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并不温柔

青春並不溫柔,Who'll Stop the Rain

主演:李玲苇,叶晓霏,张洛偍,Anan Chang,Hsin-Tai Chen,洪群钧,黄柔闽,黄礼丰,游珈瑄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青春并不温柔》剧照

《青春并不温柔》长篇影评

 1 ) 《青春并不温柔》:怀旧影像中的青春影像与女性意识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耐观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Q5gncwaWsRDbMbe8HVDA “我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了这个与九十年代发生在台湾的大量政治运动不同的案例,它有着很强的个人性,它追寻和捍卫的是艺术创作权,也是我作为导演和创作者深有共鸣的地方。

”台湾导演苏奕瑄在映后向观众分享了她拍摄《青春并不温柔》的初衷。

该影片也已在第二十五届台北电影节、第六十届台北金马影展以及第三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相继亮相,并摘得台北电影节最佳新演员奖。

这部糅合了九十年代台湾解严后社会事件(1990年的野百合运动)以及更为开放自由的女性意识觉醒和多元浪漫关系,并且携带着绕不开的政治色彩,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浪漫故事的青春与残酷。

与同样涉及激进社会事件与青春浪漫/情色关系的70年代左翼日本电影不同,《青春并不温柔》对复古怀旧影像的回溯与对爱和性的讨论似乎更与入围第七十五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罗马尼亚电影《节拍器》(Metronom)更相近。

然而,后者遵循着罗马尼亚新浪潮长镜头、直切严肃社会话题的现实主义风格,让片中少男少女之情更像遗憾下的阴影,苦涩并充满杂音。

而前者所批判的僵化教学体系下滥用职权的教师与反叛追求自由的学生所构成的二元对立,在政界的沽名钓誉与对儿女的掌控的父亲形象出现后,影片的批判色彩才稍微显得浓烈一些。

外在体制的抗争更像是个人革命的背景,影片中主角所感受到的学生组织内的矛盾更是通过她的美术天分(油画的制作过程)不断更新外化。

最开始由同学们向心相拥而组成的花朵,逐渐被抹去脸庞成为更为平凡的装饰画,最后在内部争吵后被愤怒涂上杂乱的颜料,反映着主角内心理想与秩序的混乱。

而女性对自由意识的渴望与父权结构下男性控制女性的本能之间的矛盾,则更像是当下进步意识对过去的显像投影。

两位女主出色的演出为影片117分钟的体量带来缓解,为观众带来当下时代有遗憾也有温柔的《爱情万岁》。

 2 ) 青春真的挺不温柔的

对于一个不知道是为了反抗而反抗还是为了自由而反抗的人来说,世界观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状态,而这种极不稳定的状态最后可能导致自己走向一个刚开始并不稳定的状态。

这时候碰到一个可以坚定选择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一个极为幸运的事。

就像是一个大姐姐在前面牵引着自己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所以啊,在未碰到自己的WEI之前,请好好的问一问自己,你觉得什么是发自内心认同的善与恶,对与错。

而不因别人而改变自己的立场。

在边走边感受世界的路上,一直寻找答案。

 3 ) 浅谈电影中的各种意象

电影不错,值得细细品味的点挺多,如果是期待一个纯纯的爱情故事的话,也许这部影片不太适合你。

其实内容不光是对于明面上的艺术自由的抗争,也有魏青对于父亲的抗争以及魏青与季薇的觉醒与自我认同.1.镜子。

镜子在影片中很多处应用,其实是潜意识或者说隐藏的自我的一个体现。

比如说女主们从海边回来后,镜头先切到镜子中的魏青再切回到现实中的,暗示着她的心境从海边的突然展示的真实的自我又重新回到现实中那个隐藏的自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始躲着季薇并通过减少见面等方式试图把她推开。

在比如两次深入交流都有切到镜子,也代表着在那个当下她们有做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段的魏青对着折叠镜子,有了三个影像,效果就是自己看镜子中的自己,右边镜子中的自己也在看着左边的自己,是自己与自己内心的审视和对话,个人感觉这也是最后能HE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2.镜子中间的照片。

如果不按暂停的话感觉挺难看出来这是那位高中钢琴老师的照片。

这张照片一直留着就知道她在魏青心中的分量,并且照片也是贴在了代表魏青内心世界的意象,即镜子当中。

在季薇给魏青留呼机号码的时候她注意到魏青手腕有割腕的伤疤,根据剧情猜测这应该就是之前为了钢琴老师割的,还有在此段对话中季薇提到钢琴,魏青脸色一下子阴郁起来。

在第一次之后魏青主动提起钢琴老师这个也许是她最大的一个伤痛,也表示着她逐渐向季薇打开心扉,让对方得以慢慢走进自己心里。

3.季薇的画。

那副蔷薇/牡丹?

代表着季薇自己的觉醒。

季薇是用画来表达自己,这幅画就是她对于这段感情的表达,开始是模糊的,她也不知道最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再后来慢慢的清晰成型,花朵鲜艳绽放,代表着季薇的内心与成长。

所以在分开后她狂暴地在绽放的粉红色花朵上面涂抹灰黑色,此时她的内心也乌云笼罩4.魏青对于父亲的抗争/隐藏自己。

虽然吵架的时候话语最伤人,但很多时候也是一直隐藏起来的真实想法的流露。

阿光一直知道魏青参与罢课一方面是为了不平等发声,其实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父亲的抗争的体现(说不定魏青自己都没意识到)。

包括有些观众诟病的魏青态度的反复(又跑去跟男友亲密),其实背后都是她不想面对真实的自己,怕又会被伤害(钢琴老师的巨大阴影)。

甚至第一次的契机都是在跟父亲吵架后。

明明知道对方喜欢自己,开始却是躲闪季薇的靠近,感觉除了有喜欢的人来理解安慰伤心的自己这层之外,说不定还有对于父亲最后一句"不要搞相同的事情"的反抗(自己都没觉察的心理)。

可以说这时候对于季薇的感情不是成熟的爱,要不然也不会要对外隐藏两人的关系,甚至对男友都不透露半分,让季薇瞬间黑脸,她不会不知道这样做季薇会不开心,但是她完全没在管的…最后两位在占领广场上公开吻,魏青终于勇敢地诚实地面对感情,没有隐瞒躲避了。

最后的最后她给季薇的简笔画,终于考虑了对方,用对方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爱,让对方开心5.钢琴就是魏青封锁的内心。

男友从来没听过魏青弹钢琴,因为从来没走进过她的内心。

她的内心在钢琴老师事件后死了,影片的最后终于打开了心,钢琴不再是一个不能被触碰的禁忌,一个人弹钢琴一个人画素描,有种高山流水心灵相契之感。

门铃声响,魏青男主人般的看向季薇,两人不用言语就心意相通,季薇如同女主人般自然地起身开门,女主人般的招待像客人一样的前男友问喝点儿啥,是真正地融入了魏青的生活中。

与影片前半段男友说魏青不喜欢别人留在她家,她喜欢一个人呆着形成了鲜明对比。

题外话:1.会画素描的女生真的好厉害好有魅力2. "魏青”只存在于影视文学作品中就好,真实生活中这种个性的人相处起来应该会十分消耗心理能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4 ) 理想自由和女同真的很搭

首先我觉得这是一部关于抗争的电影,然后是很少见的xueyun题材的女同电影,同时有这俩主题的我能想到的还有麦婉欣导演的《蝴蝶》,主角都有参与xy。

这部片让人更惊喜的是两位女主都是xy的领导者或参与者,而不像蝴蝶中只有一位是参与者,另一位何超仪演的主角阿蝶是旁观者,和xy的核心人物真真也产生了分歧并永远错过了彼此,阿蝶在xy上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真真,她俩的爱情也少了一丝共同为理想献身的深入灵魂的感觉。

而《青春并不温柔》两位女主有着共同的追求并能相互理解彼此,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女主,有广阔的胸怀和抱负,敢于对抗强权,思想先锋,不受男权社会的规训,不会因为性别就限制自己在xy中的角色,真的是绝对的理想型。

即使在xy这样left的运动内部,男权的压迫仍然无处不在,两位女主不仅对抗强权也对抗父权制,这让两位女主的慢慢靠近和相爱蒙上了更加理想自由冲破束缚的色彩,感情起伏更激动人心。

看了影片相关的采访,导演提到之前的《女朋友,男朋友》《戏梦巴黎》都是把xy当背景,聚焦于三角关系,这部片是直接选择运动的参与者作为主角,不仅关注感情和人际关系,也关注xy的走向。

从这点来说我觉得非常难得,包括国内也有很多片比如同性恋的《蓝宇》,异性恋的公园片,xy都是当作时代背景,给他们的感情人为加上了历史的厚重感,撇开历史背景,可能就是普普通通的恋爱,但都因为时代背景的加入感觉立意和格调就提升了的感觉?

在时代大背景下关注小人物的悲喜的确是很常见的题材,不过似乎都选择了当成爱情的背景板,我觉得是不够的。

《青春并不温柔》的导演在采访中提到自己也是xy的亲身参与者,又想到一般都是男性为核心的领导,所以想拍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我觉得能把反对父权和反对tz威权同时作为核心抗争的点,立意是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性甚至是经典的xy背景板爱情电影的。

关于导演性别,网上说男的女的都有,大部分都说导演是男的不懂女同怎么做,拍的男凝之类的,零星见过几个说女导演拍的很细腻。

我不想给导演性别下定义,通过看采访我没看出导演性别气质有特别的偏向,比较偏中性,说男导演的可能只是看了照片吧,我们对性别的认知什么时候可以打破二元制呢?

本片对女主角刻画的镜头,应该是女性凝视没有争议吧,季微画魏青的时候,有种烧女图的感觉。

还有亲密戏,姿势可能没有那么常见但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吧,不是异性恋专属,这个姿势前面魏青和阿光也出现过,魏青都是处于更主导的位置,但是她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也有可能是一种前后对比。

因为这个就觉得是男导演会拍出来的不免有些武断,除了这里全剧我看不出别的明显直男导演拍的痕迹了。

就算是直男导演,或者是gay导演,也有可能拍出思想和镜头语言都很女性视角的片,虽然我更倾向于导演应该有女性的成长经历(看台湾报道也用的是“她”)。

片子的女权思想也有很多体现的地方。

刚开始魏青和季微交谈的时候就提到自己母亲是因为没有选择所以没有离婚,过惯了好日子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对婚姻中女性的弱势地位魏青看的很透彻。

还有开头美术老师指责季微收纸条男女关系不清楚和头发乱糟糟的,喜欢他的男生也对她说,女生可以把画画当兴趣,以后结婚找个好老公就好了,男的就得担心挣钱。

而季微直接和老师争吵,听到男生说那个话直接走人,都能看出季微虽然表面温柔女性但是内心很有个性和想法。

魏青在xy中更是灵魂人物,而不是男性的辅助角色,不仅承担了经费,还有关键的决策。

她非常清楚这种抗争不要涉及到tz,投诚了tz最后可能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可是阿光是比较有表现欲和需要证明自己成功的直男,所以他俩从一开始就是观念不合的。

阿光跟季微说过魏青太独立了,季微觉得独立很好,而阿光说女生还是不要太独立了。

阿光在魏青也直接质问,你是真的参加xy还是想表现你自己,你想带我去是因为让自己脸上有光让别人觉得你女朋友是议员的女儿,每一个问题都直戳男权的核心,毫不留情面。

所以说魏青不仅反抗父亲也反抗男朋友哈哈。

导演本科生物出身半路学电影,能够拍出完成度和立意都很高的首部作品,可以说是很有天赋了。

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魏青参与xy的动机如果按照影片里的是为了反抗父亲,不免有点单薄,我觉得应该是反抗父亲代表的父权制和教育的威权体系,和本身就是理想主义者,这点可以多交代一下。

还有她和阿光的对话也比较单薄,基本全靠吵架推进,两人之间没什么正常的对话。

关于两人为什么会在一起,如果是阿光说的她通过他可以参与美术系而反抗父亲,说服力也不强,非得找个工具人男朋友吗。

或者大胆猜测一下有人谈男朋友纯粹为了反对他?

让他知道不要把我魏青当成附属品。

关于魏青季微俩人的感情,总体衔接还是比较自然的,化学反应很好嗑,演员在一些小眼神小表情上都非常有氛围。

但是有的场合可能现实中并不太适合一上来就接吻,可能拥抱一下会更好,用接吻来推进感情看到后面有点疲惫。

还有前期季微的参与抗争程度非常足,到后面她的参与程度就变低了,基本是魏青去哪她就陪到哪,魏青什么时候吵架了难过她就什么时候在,抗争的进程就更像是旁观者了,虽然很好嗑但是后面形象就单一了,也可以一边追逐爱一边深入参与追求理想。

这部片从选角和摄影都很成功,魏青本人完全是清冷天菜型,天生电影脸,海边白衬衫简直就是大写的美强惨,海边接吻那一幕真的是太美导演太会拍了。

季微也是温柔带着倔强和坚定的内核,别的人都是把魏青附庸,当金主,利用她的身份的时候,只有季微是唯一在乎魏青的,不选她选谁哈哈。

魏青为什么一直逃避季微的感情,除了因为性取向,我觉得还有一种可能是魏青应该是想好好搞xy不想情情爱爱的人所以一直躲躲藏藏吧,全程魏青是非常关心xy走向的,即使被排挤也坚决深度参与,所以最后因为不是美术系被取消投票资格真的是太扎心了,感情对她是排在第二的。

而对于季微后期对魏青的关注和爱就大于xy的重要了,虽然也挺好,她对爱的发现也是完成了自我成长。

魏青的看似渣的一些表现我完全可以理解,她成长的环境一直太压抑了,一直处在父权的威严之下,这种环境下还保留有女权的意识没被培养成纯直女已经非常难得了。

而且后面越来越阴郁压抑捉摸不定也和xy的走向不明朗逐渐偏离初衷有关,她作为xy领导人承担了很多压力确实没有太多心思去处理感情(所以这个片如果按照纯爱情片思路去分析渣不渣就太降低格局了,它不是一个青春校园恋爱的小甜剧,如果只想看谈恋爱还是花香吧)。

而季微可以看出母亲非常开明而且也有独立生存能力,成长环境比魏青要自由很多,所以就充当小天使的角色吧。

从她俩对性取向的接受程度,还是看出跟家庭关系影响很大。

最后俩人在一起后的对话,魏青说“protests will never stop”。

即使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是我们可以决定要怎么活着。

所以到最后即使是甜甜的恋爱,也远远超过了爱情片的立意,本来女性关心和参与zz的片子就很少,女同的就更少,而lgbtqia is also politics,这样的片子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女性也是推动社会revolution的重要力量。

虽然独立电影很难女同题材也很小众,仍然有这样不只局限于情情爱爱的有更广阔的胸怀和追求的女同片产出,感叹一下湾湾真的是东亚女同之光,亚洲百合可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希望会更好。

 5 ) 【人物篇02】All about 《who 'll stop the rain》(太长发不出来)

6. 魏青喜欢上季微的原因是什么?

a. 季微从来没有试图改变她,她喜欢的就是原本的魏青,魏青在她面前可以是极端的、疯狂的、分裂的,季微都会陪着她。

这对于魏青来说非常重要,无条件的爱对她来说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的。

魏青选择在校长室外绝食,季微不见得是肯定的,但不管她认不认同这件事,她都不会去judge魏青的做法是对是错,她只是说不想你受伤,以及一起陪着她(我真的好慕季微,这样的温柔是要内心非常非常强大才能做到的)。

b. 季微非常纯粹,魏青在她面前可以很放松,甚至变得柔软。

也只有在季微面前,魏青那些秘密和难过的往事才可以自然的说出口。

像魏青这种整天想很多、思虑很重的人只有和季微这种很简单的人在一起才比较适合,季微的直给可以消解掉很多魏青的自我拉扯。

c. 季微对于魏青的关心是真正的抵达她内心深处。

当她不开心的时候,也许父亲会觉得她又在叛逆,男友觉得她又闹脾气,只有季微觉得她不开心了是因为真的难过。

也许季微是唯一一个发现她手腕疤痕和手被玻璃扎伤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他的人对魏青的爱和关心可能只是一形式主义。

(这里我要吐槽一句这两个人真的没有一次拥抱啊喂,在广场接吻那里,如果两个人能够牵一下手、拥抱再亲会让人觉得更温暖,也会让魏青对于季微的情感转变衔接自然一些。

) (更新:突然想起来季微有抱过一次魏青!

在魏青讲完钢琴老师的事突然emo的时候,季微从后面抱住了她,还亲了她的背。

)(牵手的问题我觉得有没有可能是季微对男生的牵手比较介意,对女生之间的牵手觉得没什么,在魏青家跳舞的时候,魏青用深情狗眼看着她还拉了她的手,感觉季微没啥反应,她自己平时也会拉着心美的手)d.季微可能是魏青遇到的第一个愿意走进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人,比如她第一次去魏青家,就很想知道她在看什么书,问到了之后也没有去judge魏青的回答,而是若有所思的微微笑着看着魏青,这应该会让魏青感到很大程度的友善(有人长那么好看还愿意跟你聊你喜欢的很小众的东西,真的很加分)。

e.季微是一个很有性格也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在开始几次参加系学生会组织的活动时候,季微几次站出来讲话,魏青都很欣赏的注视她,如果季微只是一个单纯的小白兔或是任人拿捏的无脑白痴美人,魏青估计对她的兴趣很快会淡掉。

(其实我一直觉得季青这段关系表面上一直是魏青单方面想怎样就怎样,但是实际上是季微没有跟她一般见识,如果季微来真的魏青早就被鲨了,而且还不管埋。

)f.季微对魏青是永远坚定。

魏青自从钢琴老师那段之后,应该说是有点ptsd的,老师否认了她们的关系,而且再也没有见过她,来自恋人的背叛和临阵脱逃让魏青觉得这样的感情不会有结果,一定会被家庭所击沉,同时也对真爱这件事失去信任。

季微的坚定和勇敢让她愿意重新相信爱情。

7. 魏青接纳自己,选择与这个世界和解的契机是什么?

在电影中,在阿光和季微的最后一次吵架之后,她坐在广场的台阶上,望着坐在身边的季微,选择光明正大的吻她(仔细听的话会发现这部分背景音里面有嘈杂的人声,导演自己的陈述也印证了这里是有意要暗示一个公开的环境),之后两人开始自然和开心的交往。

那么让魏青改变的契机到底是什么?

我想了很久,我觉得最后一次吵架很重要。

在美术系学生决定命运的时刻,阿光提出让美术系的学生自己来投票做决定,魏青被排除在外,即使她是这场strike的sponsor( 我甚至怀疑她也是整个strike的发起者 ),她也失去了决定权。

魏青参加(抑或发起)整个strike本来就是为了看热闹不嫌事大,在别人身上找自己存在感的替身文学剧本,在这个事件中她以为自己拿的是主角本,到了要结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只是个NPC。

这让她发现,每个人、每个群体的抗争,最终都只能由自己来完成,别人不容置哙,而自己则责无旁贷,她在美术系学生身上投射的是自己无法完成的抗争幻梦,而这终究只是镜花水月和空中楼阁。

她对自己身份和对自由的抗争,这条路要由自己来走。

所以她最终决定接纳和正视自己,也接纳季微(感谢季微小天使没有放弃她),最终的结果是接纳了阳光和快乐。

她转变的时间点其实不是在广场kiss之后,而是在她跟阿光吵架分手、也甩了季微之后,回家看向镜子的时候(镜子的事晚点再单独说)。

在这之后的最后一次讨论,如果细数整部电影中魏青参与的所有的美术系学生会讨论,这是唯一她很平静的一次,其他的时候,要么她整个diss整场,要么就直接放空。

但是这一次的魏青非常的安静,就算意见跟别人不同也只是情绪稳定的表示反对,对于季微言语行动上的力挺也第一次表现出了感动,也是第一次让人感到两个人感情之间的双向奔赴。

这时的魏青和之前相比,很明显是已经reset了的状态了。

8. 季微是圣母吗?

抱歉不是。

季微是一个非常有反抗精神的人,而且是在以一种现代的温柔的方式在反抗,她没有进入疯狂状态,只是平静的拒绝一切不喜欢的东西。

所以她说「什么男女关系不清不楚,我自己可是很清楚。

」在雨中和同学撑一把伞回家,她宁愿淋雨也要拒绝,面对同学突然的牵手,她选择了立刻抽回,同学对她表白,她也直接说「我对你没有感觉」。

对于阿光突如其来的吻,她立刻推开,阿光的两次表白,她也直接拒绝。

她并不是一个容易被人拿捏的人,说实话,在除了魏青之外的人眼里季微应该也挺难搞的,魏青对于她属于一物降一物。

讲真,她甚至对周围的事情都有些漠不关心,当阿光让她留下来陪自己喝酒的时候,她并没有发现阿光的心情很差,后来的安慰感觉也是被迫营业。

但是季微对于魏青就显然不同,基本上魏青一出现,她就眼神只盯着魏青了,魏青一个微表情,她都能捕捉到情绪变化。

魏青无论是对她说一些意有所指的话还是突然的吻她,她都感到意外而心动。

她完全不是母性爆棚的中央空调,应该说她的心里眼里只有魏青。

她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会很坚定的去追求,甚至有点腹黑的(狗头),详见第17条。

而且她也没有因为失恋就寻死觅活,日子该过还是过。

反而是魏青,一旦发现自己喜欢上季微,就开始要生要死的,到底谁才是恋爱脑啊(白眼)。

更新:突然想到,其实季微只用了34天就把魏青重启了,好强大,太厉害了,吹爆季微!!!

9.季微的强大精神内核季微不是圣母,她是强者。

魏青在亲了季微之后,在阿光家学生会人讨论的时候,两个人在楼梯间对话,魏青单方面在躲着季微,让季微的很多话像是一拳打在棉花里,有气无处撒,但她一出门出来之后,看到魏青的手上缠着绷带,我觉得季微那个时候在心里面把魏青身体受伤这件事情放在了自己心理受伤这件事情之前,她连续问了三句,很想知道魏青的手怎么了,魏青没有打算好好解释,然后她才问第二个话题,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才是爱的本质,就是会把对方考虑在自己前面。

第一次DO了以后,两个人贤者时间,一开始季微是握着她的手指在抚摸,魏青提到喜欢上钢琴老师时候,季微的手就停下来,笑容也僵住,后面又讲到魏青老爸发现了她们的关系,季微又开始抚摸她的手指安慰她。

坦白来讲,你说季微听到喜欢的人提到以前的恋人有吃醋吗?

那肯定是有的。

魏青直接就说「我喜欢上她了」,季微心里应该是一万头草泥马过:淦,你都没说过喜欢我哎。

这就是季微伟大之处,她永远把关心魏青的先级放在处理自己情绪的前面。

魏青在校长室外面绝食的时候,季微因为担心她,陪她在外面坐,还在画她。

那个时候魏青突然搭话,从季微的应对态度来看她心里应该是有情绪的(魏青之前亲了她,让她当做没发生过,还当她面留阿光在家里过夜,根本不会考虑她的感受),但是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情绪就也用情绪去回应,而是耐着性子认真回答魏青的话。

在影片的最后,季微打开魏青的鬼画符(bushi),说「我得到了魏青的第一幅画,还不算太糟」,她用的表述是「得到」。

这充分体现了她在和魏青的关系里面的态度——魏青本来就是她要去争取的东西。

因为魏青原本就是一个很珍贵又很美好的人,她表现出的破坏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环境对她的压制,当她遇到对的人,她会恢复她本来的面貌(这里不是为她洗地,而是对一个溺水的人来说,站在岸上干燥温暖房间里的人指责她为什么不自己游上来,这本身就很不负责任)。

季微这个角色,确实是导演所塑造出来的具有现代内核的完美恋人,她穿越回90年代的台湾,点燃了魏青,生活太苦了,我们需要一个温暖的结局。

 6 ) 青春并不温柔

魏青一边反抗,一边脆弱的想死,她快找不到活下去的动力。

魏青叫季薇去谈正常的恋爱之后独自坐在镜子前那晚,桌子上有剃刀、包括她手腕上的新旧伤痕,感觉一片叶子就能将她压倒、一滴水就能将她淹没…反观季薇,她拥有正常的家庭,即使爸妈离婚也是在她大学之后,她的妈妈也是一个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会引导季薇的人。

季薇勇敢、即使中途有些困惑,也能很快确定自己要什么并去实践,这样的人谁会忍心不去靠近她,去汲取她散发的温暖呢。

魏青在带领学生运动时那么有魄力,内心神秘又破碎,季薇不自觉的喜欢也在所难免,但总感觉季薇不是魏青的终点,谁也成为不了魏青的终点,影片或许按导演最初所想以魏青的死亡来结束会比较贴切吗。

影片里两位主角人物都很有魅力,阿光学长这个人物也很有想象空间,他对魏青(高于他的地位)带着点利用的喜欢,或是对季薇(传统男性想法里可以被掌控)的喜欢都可以表现的更好呢,但是剧本真的不太连贯,片段片段的,看是看懂了,但也只是觉得画面蛮美的,故事本身并不怎么吸引我,没什么新意。

 7 ) ?

这部电影有关抗争,有关青春校园、爱情、抉择与自由...... 影片一开始,有学生的美术作品不及格,没有办法毕业,因得罪了老师。

而此事得到了很多学生的共鸣。

男一女一领导学生去跟学校做抗争,想要撤去其老师也即是主席——学校不是他的一言堂。

他说什么就是什么。

但是很明显,闹不出动静,或者也是小打小闹--不引起学校注意,学校方面认为这些学生是在玩过家家,根本没意识到抗争需要的是什么,手里面没有筹码凭什么谈?

凭什么要听从意见要想达到大家都满意的结局几乎不可能的。

男一是理想主义者,认为一切都能谈,能采取合理范围内的措施去能取得胜利的,例如跟那些政治家进行一些合作,接受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女一则是现实主义派,抗争需要纯粹,不可以接受这种“互帮互利”,并且抗争必要时需要发疯,哪怕是豁出性命去也不怕。

她从来没想过要靠政治家的老爸,but 没有这样的老爸哪里有这么大的底气⚆_⚆她爸是给予她一定的身份地位,某某某的女儿,也给予了她相当OK的物质生活,但是她讨厌他伪善的面孔,打着商量的口吻却不容质疑的决定。

她极想逃脱,拒绝他所带来的一切光环,其实在后面借助这些手段也没什么不好的,在极大程度上获得最大收益,但她依旧不同意,所以实际上在跟学校方面抗争,又何妨不是在跟父亲在做斗争呢?

——跟学校抗争自由,也是跟爱情抗争自由。

好激情❤️‍🔥刺激(¯▽¯)就是怎么这么会呀,眼神对上,然后触碰😏(磕男男CP,或者女女CP磕的就是 我愿与你灵魂共沦,但我们的爱意无法告知众人,会小心翼翼地向你伸出手,触碰你确定你不会离开,再慢慢把你拥入怀中)但真觉得女二跟女一在一起,亏死(ó﹏ò。)女一状态让人害怕😣她很不稳定,还会爆炸可怕得很!

奇怪点,两两看对眼👀亲亲爱爱,actually,啥时候你爱我我爱你❤️我漏看了啥ಥ_ಥ看太快了吗还是因为我是单身狗🥲所以看不懂吗?

 8 ) 【剧情篇】All about 《who 'll stop the rain》

借用魏青喜欢的加缪的一句话 「历史上有些哲学一经诠释就被曲解了」,如果你喜欢这部电影,都应归功于导演苏奕瑄,如果你感到不适, 纯属我的解读不当。

都是一己之见 ,如有不妥,均为谬论和厥词。

以下为正文。

10.季微为什么很想要魏青的画?

因为在她看来,画画(或者说艺术)是一种自我表达(这也就是为什么她认为创作自由那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能不能真实的活着),她想要了解魏青,也想看见魏青眼中的世界和自己。

对她自己来说,画画是每时每刻的记录和表达,在她第一天入住宿舍,就立刻在画布上起草了一个未命题作品,而这个作品后来也成为她表达自己的方式,我们在后面的剧情中见证了很多她的心境在画布中的表达。

季微有两次问过魏青画画的问题。

a. 在广场,季微问她会画画吗,魏青反问鬼画符算吗(我不会画),季微又说但你会弹钢琴,因为在季微心中,弹钢琴也是一种自我表达。

b.两个人DO完的贤者时间(有种感觉这里时间线上应该不是顺接魏青被老爸打了之后的第二天,而应该是再一次的滚床单,但是季微没有换衣服,所以也有可能是在魏青家住了不止一天,仔细看的话,她俩的相处模式也和聊到钢琴老师的时候状态不太一样,明显更自在一些),季微想要魏青画自己(季微),因为她想看魏青眼中的自己,魏青说「都说了我只会鬼画符」之后她再次撒娇「哪有人不会画画,试试看,我也想要有一张你的画」,因为她想了解魏青、走进魏青。

在季微看来,艺术不一定要好看,真实的表达自己和击中人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会很喜欢郑泰德的作品(在我的审美里那幅画确实表现力很强但不美),在她自己第一次与系主任发生冲突时,她的素描表达不是学院派会喜欢的风格(她的明暗面对比是用轮廓线直接勾出来的,也可能她是没有处理完,但我觉得这里刻意为之的成分大一些,以及她的排线并不是学院派会喜欢的那种均匀而清晰的排线,她的笔触模糊又比较灰调,带着她自己的风格),后来她为了顺从系主任的审美而画的第二幅画就比较符合主流的素描审美了。

季微画过很多次魏青,表明她凝视过很多次 (非常喜欢) 魏青,那天晚上魏青在校长室外面坐的时候,问季微在画什么(本质上是没话找话,想跟她聊天),季微虽然答「随便画画记录一下」,但看得出画的就是魏青(她不想直接说我在画你,也是有情绪。

OS:画的是大猪蹄子),因为别的同学在利用魏青作为手段,季微很为她鸣不平,又很担心她,但她也不想劝魏青(她不是一个喜欢干涉别人决定的人),所以就在这边陪她,看着她,她在广场集会的时候确实是记录一下,画的是群像,但这里画里面只有魏青,因为这时候她只关心魏青。

其余的几次季微画魏青的剧情,一次是魏青在校长室外面绝食季微在画她,一次魏青闹完回家在睡觉(这里第二天季微在她卧室睡着腿上有放一本画册),一次事后的早晨季微醒了坐着画魏青,感觉如果阿光翻画册的时候也看到这几次的画,效果会更酸爽一些(季微:我惦记你女朋友已经很久了)。

季微的画册里面,魏青基本都是在睡觉, 魏青第一次画季微,季微也是在睡觉。

人在睡觉的时候是没有防备的,也更加会呈现出松弛和真正的自己。

导演把魏青愿意开始弹钢琴和画画放在故事的最后大概也想表明,魏青终于愿意开始自我表达,所以季微得到了魏青的第一幅画才那么开心(而且魏青记得她说过想要自己的画这件事,还去做了这件事,本身就挺甜的)。

11. 关于凝视睡梦中的对方盯着睡觉的对方,在我看来是极致的爱意体现,也很能展现心境。

第1次,在海边聊天,后来季微睡着,魏青扔下她自己跑去海里(不知道要干嘛,也可能只是很难受跑去泡冰冷的海水,反正她完全没有在管季微,自顾不暇)。

第2次,在魏青家里,魏青被清场回家闹完累到睡着,季微走进房间蹲下看她睡觉,还用手去触摸她的眉眼和嘴唇(表达爱意)。

第3次( 顺接第2次 ),魏青睡醒,在镜子里面凝视睡着的季微(这里季微的膝盖上放着本画册,应该是在沙发上边陪着魏青边有在画她),走出来给她盖被子,季微问她什么时候醒的(OS:你看了我多久了),魏青回答「 一阵子 」,季微后面就隐约表达出很开心(当然)。

第4次,滚完床单的第二天早上,季微画睡着的魏青,这里明显是画了一段时间了因为魏青还裸着但季微已经穿好衣服。

(xs魏青是有好几套这样的衣服吗,季微身上那件和她找出来穿上的那件感觉是情侣装)。

第5次,最后的海边,季微睡着(仔细看季微还盖着被子,合理怀疑是魏青给她盖的),魏青在篝火的光下画她。

第5次呼应第1次,闭环。

同样都是在海边季微睡着,从一开始魏青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变成魏青开始眼里心里有微。

12. 魏青对季微的试探试探意味着感情的变化,表明有所期望。

a. 在校长室外面绝食的时候,这段特别好笑的是之前季微追着魏青问那个吻的意义的时候魏青总是逃避,现在季微什么话也不说安静的看着她画画魏青又反而跟季微没话找话(Os:怎么不追着我问了,好好奇)问她在画什么,季微淡淡的说了句随便画画以后,魏青的小狗眼睛开始琢磨(感觉这里OS:怎么她不太想理我的样子,是讨厌我了吗,之前不是这样的),于是又接着问你觉得这场罢课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觉得这里她不一定是真的想知道,只是想和季微聊天,果然季微认真的想了想回答她之后,她感觉到得到回应了,立刻就一副开心的样子(在季微面前魏青小狗真的太小儿科了,如果她有尾巴的话应该已经被摇断了)。

b. 魏青被阿光踢出投票现场,然后在广场台阶坐着。

这里季微过来找魏青的时候,一开始魏青盯着她看了一会儿,季微正视前方没有回看她。

魏青小狗OS:(还在生我气呢,还是不喜欢我了)。

然后当季微转头看她的时候,魏青才在困惑了一阵子之后安静的亲了她(OS:她看我了,是不是有戏)。

对比前几次的kiss,如果说第一次是恍惚和我行我素,第二次是回避和自我放逐,那么只有这一次才是小心翼翼和带着爱意的,季微从她心里由一个可以随意处置的东西变成想要又推开的存在,最后终于变成她珍视和想要争取的人。

13. 魏青与季微在群体中的疏离感作为一个以学生组织活动为主线来展开的故事,这部片里面有很多场景都是语言类群像戏,而这其中魏青与季微在群体中的状态互为对照,之间的变化还蛮耐人寻味的。

a.季微第一次参加阶梯教室的活动、第一次去广场,魏青都以一种抽离出整个群体的状态在注视她。

b.季微第一次去魏青家,跳舞的途中魏青说去拿啤酒,回来以后看着在跳舞的季微和阿光,背对镜头叹了口气(这里是呼应后来的她说早该猜到阿光会对季微感兴趣还是她感觉自己无法融入群体?

),然后季微离开群体看着独自在边抽烟边喝酒边看书边emo的魏青(她好忙)。

c.季微参加广场的活动,独自在一边画画,同样抽离出群体的魏青来找她搭话。

d.季微去魏青家找她那天,从对白可以知道两个人都没有参加系学生会的活动。

d.下雨那天,系学生会的成员在骑楼讨论,魏青整个抽离的状态在放空。

e.魏青在海边亲完季微回来当天的讨论,魏青开始和阿光自我扭瓜,季微完全魂游天外。

f.两个人do完之后的讨论现场,游魂×2。

g.魏青被阿光踢出投票之后,选择(平静的)离开,季微好像也没有参加投票的样子出去台阶找她。

h.两个人再次do完,已经羽化飞升,完全不care系学生会活动的结果了。

为什么我说魏青和季微都是和外界环境格格不入的那种人,不仅仅只是说对于他们被动选择的环境和人,她们会对强加在身上的管束进行抗争,还在于她们好像永远都是群体(即使这个群体是她们主动选择主动加入的)里的局外人,魏青很喜欢加缪,而局外人的概念是加缪学说里很重要的部分(这点晚一点再专门阐述)。

他们好像属于这个群体,又好像不属于。

回到季微的妈妈说的那句话「每个人本来就不一样啊」, 包括季微自己说的「你不需要跟她们一样啊,你就是你啊」 ,群体中个体的异化让魏青的疑惑「我好像永远都没有法跟他们一样」实际上成为一个伪命题。

14.魏青季微在广场冲突那里,他们到底在说什么?

这段我看了好多遍都看不太明白她们的语言和行为逻辑,我把的猜想放在这边,也想看到大家的想法。

魏青和阿光吵架,季微来拉阿光那里,魏青看着阿光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那里,魏青心情应该是吃醋的(你在觊觎我的女人,以为我不知道吗),这里季微叹了一口气,应该是无奈中又有一些开心(这个傻子又在无中生醋了,他喜欢我关我毛线事啊,我又对他没感觉),然后魏青对阿光说分手。

之后魏青跑走,她们在广场那里,魏青对拦住她的季微说「你们到底想让我怎么做,我都快被你们搞疯了」(他不想跟我在一起,你也不想我跟他在一起,我跟他分手了,这样你们还不满意吗)。

季微:「我们?

」(谁们?

我跟他有什么关系?

)「我们没有人知道你在想什么。

」(你整天腹谤一大堆能不能说出来,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别扭和拧巴),「你好像不在乎其他人,不管别人怎么想,那根本不是……」(你明明喜欢我不是吗,你也在意阿光喜欢我这件事,你明明也会喜欢别人,为什么却装出一副无所谓,把人当工具人的样子。

)魏青:「你不要一副想要拯救我的样子,你有多了解我?

」(就是字面意思,才不是你说的那样,我就是烂人,我不会对你放感情的)季微:「至少我知道我要的是什么。

就算会伤心,还是没有结果,我也想跟你在一起……」(先不管你说的是不是真的,是不是言不由衷的自我否定,我喜欢你这件事,我想再次告诉你。

我也知道你是大猪蹄子总是反复横跳,但是我还是想跟你在一起)魏青:「我可能不会爱人,你还是去谈正常一点的恋爱比较简单。

」(都说了我是大烂人,我不会爱你的,快点走啦)然后就是季微生气又难过失望的跑走。

魏青爆哭(我是谁,我到底还能不能喜欢别人了,我没有办法假装正常人,在异性恋关系里面继续躲藏下去了,但是喜欢女生不是一种罪吗,我该怎么办,啊啊啊啊啊啊不管了,没人能救我,都毁灭吧)。

15.魏青、阿光与宣淇的leader气质异同魏青有leader气质吗?

确切的说,她是有偶像气质(笑)。

魏青是像切·格瓦拉一样的人物,如果没有遇见季微,她的人生应该就是在不断地自我毁灭然后die了。

我之前有提到过我怀疑这整个strike事件的发起者是魏青,不只是从她的处事风格和对整个事件的狂热程度来推断的,而是在季微的爹味男同学找她劝说离开系学生会组织的strike活动,讲的话里有提到阿光之前根本没有在管美术系的事,「他跟他那个女朋友到处参加……」,我理解的没准是魏青拖着阿光到处搞事情,阿光是大概相当于突然黄袍加身被推出来做召集人( 虽然他自己的理解可能是自己才是那个leader ),他可能也很enjoy这种备受关注和众星拱月的状态,以及真的可以改变世界的错觉。

阿光和魏青的相同点在于他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一大堆追随者,宣淇不会这样。

而宣淇和魏青的共同点在于她们两位都很有自己的主见,阿光是一个看似很顽固实则没有什么自己主心骨的人( 不过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他是适役的 ),魏青承担的是一个敢死队队长+sponsor的角色(应该说这场strike没有魏青的话应该早就结束了……),宣淇作为副会长,真的就…非常副会长。

16.魏青弹钢琴的那张照片背后有什么故事?

更新:照片里的人是钢琴老师。

魏青学钢琴是在高中,我们取个极限值,就算她是在高三学的。

有查到这部影片的设定是季微19岁,魏青21岁,阿光22岁,所以魏青在故事里的时间点应该是大三。

所以魏青跟钢琴老师的事情应该已经过去了三年以上了,过了这么久还留着对方的照片,感觉魏青对这段感情应该一直都没有放下。

所以季微第一次提起弹钢琴的话题时候魏青的表情立刻就变得很难过。

后来两个人do了以后,魏青愿意主动提起弹钢琴,已经表明她有一点对季微打开心扉,季微提起钢琴老师,魏青立刻又难过起来,这时候季微心里应该是有吃醋的,但是她立刻转身抱住魏青,还亲了她的背(再次highlight这点,季微知道她心里有放不下的前任,但是愿意给她时间和空间去放下,而且还安抚她,这是什么绝世小天使啊)。

到了故事的结尾她在家里开始弹钢琴,大概已经终于放下了钢琴老师。

不过说到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点不足。

阿光打开画册时候,抬头看向季微,这时候魏青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头看了一眼,也看到了画册,这个时候季微注视着魏青,但是魏青没有什么反应回头继续弹钢琴了,也就是默认了她的季微的关系。

这时候镜头给到季微的时候她的表情感觉五味杂陈,这里我理解应该是有些酸楚吧(想到过往的三角关系),然后她又回头看了一眼魏青,但这个镜头很快切走了,接的魏青很自然的弹钢琴的一段侧面镜头,而且还挺长的。

如果是我的话会在这里把这个弹琴的镜头拉远景或者接导演最喜欢的越肩镜头正打,让对焦点渐渐变回在魏青背后的季微上,强化这里的注视。

在一刷的时候看到魏青弹钢琴、季微画画那段,门铃响了两声,我第一反应是:季微怎么还不去开门。

之后魏青回头看了季微一眼,季微就放下画册去开门了,我瞬间觉得自己的第一反应真的是太以自我为中心了。

凭什么魏青在弹琴季微就一定要去开门,她也在画画耶,弹琴不可以打断,那难道画画就可以随便打断吗。

所以回头那里真的是神来之笔——我们是互相尊重的个体,我们都很重要,但在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也会立刻懂得。

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太多但我感觉魏青回头的那一眼很重要,她好像学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了,而季微在接收到那个眼神才去开门也很重要——季微不是没有自我一味的付出,而是我也有我要做的事,但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也会在。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种情侣之间的相处模式,彼此需要的同时又互相尊重,没有失去自我。

17. 几个好笑的地方多数是关于季微的茶艺。

这里是调侃哈,我很喜欢季微这个角色,只是好多人都说季微是小白兔,我觉得真的是小看她了,其实季微不简单哦。

a.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错觉,季微和雄性生物讲话的时候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感觉,声线也会降低,但是跟女生讲话(尤其是魏青)立刻就变夹子音。

b.季微问魏青为什么亲她的事,被整个创飞,进门又被阿光追着问,连续输出 「你真的了解她吗」 「也许你们根本不适合」,感觉好茶哈哈哈哈,在努力的给青光关系泼冷水(季微OS:只有老娘才了解她好吗,我们俩最适合,你走开,没有你魏青根本不会躲着我)。

c. 阿光来到魏青家里,无意间打开她的画册,那个时候镜头有给到在厨房倒水的季微,一下子停下了手上的动作,我猜她内心OS应该是:搞什么啊,没礼貌,乱翻别人画册,然后转念一想,算了,你看就看吧,也好让你明白谁才是橘外人(笑)。

季微没事人一样一杯茶端过去,阿光翻着翻着震惊抬头,季微一副安纯状瞪着大眼睛无辜的看着她,我觉得小s看到这里一定会大喊「我的枪呢?!

」。

d. 在校长室外面,阿光过来跟季微献殷勤,魏青酸了时,季微大概第一反应是魏青为了阿光吃醋,于是一时有点烦躁还表现了出来,不过她稍微动动脑子就想到,这个人刚刚还在跟自己没话找话,有没有一种可能,她也对自己有感觉,于是季微选择放颗炸弹出来——「所以呢?

你有什么感觉,你会难过吗?

」以及「你会因为他难过,还是因为我?

」然后魏青小狗就堵住了,失语等于默认姐妹们。

季微那么聪明肯定也看得出来,只不过还是不打算放过她,留她继续作茧自缚——你自己好好想清楚吧,不让你吃点瘪你你根本发现不了自己喜欢我。

f. 魏青和季微do完,在家里讨论那里,阿光抱着僵直的她,然后魏青还回头看了一眼季微。

那副样子让我仿佛看到那种猫猫被不喜欢的人抱起来,整个身体很抗拒的抽成一长条看着铲屎官的那种样子,笑死。

18.最喜欢的段落a.魏青从学校闹完回家睡着,季微进来蹲着看她,后来季微在魏青家沙发上睡着,魏青醒来以后望着她,然后起身给她盖被子。

这时候的魏青和季微之间还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进展,魏青对于海边的kiss整个是否定的,季微被她连续打枪(电话否定+当面拒绝)之后,也没有再提这件事,在校长室外简短的对话被阿光打断以后季微也整个有情绪的状态(其实我想说对于魏青这种小狗一味的对她好声好气是没用的,就得让她吃点苦头)。

但是这个段落让我感受到她们彼此之间的情意,虽然没有台词,但是爱很明显。

b.导演本人也很喜欢的,在广场kiss的段落(没别的,就是双向奔赴的喜欢)。

c.季微在海边睡着,魏青一边看着她一边画的段落。

不知道是晓霏演技的原因还是魏青本人性格设定的原因,有很多段落魏青看向季微的眼神都让我觉得不明所以,搞不懂她在想什么,这几处都是非常明确的魏青对季微表达爱意的段落,所以非常喜欢。

19.写在最后那天我连续刷了10遍以上之后一度觉得已经挖不出什么东西了,当时我对朋友说,我可能要从这部电影里毕业了。

她说恭喜,给你发毕业证,我说晚点再发,我觉得我可能要延毕(笑)。

后来果然又一直刷到了现在,而且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思考。

苏导演第一次拍长片,剧本就设置的这么精巧,内涵丰富、余韵悠长,而且每个出场人物(甚至是只有一两句台词的那种龙套)都非常立体,没有工具人,真是很打动我。

感谢导演坚持拍这样的电影,听她说为了保持创作自由现在也是举债的状态,祝她以后的作品都能大卖。

以及吹爆她的选角,要知道魏青这个角色如果不是找到了晓霏演很难让季微对她的迷恋具有说服力,晓霏第一次演长片就是戏份这么重、又是这么复杂的主角,虽然演技肯定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和处理的不是很到位的地方,总体来说是瑕不掩瑜吧。

很多人说晓霏私底下看起来和魏青完全是不同人,我倒不这样觉得,感觉除了那些发疯的部分,她身上那种酷酷和对人很不甩的感觉还挺像的。

导演在各方面来讲都是个审美很好的人,但有两个想小小吐槽的地方,一是片名的字体……很不好看,配不上季微和魏青的背影,导演下次找不到人帮你写片名可以找我(笑),二是舒曼*克拉拉*勃拉姆斯的三角恋真的跟魏青*季微*阿光的关系南辕北辙啊喂,你不能因为都是三角恋就觉得很合适嘛前几天为了挖矿,想再切身感受一下魏青的感受,于是本来我是一个从来不喝酒的人,尝试买了酒回来,晚上都会喝到一个半醉的状态。

在那种状态下我这一晚上就废了,根本没办法更影评,甚至没办法思考。

如果魏青每天都是一直是一个心理压抑+喝醉+看一些哲学书籍的状态,她真的毫无生产力,什么事都做不了,整天精神恍惚,没有办法过正常的人生。

感谢季微来拯救她,阿门。

 9 ) 勇敢是爱情永远的课题

今早在《写作好故事的科学原理》中看到一句话:“角色的痛苦产生于自身和外部世界的矛盾。

在他们看来,自己一直以来生活于其中的神经模型,就是现实本身。

这个模式本身存在缺陷,从而影响了角色控制现实外部世界的能力。

混乱来袭时,这些模式便开始瓦解。

角色会渐渐失去对世界的控制,而与周围的人和事件产生进一步的戏剧冲突。

然而,这一切变得复杂的是,故事中的人物不仅仅是在与外部世界斗争,他们也在与自己作战。

这场战斗的主要部分,是主人公在潜意识这间奇怪的地窖中进行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驱动所有戏剧的根本问题:我是谁?

”看到这段话,我想到前些天看的一部台湾电影《青春并不温柔》,在1994年的没有创作自由,言论自由,在追求自由的大背景下,演绎了一个文化大学美术系罢课过程,产生的感情纠葛,战斗、追求自我、自由的冲突中,穿插着一条爱情线, 隐喻在追求自我中对现实的反抗。

季薇初入校园,结实了魏青和美术系会长阿光。

开展了被“我真的是被你们搞乱了“的感受。

季薇在美术上的创造追求自身的感受,违背主任的意思,因为分数过低,而跑到系主任办公室要分数,她的直白纯碎,让人感到单纯可爱。

她在对待魏青的感情也从有感觉到渐渐失去自我,勇敢追爱,坚定自己要什么,不放弃。

她是懂魏青的,也看出她和阿光本就不合适。

她被魏青推开过3次。

第一次在海边的拥吻,整个画面很美,同时带着大海的绝望,令她失去理智,总是会想起魏青,想要更多,她不曾怀疑过她们是否合适,在追求爱情方面,她也有自己的主见:见到那个人,心一定是怦怦跳的。

她确定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勇敢在阿光家的门外,问魏青那个吻,勇敢表达自己天天想她的感受,魏青让她当作没发生过一样;她的委屈在那一刻被留在了孤独的楼梯间。

第二次,在发生关系后,魏青不想让别人知道这层关系,包括阿光。

当时的她,在画着魏青睡觉的样子,听到又被拒绝,她感到很失落;在阿光哄魏青的时候,她吃醋,她开始混乱,她想要的只有她,她却不想让别人知道她们的关系;第三次,在任何冲突中,季薇都会维护魏青,她懂她的脆弱。

在这次的被推开后,经历爱情感受的画作被她毁的一干二净,爱是混乱又复杂,可怕又自私,还需要大胆。

她跑回家,母亲的话给了她力量:”这个世界每个人的想法本就不一样哇,不管别人怎么想,你怎么想?

“她本就坚强的,在一次次的进攻,打直球,她想和她在一起,可以一步步的进,这一点在容错率很高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做到。

最后魏青为她打开心门,为她画了一张”鬼画符“,她很开心。

最后的画面,都变得清澈。

她为什么喜欢魏青呢?

是心疼吗?

还是吸引?

大多看起来像是她更心疼魏青。

我思索了好久,魏青哪些方面吸引她?

魏青很独立,身上有反抗的那股劲,她们的观点很像。

她对反抗没有更多的言论,她不懂政治,更多的是沉默,注重自己的感受,她时不时都在作画,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她总能在激烈争吵过后,出面表达自己的观点。

那么,魏青为什么喜欢季薇?

看了很多评论大多数人都喜欢季薇。

魏青更多是自我的破碎和重整。

她在经历了与钢琴老师的关系后,钢琴老师拒绝了对她的感情,从此她开始抑郁,变得反复无常,尤其是自己在喜欢上季薇的时候。

她对季薇的感情更像是一见钟情,她会不自觉的约她,看她,问她在画什么,问她的感受,更会情不自禁的吻她。

她在不能做自己时,开始伪装自己,真实的自己和现实的冲突令她开始变得激进,当她对季薇产生感觉的时候,令她变得更加破碎不堪,季薇的一个电话都能让她抑郁发作,自己能得到却不敢要的纠结,是她一次次推开季薇的根本原因。

在绝食中,季薇问她:”你会感到心痛吗?

会是因为他心痛,还是因为我。

“季薇一次次的进攻,令她看清楚自己的内心,拥有坚定的力量。

她在一次次被排挤,只有季薇的安慰,令她心生力量,坚定她们的未来。

看完之后,颇有感触,对爱情,对破碎的生活有了重新认识,青春并不温柔,这个名字很好,苦中有甜,看似成功的成功,看似失败的失败,看不到未来的现在,需要更多积蓄下一次出发的勇气。

 10 ) 【哲学篇】All about 《who 'll stop the rain》(我居然还没毕业)

23.哲学思想电影中涉及到的一些加缪哲学思想与角色的对白。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荒谬的世界里,因为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落差,所以反抗才能感觉活着。

」现实和理想之间存在着落差,也就意味着被否定,需要否定被否定的自己来获得肯定,反抗是肯定自己,获得存在感。

魏青和她老爸的对抗,一定程度上是在获取注意,因为注意也是一种肯定,无视是最大的否定。

「自由好像是我们努力争取才会拥有的,但我们本来没有吗?

」加缪所认为反抗者争取之自由,并非无限之自由,而是有限之自由。

美术系所要求之「创作自由」到底是什么?

在美术史的课堂上,大保拿出泰德的作品请老师评价,之后又请在场的同学评价,实际在参加strike的学生心中,并非全然否定校方对自己的创作评判之权力。

季微与系主任battle,也并非质疑系主任评分之合理性,而是探讨分数之合理性。

简而言之,系主任简永行在公听会所持之词——艺术需要一个判断标准也并非全然为厥词。

而这个标准应由谁来确定?

如校方有订立标准之权力,那么校方的审美立场与学生(抑或大众)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又该如何平衡?

「创作自由」的界限又在哪里?

反抗本质上是在与威权之间持续不断明确自己所要求之界限,界限注定是不断拉扯的,自由是要不断争取的。

所以季微会说「我们像滚轮上的小白鼠」,魏青也会说「抗争是不会停止的」。

24.理想主义者季微和魏青之间互相吸引的很大原因是她们都是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在这个时代,仿佛已经成了无用之人的代名词,他们被认为没有生产力,对现实的一切都充满不满,无法融入社会和群体。

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中会遭遇怎样的结果呢?

一种是像季微那样陷入迷茫,一种就是像魏青一样痛苦的疯掉。

然而理想主义者又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最群星璀璨也最悲壮的一群人,他们忍受着寂寞,却未必能够获得狂喜。

魏青不赞成和政客合作的原因可以从加缪的思想中得到答案。

在加缪的观点中,手段也是目的的一部分,不义的手段对正义的目的是一种伤害。

和政客合作,不过是借威权的力量来制衡威权,本质上是「利益交换」,当手段不纯粹的时候,目的也已经蒙尘。

因此在魏青眼中,纯粹的季微就对她有天然的吸引力。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但作为演员却可以在电影中体验这种充满激情的人生,真的很羡慕做演员的人。

)25.系学会的众人首先须知一条真理,即群体的正义是一个伪命题。

系学会看起来是要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然而每个人都走向不同的方向。

文嘉和阿光相信只要目的正义,手段可以非正义(甚至可以牺牲掉他们认为不重要的人),敏莉比较出世(更像我们大多数人),选择向现实妥协,郑泰德作为事件的起因,有种被现实裹挟的无力感。

既然群体的正义已经不可追,那么一个理想主义者想在这个荒谬的世界里活下去,最终只能去追求个人的正义,即「我要怎么活着」。

但是这是可以实现的吗?

只要季微一天不毕业,那么她的个人创作就要被以分数来评判,魏青一日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就要生活在老爸的控制之下,这根父权的脐带便无法剪断。

个人的现代化到底该如何获得,这是一个终极问题,但好在她们还有彼此。

「雨不会停/也没有关系/我们都还有自己」

《青春并不温柔》短评

青春之所以残酷,是因为青春总是处在各种权力关系的压迫下,因为不充分的勇敢却要面对很多盲目与疯狂。不好的地方是前半部分女主之间的感情进展缺少说服力;片中美术男的角色拉胯,除了示威工具人(很草包)其实掺和进女主感情线还硬拉三角恋完全没必要。好的地方是,以大学生集会示威以争取艺术自由为题材;两个女生有自己的氛围感,有火花有气质,她们值得更好的剧本。

7分钟前
  • 枉顾
  • 还行

角色是青春的,台词能尬到突然脚趾母抓地板。

9分钟前
  • CHARON
  • 较差

片子并不正常

13分钟前
  • miro
  • 很差

我觉得我已经是一个对于les片里面出现的男的很容忍的人了,结果这部里的男的真的是一言难尽……短发女主虽然可怜可恨,但真的是个性格糟糕推卸责任下床就翻脸不认人的极端社运L,天天顶着一张垂影自怜扑克脸讲着你们有谁懂我,看的脑壳痛。长发女主真的别太爱了

17分钟前
  • 断音律
  • 较差

好啦本片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我

18分钟前
  • NO.10884
  • 推荐

的确是给高分不太行低分又觉得没那么差,也是70分钟左右才进入佳境,但是为了he多给一星吧,主角们好养眼画面配乐也都很不错

19分钟前
  • 斯普特尼克溜号
  • 推荐

昂?藝術系出老變態是傳統嗎🌚從小遇到的美術老師和音樂老師都挺奇葩的、對女一女二以及男二感到臉盲🥲像是新版的女朋友。男朋友、季薇有種完全不知道魏青心裡在想什麼但還是會追出去抱緊她的溫柔🥹

23分钟前
  • AgentDS
  • 还行

节奏流水账。没有记忆点。当成喜剧片看能勉强看完。女1:你们把我搞乱了啦!女2:你都把我搞疯了!男1看到女1画的女2裸体,老婆:“他是不是要说,'你们把我搞得又疯又乱了啦!'”

28分钟前
  • Sentry
  • 很差

谁都说青春灿烂,但忘了这也是无力的青春。滔滔洪流之下皆是蝼蚁。

29分钟前
  • Ubiquitous
  • 较差

看到中间的我??在想大家看到这混乱的关系会不会对搞艺术的情感问题ptsd啊哈哈哈哈倒也不是啥时候盯住对方了都要亲亲啦 眼神或者其他肢体语言也能表达的季微的温柔和直球要把人融化了 he就好 吃不了拉拉的苦了

33分钟前
  • momo
  • 还行

拍得很不错,出乎意料,感情以外的部分反而更好。

38分钟前
  • Parque central
  • 力荐

狗血得我看20分钟就要停下来缓缓……能不能单纯好好说故事,不要这么抓马啊九敏

40分钟前
  • Sisi
  • 较差

仅从船戏来看,还得是女导演啊。

42分钟前
  • Pumpkin_
  • 还行

魏青完全长在我的审美点上

43分钟前
  • 搬进鸟的眼睛
  • 较差

2星半,多半星給男主的演技電影非常拖沓,20分鐘可以拍完的背景故事拍了整整1小時,整部電影沒有主題型散神也散,2位女性角色刻畫非常表面,想要探討的學運也只拍了一半,鏡頭非常差,尤其是分鏡很多廢鏡頭,應該要著墨多拍的戲份卻都被一筆帶過,衛青的扭捏中二性格如何形成和父親的緊張關係導致她在學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都是一個場景帶過,對於學運對於女主的性向探討都過於表面,編劇和導演的敘事能力堪憂。

46分钟前
  • mmlgdcll
  • 还行

学运题材不多见。但总体表达得不够好,对白直白无趣,全是吵出来的。感情戏有些小纠结蛮真实,但是其中一个又过于做作。仍然还是要肯定片中表达的对爱的自由创作自由的追求,虽然在追求的过程里很可能迷失了方向。

48分钟前
  • 装老阿姨的少年
  • 较差

表演细腻真挚又青涩。故事是饱满而可信的。魏清外表冷峻内心对感情渴望却胆怯,季薇的的温柔从外表到内心都如一始终。温柔而坚定,才是迷人又纯粹的力量。这样的青春,赛高!

53分钟前
  • Lynn
  • 力荐

#GH60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是令人痛苦的工傷,做好了十足的心理預期坐進戲院,還是全程把我笑死惹,兒戲!開始缺德預設:喜歡《雨水打進眼睛裡》的大陸拉拉是不是要愛死?《七月與安生》裡男人的戲都沒這部多,女同志導演怎麼回事?《家族無共識》的導演真的很愛操弄議題但是通篇一如既往的讓人哈哈哈哈哈;「華漢」大學的隱喻我也是要笑死!

55分钟前
  • 陈好康
  • 很差

很难看,令人难以置信的难看。感情线看不懂,strike线也看不懂。拧巴女主的拧巴令人看不懂,纪委女士被乱亲不打人也看不懂。…啊,看不懂。什么,拧巴女士获奖了?为什么啊?演技有任何爆发和转折和感染力?我看不懂。

60分钟前
  • 红拂夜奔
  • 很差

所谓的政治与立场 艺术与价值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终究是看你要什么。强权生来就不能被改变 但我们可以 protest 就算不会得到结果 也不失为一种自由。

1小时前
  • joey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