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哲理名言教导我们,当生活给我们一颗酸涩的柠檬时,可以把它做成酸甜的柠檬水。
但很多时候,我们或许只想把手中的柠檬用力扔到地上,然后逃的远远的。
要逃去哪里呢?
只要不是此时此地,去哪儿都行。
由敏卉执导,张嘉益、刘涛、许还山主演的电影《空中之城》,乍看之下就是这样一部有关“逃离”的电影:有人想要逃离自己的身体,有人想要逃离生活的处境,还有人想要逃离当下的时代。
促成逃离愿望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内心的想法都是相似的:当下的生活无法令人感到满足。
电影《空中之城》通过平行结构将诸位主要角色的日常生活片段剪辑在一起,看起来各自独立,彼此之间却又有着微妙关联:小小少年想看要快快长大成人,背上行囊去远方;垂暮老军人(许还山饰)经历丧妻之痛与健忘之苦,却依然壮心不已,想要重拾旧日青春时光。
时间公平公正地爬过每一个人的皮肤,但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当然,《空中之城》中最令人心生感触的,应该还是柏辰(张嘉益饰)与白融(刘涛饰)各自需要面对的中年危机。
张嘉益饰演的柏辰是一位“忍辱负重式”的中年父亲,他既要日复一日地照顾精神崩溃时常发作的妻子,又要想方设法处理好与青春期难以沟通的孩子之间的关系。
十几年来调酒师的日常工作他已经驾轻就熟,没想到一把年纪又突然遭遇失业窘境,一家人仅有的经济来源也被骤然切断。
估计谁碰上这档子不顺心事儿,都够喝上二两的。
张嘉益一如既往地精准把握住了角色的行为举止和心灵感受,将这种“人到中年万事休”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了出来。
同时,柏辰这一角色又并非全然消极的,面对生活的诱惑,他始终不忘照顾家人的责任担当,即使深陷生活泥沼,依然不为所动,这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纯真实际上是相当可贵的。
与柏辰那种实打实的现实危机相比,刘涛饰演的白融需要解决的其实是个更加微妙、甚至可以说是复杂的问题,那就是她与自己内心的冲突。
外人看来,白融是养尊处优、无忧无虑的富商太太,可只有她自己清楚,眼下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而当初的理想也早已无法挽回了。
这样一种失落与不平衡感使他几近抑郁。
当下的生活显然没法给她答案,于是她决定动身离开,积极寻找一个令人满意的回答。
《空中之城》虽是刘涛出演的首部电影,但她依然贡献了对于白融一角的心理揣摩与推敲,将白融因为心理压力而导致的疲惫与虚弱表达得恰如其分。
即使台词不多,依然印象深刻。
生活也许是苦难的,但心里有坚持的人可以造一条船,把自己从绝望中带回来。
作为一名女导演,敏卉以敏锐通透的视角,将现实生活给予细腻处理与浪漫表达。
影片即将结束,只留下空镜头,于是房间里开始下起纷纷扬扬的雪。
4月23日,愿每一个想要逃离的人,最终都能找寻到自己的《空中之城》。
我实在不知道从何吐槽。
开头出现的石头本以为会贯穿全剧交代清楚,老爷子和保姆自己家人出现的比主角还频繁。
像是好几个导演拍了不同的vlog,后期剪辑再合成完一整部电影,各个线索之间不能说没有关联,是它根本就毫无关系啊!!!
所有的点都没交代清楚,唯一有用的就是阿珍说给男主孩子介绍工作,最后青城山下遇上了坐上热气球下来的女主,离谱的是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结尾会屋里飘雪花。
就离谱就这样吧
文/满囤儿前几年能做导演的女性太少了,于是但凡冒出一个女导演,宣传就会冠上“美女导演”的名头吸引眼球。
这几年女导演的活跃度早就后来居上,已经抢得男导演担忧饭碗了。
于是,这“美女导演”的名头可就不能随便再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囤儿依然要起如此的文章标题,必然是因为4月23日上映的这部《空中之城》的导演敏卉,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美女。
早在十年前,囤儿曾有幸参加她执导的《站起来》的交流会,只一面之缘便牢记十年。
闲言少叙,我们终究还是得看作品说话。
很多人提到女导演,第一反应大体上都是“细腻”。
囤儿反而觉得女导演和男导演相比,更明显的区别在于“浪漫”。
《空中之城》的主题诉求类似于《大象席地而坐》,都是起始于现实困境的几组人物,在生活中苦苦寻求出口,希望能达到一个让自己脱离苦海重获新生的彼岸。
《大象席地而坐》里的彼岸是满洲里,《空中之城》里的彼岸是拉萨。
只不过胡波作为一个男性导演,始于现实经于现实终于现实,硬是带来了4个小时的现实压抑,令观众苦不堪言。
敏卉作为女性导演,始于现实却经于浪漫并终于魔幻,带来的是99分钟的情感飞行,令观众看有所思。
《空中之城》选取了三组困境家庭。
张嘉益饰演的家庭里,困境来源于妻子的精神创伤;刘涛饰演的家庭里,困境来源于自己的身体状况;许还山饰演的家庭里,困境来源于突如其来的丧偶生活。
可以看得出,这三个主人公的困境里都有一个不可逆的、不可回避的重担。
如果我们的人生压力就是在被不停地加稻草的话,那么这三个人明显已经被加到了最后一根。
那个不停唱歌扰民的妻子,那些挥之不散的“苍蝇”,以及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伴的死去,搁谁身上谁能逆转或回避呢?
始于现实确实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压抑,不过《空中之城》的后续发展,让我们看出了女导演的不同之处。
片中的人物在行为和言语上,并不拘泥于现实,而是存在一定的浪漫色彩。
比如张嘉益这个角色的工作竟然是酒吧的调酒师,其服务的老顾客更是吹嘘自己各种登山经历的老板们;刘涛这个角色虽然很现实,但她学生时代的恋人却干了件极其浪漫的事——去拉萨支教;许还山这个角色更是戴着军帽挎着军用帆布包,以抗美援朝老兵的身份走进了现代的都市人流之中。
这种浪漫色彩还体现在摄影上。
片中有个段落一定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刘涛因为误触开关被热气球带上高空,来了一场“奇幻漂流”。
这种意外于现实中,那一定是危险与恐慌并存的,而在《空中之城》里,却变成了对现实困境的舒缓。
导演没有拍摄惊险的镜头,反而是摄取了很多沿途的美景美色,配上了柔光和平稳的节奏。
你不知道热气球会把她带到哪里,但你知道至少在热气球上的这段时间,她的心终于得到了平静。
她终于向渴望已久彼岸迈进了一步。
对照《空中之城》的结局,突然觉得很多男导演多少会有点儿死心眼,设置了彼岸就一定要抵达彼岸。
在敏卉这里,彼岸不一定是非要以抵达为结局哒。
本片三位主人公在面对各自的困难和尊严后,其结局都或多或少地有出人意料的成分。
这种收尾方式,甚至有了些魔幻色彩。
原来彼岸不一定是要用身体去抵达的。
或者说彼岸并不需要是一块现实的地域。
你可以用精神去抵达彼岸,比如刘涛的角色在片中曾说“那天晚上,我已经去过了。
”彼岸也有可能只是你自己眼中的一个目标。
张嘉益的角色坐上行滚梯时遇到故障,上行变成了下行。
他并没有顺势下去换其它电梯,而是在下行的滚梯上艰难地上行。
影片看完,突然很想试一试片中提到的那块枕着睡觉就能梦到下雪的石头。
因为当你经历了始于现实经于浪漫又终于魔幻的这么一段影像旅程后,就会觉得自己应该找个之前不太相信的东西试一试。
“这地方已经呆够了,总得去一趟拉萨,梦中人留下一双去拉萨的鞋子,你却在醒来后把它脱下,喝光了今生的酒,请喝来世的,新欢碎了,就把旧梦也摔了吧,一滴眼泪,满出了酒杯,一只空杯,却把人喝醉。
“详情戳:https://mp.weixin.qq.com/s/Gy3SbvYIoHLL77d4g7jKZA
压抑的生活,无望的未来,总是想走出去,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去,可是走到路口,却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真正前往的勇气。
张嘉译饰演的调酒师为生活而奔忙,干了很多年了,老板嫌他落后于时代,调的酒就这么传统的几样,没有新意,让他不要干了……家里,爱人得了失心疯,一天到晚在家里唱《阿里山的姑娘》,最后被邻居举报被送进了疯人院,还自杀死了,这让张嘉译很悲伤。
领养的儿子又因为父母不是亲生的,一天到晚想着去拉萨。
对自己有好感的发廊老板,表了心意,可是他却踌躇犹豫,让老板娘很不爽,压抑无望地生活让他几乎走上不归路,爬上房顶,彷徨于生死之间……刘涛饰演的中年富家夫人,生活富足,但是夫妻之间早就没有了什么真感情,只是习惯性地相处在一起。
对于不温不火的爱情她已经走了倦意,一次热气球的外飞,让她有机会逃离生活,与遇见的小伙子花前月下,一起到山顶看夜景,帐篷夜宿,还相约一起去拉萨。
但是当她回归生活,一切都回归正常,她也无心摆脱,更多的可能也不想摆脱,所以才有了“那天夜里我已经去过了”的言辞,我想,这是说那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也很美好,拥有记忆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认真……还有一个老人失去了老伴,却与前来照顾他的小保姆因为相濡与沫地相处变得亲近,脱离现实的生活状态只有日夜陪伴的保姆才最明白,最后从亲近变成了依靠,当儿女发现不妥,将保姆赶走时,老人变得落寞,让他平静的只有与老伴一起的年轻时光,可惜一去不复返了……很多人,都在为生活奔忙,直到他们遍体鳞伤,他们才会停歇下来舔舐伤口,就像片尾引用赫尔曼•西塞的《悉达多》里的那段话一样“你的内心总有一处净土,你可以随时退避其中并在那里成为你自己。
”生活中的你是不是你原来的模样,也许没有人敢打包票,而影片中大家惺惺念念的“拉萨“就是一片寂静的乐土,放下一切,前往心中的乐土,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说走就走,浪漫非凡!
现实与理想,总要有一个在远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空中之城,那不是虚无的空中楼阁,而是满载梦想与希冀的理想之城。
生活不易,每当重压来袭,总想有那么一刻想要逃离,在电影《空中之城》中的几位角色,虽然人生际遇并不相同,但他们的内心却都指向了同一个目的地——拉萨。
没错,就是郑钧在《回到拉萨》中唱到的“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没完没了的唱,就没完没了的跳”的那片圣洁的天空之境。
《空中之城》是由新锐女导演敏卉执导,张嘉益、刘涛、许还山联袂主演的文艺剧情片,故事分别讲述了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在面对各自的困难和尊严的时候,所作出的坚持与抗争,他们分别是面临中年危机的酒吧调酒师陆柏承,为了婚姻放弃了艺术事业,却又不得不面对来自爱情被骗重压的商人太太白融,以及丧偶后更加思念曾经的峥嵘岁月的老军人老马,当然,自幼被收养,一意想逃离的小杰,则代表了少年一代在逆境中的成长。
由此,《空中之城》犹如一幅镜像,通过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不同时代人的生活境遇,让我们感知到一个凝练的现实社会生存态的全景图。
虽然每个人的故事,都有着太多的个性化表达,但对于观众而言,还是有许多的共情之处,少年的叛逆与敏感,青年的选择与放弃,中年的艰辛与困惑,老年的无力与不甘……总有一种,能在我们身上找到同款。
无论是一块采自雪山的石头,一张拍自高原的照片,还是一次无意间跟随故障的气球的流浪,或者是一次在山间草坪上露营的偶遇……每个人都有那么一刻想要逃离,而拉萨,无疑又是最具诱惑力的圣地。
《空中之城》的故事发生于成都,这里距离拉萨超过两千公里,却是许多奔赴雪山之巅的旅人们补给站和起始点,无论是骑行、自驾、或者是转乘航班,由此,将镜头聚焦于这个看似距离拉萨“可望而不可即”,却又可能说走就走的地方,想必也是经过了导演的深思熟虑。
《空中之城》的导演敏卉,对生活有着细腻的观察与还原,在创作层面又相当强烈的个性表达,其导演处女作《站起来》,曾入选亚特兰大电影节、鹿特岛电影节、以及纽约新电影新导演,并展映于纽约林肯艺术中心。
如今通过《空中之城》这部影片也能感知,敏卉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刻意的炫技,而是将故事和人物推至高位,尽可能的隐匿去创作的痕迹,由此赋予了《空中之城》极具纪录片质感的真实与深刻。
而她对于许多生活细节的捕捉,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剖解,又超出了常人的感知范围,或许这便是女性导演的过人之处。
且看今年执导《你好!
李焕英》和执导《我的姐姐》的殷若昕,也都奉献出了好口碑与高票房作品,将于4月23日公映的《空中之城》将再一次让观众对女导演有了更深度的了解。
片中的几位主演,也都是当下炙手可热的大腕儿:许还山老爷子早已凭演技封神,对自己出演的作品是精挑细选,从未失手;张嘉益刚刚凭《山海情》、《装台》再获一波强势关注,他俨然是中年演员群体中的佼佼者,而刘涛近年更是不折不扣的影视综劳模式存在,仅就当下,除了电影《空中之城》,还有电视剧《大宋宫词》、《陪你一起长大》,综艺《我是女演员》等多部作品霸屏,是不折不扣的热度一姐。
如今,几位演员在4月23日携手共赴《空中之城》,或许也是意在五一黄金周既临之际,让我们更多考虑有关生活有关生命的真实目的,看过影片之后,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追寻属于自己内心的“空中之城”,或者在映后的思考中,更清醒生存的价值和方向,无疑都是《空中之城》这部影片所赋予的现实意义。
相比于饕餮大餐,有时候饭前的一杯好酒更让人心动。
敏卉执导,张嘉益、刘涛主演的《空中之城》就是五一档大片盛宴前的一杯开胃酒,而且是一杯甘醇绵长有后劲的好酒,如果你喜欢现实题材,希望能够通过电影得到一些共鸣与触动,切记不要错过。
作为一位新锐女性导演,敏卉通过这部作品展现了不同寻常的机敏和细腻,故事乍一看平实无华,品味起来却处处都有灵气和转机。
三位主人公,分别是张嘉益饰演的调酒师,刘涛饰演的阔太太,许还山饰演的老军人,无论从人生轨迹还是情感处境,三个人都并无关联,透过他们各自不同的人生,影片却勾勒出一幅绘声绘色的都市浮生像,把失意苦闷和伤感无奈交织的“城人之危”揭示得淋漓尽致。
张嘉益一如既往地沉稳准确举重若轻,几乎集所有小人物的窘迫于一身,一份平淡乏味的工作,最终也竞争不过眼明手快的年轻人,酒吧老板用两个月薪水把他扫地出门,回到家里经常连一口冷饭都吃不上,十七岁的养子就像鸵鸟一样躲在房间里玩手工,更窝心的是妻子精神失常,总是把自己当成歌唱家,不管黑天白夜地唱一首《康定情歌》,动不动就被邻居叫来的医生抓走,只能到医院去“赎”人。
穷有穷的艰难,富有富的苦闷,刘涛这次与平时热门剧里的女强人不一样了,收起锋芒,化身一位被枯燥的婚姻消耗掉所有活力的阔太太,内敛、凝练,面对既忙碌又镇静的丈夫,心若止般地相敬如宾,枕边床单总是像刚熨烫完一样平整。
老军人则演绎了一种热血老去后的凄凉,年轻时候枪林弹雨,中年时候柴米油盐,等子女都有了出息,手脚也不利落了,老伴去世,他就成了子女眼中的累赘,殡礼一完,各自忙各自的去了,雇来一个小保姆,开始了一段大眼瞪小眼的生活。
三种人生,三种辛苦,谁也不比谁轻松,人情冷暖、甘苦自知,当然,导演把镜头对准这些充满辛酸和不易的现实图景,并不是为了贩卖焦虑和奇情,而是要捕捉这些乌云背后的希望之光。
所以,大家在随着三组人物的脚步进入到这座嘈杂而又凌乱的城市之后,经常会被一些灵光一闪的温情打中,比如阔太太一个不小心,乘着热气球翻山越岭来到了青城山度过了山野一夜,调酒师的妻子突然变得正常起来,给丈夫做了一顿丰富的晚餐。
这些浪漫和超现实元素的出现,让影片的温度直线上升升上云宵,在城市上空指出一座喻意纯净的空中之城,为观众缓解时下流行的“城人之危”。
当下都市,机体庞大,就像由几千几百万枚零件组成的机器,快速运转眼花缭乱,人们身不由己的被带入快节奏的流水线,享受科技红利的同时,也承载着经济起飞形成的压力,随之而来是的疲惫、倦怠、冷漠、苟且、黯然,劈头盖脸的艰难。
而《空中之城》就是在现实的根基上建起一座排解内卷的空中之城,让所有现实中的城中人找到出口,这座城可以是飞越青城山的气球,也可以是远在拉萨的雪山,看似高远却并不难寻,因为路径就在这平常市井中,可能是老军人藏于记忆深处的绿皮火车,上面有青春时红颜,也可能是青城山上的一顶帐篷,亦可能是工厂宿舍里一张风景画。
《空中之城》用这样深扎地气又灵光四溢的影像,传递出一份柔软而又坚韧的信念,无论活着有多么内卷,只要适时地换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万丈晴空。
《空中之城》:追求“拉萨”人生的安稳 文/王珉导语《空中之城》是一部直面三代人焦虑和挣扎的电影,充分展现女导演敏卉的诚意和女性柔情,既有电影美学技巧,也有情节上的新鲜感,细腻描绘出三种不同状态的社会人。
电影原名《去拉萨》,这个意像的加入不仅使故事更具深度,而且更蹭热度。
主题传递的某些人生状态并非真空,片末甚至有些浪漫: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四平八稳的,但当窗外的雪悄然而至时,是否还能寻得类似拉萨的宁静意境,那一份安稳。
剧情简介该片以成都为背景,讲述了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物,因为“拉萨”串起了追求安稳生活的故事线。
他们面对各自的困难和尊严,敢于直面人生困境,并最终和各自的家庭达成和解。
正文看完《空中之城》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人生苦短”,但愿苦苦挣扎在尘世的人可以早日明白,所有的理想总归是要回归现实,而不是“去拉萨”就可以解决,不是空中之城的理想。
作为一位新锐女性导演,敏卉通过这部电影展现不同其他女性电影的细腻深情,故事看似平实无华,但品味起来却处处藏着灵气和转机。
刘涛与张嘉益的合作全程演技在线,无疑是老戏骨王者之间的强强联手,电影剧情紧凑不单一,画面质量清晰,带着成都的烟火气,紧凑的剧情透露着人们对心中净土的向往。
看惯了主角超神开挂的电影,这次终于有一部是把镜头对准平民百姓的生活,将夫妻间、父子间、保姆雇主间,残酷的现实矛盾用文艺的手法娓娓道来。
虽然传导出悲伤压抑的氛围,却又不悲到泪点,恰到好处!
《空中之城》有三位主角,分别是张嘉益饰演的调酒师,刘涛饰演的阔太太,许还山饰演的老军人。
三个人的人生轨迹似乎有些关联,存在着一定的亲属关系,但又没有在电影中有所交集。
电影透过三人的人生,勾勒出成都都市人的浮世绘,特别是揭开调酒师的伤疤——疯妻和其中年丢饭碗的失意苦闷,其他人同样如此,揭开得淋漓尽致。
《空中之城》每一个脸庞都有故事,张嘉益这条故事线像极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似真似假,一顿头脑风暴。
张嘉益一如既往地凸现主角光环,将所有小人物的窘迫汇聚于一身。
一份天天听人使唤的调酒工作,最终竞争不过眼明手快的年轻人,酒吧老板多给他两个月的工资,将他扫地出门。
他回家经常幻想妻子做一桌热菜,但现实中却没有一口饭吃。
养子整天蜷缩在房间不务正业,更窝心的是妻子是精神病患者,总将自己当成歌唱家,不管黑天白夜唱《康定情歌》:“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邻居不胜其扰报警,送他的妻子到精神病院,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穷有穷的困顿,富有富的心酸。
刘涛这次与平时热门剧中的女强人形象有所不同,锋芒不再,而是化身一位被枯燥婚姻消耗掉所有活力的阔太太。
她甚至因脑肿瘤产生苍蝇嗡叫的幻觉,而在夜里被丈夫嫌弃,她还要开车跟踪丈夫到私家高档住宅抓小三。
她好像不由自主地行进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没有目标,没有行程安排,偶遇到的人,便成为她的情感寄托。
《空中之城》似乎就是边走边拍,刘涛爬上红色热气球飞走,俯瞰成都的风景,飞过广袤的青城山,最终降落在森林小木屋。
她意外碰到在这里工作的张嘉益的养子,两人相约到拉萨,却因刘涛的脑肿瘤手术和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
这是暮年与青春的相遇,这样的阔太太形象内敛凝练,她辗转得知,初恋情人到藏族学校支教,依旧对她恋恋不忘,但面对出轨的丈夫,她只能相敬如宾,把暮年的恋情像床单一样熨烫平整。
最近《我的姐姐》获得口碑票房的双丰收,全程在成都取景拍摄,《空中之城》同样如此,成都的都江堰、青城山和老市区……大量城市场景如约出现在电影中,观众可以像《我的姐姐》《前任攻略3》《功夫熊猫》等电影一样,跟随“打卡”成都,感受现代化与烟火气并存的川蜀大地。
(影评原创,未经作者允许,私自将文章用于商业用途,一经发现一切法律后果自负。
)
去拉萨不如去拉屎,去拉萨高原缺氧,去拉屎有益身心健康。
拉萨的梗已经用烂,但想半天好像也没有更好的词汇来表达这个意向,说去北欧太过遥远,去铁岭太过现实。
院线上线的几类国产电影,最常见的无非战狼类,喜剧类,恐怖类,总恨不得让你情绪产生排山倒海般的变化,不感动的泣涕横流,或者笑的人仰马翻,抑或吓得心脏骤停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巨大失策。
的确我们需要这种快餐电影,效果刚猛霸道,可惜回味寡淡,只见钞票,不见疗效。
遇到这种愿意娓娓道来,心平气和讲故事的片子,还是值得珍惜的。
孤独才是人生的本质,老中青三代人,各有各的孤独。
他们也向往诗和远方,想逃离,想回避,他们,也是我们,感到困惑和迷惘,被深深的无力感紧紧绑缚。
梦想,希望还有远方无比曼妙,而在生存和现实面前,那纯洁的理想其实是那么脆弱不堪一击。
片子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每个人物都看到了那么一丝的希望,彷佛冬夜黑暗里的小火苗,然后又熄灭消失,所有的主角也回归了那个看似正常的生活轨道,没有人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痛哭流涕,所有人默默的接受了这一切,彷佛告诉观者,这才是生活的真面目。
片子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三个故事其实完全可以独立,人物之间的联系基本对剧情没有推动,互相也没有形成什么有趣的逻辑或者矛盾闭环,不过瑕不掩瑜。
诗和远方,让人向往,苟且偷生,才是真相。
我实在不知道从何吐槽。
开头出现的那块儿石头本以为会随着去拉萨这条明线引用并贯穿前文,一共出现了三四次的石头,但毫无关联。
女主要去拉萨、男主儿子也要去拉萨,最后拉萨之行变成了男主儿子在拉萨的照片前拍照给父亲发过去。
保姆和老爷子的线最后也没交代明白,明明是去拉萨,老爷子家人和老爷子出现比主角都频繁。
唯一有关联的大概是阿珍开头和男主说帮孩子介绍一个工作有关,最后就是因为这份工作在青城山下遇上热气球降落下来的女主。
最离谱的就是自杀的男主媳妇儿和家里飘雪花。
这部剧仿佛好几个导演拍了不同时长的vlog,最后剪辑给它合成了一部电影,不能说线索毫无关联,它是真tm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就离谱!
压抑
总之我看《天空之城》心情是沉闷的,看到结局是感动的。我不断反思一部动画电影中存在的哲理和韵味,也试图在现实中寻找这样能够对抗的真挚感情。但现在,我没有看到过,我佩服宫崎骏的理想,但对这个理想认为难以实现。
要不要看碟,感觉像导演的人生经历,三个故事啥都想说,啥也没说好。
这排片和关注度属实感人;感觉导演拍得真的很用力,也看到了很多东西的影子,但终归是太过温吞;刘涛的大荧幕表现属实称不上精彩
看过
叙事结构很像《天注定》,看似平行的故事实则细微处有连缀。张嘉译的那个故事相对来说是完成度最高的,一块能梦见雪的石头牵系起这个故事里悠游始终的魂,使其不至破碎不堪。湿漉漉的脚手架,飘雪的陋室,意象上也比其余两个要高明些。结尾没有丢下一个轻而易举的和解,病妻痊愈的幻觉,以及这幻觉的破灭,像是一切的隐喻。其实还是更喜欢原先的片名《去拉萨》,目的地是一个永远无法到达的地方,兜兜转转下来,拉萨终究没去成,每个人都依然陷在生活泥淖里不愿也不能自拔。
讲述了面临中年危机酒吧调酒师张嘉益、富有的商人太太刘涛、丧偶的老军人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物,面对各自的困难和尊严的无聊故事。
不知道想说什么就是觉得很棒
现在基本上对那些激烈的电影电视提不起兴趣了,更喜欢生活化、更加真实的故事,所以我觉得这个片子不错。
评分不应该那么低,挺好看的啊,经历过岁月蹉跎的人很多感触啊
谁的生活不是一地鸡毛
评论中批评很多,我却觉得很好看,故事娓娓道来,很流畅,反正看下去不想关掉。张,许以外,王茜,罗蓝山,甚至小保姆演的也很好。
找寻内心净土
不是罗蓝山,大概不会联想这是一部八年前拍完的片子。其他人貌似变化不大。料想创作过程不易,最终也无力作太多质感上的包装。但导演还是实现了影片的完成度与气质的贯彻。影片讲中年焦虑,生活漩涡,逃离与无法逃离。中意的段落好多。张嘉译恍惚分不清梦境,妻子又端正做一桌子菜,吃得好开心。刘涛被少年单车载着的画面,还有路边摊吃面。
太装了,太刻意了,太没内容了,看完内心获得的是空空如也,至于为什么看完,是冲着男女主,以为会有什么期待...唯一的立意似乎是:净土在你的内心!人生就是修行,就是保留这份净土,莫失了自我!但真的要使劲为难自己,才能违心的喊出这点中心思想,所以这片子不怎么样..
拄拐的不快乐,骑电动车的不快乐,开宝马的不快乐。
我觉得有亮点。硬去拉萨太刻意,但是就是这样,想去其实很难去,一个念想也挺好,远方一个幻像,现实该干嘛干嘛。而现实呢,就是苦闷无聊很多痛苦,就那么低层底层。向上的电梯突然向下,人怎么走也上不去。红气球怎么顶也飞不出去但屋檐的尽头就在边上。空屋,拉上窗帘,下起大雪。这是三个我喜欢的隐喻。老婆死了那部分确实惊愕跳脱,但是我觉得是一种时光转场,能懂,也挺好。哦1.5倍看就行。
浪费时间之最
看
被生活绑架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