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看的抗战剧之一,可以和《亮剑》媲美。
本剧的灵魂人物,无意是李大本事 ,也正是因为李大本事,爱彪脏话,会耍嘴皮子,痞,古灵精怪,歪点子多,也不安常路出牌,的性格,成功塑造一个接地气有个性的县大队队长 ,这一点和李云龙多少有点相似,大多英雄人物就是这样的,反观类似陈锋这样的国军高富帅,反而看的却没有那么过瘾,这跟我们老百姓的草根文化有很大关系。
算盘的精打细算,时不时被李大本事说扣门,而正是因为有这样抠门的管家,才能让大家吃饱饭。
石头虽说头脑简单,但是为人丈量,憨厚,但是打仗永远冲在最前面,是很厉害的狙击手,他也是队伍灵魂人物的存在,甚至超过陈锋。
不过我认为最可惜的一点,那就是赛貂蝉死的太早了,这点我认为特别遗憾,石头刚结婚就去了战场,而小北平和陈锋的戏份也很少了,以至于后来小北平的事情干脆就不怎么交代了,所以,这部戏说白了还是一群打仗爷们的事情,虽说穿插了一些感情戏,基本都是寥寥几笔带过。
总之,这是一部有爱,有悲,有笑,有泪很精彩的一部抗战剧。
非常值得大家观看,最后想说黄海波真是很有水平的演员,期待复出。
之前我们曾经用轻武器轻机枪等打下过日本的美国的战斗机,而这电视剧里面有一个镜头是有手榴弹将飞机给炸毁了飞机低空飞行,可能也就七八十米手榴弹在空中产生的火花是很有可能将汽油引燃并且将飞机引引爆的,这部飞机之前就已经汽油已经漏油了的,我认为这个剧情如果补充上的话是可以理解这部电视剧的,所以我觉得这很真实。
从另外一个层次来说,我感觉这部剧里面日本说的是日语,而且很多场景的歌词啊,什么都特别棒。
以前熬夜看着非常非常喜欢,黄海波的演技也很好
永不磨灭的番号 很经典但也有很多脑残 编剧很厉害 这么好的题材 而且个个人物不管出场多久 血肉丰满 导演也很有功力 剧中绝大部分都很到位 台词很生活很真实 演员的装扮也很符合历史演员个个都很有实力 表演很真实但是也有很多脑残之处 导演和编剧对剧本打磨不够细致 犯了很多军事和常识性的错误1 其中一集 分地主的土地给农民 李有一句台词 还有多少亩(具体记不清了)稻地的麦子 然后镜头中却是玉米 这种常识性的错误 让人很蛋疼 本人十分投入剧情 结果看到这里 像被人一脚踢了出来 很是郁闷 2军事方面的问题是大多数国内影视剧的死穴 不够严谨 严重尊重观众的智商《番号》已经有很大的进步 但照样有很弱智的错误 首先从头到尾 九纵九纵 抗战时期 八路军一共四个纵队 决死一至四纵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开始纵队制 相当于军级编制(实际战斗力跟国军师相仿 解放后期才牛起来)鬼子方面更是漏洞百出 一个师团长驻扎在一个县城里整天和一群民兵较劲(后来变成一个团)师团长中将军衔 一个甲种师团3万来人(相当于军级编制 战斗力相当于国军2到3个军) 乙种师团也要2万多人 如果鬼子就这点战斗力的话 抗日战争早就变成侵日战争了 抗战时期国军和日军的伤亡比例10:1 想想看吧3军衔问题很多人都发现了 不在说有些剧情 为了戏剧效果夸张一些 没问题 观众都能接受 但是导演还应该尊重事实 细致打磨一下 那样这部戏会更受欢迎 更具有说服力 最起码不要让观众有吃苍蝇
“小人物抗战史”的定位非常准确,一闭上眼睛,那些个人,尽管个个灰头土脸的,却都那么明亮和鲜活的活在眼前,佩服导演塑造人物的功力,非常传神和灵动,绝不脸谱化,里面的人绝不是“这一类”而是“这一个”,那些尽管活在非常年代,活在距离我们已经有些遥远的时代里面,但是却是实实在在有笑有泪的接地气的生活着的,活生生。
我看到了许多影子晃动着,有士兵的,有团长的,有集结号的,有水浒的,在当下这个产业里,这其实是太正常的现象了,能够将这些影子运用的这么好的,这部剧是第一个。
没什么说的,必须鼓掌。
假期虽然长,但是看电视的时间并没有很多,电视剧也觉得大不如以前放假时的种类繁多了,所以没有过多的去关注,然而独独有一部电视剧让我完整的看完了——《永不磨灭的番号》。
其实个人并不喜欢看抗战的连续剧,感觉很压抑、虐心,当然也有过喜欢的,比如当年有看过李幼斌主演的《亮剑》,曾一度觉得战争片就应该这样,有抗争有血性有骨气。
《番号》是在北京卫视播放宣传片时偶然看到的,感觉情节蛮吸引人。
它与以往抗战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本应该灰暗血腥的战场演绎成一场诙谐与智慧相结合的争斗游戏,战斗中有过激战也付出过血汗,但是却真正的振奋人心。
剧中刻画的几个人物也着实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名字虽不响亮,但是他们却谱写了一曲为家园,为百姓,也为番号而拼斗的战歌。
以下是我对于里面的人物的浅评,以及他们所带给我的感动。
1、 人物:李大本事 说起《番号》,不得不说的就是绝对的王牌主角李大本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他确实很有“本事”,当初他参加红军时有个名字叫李赤水,但是远远没有他在武义的李大本事这个名人气高。
他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的油嘴滑舌,有时也会吹牛皮却真能糊弄住人,县大队成立初由于人丁单薄、武器稀缺,李大本事就凭一张巧嘴以及从戏台子上学来的“草根”战术,竟真真将武义县境内的汉奸、鬼子们给镇住了。
或许这还不能说明什么,他忽悠起人来也是毫不含糊,忽悠了总司令借来战区唯一的大炮还不够,继续忽悠使数百皇协军向数十人的队伍跪地求饶;忽悠了日军的军医将重伤的陈锋救活了还不够,后来又在武义县城外用几个穿着日军军服的稻草人忽悠了山下奉武;他不仅仅忽悠敌人、上司,连他的媳妇赛貂蝉都没逃出他的“忽悠大功”。
无论是巧言令色还是油嘴滑舌,他终究将自己的队伍慢慢壮大起来,他本就有一种机智与圆滑,使人无形中自愿向他靠拢。
刚刚看这部电视剧时,李大本事给我的感觉是油腔滑调,有点韦小宝的感觉,最有意思的是他常常像其他人吹嘘自己生有反骨,是龙命,能做皇帝的,事实证明他的命确实够硬,那次武义一战,他身中两弹腹部又挨了鬼子一刀后被红枪会救了,用剩下的一口气撑了下来;衡水一战,情势紧迫下他替媳妇赛貂蝉挡下一枪仍旧是腹部,还是让他被学成医术回来的小北平给救了下来。
虽然情节未免有些夸张,但是不得不让人佩服的是他的勇气、毅力和坚持。
打不死的李大本事挨枪挨刀时他没有落一滴泪,却在好兄弟离去时,在媳妇用生命消灭了鬼子的骑兵队时,在为了一个番号奋战而自己的士兵却一个个倒下时,他留下了心痛的眼泪。
我喜欢这个带给我们幽默,也带给我们感动的小人物,他没有显赫的出身,没有亮眼的形象,但是他有个响亮的名字叫李大本事。
他也应证了他说给赛貂蝉那句话:“媳妇你在天上看着,你男人就是万夫莫开的吕布!
” 2、 人物:陈锋 陈锋带给我的感觉是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人物魅力,很喜欢他的形象,阳刚,眉眼间有一种坚毅。
陈锋作为国民党军官出现于剧中,即使后来他跟在了李大本事的身边,他也仅仅是以盟军的身份自居的,他常对人说的就是自己是客,总有一天是要回到二战区的。
对于杀鬼子,他从来不手软,也从来不会因为是投降了鬼子的国军而放过叛徒,他骨子里有一种执念,让他正直不屈,他不在意自己应该是那个部队的兵,只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应该为中国的百姓谋生路。
同样他是八路军里的特例,一身黄绿色的国军军装每天都干干净净笔挺的穿在他身上,之前让我一度认为或许八路军的军装会掩盖住他的光华,然而我错了,在最后一次战争中,他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穿上的是八路军的军装,还是那么的丰神玉立。
陈锋是在与山下奉武的决战中牺牲的,个人觉得他的死有点戏剧性,他是在放弃主动权而被误认为他害怕懦弱了的山下刺中后,趁山下近身时,用战争中得到的一枚鬼子奖章的星尖划破山下颈部与他同归于尽的,其实有点不太明白他的死,完全可以与山下拼刺刀的,这样或许会更精彩,就这么死了觉得很遗憾,更遗憾的是最终他也没有完成他给小北平的承诺:战争结束后去北平,给她卖糖葫芦。
3、 人物:孙成海 说实话,对于这个人物,我个人开始并不太喜欢,当初他创立九路军与八路军对着干时,觉得挺滑稽的,他的致命缺点就是有勇无谋,注定他带领的九路军会失败,战到后来,他的队伍就剩下他跟大狗两个人了。
不管怎样他确实是一条汉子,最初单枪匹马刺杀汉奸,到后来在子弹横飞的战场上奋不顾身的杀敌,再到最后用手榴弹将敌机炸毁牺牲,其中体现的英勇战斗,敢爱敢恨是他的性格特点。
他虽然有些固执,但是他也同样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因为没有智谋而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却不幸中了敌军的埋伏,导致队伍几乎全军覆没,后他为赎罪向李大本事“负荆请罪”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的孙成海也开始变得成熟。
孙成海爱媳妇怕媳妇也是出了名的,他明显骨子里有大男子主义,而他青梅竹马的媳妇大门子也有点大女子主义的味道,所以他们两个人的感情虽说有时火药味十足,但确实是情真意切。
他喜欢睡在她的怀里,是那样的安稳,像个孩子,没有了暴躁与强悍。
之后门子的死给他不小的打击,打碎了他脆弱的爱情,临死前他最后想着的还是他的媳妇,觉得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给媳妇办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
4、 人物:赛貂蝉 貂蝉的死我觉得是最让我伤心无奈的,而且本应作为女主角的她,仅仅出现在几个情节,不太理解导演的安排,还以为她跟李大本事会终成眷属,结果刚要有好的结果就因为民族大义而香消玉殒了。
始终忘不了她刚出场时双手各拿一枪,枪法其准,鬼子一枪一个,大快人心;忘不了她在衡水县城身穿红装戏服,手拿红缨枪的飒爽英姿,当真巾帼不让须眉;忘不了她在山谷中她手拿红缨枪策马奔驰的那种决绝,那种英武的眼神……特别喜欢这个强势但是率真的赛貂蝉。
最感动我的情节是在她与李大本事最后告别,奔赴战场的时候,用没有半点退缩的语气对李说出:“你是貂蝉的男人,是打不死的吕布。
”当时我就泪流满面了。
5、 人物:吸铁石(钢脑壳) 吸铁石的本名叫张大山,但是叫的人并不多,队伍里李大本事他们都会叫他吸铁石或者钢脑壳。
他有个一半是铁皮的脑袋,只因为在一次战斗中被子弹崩了半边脑袋,后来幸运的遇到外国援战的医生而被救活补上了一块铁皮,从此他便成了钢脑壳。
他是大别山出来的,一起出来的好几个孩子最后就剩下他自己了,他背负着那些逝去人的重托,几次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
吸铁石是一个憨厚本分的士兵,也是最勇猛的一个,枪法精准,不怕死。
尽管这样,他同样也有自己脆弱的一面,他常常会在夜晚从梦中惊醒,梦到一起走出大别山在战场逝去的兄弟们,他也会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会流下眼泪。
他最快乐的日子是在受伤后转移到战区医院的生活,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媳妇赵燕——战区医院有名的冰美人。
本没有娶妻资格的吸铁石在李大本事和政委的求情后成功迎娶了赵燕。
然而喜悦并没有持续下来,不久下达军令,独立团成为主力部队牵制敌人,而刚刚拥有新婚幸福的吸铁石选择坚守在队伍中,最终还是在自己的队伍里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
6、 人物:丁大算盘 这个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是抠门,而他的抠门却不是守财奴那种一毛不拔的抠,作为李大本事队伍里的财政大臣,他充分发挥自己精打细算的专长,将队伍里的日常事务整理的井井有条,虽然打仗他不在行,但是良好的管事能力确实给李大本事他们省了不少事。
算盘身边常挂一个酒葫芦,然而里面并不是盛的酒,而是醋。
他来自山西,总忘不了跟人聊天的时候谈上几句家乡的醋,有时会哼唱几句山西的民歌,张安定、小三子尝过他的酒葫芦里的醋,都是喝一口然后立马吐了出来,他带着一点心疼骂着他们败家,感觉特逗。
他在队伍里的生活倒是没有其他几个人物那么坎坷生动,死的时候也仅仅是因为战地里还有一筐地瓜而被敌机炸烂后背死去的,虽然活得没那么轰轰烈烈,但仍旧是一个让人无法遗忘的人物。
7、 人物:张六斤 张六斤的出场比较晚了,也是出了名的“钉子户”,难相处。
我很不喜欢这个人物,感觉盲目自大,爱打小报告不说,没有实战经验乱指挥导致了一场惨痛教训,虽然后期的他没了那么多规矩限制,但是仍然提不起对他的兴趣。
刚到李大本事的独立团当政委时就以一副刻板的面孔给人不好的印象。
新官上任三把火,先是怒斥三个营营长训练无组织,后又亲自指挥集训,集体顶碗,在热闹不服摔碗争吵中,张六斤充分表现了他身为政委并曾经在抗大学习过且前身是某名牌部队的高傲,大言不惭的说自己也曾杀死过七个鬼子,感觉还是很好笑的。
抛开这些不谈,他也是很想当好政委的,就像军装事件,他用心给士兵们缝补军装可见他也是善良的。
可是又因为那次他强出头向司令打自己部队的小报告,而使他推向了风口浪尖部队里人人痛恨。
不过不久后他终于在经历过那次错误指挥后渐渐正视了自己,慢慢开始变得谦逊、随和好相处了,总的来说,他也是很为士兵们着想的好政委。
8、 人物:山下奉武 这是剧中唯一一个让我欣赏的反派人物,他是日军某师的师团长,他也有着一种魅力使其在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差点以为他会在武义一战中射中喉咙死了,戏剧性的是竟然被救活了,虽然后来说话声音变得低沉,但是鬼门关走一遭后让他变得更加嗜血,接近一种变态的向李大本事的部队发起进攻。
总的来说,他不算阴险,相比来说是光明正大的较量,就像那次他与陈峰在武义县城的单挑,他是真想凭实力让这些奋不顾身的人们屈服于自己,这就是可恨之人必有可爱之处。
《永不磨灭的番号》里面还有很多让我感动的人物,像扔手榴弹其准但是贪吃的张安定,守财奴但是最终为民族大义而死的崔小辫,有性格坚持正义爱慕陈锋的崔酒窝,当然还有地瓜、热闹、大狗、大门子等等这些曾在剧中出现过的英雄们。
虽说这是一部刻画小人物的作品,没有那些华丽的名号头衔,他们没有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但是他们却真真为民族大义、为保卫家园战斗过。
我很难接受这部电视剧的结局,没想到最终他们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抗战畅快中让人深感悲壮。
无论怎样,这部电视剧陪伴了我假期将近半个月的时光,也让我感到没有网线,一口气看不完的难受,喜欢这些人物带给我的感动,大爱《永不磨灭的番号》。
独立团拉!
团长拉!
媳妇你听见没!
昨个,咱还是个队长,今天我这死100多兄弟,我他娘的就成团长了。
我不想当团长,我不想看见我的弟兄嗷嗷惨叫,我不想看见满天飞胳膊大腿。
我只想给大伙弄个名份,让鬼子天天念叨,做梦都做恶梦,害怕,吓得发抖的主力部队番号。
那些有正规主力番号的队伍,天天算计打了多少胜帐,咱呢,没有胜利,低下头,把死了的没娶媳妇的兄弟埋了,再咬咬舌头知道痛,知道自己还能站着撒尿,还得他娘的跟鬼子拼下去。
媳妇,知道咱为啥玩命了吗!
我很少认真的看完整个的国产电视剧。
因为觉得这些电视剧都有点不靠谱。
特别是抗战剧。
都是千篇一律的 领导英明神武,诸葛再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小兵各个苦大仇深,舍身忘死。
小鬼子呢,就是呆头呆脑,穷凶极恶,烧杀抢掠无所不干,鬼子领导只会打人骂娘,总是习惯的钻我们伟大队伍设置的#陷阱#里面。
---模式化的表演套路实在是讨厌。
特别是在这个特殊时期,满眼的都是抗日谍战剧情。
要是在这些电视剧里面找到一个两个与众不同的,确实很难得。
以前我们看的都是什么正规军,老八路,老延安的队伍。
但是这次将对象设置成一个类似于县 小队的 团体。
讲述了他们感人的抗日故事。
首先这个故事的角色是多样的,性格是各有不同的,传统的面具式的角色基本上是没有了,最多就是两个九纵领导有点#领导#风格吧!!
李大本事:老八路 胡扯海夸的主儿 ,死乞白赖的主儿 不走平常路的主儿陈峰: 有理想有头脑 坚定自己信念的国军决死队 沉着冷静有纪律---典型的军人 孙成海: 没有领导能力的领导,好刀法,好飞镖,好腿脚。
苦大仇深的主儿石头: 一心打鬼子,还是一心打鬼子的 钢脑袋(白求恩大夫帮你上的钢铁哦) 莽撞冲动 地瓜:好奇怪的口音 调皮捣蛋,没有纪律性的小兵头丁大算盘:当兵有了个商人的头脑,一心为了队伍的吃喝拉撒费心费力。
就像 李大本事说的:我是爹,算盘就是娘嘛!。
再说 女人:赛貂蝉:因为一个哥哥相信李大本事能称王,糊里糊涂的成了他媳妇,没成想 李大本事是一个油头滑脑的不靠谱家伙,结果自己跟着去找男人,和自己老哥都一起在和敌人的骑兵队战死了。
也算是死的有点怨了。
(无可否认她抗日的高尚性,但是在此剧中出现的时间短,而且一个土匪式的女子的最终结局,我觉得比较难以说的过去。
) 最喜欢的还是赛貂蝉的 花旦打扮和她的功夫。
门子:典型的千里寻夫,一个童养媳能够一心为了自己的男人,和孙成海一起吃糠咽菜。
最后一个场景,老树皮加盐粒。
给活活的饿死了。
算是最痛苦的结局。
不禁为之唏嘘还有多个性格的小角色:孙成海下面的呆子和大狗,会扔手榴弹,永远吃不饱的陈兄弟,还有崔小辫(此人纯属友情客串)。
此剧就是没有放过一个角色,没有放弃一个角色,将每个角色都有一个独特的定义和角色描述,直接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剧集变得生动起来了。
而且在剧中的全死结局里面,大家的死的也是各有不同,为了吃的,为了逃的,为了杀鬼子的。
再来说说剧情,前面说角色在里面都是有声有色,有灵气。
但是整个独立团从一个小队伍到整合到成功再到全军覆没。
没有一个行为是常规的。
打战起来不常规,就听李大本事瞎指挥。
抢枪,抢人,抢钱,还有理了。
种种的迹象表明这不是一个 正规军,就是一个小土鳖队伍。
但是也就是有这样的乡土气息的队伍才能对付过日军一轮又一轮的扫荡和屠杀。
你说哪有部队里面的头儿去县城偷药,抢钱的呢?
哪有部队的人给鬼子变戏法的呢?
都是不靠谱的打法,结果都靠谱了。
--这些凸显了国产电视剧为了达到戏剧效果而胡编乱造的部分。
不正式的太过了,太不真实不严肃。
最大的特点就是 战争的真实性。
扫荡的真实性。
山下奉武一个村一个村的屠戮,杀光中国人的志向。
这一点在里面建立了充分的仇恨基础。
是我们在感情上充分和独立团有了共鸣。
抗日的队伍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最后吃老鼠,吃树皮,挖盐碱地煮盐。
这是多么写实的行为,就是如此才能将 抗日敌后一个小队伍的抗日小图景 描写的栩栩如生啊。
更加贴近现实的是:全部战死的结局。
最后呢:都死了,谁都死了。
九路军的全都死了,李大本事的也死了。
陈峰和山下奉武同归于尽了。
没有大圆满,没有大胜利的结局,更加的真实丰满。
--这样才更加真实把。
在当年的后方,我想这样的小队完整的阵亡是很常见的。
我们见过太多的模子式的胜利了,从来没有关注一个小兵的死亡,也没有关注过一队民兵的死。
虽然在战略全局上,独立团死的其所。
但是独立团的非正规和它的小不能是他们不被纪念的理由。
#每一个战死的人都是不朽的#
我已经很久没有为一个影视角色码字了,但今天看完《番号》后,我决定为我喜爱的陈峰写点东西。
虽然本剧的头号主角毋庸置疑是我们的李大本事,但较之陈峰,他的性格却简单直白得多。
这并不意味着李大本事就塑造得不丰满,我只是想说,陈峰的内心更加复杂。
陈峰初登场时,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子样,野蛮地下令抓壮丁,慷慨激昂地动员,与李大本事几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的举手投足甚至带着一丝天真,虽然其做法很难叫人认同,却也让我无法讨厌。
果不其然,编导通过一系列巧妙的抑扬,迅速让这个国军连长进入了观众的中心视野,正式确立了陈峰的主要角色地位。
我为什么要说陈峰的内心更复杂呢?
因为他长期处于一种抉择状态,走还是留?
隔阂还是融入?
生还是死?
这种状态使他的内心饱受煎熬,他试图通过那身国军军服来提醒自己:我只是个客将,我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我很快会回到我该去的地方。
陈峰曾经发过死誓,等李大本事的队伍人强马壮,他就要回二战区。
因此他没有退路。
而最末他却又说:“我怕我回到二战区,会更想念独立团。
”,此话一出,我便知道他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潜移默化间,身披国军军装的陈峰早已不是那个天之骄子,他的心已经与李大本事他们连在一起,与独立团连在一起,他早已离不开这群人。
陈峰是踌躇徘徊的,但同时又是勇敢果决的,一旦他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便再无多余的言辞,决战在即,他默默地穿上独立团的军装,正式成为他们的一员。
此时的他轻松而庄重,转身对战友一笑,所有人立即理解了他,好像他们不需要语言来沟通。
我个人认为《番号》的最后几集不尽如人意,全灭固然使人震撼动容,却不免笔墨过重,略显刻意。
可唯独陈峰之死,没有让我失望。
在所有人认为了结山下奉武的人必然是李大本事的时候,陈峰却干净利落地将这个恶魔送回了地狱。
他如此决然地逝去,如释重负,小北平的身影在他眼前晃动……他终于应验了那个死誓!
最后说说王雷这个演员吧。
我觉得王雷的长相很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虎头虎脑,身材高大,与娘里娘气的“花美男”截然不同,可塑性很强,不管是都市类题材,还是军事类题材,等等等等,都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他能再接再厉,塑造出更好的角色。
PS:个人认为陈峰与电视剧《生死线》中李晨饰演的龙乌鸦有许多心路相似之处,但陈峰较龙乌鸦更坚强些,龙乌鸦的殉道感更强烈一点。
数年之后重温了这部剧,忍不住来留个言,一部别具一格的抗日剧,有对一段历史的现实主义刻画又有英雄的浪漫主义情怀,有保家卫国的荡气回肠又有笑谈生死的草莽快意,结尾处神来之笔,让人笑着流泪。
虽是多男主剧,但女主角赛貂蝉红装单骑长枪一杆,戏份不多却相当出彩。
这部剧的配乐也相当的精彩,紧张时刻的拔刀声、奋进时刻的“嘿!
”“吼!
”、胜利时刻的那首没有马蹄声却能听出策马奔跃的配乐…都非常非常精彩!
这部剧在我这可以与亮剑并列了。
说句题外话话,黄海波曾是我最喜欢的中生,没有之一,可惜啊可惜了,要是没有那档子事,或是安欣或是高启强,那得是黄海波演的。
结局小三子竟然能看到所有独立团战士 八成是自己也死了.(还有就是队伍里好像没有陈峰和张六斤 也许是因为档期)李大本事在红枪会报了自己的八字 可以推测出他是1916年生人 而故事设定是从百团大战开始 李大本事只有24岁 是不是有些过于年轻了 毕竟李大本事无论是从长相和气质来看都不像是一个仅仅24岁的人.同时按此推算 1936年西路军西征 李大本事是一个年仅20岁的孩子 但吸铁石有提及过他曾经经常和西北军交手 而且还是炮兵 按照时间设定应该是一个老红军 按理说吸铁石年龄应该比李大本事大的多.剧中明确籍贯的角色有北京的陈峰崔酒窝 河北的赛貂蝉赛豹子 山西的丁大算盘 安徽的吸铁石 赵燕 湖南的张六斤.(吸铁石 赵燕和张六斤应该是全剧唯三的南方籍贯的角色)其他人物没有明确交代籍贯 但是基本都是河北武义人 但是口音却五花八门 比如大狗地瓜的山东口音 小黄的北京口音 呆子的山西口音 热闹的河北唐山口音 大门子的东北口音.剧中的故事开始于1940年 而剧中后期张六斤有提过美军轰炸冲绳 这已经是1945年六月的事情了 但从剧中的时间发展来看 从县大队成立到小王庄阻击战全员战死的这些故事加起来绝对不到五年的时间 算是一个漏洞. 当然 如果小王庄阻击战真的发现在1945六月之后 那独立团全员战死的情节真的太可惜了.张六斤在1945年时交代过吸铁石入伍7年 那就是吸铁石1938年入伍 按照设定吸铁石在很小的时候就因为放牛把牛放丢了而参加了红军 还和国军的西北军交过手 可是38年已经是国共合作了.陈峰早在组织衡水化装突袭之前 就已经知道了闻天海投敌的事实 但为什么他在衡水城偶遇闻天海的时候表现的那么意外和惊讶 这可能是一个剧情漏洞.剧中从来没出现过zb26捷克式轻机枪 这很奇怪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导演想体现敌后游击战的艰苦.陈峰在衡水一直拿着毛瑟驳壳枪 居然没有任何日本人觉得奇怪.崔酒窝是这部剧唯一一个看着让人想快进的角色 怀疑是带资进组.孙成海不仅认识字 还会写字(他说自己大字不识一个可能只是为了怼张六斤)同时他还有童养媳 还有一身的武术功底 证明他家庭条件应该不错.陈峰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 但清华大学建筑系抗战胜利后才有.本剧对根儿红苗正的八路军主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丑化 体现在了超级刻薄的司令政委 非常招人讨厌且受教条主义荼毒的张政委 还有打仗不行内斗有招儿的谢狗子上 当然 谢狗子可能也代表着一种真实的军队内部职场勾心斗角.本剧刚出不久 网络环境还是比较开放的时候 网络上可以搜到一些删减镜头 在删减镜头中 寺内勇的真正死因是被山下奉武强迫吃米饭活活撑死.本剧的背景音乐非常值得考究 在很多人物对白 感人镜头中出现的那些无名的交响乐 完全可以令人潸然泪下 可是网络上能搜到的只有《抗日大镖客》和片尾曲《义气》 本剧没有出官方原声带 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不过本人用音乐制作软件复原了一些原声带.本剧的原班人马也大量出现在了十年后的热播剧《狂飙》中.另外 对这部电视剧的一些猜想也是很有意思的 假设他们没有全军覆没 陈峰是否会回到国军 然后与李大本事兵戎相见呢?
建国后 战死沙场其实是这一行人最好的归宿 陈峰的国军背景 李大本事的西路军背景 孙成海的土匪背景 都是他们在wg被批斗的理由 李大本事可能靠自己的能屈能伸逃过一劫 但是孙成海的脾气 结局真的不好说.
这是段中国人不能淡去的历史. 国耻不可忘记.
抗日的就不能信
神剧探路者代表,手榴弹炸飞机厉害了
黄海波在电视上看起来挺老实的,可背地里却~~~
不好看
黄海波真是一个能把任何剧都演成喜剧的主儿。。倪大红长得太像辛普森家族成员了。。。后来就逐渐没那么想看了。
搞笑的剧本,可爱的演员,晃动的镜头,超烂的结尾
插科打诨的非正规部队,拖沓的日常,两边智商都欠奉的对战,大吼大叫的每个人。
明明是欢乐向的啊,大结局居然全灭!!收尾那段很像在向团长致敬……
前面看着还行,后面烂尾,政委都不是干事儿的。
可以拍得这么有趣…真是难为他们了…虽然有时候不太现实…
还挺好看的
前面几集还行,从赛貂婵开始变成神剧,最后十几集直接沦为水剧,整集整集的煽情,这8.9分是当武侠剧打的?
前大半部分还好,后面就扯了.
为数不多的不错的战争片
剧情真的一般,有些还挺狗血.
扯淡
好看是好看 但是这没见过这么DER的鬼子
小人物出彩
应该是快进看的有点记不太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