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我觊觎很久了,事实证明看了很多遍歌舞片段不等于看过电影。
视听效果非常非常出彩,可以看出导演有着把舞台搬到银幕上的野心,剪辑和音效上尽力还原了剧场独有的梦幻绮丽。
歌舞片歌好听已经赢很多了,Come what may 在我这可以排情歌榜TOP 5,专辑里更有不少大牌加持,另外我发誓我在电影里听到了大卫鲍伊的歌!
演员们的唱功和演技也很到位,小角色都能给人深刻印象,两位主演年轻美貌有实力,妮可基德曼美得让我失去理智!
伊万演的诗人男主后期越看越烦,然后结尾一场哭戏又让我暂时宽恕他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情,看得出来致敬了茶花女(还有点儿泰坦尼克号的意思),其实“恨海情天”和“要死要活”只有一线之隔,男主不停强调“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爱和被爱”就让我觉得很不妙了,后面什么绝症、误会、一厢情愿、自我感动的戏码全都在意料之内,男主当众羞辱女主那里倒是出乎意料,直接让人血压飙升!
真的,男主,你这个人,你的情意,本身就会害死人。
要知道女主一开始就是尽职尽责上班并且想当演员而已。
全片对爱情的探讨一个劲地往浪漫上渲染,好像有爱就能原谅一切,但最后的效果是男主自我折磨还折磨所有人,把大家都折腾一遍,最后闷在打字机里痛诉情史,好像是别人折磨他似的,大哥,胡子那么长了就少在那自我感动了。
谁说此片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故事,看到一半我真想仰天大笑几声。
1如果你是个妓女,并且还是某个俱乐部的头牌大腕儿,期待着有权有势的人来扶持你的人生,从此衣食无忧,觥筹交错地生活,会不会突然出现一个穷光蛋,问你:今夜我们有爱就够了。
这个理由有够操蛋。
我们有爱就够了,你拿什么来偿还我的一夜恩情,露水夫妻还得天时地利人和,你毁了我依傍他人的好事,然后把你裤子口袋翻出来给我看看里面错乱的针脚,然后你说:只要这一晚。
我们有爱就够了。
开什么国际玩笑啊。
2穷作家口口声声向往自由,美丽与爱情。
但是被打击一下,就气得可以怀疑对方的感情,殊不知对方忍辱负重要拯救剧院,还承担着不治之症的心理压力。
当着众人的面把钱仍在她身边。
男人竟比妓女更薄情。
妓女尚且懂得付出自己去照顾大局,男人却只会被嫉妒之火燃烧得咬牙切齿。
说起来真是觉得好笑。
米有了。
搞笑死了这部片子。
请允许我先摘录一些有代表性的影评。
“音乐盛宴,不过音乐与爱情一样激情,剧烈,悲痛。
影如其名,经典。
”“情节3星,歌舞加2星! 最好看的歌舞片,超越chicago和rent”“一部《红磨坊》开启了我对歌舞剧的狂热的情感。
音乐加上爱情让妮可和伊万神采奕奕。
我喜欢饱含情感的歌声,舞女的纯情与作家的痴情让我感动的潸然泪下。
”“说起最喜欢的电影,《红磨坊》首当其冲。
”…………………… 好吧,这是背景。
现在进入正文。
(不幸中枪的友邻如有冒犯,请包涵。
) 我一直认为,《红磨坊》和《芝加哥》应当是齐名的两部影片,不管是就拍摄时间,还是影片类型。
所以在看完《芝加哥 》的第二天,我就急急忙忙看完了这部《红磨坊》。
结果发现,就如琼瑶剧的女主烂俗的台词一样:一切都只是我以为。
在影片开头,伊万一脸沧桑地坐在打字机前,讲述着一个有关爱的故事。
(”A story about love“)于是我猜想,这一定是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跳到女主角房间里的那段场景,我不知道是我的笑点太高还是早年受到某些广告音乐的不良影响,这段情节的笑点设置得是如此令人无法直视,以至于我总有一种在看上海滑稽戏的错觉。
于是我又猜想,这可能是一部荒诞剧。
现在或许你还想看看男女主角坠入爱河的片段,但爱情来得是如此突然!
莫名其妙的一首歌,莫名其妙的宝莱坞特效,女主很快便改变了长久以来”钻石恒久远“的人生信条,接收了男主角的爱情。
这不由地令人潸然泪下,感叹爱情的伟大!
不过一部电影的时长毕竟有限,就让我们暂且接受”男女主角彼此相爱“的这个设定吧。
接下来的情节可以参考《孔雀东南飞》《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茶花女》以及一切你想得到的有关青年男女被恶势力活活拆散的爱情故事。
至于故事的结局,女主角从影片一开始就不停“咳咳咳”的肺痨就如一颗土豆地雷,在收场前终于派上了用场。
就在男女主角尽释前嫌,反派仓皇而逃,众人举杯欢庆之际,女主角突然发病,在恋人和一大票观众的朦胧泪水中撒手人寰。
这一切来得是如此突然,实在是大大超乎了智商徘徊于及格线的所有观众的意料。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亲爱的友邻们会不由感叹,“舞女的纯情与作家的痴情让我感动的潸然泪下。
” 此外,故事拖沓的节奏,男主角的屌丝性格,127分钟的片长,唠唠叨叨不停说的”love“,以及本片骨子里的一股浓浓的宝莱坞风情,都是让我没有在恰当的时机合时宜地”潸然泪下“的客观原因。
当然,个人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和对歌舞片更看重舞蹈的喜好也是很重要的主观原因。
更何况,伊万实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对于一个无脑少女来说,这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
话说回来,最后演出前的那个晚上双线交织激烈、高潮迭起的舞蹈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大概在1:20分左右。
看完影片本想在豆瓣影评找共鸣求同仇的心情被”5星77,4星74,3星30,2星2,1星1“的现实击了个粉粉碎。
更不用谈满屏的”经典“”惊艳“,还有”潸然泪下“的评价了。
正如 Novak™ 的影评所言:”之前把这部影片摆在了很高的位置上,无论是各大奖项的盛赞,还是各路粉丝和媒体的影评,都让我觉得这一定是一部经典,就像一个宋瓷的花瓶,是要高高放起来珍藏的。
可等到自己真正一看,发觉买回家供起来的宋瓷只是家乐福里大打折时放出的大路货,才大呼上当受骗。
“ 我想,我此时的心情,大概也没有比这描述得更贴切的了。
不过至少,在豆瓣小组混迹于各类搞基、相亲的极品帖后,我终于可以证明,豆瓣影评也能毁三观。
公众号:剪刀差✂️
http://axinlove.com/2011/06/moulin-rouge/《Moulin Rouge![红磨坊]》by @xinl.ve 110629Movie Rating:7.《Chicago[芝加哥]》2003年席卷了OSCAR,在它前一年出品的《Moulin Rouge![红磨坊]》在颁奖典礼前同样有个热门的开始,却各有各的不同,《Moulin Rouge!》成为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好莱坞歌舞片呈现了一时的回光返照,之后又再归于了贫瘠。
本片的导演Baz Luhrmann[巴兹·鲁赫曼]在2008年再与Nicole Kidman合作,加上红极一时的金刚狼,一手好牌变成糟透了的《Australia[澳洲乱世情]》。
时隔多年没有进步,又做编剧又做导演的Baz Luhrmann早已露出的短依然还是很明显,交出的作品始终藏不住。
利用Ewan McGregor[伊万·麦克格雷格]饰演的Christian写前半生的自传,开始多年前发生在红磨坊的故事。
之后的故事情节以Christian闪回的方式表现在观众面前,码字的Christian可以视为编写本片剧本的Luhrmann、Craig Pearce的化身,而红磨坊发生的情爱事迹又同时是当时的落魄书生的一段记忆。
才情与容貌的配对,怎么都透着一股穷酸味,因为天朝神奇的土地上才子佳人的故事也着实不少。
卖文的家伙们都把自己伪装的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对方,容貌胜人有情有义,要是青楼女子则更是为生活所逼,却也都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奇女子。
那种小秀才被女子戏谑、鄙夷甚至完全忽略的状况,当事人自然避而不谈,写出来的东西则不免有把冷眼当秋波、拂袖作矜持、厌恶视为欲迎还拒的自作多情。
“爱”与金绝对衬爆灯,“爱”与金绝对好相处,雪狼湖的调调多么世俗易懂。
看惯了脸谱化的故事,当人物形象已经固定成型,没有新意的电影自然也就失去了一部分的乐趣。
公爵一恶到底,小男人除了空洞的许诺和激情就再也不能给Satine以实质的帮助。
钱,没有,爱,不见,产生爱情并维系之的东西,像男人的情感一次孱弱虚无,舌灿莲花在某些时候也是可以说男人嘴上涂了蜜,能将简单的女人迷得神魂颠倒。
电影之中值得分析情感的逻辑转变的人物,一片矬子中拔个将军,只有Nicole Kidman的角色Satine。
Satine年龄不大,成为红磨坊的台柱子,要有在男人间左右逢源的老练,但年龄要求其有小女儿的一面。
将Christian误认为公爵并予以勾引,表现了她曾有的世俗、老练,贡献肉身以获得向上的台阶,看做是人生的交易并无问题。
在与hristian相处时的神态举止,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年轻女孩陷入爱情的甜蜜(让观众先入为主的是Nicole Kidman扮嫩要获得接受)。
通过前后的转变,Satine具有了两面的性格,相较于其它角色,稍微把她立起来一点。
歌舞为电影确定了类型,不能成为剧情和人物单薄的挡箭牌。
未能产生复杂化叙事,也未能将人的善恶挣扎等真的人性上演,Baz Luhrmann还需一些天分。
Moulin.Rouge.2001.720p.BluRay.x264-MELiTE
我果然很讨厌那种幼稚的一批的年轻穷艺术家作家诗人理想主义者男主,通过才华引诱是舞女或者妓女或者明星,大小姐的女主掉进爱情,最后女主一无所有丢失了事业,美貌,金钱赔上了生命,然后男主忧郁一段时间开始艺术创作,作出他们的故事,最后誉满天下,盆满钵满,实现了理想然后孤独一辈子。
好讨厌,超讨厌,对吧,这种爱情,男人得到了一切,不仅是金钱,甚至女主的死去都变成了他荒凉世界里面的精神寄托,滚烫炙热,能捂在他心里一辈子,最后连死去都是美好的,因为他尽享人生后终于能奔赴心中所爱,我不质疑这些女主们是因为她们自始至终都是单纯的在这种爱情里无所求,义无反顾,But 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对于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女性这才是人生真理,虽然我也能懂为爱情飞蛾扑火过活短暂且梦幻的一生的魅力,每个人都有支配自己人生的权利,但我看了这些故事后就是会不平,当然这种无奈也是爱情故事的魅力之一吧,其实不仅是西方名著,各地都有主旨类似的小说,电影,艺术作品,故事,它们被创作出来估计不仅歌颂了爱情也讽刺了爱情吧不过是温柔的就是了。
他眼睛里满是真诚 他说 我们是下层社会的物种 是阿 看起来多么闪耀 其实是怎样呢 聚光灯下自己最清楚 本来可以很容易和各色人等调情 但因为有了爱的人 便再也做不到 本来以为自己的梦想是当一个演员 可是有了爱的人 就不再重要了 她没有说我爱你 她对着那个老鸨人物的男人说 他爱我 他爱我 这在本质上有没有说明一个问题呢 也许我们爱哪个人 前提是他爱着自己 所以我们愿意去爱他 更愿意被他爱 结局萨婷死了 那个穷作家很悲伤 然后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了 其实我没有动容 惟一很动容的地方就是最后在舞台上 他说 我的嫖费付清了 我们没关系了 我不爱你了 这话听来太过绝望 太过让人心碎 其实我觉得这电影很简单 就是告诉你 没有什么比爱重要 而命运的确太过强大 依然无法淹没爱 那个老鸨似的男人说 我们不该有爱的奢望 一瞬间我也觉得惆怅 他转过身还可以谈笑风生 也许他不觉得爱有多重要 或者至少没有现在他在做的事情重要 色调很美 看这个女人的时候 我总是想到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面的那个女人 她静默的走在西西里岛上小镇上 那个画面一直在我脑海里 她是坚韧的 萨婷呢 她是有欲望的 庆幸她遇到了爱 这还不重要么 这是最重要的了 没有什么比爱更重要 真的 她比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面的女主幸运 虽然我还是偏爱那个多一点 我甚至说不出原因 也许是因为隐忍 也许是因为她不曾选择什么 萨婷一直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做出她能做的选择 可最后仍然逃不掉 那又能怎样呢 而生活到底是什么 我也不太清楚 不过是一直的承受么 短暂的美与漫长的承受 也不错 生活本来就是苦的 想透了就好了 这话是哪个哲学家说的 不记得了 但话是对的 爱真的是一道光 无所求 只是爱一个人 真的 真美 如果你有幸遇到
公爵输了,输得理所当然。
诗人赢了,尽管经历了排除万难。
第一句话是假的。
第二句话也是假的。
这个Love story从头看到尾,我从始至终都喜欢公爵,公爵才该是赢家,赢得爱情。
但在这个Love story中,一无所有只有诗情的诗人胜过了多金、有权的公爵。
从内在来看,公爵浪漫,负责,沉稳,专情,隐忍,对爱执着。
如果不浪漫,怎么会被舞女的歌迷住,怎么会相信舞女、红磨坊经理人蹩脚的谎言,怎么会投资给那个毫无新意的烂剧本呢?
如果不负责,怎么会不要舞女的一夜情而要她的专属权,怎么会在舞女还没提出条件就为她规划好美好而纯净的未来呢?
如果不沉稳,怎么会选择慢慢追求舞女,每日送花送餐点,把体贴和绅士风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呢?
如果不专情,怎么会每天追逐着舞女的身影、用自己的热脸去贴舞女的冷屁股呢?
如果不隐忍,怎么会在舞女第一次正式失约的情况下没有追究缘由,怎么会在舞女与诗人眉来眼去得恋情众人皆知的情况下尽力保持着表面的和谐,怎么会在强迫未遂被打晕又清醒后不展开疯狂报复呢?
如果不对爱执着,怎么会做出以上一切行为却在最后选择黯然离场、只留下本要献给舞女的一束花呢?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公爵会尊重人,他没有因为舞女不是处女而看轻她,甚至为她“像个处女”而感动。
)从外在来看,公爵多金,有权,可以给舞女“女人最好的朋友——钻石”,也可以实现舞女的演员梦。
但这就是公爵输得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原因。
(我不知道大家看完以上我的感想是否还这样认为。
)多金,有权的人往往是强者,人们心中鄙视强者,同情弱者。
所以多金、有权的人这样现实中的强者成了道德逻辑上的弱势群体。
所以在这个Love story中,一无所有只有诗情的诗人胜过多金、有权的公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个事:清官海瑞被世人称作公正无私,百姓夸她断案如神。
然而海瑞判案时总是不分情理地偏向穷人,就导致他当县官时有很多小混混去富人家挑起事端,然后告官来讹诈富人的钱。
“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吗?
假。
诗人赢了,尽管经历了排除万难。
这就更假了。
诗人重色。
他表面纯洁,美色当前不为所动只顾吟诗。
但为何如此纯洁的人在第一次见舞女,而且是在见到舞女风骚放荡、人尽可夫的一面后就爱上了她?
诗人粗心,他从未过问舞女的病情,从未给她生活,从未主动考虑过他们的未来,只会谈“爱”。
诗人自私,他接受公爵的投资自己的剧本,却不允许舞女稍稍“背叛”感情来回报公爵。
诗人嫉妒心强,他怀疑舞女的真话、怀疑舞女的真爱,最后甚至当众说出了轻贱舞女的话、做出侮辱舞女的动作。
万难在哪?
在不费吹灰之力地写些甜言蜜语来迷住舞女吗?
在日日见缝插针找机会和舞女偷情吗?
在信誓旦旦说要带舞女私奔吗?
排除万难在哪?
在舞女病倒昏迷、饱受折磨时诗人在干什么?
坐着干等。
在舞女、红磨坊经理人尽力周旋时诗人在干什么?
坐着干等。
在舞女被公爵强迫、幸好被巧克力救下时诗人在干什么?
坐着干等。
在说好要私奔,舞女回去收拾衣物时诗人在干什么?
坐着干等。
他赢了,只因为他说给你美、自由和爱,只因为他是一无所有却有诗情的诗人。
公爵输得冤,诗人赢的太轻松。
所以《红磨坊》以红颜香消玉损作为结局。
因为编剧知道,即使是王子公主的童话故事,也只能写到结婚。
更何况只不过是貌美的舞女与多情的穷诗人相爱?
说不定写下去,又是一出《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虽然是妮可的影迷,但我由衷想说,这种陈词滥调的歌舞剧和获奖是怎么沾上边的?
看开头就知道结尾,主角还没登场导演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渲染,煽情,早早就给影片定了基调。
通片看完,导演讲故事的功底实在太差,所有心思都用在了舞台的矫揉造作。
影片一直在为了浪漫而浪漫,为了爱情而爱情,随便找一个经验丰富的舞台剧的导演,让他能请大牌影星,有充足预算挥霍的话,估计拍出的效果也不会比本片差
真的快要气死了,因为想看歌舞剧才看的这部剧,没想到顶着红磨坊的名声居然是这么一部烂俗的剧……情节:妓女(莫名其妙的)爱上(偏执的有点子墨水的)穷书生,拒绝了家财万贯(还愿意为她花钱成就她的梦想)的公爵,期间还发现自己有绝症,公爵以书生的性命要挟,妓女不得不假装自己不爱书生 希望他远走高飞,书生怒了,大闹女主第一出(而且是非常重要的)舞台剧还说要付妓女的钱……妓女心碎动容,在台上不顾公爵脸疼唱起他们的情歌挽留书生。
书生回到舞台结局完美,公爵暗杀失败,最后妓女死在书生怀中。
这样的梗概根本不足以表现其狗血,久经沙场的妓女居然一下子爱上了书生;妓女居然对自己的病毫无察觉;书生口口声声说爱妓女但除了啪啪啪和作诗其他啥都不会还导致女主N次心碎两次晕厥,开始说只是一夜后来出尔反尔死缠烂打,在一起那么久没看出女主有病,最后说'I'm paying my whore'我真的想冲进屏幕揍他了,说了不吃醋还是出尔反尔各种偏执;还有个黑色平刘海(碎刘海)的aged woman实在太抢镜了,存在感高过主角的配角不是好配角。
我站公爵,真的。
如果女主不死这烂剧也是真的没法演下去了。
顺便心疼一下台下被当成猴耍的观众。
歌舞:作为一部歌舞剧,群戏的歌舞部分还不错,男女主唱的歌现在我已经记不住旋律而且歌词恶俗,就是各种爱与被爱。
舞几乎没有……最后书生写出了荡气回肠的肥皂(纪实?
)小说,也体会过了爱情,痛失了爱人但是得到了可以一辈子用来吹嘘的故事。
公爵散了半生钱财全都打了水漂。
妓女在天堂想想,我这一辈子实在是不值当啊。
赞同公爵的话“Why would the courtesan choose a penniless sitar player over the maharajah who is offering a lifetime of security? That's real love. Once the sitar player had satisfied his lust, he will leave the courtesan with nothing.” 为什么歌妓会选择身无分文的琴师而不是大君。
大君会给她终身的保障,这才是真爱。
一旦琴师自身的欲望满足,就会离开,歌妓什么都不会得到。
(是的,最后她还死了。
去你妈的波西米亚革命吧)综上,一分给妮可的颜,她挑挑眉毛我的魂儿都给勾过去了。
看这部电影之前看过预告片,媒体的宣传也大概扫了几眼,按照惯性思维看片的过程中被剧情意外了好几次。
第一个意外:居然是一个倒叙结构,在片子开头就告诉观众最后的结局。
第二个意外:知道Ewan McGregor唱歌好,没想到这么好。
之前扫过的几眼介绍里说过Nicole Kidman在电影里的歌唱部分的表现非常好,并没有提到Ewan,看来大家对他唱歌好已经习以为常了。
第三个意外:情节和歌曲的搭配太搞笑了。
从一开始出来的《The Sound of Music》开始一直笑了很久,当然,这个需要之前听不少歌才能出效果,否则边上人笑个不停也只有一脸迷茫的份。
第四个意外:人物,总以为剧院经理会当叛徒,但最后居然不是。
看到最后虽然令人唏嘘不已,但并不心寒。
真的不如芝加哥,且介于小和大之间很别扭。
绝不吝啬对歌舞片的喜爱!
一场视听盛宴!歌舞片真的会让人看到不同以往的一面,比如《芝加哥》里的泽塔,和这部《红磨坊》里的妮可,时而天真好笑,时而狂野开放~~
THE GREATEST THING YOU'LL EVER LEARN IS JUST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The greatest thing you will ever learn is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爱别人,和,被人爱。)How wonderful life is till you are in the world. No matter how ,i will love you till the end…
乱麻麻呢,欣赏不来
要是没有ewan那张可爱的小脸我才不会看。
同为爱情歌舞片,论故事比不上《歌剧院幽灵》,论波西米亚比不上《Rent》,论音乐比不上《巴黎圣母院》,什么东西,大失所望。
给5星是因为比想象中的好曾以为会是普通的爱情音乐剧并不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吧我喜欢里面的华服 音乐 不停切换的镜头本以为男主会被公爵的保镖杀死-但是没有本以为他们会永远的在一起-但是没有从最后的对唱到女主的瞬间逝世落差让人手足无措
“没有法律。没有限制。只有一条规则:永远也别坠入爱河。”妮可•基德曼那时多美丽,情绪饱满,可知遇见一个好角色有多难。
同一个故事,美国人讲成红磨坊,意大利人讲成茶花女。。。更加坚定信念。。只有才华才能抱得美人归~
Novak™ 的影评:”之前把这部影片摆在了很高的位置上,无论是各大奖项的盛赞,还是各路粉丝和媒体的影评,都让我觉得这一定是一部经典,就像一个宋瓷的花瓶,是要高高放起来珍藏的。可等到自己真正一看,发觉买回家供起来的宋瓷只是家乐福里大打折时放出的大路货,才大呼上当受骗。”
尼可和伊万的声音超棒,人家怎么不玩"演而优则唱"呢?可见这套是"大陆特色".
这是茶花女吗?我感觉我在看一部舞台剧,不过很喜欢劝说公爵投资那段,笑死了
完全不能理解巴兹鲁赫曼的世界,好好一部古典歌舞爱情片被拍成大锅炖,用九十年代流行乐做配乐更是匪夷所思。看在伊万的份上也给不到两星,坚决不再看贵导演的电影了。
The greatest thing you will ever learn is to love and be loved in return. ps:Ewan最喜欢在电影里唱歌和裸露。
完全没看明白···
奇怪了,所有的歌曲都是抄袭的,比如your song,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 故事情节又是和茶花女基本一样的,实在看不出电影有什么好的。男女主角演得够卖力,但是所有的故事情节和表演形式都太俗了。实在不敢恭维
最后那段,男主一直追着Satine问,还把钱甩她脸上,立马从4星变3星,而且这3星不是给剧情,是给服装跟妮可美颜盛世的 。
4星半。如果你不会拍电影,你要怎么拍电影?多学学人家巴兹鲁赫曼吧。事实告诉我们即使你瞎蒙也有可能正好撞上。另很意外没有一票影评人跳出来批判文本背后简直毫无逻辑又完全不要脸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