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和洛奇塔
Tori et Lokita,两小无惧(港),有你就是家(台),Tori and Lokita
导演: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主演:巴勃罗·希尔斯,姆本杜·乔利,克莱尔·博德森,夏洛特·德·布鲁因,蒂伊门·戈瓦尔茨,娜德吉·韦德拉奥果,巴蒂斯特·索尔尼恩,阿尔班·乌卡伊,马克·泽戈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比利时语言:法语年份:2022
简介:一对“姐弟”移民欧洲,齐心面对困境与挑战。贝宁小男孩托里(巴勃罗·希尔斯 饰)和喀麦隆少女洛奇塔(姆本杜·乔利 饰)孤身离开非洲前往比利时,冀盼能展开新生活。无依无靠的两人却因为偷渡他乡,无法顺利谋生,只得在收容所、黑市、餐厅等地辗转流浪。即便如此,年纪轻轻的他们还是想尽办法在陌生环境下辛苦生存,齐心合力面对新生..详细 >
仿佛回到了《孩子》,孩子们在街头奔走、穿梭,却无处藏身。
感觉还是跟肯洛奇差了点。和单车少年差不多的观感,最后的枪声在大银幕看属实有被震到。映后的drama使得整个活动更有趣了,以后记住了All in!
故事简单,看得让人烦躁
前半段其实很好,水准在那儿,观众跟随着纯真的儿童穿梭在罪恶阴险的毒品世界,引人思考的部分很多很多,可惜结尾走了下坡路,剧情上实在漏洞百出啊,而且竟然还借小男孩之口直接点题了!受不了生硬点题啊,好好讲一段故事,让观众各自发挥联想,去理解,去探讨答案原因和解决方案不好吗
化繁为简的一个故事,很简洁精悍地传达出想表达的,但好像也没有更多超出预期的东西了
好疼好疼,达内兄弟最疼的一部片了吧。
依旧非常疲态。近年达内通过转换族裔、宗教身份,将同一故事反复重写,始终维持同一种情节牵引力。在这种稳固的框架体系下,变更的身份并未能充当变化的推力,变更的人物被旧作中的角色类型牢牢地附体,充其量只是重新套了一层皮而已。
个人纪录片已如此泛滥的年代,无数人在第三世界挖料,说实话不需要演绎式的苦情电影。
Cannes75/ 平静的真实的力量。在这个身份政治的世界里,结构性的恶是如何倾轧与剥削个体命运的。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刻,但一直在想我在路上看到送餐的黑人小哥是不是也有着一个牵挂却不能见面的人?一直在反思这个需要身份合法性来证明存在合理性的世界,是不是太狠毒了一点?
@Cannes2022
距罗塞塔上映20多年了,达内兄弟还在拍同一部电影。可爱的是一开始觉得达内兄弟变得现实了黑暗了,但是结尾还是逃离了现实的残酷。
托里和洛奇塔的友谊确实很令人感动,但故事比较老套,而且也没有引出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达内兄弟在片中采取的手法仿佛让人回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意大利电影,纯朴真挚又反映现实,但与此同时,带来的也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见地,只是在重复别人所做的。
拍得不错,是说技巧层面,但是一部道德负值的影片,炫技与颂扬灾难(他者苦难)的意图,饱满到令人作呕地步。尤其结尾,生动刻画出这位躲在镜后导演本人,何其伪善、自大、刻薄、冷漠的人物形象,看完暗暗在心下破口大骂三声Stupid B导演。一言蔽之,该作是当代性叙事中令吾厌恶的一种表达。另,望导演知悉:我们当然会心碎,当 a man suffered in a world,连歌颂都显得傲慢无礼。
(LFF2022,Curzon Mayfair)
达内尽可能地削减去了故事冗余的部分,剧情发展迅猛到令人错愕,女孩顺从地接受命运的不公,可反被吞噬,她永远也没能拿到的证件像是难民问题留下的伤疤难以愈合。
角色控制的很屌但絕非現實主義。
不如之前的片子,显得刻意,剧作痕迹强,或许因为双人物平行叙事?
此片剧本有太多地方很明显是达内有意从以往作品的故事大纲中将那些舍弃的想法加在一起修改拼成的,这导致搞得结局非常糟糕,有种编导不完全负责任的样子。达内兄弟如今真的可以说不再是两位“真诚的优秀导演”了。这部是他俩生涯最差的作品,没有之一
我真的想不到2022年了还能看到这么生硬的难民题材片 @SFF2022
太简短且直白了 一句话就能概括的故事 没有再多出来的情绪也没有可以再感受多一点的故事 最后的两声枪响 也只好像是故事就该是这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