨询师的单子,偷偷把顾客推荐到格睦,也会把李起要在医美大会要揭发打错玻尿酸的事儿传信乔杨,更会在被诱惑做培训讲师的时候犹豫。
只要跟着跟正的人学习,她最后也选择要跟着乔杨学本事心红。
很少看到真的以双女主竞争共生,相爱相杀,宿敌知己为主线的真·双女主剧,而不是刻画悬浮的闺蜜情并在其中插入两位女主各自和男人的爱恨情仇。
乔杨和周静雯。
其实在看剧的过程中我就隐约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直到看到周静雯利用媒体为格睦造势,乔杨感觉被利用的失落的时候我才想起来我之前看过的一部爆火港剧:《新闻女王》。
而乔杨文和周静雯,像极了更接地气的张家妍,和更有人味的文慧心。
在《新闻女王》里,张家妍和文慧心因从始至终理念不合,最终走向敌对;而在《以美之名》中,乔杨周静雯同样面临着纯粹的技术和复杂的职场之间的矛盾,可她们却能彼此质疑的同时又彼此帮助,周静雯不认可乔杨的理念,却愿意为乔杨托底;乔杨不认可周静雯的态度,却高度认可周静雯的医学造诣。
她们互相看不上,又是彼此最看得上的人。
她们是针锋相对的两面,却又记得对方的很多细节,比起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伴侣,她们竟然是最了解彼此的人。
而这种区别,我认为是剧情塑造和人物塑造底色的区别。
《新闻女王》打造了一个狼群,里面的几头母狼必须互相撕咬才能争取自己想要的资源。
而《以美之名》则建造了一个和谐共生的生态圈,在这个族群里,只要包容,尊重,有能力,就没有人能盖住你的光芒。
从这一点上看,以美之名对于职场女性的塑造更为柔和。
《新闻女王》强调女性要在职场中拥有野心,要敢于争取,力争上游;《以美之名》则强调在正视女性野心的同时,也不要丢掉对任何人的包容与善意,别人强不代表你不强,而强强联合或许能做出更大的效果,获得更多的利好。
两种塑造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侧重点不同。
感谢《以美之名》愿意塑造一种健康的,良性的女性竞争关系,正视正常的女性情谊,女性之间不是除了闺蜜就是情敌这样浅薄,而有着无限可能。
双女主姚晨和贾静雯的演技确实可圈可点,为剧集撑起了一定的看点 ,但剧情上却存在不少狗血和脱离现实的问题,让人忍不住吐槽。
先说周静雯的母亲,小时候对周静雯重男轻女,各种苛待,给周静雯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
可后来仅仅因为母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周静雯就轻易地选择了原谅 。
这样的情节转折太过突兀,现实生活中,童年遭受的创伤岂是如此轻易就能被抚平的?
这种处理方式显得对人物情感的刻画过于简单粗暴,难以让观众产生信服感。
还有乔杨的行为也让人难以理解。
她在剧中太爱管闲事,为了救患者,全然不顾规章制度和同事的利益,让其他同事跟着自己一起冒丢工作的风险,甚至差点导致医院倒闭 。
在现实的医疗环境中,不可能如此任性妄为。
这种为了突出主角的“英雄主义”而设置的情节,完全脱离了现实逻辑,让整个故事显得荒诞不经。
最后的结局更是狗血至极。
魏晓希在格慕最困难的时候离开,还带走了格的人,这已经让人对这个角色的人品产生质疑。
可最后她又回到格,并且还是加薪回来的,这样的剧情发展毫无逻辑可言,就像是为了强行拼凑一个大团圆结局而随意编写,结局真是让人大失所望。
从立项到播出用了七年,光是前期调研就跑了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等多家顶尖机构,采访了上百个真实案例,最后精挑细选38个故事搬上荧幕。
编剧江霞说,医美题材太敏感,稍有不慎就会被骂“不专业”或“美化行业”,团队干脆用最笨的办法——扎根医院,跟着医生查房、旁观手术,甚至把手术器械摆放角度、麻醉剂量都研究透了,拍出来的手术场景连专业医生都挑不出毛病。
更难得的是,剧组没把医美拍成“变美指南”,反而像拿着手术刀剖开行业真相。
黑诊所违规操作致人毁容、美容贷陷阱、网红跟风整“精灵耳”感染……这些取材自社会新闻的情节,让观众直呼“真实到窒息”。
医疗顾问龙笑教授坦言,以往医美剧总带着猎奇滤镜,但这部剧把修复先天畸形、家暴受害者祛疤这类“刚需整形”和过度医美的乱象分开讨论,既科普了医美的医疗本质,又警示了风险,分明是把现实里那些被容貌焦虑压弯的脊梁骨,一针一线给缝补出光来。
姚晨和贾静雯这对冤家也够绝,前一秒还在为手术方案互怼,转头就联手掀黑医美老巢,职场互撕的火药味里掺着女性同盟的默契。
每集都埋着职场暗线,就像吃重庆火锅——辣得嘶哈嘶哈还停不下筷子。
七年磨一剑,这部剧用田野调查的深度和医疗专业的高度,硬生生在偶像剧扎堆的市场里撕开一道现实主义的裂缝。
好久不看职场剧,还是医疗,但这部真的可以!
姚晨贾静雯的双女主,又美又飒,小众医美整形题材,但更多是在科普整形,有打破我的刻板印象。
整部剧想要传达的理念也很正,我觉得就是一个人要不断接纳自己的过程,不管是整形还是医美,前者是为了让自己能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后者是对美的进一步追求,其实都是要过自己内心的那道坎,就是最后大结局有些强行包饺子了,但瑕不掩瑜。
里面印象最深刻的剧情是捐脸,之前只以为遗体捐赠最多捐捐器官眼角膜这种,没想到还会挖脸换脸,这真是超出认知。
刚追《以美之名》,说实话,一开始我是冲着演员阵容去的,但看着看着,真的是被剧情、角色、还有整部剧传达出来的那种细腻情感牢牢吸引住了。
它不只是讲“美”的故事,更是在讲人们在追求“美”这件事上的迷失、执念和醒悟。
剧里的每个角色都不是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而是那种让你看着看着就会说“哎呀,这不就是我/我朋友/我爸妈吗”的那种真实人物。
尤其是女主,她一路从自卑、讨好,到逐渐找回自我,那种成长过程特别打动我。
她不是一下子就“开挂”逆袭,而是跌跌撞撞中慢慢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爱”。
导演在叙事节奏上的拿捏也很好,没有强行煽情,而是用很多细节去堆叠情绪。
比如镜头里一束光、一个眼神,甚至是一句看似普通的对白,都会让人共情很深。
而且它讲“美”的时候,没有只停留在外貌、化妆或者穿搭这种层面,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审美标准背后的社会期待、性别话语、甚至是家庭关系。
当然了,有些桥段可能还是有点理想化,比如某些人物的转变来得稍微快了点,但整体瑕不掩瑜。
它至少让我们在追剧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我们到底是为了谁在“变美”?
是不是太久没有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了?
总之,《以美之名》不是那种看完就忘的剧,而是会在你心里留下一些印子,让你在某个深夜、某次卸妆后、某次朋友圈刷屏时突然想起:真正的“美”,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松弛和坚定吧!
6.8分真的未免太低了。
爱情和亲情线是败笔,围绕三个女性主要角色的事业线和医疗线挺有新意。
医美/整形医师的话题相比聚焦了数十年的心胸外科类题材剧显得新颖,而且也比较容易引出热点的社会议题。
看完以后更加觉得医美行业真的水平良莠不齐,满满的不安全感啊。
陆医生的戏全删了起码能长0.5分。
大结局编剧是不是脑子都下线了,包饺子都这么潦草,突如其来的癌症更是没有必要。
很喜欢周静雯这个角色。
其他两个角色,色彩都十分分明。
乔杨是医疗剧里必有的天才外科手术专家,生活里直性子专业上有极大的热忱且为人富有正义感。
李起,底层打拼出来的事业女性,事业心和运营能力极强,但商业竞争手段愈发不堪,一再突破底线。
周静雯更像一个灰色地带的人,她的病人投诉率极低,和徒弟同事相处融洽,但是实则从小在恶劣的原生家庭长大,是会说出死光了也不回来的刺头;她有医学天赋,但是除了手术台她也想做好经营管理,懂得办公室政治;她有热心肠但是又不是乔杨那么无私的人,她会权衡会计算会审时度势;她有着外人眼里完美老公,但是她又有面对自我的勇气。
(因为阿兹海默就包饺子的part个人觉得是败笔)。
整个角色周身气质真的太迷人了。
姚晨的表演虽然并没有突破《都挺好》时大女主的形象,但她还是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
倒是代乐乐演的李起精彩极了,每一个眼神都是戏,让人又爱又恨。
剧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很丰满,倒是男性角色,都太完美了,现实生活中不会有吧,哈哈。
看了花絮,出一部好剧不容易,题材是好题材,演员们也都演得很专业,还有专业技术团队剧外指导,好剧~
《以美之名》的现实意义要大于作品本身。
倒不是说作品本身就毫无价值。
只是相较于剧集所呈现出来的诸多可供探讨的议题而言,就显得没那么亮眼。
从剧本层面的故事结构、人物塑造,到视听层面的演员表现、导演功力,都算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部水准上乘的都市剧。
但哪怕如此,我仍坚持认为,它的现实意义是更具备探讨价值的。
先简单聊聊故事。
此前本剧打的旗号是“首部医美行业剧”。
看剧之前我心想,医美不就是整容?
确实,现在打针微调整容的男女老少越来越多。
但这种现象似乎更适合拍成电影,比如纪录片的形式。
要拍成电视剧,总归广度和深度上欠缺了些,是拍注射玻尿酸的针头特写,还是录削骨手术的血浆cult?
得注多少水才能凑成一部剧?
没曾想,《以美之名》开篇不到一分钟就把我震住了,让我对自己的浅薄无知羞愧难当。
开头是姚晨扮演的医生乔杨对患者的一段术前嘱托:“手术成功后你会重获新生。
当然整个过程里头,你也会承受相当的代价,而我作为医生能够做到的,就是让这个代价最小。
这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对你,对我,都是。
手术过程中还会有很多无法预估的情况,所以,这场仗需要咱们俩一起努力,共同冒险。
我会全力以赴,但至关重要的,是你的信念。
当然,我会劝告每一位患者,不管别人怎么讲,你自己的意愿才是最重要的。
”一堆没什么营养的片汤话。
但作为医美行业的术前鸡汤,也是足够了。
真正震住我的是下一秒。
坐在她对面的女孩,摘下口罩,露出了一张被巨大肿瘤扭曲的脸。
直至这一刻,我才对整个“医美”行业改观。
原来医美整容,不止是为满足部分人想变美的私欲,它更是可以让无数原本生活在阴影下的人重新获得站在阳光下的权利。
嚯,这立意,不一下就起来了?
之后故事双线推进,这边是乔杨在公立医院的故事,那边是贾静雯扮演的周静雯在民营医美机构的情节。
除了第一个自嘲是金角大王的女孩之外,之后还有被丈夫家暴全身几十处疤痕的妈妈,通过遗体面部移植后重获新生的父亲等等。
这些有关医美的故事里,有常规意义上的女孩想要整容变美,但更多还是天生或者后天所造成的面部缺陷,而不得已去做手术的人生。
我突然想起去年一件事。
当时我刚经历一场对方全责的车祸,腿受了点小伤,第一家医院说可能要住院、手术、植皮。
我一看,多大点伤啊不够耽误事的,还植皮?
火速决定换一家省内Top级别的医院,挂的是“伤口治疗中心”,去了一看,科室门头上挂着“烧伤整形科”。
我当时心里一沉,不会真要植皮整形吧?
好在医生医术够硬,说小伤,换几次药就好了。
我正庆幸着准备出医疗室,排我后面的哥们进来了,好家伙,他整个头部不知怎么搞的,结结实实围了一圈纱布。
那可怜的兄弟,为了日后的正常生活,可不就得整容?
回到《以美之名》,几集看下来,《以美之名》的拍法更像是在为“医美”正名。
想要改变人们心目中对医美肤浅、整容的负面看法,想让更多人看到其实这一行也是存在很多正能量的地方。
将“医美”二字从消费主义的泥潭拽出,露出其作为医疗行为的神圣本性。
除此之外,双女主也有着各自的主线故事,比如乔杨因母亲去世与父亲的矛盾,比如周静雯因事业与生活不平衡导致和丈夫的间隙等等。
不仅如此,还用当年一桩医疗事故,将两个女主串了起来。
彼时两人师出同门,却因乔杨的堂姐在周静雯的违规介绍下整容丢了性命,两人最终反目。
多年后又机缘巧合之下,两人成了同事。
总得来说,《以美之名》的故事结构,的确扎实。
姚晨和贾静雯两人的演技也不必多说,都是有过多部代表作的中青代演员了。
有喜欢研究演技的朋友可以多注意下姚晨的表演。
就仨字:松弛感。
像是把片场当成自己家一样的松弛。
真是天生吃这碗饭的。
最后,再来重点聊剧集的现实意义。
《以美之名》特好的一个地方是,其中的所有人物,都是能够共情的。
尤其对我这种耳根子的人而言,人物A刚说完话,我觉得她说的很有道理。
接着人物B开始反驳,咦,她也说的很有道理。
比如第一个女孩,鼻子上的大瘤子。
别的医生觉得切20%稳妥一点,一次全部切除风险太大。
反正姑娘这么多年都过来了,也不影响吃喝拉撒,到底还是命重要。
乔杨不同意。
她选择给姑娘做全切,因为想让姑娘活得像个正常人。
并撂下一句话,“对于很多人来说,美就是和命一样重要。
”
再来说另一个案例。
被家暴的年轻妈妈,想要做隆胸。
周静雯答应了。
因为她看到年轻妈妈那干瘪下垂的胸,原因是渣男丈夫要求必须给孩子喂母乳。
两个孩子,喂母乳,到五岁。
而隆胸会让她变得更自信,周静雯怎么忍心拒绝这位可怜母亲的要求?
乔杨听了这话如此反驳,一对完美的胸就可以让她找到自我重获新生了吗?
她在为谁而美?
还有那些个跟风做面部下睑下至的女孩们。
乔杨让她们都别做了,说这是病态的。
周静雯奉劝乔杨说,整形也是医疗服务行业,只要求美者有需要,她们就该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
乔杨的回应是,这种审美需求是自发的还是灌输的?
在她看来这种审美需求完全是被市场营销和宣传出来的,而不是女孩们真正需要的。
无论是第一个案例中的“很多人来说,美就是和命一样重要”,还是第二个案例中的“为谁而美”的设问,以及那些女孩们的“审美需求”。
《以美之名》中每一个案例的议题提出,都很难说出一个绝对的对与错。
这就是生活的复杂,人性的复杂。
剧集做的,是把这些议题提出来,至于孰对孰错,尽皆交由观众去讨论。
美和命究竟谁更重要?
我们到底为谁而美?
那些所谓的美,是我们发自心底觉得的美,还是市场审美强迫下的美······以及剧集接下来将要呈现的所有现实问题让观众看到并思考这些,我觉得这才是《以美之名》的真正价值所在。
更别提目前几集中,剧中还不吝对给医生塞红包,调侃“骑行圈”,网络言论暴行,医美行业的最大优点是有钱等等各种社会现象的刻画。
换句话说,这是一部相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而这种影视剧中的责任感,我已经很久没看到了。
作为一个男生,第一次那么喜欢看这种类型的剧。
目前还没看完,但已经关注到的女性话题包括:女性职场歧视,女性审美判断标准,女性美好友谊。
而重新开启的篇章里充满了人文关怀:为因疤痕无法正常工作的出租司机免费除疤,为曾经误杀亲人的杀人犯整形,让每个人都有重新开始的机会。
短短六集,高密度关注女性话题,大方展现女性友谊以及女性强大,凌厉展现女性困境女性困难。
虽然两大女主都有官配,但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缺点也很明显。
这让我想起去年看《山花烂漫时》,去查了下,果然是全女编剧,而且她们也十分大胆!
虽然对于安排的爱情婚姻桥段还是不太喜欢,但仍然很高兴,全女编剧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女性,而且以这么刁钻又尖锐的“美”的角度。
另外作为一个正在苦苦改论文的研究牲,不约而同代入魏晓希的角色是怎么回事,姚晨的乔杨简直是梦中情导!!!
乔杨请徒弟吃烤肉,魏晓希主动为自己之前的冲撞向乔杨道歉,乔杨微微瘪嘴,其实心里并没有真怪她,但不好拉下脸直接原谅,于是看似漫不经心的调侃和吐槽一句让徒弟跪下,结果魏晓希真的跪下后乔杨心里又着急,手忙脚乱急忙扶她起来,这里姚晨真的演出了嘴硬心软的傲娇感;另一处是乔杨在餐桌上提醒魏晓希写方案准备参与手术,看似随口一提但眼神中带着对徒弟的信任和期待,做后辈的都知道这样的机会有多难得。
我看的时候和舍友异口同声说我导平时就这样啊,连表情都一模一样!
真的把刀子嘴豆腐心,不善于表达感情,有时会有些别扭,但内心对后辈却是时刻惦念着的前辈的感觉演出来了。
姚晨你是不是真的当过导师啊,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一模一样,每天都想找人一起品这精粮,但感觉网上讨论不太多,着急啊啊啊宣发你快努力啊。
嗑了一嘴乔杨cp,剧情略套路看到后面有点无聊,喜欢看女人们搞事业相爱相杀顺便斗嘴😋
美的标准,美的定义,打破容貌焦虑
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城门🤣
浪费时间,完全看不下去
二位真的不能搞拉拉吗 两个女主对视的时候总感觉涩涩的嘎嘎嘎 剧情还行 爱看两个女主互动 姚晨侯雯元两人戏份也挺自然的
倍速观看更佳。。。
想走医美版城门路线可惜顺直气息浓厚。。无数没必要的bg镜头并且忽视俩女主的化学反应,明明可以制作更好更优秀的作品结果只是平平无奇,也许此类作品就能代表内娱剧集…导演编剧整个团队欠缺功力,还有镜头就不说了内娱没有好镜头。
三星半,贾静雯很漂亮演技也很好,陆医生长得好像凌潇肃😅医美这个题材不错,内容太浅,演技跟不上,有的演员从出道就是那个“莽劲儿”风格,每部剧感觉都一样(个人感受),李起这个角色好职场人啊让人讨厌又让人心疼,演得很好。不喜欢魏医生的设定,现实中,这样的人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次次都不会考虑别人感受。
恶之花,领衔主演。
真棒啊!
难得啊,两女强联合,关键是三个男的都异常靠谱啊,靠谱的都不现实了哈哈哈哈。
姚晨的电视剧就是有保障!
有一点现实意义 也就一点
这种水准都算爆款了,真的很无奈,又虚伪又空洞又做作,剧情是想怎么扯就怎么扯,还真是国产剧的一贯作风。
不愧是“信看姚”,真的是好清新的内地职业剧;哪怕是最开始觉得医美这个很棘手的话题会处理得很差很离地,但看实现还是不错。大部分的故事比重都在具体的病例和医院管理中,虽未完全做到感情戏的真空,但基本不算有碍观瞻。而即使是“李起”这样可被看作是反派的配角,也刻画得相当有灵魂,并且有着很完整的事业弧线。当然对故事的熟悉可能还因为看到基本随时都会路过、in99左右两侧的两间整形医院都入镜,瞬间想笑。虽然有的部分难免沦为台词的一味宣讲,但两位女主对“职场”的揣摩乃至她们的火花真的很让人入戏。虽不是精品,但注定是抹光亮吧。
选角无敌,是没人了吗?
题材有意思但不多,故事核心在于探讨医美对重塑生活信心的重要性,案例选择挺有话题性和代表性的,但第四集江蓉在伤疤修复术之后,被周静雯继续进行花苞提升术的剧情是不是有点过了…
演员还是不错的!只要不搞临床和急诊,其它的医疗剧拍拍还行。
两个女主都没问题,就是剧情不吸引……
双女主演的都很好很松弛,案件也都很不错,各种角度的都有,立意也很好,女编剧点赞。最后两集的收购戏太糙了。没想到代乐乐演了个大人精。任素汐的主题曲真好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