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的影片啊,好莱坞也有让人意外的东西。
甚至还有告诉我说在里面你能感悟到许多的哲理性的东西。
享受电影,享受人生。
吵架、生病、家庭聚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当Michael跳过这些,发现自己已老,他已错过了太多。
他拔掉仪器,躺在雨中对儿子说:Family comes first的时候,真的很感动。
是的,我们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我们总要好好工作,总要升职,但是生命中总有很多无比珍贵的东西,不应错过。
就像是翘翘板一样,如果一边工作,一边是家庭,我们不可能总是只顾一端,那样会失衡。
至于平衡点,努力工作,但又顾及家人,这个选择就看个人的智慧了,生活总是需要经营的。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
除了一个健壮的年青小伙外,其他人员全部遇难……这个小伙子是如此幸运,他不仅幸免于难,而且被飞机抛到了传说中的水草丰美的沙漠绿洲上!
那里有清洁的水、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食物,他幸运地活了下来。
但是,光有吃的也不行呀?
孔子还是告子不是在几千年前就说“食色性也”!
很显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他还有其他的基本“需要”。
(这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尽管生理需求是如此的低级,但是它是其他需求的基础,所以生理需求构成了金字塔坚实的底座)!
不在沉默/忍耐中变态,就在沉默/忍耐中变坏!
某年月日,血气方刚的小伙虽忍无可忍而再再忍,实在忍不住了:一定得想办法解决问题,不然后果很严重!
上帝啊,仁慈的主啊,为什么不给我留个伴啊?
与其这样,不如让我去死吧。
My God!
请赐予我一个伴吧,活的,母的,即可!
他一边虔诚地祈祷,一边饥渴地寻觅。
真个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终于,他,欣喜若狂地发现——不远的地方有骆驼在吃草!
幸亏有骆驼找到了这个绿洲啊。
骆驼,又被称为“全兽”,因为十二生肖里的动物都可以在骆驼身上找到对应的地方,譬如:兔唇鸡腿,羊耳猪肚……年青小伙心底暗道:情况特殊,顾不了那么多了!
凑合着用吧!
于是,一路裸奔(反正已奔出服务区),狂跑到骆驼的后面一比划,不行!
太高了,够不着。
狂晕!
激动不已地小伙当然不死心,赶忙垒了一个小沙土堆,站到上面,正好!
刚要进去,谁知,骆驼吃完这片草,往前走了几步。
小伙子又够不着了……郁闷啦!
他赶紧跑到骆驼的后面又垒了一个沙土堆,刚垒完,骆驼又往前走了!
小伙子热血沸腾、心急如焚……好多天过去了,他一直在垒小沙堆,可是悲剧一再重复,每次都是功亏一篑……真正是屡败屡战!
多么可贵的韧性啊(不好意思,又说到“性”了,我真的不是有意刺激这个年青小伙的)!
终于……有一天,又一架满载乘客的飞机飞越撒哈拉大沙漠上空时,不幸失事……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被飞机抛到了绿洲上……小伙子毫不犹豫地抢救美女,给她治伤,喂她食物……美女伤好之后,十分感激小伙子,诚恳地说:“恩人啊!
谢谢你!
谢谢你救了我的性命!
我也没有什么好报答你的,这样吧,你提一个要求,你无论让我干什么我都会答应你!
我一定会满足你的!
你说吧!
”小伙子听大喜过望,激动地说:“太好了!
太好了!
”,他瞥了一眼正在附近悠闲地啃着草的骆驼,“那么……请你去把骆驼牵住了,别让它再跑了!
”刚看完这个黄色段子,然后看这部电影,发现他们是如此的异曲同工,如此的富有寓意,而且很浅显,我们做主旋律电影,什么时候能做成这样啊。
谁不想控制自己的人生?
想得倒美。
如果真有一个机会,能够让你控制你自己的人生,很多人将实现的人生恐怕都不会走向自己先前声称的目标——至少,不是第一目标。
所以,其实,如果说人们在苦恼自己的命运无法控制时出发点还算是正确的话,那么一旦机会来临,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会被抛在脑后,剩下的则是人类的欲望表演的舞台。
喷薄而出的欲望并不是凭空来临,在人类苦恼的时候,它就已经埋伏在那个好看好听的理由背后,只不过最后终于冲出了外部条件的束缚而已。
所以理由暂时高尚的人并不更加无辜,只是本来面目还没露出罢了;况且没有过分膨胀的欲望,又何来控制人生的渴望?
所以“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往往是弱势时候的遮羞布,“更好的地位/金钱/权力=>更好的家庭条件=>更好的家庭生活”也是讲述了无数次的骗局。
人的欲望就这样穿着各色艳服招摇过市,其作用仅限于让他人更加同情/羡慕/眼红/加入这个大军,而丝毫不会让自己更加好受。
完全不清楚自己的能力、条件和好恶,只是盲目跟随着追求着,人生如何不失控?
迈克尔·纽曼就是这样从阳台上探出身体去摘星星的失控大军中的一个。
工作上前进前进再前进的欲望(甚至不是具体目标)让他永远从家庭生活中缺席,围魏救赵则是他永恒的挡箭牌。
但是口舌上的逞强阻止不了生活上的失衡,迈克尔感觉他的生活快失去控制了(而就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欲望),但是他的解决办法不是从阳台上缩回身体,而是寻找着半空中的一个支撑,好让他继续往外探去——于是电影就给了他一个支撑,巫师模样的莫蒂给了他他想要的。
事实上究竟迈克尔拿到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如果是古装戏那么多半是魔杖,而既然是现代戏,那么是遥控器也不奇怪;总而言之这件东西一定要给大家一个印象,那就是它能——控制。
没错,控制就是这部电影内容的核心。
迈克尔拿到了威力无比的遥控器,使他能够创造不同的可能。
一般人想要在阳台上保持平衡,重心至少要在阳台范围之内;迈克尔现在却可以让情况朝着另一种方向转化,大摇大摆地把自己的重心摆到阳台外面去,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这种平衡如果可以维持,迈克尔便可以兼顾欲望和生活,把鱼和熊掌都揽进自己的怀里。
然而遥控器在显示了最初的威力之后也终于显现出另一面:它提供的控制是有限度的,是以牺牲一部分控制来实现另一部分控制,整体上来看,并没有提高使用者的能力,也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相反,由于它实现的控制的取向与迈克尔所能接受的范围偏差太大(远远大过正常生活的偏差),其结果便是在影片结尾,迈克尔的生活不是获得了更好的控制,而是重新陷入了失去控制的状态,而且这种失控状态比原来的正常生活更加令他痛苦:这完全是一种人类不能接受的生活,迈克尔因为无知而使用了过强的能力,结果付出了过大的代价。
如果还用阳台作比,迈克尔爬上了阳台之外的平台,谁知他上去之后,平台却飘走了,越飘越高,而迈克尔却不能接受不能回到阳台的结果。
他坐在平台上嚎啕大哭,当欲望在他面前露出了狰狞面目的时候,当他的生活陷入了更加严重的失控的时候,迈克尔终于开始认真对待和体会他原本作为挡箭牌的家庭生活的好处了(至少不会驮着他越飘越高!
)。
在这个时刻,原来再烂的生活也显得不那么烂了,因为他亲身体会了更烂的生活——那简直就不是生活。
皆大欢喜和片尾设伏是这种影片的惯用伎俩,本片也不例外。
当迈克尔从梦中醒来,对着自己的车狂喜着吼“中产阶级垃圾”的时候,恐怕没人不觉得一阵轻松;而回到家中看见遥控器的一霎,大概也有不少背后突地一下汗涔涔。
考虑到影片受众,这种桥段也可以接受;但是有几人在狂喜里嚼出辛酸呢:只好做个中产阶级,要是不听话,可是要被“遥控”的。
而扔掉遥控器的情节也其实不解决任何问题:我们的遥控器不必在手上,我们的遥控器就在心里。
刚看了电影《人生遥控器》(原名:Click),值得推荐。
一个神奇的遥控器,可以快进略过自己不想经历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与伴侣吵架、堵车、升职前的努力等等。
是的,有了这个遥控器,很快就可以马上略过过程到达你想要的结果。
电影的上半段充满了喜剧元素,因为这个神奇遥控器不仅给主人公纽曼带来了很多搞笑的剧情,也让观众有了许多超脱现实的想象。
现实是残酷的、无奈的,如果能让我选择性的度过该多好啊!
而后半段,当神奇遥控器根据纽曼的偏好自动执行,而非受主人控制后,剧情越来越陷入悲情。
纽曼的事业蒸蒸日上,但错过了很多很多,父亲的去世、妻子的离开、直到儿子的婚礼。
当走到生命的终点前,纽曼发现即使他都快速的得到了结果,到最后还是一场空。
人生就是一段过程,忽略了过程,人生也就没有了。
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人都是一天一天走向坟墓的,走那么快干嘛?
"除了对生命就是过程的感想。
我一直在回味的还是这个遥控器,每次纽曼的家庭和工作产生冲突时,工作总是胜出,即使他没有那个遥控器,我相信结局依然如此。
遥控器不过是一个快速实现的工具而已。
所以我想虽然我手上没有这个遥控器,但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遥控器,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不断的按选择键,我在过着我自己选择的生活。
那么有没有我所忽略的生活中的重要的东西呢?
需要反思。
此外,纽曼因为工作而失去了家庭最后很后悔。
在疯狂的工作中,他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家庭能有更美好的生活而工作,但不过是借口而已,家庭总是要为他的工作让路。
对于一个承担家庭责任的男人来说,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得平衡很重要,既不能简单的放弃工作,也不能简单的放弃家庭,这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和学习的生活能力。
电影有很多对白都寓意深刻。
我用这一句来结尾:We are born, live and die. 我们出生,活过,然后死去。
2008年7月19日 于广州愉景14楼原文:http://www.freeyu.com/post/%E4%BA%BA%E7%94%9F%E9%81%A5%E6%8E%A7%E5%99%A8click.html
《CLICK》,影片定位应该是喜剧片,没料到最后竟弄得我如此尴尬。
不少美国的喜剧片往往以刻意添加的恶搞和性暗示作为笑料,博人一笑,得以成功,《CLICK》也不例外,贯穿整个影片的是由主人公带出的那种随性甚至是放荡的诙谐,这与《AMERICAN PIE》很像。
全片没有冷场,爆笑不断,比我预料中的好上百倍。
剧情的安排却将我从欢喜的高空瞬时抛下,主人公触手可及的真实的凄惨境遇,在最后的时候竟然令得我放肆地痛哭起来。
静下来后,甚至怀疑自己的泪腺是如何准备的,怎能在短时间内组织和输送了如此大量的泪水,喉咙分明是在随着身体一起抖动,先前的泪流转眼成了嚎哭,因为在深夜,那样的声响毕竟有点震撼,极力想要控制事态的发展,竟是无力挽回。
莫名的委屈、无奈、悔恨和痛心顷刻间包围着我,随即迸发的难以掩饰的伤痛仿如积攒已久的岩浆,钻了个口子喷了出来,炙得我无力反抗。
看似老套的剧情,夹杂着无数捧腹的笑料,却在用另一个角度,揭示现代人只重视结果,爱走捷径,看重金钱,目空一切的真实面貌,而功成名就之后才发现身边的一切早已经是面目全非,过往的惬意温馨只能是在回忆中寻找,无力挽回。
这部难得的影片,让我陪同主人公在剧情中跌宕起伏,随影片一同审视了自己的人生,发人深省、获益良多,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片,强力推荐大家观赏。
很多人都评论了,说的不少了。
时间是am2:14,应该是睡觉的时候,但还打算说几句再睡。
今天看片子哭了,大概4年多了。
终于能哭出来,很开心。
人人都能预计的结果,无法改变的世界。
每个人都在向前迈进,却也无法停步。
电影的魅力在于可以让广泛的人自觉遵守潜规则。
当看到这么多评论,感觉很开心,至少在这,存在着一份潜在的感应。
说来惭愧,自己丢了心爱的女朋友。
对一个工作狂来说,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AS是我喜欢的演员,在50firstdates里已经见识了他的才华,后来才知道他也是个喜剧演员,肥皂剧演员。
我喜欢他的演出方式,很直接,是用story teller的角色。
一幕幕的真实的再现,没有教条,只有在说个真实的故事。
工作效率低下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劳逸结合才能出成绩,没有遥控器的奇迹,也没有一直的运气。
所以现在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幸运的是,能在低潮里看到他的电影,像是一个呼应。
国庆我什么都没干,去和好朋友聚会,去郊野走走,去书店买心爱的书,最后看到这部喜欢的电影,感觉别提多棒了。
其实说到家庭,我们都爱自己的亲人。
看到老爸的头发,再看看AS的老爸。
看到自己的肚子,看到他的肚子,再看看教练的肚子。
呵呵,还能说什么?
珍惜现在吧,失败者的路有无数条,成功的只有一条。
一切慢慢来,会越来越好的。
谢谢AS和他的click 2006。
既然是好莱坞电影,那就期待续集。
最后,祝每个人都能体会到family first。
偶尔,人们会在旧书桌后面找到些杂物,比如一枝铅笔、两个二分硬币,几张散乱涂鸦过的旧信纸;幸运的话,或许一本定价两元两角的漫画书会从容的显现出来,一边拂拭着它那久已蒙尘的夹膜封面,一边亲热地和你打招呼。
通常情况下,你会随手把它从桌子后面捡起来,和几件儿时的破玩具一起,装进盛有固体垃圾的黑色塑料袋里;极少的时候,如果幸运的话,它会被有些踌躇的翻开,里面是一些边角已然泛黄的纸,恬静地等待注视。
这时,没准儿一些人还会透过灯光端详它,用脸颊上的皮肤摩挲几下,恍然道:“十年不见,可安好?
”这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
一个心想事成的遥控器——事实上并不那么被需要——用来粉饰舞台上戏剧性的残酷。
遥控器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合法实施蒙太奇的噱头,那诸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并不比垂死之际对一生片断的闪回更荒谬。
即使导演换一个讲述方式,比如倒叙,比如对已逝去光阴的追忆,故事仍旧诠释了一条完整的逻辑主线。
只是,电影在庸俗程度上仅仅稍逊于真实生活。
导演明智的拒绝了所有比一张电影票更诱人的选项,所以他得到一千张电影票,观众得到一部恶俗商业片。
作为电影,《神奇遥控器》是一簇炸得过了头的薯条,装在俗艳的麦当劳纸杯里待价而沽;所幸故事还没讲完,还在重蹈覆辙,还有被剖开来看看的必要。
一份好工作,漂亮老婆,乖巧的子女,加上永不满足的上进心——Mike是个少年得志的小白,一个前途光明的有志青年。
时刻经受欲求不满的折腾,他似乎从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何等幸运,反而不断抱怨生活的琐碎、老板的苛刻;甚至面前太多的遥控器也令他无所适从,急于给自己找一个“万能”遥控器来简化复杂的生活。
诡异的店员赠给他一个来路不明的遥控器,Mike开始了野比康夫玩剩下的游戏,没有了机器猫和全部关于童真的假设,对遥控器的讹用让Mike为不再年轻付出了代价:遥控器照例失控了,按照Mike对生活的价值判断,自动掠过了疾病/争吵/乏味的工作,一条坦途指向他认为的“成功”。
每当从“快进”中醒来,Mike都需要别人来提醒他掠过的部分——他的整个生活。
纵然充满了挫败和失意,Mike仍旧成为了预想中的“成功人士”,代价是成为自己的旁观者。
演到这里,大半生填满空白的他悔之已晚,唯有用最后一口气告诫儿子“家庭为重”。
显然,关于主角在谢幕时死去的构想是票房不能承受之重,梦中惊醒的Mike获得了一次Loading的机会,他恶俗地回到遥控器介入他生活之前,为自己尚未犯下的错误沾沾自喜,发誓从此做一个负责的丈夫和父亲。
这无疑是个令人不齿的Happy Ending,观众又一次从死亡的焦虑中被解救,帷幕在狷狂的嬉笑中骤然降下,赞助商对着尚未散尽的人群布道:我们的遥控器保修终生。
或者Adam Sandler是后工业社会理想生存状态的最好注脚,站在挂着圣像的工厂墙壁前小解,专注地对冷酷邻人竖起中指,流露出做作的无知和满不在乎。
无意义的生活呼唤白痴,因为它同时培养了太多哲学家,排队领取供不应求的精神满足。
活在精心修饰过的记忆里,专家教导人们把眼光放低,在线性的时间旅程里做一个瞎了眼的乘客。
Mike面前有两条路,再次为物质满足无限透支生命,然后空虚的等死;或重新寻找所谓“高质量的时间”,塌实地活在当下每一秒,然后——是的——帷幕降下,等待人群散尽,出演另一场戏剧。
第二条路违背了线性生命的原则,它对不可避免的死亡视而不见,它相信每一段美好追忆都能安慰不得不死的人——使之死得体面一些。
当大雨中垂死的Mike被家人环绕,他说完了该说的话,做完了活人对世界最后一次瞻仰,死了。
那弥留的脑袋里究竟是空白还是美好记忆,不再对任何人有意义——没有save/load,没有闪回和蒙太奇。
影片的关键不是“他找到了正确的生活”,而仅仅是提醒太过入戏的观众“你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
即使最悲观的人也很难对这样的结尾寻根究底:知道“还有机会”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片断化的美好记忆往往被赋予太沉重的使命,片刻的满足给人以永生的错觉,“此刻即永恒”实在令人心驰神往,不论是拥抱梦寐以求的异性,抑或只是在旧书桌后面静静等待良久的一本小书——人们为物质富足付出了高昂代价,再难承受一张没有过去的,空白桌子。
西西弗斯停止喘息,又一次推动沉重的巨石。
如果石头永远无法到达山顶,还有什么比推动它更有价值呢?
我们回不去了公子羽张爱玲写过一个轰轰烈烈的故事,却只在结尾处让曼桢浅浅地说:“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我始终觉得这里面有一种无限希望无限寂灭的感觉,却并非凄凉而是温情,或许可以这样体味吧:人的一生也正是这一部电影般的起伏跌宕,多少往事,都不过是擦肩而过的风景,快乐的、美好的、忧伤的、沉醉的,总让人悲欣自知。
待到一切尘埃落地,我们也早已经不是我们,只是我们留下了回忆。
人生总是会像不同类型片段的汇集。
年少时像武侠片,血气方刚,总认为江湖里永远藏着数不清的宝藏。
恋爱时又总是带点文艺片的气质,以为会背席慕容的诗句就已然成功了一半;还有,每次通宵达旦的加班后,总感觉自己有点像是在演以一挡百的枪战片。
那么如果结婚、生子、人到中年……命运的巨手一层层渲染出人生的底色,电影也就慢慢变成了国产连续剧,总能让人在其中产生疲倦,乏味,和电影《人生遥控器》里的建筑师迈克尔·纽曼一样,感觉泥沙俱下的时光里,找不到什么真正的乐趣,又始终躲不开的是乏味,漫长,沉闷。
那么是否也会尝试按一下回放,重温过去美好的时光?
或者快进跳过这些令人无聊的片段?
当然不是,像迈克尔·纽曼那样已经从时间的连续性中被抛开,他已在时间之外,他,为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用遥控器跳过病痛、争吵,甚至连忧伤的时间都显得是奢侈的……李欧梵说过的一句话:现代性之病,最大的病症就是速度。
还好,是好莱坞的俗套让迈克尔·纽曼重新回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只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但另一部香港电影《童梦奇缘》就残酷得多,电影里说:生命是一个过程,可悲的是它不能重来,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来!真是让人为之百感交集啊,《童梦奇缘》最后的镜头是欣欣向荣的花草,那是一种悲伤的温情。
从另一个侧面,让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说过的:“橘黄色的落日余晖给一切都带上一丝怀旧的温情,哪怕是断头台”。
回头望去,橘黄色的落日余晖或许是一个可以让诗人们爱得发狂的场景,总的说来,其实就是一种缓慢的过程。
这其中的缓慢,我认为是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对应的是记忆因为我们的缓慢而生,就像一个人在街上走,他正在试着回想一件事情,可是一时想不起来,所以他会自动地慢了下来,而另一个人想忘记刚刚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所以他愈走愈快,似乎想以速度拉开距离,把这件事忘了。
所以当《人生遥控器》里,迈克尔·纽曼决定按下快进的按钮时,科技革命造就的速度使病痛和争吵到来之前跳跃而去,将生活消耗在追求功效,速度愈来愈快上,结果在到来的结局里徒增老泪纵横的感叹,因为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值得珍贵的回忆,他已经被所谓的“速度”掏空了身体。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只是让人想到:面对摇曳的命运与其先学会抗争,莫不如先学会忍耐,这是一种直面惨淡与不堪的勇气,人生如斯——涛惊花灭、乱云泣雨,破败、辗转、又浅吟低唱,这才是一种最令人俯首的心境,望穿镜花水月,总有回忆的轻纱幔帐让我们感慨着温良。
人生就是这样,憧憬、犹疑、困惑、沉痛、幸福、悲伤、淡然……再回首时,喜也好,悲也好,我们回不去了。
轻松的假期适合看电影,喜剧自然成了很好的选择。
看了一部口碑不错的老片,亚当•桑德勒主演的《人生遥控器》。
在被亚当一贯的耍宝卖萌反而无极限的表演风格逗乐之余,影片有更多让人感动和深思的地方。
纽曼是个事业正蒸蒸日上家庭幸福美满的建筑师,有一个美丽体贴的太太,一双活泼可爱的儿女,一只相伴多年的恶趣味的大狗。
像很多在事业上野心勃勃的壮年男人一样,在芜杂的生活中总是渴望能多一点安静的时间用于工作。
有一天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一个神秘的万能遥控器,可以快进跳转自己的生活,可以返回过去浏览历史,唯一不能做的是退回到过去,跳转快进后的将不可恢复。
有了“上帝之手”的纽曼欣喜若狂,他可以快进琐碎的家庭时光,快进痛苦难耐的感冒,快进与妻子温馨的爱抚时间,快进与妻子的争执,甚至快进到自己升职的那一天——10年后……很快的,他发现生活失控了,遥控器的自动记忆功能记录了他的习惯操作,自动跳转快进除了工作的部分,他像是个机器人一样在一个自动的状态应对他快进的部分,在自己的记忆中完全不留下痕迹。
于是,他完美地错过了儿女的成长过程,错过了与妻子父母的沟通。
他手足无措地看到自己变成一个因加班食用过多快速食品的超级大胖子,而儿子也变成和他一样的懒懒的大胖子,女儿变成自己无法接受的叛逆少女,妻子承受着家庭失衡带来的抑郁症……完全失控,没有后悔药,他追悔他痛惜,却无力挽回,他像一个旁观者看看到自己得癌症又被医好,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婚姻走到终点,醉心工作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弥留的时候在大风大雨中追赶儿女,无比凄凉地让孩子要以家庭为重……影片是喜剧片,后半段却越来越令人痛心。
就像妻子无比沮丧甚至绝望地说“你只是一次次在家庭和工作中选择了工作”。
曾经那么美满的家庭就这样地被摧毁,曾经温暖的人生变得冰冷,纵然站到了事业的巅峰,拥有无比的财富和声望,但是没有人来分享,自己最重要的人一个个被自己舍弃,最后孤家寡人,也给最深爱自己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甚至影响子女的性格和人生观。
或多或少我们能从纽曼身上看到自己的投影,年轻的我们,无比珍惜事业拼搏的时光,我们疯狂地为了理想而打拼,为了成就一次次将生活将亲情暂且搁置。
你是否试过舍弃节假日家人团圆一心扑在工作和加不完的班上面?
你是否试过一次次在与家人的通话中以开会、正忙为理由匆匆挂断电话?
你是否一次次把承诺的家庭活动推掉并用升职加薪拼搏都是为了让家里人生活得更好充当理直气壮的理由?人生苦短,有些东西错过了就错过了,有些遗憾是无法弥补。
纽曼用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启迪,如果人生可以遥控,我会如何选择?
珍惜家人,珍惜生活,不错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不错过那些自认为琐碎无意义的片段,不用敷衍的态度拒绝沟通,拉远心与心的距离。
家庭与工作应该有个平衡,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家庭。
写到这里,应该约父母去喝个茶了。
其实还不如悲剧结尾...
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的走 瞬间得到的东西不会长久 任何事有所得必有所失 违反了客观规律只有死路一条 心态最重要
虽然梦幻,但真的很棒。不能后悔,不能预测,只有选择,这就是人生。
All you are doing is for your love, must keep this in mind, don't miss the important chapts
亚当桑德勒长得像我学长
所有的工作狂都应该看看这部片子。有得必有失,自己选择。如果男猪脚再帅些我会多给一颗星的。。。
对,我哭了,看喜剧竟然泪流满面...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沒tm後退鍵還算tm遙控器麼!這麼大個bug消費不到爺的揪心感!
抱着看无聊不花脑子的片儿的心情去看的 结果看哭了 = =
看完后立即给爹妈挂了个电话过去,我们要会珍惜拥有。
虽然剧情挺俗套的,但拍得很吸引人,就是结局看得生气,男主到底凭什么啊?做了一场大梦,在人生的岔路跌了一大跤,转头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经过这一路要经历多少纠葛,他何德何能啊!
Will you still love me in the next morning?For ever & ever.
太……太……太preachy了……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air supply赛高!!!/哟 这不是SPN里的Ruby么~~
白與黑,和平與爭吵,快樂與痛苦,幸福與悲傷,都是硬幣的兩面,相依相生,誰也不能離開另一個而獨自存在。有痛苦的體驗,才更珍惜快樂;有過悲傷,幸福時才會有強烈的幸福感受。這才是完整的人生。任何只想擁有快樂與幸福而無視悲傷與痛苦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嗯,偶要在情商課上推薦這部電影。
非常搞笑又让我感动到哭的电影,如果你还没看,应该留一份期待,把它列为和爱的人一起看的电影之一吧。
简单有趣的剧情设定,各种令人发笑的荤段子,家庭永远最重要的主题虽然浅显但影片成功的戳中了观众的泪点,如果影片以主人公雨中倒下结尾是不是更深刻呢,不过这毕竟是一部喜剧
转个段子:儿子终于看到盼望已久的大海。 他对妈妈说:“妈妈,不是说大海无边无际吗?” 妈妈:“是呀。” 儿子:“但我们怎么站在大海的边上?”
天哪!!!本来就想说看部老派的片子结果就看到无耻之徒里Ian小时候和破产姐妹里的苏菲!!!人生何处不相逢!!!!
我连假笑都笑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