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完美地狱》的开头是一场索然无味的吻戏,如果影史上有关于吻的比赛的话,《天堂电影院》里曾经惊世骇俗的禁忌剪辑怕也不能坐上第一把交椅,毕竟一般人很难想到,亲吻这样美好的东西,原来除了美好、温馨、亦或者强迫、暴力之外,还有无趣的恶心。
男与女大口大口的交换着彼此的唾液,两双眼睛分别看向不同的方向,甚至为了张更大口的索取和吞噬而显得凸出且狰狞。
肉体因为过分接近却不含丝毫感情而野蛮,你甚至会觉得动物纯粹为了繁殖的交媾都比这有韵味。
潮水的声音是有进有退抑扬顿挫的,他们的体液声因抢夺和黏连而分外扰民。
一个孤独的、始终感到不满意的男人,在经历过一次自杀后,来到了一个奇怪的天堂:这里没有道德负担、没有内卷压力,你的同事真心相待、你的领导对你的舒适尽量满足、你的爱人不给你压力、你的情人唾手可得。
可是当一切近乎天堂的呈现在男人面前时,他又开始怀念起曾经生活的社会:人们会抱怨、会期待、会有热巧克力、会有孩子的吵闹。
当他因为发现了地下室的秘密而不顾一切的砸开通往曾经社会的石墙后,这个世界将他放逐到了一片冰天雪地。
他曾孤独迷茫的来到了近乎天堂的地狱,现在他惶恐彷徨的被放逐到彻底的地狱。
或许这种风格才更接近我们认知中的北欧生活:抑郁症高发的地区,极夜与寒冷并存的国度,平静而冷漠的社交,只有这种幸福在痛苦中野蛮开化的世界,才会诞生出火柴光里冻死小女孩、心碎的鸟死在破碎的快乐王子身边这种悲伤的童话。
古怪的温暖一如片中专门负责迎接自杀灵魂的老头,为每个灵魂都准备了迎新条幅,而他永远在重复着上梯子、挂同一条条幅、拆条幅、下梯子的举动。
明明欢迎着每个飘零无措的灵魂,却在笑容里的每个褶皱中看到不屑一顾。
在永远是灰蒙蒙的世界里,你看不到一点多巴胺色彩。
人们被掩藏在灰暗的色调里,可是它以杰出的物质满足着大多数人的需求。
如果你不要求味觉、不要求音乐、不要求真诚、不要求争执,那么你会一直是快乐的。
人们随性的聚散,自己不会是谁的唯一,也没有人对自己重要。
人们礼貌而疏离,当你有任何怀疑、奇怪、乃至是执念,身边人会立刻友好散去。
也许一个纯粹的社恐到了那都会感到绝望,因为i人仅仅是不愿意将时间和情感浪费在无用社交上,而非是对人类社会的情感维系失去兴趣。
影片的画面和构图很有《德州巴黎》里的美感,只不过《地狱》里的孤独是被抛弃在风中的刺骨,《德州巴黎》里的孤独是行走在文明边缘的较真。
对于人类来说最美好的是希望,因为它的存在使得人们愿意放弃一切去尝试;而最可怕的也是希望,因为背负着它才会令人逐渐万劫不复。
打羽毛球的人在刚入境的灵魂眼里只是在一片荒郊野外之中,而在他们自己眼里却是在别墅房的院子里。
地狱犹如潦草永远写不清凶手名字的笔迹,暴风雨悬在你的半睡半醒中。
冰岛/挪威的电影。
电影开始和结束都是大巴带我们驶向未知。
片头,大巴载着男主来到一个理想世界:工作难度压力小,工资待遇高,老板好,甚至妻子对于出轨都完全包容,最后,甚至自己不会死去。
《超完美地狱》,描述的就是所有美好的社会形态体现,这样的社会就是一座监狱,囚禁了你,让你忘记真正的快乐。
有时候我也在想,假如我真的很有钱,我真的会很快乐吗?
假如我没有道德和伦理的束缚,我真的会快乐吗?
假如我长生不死,拥有完美的爱情,我真的会快乐吗?
有的东西会失去,才显得珍贵。
假如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替换,仿佛刺激感就会减退。
影片后段,男主打通隧道,香气四溢,连将死之人(老人)都寻味而来。
一生的无限满足的“快乐”竟然被食物的香味引诱。
男主在这个世界中,也确实获得了快乐吧。
就像是我们也总是被物质的金钱,姣好的面容所心动。
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东西,我们无法参透过程的美妙,保质期也更加简短。
试想,我们真如片中的女二那样,为了生计发愁,为了住所担忧,会不会忆苦思甜在片中的“地狱”生活至死?
片尾曲柔和叙事。
我反复听了几遍,打完这段字。
虽然不喜欢片中的世界,但不可否认,很近的未来,人类就是沿着这样的线路发展,生育率越来越低,高福利高素质之下,失去了热血和希望。
The thought of suicide is a powerful comfort: it helps one through many a dreadful night. --Nietzsche如果死了之后,灵魂还像生前一样生活,对我来说,将是无法想像的恐惧。
Andreas卧轨自杀,所抵达的那座城市,安宁平静,却寡淡无味,一如那灰色化的一切,每个人脸上的微笑看上去标准又残忍,接吻拥抱做爱不过都是程式化的,如他自杀前在车站见到的那对情侣,亲吻得再卖力持久,也无法抵达内心,只是在冰冷的平面滑动。
感情自然是不可能的,自以为是爱情的他为了办公室一个女孩出轨乃至和伴侣分手,得到的不过是每个人都很nice,他也不比别人nice多少的回答。
最后循着音乐和香味去刨洞,打到了尽头是一户色彩丰富的人家厨房,暖洋洋的阳光充满整个拥挤温馨的空间,墙壁上伸出Andreas的手臂,四处摸索,打翻了烤盘,拽回去一块糕点,如狼似虎般的塞进嘴里。
不乐意呆在那样一个完美却寡淡的城市,他被驱逐,到了一片冰川。
可怕的是,即便在那片冰川,他大概也是不会死去的。
永生是个诅咒,当一切都无法停止的时候,每分每秒都是酷刑。
來自挪威的電影, 原名"Den Brysomme Mannen"一個亦天堂亦地獄, 亦生亦死的荒誕劇, 不是那種一看便喜歡, 但就是不會容易忘記的電影.第一幕印象深刻, 一男一女在地車月台上接吻, 接吻聲不絕於耳, 男女二人卻吻得沒有一丁點的感情. 那聲音是煩憂人的, 然後鏡頭一拉開, 原來是男主角的主觀鏡. 接著是地車衝來, 再一部衝來. 然後男主角跳軌. 之後一幕是他獨個兒乘著旅遊巴抵達一個陌生地, 是天堂? 是地獄? 有橫額歡迎他, 是個油站, 油站的牌被風吹著, 又是不停發出令人煩厭的聲音.在這個新的國度裡, 男主角Andreas被安排住處, 工作, 一切都妥當美好. 工作的地方可隨時自行午餐, 很自由, 同事間的溝通, 拍拖, 和情人的生活, 做愛等, 全都公式化, 很有規律, 沒有驚喜的平淡新生活. 然後兜兜轉轉, 男主角另結新歡, 打算離開情人與新女友一起生活, 對方卻又原來只把他視作其中一個情人. 之後又是地車一幕, 這回想再一死了事, 卻怎樣也死不了. 即使發現了從牆上的洞傳來美妙旋律, 然後掘洞也依然逃不了.電影荒誕但有趣, 雖有好些核突場面, 但導演以詼諧手法處理, 令觀眾哭笑不得.導演著重畫面的顏色協調, 近乎每一幕都很有心思. 演員的衣著, 燈光, 牆壁, 傢具, 擺設, 全都用同一色系, 很有美感, 亦強調了電影刻意要帶出的公式化主題.不少片段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無人的都市, 男主角自殺, 地車隧道中的他(下圖), 斬手指, 男主角抵達新天地, 還有每一個演員的面孔, 女演員的髮型(大都束起在後面). 音樂都是熟識的歌曲, 和畫面給人的陌生感形成對比. 另外, 男主角與兩個情人的感情描寫都很不同, 第一個是公式化的, 第二個卻有激情.不可以說是很喜歡, 怪怪誕誕, 但一定不會忘記.囊括挪威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劇本獎. 還有其他獎項(Norway's Amanda Awards, Cannes Film Festival, Gerardmer Film Festival).
有没有一个超完美的地方?
怎样才是超完美?
边看这部《超完美地狱》,我边问自己。
从名字上来看,“超完美”和“地狱”已经是强烈的反差。
就这样它引起我的观影兴趣。
一个人跳入了地铁站台,一辆巴士把他(的灵魂)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巴士上只有他一个人,停在了一个像是加油站的地方。
有个男人很热情地打了横幅欢迎他,带他去到住处;也已经为他安排好了工作。
第二天,他去到公司,老板和同事都对他特别好,整个氛围看起来友好又温暖。
一切看起来都正常又美好。
可是,就是有些什么地方不对。
他看到有人跳楼,身体挂在栏杆上,整个腹部被戳穿,肠子流了一地。
但路人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反应。
他把手放进了切文件的机器,眼睁睁地看着他的半截手指掉下来。
流了好多血。
可是他的同事们并没觉得这有多可怕。
他被一辆小车送走了。
他们接好了他的手指,简单得似乎用胶水稍微粘一下就可以了。
某天在酒吧的厕所里,某个人在大发牢骚,说出了他的心声:“这里什么都好,但这里的酒吧的酒一定被掺了什么,喝再多都不醉;任何东西吃起来都没味,连最爱的热可可都没有了那股香滑的味道;汉堡女人什么都没味。
”他似乎意识到问题所在。
他跟着那个人去到一栋楼前。
那人住在地下室里。
那窗口似乎隐隐地透着些音乐声。
他走上地铁站台。
和剧开头的地铁站台情景一样。
他又跳进去。
当然,他又被修好了。
这个地方原来可以修好任何身体零件。
过了几天,他又跑去那栋楼,想办法进到了地下室。
他敲了门,设法让那男人开门给他。
他进去后,听到了音乐声。
结果发现是从石墙上的一条小缝传来的。
他们一起听了好久。
第二天,他就带了整套的工具,用电钻钻开了那条缝隙。
不断地往里钻,直到离音乐声传出的地方越来越近,音乐声越来越响。
他俩在那洞里快乐地喝着咖啡,听着久违的音乐。
还听到了孩子的笑声。
他继续钻,直到打通一个小洞。
他看到里面是一个厨房。
他伸进去一只手,够到了厨房里桌上摆放着的蛋糕。
他勉强掏走一块。
直到政府执法人员过来抓他的时候,他还尽情享受着这至为美味的蛋糕……快乐到底来自哪里呢?
他在人间不快乐。
到了一个超完美的地狱,看似一切都好了。
有好的工作,好的人际,好的住房, 好的永远不坏的身体……但他却不惜一切,追求起那舌尖上那食物的香味,音乐的悠扬,以及孩子的笑声。
哪里才是完美?
到底什么最重要?
现实和虚幻之间其实并无界限。
如果一切只是看起来很美,那人间与地狱就没有分别。
《完美地狱》看起来很昏暗,其实它是黑色幽默,以为它有喜感,其实它让你脊背发凉。
是个相当有思想的好片。
“我爱上了别人,我正要离开你”“我以为我们在一起很开心?
”“可是周六我们约了朋友吃饭”“那好,我周日再离开”。
想想你自己的人生!这是这部电影给你的启示吗?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是没有了所有的烦恼,忘记了所有的忧愁,但,任何事情都没有的感觉.还是要一个有着苦涩和快乐的现实!这部电影可以绝对的称的上是一部非常牛x的佳作!编剧的功力和导演的手法都让你始终感觉到一丝丝的悲凉和感叹!缓缓的叙事,讽刺的对话.呈现着最悲惨的生活!牛x的电影,牛x的的故事!
高福利欧洲社会的完美写照。
看来导演也觉得这样的社会没有灵魂。
我还以为欧洲人没有这种感觉。
画面很美,讲故事的节奏也恰到好处。
所以即使故事并不新鲜,也愿意一听。
地铁卧轨那段可悲的喜感很加分。
很独特的世界观设定。
比较有趣的一点是,在这个男人的完美天堂里不存在麻烦女人;反推之,如果女人都零麻烦了,男人世界也就完美了 如果生活没有痛苦,没有悲伤,没有迷茫,没有徘徊,没有抉择,没有艰难,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这就是完美了吗?
但同样的,也没有激情,没有快乐,没有感官,没有情感,这或许就是地狱了。
都市的生活总是容易使人麻木也变得虚伪,电影放大了这种麻木与虚伪,一个不麻木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就如同
在人死之后,会被送到一个世界。
这里的人不老不死,被地铁来回碾过也不会受伤。
他们的生活和生前的世界一样——上班工作,和同事聚会,去夜店寻找艳遇,和小女友同居……只是,在这里你闻不到烤甜饼的香味,品尝不出咖啡的苦涩,喝一晚上威士忌都不会醉,也听不到孩子的哭声。
如果送你去,你愿意么?
很多人求之不得的要去那里,可住在那里的一些人却宁愿牺牲一切,去听一声孩子的啼哭,闻一缕面包的香气。
比较耐人寻味的是,Andreas在很早之前就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世界的不同寻常——听到酒吧男人的抱怨,尝试自残证明自己不老不死不受伤,追到生死交替的边缘…在一切都指向“地狱”这个方向之后,Andreas却大跌观众的眼睛,他没做出什么反抗和挣扎,反而开始积极的融入到这个世界中——他主动加入同事的饭桌,参加聚餐,找美女搭讪,开始脚踏两只船的繁忙生活,生活一度变得很滋润。
真正开始反抗的时候,是被自己的爱人抛弃之后,心情灰暗到极点,活着已经了无趣味,可是去求死死,又死不了。
好像失意的人总要找一些事情做去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不然就会被自己折磨死一样,这样游荡到那个酒吧男人的窗前,Andreas终于能找到事儿干了——这个世界太过痛苦,要寻找过去的世界。
所以想到,这样的人,其实都是软弱和想逃避的人。
自己被女友甩了,是谁的错呢,反正不是自己的,女友的? 好像也不是,毕竟是自己很傻很天真的以为这是一段两厢情愿的感情。
那这满腔的郁闷到底要归咎在谁身上呢?
然后才想到:原来这一切都是社会的错啊!
被这样的人反,社会也挺悲哀的。
电影的开头,Andreas自杀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烦恼了吧。
于是,地狱的市长一脸迷惑:我们这里没有烦恼啊,人们在这里都很快乐——为什么你不?
是啊,这里的人有工作,有娱乐,有爱情,有性生活。
但是没有烦恼,可我们偏偏是喜欢自寻烦恼的人。
电影的最后,Andreas被带到不知道是什么的地方。
其实巴士也很为难,到底哪儿能容的下他呢?
他用自杀的方式逃离了人间,以极度反叛的精神逃离了地狱。
我想等待他的,一定是天堂。
其他的关于这部电影的闲言碎语:* 这是一部属于北欧的电影,不光是因为两个主要的外景地选在了北欧——挪威的奥斯陆和冰岛的雷克雅未克。
还有整部电影的基调:奥斯陆的冷漠,冰岛的荒凉,地狱里人的沉着冷静不为所动,都带着北欧人的气息。
我很喜欢这种感觉。
* 电影里,地狱与现实的转换地带是在冰岛拍的——这个真正的生与死的交叉地。
站在雷克雅未克的郊外,望不尽的荒芜土地,阴沉沉的天空,远处连绵的黑色群山,没有一丝生的气息,那是一种关于死亡和绝望的美感。
* 虽然奥斯陆的阴沉天气,和奥斯陆人的清冷都和电影中的人很像。
但得知地狱外景地是奥斯陆的时候我还是大吃一惊,因为——奥斯陆真没这么干净!
还记得中央火车站的一坨屎么?
http://www.zhangxiaoxi.net/
我喜欢这种主题简单,一路有思考,不会太复杂的片最后部分似乎在说,即使是到了地狱,别放弃,努力争取,会“起死回生”的但最后的那几帧画面,实在无耻,呵呵是一个心理学网站推荐我看的,不错
“超完美世界”不需要尼奥
奇怪的片子还是法国人拍得好
高度象征?
oh dear
大师配乐
北欧拍的,就不奇怪了,风格就是冷。另外,说高福利社会不好的,其实我倒愿意试试,精神空虚就空虚吧,物质满足就行
反乌托邦?
死不一定是解脱
解说,仿佛自杀后的世界
看了大家的评论,还是没有明白挂在栅栏上死掉的人是隐喻什么。最后巴士的摇晃在隐喻什么?电击和心肺复苏?非常多隐喻,可惜很难懂,包括那间天花板挂满灯泡的地下室。
要是有这么完美的 想什么有什么的地狱 我指定不会想念人间。人间那点破事 没了就没了。
新地狱法则: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每个人都能生活得很快乐。如果男男女女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抛却占有欲 忘掉无谓的对与错 仅仅把情爱作为辅助自己愉悦的手段 那么谁都不会受伤害 最怕的是不平衡的爱情 爱到撕心裂肺 爱到不能自已 总是忘记再爱自己多一点
欧洲福利社会式地狱在地狱里,又穿越,最后终于找到现实世界却被放逐寓意深刻,或许,还是活着好?
人活着在干什么。
这种生活我过过
你还想怎样呢?!!
短片体量。
很好,看完会喜欢这世界
英文字幕看的迷迷糊糊,配乐不错!
在一个不会生老病死的地狱,你又有什么理由以自杀为借口逃避生活中的受挫和不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