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影?
改编自Frank Miller漫画作品电影《300》,才是电影!
《300》,是曾执导过《Dawn of the Dead》的美国导演Zack Snyder的最新力作。
这个拍僵尸电影成名的导演,从《Dawn of the Dead》迷上了这种强烈冷酷、黑暗的漫画风格。
把血腥与情色唯美呈现,看来该导演已得心应手,嘻。
大量数字技术再现了漫画中的历史场景,画面极具列维坦油画质感,动作节奏强劲,音效缠绕逼真。
例如,在神谕女的出现时,青烟袅袅身形幻化发丝与轻纱交织,用身体感应神的谕旨,美妙绝纶。
其实,我有一点色雷斯情结。
看《斯巴达克思》的时候,记得大概是8岁?!
斯巴达克思与高卢人的血战,爱芙美腊达得不到就要毁掉的迷恋,阿尔托利克斯与密尔查的殉情,克拉苏的权谋,对我的那种震撼!
弥久不退。
太小点。
后来看的那些罗马希腊片,《宾虚》人家都说好,我却一点感觉也没有;《角斗士》迷死一片粉丝,我却总认为小里小气的;《亚历山大》,哦呵色欲横流肉光一片;甚至是《特洛伊》,除了那个大帅哥别的什么也没记住。
剩下的,什么〈埃及艳后〉之类的古装大片,全混在一块啦!
连根据〈斯巴达克思〉拍的同名电影,也只是一个战争爱情片而已。
仅仅这样,太不够了!
《300》,真正展示了记忆深处那种想象。
我脑海里的斯巴达人,就是这样的。
"永远不投降""永远不背叛"。
据说在通往古希腊遗迹的途中,在德摩比勤隘口矗立着狮子雕像,那上面铭刻着一段古希腊文:“过客啊请带话给斯巴达人说我们踏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当然,也有些地方挺有意思。
比如:那300个勇士,压根儿就是300个猛男。
身材绝品一流。
要知道,这些肌肉男都是自己练出来的真身材而非电影特效。
整个儿充满纯阳刚雄性苛尔蒙。
而且里面的演员都穿得挺少,这个嘛,当然是忠实原景啰。
要知道在古希腊时代,像奥林匹克时是一丝不挂的。
现在发现的雕像都是只拿武器什么都不穿的。
所以,能看到穿衣服已经有顾观瞻,篡改史实啦。
比如:那个头号大反派波斯王。
"美"得一踏糊涂,而且身材妙曼,浑身上下耀眼叮咚,那个脸,比影片里所有的女人还要妩媚,就是声音太劲爆,粗嘎低沉,一开口真有点接受不了。
所以这个片子虽然没有大明星,但这是好事,就是为了突现整体的视觉效果嘛,再说这些士兵们的"肌肉"比他们的脸在片子里更有张力,啵。
比如:慢镜头和音效的极品混合。
代表是国王将黑人信使一脚踹进大炕的镜头,慢镜头+重金属,踹得那个摇滚!!!
让人尖叫的还有无处不在的砍头。
血珠凝固的温柔和碎肉四溅的悲壮使得画面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唯美。
比如:舞台感极强的对白。
国王的扮演者Gerard Butler(本人比角色更英俊)。
在电影里一直"激动"不已,基本上没好好说过几句话,大部分时间是在"喊",力气之大和声音之洪亮,就是一舞台剧演员。
所以即使*影评人讲:一流视觉暴力,二流故事情节。
仅仅止于炫耀特技。。。
我切,有感觉就万事OK!
梦幻成真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不懂得享受,不理解欣赏,吊死鬼儿一群!
[序曲]异乡的过客啊请带话给高句丽人说我们踏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第一幕]We march.我们前进。
严酷的寒流和无情的风雪中,We march,我们前进。
如果你也像我们在接受冬天的洗礼,如果你能在风雪中看到我们的队伍,你一定会以为,这是一支庞大的军队,而且是一支可怖的军队。
暴风如此猛烈,可是它却只能吹动我们军装的衣角,我们的武器整齐地平端在手里,我们头发和眉毛都积满了雪,但是我们的表情如此坚毅,就像身后那巍峨的长白山。
可是,在身后那条长长的,印满我们脚印的小路中,你仔细数,也不会多出第三百零一双脚。
脚印很快就被雪覆盖了,可是我们还在前进,We march,翻山越岭,我们走过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足迹。
“Captain!
我们到了!
”前方探路的哨兵传来了让人欣喜的消息。
我们到了,上甘岭,这是我们的目的地,也将是我们新一轮的起点和终点。
“王,我们到了。
”队长向队伍中的一个人屈膝陈述,这是我们的国王,是我们的领袖。
国王没有回答,他攀上了一块岩石,向远方眺望,那是敌人将要出现的方向。
“在这里,我们将克敌!
”国王的声音让风雪都肃静了一霎那,我们能感受到他那巨大的眼镜背后坚定的目光,风轻抚了他那有些蓬乱的头发,我们在他的伟岸的身躯下,共同发出了巨大的吼声。
啊,伟大的国王,伟大的正日斯尼达,能够和你同时成为这300人的队伍的一员,是我这个高句丽战士的荣幸!
————————————[第二幕]在东亚联邦中,我们高句丽毫无疑问,是最伟大的城邦。
我们的伟大源于我们的残酷和严苛,在高句丽,我们都是城邦的一个组成,我们不像那些沉浸在浮华和奢靡的享受中的邻邦那样,有那么多妖艳充满诱惑的艺术和歌舞。
我们没有那些可以摧毁一个战士的毒素,我们统一着装,统一职业,伟大的高句丽男人生下就是战士!
我们不信奉巴克利斯和雅典娜,我们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伟大的“主体思想”。
在它的号召下,我们在一个严酷的集体主义社会里隐藏掉我们的私欲,以城邦的利益为公同的追求。
我们的战士是最英武勇猛的,在每一个新生男婴诞生后,长老会用酱汤和烧酒擦拭他稚嫩的身躯,能够挺住考验不抽搐的才是合格的战士——而不合格的,他们的命运很悲惨,我们会把这些弱小的男婴放到木盆里,顺着鸭绿江漂走,漂到对岸的华城邦,让他们被可笑的社会主义统治。
待这些男婴长到七岁时,他们的父母就会把他们送进军营接受战火的洗礼。
在军营里,他们不但要学习使用各种武器,操练阵法,还要接受“主体思想”的灌输。
军粮永远是不足的,他们要学会偷窃,被抓到了就要被毒打,但是谁也不许哭,谁也不许求饶。
这里是高句丽,never to retreat! never to surrender! 我们的字典里没有投降,直到我们为了捍卫高句丽战死沙场,这是一名高句丽勇士最大的荣耀!
我们的高句丽军队因我们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所以战无不胜。
———————————[第三幕]我们的国王,正日斯尼达,也曾经和我们在军营里接受一样的锻炼和一样的鞭挞。
他的父亲,伟大的高句丽城邦的奠基者,主体思想在凡间的化身,也是每个高句丽人的父,日成思尼达,曾经让这个国家从虚无到建立,并一次次地阻挡了侵略者的铁蹄。
他是不败的战神,他对敌人是那样残暴无情,可是对我们却是那样的仁慈宽大,啊,伟大的领袖,日成斯尼达同志万岁。
在我们的国王七岁的时候,老国王日成斯尼达将国家交付给了他,然后奔赴战场,打败了号称百万联军的波美利斯军队,据退伍的老战士说,在决战之日,伯罗奔尼撒的战场上突然涌现出了主体思想的光辉,老国王在万军之中,射死了波美利斯的国王大鲁门一世。
伟大的高句丽阻挡了企图觊觎和奴役东亚联邦的波美利斯,再一次将自由和和平带给了联邦内的每一个自由民,华城邦和厄洛斯城邦那些胆小的和懦弱的,也因我们的抵抗而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我们国王十二岁的时候,他被放逐到野外,在严冬中作为试炼,他要击败成精的老山人参。
他用无懈可击的武术刺死了老山参,将它的根须拔下,装饰在头上,并剥了参皮,披在身上,宛如加冕的袍。
他回归了,他胜利了,他通过考验了,Our King! 正日斯尼达!
距离那个寒冬和那个人参精已经过去三十年了。
如今,新的考验正在等待着高句丽人和他们的国王。
(高句丽城邦庆祝日成斯尼达登基)———————————[第四幕]空军一号的巨大的引擎轰鸣声在高句丽的都城平壤上空回响。
几个穿着怪异,搭配着西装,白衬衫和领带的白人从降落后的飞机里走了出来。
他们是波美利斯的使者!
一下飞机,他们就举起了手中的东西,那是一串头颅,最上面的几颗是波斯联邦的王萨达姆一世和他的儿子们,他们都圆睁环眼,死状凄惨,死不瞑目。
“波美利斯的使者啊,你们带来了什么消息?
”我们的王正日斯尼达向他们喝到。
“Earth and water,泥土和水。
”波美利斯的使者假意谦卑地向国王鞠躬。
波美利斯国王奥马西斯的特派使者啊,你们跨越了半个地球,就是来向高句丽讨要泥土和水?
是的,若你尊重高句丽人的生命,你就应该清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伟大的奥马西斯和他雄壮的百万军队,奥马西斯目光停留过的地方即被他征服,百万波美利斯军队驻足过的地方,河水会被喝干。
(伟大的波美利斯国王奥马西斯的凝望)“在高句丽,泥土和水,你一样也得不到!
”正日斯尼达的妻子,我们的王后在王的身躯后说道。
“好大的胆子!
在男人的谈话中,女人怎么胆敢插嘴,何况还是这么丑的?
正日斯尼达,这就是你管教家庭的方式么?
”接着,我们的王后,说出了一句至今都让我们感到佩服的回答,就是这句回答,让波美利斯的使者哑口无言,抓耳挠腮。
她说:“Because only Gorean women give birth to real Kimichi. ”——只有高句丽女人才能做出最纯正的辣白菜。
波美拉斯的使者面红耳赤,他喃喃道:好吧,我本以为你会说出一句更有气势的话呢。
比如只有高句丽女人才能生出真正的战士什么的。
这个,这个,太家庭主妇的回答我都不知道怎么往下接了。
好吧,高句丽人,伟大的奥马西斯是仁慈的,只要你们献出土地和水,我们就把这当成是主体思想对我们的臣服,高句丽战士可以不用战死,高沟里的女人和小孩不用成为奴隶。
臣服...这个有点麻烦,据说你们波美利斯的财政濒临崩溃,而且连华城邦都已经可以和你们平起平坐,高句丽人办不到——波美利斯的使者粗暴地打断了我们国王的话,他说:“小心你的下一句话,正日斯尼达,有可能它将是你以国王身份说的最后一句话了。
”正日斯尼达突然掏出了一把AK47,枪口抵住了波美利斯使者的喉咙,说:你带着傻大木的头颅来到高句丽,恐吓我的臣民,侮辱我的王后,玷污我们的主体思想。
泥土和水?
你会在鸭绿江里找到你想要的一切!
This is Madness!
这太疯狂了!
波美利斯使者战栗了。
Madness?
疯狂?
This is Gorea!
这就是高句丽!
说罢,正日斯尼达飞起一脚世界波,将波美利斯的使者踹到鸭绿江的波涛里去了。
高句丽,为了她的尊严和声威,正式与波美利斯进入战争状态。
——————————[第五幕]我们的国王吻别了他的王后,带领我们出发了。
我们的队伍只有300人,请不要误会,这绝对不是因为议会不让我们动用军队,更不是因为我们的军备只能凑出300人的武器和防具,绝对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国王认为,打败奥马西斯的波美利斯军,只要300个高句丽勇士就够了。
出发前,王后将一把高句丽弯刀交到了国王手里,她对国王说:凯旋归来,或者战死,否则就把这把刀插进你菊花里面。
我们所有人听了都忍不住绷紧了菊花一下,这就是残酷的高句丽,战胜,或者死,如果两者都不选,就只能菊花里带着一把弯刀回到高句丽遭到众人鄙夷。
我今年只有19岁,我是队长的儿子。
记得出发前,国王曾经对我的父亲说过,你的儿子,只有19岁,还没有享受过肌肤之欢,就这样让他上战场,岂不是可惜了?
队长骄傲地说:大可以在战胜后回来享受!
国王若有所思地咂咂嘴,自言自语道:无所谓,就算在战场上,我也可以帮他享受肌肤之欢。
300人的队伍里,只有我的菊花又紧绷了一次。
———————————[第六幕]国王决定带领我们在上甘岭御敌,上甘岭没有温泉,也没有狭长的山崖和小路,只有在上次大战后留下的瓦砾和残骸,没有树木和任何可以提供防御的工事,只有一片空旷。
之所以国王把决战之地选在这里,是因为本文的作者知识太匮乏,朝鲜的地理知识不够丰富。
很快,奥马西斯的大军就接踵而至了!
第一天。
出击!
我们300人以迅雷不及电驴稳定的速度将奥马西斯的先头部位剿灭了!
这是一支迷路的前哨探路队伍,队伍中共有两个士兵,我们将这支队伍全数歼灭!
大胜后,正日斯尼达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决定用敌人的尸体修建一座尸墙,来威慑奥马西斯的后续部队。
虽然敌军的尸体只有两个,但是没关系,附近还有我们的村落,高句丽的人民是随时愿意为他们的国家奉献自己的。
一座尸墙在一夜间就堆砌成功,在正中央,那两具波美利斯士兵的金发如此显眼,其中一个还穿着一条I love NY的四角内裤。
————————————[第七幕]第二天。
奥马西斯的主力部队陆续抵达了,这是一支象征着奥马西斯征服世界的军队,里面混杂了各国的降卒和奴隶,他们号称自己为“联合国军”。
我们首先打败了波美利斯的主要盟友迦纳达,他们的队伍是如此的弱不经风,他们的口音是如此地难听,他们的军犬居然是吉娃娃,太恶心了,于是我们将他们送进了地狱。
当提到迦纳达,你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了解是什么?
Gayness!
娘娘腔!
接着我们又打败了金巴埠维,厄福邯和波斯,他们都是波美利斯征服过的,他们所信奉的神被推倒,他们都盲目地开始追从波美利斯,信奉一个波美利斯的神祗,“迪摩克瑞希”。
迪摩克瑞希?
可笑,在我们的主体思想的光辉和日成斯尼达国王的庇佑下,你们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最后,我们的敌人来自遥远的傲达里亚,不过还没有等我们和他们交上手,他们就被奥马西斯处死了——原因是他们喊的口号:傲达里亚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奥马西斯愤怒了,他说:你们在南半球随便喊无所谓,但是你们敢在我面前喊,处死他们!
傲达里亚的士兵们还没有见识过我们的军容就死光了。
顺便,我们俘虏了很多驱赶羊群的辛希兰士兵,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羊肉和牛奶,还有民族舞蹈的表演以及很可爱可以当宠物的一种没有翅膀的棕色胖鸟。
————————————[第八幕]被我们的胜利震慑到的奥马西斯决定和我们的国王谈判。
波美利斯的军队开始为他们的君主让路,每个人都跪下了,奥马西斯的座驾出现了——那是一辆通用汽车公司特别制造的2009款凯迪拉克。
它缓缓地开来,前面是三十个负责拉车的奴隶。
奥马西斯下车了,他是个皮肤黝黑的秃子。
高句丽之国王正日斯尼达,何以汝等胆敢触怒天威,与吾为敌哉?
我已见识汝等之不屈,更兼赏识汝等之雄壮,何不臣服于吾,即可让高句丽享迪摩克瑞希的庇护,永世万世。
臣服?
你是说让你的下属那样下跪吗?
抱歉,屠杀你的部下已经使我的老寒腿发僵,下跪可是有点困难。
你们以为这样的抗争有意义吗?
我会烧掉所有记载这战争的史书,杀光高句丽的人民,我会: 日成斯尼达笑了,他说,只要有网络的地方,你就不能阻止我们的胜利传播!
奥马西斯哑口无言。
我们的国王继续羞辱他,看吧,伟大的奥马西斯和你同样伟大的座驾,一辆凯迪拉克却要30人拉动,你们的石油都哪儿去了?
奥马西斯愤怒地吼道:如果我们没有石油,你们也别想有!
300人都笑了,你真以为我们像你们一样开汽车?
你错了,在高句丽,我们出行都靠自行车的。
奥马西斯在我们的嘲笑中悻悻然离去。
当他的身影消失后,我们笑不出来了,因为,最残酷的战争在明天等待着我们用生命来祭祀它。
——————————————[终章]第三天。
我们被出卖了。
出卖我们的人是一个高句丽人,一个本该被丢进鸭绿江的不健全男子,在他的父母的私心作祟下苟活了下来。
他之所以该被丢弃,是因为他身材瘦小,而且他的眼睛,不管是否醒着,都看不到有睁开的现象。
他父母叫他“你,命薄”。
(与奥马西斯苟且阴谋的你命薄)奥马西斯给了他尊贵的地位和女人,他把奥马西斯带到了仁川,他们在那里登陆了,他们绕到了我军的后方。
今天早上,正日斯尼达国王带领我们一起吃泡菜和酱汤。
他对我们进行了最后的动员:Goreans! Ready your breakfast and eat heartly!
For tonight, we dine in Hell!是啊,今晚之后,我们就将在地狱里盛餐!
如果真的可以的话,我想吃碗石锅拌饭,在我19年的生涯里,也只有在日成思尼达国王诞辰的时候会领导一小碗。
奥马西斯大军把我们团团围在中央。
日成思尼达笑着,他对死亡的饥渴让敌人感到恐惧。
伟大的国王,能死在你的身边,是我毕生的荣幸。
他掏出了怀里的一件东西,那是高句丽最新发明的武器!
它比任何弓箭和炮车的破坏力都巨大,这就是我们的高丽弹!
在奥马西斯的大军冲上来之前,国王按了按钮,可是,却没有发生我们期待的地动山摇的爆炸。
这是什么回事?
之前的试验不是成功了么?
爆炸的声音响彻整个世界,雷达上升起了蘑菇云!
队长回答说:之前的爆炸成功是因为我们从东莞进口了很多爆竹,而雷达上的...是真的蘑菇,受潮以后长出来的,当晚给您炖了您最爱吃的小鸡炖蘑菇。
正日思尼达国王愤怒地将这个武器丢了出去,它在空中飞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
我不知道它落在哪里,因为波美利斯的空军投下的遮天蔽日的弹雨轰炸让我粉碎成了一颗颗原子。
其实,那件武器正巧打到了奥马西斯本人的头上,而奥马西斯从小颅缝儿就没长结实,所以,你懂的。
波美利斯的军队因为他们的神一样的领袖被击倒,而溃败了。
是的,当时就是这样。
主体思想万岁!
第一 學英雄 玩箭雨 鄙視。
第二 怎麽不改名叫光豬300壯士呢 豬肉目前漲價這麽兇 人肉都不要錢了 300個健美教練身上抹得油光鋥亮穿個屁股帘+跟胸罩同等功能的盔甲在山坡上排排站 鏡頭還給調成了電視劇上美女出現才會有的虛光效果 成就了電影史上最宏大的賣肉場面 什麽是人肉市場 我算是見識到了。
第三 我不喜歡大男子主義 因此無論如何這部電影也無法討我歡心 即使有無數人向我推薦過它 by the way 推薦的人都是男生 這可能就是男女區別 男性們在看300和ROMA的時候會血脈沸騰 而女性們除非性欲強烈 否則基本上都會打瞌睡吧。
最後 豆瓣上對於300私以爲最精彩的影評請看這裡。
http://www.douban.com/review/1135767/
《斯巴达300勇士》:死于腐臭的政治阴谋 □ 文/火神纪 选择悲壮地死去;或者卑微地屈服。
或者,根本连选择的余力也没有。
从古老的岩石里走来;是用悲情点燃了的疯狂。
向前。
是已经躺倒在血泊里的胜利。
——火神纪。
题记。
从《斯巴达300勇士》到伊朗总统的文化顾问对这部电影抗议以及伊朗举国上下对这部电影的抵制行动,如果抛开了伊朗的核问题和美国的外交政策不说,也许,可以从侧面看到这部电影对波斯世界的冲击和在电影艺术上的成功。
且不说这部电影所做出来的那些繁美的杀戮是否真的包含着可怕的政治暗喻,如果这只是一部平平无奇的电影的话,也许,伊朗人会不会连去抵制也懒得呢。
总统的文化顾问称“该片侮辱了波斯(伊朗)文化,是美国针对伊朗文化而打的一场心理战”,这样的大罪行一下子砸下来也许没能把这部电影给砸死,反而把这部电影给砸得更火了。
很多人都在度测着这部电影所包含的政治暗喻,假如电影里的古波斯代表着的是现在的伊朗,薛西斯代表的是现在的伊朗核问题的话,那么,也许这部电影也许就真的不言而喻如同司马昭之心了。
可是,电影是否真的是如此复杂呢。
现实中的政治问题之所以会投射到电影里去,不过是现实中的人们对于民族自尊心的过度敏感罢了。
电影,纯粹地看电影以及爱电影,也许,一切会简单明了得多。
他们有他们的谈判桌,我们也有我们的电影黑房。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于我丝毫不能引发起电影之外的任何波澜。
而我们既非谈判者,那么就可以放心地对着这顿视觉大餐大块朵颐了。
这部电影从婴儿时期的里昂尼达开始,讲述了他悲壮的一生。
如何为了保家卫国而奋勇抵抗着波斯帝国的进击,如何带领着他的三百勇士利用地势之利抵御浩浩荡荡号称有数百万军的侵犯,直到最后勇敢地战死。
因为整个故事带着厚重的民族感和为保家卫国而战的荣誉感而给整部电影染上了一层悲戚的美感。
电影保留了漫画原著里的唯美悲情的写景和对人物服饰上的更改,于是,本来应该身穿着沉重战甲的斯巴达勇士们全部赤裸着古铜色的肌肉在战场上为了自己和族人的荣耀而战。
对于血腥的交战,电影运用了大量电脑制作出来的特技,飞溅的鲜血,慢快镜的快速切换,在视觉上合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华美效果。
只是,这也给这部电影留下了一个致命的BUG,所有的战士们似乎永远不会在战争里染上敌人的鲜血。
如何把战士们训练成天底下最骁勇善战的军队,电影用里昂尼达的成长详细地讲叙了斯巴达人那种近乎残酷无情的教育方式。
而为什么要那样子把自己心爱的孩子都变成不仁慈不后退不害怕的英勇战神呢,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电影用一种相对极端的方式控诉着自古以来人们对欲望和权力的追求而引发的疯狂的战争。
用一种更理性的方式去疼爱自己的孩子。
如何才能给他们一个更好的生活呢。
严厉的训练让他们足以抵抗强大的敌人和野兽而保护自己的族人和家园,不对敌人仁慈的麻木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世事残酷,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的时候,他们也许才能保全自己美好的生活。
这也许就是斯巴达人对于自己那种无情的要求最理性的处世方式,也是他们对于孩子最有远见的保护方式。
与其在战场上被敌人俘虏或者奴役甚至落荒而逃,倒不如在出生的时候不够强壮就将其舍弃,在野外和野兽抗争的时候死于野狼的尖牙利爪下。
荣耀。
尊重荣誉。
对于斯巴达人来说,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本身的懦弱。
所以,战死沙场才是斯巴达勇士最光荣的归宿。
太多的苛刻条件和意外让仅存的斯巴达战士成了世界上最可怕的军队。
然而,出师未捷却身先死的里昂尼达,并非死于战争或者薛西斯的百族军团,而是死于斯巴达人自己内部分裂的政治阴谋。
我想不通的是,那些远古时代里年老丑陋的祭司们也是生长于和里昂尼达一样的教育模式下,是不是到了年老的时候就忘却了斯巴达人的荣耀和年轻时嗜血的战争而转化了财富和女色的欲望呢。
以至于他们会收受薛西斯的贿赂而忘却了自己身为斯巴达人的传统。
腐臭所谓的法则和神谕,这些安享一切的老人比波斯的数百万众的军团更具杀伤力和穿透力。
里昂尼达和他的三百勇士最终死于沙场,在死去之前他们曾用他们的躯体抵挡了薛西斯如洪水般疯狂的进攻以及证明了自己的勇敢,可是,再骁勇的战士们也只能死于自身腐烂而落后的政府。
如果不是这些祭司们贪婪的欲望,也许,里昂尼达完全可以更完美他在希波战争中的荣耀。
只是,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除了他们疯狂的战斗和勇猛的威名之外,也许,就仅有那声幽幽的哀叹了。
铺天盖地的飞箭射不穿斯巴人厚重的盾牌,奔驰而来庞大的怪兽冲不破斯巴达人坚固的方阵,里昂尼达不死的军团打不散三百勇士的固守;然而,他们再强悍,却也抵制不了身后那贪婪的欲望。
所有的战争源于征服和贪婪的欲望;而战争背后所有肮脏和暗地的腐臭交易也同样源于贪婪。
三百勇士可以在温泉关抵制住最长驱直入的进攻,能杀死最高大凶残的敌人,可是,他们无力抵抗的依旧是那种可怕的欲望。
悲壮地死去。
所有的人们都战斗到最后,可是,这依旧掩盖不了电影背后关于丑陋人性的人文思索。
不管电影把里昂尼达和他的三百勇士刻画得如何悲情和荣耀,在我看来,他们的死,不过是那场政治闹剧下注定了的悲剧。
他们必须死去。
然后,一万斯巴达大军,一万个比里昂尼达更疯狂的斯巴达军队才能出击,这时候,里昂尼达对于胜利的预言以及对于光荣死去的预言才能兑现在波斯人飞溅的鲜血里。
为了族人的光荣,也为了自己的光荣,为了已经为国捐躯的国王,为了斯巴达的荣耀。
杀戮只是为了不被杀戮不被奴役。
也许,也只有在这一刻,里昂尼达的死才显现了巨大的荣光。
他曾说过,如果那些波斯人不够运气把自己杀死,那么,整个斯巴达的军队都会为了他和他的三百勇士的死而倾巢而出。
里昂尼达死于那场腐臭的政治阴谋,而他所能选择的是,用他的死亡来燃起整个斯巴达的疯狂。
他可以暂时地跪下,为了想起在家里替他担忧的王后;他可以除去他的头盔,因为头盔令他窒息而且遮挡了他的视线;他可以放下他的盾牌,因为盾牌太沉太重而影响了他身体的平衡。
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把手中的长矛掷得更远去杀死那个最凶狠的敌人。
当他被千军万马包围着的时候,没有畏惧,只是无法平静,不再感觉害怕,不再感觉冰凉,呼吸平静。
安然地死去。
燃烧起了所有斯巴达人的熊熊怒火,彻底地把敌人烧成了灰烬。
这种悲情的结束最终所留下的是历史的悲叹。
而那些政治权术的阴秽欲望,足以掩灭掉所有的伟大。
这也许也是这部电影最终所传达给我们的悲愤。
战胜敌人也许并不困难,战胜自己也许也并不困难。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战胜软弱的本能和领婪的欲望。
斯巴达的三百勇士必须死去,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战争。
可是如果不是因为贪婪的欲望,那么就不会有战争;如果不是因为贪婪的欲望,那么斯巴达会在里昂尼达的带领下倾巢而出涌向温泉关,而里昂尼达也许不会死,波斯军团也许会从此退出希腊的版图而不再侵犯。
也许,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也许。
历史并不如我们所渴望的那样纯洁而美好,人性也本身就会永远贪婪。
在一场一早已经注定的悲情战役里,在一场早已经沦为历史的战争中,我们所能看到的,我们所能祈盼的,也许,仅仅只能是自我那无力的救赎罢了。
2007-04-09;丁亥年甲辰月癸酉日。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300》 ■译名:《斯巴达300勇士》 ■导演:扎克·施奈德(Zack Snyder) ■主演:杰拉德·巴特勒(Gerard Butler) / 琳娜·海蒂(Lena Headey) / 多米尼克·威斯特(Dominic West) ■类型:动作 / 剧情 / 冒险 / 战争 ■国家:美国 ■语言:英语 ■发行:Warner Bros. Pictures Co. ■上映:2007年3月9日(该文字刊载于天津日报《假日100天》周刊293期77版《读碟》;非本报或作者授权请勿转载。
)
一、300中的希波战争史 对于薛西斯出征希腊的原因众说纷纭,不过,被大多数人认同的还是希罗多德笔下的历史:他认为希波战争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众神时代对那些神一样美丽女子的争夺,其中包括了伊娥、美狄亚和海伦,以及由此而来的无尽仇恨。
战无不胜的叙司塔司佩斯的儿子大流士(也就是薛西斯之父),在马拉松一役中败给了雅典人。
虽然在电影中,斯巴达之王列奥尼达司嘲笑雅典人都是非职业的士兵,但是在马拉松之役中,雅典人只身作战,在马拉松平原上凭借着重步兵打败了波斯的轻骑兵。
这也是波斯人第一次吃到了重步兵的苦头,这对于骄傲的波斯人来说只是失败的一个开始。
继承王位的薛西斯为了向雅典人复仇,也向当年刚比西斯征服的埃及人的叛变复仇。
在大流士死后的第二年,薛西斯纠集兵力,先是征服了埃及,并让埃及人受到重奴役,再来就是盘算如何征服富饶壮丽的欧罗巴,他们要从希腊和它的邻邦下手。
被扔入深井的使者。
电影中描述引起战争的原因是波斯派来使者,带着征服的各国国王的头骨,要求斯巴达人献上水和土作为祭品,表示臣服。
而斯巴达之王列奥尼达司不愿遭此屈辱,将使者扔入深井中以示反抗。
实际上,薛西斯并没有派出使者到雅典和斯巴达要求水和土,因为当初大流士就曾经派出使者到这两个城市要求臣服,但是一个城市把使者投入地坑中(希腊名称:巴拉特隆),另一个城市则把使者扔进深井。
导演将大流士时期的事件挪用到薛西斯的时代,也从一个侧面很好的证明了斯巴达人的自由意志。
这样的手法在电影中还有很多处,对历史稍作时间上的改编,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列奥尼达司和波斯使者的谈判中,列奥尼达司谈到雅典人,他用轻蔑的口气说,如果那些哲学家和同性恋(原文中用的词汇是boylovers)都拒绝你们……)也许这句话并不是真的出自列奥尼达司之口,甚至查不出具体的出处,但是这句话出自斯巴达人之口是绝对顺理成章的。
从这里充分体现了斯巴达人轻视哲学和对雅典人的嘲笑态度,认为他们都不是男人,是软骨头,只会风花雪月,舞文弄字。
在斯巴达人的字典里,只有“战斗”二字。
波斯的奴役军队。
在影片的一开始,整个故事的讲述者独眼的迪里奥斯,在篝火前慷慨陈词,来自波斯的由奴隶组成的军队正在扑向希腊。
在希罗多德记录的历史中,全部波斯大军是集合了全部亚细亚中和欧洲被征服的军队,其中有美地亚人、撒卡伊人、派欧尼亚人、马其顿人、色雷斯人等,甚至还有阿拉伯的骆驼兵和利比亚的战车兵,总计两百六十万人,加上随军出征的杂役多达五百多万人,因为人数太多,以至于他们所需的用水把一些河流都抽干了。
在电影中给薛西斯抬王座的人就是上文中所述的杂役中的一种人,这些杂役甚至比士兵还要多,波斯人几乎搬运了整个城池,让战争变成了一种享受,当然这只是对那些挥动鞭子的奴隶主而言。
电影进行到后半段,当斯巴达300士兵打败了波斯的不死之士后,波斯王只得派遣出大批的奴隶大军。
画面中面目狰狞的监军在黎明的晨曦中疯狂地挥舞着长鞭,大喊着“向前!
向前!
”这个画面忠实再现了希罗多德的描述,“异邦军的官长们拿着鞭子走在部队的后面,抽打军队使之前进。
”(《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224节)至于影片中出现的犀牛、大象、魔法师等兵种,希罗多德倒是没有提及,但是他写到了异邦军当中的许多人掉入海中淹死,这倒是和影片中大象踩到了波斯士兵的死尸划入大海的镜头不谋而合。
不死之士。
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战争中那些让人不寒而栗的不死之士。
电影把不死之士描绘成了一些青面獠牙的怪物:眼睛如深夜般漆黑,牙齿像野兽一样尖利,戴着钢铁制成的面具,力大无穷,没有灵魂,狂妄自大。
在希罗多德写的历史中,这些“不死队”更加真实,那些传奇和恐怖的色彩都是人为制造的,而不是什么非人的力量。
“不死队”是一万人的波斯精锐部队,他们是最勇敢的军人,有最先进的装束和最多的黄金。
如果其中一个人战死,便会立刻有另一个人代替他,以此保证了军队人数的永远不变。
波斯人极其迷信一万这样庞大不变的数字,它代表了巨大而牢固的力量。
这一万人还可以排成一百行一百列的方阵,战无不克,功无不胜。
导演用了神化和夸大的手法展现了这样强大的兵力。
战争中幸存战士遭受的待遇。
在电影中,三百个斯巴达战士中只有迪里奥斯一人生还,因为列奥尼达司需要迪里奥斯凭着生动的口才,传达他最后的命令给议院,让所有希腊人都知道这次为捍卫家园、捍卫自由而战的悲壮战歌。
在真正的历史中,有两个患了眼疾的人得到了许可离开阵营,一个是埃乌律托斯,另一个是阿里司托戴莫斯。
前者不愿离开军队,让别人把他引到波斯军队面前,冲到人群中战死了。
另一个阿里司托戴莫斯则是电影中的迪里奥斯,他回到了斯巴达,却遭到了蔑视和排挤。
没有人愿意理他,他们还称他为懦夫阿里司托戴莫斯。
他忍受着耻辱,在之后的普拉塔伊阿战役中一洗前耻,为自己征得了荣耀。
从这里不难看出,在斯巴达人眼里要不就赢得战争,要不就不就战死,凡是从失败的战役中回来的士兵都会遭到非议,曾经就有人不堪遭受侮辱而上吊自杀。
电影并非精确再现了希腊历史,但是很多精神经过导演的诠释还是很符合希罗多德笔下的希腊。
[斯巴达人是大力神的后代,宙斯也会保佑他们] 二、300中的希腊精神与反希腊精神 人们总说,战争让女人远离,但是在“300”中女人的地位远远超过了那些古老时代的偏见。
反希腊精神。
列奥尼达司教给自己的儿子用脑子去战斗,克列欧美涅斯的女儿斯巴达的皇后戈尔歌教儿子用心去战斗;当波斯使节刚刚表明来意,列奥尼达司还没来得及说话时,皇后戈尔歌就开口嘲笑波斯人的天真,表示斯巴达人不会奉上自己的自由,波斯使节非常气愤且不解的指责女人没有说话的权利,戈尔歌高傲的回答,只有斯巴达女人孕育了真正的男人;戈尔歌面对心事重重的丈夫也可以自信满满的说,只有自己的话才能影响国王的心情。
这正是电影表现出的反希腊精神,斯巴达的女人有和男人平起平坐的权利。
但是在希腊众多城池中诸如雅典这样的国家,女人没有任何公民的权利。
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希腊最重要的祭祀盛典,但是一个女人如果被发现参加奥林匹克,会被扔下悬崖摔死,以此惩戒她们的不安分行为。
斯巴达人在这一点上绝对是希腊精神中的异类,他们尊重女性,认为她们孕育了力量与勇气。
在斯巴达,生孩子越多的女人越会得到尊重和荣誉,她们也会受到职业士兵一样的训练,拥有上场作战的能力,而她们的战斗力绝对不逊于很多男人。
所以,在众议会上,愤怒的皇后戈尔歌可以轻易且敏捷地用刀刺穿叛徒议员的身体,没有一丝犹豫和怜悯。
这也是在斯巴达女性受到尊崇的原因之一。
斯巴达三百勇士出征之前,戈尔歌直接唤列奥尼达司作斯巴达人,眼中掺杂了妻子对丈夫的依恋,而更多的则是出征前为维护荣誉的坚毅,“带着你的盾牌回来,或者躺在上面回来。
”这是一句寡言的斯巴达人鲜少流传下来的名言,本来是一位母亲叮嘱自己即将上战场的儿子的话语,被用在了这里,换成了妻子来说。
这也是斯巴达女人与其他女人不同的地方,如果不能赢得胜利,她们宁愿丈夫或者儿子战死沙场,也不希望他们做逃兵,苟且偷生。
看过“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的人都会有印象,雅典人都是能言善辩的人,他们靠雄辩来取得尊重和他人的崇敬。
每次出征之前,亚历山大都要在众士兵前慷慨激昂的来一段讲演,鼓舞士气。
在雅典,带军打仗的将军要文武兼备,不仅骁勇善战,也要饱读诗书。
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50年前后,在希腊意欲称霸爱琴海的战役前夕,舰队的总指挥官伯里克利和一旁年轻的将军就形容一位俊美少年的诗句产生了争论,他们每人都引用一句古人玄妙的诗句来支持自己观点。
故事的真实度难以考量,但是依迪丝•汉密尔顿的一句话倒是说出了其中的深意,“除了在希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的将领们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下来”。
希腊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充满了精妙深邃的文学理论和技压群雄的雄辩技巧。
单从这点看,斯巴达人也绝对是个异数,他们惜字如金,把很多话深埋在心里,更不要说什么温存软语了。
他们从小也没有受过正统的文学教育,对他们来说那都是多余的事情,只要能认识有限的字让他们读得懂上级下达的命令就够了。
出征之前,斯巴达的亲人之间也没有任何温存的空隙,这里容不下软弱和哭泣。
就像电影中所说的,只有刚强的勇敢。
那个丑陋的畸形人叛徒厄菲阿尔特是“斯巴达300勇士”中温泉关一役失败的罪魁祸首。
在实际中,斯巴达人的叛徒并不是一个畸形人,是一个发育正常的士兵。
不过,斯巴达人讨厌身体孱弱的人,遗弃那些刚出生的畸形儿是确有其事的。
这样做倒不是由于什么复杂的原因,他们只是认为这样的人无法作战。
就像电影中列奥尼达司顾虑的那样,他们出兵作战的时候都是整齐的阵型,坚不可摧,任何一个角落的不和谐或者力量薄弱都是致命的。
对于很多希腊人来说,他们不像斯巴达人如此看重战斗力,他们也不歧视畸形人,他们只是更喜欢和欣赏俊美的人。
在电影中受到很多人诟病的是波斯王薛西斯的形象。
电影把他描绘成一个高大黝黑,描眉画眼,浑身穿满金属环的人,混合了两性的双重特质,这是十分不符合史实的。
首先,波斯人是白种人,其次,薛西斯肯定是高大俊美,男人味儿十足,而非不男不女的双性人。
希罗多德有一段对他的描述,很是传神,“在这数百万人当中,就容貌和身材而论,没有一个人是比克谢尔克谢斯(即薛西斯)本人更有资格来统率全军的。
”(《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187节)弗兰克•米勒在设计薛西斯形象的时候,许是参考了波斯人征战希腊之前的一个征兆:一匹马生了一只兔子。
希罗多德对此的理解是波斯人出征时是神奇的,但是当他们回到同一地点时却是在逃命了。
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但是,由于很多人用矫健的马匹来形容大流士,那么一匹马生下了一只弱小的兔子,也是暗示着薛西斯远不如大流士。
希罗多德还写了当时的一个征兆:一匹骡子生了一只两性的骡子,男性的生殖器位于上方。
这样的兆头让人们很容易理解成薛西斯兼具两性的特点且男性特征显著了。
希腊精神的体现。
吕底亚的国王克洛伊索斯曾经问雅典来的梭伦,谁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梭伦毫不谄媚的说,“我看是雅典的泰洛斯”,因为他英勇奋战,击溃了敌人,战死疆场,这样的人才是无比幸福的人。
从这个典故就能看出,在希腊人眼中,争得荣誉和捍卫自由是多么崇高伟大的理想。
斯巴达人在战斗中表现的宁死不屈的精神,便是希腊精神的完美体现。
他们认为,能为了国家死在战场是至高的荣耀,斯巴达人为此争先赴死。
就为了赢得那壮丽的死亡。
电影中,一些斯巴达人在温泉关修筑工事时,一个波斯的将军曾经来此恐吓,上百万的波斯人即将到此,他们的箭将会遮天蔽日。
斯巴达人轻蔑的嘲笑说,那我们就在荫凉处战斗。
这句话重现了希罗多德对于英雄迪耶涅凯斯事迹的赞扬,“他听了这话之后毫不惊慌,却完全不把美地亚人(即波斯人)放在眼里。
他说他们的特拉奇司朋友给他们带来了十分吉利的消息,因为假如美地亚人把天日都给遮住的话,那他们便可以在日荫之下,而不是在太阳之下和他们交战了。
”(《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226节)这样英雄般的豪言壮语和气魄,不仅让斯巴达人为此争相传颂,也让他的敌人敬畏胆寒。
电影中,波斯人遮天蔽日的弓箭便再现了书中描写的场景,堪称震撼人心,而斯巴达人在盾牌后嘲笑波斯人没胆量也让大家更佳深刻体会了其中勇敢无畏的希腊精神。
希腊精神中最重要的就是崇尚“自由”。
迪里奥斯在故事的最后说到,列奥尼索司和三百斯巴达勇士战死的地方,是任何灵魂自由的人都该去的那个地方。
我相信,只要看过“勇敢的心”(Braveheart),每个人的心灵都会因为最后华莱士躺在断头台上仍然让“自由”的呼喊响彻云霄而振颤不已。
在希腊,自由的声音渗透进每个灵魂,每座房屋,甚至路边的石头,这是这个国家的法律和信守的承诺,传达给后世的千千万万代子孙。
[斯巴达女性拥有很高的地位] 三、300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300”重现了希波战争刀枪剑戟的强大视觉冲击力,同时,其中的价值观也让很多观众迷惑不解和不认同。
电影把斯巴达人塑造成了英雄,浑身结实的肌肉,具有不死之身,勇敢坚毅,具有一个军人所有的优点。
不仅这样,他们还身披红斗篷,只着内裤,就差在身前写上大大的“S”,昭告天下自己如超人般的意志和体格了。
而波斯人的形象大多是被抽打的奴隶和丑恶的嘴脸,正如电影画面呈现的那个把刀缝在臂膀上的人,缺少双臂的双性人等。
波斯士兵在斯巴达人的长枪下死尸如麻,堆积成山,似乎他们的命就不是命,死不足惜。
虽然战争很难分辨对错或者正义和邪恶,但是斯巴达人代表的是自由,他们为自己而战。
波斯人大多是为奴隶主而战,这些奴隶很多也曾经是自由人,面对强大的势力,毫无反抗的放弃了自由,委身为奴。
导演有意地夸大了双方的实力和形象的差距,也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支持和对奴役制度的抗议。
不光是“300”,美国大多数动画片和电影中,都宣扬了自由的重要性。
不会因为战争中有死伤而抹煞其中正义的因素,即可以自行选择对自由的追求,而非由他人的意志操控为转移。
现代人已经不受过去的那种奴隶主的压榨,渐渐不再把自由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也许正因为此,斯巴达人为此做出的努力才会有一定程度上得不到理解。
在希波战争时代,奴隶没有自由生存的权利,哪怕拥有再多的钱财也买不来一条命。
一个吕底亚人、阿杜斯的儿子披提欧斯拥有千万黄金,富可敌国,面对薛西斯征战希腊,他贡献出所有的财富和五个儿子中的四个,只想留下长子照料他和他的财产。
薛西斯听闻此要求后勃然大怒,认为自己亲征希腊,军队中有他的亲生儿子和亲人,而一个奴隶没有权利要求特殊待遇逃避出征。
随即,薛西斯命人将披提欧斯的大儿子劈成两半,分别放在道路两旁,让波斯士兵在这尸体中间的路上行进。
对于斯巴达人,乃至希腊人来说,失去自由就如同失去性命,随时都会被奴隶主吆来喝去,与其如此不如血战到底。
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得向死而生,被扔到狼群中寻求生存,他们不能有丝毫对敌人的怜悯之心,否则将死无葬身之地。
这样背水一战的残忍也是环境所造。
不过,斯巴达人的自由也是相对的,虽然他们如此推崇自由,他们也蓄养奴隶,让他们为斯巴达人耕地种田。
这也说明在自由的希腊,阶级仍旧存在,只是长年的生活让人们没有意识。
虽然斯巴达人对奴隶没有苛责和拷打,只是分配给他们一个工种。
即便如此,自由还是没有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奴役的形式没有彻底根除。
薛西斯的母亲波斯的王太后阿托莎曾经问波斯人的信使,“谁人王统他们,谁是兵士的牧者?
” 信使回答,“他们不是奴隶,不是谁个的臣民。
”(埃斯库罗斯《波斯人》) 也曾有两个斯巴达人,自愿为斯巴达人杀死的波斯信使偿命,来到薛西斯王庭,告诉全他们投降的波斯人,“你从来没有体验过自由,不知道它的味道是不是好的。
如果你尝过自由的味道的话,那你就会劝我们不单单是用枪,而且是用斧头来为自由而战了”(《希腊波斯战争史》第七卷第135节)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也是这个电影最为成功的地方,它很好的传达了这个信念,并告知人们有无数人曾甘愿为此奉献生命,自由比生命更加崇高。
“过客啊,去告诉拉凯戴孟人 我们是遵从着他们的命令长眠在这里的。
”——斯巴达300勇士的墓志铭 后记: 虽然电影在表现一些希腊精神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不断出现的慢镜头,停格画面,过于接近漫画形式,而非镜头语言。
这就当是不辞辛劳画故事板并参与导演的弗兰克•米勒的一点点私心吧。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508568/
我一贯有些政治反应迟钝。
难得福至心灵却是在看所谓美国娱乐大片的时候,真是令我错愕。
说起来这也是件有点黑色幽默的事情。
这部让一贯迟钝的我突然警惕得不得了的娱乐片就是目前全美的票房冠军:《300》。
这是一部由美国漫画改编的电影作品,讲述300名斯巴达勇士在国王的带领下,于温泉关战役中与二十余万波斯军拼死奋战的故事。
故事的视觉效果真是没话说,该血腥的该暴力的该变态的该性感的,制片方都做出了百分之一百二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至于音效方面,虽然我不太明白金属质感的摇滚乐到底和古斯巴达勇士有什么联系,但是在大影院里面适时地来一段电子乐确实是震撼性一流。
其实我也很困扰,因为银幕上或暴力或唯美或乱七八糟的时候,我却像躲在墙角看着猫聚餐的老鼠,总是不踏实地在心里腹诽:要警惕啊要警惕。
话说这问题就从倒霉兼变态的波斯国王出场开始。
其实之前出场的波斯这边的小卒子也很恶俗,几乎是脸谱化的粗俗、卑劣、残忍、和难看。
但是他们和大反派一比,就不算什么了。
你看,满脸夹满金属圈,眉毛剃光光用碳笔画成细细弯弯状,再配上粗粗的黑色眼线,低俗的黄金装饰配兜档裤,再来点低沉沙哑的声音配有点同志风格的语调动作和神情,唉,我几乎当时就昏倒在电影院里面。
这就是美国人塑造的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
无怪乎美国人和伊朗人势成水火。
我看着这个版本的薛西斯,都觉得国王大人可能从坟墓里挣扎着爬出来重新和西方开战。
至于电影中的东方人一如既往地保持了“有色”(指皮肤)、丑陋、神秘、邪恶、充满了奴性、堕落、愚昧、不懂得自由民主为何物的典型风格。
看着种种波斯人的恶行、劣行,再对比着希腊人的高贵、优秀、人性、政治进步、美丽……我以为布什先生实在应该想法子颁个奖给这部电影的一票制作及演出人员。
于国有功啊。
这套电影比什么国会演说都来得有力,充分演绎了波斯人和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更进一步说明了作为波斯人后裔的伊朗人和继承了希腊传统的欧洲人和美国人之间的优劣高下。
顺便还再宣传了一把正义与邪恶、民主与专制、自由和奴性之间是如何难以调和的对立,不可共存。
阿弥陀佛。
幼稚的美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成熟起来,看看这个世界不是他们自己在那遥远的大陆上想象的模样。
美国人用电影洗脑的招数实在是高。
《300》全球票房几乎是勇不可挡,强于一切武器和宣传。
所以说,美国人里头最牛的不是政客,而是娱乐圈人士。
他们所向披靡,杀人于无形。
斯巴达面积8000平方公里,略小于目前的武汉市,希波战争时期的人口不过三万多点,不及天通苑的十分之一。
然而它却在人类历史上打上了一个烫手的烙印。
古罗马人喜欢和它扯上点关系;卢梭推崇它政治组织的稳定和秩序;纳粹将自己标榜成它的模仿者;美军用它激励基层官兵的士气;华纳兄弟更是凭借《斯巴达300勇士》全球狂收4.5亿美元。
任劳任怨、勇敢善战、忠心为国等等,是我们熟知的斯巴达精神,它源自于公元前七世纪的吕库古改革,改革中包含了著名的“零岁”方案①, “够格者”训练② ,重甲步兵战术,全新的“公民”概念③等。
这些改革彻底改变了斯巴达的政治制度、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城邦变成了军营,斯巴达整个社会变成了为战争而存在的巨大方阵。
这些都使得斯巴达人能够领导希腊人成功的抵御外敌。
而公元前480年的温泉关战役,更是将吕库古改革的成果推到极致,斯巴达的精神从此成为了斯巴达的神话。
温泉关战役,也是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讲述的故事。
在公元前480年,由游牧部落组成的30万波斯军队,沿着陆路和海路向西进发,穿过辽阔的波斯帝国,来到希腊境内,向希腊人讨要“土”和“水”。
希腊人忙着过节和开运动会,懒得搭理这个由不同民族组成,数量几十倍于自己的军队(也可能是因为恐惧)。
总共也就拼凑了将近7000人的联军,由列奥尼达为首的300斯巴达勇士带领着,在被称为“炙热之门”的温泉关阻击敌人。
在仅能通过两辆马车的关口,希腊人成功的阻击了数量庞大的波斯军队,波斯国王薛西斯绕到温泉关战士身后,同样受到强烈的反抗,无奈之下,在第三天夜晚,派出了自己的贴身卫队“不死军”。
很多历史学家不同意温泉关战役败在“阿诺佩亚”——那条特殊通道上,而认为是败在了斯巴达人鄙视的称之为“女人才做的事”的弓箭之上。
当有波斯人说,我们的箭可以遮住太阳时,狄耶涅凯斯(300勇士之一)答道:那更好,这样我们就能在凉荫下作战了!
斯巴达人崇尚近距离肉搏(这在电影中有大量体现),把弓箭这种远距离杀伤武器看作软弱的表现。
然而不久之后,他们被这种不屑一顾的飞箭击溃,战斗到最后一人。
温泉关一役对于希腊至关重要,它证明了波斯人并非不可战胜,斯巴达的精神振奋了整个希腊,他们不再犹豫和恐惧。
希腊的陆军在斯巴达指挥官的领导下,低挡住了波斯军队,最终赢得了波希战争。
① 斯巴达人的优生方案,即抛弃掉孱弱的新生儿。
② 斯巴达人特有的教育和训练制度,所有公民都要参加,其中包括偷窃、军事训练、忠诚训练、狩猎、跳舞等社会技能训练。
③ 有别于古希腊传统的“公民”概念,此处的概念是个人将自己无条件的献给所属的群体,首先是国家,然后是家庭或朋友,最后才是自己。
“从不期望我们斯巴达人会有美丽的死法,我只希望,当全世界都反对我们的时候,还会有一丝曙光。
”导演对影片的态度在这句话里已经体现的太明白了。
豆瓣上不出我意料的炮轰,因为我原本也该是其中一员。
但是“300斯巴达人”看到了曙光!
是的,每个人都会拥有的曙光!
可以给这部影片挑太多的刺:美国价值观狂妄症、扭曲丑化的东方文明、过于平庸的情节、异常单薄的人物、等等、等等……但是,“300斯巴达人”从来都不准备是历史片、剧情片、主旋律片,他就是一部给300人准备的精神片。
人不需要所有的时候都那么理性,因为理性太多时候成为了我们的借口,我们所以懦弱的借口!
斯巴达从来不准备是全世界称道的伟大的文明,那是雅典期望做到的,他就是为了斯巴达人的生存,斯巴达人需要生存。
看看伟大的雅典吧,她和斯巴达一起覆灭,理性、温良、智慧,她一样会覆灭。
那么,死亡来临之前,不如战斗!
战斗!
战斗!
用恶魔的鲜血收集自己的灵魂!
伟大的古希腊,决不仅仅只有雅典!
我看着脚下厚重的土地,上面承载着太多的沉重、辉煌、屈辱、和奋争。
当人们在枪口下为自己挖坑的时候,当人们噤若寒蝉的跳下坑去的时候,当人们不敢出声的等待活埋的时候,当人们出卖灵魂期望魔鬼施舍的时候,我看到的只有一个民族的毁灭!
难道有谁能在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看到希望?
30万人这个时候,我只希望看到300勇士战斗!
“耐心、自信、请君入瓮,他的双手稳如磐石,他的力量完美无瑕”,是这样,那个民族才生存下来。
“耐心、自信、请君入瓮,他的双手稳如磐石,他的力量完美无瑕”,是这样,这个民族才生存下来。
这一刻,我不要强调理性,不想上兵伐谋。
这一刻,我只要赞美,只要讴歌。
暂时忘却一下雅典的海军吧,原谅美国人的狂妄,忽略电影的瑕疵,为300勇士激动一下。
忘了那么多政治背景、道德符号,斯巴达勇士首先是人。
岳飞、文天祥、于谦、袁崇焕、杨靖宇…….他们只是代表,300人只是符号。
存活至今的民族都应该感恩,因为他们都出现过那300勇士!
去他妈的教科书,去他妈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当魔鬼前来的时候,所需要的做的就是“耐心、自信、请君入瓮,他的双手稳如磐石,他的力量完美无瑕”。
战斗吧伊朗!
战斗吧艾哈迈迪-内贾德!
“从不期望我们斯巴达人会有美丽的死法,我只希望,当全世界都反对我们的时候,还会有一丝曙光。
”2007-4-6
话说希腊的斯巴达城,有一群精壮男人,他们每天裸体走来走去,一天,波斯的信使来送信,要他们的土地和水,精壮男人们当然不干了,利马把信使杀死。
战争,看来是不可避免了。
精壮男人们信仰的是魔鬼,壮男王去听魔鬼的神谕,魔鬼说,希腊要倒,斯巴达要倒,斯巴达的军队要倒下。
壮男王不顾议会的阻挠,决定带领三百名最精壮的男人北上阻拦波斯的入侵。
只见这三百壮男,一色ps出来的肌肉,壮男王大吼:斯巴达人!
壮男们就会怒吼,啊呜。
看过wwf比赛吗,对了,就是那个劲头。
三百壮男就这样出发了,每人一个盾牌,一根长矛,当然了,任何军需粮草都不需要的。
事实上,他们从头到位只有壮男王吃了一个苹果。
在最北边悬崖窄道的尽头,就是大海了,镜头切换,诶哟我的姥姥,满大海都是ps出来的战船,吓人捏。
后来就是满屏幕copy paste出来的 波斯裹头战士。
壮男王大喊,斯巴达人,众人,啊呜啊呜。
不要怕,敌人看起来多,其实都是ps出来的,打。
壮男们的盾是不可能破的,壮男们的矛是无坚不摧的。
敌人一波一波的攻势,换人也罢,寿也罢,鬼也罢,怪也罢,都打不过三百壮男。
当然,敌人的首领受不了了,亲自出现了,原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gay lord,gay lord满身彩饰,神情扭捏,看到这么多壮男,早就春心大动了,柔情地说道,做我的性奴吧。
壮男王大怒,我虽然很肌肉,但我不是你想象的那种人。
gay lord自然也是大怒。
于是,又是一波又一波的攻击,还是打不过三百壮男。
最终,gay lord靠着叛徒的带路,把壮男们逼到了死路。
其实也很奇怪,看场景,和前几波攻击没什么变化嘛。
怎么壮男们这次就觉得要完蛋呢。
gay lord最后通牒,跪下做我的性奴,你该吃香的喝辣的继续,我就是 看你们壮男们流口水。
壮男王假意下跪,扔出了标枪,却只是擦破了gay lord的油皮,换来的是满天飞来的箭雨,虽然规模更大的前几次 箭雨都没事,这次却把他们都射死了。
导演说了,你们也该死了。
唯一幸存的斯巴达壮男又带领着更多的壮男出征了,他说,上次,我们只有三百,这次,我们有一万。
镜头一拉,喂,喂,谁PS的,我说一万没说一千万,唉,你们这些人啊。
壮男大喊,斯巴达人,满山遍野的壮男们大喊,啊呜啊呜^ 影片^完^ 其实整本片子应该用这样的广告词比较合适:米版西人断袖族の肉搏无料体验大放送,!!
?水着无码!!!
《超爆乳 古典の胡须男·狂舞乱情温泉の城》&《血虐人肉斩·西忍调教の断命物哀波斯希腊编》。
战争悲话温泉关の崩坏!!!
斯巴达の受难!!!
300鬼畜兄贵野外集体大露出 (无码放送)
片子的镜头渲染达到了惊人的效果,连演员选的都跟漫画里的人差不多。
影片大场面不少,还有不少真刀真枪的打,有二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一位年经的帅哥战士被砍头前的那段,还有就是他和他的老爹那段二人舞。
盾挡剑出鞘,十步杀五人。
但印象最深的是王后目送部队出征的麦田,屹立的战士,古铜色的皮肤,长相一般的男女主角,金黄色的麦浪,远处不安的天空与山崖,如同油画般的质感让人感叹,光是想就已经非常美了。
仅为昏黄的色调,到处都是的肌肉,和杰拉德的裸体
无聊的肌肉男们
斯巴达!!!!!!那一声怒吼呀……
特效的确很赞!必须要看大银幕才有效果!建议做此片特效的那个啥啥兄弟老实干本行吧,别去拍《天际浩劫》那样的烂货恶心人啦!PS:开场就有我最爱的骷髅,好开心!先知跳舞那段也很魅惑!
看得出来扎导在服装设计和摄影构图上挺下功夫的,斯巴达300勇士的肉体腹肌也是看得人眼花缭乱血脉喷张,就是结局实在有点泄气,铺垫的太久导致高潮有点索然无味,同样是“为了自由而战”的史诗气魄,与《勇敢的心》较之就有些相形见绌了。ps.法鲨鲨真的好hot!
终于看了这部著名的史诗片了。从2007年想看到现在,终于看了。感觉太普通了。
还行,真实的场面太小的,其他都是CG,做的不是很好的样子不过这部电影好像有搞笑版的叫<这不是斯巴达>。 - -|
特效堆出来的史诗片,和魔戒系列差不多,不过后者明显好很多。
除了薛西斯比较萌,剧情真的就是渣
三百勇士,以一当十;乱箭飞弹,无一畏惧;犀牛大象,逐个掀翻;肌肉猛男,战死沙场;啊呼,啊呼!!!
没有灵魂的电影不过够血腥 三星吧
影像极度风格化,但实在不能戳中我。剧本太弱了,知道是漫画改编,但是这又……so?视听语言上还原漫画值得肯定,但从戏剧性、电影艺术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好好塑造人物也没好好讲故事;从历史角度来说,也并没有再现或接近历史。形式大于内容,看得难受。
this is sparta——血也喊出了!阿母诶——炮铳死了——
6↓。CG技术加工成漫画风格,不吝啬飙血的动作镜头很酷,暴力美学,硬派的咆哮 荷尔蒙的宣泄。可惜是个形式大于内容的制作 类似重金属rock的MTV
这一部在我眼中更应该被称为漫画电影。在我看来这应该是扎克对视觉追求的一个巅峰吧,说每一帧截下来都能独立成画完全不夸张。我发现他的电影有一个问题是绵延的高潮,情绪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迸发点。他真是个英雄情结很重的人,但他的那种情结并非一种单纯的崇拜和仰望
画面唯美,导演崇尚暴力美学,是一种比较新的拍摄模式,但画面感太强,故事性太强,反而没了电影的韵味,像是看拉洋画。因为故事家喻户晓且简单,所以不影响观众的理解。难怪当年的山寨电影会狗血这部无剧情片。
没发现怎么好啊,俺欣赏能力差了点~
-我们满天的箭可以遮住阳光。-那我们正好可以在阴凉下打仗。油画般的摄影,史诗级的战争场面,生猛粗暴的动作戏,快镜头和慢镜头的协调,近景和远景的切换……扎克·施耐德的风格从这部电影开始崭露头角。-你这女人凭什么插嘴?-因为只有斯巴达的女人才能生出来真正的男人。女权主义的女主角、妓院里的同性恋,扎克·施耐德后来的电影中也能看见。 事实证明,300人打30万人的电影不一定是神剧,也可以是神作。PS:本片成本仅6500万美元。
nothing but special effects
画面处理的很好,视觉特效很棒。但是可疑的剧情走向和人物塑造,还是有些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