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翼贤有两宝,一为笔记本(电话簿),二为手枪。
笔记本象征人脉、地位不用多说,手枪则象征崔大叔缺失的,勇气、权力的保证,但他毕竟生性怯懦,所以从来不上弹。
可不上弹却又生存所需权力无法保证怎么办呢,交给他的儿子,让下一代持枪。
崔大叔儿子当上检察官那一幕,颇有渊源的曹高官和同僚对话,说他成绩第一不去律所或法院,非要当检察官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藏在曹宣布开始抓捕行动的那一幕,曹当时最后一句是,如有拒捕,允许开枪。
1.崔翼贤:没有比人还奸诈的动物。
崔炯培:没有比家人还能信赖的人。
2.黑帮老大也不是一直威风八面,从弱到强有个过程。
崔岷植扮演海关官员崔翼贤:,被辞退后从事毒品,然后进入夜总会管理,逐渐变大变强。
打通上层,震慑下层。
河正宇扮演黑帮老大崔炯培,靠暴力维持秩序,联合家族中的崔翼贤,一个有拳头,一个有头脑,两人垄断了当地娱乐业,越做越大,利润越来越丰厚。
势力坐大后两者都想当老大,发生矛盾,崔炯培派人殴打并侮辱崔翼贤,崔翼贤和他们的竞争对手金坂虎合作,崔翼贤崔炯培两人正式反目。
韩国政府进行打黑,崔翼贤一度入狱,被自己收买的政府高官救出。
3.崔翼贤:English is power4.金坂虎被抓,崔翼贤也再度入狱,他与检察官寻求交易。
他先让儿子去美国,然后配合检察官抓捕了崔炯培,崔炯培入狱。
许多年后,崔翼贤的儿子成为检察官,孙女的生日宴会上,出狱的崔炯培前来复仇。
不要被表象迷惑,来说说一下这部片子真正的剧情吧。
演员表:崔岷植——韩国黑帮大哥崔炯培——中国黑帮头目金坂虎——日本胖检察官郭道元——美国剧情如下:韩国与中国结成同盟,击败日本打下一片天地,韩国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与中国是一家人,并沉醉于中国的实力,开始居功自傲,狐假虎威起来。
被击败的日本意图报复中国,中国决定好好教训日本,韩国劝说中、日双方希望和平解决,但中、日两国都是流氓(剧情是这么设定的),必须用流氓的方式解决问题。
韩国对中、日双方进行了游说,却不被日本信任,与日本接触被中国视为背叛,中国教训并羞辱了韩国,这使韩国认识到,中、韩并不是一家人,韩国在中国眼中只是众多小弟、打手中的一个而已,中、韩分道扬镳。
韩国带着委屈退出,本来以为与中、日再无关系,谁知日本得知中、韩分崩后,却心怀不轨的找上门来与韩国合作。
这时美国登场,要代表正义扫平一切邪恶势力,逼迫韩国与美国合作,韩国不从,使尽手段反抗,却只是徒劳,韩国最终屈服于美国,先后出卖了日本和中国。
美国一统天下,韩国得以苟活,韩国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学好英语,要做第一,不要再被别人利用,下一代不负重托,以第一名毕业,拥有了挑战美国或者说接班美国的实力,却被美国黑手打压,永远也进入不了权利中心。
至此剧终!
所以真正的剧情就是韩国的历史,先是中国的属国,文化上与中国亲近;后屈服于日本,被日本殖民;现在受制于美国,经济崛起,却是政治上的矮子,没有地位,并且看不到出头之日。
剧中几点明显的暗示——1.关系:崔炯培要自保安全就要保证崔岷植不能背叛,现实中前有明朝有抗日援朝,后有抗美援朝,只为保证门户安全;金坂虎要发展就要拉拢崔炯培,现实中日本每次扩张第一站就是占领朝鲜;检察官要收拾崔炯培金坂虎就要策反崔岷植,美国介入东亚正是源于韩国的邀请。
2.崔岷植被殴打,浇尿,并且差点被活埋,出院后去一个餐馆见崔炯培,小小昏暗的餐馆一个巨大霓虹招牌背景“中华料理东宫”,如此刻意的场景布置,还看不出来说不过去。
3.崔岷植与崔炯培同属庆州崔氏,也因为如此才建立了合作关系,现实中,中、韩两国在历史上,文化相近,文字相同,在文化上也是一家人。
4.崔岷植屈服于检察官后,对儿子说,一定要学好英语,学好英语才能做No. 1。
5.崔岷植劝说崔炯培不要与金坂虎开战,崔炯培发怒杂碎镜子,说我是流氓,你知不知道你(崔岷植)是什么东西,崔岷植看着碎镜子里无数个自己,无言以对。
现实中,中、美、日都曾经是历史的主角,也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韩国,历史上是配角,未来也看不到当主角的可能。
6.现实中韩国有工业,有科技,有经济,全民参军,但是武力值基本为0,因为战时军队指挥权不在自己手里,天天被北边吃不上饭的亲戚用上世纪的武器敲诈勒索,想想崔岷植手里那把亮相了无数次,却一枪都开不了的手枪吧,还有搞笑的蔫了吧唧的马东锡。
近代韩国,通过YY历史和文化,使国民获得空前的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开创了现代韩国的经济奇迹,但是建立在虚构上的自信最终会破灭,当孩子长大成人后终有一天会发现一切都是谎言,就像气球飞的再高,也比不了火箭,火箭是有自己的动力的,而气球没有,气球终有一天爆掉。
所以那些出色的韩国电影经常问问题:我是谁?
从哪里来?
到那里去?
为谁而战?
能问出这些问题,说明至少精英阶层他们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听说《我是歌手》的大结局是孙楠退赛了,今天赶紧翻出视频来看,按他自己讲的就是:作为一只大哥,我得让着后辈,天在看,B在装。
而汪涵对楠哥行为的总结,简单概括就是俩字:幼稚!
(此处应有掌声…)仗义玩不好就是真•耍流氓——孔子对于一个被一流歌手婉拒,三流歌手垫脚尖够不到的平台,一哥一姐这样如二溜子一般的称谓已经说明问题,定位清晰的一比那啥,按理说眼界清晰的人,就该踏踏实实作为一个歌手,老老实实唱好歌,看看在中国乐坛能否迎来自己的第二春,可有人偏不,结果就是这个舞台硬生生的被那些东拼西凑没词找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人至深的相亲相爱,演绎成了五流小混混的街巷械斗…这段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大庭广众之下,急着举手@主持人刷存在感的只是为了装b,而这种作为装B界作死翘楚行为的人,通常集人丑读书少、生活圈子小、俩眼皮子浅、自以为是扯于一体,啧啧,终究成不了大器。
聊远了聊远了,不过自古以来道理都是相通的,回过头来看这部电影,请问,从一个街头混混到正儿八经的黑社会需要几个条件?
不装B——不作不死、有钱有权——人前显赫、翻身触政——人后富贵。
逗比违和感大叔之所以能叱咤黑白两道、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因为自己比那处于好勇斗狠阶段的远亲看到了“不作”之后的目标。
当崔岷植扮演的大父崔翼贤出卖掉孙子辈的崔炯焙后,并没有受伤后的愤怒和懊恨,“阿西吧,小兔崽子,老子也不是好惹的,nice,nice,nice”估摸着此时大父的心里都乐开花了——two B,too young,too naïve,hehe是啊,自诩装B见过世面还这么短视,肤浅得只能分析表面的东西,充其量也就算个地痞流氓,纵观全片,崔炯焙只是徘徊在“作与不作”的边缘,真就没干过什么大事——不是带着一帮小弟东削西砍,就是亲自上阵殴打认怂少年…——与人盘道、另辟蹊径、勾结权贵发斜财的总是崔翼贤,无怪片名的落脚点是放在“坏家伙的全盛时代”而不是“与犯罪的战争”,老崔的手腕才是黑恶势力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形态——向过去说拜拜后洗白白。
还记得雷功对山鸡说过:“我不当尿盆!
我自己出来当公务员!
作为人民要由被动化为主动!
”山鸡的反应呢?
“哇塞!
NB!
我记小本本上!
”人丑就要多读书,孺子还是可教也,从hill Chicken后来的发展看,那些年一起追过的邱淑贞教育的对。
当然了,相比中国单纯描写黑恶势力的片子,此片的格局实在不足为道——巴掌大点的地方,不涉毒、不涉赌、不涉黄,只为了几个村角的歌舞厅、几个老虎机场子就拼个你死我活,打得头破血流,吐沫横飞,结果还被人一锅端——显然离成为他们自己口中的“教父”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不过就中国不能拍的那部分的表现来说,影片还是可圈可点的。
不同于刘建明的“以前没得选,现在我想当个好人”这种伪命题,崔翼贤的“我有一个对您我双方都有益的提议”显然更能触到办案人员的G点,也更符合实际。
既然不爱钱,那你的生活总得有其他目标吧?
从这点看,崔翼贤对赵检察长或者说对韩国当下时局的分析是很正确的:新政权交接后的必须得有新的面貌,以树立自己在人民面前的形象,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上头这么命令下狠手打击犯罪,钱肯定是图不到了,那就剩下权了,你不图这个图什么?
影片后段崔翼贤设宴请赵检察长的桥段与影片前部分宴请崔检察官时的内核是一样的一样的——“利益”兑换“合法”。
虽说崔、赵两个检查官对崔翼贤的态度不一,但对于崔翼贤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都是喜不自胜的,而从电影中黑社会由表至里、由大张旗鼓到不露声色的转变来看,根据时代的不同,它的存在形式也必然有着不同,这种低级向高级的进化正巧扣住了影片内在的主题,后来的时代才是真正意义上“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一个黑社会在和平年代里会有的状态,也正是由于这些“不能拍”的“警匪一家亲”,韩国包装输出的社会型电影总会甩开“魅惑腐化”周边国家的偶像型电视剧好几个光年。
有意思的是,影片中又带有轮回,除了之前说的崔翼贤前后宴请两届检察长,就连后来将赵检察长带入政界的桥段,也与之前将崔炯焙介绍给负责奥运会的高官时如出一辙,这分明就是在黑ZF……看起来好像时代进步了,社会和谐了,其实罪恶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而鞠躬不够有诚意、对ZF有偏见的崔炯焙,显然比带着谄媚微笑、识当下时务的赵检察长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崔炯焙的覆灭也就成为了时代的辙印。
之于结尾的安排,有人说是崔炯焙出狱找上门,有人说是崔翼贤对崔炯焙的愧疚而产生幻听,其实回过头看这一老一小的初识就能明白,崔翼贤离开崔炯焙后的生活只是重来了一遍,登峰者还是老崔,最终在抱着自己的孙子时,想到了当年那个作为孙辈的崔炯焙。
“阿西吧,小兔崽子,老子也不是好惹的,nice,nice,nice”估计大父还得这么琢磨。
这片子简单来讲就是:别老一天到晚急功近利看谁谁不顺眼,有眼光有追求有情怀才可能脱离庸俗、浮华,最终成就大事。
眼光、追求在这儿是讲明白了,你翻着白眼问我情怀是什么?
老罗说了,情怀就是个锤子。
我觉得靠谱,泰温•兰尼斯特大老爷就因手无寸铁,屎尿流了一地。
崔岷植大叔的演技让其他人黯然失色。
片子讲的是一个时代,讲一个传奇人物,更是在讲人性。
1. 刚开始的时候大叔只是一个海关小公务员,负责验货,偶尔捞点小油水,但这点小油水显然撑不起他想要的面子。
于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抓住了:同是崔氏家族的黑帮老大崔炯培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利用他在体制里的关系,崔大叔和崔侄子的生意越做越大。
2.然后,崔大叔膨胀了,在和某小妞在床上happy的时候,崔大叔说其实他是老大,崔侄子只是手下。
这个想法显然是有偏差的,虽然崔大叔很想当老大,但显然,在崔大叔与崔侄子的死对头金同学搞上之后,崔侄子生气了,崔大叔差点因此丧命。
这个时候,崔大叔和崔侄子的亲情或者说友情,似乎当然无存了。
剩下的仅仅是利益关系。
按照尼采的说法,所有的正义都只是一种约定成俗的契约罢了。
同样的,所有的友情或者说良好关系,也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罢了。
不管我们如何高尚,试图高尚,人改变不了人性。
3.被打之后我崔大叔不甘心,认错之后,继续找金同学合作。
人真是够贱,一边死不承认,一边继续偷鸡摸狗。
没办法,权利欲望在驱使,崔大叔不想就此失去有钱有势的生活,不想就此找个地方享清福。
没有隐士的心,又怎么从此退出江湖?
4.总统亲自发出的打黑令,似乎是个转折点。
我以为看到了雷洛的结局,但原来雷洛算什么,崔大叔才是生存高手。
凭借出卖崔侄子,以及和检察局长的良好关系,崔大叔逃过一劫。
而且貌似和政府官员的关系越来越好。
他妈的,谁说搞关系是中国特色,韩国人也很在行好不好。
5. 剧中抓他的检察官说了一句话:我说你是流氓,你就是流氓。
好吧。
体制内的人说实话了吧!
6. 崔大叔的儿子最后居然当了检察官,当时抓崔大叔的那位检察官很是疑惑:成绩这么优秀,完全可以当个律师神码的嘛,干嘛当个检察官。
潜台词是,律师赚得更多,何必当个没钱赚的检察官。
好吧。
这位检察官是奇葩。
有时候自己清廉久了,会误认为人家跟你一样清廉,但令人不解的是,抓了那么多人,你还不明白这体制有多腐败多黑暗么?
难道你只是在公众场合装纯而已?
7. 片子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了实话。
达尔文说的多好,适者生存。
崔大叔没原则,唯一的原则是,什么方法可以活下来,就用什么方法。
贿赂,出卖,欺骗,狐假虎威。。。
道德不能让你活得更好,除非你生下来就是贵族。
8.。。。。
有时候让人说真话,不会有什么后果,你看人家什么韩国不是照样繁荣发达。
9.想到这,无限伤感,操。。。。。。。。
好喜欢副片名“坏家伙的全盛时代”。
虽然用意气风发形容他们不太合适,可那些8-90年代崛起的釜山黑帮以及老大们,带着热血冲杀的光环,一路高歌猛进开疆拓土,用那个年代独有的癫狂,的确是创造出了属于他们的鼎盛巅峰时代。
1990年,韩国总统卢泰愚发布“要与犯罪和暴力进行战争“的宣言,本片就是一部以此为背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扫黑除恶”主旋律电影,主要黑社会头面人物均有原型。
说到主旋律,我们有建国建党建军系列,有战狼红海湄公河,还有早些年间极负盛名的黑洞黑冰和征服,但在这部电影面前,全都无从对比。
作为影视艺术作品,《与犯罪的战争》拍的更像一部类型片,甚至拍出了教父般沉郁冷静的格局和精髓,作为一部韩国黑帮题材的电影,在讲述帮派恩怨的同时,还举重若轻地描绘出了人性背叛、政商勾结与社会变革,影片内涵也远超暴力范畴,并最终揭示权力与罪恶的关系,耐人寻味。
感觉日本黑帮片都不在了,也就早期香港黑帮可以与之一战了。
河正宇又贡献出一个极具领袖气质有血有肉的符号人物——面无表情心狠手辣的黑帮老大。
尽管何蜀黍长着一张涣散的底层痞子脸,但正经起来的大boss look,气场还是相当煞人的。
和老演员崔岷植的配合,真是一搭一档,完美默契,导演的节奏掌控也是环环扣扣,层层递进。
大父从一个边缘混混,实力逐渐增强,到最终命运的一博,人生跌宕,结局难解。
整个电影刺激着迷,并无紧张焦灼,还穿插不经意的黑色幽默、和人心软弱不果敢的遗憾。
不讨论善恶,生存的战场,该打还是得出手打呀!
河正宇你早宰了那俩不就没事了?
影片的复古情调和有节奏感的老歌也是很大亮点。
《풍문으로 들었소 (听到一个传闻)》:http://music.163.com/song/5295024/?userid=390281280《I'm Gonna Give My Heart》:http://music.163.com/song/4157768/?userid=390281280给个极其喜爱的5星🌟!
演员表: 崔岷植——韩国 黑帮大哥崔炯培——中国 黑帮头目金坂虎——日本 胖检察官郭道元——美国 剧情如下: 韩国与中国结成同盟,击败日本打下一片天地,韩国一厢情愿的认为自己与中国是一家人,并沉醉于中国的实力,开始居功自傲,狐假虎威起来。
被击败的日本意图报复中国,中国决定好好教训日本,韩国劝说中、日双方希望和平解决,但中、日两国都是流氓(剧情是这么设定的),必须用流氓的方式解决问题。
韩国对中、日双方进行了游说,却不被日本信任,与日本接触被中国视为背叛,中国教训并羞辱了韩国,这使韩国认识到,中、韩并不是一家人,韩国在中国眼中只是众多小弟、打手中的一个而已,中、韩分道扬镳。
韩国带着委屈退出,本来以为与中、日再无关系,谁知日本得知中、韩分崩后,却心怀不轨的找上门来与韩国合作。
这时美国登场,要代表正义扫平一切邪恶势力,逼迫韩国与美国合作,韩国不从,使尽手段反抗,却只是徒劳,韩国最终屈服于美国,先后出卖了日本和中国。
美国一统天下,韩国得以苟活,韩国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学好英语,要做第一,不要再被别人利用,下一代不负重托,以第一名毕业,拥有了挑战美国或者说接班美国的实力,却被美国黑手打压,永远也进入不了权利中心。
至此剧终!
所以真正的剧情就是韩国的历史,先是中国的属国,文化上与中国亲近;后屈服于日本,被日本殖民;现在受制于美国,经济崛起,却是政治上的矮子,没有地位,并且看不到出头之日。
呸,我TM还程序猿呢!
自今年年初起,“扫黄打黑除恶”工作就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着。
经过大半年的整治,黑社会势力看似已经毫无生机。
但是,黑势力真的就那么被打倒了吗?
未必——从人性的角度看,我也不相信。
韩国人也不信,所以他们2012年拍了《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这部有点特别的黑帮题材电影。
这部电影以韩国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政变,讲了一个家道中落、碌碌无为的下岗职工在作为黑社会老大的外甥的帮助下,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左右逢源的变通能力成为一代黑帮风云人物的故事。
除了主演崔岷植、河正宇的影迷,很多人熟悉这部电影,估计主要是因为《我不是药神》的插曲《药神之歌》和此片的非原创插曲《听到一个传闻》旋律极其相似。
而事实上,除了插曲旋律,《我不是药神》的摄影风格、前半段展现的“联手创业”的缘由也和本片极其相似。
可是单从片名来看,这似乎又是一部壮烈的黑帮题材暴力动作片。
其实不然,影片中真正的打斗场面看着惨痛,但并不多。
“与犯罪的战争”指的是故事背景,因为这是上世纪80年代末韩国扫黑行动的代号,“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中的“坏家伙”不指别的,说的就是那个求生欲望强烈的黑帮风云人物——男主角崔益贤。
说他“坏”,其实也不算坏,他对家人尚存一丝关怀,而且没犯下什么杀人害命的滔天罪行,但为了自身的利益,他不惜将友人当作可爱护也可损坏的工具利用,处事毫无原则,也算是处在“坏”的边缘了。
从崔益贤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身边不少人的影子:曾经的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混黑道时的精打细算、能屈能伸;非常时期的贪生怕死、忐忑不安……抛开黑帮人物的身份,这居然是一个墙头草似的小人的真实写照。
像这种“小人物发迹为黑老大”的故事在咱们中国也有不少素材,吕乐、跛豪的经历便是如此,但他们的出身未必能激起更多人的共鸣,相比之下,《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中的崔益贤更能让人相信,每一个咱们身边熟悉的人为了生存,都可能狗急跳墙甚至一路走到黑,只是契机的问题。
此外,片中对机关单位的揶揄也似乎论证着一个观点,即“黑社会”的“黑”或许只是体现在不露声色,黑暗残暴、不讲情理什么的灰色现象,无论这社会“黑”不“黑”都会有。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所谓的的“黑社会分子”。
崔益贤为了生存买通关系、借刀杀人,也可以为了生存出卖友人、改头换面,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崔岷植的演绎下,绝对会让观众咬牙切齿。
可仔细一想,如果崔益贤不这么狠,难道他要选择任人宰割吗?
上世纪80年代韩国还没真正推行民主,独裁统治下社会乱象横生,崔益贤在这个阶段面临下岗的困境,就算他自己可以正经地撑着,他的家人又真的也能正经地坚持到光明的明天吗?
其实不说当时的韩国,就是在当下的中国,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我为了挺过今天,多少都会铤而走险。
能活到最后的没有一个是绝对干净的。
当然,这么不惜代价地活着,就得随时做好遭报应的准备。
要么你自己偿还为了生存而牺牲的一切,要么你的亲友为你之前造的孽买单。
即使你后来积极积德行善,让自己和家人后半生过得更加心安理得,但是该来的终究躲不过。
就像片中崔益贤为了配合扫黑工作,该背叛的都背叛了,还洗白了自己的其他家人,可是到头上,他还是逃不过那一声让他后背发凉的“大父”。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食梦狂人”)
你渴望当怎样的黑社会?
西服墨镜,腰里鼓着支枪?
还是光膀纹身,手握倭刀?
这类外强中干的二逼形象祸害了很多爱看黑帮片的青年。
以上两种二逼黑社会跟片中的老崔比起来都弱爆了。
什么倭刀,洋枪,老崔一概不用。
读到这里,没看过电影的人可能会想,这老崔是不是能来点摔跤散手什么的,这又是《古惑仔》的流毒作祟了。
谁说身手不好就不能当大哥的。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了老崔这个名留青史的人物形象。
这个人物破除了“不能打,就别想混黑道”这个神话。
让我们这类身材不好又想混黑道的人,找到了组织,有了盼头。
片中一直屹立不倒的大混混老崔远看就一中年发福的大叔,没有胸肌只有肚腩,非常贴地气。
我见过很多真正的民间黑帮头子就是这幅尊荣,不修边幅,啤酒肚酒糟鼻,头发乱糟糟,笑呵呵的菊花脸,一副永远等着挨揍的贱样。
但他一旦有麻烦,却能很快地找来一堆黑西服或纹身男,让胆敢挑战他的人感到很后悔。
当然,说道不靠打架也能当黑头子,读者也别将老崔和教父搅浑了。
教父是不靠打,但人家那种运筹帷幄的脑筋和气质,比打死十个人的功夫更难学,不信你试着压低嗓子念念“迈克尔•柯里昂”看看,能比得上教父的半分沙哑沧桑么?
老崔断没有教父的脑筋与霸气,反而多了些许猥琐。
他取胜的法宝是那张原子弹都炸不穿的厚脸皮和那本价值十亿的电话本。
说的学术一点,老崔是“系统弥合者”。
如果说黑社会与合法的白社会是两个不同系统的话。
老崔这种人就像胶水一样,能将两个系统粘合起来。
这种人吊儿郎当,但信息灵通,他们的嗅觉能迅速发现需要暴力的人和提供暴力的人,并将两路人马整合到一起。
具体到电影情节,就是酒吧的许老板需要黑帮抢回股份,而老崔的远亲小崔恰好带着一个帮派。
老崔就从中牵桥搭线,将这两拨人勾搭起来。
所以,仗着脸皮厚,人面广,不需要见血,也能混成大哥。
可惜过去的黑帮片大都太注重塑造假英雄,而忽略了这类真小人。
这类人其实是现实的黑社会中一种很常见的角色。
如宋教仁案中的应桂馨和江南案中的汪希苓,都是这类人。
值得注意的是老崔更像江南案中的汪希苓,都是公务员出身,在体制内有不少朋友,出了事人找人,也能搬来靠山。
另外,老崔喜欢跟人家认亲戚,凭着血缘+公务员,他的圈子自然越滚越大,终于混成了真正的老大。
所以,别拿大叔不当黑社会,以后想立山头,别练肌肉了,当公务员去吧。
扯完了人物,还想对电影本身谈谈看法。
这电影的光中规中矩,大部分是顶光。
一道光从上往下打,场景硬朗,人物颧骨突出,显得又黑又狠的样子。
除此之外,美术和布景就亮点寥寥了,完全没有重现80年代末韩国的风土人情。
这方面做得好的可以参考《杀人回忆》。
此外,老崔那支永远没有装上子弹的手枪是一个亮点,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很吓人,其实没有一点杀伤力,就像老崔这个外强中干的老混混。
但是,能成为一个枪里不装子弹,也能安享晚年的黑社会,不也是很牛逼的事情吗?
正常发挥的类型片,整体仍旧比较的好莱坞化,韩国式用力过猛。
剧本尚可,演员也并没有超常发挥,尹钟彬的掌控还是值得赞扬的,至少影片呈现了清晰的叙事线和层递的可视性。
不过在风格化上就显得没有鲜明的特点。
除了三十年前的时代感和部分出挑的配乐还可圈可点。
崔翼贤是一把没有子弹的枪
看了感觉拍不错啊,很有内涵
不错,介于真实感和爽快感之间
光从海报和影片开头来看,我感觉这部电影将会非常宏大。然而,影片却在中段愈发散乱,毫无激情,还不够缜密。好在片尾挽回了不少。
过于肮脏了
除了河正宇好帅之外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他的角色一而再再二三地被骗我确实不能融入...
没什么感觉。不影响我继续喜欢韩语、韩国电影、韩国电影。
复古的感觉和俩主角各一星。故事,算无聊的。
这个绝对要看呀,河正宇就适合这样的角色!
看崔岷植的演技是观影的最大享受
7/10。韩式黑帮对人物的刻画越发复杂且小人物情感,梦想当老子又能装孙子的主角形像赋有现实主义的喜剧效果,价值观痛苦不在于对江湖道义的取舍而是生存压力和家庭维护,被黑历史裹挟也轻易洗白过上子孙满堂的晚年,这些都区别于港式犯罪片和美式黑色类型。小崔躲杀手进后被打砸的警局一幕讽刺味十足。 @2015-03-22 01:10:48
古惑仔不用脑,一辈子都是古惑仔
崔岷植演的那叫一个贱呐~
主要是因为崔大叔……而且这故事跟祖国最近发生的事件还蛮相衬的……长评在路上
纷杂但却不精彩 黑帮戏看得我尴尬症都要犯了 为了小河看下去的
80年代黑帮个人英雄主义的覆灭,混子二五仔老油条的胜利,好一个肮脏丑陋的世界啊。崔岷植真是像模像样啊
片子真心一般〜再有深度又怎样〜又臭又长就是烂〜两大牌卡士都让我提不起精神来〜
看过,但是忘了的电影,印象中还不错,主人公的多面性,非常给力。但明显还是会输给杜琪峰。
所以说官商勾结才是成就流氓大亨的终极奥义。两位主演太有性格魅力了,崔岷植够奸够滑,而且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河正宇则又帅又狠,绝对硬派流氓范儿。再加上八九十年代的复古风,整个片子很流畅,虽然有几段有点跳,不过不影响,结尾还有点黑色。
不喜欢,很一般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