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演出好听的歌曲习惯了3d之后发现对舞台效果提成巨大剧情。。。。
与其说是少女乐队的呐喊甚至感觉有点像暴力治愈乐队心理问题的地方(夸张说法没有别的意思尊重每个人的内心)但是我真的不太喜欢主角仁菜啊。。。。
是不是我年纪太大了一些想法都理解不了了😭😭😭😭可恶啊果然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年纪的事,岁数大了已经远离“少女乐队”了但是是好看的,喜欢桃香😭,很理解桃香的想法,好爱486十二集十三集简直让我对仁菜的想法感到无语,如果说长大变成成年人就是会想我现在这样权衡利弊畏手畏脚的话,那我想我承认自己老了,感觉仁菜也很狡猾啊,一整季都想强调桃香没错,桃香是正确的,但是离队分什么对错呢,桃香也没觉得他们是错误的啊,一次次的强调桃香是正确的,一路走来多么不容易本质上是自己不愿输给好朋友,个人恩怨强加在整个团体身上这样就是对的吗,而且周围人都愿意陪她啊说不好是羡慕还是嫉妒了
总评:7.0 / 10.0 这两个月比较高强度地补了下近年来的一系列少女乐队番,从mygo入坑到bangbang系列,然后是《孤独摇滚》,再到这部以k帧级3D、抓耳旋律、众多表情包出圈的《少女乐队的呐喊》(以下简称GBC)。
每次看剧后心潮澎湃,回过头要作什么评论时,总是无法避免与先前看过的作品产生对比。
希望以下对GBC的观后感不会带有太多先入为主的倾向。
刺有刺无乐队;名字读起来怪怪的,但简单理解来说就是野生刺猬的习性在个人的观感看来,GBC在脚本叙事与章节结构上的技巧性是弱于mygo和孤独摇滚的,在主要角色的五人中,也只有主唱nina和吉他手mmk铺设了较长的矛盾主线,其余三人最早出场,戏份也相对较多的鼓手昴,居然仅在最后用了几幅画面,就草草收尾了从第四集就抛出的心结。
这点甚至不如为智智打造的角色单集,在ep9中至少用了比较多的意象(比如智智的宠物蛇、月盈则亏等)来影射智智外冷内热、敏感多疑的人格特点,用月相的变化来隐喻团队的不稳定。
所以当看到昴只是用一条短信就达成了跟家族期望的大和解,这种所谓的“事情必然引向我所期望的结果”的盲目乐观与自信,一开始只是涉世未深且高度理想主义的nina才有的人格专利,没想到最后连昴也被传染,犹如自我人格的临时出走,为了达成目的强硬粗暴地绕开了现实的种种可能性。
此类“逃避现实”的问题在番剧第十集之后频频呈现,主唱nina本是从家规森严的原生家庭环境中逃离出来的,当她带着“我正在玩乐队”这个身份重新回到那个传统的空间,重新面对父母“望女成凤”的期盼时,想象中两种对立观念相互碰撞的爆发桥段并未出现,当然矛盾的解决不一定得热处理,也可以冷处理,像“你们不理解我也要继续玩”、“做自己不需要多作解释”也许更能把nina带刺的一面补充得更加丰满。
这都要比家庭成员仅靠着对乐队生态的片面认识,就重新为nina建构起一种虚幻的包容要合理得多。
到ep13好不容易成为半职业乐队的五人,因为原创歌曲成绩失利,集体得出退所的决定更令人瞠目结舌,这使得前半段中烘托的起来的核心动机——组成乐队是为了冲击职业的宏愿,在职业的道路上确定自己当初的正确。
彻底变成心血来潮的玩笑话。
当然还有最后的演出,只演奏半曲真的加强了本作终章戛然而止的断裂感,以五人如花儿般的灿烂笑容作为最后的镜头,似乎仓促转成地下乐队的前途和命运都被置于当下的欢愉上,仅仅在当下,仍然受到瞩目的一刻,被舞台五彩射灯映照得熠熠生辉。
未来会如何呢?
是否日复一日乏味的打工生活,凑出一点小钱断断续续地开live,离开了事务所的宣发,还会有多少人愿意为风格的坚守买单?
也许只是我的悲观情绪在作祟。
ep10;矛盾大解决!
日莱重回东京。
队友都担心她不能回来……其实日莱的家庭相当开明了。
ep13;rupa和智智一开始是想进军武道馆才和nina组队的,她们在最终话选择放弃自己坚守多年的理想,与队伍的价值观对齐,其转变动机在动画文本中实在描写太弱但我认为,GBC作为一部写实感和社会气息都远高于mygo和孤独摇滚的女子乐队番,本质风格上是有其出挑之处的,乐队成员都是问题少女组成(或价值观背离主流的社会边缘人),磨合过程中充斥着各种追求的碰撞,到商业化和坚持自我的创作风格选择,是否迎合市场等等,实际上编剧花田十辉做出了很多着眼现实的讨论,但令人遗憾的是,到剧尾一切矛盾都将汇聚在观众眼前,到了揭晓答案的一刻,理应存在的解题步骤却都被大大省略掉了,致使整部作品看起来有一种尴尬的不协调感——披着对现实张牙舞爪的凶悍外壳,却令人意外地有一颗“相信童话”的内核。
其实抛去上面提到的剧作完成度的问题。
GBC还是给我带来很多触动。
在两位主角,nina和mmk身上我实际看到了很多我个人从前、乃至现在的影子。
曾经我也跟家里人争执过,见义勇为是否有必要;曾经走出大学校园的我,面临市场选择的时候,也怀抱过更加纯洁的理想;然后可能一直到前几个月,我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像mmk在第一集要离开东京那样,“不玩乐队了,因为我的歌没人听”、“他们干商业很成功,我觉得很好啊”,用一些模糊过程、结论正确的借口来掩盖自己日渐消磨的意志。
去年查询社保年限的时候我发现,哇,已经过去五年了……这期间换了好几个大城市,做了十几个各个地方的项目,居然只有五年,漫长的五年……重要的是,我一直在做自己没法认可的东西。
说白了,我应该是缺乏面对自己喜欢的事情的勇气。
看过整部番剧的观众应该知道,nina发表的正论大多都有典型的立场意味,就是站在nina的经历、立场来解释当然是对的,但是别人同样可以以自己的正论反驳回去(不过毕竟要推动剧情,nina 才能永远嘴遁成功),陷入一种两小儿辩日的无解循环中。
而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点是不是与主题曲《空之箱》中 “所谓的答案,大概也只是形式上的常识罢了” 能相互呼应上,回想nina在竞演的舞台上看到曾经的挚友hina在注视着自己,那个时候她说出口如果是 “曾经的我在乎输赢,直到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珍重之物。
胜负已是云淡风轻,现在的我只想陪着这支乐队完成人生的长跑” 这样的话,不追求形式与口头上的答案,态度和怎么去做就是答案。
是否会比单纯的一直说 “我想证明我没有输” 观感更好。
一时想入非非,不得而知。
动画中《空之箱》由mmk原创,这首歌成功让砖石星辰走上职业道路。
mmk因故退出乐队后却再也没有写出能爆火的歌虽然nina的性格有点非主流、不讨喜,对那些站在自己对立面的人事物总是习惯用尖刺相迎,对待现实和规则总是处在“非黑即白”的态度中,恨不得划出血淋淋的爪痕来保护自己的脆弱的理想,我依然钦佩她屡屡碰壁时表现出来的不服输的韧劲,会希望自己再次感受到这种“脑袋一热,就冲动一把”的瞬间。
我还是蛮喜欢这个自我纠结的矛盾体的。
最后以她对mmk说出的一句日常作为这篇短评的结尾吧,也是让剧外的我也非常受用一句话。
“我想我们有点太瞻前顾后了,感觉离一开始的想法越来越远了。
这还是我们刺刺乐队,还是桃香小姐的歌对吧。
我想这也许就够了,不是吗?
”
小孩姐这个称呼真的是太对日莱了
女孩子玩乐队也算是名作辈出的题材,早年有使山田尚子一战成名、音乐CD创造了当年日本Oricon公信榜动漫歌曲新纪录的《轻音部少女》,近年有掀起热潮近乎“封神”的《孤独摇滚》。
但蜂拥而上的结果就是成了新的“八股文”,乐队里要有某个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其他乐队的A,要有A的迷妹B,要有性格奇奇怪怪的“家里蹲”C,要有个家世良好却不愿意接受安排的D,然后这些人因为命运的安排走到了一起,开始搞新的乐队,当然乐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也可能会有些争执和误会,但不用担心,最后肯定是会圆满解决,在LIVE中完美结束。
OK,这样的套路看一部尚可,看两部就已经开始无聊了,看第三部那真的只能说观众老爷真好伺候。
本季两部少女乐队番也都没有逃出这样的套路,所以注定不会给予高分和推荐。
《夜晚的水母不会游泳》,工业糖精超标,人物性格、剧情发展美好得没什么真实感,套路化严重。
制作质量不错,但也就是良作水平。
《少女乐队的呐喊》,看得很难受的3D画面(当然也可能是我的原因),真实感比水母更强,女主性格别扭,剧情稀薄,但看得出想玩点不一样的(比如竖中指),歌还不错,有点摇滚的感觉。
话说,我心目中少女乐队题材天花板是《佐贺偶像是传奇》,哈哈哈。
音乐:mygo(能听的有几首)>少女乐队(能听的有一首)>孤独摇滚(全是狗屎)美术、视觉:孤独摇滚>少女乐队>mygo虽然这部也是个二流动漫,我看很多人在骂,但小孩姐这个角色挺有趣的。
这种钻牛角尖、耿直的性格的人,现代社会太少了(日本估计没有吧),这种是最适合成为朋友的人。
作品想表达的是坚持创作者风格还是妥协于低品位市场,话说真的看笑了,主创团队也知道现在日本大众市场流行的音乐确实垃圾啊。
至于主角团队的实力也挺值得吐槽的。
媚宅、萌属性、休闲风格是日本现代流行文化里最拖后腿的几样。
第一部完整看完的少女乐队番,轻音和孤独摇滚总让我觉得过于日常、青春、甚至萌过头啦……我想要看的是摇滚,是直接对这令人不满的生活竖起中指,是一挫再挫但仍有反抗“为什么明明错的事情却要说正确,对的人反成为错误”的勇气,是在对方生命中留下深深爪痕的力量,是激烈的争吵自我拉扯,是对自己所爱之人大声喊出心中想法,是在放声大哭时将音乐调到最大声……这太摇滚了!!
这才是我希望看到的乐队番:要将世界撕开一条裂痕,撼动某些顽固的事物,每个人背后都有能放大的话题。
击碎不堪,追求自由,这才是摇滚的意义。
nina抗争到底的性格完全契合主题。
虽然有时候让人不舒服,但这种淡淡的锋芒正是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吧。
nina和mmk大吵的那段,nina回家的那段,赚足了我的眼泪。
上一次哭得稀里哗啦还是三年前未闻花名。
后面两集稍微有点赶,时间再充裕一点可以做得更完整。
前面的节奏无可挑剔!
一直到大结局,刺团的赤诚地时刻在刷新我对剧情的设想。
也许有些过于理想了,但没关系这是二次元,这就是我想看到的。
众所周知,音乐发展靠包养。
两个世纪前,当考古学者翻越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穿行于广袤的河谷林地,渡过翠绿湖泊,终于抚上巴伐利亚古修道院倾圮的石壁。
他们吹开岁月尘埃,音乐史上的不朽史诗,千年沉睡的《布兰诗歌》被唤醒,再度传唱于世间。
《布兰诗歌》被创作后又百年,兰斯大教堂礼堂的唱诗班开始吟咏,迎接卢森堡伯爵马肖就任首席咏礼司铎。
他不会预料到,作为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现代意义上首位伟大作曲家,在流传下来的140余部音乐作品里,仅有6首经文歌和1首《圣母弥撒》,而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在摸鱼时创作的爱情歌曲。
其中,在他60岁时为追求贵族少女而谱写的9000行长诗最为经典。
开篇“啊,美丽的姑娘,为你献上纯粹的赞美、服侍、敬畏和尊崇!
微不足道的我,只要见到你刹那的回眸,那渺小的愿望即告满足!
那是百倍的欢喜!
足以铭记千万年!
”等语句成为典中典,这千年下来,被无数爱而不得的舔狗引用。
拿音乐当饭吃的布兰诗歌,险些失传。
作为神圣事业的圣咏留下来六七首,而摸鱼时的创作被传唱了百余篇。
这就揭示了音乐史上一条深刻的真相:艺术来源于摸鱼,创作发展靠包养。
2.纵观历史,背靠经院的修士们给圣主献上雅歌,并不妨碍他们描绘无法跨越的鸿沟和咫尺天涯的挚爱。
被宫廷或贵族豢养的乐师们,架起音乐传承的桥梁。
游吟诗人和云游僧们,创造《罗宾与玛丽昂的游戏》这部历史最早歌剧,就是为了商业化。
横跨大洋,遥远的东方古国,苏东坡边吃皇粮边搞音乐,柳三变免费给最火的少女乐队钻石星辰打工。
所以,当我们重温GBC这部纪录片,再次端详一代摇滚巨星仁菜的早年经历,很难不发出疑问:在贵族少女486酱对其他乐队成员表示“我家房子很大”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从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中追寻真相,看破叙述性诡计中的不合常理:这有刺无刺乐队,究竟是不是卖my沟go乐队?
必须坦白,gbc在第一集就充斥着让只要有些微乐器常识的人就会不适的东西:一个吉他老手随手把吉他靠墙放置,nina下雨天抱着电声乐器发足狂奔,更别提最后live明明只有两把吉他,bgm里却有明显的贝斯声。
这让我直接产生了一个印象,这个动画的制作至少对“真实”没那么上心,而后续追番也的确证实了我这种印象。
真实当然是多方面的,就好像哪有那么多人闲的没屁事玩乐队,邦里不依然全民乐队,人均乐器大师?
就好像波奇ytb粉丝上万,凭借打赏广告早就能生活自足。
就好像kon明明大家天天一起喝茶,乐队实力依然不俗甚至能去英吉利开live。
但是大家也清楚,mygo主打的就是女高中生炸团组团的爱恨情仇,波奇主打的就是社恐高玩如何克服恐惧加入乐队,kon主打的就是轻音友谊天长地久。
所以可以选择性忽视这些没那么实际的方面。
但是你gbc不一样,你gbc上来就是要成为职业乐队,就是要不放弃不认输证明自己。
可你证明了个什么东西?
nina最开始塑造的好像全世界都在针对她,被家长控制被同学霸凌,可结果最后发现家里人也关心她四眼同学也在意她,合着你那么苦大仇深只是因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赌气想证明自己是对的?
贝斯全程跟吉祥物一样,抛开不谈。
鼓手的心结是家长想让去演艺圈自己不敢坦白?
键盘的心结居然是因为想成职业压力前队友留下了阴影?
你们是因为乐队发展过于顺风顺水导致没有别的阻碍了吗?
吉他手的矛盾设置有点看头,涉及艺术追求和商业化,但也高高拿起轻轻放下。
一个还没什么成绩就打算往职业发展的乐队,靠nina一通拦车咆哮就把吉他手说服了。
这就涉及到这番的另外一个问题,不管什么矛盾,花田十辉想不到解决方式就拉nina出来咆哮一通。
吉他要回老家辣,nina喊两嗓子就回来了。
鼓手要退队出道辣,nina喊两嗓子就回来了。
吉他手又要退队辣,nina去车前面喊两嗓子就回来了。
一方面,人都是会审美疲劳的,另一方面,咆哮即使能宣泄情感,但是它也不解决实际问题啊?
什么,你说这番本来就没实际问题?
那确实。
主唱高中没毕业写词就能当作词,玩了几天手机上的鼓机小程序就能编曲,零基础学吉他几个月就能上台演出。
乐队官号随随便便上万粉丝,排练不用担心人不齐,不用担心租不到排练室,不用担心音乐风格有分歧,不用担心乐队成员个性不合,不用担心分成不均,不用担心买琴买设备成千上万的资金,不用担心学乐器要投入成百上千个小时,不用担心演出机会,说上live就上live,说上音乐节就上音乐节,说加入事务所就加入事务所,说退出就退出。
你这是哪门子现实,哪门子的职业乐队证明自己,不过是童话故事里一个任性的大宝贝罢了。
(最后,花田十辉你既然这么擅长讲童话故事,怎么到了京吹3就非要走现实路线了,就这么恨久美子吗?
)
导读:本资讯为缘叶二次元官方独家简体译版。
由东映动画制作的原创动画《Girls Band Cry》(中译:《哭泣少女乐队》)在4 月 5 日至 6 月 28 日播出,共 13 集。
剧中的女子乐队 Togenashi Togeari 将于 9 月 13 日举行第二次个人现场表演,名为 "RINNE NO KOTOWARI"。
该活动将在 Beyond LIVE 上进行全球独家直播。
这是 Togenashi Togeari 继今年 3 月的首场现场表演 "HAKUMEI NO JOSOU "之后的第二场个人现场表演,也是动画播出后的首场演出。
由于空前盛况,演出现场座无虚席,因此决定首次对她们的演出进行现场直播。
(有关现场直播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Beyond LIVE。
)一、关于Togenashi TogeariTogenashi Togeari 是一支五人摇滚乐队,以打破常规的情感表演而闻名。
乐队由 Rina(Vo.)、Yuri(Gt.)、Mirei(Dr.)、Natsu(Key.)和 Shuri(Ba.)组成,她们都个性腼腆。
她们是在 "少女摇滚选拔赛 "中从一千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的。
"少女摇滚选拔赛 "是从 2021 年 6 月开始举办的,历时一年半,目的是为电视动画片《哭泣少女乐队》选拔乐队成员。
动画中的角色为:井芹仁菜 (理名 (Vo.));河原木桃香 (夕莉 (Gt.));安和昴 (美怜 (Dr.));海老冢智 (凪都 (Key.));RUPA (朱李 (Ba.))。
二、Togenashi Togeari成员介绍理名,主唱,饰演井芹仁菜。
夕莉,吉他手,饰演河原木桃香。
美怜,鼓手,饰演安和昴。
凪都,键盘手,饰演海老冢智。
朱李,贝斯手,饰演RUPA。
三、演出信息Togenashi Togeari 第 2 次独唱现场表演 "RINNE NO KOTOWARI":流媒体开始时间:2024 年 9 月 13 日下午 5 时 30 分(日本时间)。
直播开始时间:2024 年 9 月 13 日下午 5:30(日本时间)。
演出开始时间:2024 年 9 月 13 日下午 6:00(日本时间)。
票价:4,400 日元(含税)。
国际观众票价:https://beyondlive.com/contents/434售票时间: 日本时间 2024 年 8 月 17 日 7:00 至 9 月 13 日 6:00。
之后将无法提供录音结尾:和官方合作的一手资讯,后续请继续关注本站。
作为今年最棒的音乐番之一,《哭泣少女乐队》确实是2024年最好看的动画之一。
角色之间的吵闹、互动以及拌嘴(打斗)等看得令人激动不已,可以说里面的角色都有一个有趣的灵魂。
其中,和事老女生安和昴给人的感觉就是完美的超人,当然,除了打鼓(爱好)。
一、近乎完美对于安和昴这个角色,花田十辉老贼在写这个角色的时候,估计是把能用的词都用在了她的身上了?
什么演员(演技)、完美笑容、随处都能使用的温柔(女性特有)表情包以及刻意远离他人都做得特别出色,这就是近乎(注意:近乎这个关键词!
)完美的超人。
“双面”人比如一出场的端庄、主动和井芹仁菜(差不多有抑郁症)交流并且还懂得适可而止、演技(骗子的原因)以及和几乎和任何人都能拉近距离感的她来说,几乎就不存在什么明显的缺点。
对陌生人很主动交流
一连串的小动作好可爱就拿缘叶这种老阿宅来说,身为巨婴的我能明显感受到自身的“压抑”、“无能”、“自卑”等情绪,就算要改也很难改变自己的“古怪性格”。
而反观486呢?
我们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她对于任何人都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而且每次看到他人的时候都能露出完美的笑容,你们说,这是不是就是较好的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富裕的环境从缘叶的角度(性格)出发,能看得出来对于自己性格大部分都是由自身所处的环境。
而从486的所处环境来说,她这个角色的生活的很富裕的,并且还有超级红的演员奶奶安和天童。
奶奶年轻的时候很可爱
几乎一模一样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生活富裕外,对于她自身的性格塑造以及环境(注意:别人对她和善!
的环境)、社会人际关系等都处理得得心应手。
这也是我们在看到她的第一眼的时候就觉得她特别可爱的终极原因——一直都在演。
处理人际关系和意外得心应手
缘叶拿自己的性格和她的性格做对比是想要表达:她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好的环境,能明显感受到身边的人非常优秀或者都是好人(可能是装得,但装对小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善意!
)。
这样的情况下,能最大的限度模仿对方的优点和能力。
玩得很开心
(^U^)ノYO但同时她也缺乏了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快乐。
这才有了可以随处奔放、吵闹(这个年纪需要的情感表达)、隐藏自己的真心的一种“演技性格”和“演技情感”。
三、打鼓对于阿宅来说,我们对486的性格用近乎“伟大”、“完美”以及“有趣的灵魂”等关键词来表达。
这说明486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很完美的存在,她不仅仅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处理临时危机的事情上,更多的是一种能在她这个年纪就见过大世面的“成年人”心态。
但,问题也是出在这里,她太过于完美了,给人一种什么都会的既视感。
而唯独:打架子鼓,她是真的算爱好了。
这就导致了《哭泣少女乐队》所要面对的一个终极问题:486是打架子鼓的天才吗?
还是说能在短时间内就能和钻石星尘打擂台的、近乎职业级别的鼓手吗?
这种近乎完美的超人目前在动画中还没有明确地表达出来(动画才8话),但如果是的话,从缘叶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败笔。
因为太过于完美的人注定要悲剧,缘叶觉得486慢一点的练习或许才是正道吧?
四、第78话出现的问题第78话出现的问题就是:486在打鼓的技术层面上属于爱好者,算是能打但频繁的组合起来后就能听到“刺耳”的音乐。
不管是明示也好,还是暗示也好,希望后面在打擂台的时候会有一个好结果吧,毕竟奶奶可是红人啊,随便找几个高手指点一点也不是不可能的。
嘛,不管怎么说,486这种看上去“嘛嘛嘛什么都好的性格”,估计最后也会演变成“别捏”的性格呢?
毕竟她们4个都是麻烦的女人,她不麻烦的话那就没意思了呀。
你说呢?
发现似乎很多人对这个片子有误解,无论是正还是反向的,曰这是一个底层奋斗的故事,我天,我真笑尿了好吧,486,nina,mnk这几个主要角色哪个跟底层俩字儿沾边了,主动放弃上学跟TM上不了学是一回事儿是吧,资产阶级幻想无产阶级通过努力奋斗成为资产阶级是何不食肉糜,小王爷不上学是上不了学就不是何不食肉糜了是吧。
这里根本不能被很武断得通过一些生平拷打来搞一个所谓的理想和现实的对立,因为整出这种对立的问题恰恰在于它体现得不是作者而是分析者的症候。
因为这种现实的说法仅仅只是在说:占据世界更深层次的不是拉斯蒂涅互害学而是mygo动力学,世界的宏大链条是存在的,只是愚蠢的资产阶级想要我们相信他们是伟大的自由主义而已。
哼哼,真要这样亚当斯密们可要笑嘻了,因为对庸俗的经济学家来说,不断努力和不断mygo之间并不存在任何产出投入函数意义上的区别,一个真正信奉自由主义的人恰恰坚决捍卫他人否定自由的自由,因为自由在现世之中成为存在即合理的老鸨定律的基础便是支持自由的自由和否定自由的自由皆为自由,否定自由的自由并非不存在而只是自我消失了而已,这便是所谓的自然状态。
因而这种尝试返回自然状态的反自由主义恰恰是自由主义者们最坚定的拥趸,在投入产出的函数映射之中,并不存在一个投入为何的元素意义的差别,资本主义的函数仅仅只是体系性的转化了它,而不是分门别类。
因而让小资信奉拉斯蒂涅互害还是mygo动力其在最为关键的问题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无论投入为何其所产出的东西是纯粹的。
因为其最终都会转变为最为简单的命令:你还是不努力(不mygo)因而会转到最开始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有这种心思,作为评论者的我们都不能最先陷入这种理想与现世的对立之中然后高潮。
因为把理想理解为资产阶级动员社会的表层而把现实理解为通过mygo动力链接的更深层血肉世界本身恰恰是一个资产阶级社会动员小资燃烧自己的方式,那种认为只有命令小资奋斗是在动员而认为不命令甚至否定的就不是动员的人恰恰已然处于这种动员之中。
而拉斯蒂涅与mygo社会之间的区别不能通过谁占据所谓现实的生产逻辑这一点来理解,他们的区别是清教徒社群的社会学区别,而不是产出效应的经济学区别,将社会学与经济学问题弄混恰恰是这种过于执着于表面飞升动力学不可能性的左人自己的想象力误认。
当我们将其理解为社会学而不是经济学产业逻辑的问题时,一切都是清晰的。
钻尘与nina的区别绝对不是谁更加代表更现实的生产和产业逻辑的问题(事实上这片里压根没有体现过任何产业逻辑和技术操作,说钻尘代表产业逻辑的你到要告诉我这片里哪一点描写了钻尘如何操作这些商业逻辑的具体做法吗,一个都没有!
),他们的区别是清教徒社群的区别。
这里的关键恰恰就是nina并不代表所谓的纯粹理想主义,她所占据的位置恰恰在指责mnk使用理想主义的话语是一种不遵守本心的不求真的体现,而这种真不能以mnk自己设定的理想主义作为标准,而应该把一个客观节点,乐队职业化作为标准。
这恰恰是一个纯粹的清教徒话语:单纯的为自己,单纯的做好人并不能获得救赎,相反一个总在主观世界完成自己任务的人恰恰有可能已经被恶魔蛊惑,因为这个主观世界很有可能本身就是恶魔所编造的谎言。
当且仅当清教徒在社群之中互相监督,把教主奉为领导,他才在社会总体的劳动之中实现了自我救赎。
因而这里的节点恰恰是以乐队的职业化为视角来看,mnk的理想主义仅仅只是不真诚的谎言,是一种恶魔的低语,一种真诚的善必须在一个社会共同风险的客观性之中实现。
自己我们需要反问的问题是,为何有人会把一个中产阶级为自己设定清教徒节点的故事给转化为无产阶级跃升资产阶级的故事,并进一步指出这是何不食肉糜,我们需要回归一种真实的工人之夜,一种由底层组织形成的真实圣灵社区呢?
这里一切的一切都非常好,唯独只存在一个问题,无产阶级在哪里?
救命啊如果不会深刻地处理理想与现实或者人际情感或者家庭等等塑造角色内核的问题,就不要花好大好大的篇幅去看似深刻地体现它,然后淡淡地解决好吗
暑08
将川崎设想成这么一种所谓的“现实世界”。先写仁菜退学离家出走,那时就写仁菜至少还有一个可以回的家;这时写有刺无刺作为地下乐队大受欢迎,那时就写主流出道后播放量开局只有几百这种不合理的情节。主角们似乎被塑造成在社会中艰难生存的姿态,但只要设定好每一种所谓“残酷现实”的量,她们就能在这个“现实”的游乐场里面尽情游玩。这动画可太便利了,竖中指圆滑地变成竖小指,就能改称这只是一场小小的可爱叛逆;就好像仁菜只要一“发作”,画面就会有粗鲁的黑线红线从她的身体绽开,观众就能钻入仁菜的内心;在演奏时为了达到视听的审美奇观,可以一度放弃她们身处的贫瘠,为她们打造尽善尽美的幻象。所有的一切都能看到动画背后的主创游刃有余地控制着变量的按钮。想到这里就怀念《学美向前冲》的真诚,再怎么宣称革命也承认自己身处乌托邦中。
这个死两车
4集弃,曲子不错,但也就这样了。故事其实有不少可以仔细深入的点,但都没有,只是执着于一些黄金档的"你听我说""不听不听偏不听"的桥段,专注于负面情绪的诱导,但却没宣泄口。
热知识:[宣泄真情]与[脑 残]也并不冲突,望周知。因过往创伤“自立”的仁菜被花田异化成霸道总裁式的热血钕神经,对原生家庭和过往云烟的面对只能通过极端的主观情绪来强上自己那放荡不羁的价值观输出。为了掩饰自己的小气不惜模糊两者的事件细节来给自己添色,结果你告诉我父母/朋友其实没迫害你只是你自己自作多情添麻烦?敢请你一个伪内向的,跟队友训练聊日常既要“温水煮青蛙”又要“装黑装白”,见到不喜欢的人与事不是用创伤掩盖恶意就是自制冲突宣扬恶趣味,挺好奇花田是不是偷师曹保平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自己的事被大孝 丑挂成原生家庭“悲哀”只为装可怜求共情,事实证明,装的没用!正如这个乐队始终就不是GIRLS BAND CRY而是照抄观众的T洫来起名的唯心主义,就这种创作态度也别对标MyGO了真不配哇
很割裂的体验,初看描绘细腻,细看逻辑脆弱。塑造了仁菜这样一个丰富多维的女主,却又没有赋予她足够的成长,从第一集任性到了最后一集。如果这是校园音乐番,都完全没问题。但作为走职业道路的乐队,面对内心矛盾和现实阻力,都处理得轻飘而草率。甚至无论刺团也好钻团也好,统统纠结一个“错”和“没错”。这世界真如此泾渭分明就好了。
意外能接受的3D画风,除了歌不太好听外其他都OK。为什么不能每季都有一部少女乐队番让我从现实世界逃逸,只单纯地感受音乐与青春就好🥺
【也许我并没有什么翅膀,也许我只是单纯的以为自己在飞翔,但是,我最喜欢现在的自己】不错、好看、喜欢,女主各种小表情太可爱了,就是人设着实算不上太讨喜,有些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了。第十集神了,直接让本番成了我的四月最佳
相当正能量的乐队番啊,尤其是仁菜,表演前都特别多话。2.5D画风很流畅,细节丰富,人物各有特点,是好看的。
看之前以为是卖狗,刚看一两集以为是小南极低配版,看到后期大失所望,连歌都没有几首能和春日影掰一掰手腕的//当主角有什么未知的解不开的心结时,动漫也太他喵喜欢用霸凌来解释,果然霸凌是万恶之源吧
主角团年龄相差不大,但是这个成天闹别扭的超雄女主在其他成员面前真的跟个智障一样,而且整个乐团还都围着女主转,乐队的后两个成员甚至沦为了工具人,不过歌虽然不好听,几场Live演出制作水平还是很用心的。综上所述三星,又是一部保守且平庸的神作欺诈作品。
没有我特别喜欢的角色
抛开制作不谈,gbc的剧本才是真正的乐队动画八股文。包括但不限于:公式化霸凌,经典东亚家庭,事逼主唱,天才键盘手,卖不出live门票,对家一定有仇人等经典乐队番元素。hina的人设确实是能算是亮点,但其他队友明显以人设充前史,推进剧情全靠吵架,有话不好好说,重演出弱表达等问题,再融合上述一系列公式情节点,故事的设计其实真挺糙的。在看mygo的时候就发现了,乐队番用3d制作是的确很容易出众。模拟真人live的那种迷幻感摇晃感,包括更为真实的灯光演出效果,产出的临场感带来的感染力确实更适合乐队番。但相比起mygo,演奏乐器的精细画面是缺失的;虽说整体音乐水平要高过同类音乐番,但煽情场面全靠op变奏也是会听腻的啊(
曾几何时我超爱这样的热血番,年纪大了以后看会觉得大家情绪太浓烈,不太能共鸣。尤其是nina,好刺头,如果现生里身边有这样的小孩我一定很头痛…不过这种体质确实是天生校园摇滚主唱圣体,在台上有很强的传达情绪的能力,那个别扭的自卑的她在后几集几乎消失了,果然人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以后,就会解放自己(变成恃宠而骄的臭小孩了)。第八集虽然狗血但cv情绪顶上去了,永远爱看乐队吵架……一边是桃看着nina就像看着看着过去义无反顾的自己,被吸引但又忍不住凭自己多走那一小段路干涉她的决定,一边是nina仰望桃很久,如今终于走到她身边,结果发现她停下了。吵完以后车里哭那边我😢给我狠狠抱着哭啊(bushi。那这次我的告白能否成为你的勇气?曾经鼓励我逃出那间教室的那首歌,现在就换我来唱给你听吧
7.0。
哎,我对gbc的感情和女同性恨有什么区别。两颗黄星给感动,两颗白星给我的崩溃,剩下一颗独属于灵动到爽的美术。我爱每一个女孩子,不管是直白的爱还是深柜。但绝对不认同“想要贴近现实却同时极致推崇理想主义”,也不认同这种“创作欲望是源源不断的,困难在别处”。困难无处不在。如果你所谓的困难仅仅是“被轻易解决的 误会导致的 其实所有人都相爱的”这种情况,那么它不是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童话,是少女偶像和软糯棉花糖。腻的让人想吐
虽然整体来看主线走向是不够聪明的、仍然是笨笨的,比如说没有任何解放性的体现,甚至连某些电影开个头的操作都没有……不过要是真有那种开头的本事也不会朝着职业方向搞乐队了不是嘛。如果只是在偶像番里横向对比,自然比很多动漫都现实多了……一旦拉大比较范围就会显得很弱智,比如加入电影的纬度。所以这个评分是单纯是给日漫作品的,只和日漫比是三星,否则应该是惯例一星。多出的两星主要还是给制作+收获了好听的歌。总之就算我打得出一星,这也比很多蠢到接受无能的东西好多了——我说的就是主流喜欢的物化女性那套。除了宅男发癫,本身也没有太多令人不适的特写或镜头。单就观看感受来说很不错啊(
好讨厌这样自我 不顾别人的人 自己违背团队要求说要加事务所 不顾成员反对 那么多人付出了 预期没达到 打工人辛辛苦苦去想办法 然后说这样就是输了 ok不接受提议我理解 然后要退事务所 钱是没有的 闯得祸是不管的 然后女打工人说都是我的错 钱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所以我喜欢你们 行又是女人背锅了 自己天天装弱者 把真心建议的朋友让其她人当成是80者 她不无辜?自己离家出走 然后原谅生物跌 说他挺好的?她妈妈这样付出又隐身了?真是好搞笑 乐队名和其他所有永远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演奏时说废话自己的事 然后来句“这就是摇滚”就是大团圆了?其她成员的努力算什么 然后加句所以喜欢她 她就没问题的 不如直接改名“仁菜说了算” 真是拉了坨大的
因为我个人对女团题材实在很难共情,导致前9集我都有点状况外,不知道角色都在激动什么。第十集讲的是nina跟家里人和解,我这才稍微能看进去。仅从动画的各方面来说是优秀的,演出很精彩,人物的情感也很到位(我只是对组乐团这件事无感,对角色的成长曲线还是认同的)。就是结尾稍嫌急促了点,有种好像没解决完所有事情就突然结束的感觉。另外后面加入的两个成员略显工具人,描写有点不足。至于主角nina我认为是个很有趣的角色,这种团队作品里作为实质意义上的领队却整天给队友上压力,这非常罕见。尽管行为和思想上有些幼稚和理想化,但这种离经叛道不就是ROCK精神吗,这反而非常贴切主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