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考试
The Exam,指考风暴(台),Zkouška,Ezmûn
导演:肖卡特·阿明·科尔基
主演:阿万·贾马尔,瓦尼亚·萨拉尔,侯赛因·哈桑,施万·阿托夫,胡希亚尔·内尔瓦伊,尼格尔·奥斯曼,卡瓦·卡迪尔,阿迪尔·阿卜杜拉赫曼,哈马·拉希德·哈拉斯,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伊拉克,卡塔尔语言:库尔德语年份:2021
简介:年轻女子洛瑾在未婚夫失踪后患上了抑郁症,心碎的她还要准备大学入学考试。如果没考上,父亲就会逼她结婚。如果考上了,她也许就能过上更自由的生活,不必再步姐姐希兰的后尘。希兰的婚姻很不幸福,她的丈夫思想保守,要求她只能做一名本分的家庭主妇。看到妹妹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举步维艰,希兰决定不计一切代价帮妹妹通过考试,这一决定使..详细 >
解说/伊拉克高考全国断网,一个无法保证考试公正的国家多么悲哀。姐姐为了不让妹妹步入自己悲惨的主妇命运,帮助她作弊,但因为各种原因被发现,妹妹跳河自尽。其实没那么悲观,啥都要爱情至上,和不爱的人结婚就得死,这种娇妻观念太奇葩了吧,好好学习要了你的命吗?无法感同身受
【伊拉克】从社会议题出发的《天才枪手》,“考试”不仅改变出路,更关乎扭转这苦痛人生。在更精简紧凑的时长里试着完成许多的回响,对被压制之下的自我选择,对饱受重创的时局触摸,还有让人感受的道德困境;美中不足的是演员的情绪和演绎常常过浓,破坏了本身些微紧张也等待抛出更多结论的微妙氛围。仍然是个不错的故事。
这么好的电影仅仅是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真不明白这BJ电影节的调性是什么样的。剧本非常有层次感,值得二刷。
诶很难说是什么一种感觉,努力不想让妹妹重蹈覆辙走自己老路的姊姊,因为恋人去世抑郁的妹妹,不想结婚的理由主要是非自由恋爱,读书考试的意愿也没有那么强烈,可能在那种社会环境下女性很难有真正意义的觉醒和自我追求。姊姊曾寄希望于改变丈夫,结果杀鱼的丈夫只把自己当作生育工具,时不时暴力行为和用枪来逼迫让女儿和妻子活在有着家暴的阴影下,电视里随时传来的枪声和战争新闻播报,老师的处境也反映出这个社会的另一个侧面,当生存难以为继的时候道德和法律是不是还那么重要........坟墓里的妈妈、消失在海里的妹妹、荒漠边穿着红裙子走向水里的自己,这个土地往这个性别上打满了围墙,再多的泪水都无解,死去也是一种解脱。真的很好奇为什么这些男的平时这么嫌弃老婆女儿,人不见了却哭天喊地没法活了一样
拍的很一般啊,没有把这个题材拍出什么独特性。
#BJIFF12#
竟然讲的是作弊的事情,哎。幸亏我生活在现代的中国,还能有别的办法改变自己的一生
太令人绝望了。
2022北影节第一站
就这心理承受能力就敢作弊啊?考试前就想着跑路的未婚夫,临时抱佛脚都比这靠谱啊😂这女主真是没用……在我们接受公平正义之前 只要有空子可以钻有便宜可以占 大家都会努力去“争取” 虽然内心知道不应该……但公平的第一步总得要迈出
剪辑节奏很紧,戏一场接一场,时长不长但是包裹了很多东西,看得人比较压抑,情绪也能够紧紧跟着。整体完成度还行,但是对于人物道德困境的展现还缺了点东西。
姐们儿,就你这个脑子就别想拥有什么都自由意志了。一张卷子50道选择都写不明白就啥也别说了。姐姐倒是有点意思。可惜最后自杀倾向,让两星再减一星
伊拉克作为中东地区教育水平程度较高的国家,因历史和宗教原因仍然是男性占主导地位。四方角逐考试,当入学与女性命运结合在一起,很难天然反对作弊,固执的老师最终也无法帮助洛瑾考试,希兰希望她改变命运却无能为力。亚洲地区的电影,尤其中西亚宗教问题、女性意识逐渐显露
شيد حيلك
北影节day2|3.5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因为宗教、政治因素而变得复杂特殊。电影把女性困境不加掩饰展现给观众,姐姐面对不幸的婚姻无能为力,在妹妹面前充当起母亲的角色,誓要让她进入人生正轨。“入”了考试的门槛,才能有机会活出一个像模像样的人生。学习知识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只有逃出束缚、冲破枷锁才能实现。影片还是很现实的,结尾海边意味深长的背影暗示了姐姐的决定,躲不掉的只能逃离,而她也只是万千女性的小小缩影而已。
“弑杀父权”之迫切。
节奏很紧凑,但也就是把一个考试作弊的故事完整的讲完了,对于有关的其他主题的呈现,如婚姻、教育等,都是浮光掠影,并不深刻。
能看到一些系统性的问题,但是感觉以姐姐的生活条件和夫妻关系作为负面照面来看,似乎不太够,差一点点。而妹妹作为一个被动的扶不起的阿斗,着实让姐姐无力,这可能就是大多数普通女性无论如何都无法挣脱的命运。
看得很难受,在结构性的不平等下,弱者的反抗只能损害其他弱者的利益,还要以此为由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与惩罚。而那些导致她们不得不做出如此选择的人,不仅不必受到任何惩罚,甚至还可以成为审判者。就像妹妹失踪后,姐姐的丈夫对她说这都是你的错,他是怎么说出口的?
几处全景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