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荐是推荐给爱香港电影的人,推荐给喜欢香港演员的人。
剧情确实没啥好看的,本身也没报太大希望(毕竟也没有去电影院看)。
演员们都演得很卖力,看到甄子丹一直化着特效妆也很努力在表演,谁让香港电影是咱的童年呢,好怕以后再也看不到这些可爱的演员们:周丽淇:上次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下一站天后》,那个和余文乐一对的小明星。
毛舜筠:上次看到是《92家有喜事》,和哥哥一对的表姑妈。
王晶:那就多了,他拍的,张家辉主演的各种赌片他都爱出个镜,虽然越拍越差,但是还是很喜欢这个肥螳螂!
陈友:上次看是13年的《僵尸》,再之前就是《僵尸叔叔》,也是可爱的绿叶配角了。
林晓峰:上次出现在古惑仔《黄金兄弟》,也只能说是一部完完全全的情怀片,卖给喜欢曾经铜锣湾的我们。
最后老总甄子丹:上次是《叶问4》,这两部角色反差有点大,《叶问》把我眼睛里看得进钢了,希望以后能再多接拍香港电影,带着可爱的香港电影演员们!
最后,看得印象最好的关于日本的香港电影还是《东京攻略》,伊面和梁朝伟,是真滴秀。
这次甄子丹打破了以往的硬汉形象,首次挑战喜剧角色。
但是看完整部电影后,感觉唯一能让观众看到片中的甄子丹发笑不止的还得是那副胖子造型,与子丹哥本人差别非常大。
整体上感觉子丹哥演喜剧时的违和感比较重。
他所饰演的角色在电影中的打斗场面缺乏一种刚健而柔和之美。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的剧情也显得比较平庸,甚至可以说纯粹就就是一个有关捉拿真凶的故事。
片中最后在东京电视塔上的对决也很平淡,毫无新意。
继徐峥的《囧妈》网络首映之后,另一部原定档情人节上映的电影今日网络首播。
这部电影是王晶监制甄子丹主演的《肥龙过江》,一部喜剧动作片,其实光看他们两人就大概可以知道会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肥龙过江》剧照不同于《囧妈》,《肥龙过江》需要最低付费6元才能观看。
从《肥龙过江》选择网络播放这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一段时间,或许还会有其他的电影做出类似的选择。
不过,从影片质量上来看,都不太尽如人意,或许网络首映将成为这些电影的靠港口。
《肥龙过江》非常地一般,我仿佛看了一部90年代的王晶喜剧动作港片。
这电影特别地狗血,讲的是一个饱受事业和爱情双重打击的警官为了复职,押送一个犯人回日本,却意外卷入一起日本黑帮毒品案,在整个打斗和逃亡过程中,重新找回旧爱和自我认可。
90年代的港片风格从电影名字《肥龙过江》来看,是因为李小龙70年代的电影《猛龙过江》,只是把“猛”改成“肥”罢了。
▲《猛龙过江》剧照在影片中,甄子丹便是一个人生不得志的肥胖警察。
这是一种致敬,也是一种戏谑。
而这正是小弟王晶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以戏谑的态度致敬经典。
纵观他早期所拍的香港电影,大抵如此。
他不仅戏谑别人的经典,也经常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像他现在就不断在颠覆自己在90年代拍的经典电影,最近听说他想拍《新倚天屠龙记》。
▲《肥龙过江》王晶当然,说电影给人一种90年代港片的味道,我想说的更多还是在剧情内容的相似度上。
《肥龙过江》剧情几乎没有什么新鲜感,里面都是90年代港片的老套桥段的拼凑,不仅非常地粗糙,甚至有些过时。
像憨匪抢银行,这种桥段真的太老了,香港的银行真是太惨了啊,能不能别老抢银行啊;
▲《肥龙过江》憨匪像甄子丹在里边“投机取巧”的动作风格让人想起成龙电影那些经典的打戏,当然,这里面也有李小龙和甄子丹的风格,但整体给人感觉就是甄子丹版本的“成龙电影”;
▲《肥龙过江》甄子丹像未婚妻对高危职业的态度转换,《警察故事》成龙和张曼玉之间的故事也是这样,一个拼命的警官和一个不理解自己的未婚妻这样的组合,角色太刻板印象了,还有憨匪,沙雕同事等;
▲《警察故事》成龙和张曼玉争吵像影片中的“无厘头搞笑梗”都挺老套的,所有的笑料包袱都在预料当中,到现在还是这种“外貌梗”,显得有些“过时“,之前看《吐槽大会》徐峥那一期,我特别关注王晶的笑点,发现他似乎没有跟上所谓的搞笑段子,这里的没跟上是有些点他可能没能感受到,当然他有自己的一套,只是有些老套了,以前看王晶的电影你会发现挺搞笑的,现在看他的喜剧电影则显得很尴尬,有种上古时代的感觉;
▲《肥龙过江》甄子丹还有影片结尾会有一句总结性的哲理台词来告诉你电影想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甚至连想说的人生感悟,也十分地“过时”和敷衍,没有多少新意,都是在炒冷饭。
▲《肥龙过江》男女主角很难想象,这样一部没有新鲜感的电影还会上映,摆明是来圈钱的吧,幸好没有上院线。
某种角度来说,他们也知道电影的卖相,所以才跟了《囧妈》的风,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是支持徐峥,毕竟他们还一起上过节目。
过时的王晶喜剧片王晶喜剧片的巅峰时代恰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期,而最为经典的喜剧片,是他跟周星驰合作的那些。
在王晶看来,喜剧导演最需要的是一个跟自己合拍的喜剧演员,才能够有好的喜剧作品。
周星驰起初跟他还是很合拍的,后来周星驰不想演了,想做导演,于是王晶的喜剧片也大抵宣布结束了。
▲《九品芝麻官》王晶和周星驰现在,王晶也不怎么拍喜剧片了,一来是没有特别好的喜剧演员,二来是他对内地观众情绪和笑点把握不够到位,这并非经验所能弥补的。
况且,按照他自己对喜剧的理解,在内地拍喜剧片,还是有些难度的。
▲《圆桌派》王晶谈喜剧王晶曾在《圆桌派》里说喜剧就是推翻规范,无非就是三个方面,政治、宗教和性。
回顾他之前的电影,确实是那样的,如今我们依然还会觉得好笑,跟这三者不无关系。
不过,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向继续去拍,在内地的话还是特别地难,王晶自然也非常清楚,所以也自然拍得少了。
当然,作为商人的他,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他认为以前麦当雄的电影都是反面形象的视角为主线,现在换成正面形象的视角也会有许多可能性。
▲《无名之辈》憨匪这让我不禁想起近年来国内一些喜剧片,比如《无名之辈》里的就是一对憨匪抢手机店,再加上方言自带的搞笑,整部电影看起来就挺有趣的。
当然,不只是喜剧片,许多类型片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拥趸。
《肥龙过江》事实上也有这三方面的元素,但是没扎到位。
虽然影片特意把主场放在日本,暴揍日本黑帮,算是对《猛龙过江》的一种致敬,还有那个裸奔的导演等,都让人回到90年代王晶拍的那些喜剧片感觉,但确实太老套了。
▲《肥龙过江》竹中直人其实,不仅仅是王晶的喜剧片,周星驰的喜剧片也日渐式微,近年来周星驰电影亦如此,譬如去年春节档《新喜剧之王》票房的惨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随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香港喜剧片已经很难跟内地导演所拍摄的喜剧片相提并论了。
▲周星驰电影《新喜剧之王》王宝强那为何王晶还会选择参与《肥龙过江》这样的电影,个人觉得是过渡期而已,王晶现在重心在《追龙》系列,这类低端喜剧片只是他的一个过渡罢了,趁着有得捞就多捞一些吧。
甄子丹的自我调侃自从今年《叶问4》系列结束后,甄子丹也宣布不再拍功夫片,功夫片也曾是香港电影的经典类型,如今观众口味变了,还继续拍下去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叶问》甄子丹这意味着甄子丹的演艺生涯需要转型,需要塑造出新的角色,至少是像《追龙》里的跛豪。
前面我也说了,《肥龙过江》是王晶的过渡期,也是甄子丹的过渡期,非常随意的一部电影,他都不顾自己的宗师形象了。
▲《肥龙过江》甄子丹从影片里的角色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这个角色实际上是甄子丹从影的一个总结,也是他对自己的调侃,别忘了,甄子丹是影片的监制,他肯定有对这个角色的话语权。
▲《导火线》甄子丹影片中提到了甄子丹07年主演的《导火线》南生围一战,以及05年《杀破狼》和吴京的巷战,这两段近身打斗都特别得精彩,也经常被许多网友拿出来细品,而且都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奖,很值得一看。
▲《精武门》甄子丹甄子丹早期电影也饰演过许多的警官,也饰演《精武门》的陈真,在《叶问》系列等电影里他又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对象,这些角色标签似乎都贴在这个肥龙身上,包括网友对他演技表情对一些吐槽也都是加在这个角色上,当然,这里边还有成龙的影子。
影片中肥龙这个警官所遇到的困境恰好也是甄子丹目前所遇到的,一个立志要做一些事的警官却因为周遭人的不理解而郁郁寡欢,变成一个胖子。
甄子丹他大概也很想要像李小龙那样有自己经典的荧幕形象,他本来也可以靠叶问等形象吃饭,但现实告诉他,叶问已经不太受欢迎了。
▲《肥龙过江》甄子丹谈演技所以他把这些无奈也加注在影片中的肥龙里,以此进行自我调侃。
动作明星上了年纪之后,就不得不开始进行这样的调侃,像成龙总是说不打了不打了,到现在还是在打,而李连杰也早已淡出大家的视线,常常莫名其妙被死亡。
▲成龙和李连杰至于吴京,他虽然也还在打,但已经不是纯粹的动作片了,大家关注的更多的是他的战狼以及爱国心。
▲《杀破狼》吴京所以,甄子丹的困境和自我调侃也是可想而知的,他自然也知道自己未来的戏路和选择,是沿着他人的路继续走,还是能走出自己的一段路来,这确实值得思考,也值得尝试。
写在最后《肥龙过江》可以毫无客气的说,非常地无聊,不过哪怕看起来很过时的剧情内容,哪怕看起来很刻板的角色形象,哪怕看起来很老套的动作设计,哪怕看起来很无聊的搞笑段子,但它是一部求生欲很强的电影。
这不仅仅是说影片中伴侣之间的求生欲,也是王晶和甄子丹各自在事业上的求生欲。
我仿佛看了一部90年代的喜剧动作港片,也仿佛看到了时代巨变下的一些挣扎,肥龙过江之后,他们又将面临着什么呢?
■往期回顾:徐峥《囧妈》越来越囧,但让我对“子女劝说父母无效”有新的认识《美丽人生》为什么要以喜剧的形式去讲战争的故事?
这不是我想看的电影,但它确实满足不少年轻人的跨年观影需求《叶问4》光靠打戏不能满足观众上价值也没啥,但别强行上呀《只有芸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看哭了却不太喜欢冯小刚这部电影?
关注「电影观后感」,一个记录个人观影的地方,可能如实,也许主观,但一定不是影评。
这部《肥龙过江》其实翻拍自1978年洪金宝主演的同名作品。
而在当时,洪金宝拍的《肥龙过江》也是为了致敬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所以在这部电影之中也随处可见致敬李小龙的画面。
影片虽说剧情方面是那种一看到底的简单剧情,而且单纯是在‘胖’字上面做了一些文章,特地让甄子丹特效化妆加CG增肥,但是其实平常的甄子丹也能带入剧情。
而作为一部简单直接的动作电影,其实只要动作场面激烈,观众看得爽就行了。
所以经过导演谷垣健治这位一流的动作指导和加上甄家班的操刀,影片里的几场打戏打得属实是过瘾。
成龙式的打斗,致敬甄子丹早期经典动作片《导火线》和调侃《杀破狼》桥段与吴京的那一场经典巷战,还有穿插的一些致敬李小龙的片段,再到最后大决战东京铁塔上的双截棍表演秀都是在致敬早期港式动作片。
在这个全家都在家宅着的特殊时期,这一部打发时间的动作喜剧还是很不错的。
坐在家里好好看部电影真的挺舒服的。
昨天刚看完叶问 居然感觉这里的甄子丹在动作方面居然比叶问看的要精彩。
影片有一些搞笑,有一些情感,传递着一种观念,是不是全世界都要围绕着你转且你是个英雄。
更多的人因为你的操心而受牵连,开始自我怀疑。
不可否认甄子丹的牺牲,毕竟讲的是肥龙 胖了之后的甄子丹还挺可爱不过看到后来就想快进了,也许港片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也就3-4分吧,首先就是女主和男主的感情冲突就很奇怪,(虽然没谈过恋爱,但是感觉这不像10年情侣的亚子。
没有安全感前十年哪去了,开头吵架那块看的有点无语😓,女主好蛮横,反映现实有点夸大了)而且个人感觉,每一个冲突都被放大了,尤其是采访那块,记者还给坏人递凶器。
小时候看这个场景可能哈哈大笑,现在看感觉有点被玩弄智商的感觉,当时就无语了。
细节没咋提到,不是那种细节在前面一点一点积累,当冲突来临的时候,让人感觉很自然的情节。
我感觉他这就是单纯的想来个冲突,前面没做铺垫。
比如说反派杀爷爷(还是父亲??
忘了)咋就让爷爷签字完杀了他,然后再被女主看见。
问题来了,之前爷爷追剧的时候咋不杀,那个协议是啥为什么非要签字??
反正给我一种peng一个冲突就炸出来了,让我感觉有一点缺乏逻辑,细节没扣好。
打斗的地方还是蛮OK的,但是可能因为是“肥龙” 没有被惊艳到,就感觉还挺灵活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
每个电影都是有使命的,用来传递信息的的。
我记得这个电影想讲的是(让我想想)好像是类似于普通人也可以保护别人,这个主题还是挺立得住的。
因为一开始男主总说自己是警察干的是责任之内的事,却总是被说碍事,打扰到别人了。
前半部分真的一直在强调这事(所以我记得清楚)然后男主也开始怀疑人生,自己是不是真的妨碍地球转了。
(这个还是蛮有感触的,挺倒霉的)然后中间那块他打电话说“我没妨碍地球,地球会自转。
”感觉他想开了,整体情节就转了。
这么整体看的话,还可以。。
但是细节真的应该好好打磨打磨。
另外群演挺棒的,真的有狂躁黑社会的感觉,社会社会👏。
还有那个小孩子😂哈哈哈全程崇拜星星眼又帅又可爱哈哈哈哈哈哈。
距离甄子丹的最后一部功夫片《叶问4》上映不过1个多月的时间,甄子丹的动作片新作《肥龙过江》又与我们见面了。
然而这次的《肥龙过江》并没有引发《叶问4》那么大的反响和关注度。
虽然有现在疫情占据了人们关注焦点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肥龙过江》本身的质量不行,与《猛龙过江》差了好几个《叶问4》的水平。
因此,网络上映3天后,豆瓣上这部电影仅有7000人给出了评分,而且评分低至4.8分。
目前看来,《肥龙过江》这部电影唯一引起人们关注的点就是:继徐峥的《囧妈》之后第二部线上“首播”的院线电影。
然而,无论是腾讯还是爱奇艺上面,该片的定价均是非VIP12元,VIP6元。
相比于平日里19.9元在普通影院观影,在家看电影12元的价格可是着实不低了,《肥龙过江》真的值这个价吗?
雪夜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不值!
《肥龙过江》从名字上看,是在致敬李小龙的《猛龙过江》,不过本文中就不多和《猛龙过江》比较了,因为这条肥龙不配!
当然,也可能这部《肥龙过江》意在致敬的是1978年洪金宝自导自演的《肥龙过江》,然而洪金宝的这部致敬《猛龙过江》的电影也比原作差了几部《唐山大兄》的距离,知名度则是差得更多。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
”这句话是人们总结的生活经验,但老百姓在大银幕上希望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故事。
俗语还说:“不是猛龙不过江。
”结合“强龙不压地头蛇”来看,意思就是,强龙尚且压不住地头蛇,若要过江,必须要猛龙!
你细品,猛龙比强龙的感觉要霸气多了,霸气到能够无视地头蛇在当地的一切关系网以及调用的势力。
所以,若能从外地突然降临一位大英雄,能够收拾那些仗势欺人、独霸一方的地头蛇,还百姓以公道。
这就是猛龙过江,这也是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的故事。
至于“肥龙过江”是什么意思呢?
故事情节和我上面说的猛龙过江差不多,只不过主角由猛龙换成了肥龙。
那在故事情节上,就也不会像猛龙过江那般霸气,那般酣畅淋漓,而是会更加曲折。
要么肥龙擅长利用自己的体重,把肥转换成了自己的优势;要么肥龙卧薪尝胆的减肥,消除了自己的不足。
要么扬长、要么避短,总之肥龙要发挥自己的特点,这才切题,这才是好故事。
而这部《肥龙过江》虽然有肥瘦的前后对比,但却是先瘦后肥。
不过这也无不妥,依然可以讲一个好故事:一个受挫、郁郁不得志的英雄,逐渐发福变胖、意志消沉,后为生活所迫,再次遭遇了黑恶势力……剧情一:虽然身体变胖了,但他初心不改,尽量克服自己变胖的不足,百折不挠,最终伸张了正义。
剧情二:吃了身体变胖的亏的他,被现实打醒,逐渐找回初心,开始振作起来,减肥健身,并超越了自己以前的巅峰,战胜了反派。
剧情三:虽然身体变胖了,但他逐渐接受了自己身体的现状,通过研究、锻炼、改进,将肥胖变成了自己的优势,开发了一些新的厉害招式,大杀四方。
剧情四:认识了真实的自己,发现自己就是喜欢吃,立志要吃遍天下无敌手,最终战胜反派,赢得了吃王争霸赛。
……以上只是雪夜开脑洞举了几个例子,并不严谨,我的意思是说,既然剧情让甄子丹变胖了,那后面的剧情得有变化吧,得受到这个变胖的影响吧?
《肥龙过江》不是,甄子丹变胖前后,除了外观,完全看不出差别。
后面的剧情,甄子丹无论是瘦着演或者是胖着演,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所以说,“甄子丹变胖了”仅仅是一个噱头吗?
变胖无用对《肥龙过江》这部电影的影响可以说是灾难性的,本来“变胖”只是一个点,用好了就会加分,用不好了则会减分。
而变胖无用使电影在甄子丹变胖之后的70分钟都在减分,让观众感觉很违和、很尴尬。
为什么说《肥龙过江》不值这12元呢?
因为这部电影没什么看点,你看完之后,除了记住几个致敬梗之外,根本记不住什么。
影片《肥龙过江》充满了致敬,包括对李小龙的致敬、对洪金宝的致敬、对成龙的致敬、对甄子丹以往电影的调侃、对王晶以往电影的融合等……
整部电影看下来,熟悉香港动作片以及王晶喜剧片的观众,可能能够看到很多非常熟悉的情节,但看完电影之后,你对《肥龙过江》这部电影本身可能没什么印象,只感觉甄子丹在模仿成龙。
致敬、模仿都是可以的,用得好、为电影本身的情节服务、结合时代加以创新,就能够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使经典焕发出新的魅力。
但《肥龙过江》最精彩的地方仅仅是经典情节和王晶式喜剧梗的堆砌,在自身骨架畸形的基础上,无法形成自己的特点,使观众觉得甄子丹在模仿成龙的动作喜剧,却没有自己的特点。
诚然,《叶问》系列终结之后,56岁的甄子丹宣布将不再出演功夫片,如果不选择激流勇退,就急需转型,塑造自己新的银幕形象。
否则就会像成龙大哥现在一样,烂片不断、晚节不保。
整体来看,《肥龙过江》只是甄子丹《叶问4》之后转型的过渡之作,而且由此看,走成龙的动作喜剧路线看起来并不适合甄子丹。
雪夜觉得,甄子丹更适合演偏严肃或者偏苦情的角色,或者像《追龙》一样饰演一个大反派。
《肥龙过江》算不上烂片,它只是太过平淡,所以不值得花12元去看。
想看这部电影的朋友,我建议您可以再把下面的几部电影刷一遍:(1)想看功夫片的可以看李小龙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2)想看甄子丹的动作片的可以看:《导火线》、《杀破狼》、《叶问》系列等;
(3)想看王晶的喜剧的可以看:《九品芝麻官》、《鹿鼎记》两部、《赌神》系列、《纵横四海》等。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张图品一下,看过《肥龙过江》的应该能会心一笑。
由于看完《肥龙过江》感觉很失望,雪夜这两天又看了一遍李小龙的电影,并详细的查了一些资料。
明天我会再写篇文章专门讲讲李小龙的《猛龙过江》,敬请关注。
恶搞《杀破狼》一幕最佳。
不过笑过之后又有点感慨,当年甄子丹是绝对主角,吴京只能演一个小配角,功夫再高也注定打不过主角。
然而现在吴京咖位高了,甄子丹没机会“打”吴京了,只能打一打高仿版吴京了。
倍速观看依然嫌慢,傻里傻气,假里假气,以为动作有精彩,结果也异常无聊,造一个假的歌舞伎町,假的东京塔,然后在假景里闹来闹去,有意思吗?
跟包贝尔的《胖子行动队》一个操性。
甄子丹跟成龙、洪金宝的差距就是,跨国追凶、大闹唐人街、红灯区之类的戏码,人家80、90年代就玩精了、玩烂了东西,甄子丹依然玩不转。
“毫无疑问,倘若没有了王晶,香港电影起码失去了一半的笑声。
这个被誉为香港商业片‘教父’的导演,用骰子、啤牌娱乐了一代人的生活,为电影世界幻变出天马行空的景象。
他监制执导超过250部作品,累计超过10亿的票房记录,成为全香港导演之最。
不过这些咋舌的数字,并不是要说明他有多么传奇,而是作为一名本土导演,王晶绝对是影响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晶毫不掩饰自己是个商人,正如他所拍的那些电影一样,坦白、直率和赤裸”,在《香港电影·创刊号》上,其如此地评价了导演王晶,这无疑十分的贴切。
而在这个十分特殊的贺岁档,原本定档情人节上映的动作喜剧《肥龙过江》,提前于网络点播,既是典型的“王氏喜剧”,又有甄子丹/谷垣健治的时装动作,并夹杂了成龙/洪金宝时代的动作喜剧元素,带来了一场及格边缘徘徊的动作冒险之旅。
动作打斗:致敬传统的“甄功夫”香港电影的最独特最瞩目的类型,是包括功夫片、武侠片在内的动作片,从邵氏武侠片到新世纪来的《叶问》系列等,拳打脚踢刀光剑影闯出了自己的天地,也涌现出唐佳、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甄子丹等动作指导或动作明星。
这部《肥龙过江》的导演谷垣健治自身便是一名著名的动作指导/导演,年少时受到了《醉拳》等动作片的影响,而对武术产生兴趣,后来不仅是跟随着动作明星仓田保昭(《精武英雄》)习武,还加入了甄子丹为主导的动作团队,先后担任了《杀破狼》、《导火线》、《浪客剑心》(真人版)等影片的动作指导。
这次执导《肥龙过江》可以说是谷垣健治与甄子丹之间的又一次亲密合作。
影片的故事虽然发生在香港、东京两地,但城市景观更多是动作奇观的衬托,比如影片高潮戏的东京塔决战那一段,影片主要是近景拍摄,而融合了刀剑、拳脚、MMA等动作元素,既丰富热闹,也能看到不少经典港式动作片的影子,无论是甄子丹主演的,或者是致敬李小龙、成龙等。
李小龙让全世界知道了“功夫”,英年早逝的他留下的电影作品并不多,但影响深远,尤其是《精武门》,成龙、甄子丹、李连杰等,都主演过翻拍的影视版,甄子丹后来在《叶问》系列中,还饰演了李小龙的师父叶问,不久前上映的《叶问4》里还重构了叶问与李小龙之间的传奇。
而李小龙的另一部经典作品《猛龙过江》,早在七十年代末时洪金宝就以《肥龙过江》致敬了李小龙及他的《猛龙过江》,只不过故事改成了乡下人进城的模式。
而谷垣健治的这部《肥龙过江》很大程度上也是洪金宝版的翻拍,自然的,影片除了致敬李小龙之外,还明显致敬了洪金宝、成龙等七八十年代的港式动作片。
甄子丹与洪金宝/成龙的动作片的一个主要差异是,甄子丹的动作戏融合了更多现代搏击的元素,而洪金宝/成龙的常常是借助于身边的工具进行打斗。
在谷垣健治版的《肥龙过江》中,甄子丹常常化身为当年的成龙,跳巴士、屋檐上奔跑躲闪、随手拿身边的工具进行打斗等,最典型的是在毒品工厂打斗的那一段,是谷垣健治、甄子丹对前辈的致敬。
王氏喜剧:娱乐之王的过火癫狂本文的开场时就写到了王晶在香港电影里的“娱乐之王”的地位,如果用大卫·波德维尔的词所形容,便是“投其所好”:“噱头层出不穷,开场即叫人喘不过气,60秒内若非出现笑料,便有追逐或悬疑场面”、“王晶喜剧,基本上是各种胡闹笑料的穿插,包括恶作剧与认错人,蒙骗与失忆,以及人体排泄的洋洋大观”等。
这部翻拍版的《肥龙过江》,剧情上便主要是将洪金宝式的乡下憨小子进城,转换成典型的王晶式都市闹剧(此处是中性词):来自于香港的降职警察阿龙到了东京,尽管人生地不熟,但凭借着满腔热血、不凡身手而破大案立大功。
当甄子丹带着目击证人来到东京时,影片先是在车辆上开了一次放屁的王氏玩笑,又将目击证人被黑社会挟持带走的场景设置在卫生间里。
随后登场的王晶的“潇洒哥”,则是王晶多年来的常见银幕形象的一个缩影:胆小怕事的油腻中年男。
不过以往的好色变成了多情。
大卫·波德维尔形容王晶时,“王晶影片犹如捡破烂般七拼八凑,交互参照更是常态”。
比如他的角色名字“潇洒哥”。
香港电影中最为人熟悉的“潇洒哥”大概是钟镇涛在《新精武门1991》里的“潇洒哥”,实际上早在1984年王晶导演的都市爱情喜剧片《青蛙王子》中,王晶就化身为他的好兄弟,教他如何从一个腼腆小伙子变身为情场潇洒哥。
王晶自己也多次在银幕上展现出“潇洒哥”的洒脱形象。
至于别人的影片里的桥段,王晶也是信手拈来,比如影片里有两段提及在巷子里与金发不良少年的打斗,是明显来自于叶伟信导演、甄子丹主演的《杀破狼》中甄子丹与吴京的那场狭巷里的生死决斗戏,画面更是以快速剪辑的方式“再现”了那生死瞬间,而叶伟信与甄子丹合作的另一部时装动作片《导火线》,也没有被王晶放过。
整体来看,《肥龙过江》就是一部及格线徘徊的港式贺岁喜剧动作片。
港式贺岁片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热闹,无论是采取明星云集(黄百鸣式)或者动作密集式(成龙式)还是东拼西凑式(王晶式),适合于一家老小热热闹闹过大年。
至于文戏什么的,就“求其”(即随随便便)了,这也是很多港片被诟病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主要原因之一。
《肥龙过江》的文戏自然经不起深入的推敲,反正穿插点爱情、亲情等普世性的俗套的不能更俗套的元素,好让甄子丹在银幕上再次的大展身手。
至于甄子丹饰演的阿龙这个角色的“变胖”,更多只是一个噱头,及为了后半部分时的一个擦边球式玩笑服务。
听说王晶和甄子丹要拍动作喜剧,让人有点期待,期待王晶的喜剧和甄子丹的动作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结果,看完后,除了收获失望,还收获了一个更加面瘫的肥胖甄子丹。
电影讲述香港警队中身手敏捷的警员朱福龙,一个非常有责任的警察。
打击罪犯,跟成龙演的陈家驹一样,什么都可以不管。
因为一次打击罪犯,而错过了和未婚妻试婚纱,遭到了未婚妻的悔婚。
同时事业上,也因为打击罪犯毁坏了公共财产,被调到证物室。
而一次外出骑行车锻炼,被未盖踏实的下水井盖干翻,伤了腿。
一系列的打击,让不能行动的朱福龙,暴饮暴食,活生生把自己喂成了200多斤的胖子。
然后就是这样一个胖子,还被不靠谱的好友上司忽悠去日本办案。
这里讽刺了香港警队没有人才,同时朱福龙本人发胖又讽刺了证物室是养肉的科室。
去到日本,又遇到了不靠谱的潇洒哥。
最后结局就是既把案子搞定,也把老婆搞定。
甄子丹的动作还是那么凌厉,但这次的动作设计没有太多惊喜。
喜剧方面恶搞了甄子丹的电影和甄子丹自己,甄子丹的吐槽倒是很中肯——《肥龙过江》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看世界电影”,欢迎朋友们关注
近几年最好看的港式喜剧;各方面都在线。
剧情没问题;动作很精彩;演员表演很棒;配乐方面也很不错;展现的筑地的街道也很有趣;还有各种电影梗,有创意,好玩;致敬李小龙也很棒,结合巧妙,喜闻乐见;甄子丹不仅有幸模仿了自己的偶像;我还看到了久违的毛舜筠、王晶、周励淇特别是毛和王,简直就是港喜巅峰时期的符号,这些不仅是情怀,也确实有笑点啊;喂,这是港式喜剧,不是历史片、不是警匪片、不是爱情片……有些观众就是不懂欣赏,非要挑什么Bug,没有幽默感;有些严肃片逻辑有Bug,实在忍不住吐槽,但是这个是喜剧啊为了平衡下那些不好伺候的观众,矫枉过正,多打半颗星(想给4.5颗,因为真的很精彩),我给5颗星。
就这样!
给个3星吧,这部电影6分顶天了。子丹老了,开始在电影里致敬自己,怎么看都是叶问大闹东京,好几个场景近身乱拳,一副一个打十个的样子。类型片演员的转型困惑,虽然是喜剧,可是甄子丹还是要打。比起动作片而言,这部喜剧片的打戏乏善可陈。成龙还能搞个滑稽动作博人一笑,子丹就只剩下打十个,最后来一遍双截棍致敬李小龙。幸好网络播放了,上院线估计票房真不行。
两星半,就是各方面凑合事儿的一个东西(摄影尤其),矛盾内核勉强可以跟《杀破狼》和《导火线》一起看做一个三部曲,动作戏相当合格,真正的大杂烩,远不如其它两部硬核,只好把基调做成喜剧,再立一个反差形象,配上王晶写的剧本,囫囵着倒也能咽下去。
辣鸡到飞起
恶搞《杀破狼》一幕最佳。不过笑过之后又有点感慨,当年甄子丹是绝对主角,吴京只能演一个小配角,功夫再高也注定打不过主角。然而现在吴京咖位高了,甄子丹没机会“打”吴京了,只能打一打高仿版吴京了。
动作场面很不错,恶搞杀破狼和导火线也让人眼前一亮,很欢乐很过瘾,就是剧本差了些。
周励淇挺漂亮的
索然无味
武打还行,浪客剑心的导演拍的
旧版的《肥龙过江》的洪金宝是真胖,我个人觉得看点是很灵活的胖子的武打戏。现在没有这种胖子型的武打演员了,靠化妆特技。是不是也说明了现在的演艺市场对演员的外观要求过于单一化,不如从前环肥燕瘦各有异彩,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呢?
喜剧+犯罪,港产商业片就是这样才对味
大过年的以这样的方式看到院线电影,还是觉得诚意满满,电影剧本依旧是烂大街的港片情节,以形象致敬洪金宝,用桥段缅怀李小龙,甄家班武术指导还是合格,硬核动作拳拳到肉也算看的热血,电影的风格比较杂糅,能看到怀旧的影子,也能窥探到成龙的气息,整部电影的打斗上窜下跳,利用空间和环境设计动作,快拳慢掌混合运用,不得不说似曾相识,故事部分就敷衍的一塌糊涂,就如王晶总爱霸占的角色一样,既看不到巧思也摸索不到生机,反而降了格,不过这种无脑的纯港动作片,还是比较精简利索的,浓缩在90分钟,快节奏说故事,纯享受动作场面,还算一气呵成,还是懂得照顾观众的观影感受的,但这个电影也仅在足不出户观看的情况下留有好感,上影院看的话肯定会招来诟病,相信疫情期间乃至今后,华语区会有更多电影上媒体平台,行之将至,大势所趋。★★★
政治正确性给满分吧,但是剧情是真的烂透了
什么狗屎
挺好看的,也挺搞笑,有成龙的风格,和以前的片子连接起来了!东京塔决斗让我想起了以前玩的忍者游戏。
前面还行,后面快进。看了潇洒以后不想看了。
没那么差,可以看看
我不认为可以把调侃胖子作为笑点,当然本身也不好笑。
这个肥不肥竟然和电影没有任何关系?设定一个肥的形象是为了啥?动作场景严重套用成龙功夫喜剧的套路🙃,但笑料不足,只能说能看吧
3.5/5 編劇是王晶,劇情就不用太認真,就是跟90年代的港片致敬,還調侃了一下甄子丹10幾年前演的《殺破狼》、《導火線》,導演果真是成龍迷,武打設計頗有成龍動作喜劇的風格,就是看爽的不用太認真,好娛樂啊!總感覺在動作戲上,甄子丹回到了早期的巔峰,幾場成龍式風格的武打戲實在過癮,丹哥轉型喜劇成功,接下來就看他與陳木勝合作的《怒火》會有什麼驚喜了。
真有你的啊肥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