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头那个和男猪脚亲亲的原来不是巴里摩尔,是B啊!
但是看起来真像是年轻了一圈的瘦版的巴里摩尔,神似,难道是因为头发颜色和巴里摩尔没有染过的头发色很像。
2、原来米国酒吧搭讪是这么回事。
基本上就是手里拿个啤酒(为了填塞没词时的尴尬),走到目标前使个颜色说“我喜欢你的xxx" ,至于对方的答案大致可以判断有没有戏,比如对方如果说“谢谢。。。。。
”,好吧,换个对象,如果对方说“哦我也喜欢你的xxx”或者“它是xxx牌子的”,等着交换电话吧。
男猪脚站在那台游戏机面前是想和女猪脚搭讪么,看起来,额,傻傻分不清。
3、女猪脚的性格太逗趣了。
比如男猪脚一副要解释误会的时候,女猪脚趁乱冷下来说“那你解释给姐看啊”而不是“我不要听我不要听啦啦啦啦啦”(双指堵住耳朵状)。
比如,女猪脚喝醉后对着那个壮汉喊“suck my dick, beach!
”。
巴里摩尔本身太可爱了,天生长着一副阳光灿烂不做作的样子。
4、男猪脚的室友是极品,便便不关门,但是擦屁屁一定要关门!
5、央视也要放这个片子的配音版吧,里面大量的荤段子是想怎么译,拭目。
如果没有在谈异地恋,我可能只会给个三星;如果这部电影可以更深刻一点,我应该会给个五星。
四星的原因就是它比较全面地涵盖了异地恋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扰,比较给人有共鸣吧。
但不管怎样这部电影的基调被定义为喜剧了可能,充满欢笑,充满重逢的喜悦,而真正的异地恋可能两个人熬个一年半载才能见到一次,当中等待的煎熬和痛苦都没有在电影中表现出来,似乎一个月一个月就这么轻松地过去了——但事实却是,从来都没有这样一天一天地数日子倒计时,从来都没有如此“心不在焉”地过着当下的生活。
当中男女主角在现实面前还是选择了分手,但最后因为男主角工作调动得以继续恋爱,所以我感觉整部电影的重点在于“距离”,而不是“爱情”。
我想,之所以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也正在异地恋。
没有过这样经历的,就不要看了,看了你也觉得是浪费时间。
我和这片子还是会有些共鸣的。
两个人刚开始异地恋时,并没有想什么对方出轨之类的事,就像电影里一样,都是身边的人在说“啊?
异地恋啊?
不怕他背着你乱搞吗?"诸如此类的,甚至还似乎认定了你的感情没有好结果,所以提前帮你介绍新朋友之类的。
我的反应就是,不管你是好意还是多管闲事,都不应该在你的朋友还没分手的前提下,乱点鸳鸯谱。
我一直都很相信吸引力原理的,就是你相信什么,真的就会发生什么。
相信两个人迟早会在一起,就会实现的。
说直觉也好,嘲笑天真也好。
总不能嘲笑一个有坚持的人吧?
这个坚持的人如果没有信任和希望,那才该嘲笑他呢,那不是傻瓜是什么?
坚持一件自己都不信的事情!
当然,异地恋真的会有好多状况。
心情不好,难过的时候,没有人在你身边;你们俩的圈子没有交集;整天看不着摸不着的,性生活自己解决。。。。
甚至也会怀疑等待是否值得。
我会这女主角一样,工作跟感情不能兼顾。
所以我家里的父母也好,什么姨妈也好,在我感情这件事情上,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只能左右逢源的说,感情吧都谈了几年了,要珍惜,但是呢,如果工作不开心,生活也会出现问题。
说了等于没说。
我们都不是多年轻的人了,不太可能为了一个人放弃太多。
年龄越大,放弃的勇气就越小。
放弃的筹码就越多,通俗点说,就是放弃的成本多了。
再也不是莽撞少年,为爱走天涯。
男人说,到了这个年龄,该是为事业上投入更多精力的时候,女人说,到了这个年龄,我再不抓住喜欢的工作,恐怕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所以,双双不愿为感情妥协。
我说个很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很难为了感情放弃工作,成为男人身后的女人。
多少男人成功后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啊,那让糟糠之妻怎么办?!
没有爱,没有能耐,什么都不会,只会做家务,什么都不懂。
又或者,没有被抛弃,但是当初那个给你 承诺的男人不爱你了怎么办!这种事情很多啊,谁知道自己能否成为千分之一的分子呢。
总之,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你的价值观是什么?
你认为女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是把家庭照顾好,你就觉得很幸福,还是觉得来这人间一趟不容易,该成就自己最重要?
电影里面,男主角没让女主角放弃的原因是,他不敢承担,他怕将来这个女人恨他。
本来就是,有哪个人敢对另外一个人说,放心吧,只要跟着我,你就会幸福。
如果相信,这人就是猪,你还当我是小学生啊。
人生充满了变数,谁都无法承诺,只能抓住当下的感觉吧。
感情本来就是赌博,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输个精光。
只要敢承受这场赌局的结果就是了,反正我是不会相信什么王子和公主从此以后就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结局。
我倒是觉得,不管是感情还是生活,都是在教我们妥协,学会接受一些你不愿意接受的感受。
所以,异地恋的结果,其实是两种价值观分歧的结果。
无非是你认同我,还是我认同你,然后就是谁跟随谁了,要不然就是分道扬镳。
我高中的副校长在跟我上课的时候说,夫妻两个人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观的认同度。
越来越觉得有道理。
虽然时间太漫长,漫长到让我们似乎忘记了彼此的存在。
虽然空间太虚幻,虚幻到让我们无法体会到彼此的温暖。
虽然这场感情让我们耗尽了青春,费尽了心思,磨平了棱角,甚至放弃了所有。
但是因为我爱你,所以,让我们来场远距离的恋爱吧。
时间是给彼此的考验,当我们修满了学分,战胜了孤独,我们就能拥抱一切幸福。
永不分开,白头偕老。
这部电影我给了四颗星,不是说这部电影拍得有多好,只是这部电影触动了我的心弦,有些东西一直埋在心里很深很深的那个地方,不敢去触碰,因为我知道每一次不轻易的触碰,自己都会被回忆冲击得遍体鳞伤、心力憔悴。
我经历过一段差不多有半年的异地恋,想到了可能会好聚好散,但是没想到最后我会是那么无助与尴尬地知道她和他已经在了一起。
感情的事情没有什么对错,坚持不下去,有她的原因,也有我自己的原因。
我只能说,异地恋很考验两个人的感情,如果能坚持下去,那当然是最好的。
也有很多很多原本美好、幸福的感情最后输在了距离上,我有很多朋友和同学,都是异地恋最后坚持不下去而分手,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当你非常非常想念她的时候,不能见面、不能拥抱,你只能对着自己孤单的影子傻傻的微笑。
当她生病的时候,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她需要你帮忙的时候...你能在哪里?
你只能在电话的另一端安慰她,夹在你和她中间的已经不是距离,而是无能为力时的无奈与焦急。
有时候,她需要的可能就是一个简单的拥抱,但是你办不到,即使你再有能力,即使你可以帮你的同学渡过各种难关,但是你帮不到你爱的她,无能为力,就只能叹息。
在你忍耐着寒冷的时候,她那边可能已经是春暖花开。
当你看着璀璨的星空想跟她说我好想你时,她那边可能已经阳光普照,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事物,有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少了很多共同语言。
当她跟你说她又发现了哪家店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时,你只能跟她说“下次我们一起去!
”,下次,下次?
下次还要等多久,三个月?
半年?
或许也就没有下次了。
很多你答应她等你回去时要和她一起做的事,但是她会等你等到你回去吗?
有些事情不是你一厢情愿就可以的,你说你喜欢她,不是你喜欢你们就能在一起,同样地,她说要分手,不是你想挽留就能挽留的。
Fuck the miles.这是这部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在机场送别是男主角对女主角说的,“去你妈的距离”,这话说的多霸气!
也许这一刻男主角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年之后自己会对深爱的女友说“We can't see each other every three months,that's not a relationship."我们都有试过跟自己爱的人信誓旦旦的说:”我永远爱你,我永远不离开你。
”只是我们说的时候不知道有些诺言实现起来是很难的。
电影里有很多桥段经历过异地恋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互相发短信、很晚睡只为等那一个电话只为等那一句晚安、通过视频一起过节、满心欢喜的收到对方寄来的礼物以及无可避免的争吵,还有那无尽的思念。
我也用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走出分手的伤痛。
我知道异地恋很难,所以当我现在知道自己身边的朋友有异地恋时,我都非常衷心的希望他们可以好好的走下去,好好的在一起,不要被距离打败,好好的,一直好好的多好。
我也很希望能有一天可以和一个自己很喜欢的很好的女孩子在一起很有底气地一起说一句:“去你妈的距离!
”。
going the distance,在巴黎看的avant premiere,三大的amphi里座无虚席,英语加法语字幕,依然还是有细节没明白,可是心里一直明白着的,却是从头至尾的相似感觉。
教室里挤满了各国的年轻人,时时迸发出疯狂的笑声,典型的美式幽默夹点黄段子,以及片子里藏匿不住的真实,颇感会心。
大家都笑着,快乐着,不明白的是我,在Garrett说“Nous trouverons une solution"(We'll figure it out)的时候,一滴眼泪无声地落在手臂上。
那么长时间的long distant love,我以为自己早已习惯。
早已习惯电话,想念,视频,等待,早已习惯看着街头幸福的情侣们亲昵着,早已习惯一个人默默来完成一切的事情,我知道我习惯了,我需要习惯,我必须习惯,我只能习惯。
我的飞机刚起飞,你也回到了彼岸,在飞机上关上窗板,关闭了黑夜和白天,从相差12小时到6小时,却始终回不到相同的时间,你进入梦乡,我起来做早餐,你去教室上课,我面对着电脑发呆。
黯然又如何,快乐又如何,没有关系,我都习惯了。
这只是一部很random撞上的电影,我在别人的故事里心酸着,你却看不到。
他和她都不是多年轻的人了,不太可能为了一个人放弃太多。
年龄越大,放弃的勇气就越小。
放弃的筹码就越多,放弃的成本多了。
再也不是莽撞少年,为爱走天涯。
她是个很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很难为了感情放弃工作,成为男人身后的女人。
多少男人成功后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那让糟糠之妻怎么办?
没有爱,没有能耐,什么都不会,只会做家务,什么都不懂。
又或者,没有被抛弃,但是当初那个给你承诺的男人不爱你了怎么办!女人一辈子最大的幸福是什么?
是把家庭照顾好,就觉得很幸福;还是觉得来这人间一趟不容易,该成就自己最重要?
人生充满了变数,谁都无法承诺,只能抓住当下的感觉。
感情本来就是赌博,并且大多数时候都是输个精光。
不管是感情还是生活,都是在教我们妥协,学会接受一些不愿意接受的感受。
影片一般,却让人难过。
纽约之于三番市岂异于京沪?
然而像男主角那般决绝者鲜矣,特别是在中国。
二人分手时令人感同身受。
没看过这部,不过看影评大概知道就是相隔很远的异地恋啦每次看这种爱情片都会让我内牛满面,尤其是自己也有一段感情之后。
刚看电影名字就想起异地的他。
七个多月的恋爱,在一起的时间差不多半个月。
很佩服那些一谈就是五年七年的异地恋,得有多坚定,多信赖。
爱情是要等的,我们都单身了很多年,认识了六年才在一起。
我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胡思乱想,容易怀疑,容易放弃,一个闺蜜跟我说我要是男的肯定受不了你,所以很庆幸他是一个无限宽容的人,才能在我每次发狂之后又让我对他产生强烈的依赖。
那句话没有错,如果爱,请深爱。
距离本来比起那些可以三五天见一次面的情侣来说就是一种深刻的考验,坚决打败这个异类“小三”。
很凑巧的看到这部电影,终于有了部异地恋的大片,虽然美国人将这个题材弄得过于好莱坞,但总算是有个片子可以让有故事的人们有1个多小时在他们的故事里经历曾经的酸甜苦辣。
男主角的名字叫Garret,演员的名字是Justin Long,无论是这两个词的哪一个都是我非看下去不可的理由。
纽约和旧金山一东一西横跨两个美国的城市,给移动通讯公司、航空公司以及邮政公司铺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为了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好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在现实当中非常罕见。
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都放弃了,找个可以天天看到触到的人容易得多,也现实得多。
Long distance means no lucky.突然想到我的哥们,在上海和女朋友结识、恋爱,后来女朋友毕业分配去了北京,哥们毅然调往北京,成就一段佳话。
还有另外一个哥们,和女朋友两地,终于在前年辞掉工作去了北京团聚,虽然做了一个时期的家庭煮夫,但终于在去年春天找到工作。
那次在北京的聚会是他买的单,整个人的精气神有一种历经波折后的轻松和写意。
只不过这些还是太少太少。
靠运气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方的牺牲,牺牲的程度不能影响将来的家庭生活,不能作为一方潜在抱怨的理由。
这才是唯一的条件。
中年男人不但要面对外来的种种烦扰,更要固守内心自己的坚持。世界的确充满恶意,但不要忘记最初的善良,我们也许就是扳倒整个世界的人……
了解水门事件前因后果会让观影感受提高不少,电影没有详细交代背景当然是因为这丑闻在美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把主题完全放在“深喉”身上便是很高明的选择。完全弱化了伯恩斯坦、伍德沃德、格雷甚至尼克松的形象,让视角更为集中。大事件中的大人物,却也有爱恨情仇,也会如履薄冰。结尾一幕满分
另一个视角
20180110:中午和家人汤臣喝茶。中午回家和婉华看的。今晚7点半广州飞乌市,和胡海荣。考察干果市场。0123:在家看完。一般
坚信制度而不听从总统,这才是美国伟大之处。
一般吧,整个电影很平淡,在平淡中也没有把主角叙述的很有力。可惜~
把水门事件拍成了催眠大片,男主的家庭线存在感为零,不过倒是让我记住了Deep Throat
最具影响力的告密者,深喉这个代号取的真挺神来之笔的
尼森的电影不会失望~~~
20180117
连姆大叔难得再演严肃题材
拨开水门事件背后的重重迷雾,话说男主角真是帅
功课不够
两星半 这么好的题材拍得颇沉闷 家庭线也略拖累
整体颜色构图已经说明了故事的沉重性,连叔把人物的不甘和反抗演出了八分,但是破碎以至于单薄的情节,实在是没能提供太多帮助。总统班底的小心翼翼和公开真相的挣扎,在这里变成了勾心斗角的官场手段,大大降低了剧情可看性。
所以水门事件到底是什么...影片节奏太快了,人物关系我都还没理清楚,导致看得一头雾水。总之,很无聊罢了。
水门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丑闻之一,他等于是老虎嘴里拔牙,不容易!
影片描述了Mark Felt作为领导、作为FBI、作为下属、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多个角度,他并不完美,确实算的上有心机,但他在一个特殊的时刻作出了撕破利益群体的抉择。
好题材,但是拍的有些冗长,结尾倒是很棒,最近准备看尼克松水门系列电影。#20180222
片子其实一般,家庭线累赘,爆料的理由也讲得不太清晰,个人恩怨,保全FBI独立性,还是单纯的道德勇气,到最后也没整明白。不过连姆尼森的范儿真心好,70年代的阴郁气氛也相当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