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剥豌豆荚,就到电视机前选一个电影频道来看部能消遣的电影,边看边剥。
下午6点的时段没什么佳作,但换台到看到仔仔和谭咏麟对峙,就马上停下了,——明星的作用就在于此吧。
影片正当转折,本来只想剥小半碗,马上炒来吃,不想剧情发展让我坚持剥完了整整一大碗。
——足以证明,这部片子是可以让我在电视机前看下去的。
看完后还能借着那点儿小感动写完这篇简单的观后感,并且第一时间在豆瓣上看了大家的影评以及导演,大家的观后感跟我的想法看来差不太多。
让我很惊讶这样一部商业电影的导演是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后来在法国读了电影硕士,曾经是一位诗人——尹丽川。
看了看她的诗歌,语言很朴实,是我喜欢的一类。
我向来崇敬诗人,拍商业电影的诗人更有趣儿。
男猪脚仔仔有一张优质偶像必须具备的俊朗脸庞,和深邃的双眼。
看到他从流星花园的美男走到现在,可以说,只要有好的导演和适合的角色,他是可塑的。
娱乐圈从来不缺新鲜刺激和美艳花瓶,之前一度以为F4会像流星雨一样灿烂的陨落,但如今,我还一直看到他们,也更乐意看到这样的仔仔,包括他主演的其他几部电影。
其实他并不能表演出每个角色在不同的情节中所需要展现的情绪和台词的张力,但凡能大体吻合,或驾驭得了某些个神态,我们就满足了。
毕竟观众对极品帅哥的容忍度是弹性很大的。
可惜筷子兄弟在里面的表现倒觉得被牵制了不少,没有特色,还有些不自然。
肖央的娘娘腔本是个极尽搞笑之能的角色,但基友通常是有一股贵气的,他的扮相和表演都显得土鳖和山寨了。
(不是抨击他,我是非常喜欢老男孩的,每次还会在主题曲旋律和歌词的作用下感怀落泪)。
相比之下廖凡在非2中的同类型角色的塑造是十分生动的。
王太利扮演的山寨摄影师的本身也是个可以挖掘的很具表现力的角色,但太中规中矩了。
在好几个情节中都期待他有像好男孩里面夸张又自然真挚的表现,结果都显得拘谨,或许比起专业演员,火候还不够吧?
很希望他们能很好的走下去,再静心打磨自己,能够做出上台面的商业作品,让同龄人能在影院看得乐呵着飘泪。
不然筷子兄弟很快就变成后舍男生了。
谭校长的戏份不多,但姜还是老的辣,他的表演好像是在玩儿,他作为绿叶把后起之秀仔仔的年轻、犀利和冲劲陪衬得恰到好处。
徐若瑄的表现没有好或坏的感觉,不予评论,那个名模春晓扮演的角色,好像从来就不想正眼瞧人。
这部电影讲述故事的方式是成功的,节奏把握的很好,影片一开始,仔仔就被上司陷害,从顶级时尚杂志出局,矛盾在开片五分钟暴露,吊人胃口。
于是乎,仔仔带领的看似山寨的时尚杂志编辑团队,与顶级杂志之间展开对决,前两个回合抑,最后一个回合扬,不拖泥带水。
励志的几句经典台词很自然的嫁接在几个小的情节冲突中,“强壮的不是我的肌肉,而是我的心脏”、“《良友》怕的是他的理想”云云。
王太利的山寨摄影师的角色其实也是但如果要花钱在电影院中看这样一部电影,可以说是不值票价的,打发时间剥个豌豆可以,正儿八经地去看恐怕不值当。
镜头不够美,表演不够给力,情感不够动人……所以,这部影片还远没有挂着时尚外衣的杜拉拉的华美外表,也没有海角七号中故事的可信度和真情,更没有让人感动的爱情渲染和人物心理转折的细腻描写。
但中国需要多一些这样的电影,尤其是当下正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奋斗的年轻人,比起不知所谓的画壁,大张旗鼓的白蛇,矫揉造作的幸福额度——这些都是在去年同一档期推出的媒体广告铺天盖地的大片儿,这部影片至少能看得下去,看的有些小开心——煤老板和他老婆的表演很逗儿,另外加些励志和小小温情。
还没看过电影,上来纯粹是来吐槽几位主演的。
忘记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仔仔变的如此消瘦,兴许是和S分开。
其实流星花园也没看过几集,只是觉得那样略阳光,略忧郁的仔仔再也回不来了,许是人总要成长,总要经历很多事情,所以由不得我们。
当年与赵又廷出演了痞子英雄,其实我又只瞟了几眼,但是在颁奖时赵又廷的夸张虚伪的表扬让我平添了几丝对仔仔的喜爱,有人说仔仔有小梁朝伟的称号,有人说仔仔演技越来越好了,可是这样的仔仔真是让人心疼,不管演技是否日臻完美,不管获得了多少荣誉,始终希望你好好的,开心的。
徐MM一直被人称做永远的18岁,但不知道为何,最近出现的“少女”真是够吓人的,玲珑的身段不再有。
脸上的苍老是几沓面粉都遮掩不掉的,一下子让人觉得少女终有天会成为妇女,但对于徐MM来说,根本就没有过渡期,这才是最让人惊讶的。
《白蛇传》开头有徐MM几个场景,可惜那天去电影院迟了没看到。
还记得当年她与成龙主演的《特务迷城》么,小小的我真的觉得“宛若仙子”也不过如此。
乔任梁也是选修出生,应该来说混的还可以吧,至少能让我叫的出名对的上号,《夜店》中也就这么几个演员,虽然配角,也算拿得出门面。
看演员表时惊觉春晓也出演了,自从和彭坦结婚后,我是第一次看见她,其实对于她我也是很有爱的,气质有些清冷,但又略带丝傲慢,不可一世,《奋斗》中也就出现了几分钟,希望这次能看到她的演技。
谭校长这些平日没怎么关注,也不好多说,但对于导演尹丽川倒是去微微留意了下,据说是京城有名的名媛,才华有,见地有,还是很欣赏这类女子的,不谦卑,不刻意讨好,所以真诚希望这部电影能杀出一片天空。
这电影宣传真的非常的不给力。
在《幸福额度》的海报已经铺天盖地的时候,我站在电影院里,居然找不到一张《与时尚同居》的海报,如果不是娜姐上网看美剧的时候偶然瞟到预告片,今天我们看到的可能是林志玲的双腿而不是徐若瑄的了。
这两年看过的打着时尚的招牌招摇撞骗的电影着实是不少,《爱出色》、《摇摆的婚约》、《杜拉拉升职记》什么的各个都号称立足于时尚,结果就是披着时尚的外衣赤裸裸的拍着恶俗的爱情片,导致我对国内时尚电影的好感度极具下跌。
如果有条水平线横梁的话,已经快接近触底了。
所以对于这部电影也没有报很大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看,电影大大的超越了我的预期。
《与时尚同居》其实巧妙的玩了一个文字游戏,我们都以为这是个讲时尚的电影,其实它是个反时尚的电影——与时尚同居的,不是时尚,是平民化。
这是一群小人物的奋斗,一场关于梦想的奋斗。
重点是,梦想这东西太遥不可及了,要实现它就得先看看自己是什么。
看周小辉带领的这个草台班子最终成形的那一刻你就知道他们注定成为不了时尚。
时尚就是不接地气,这些人太平凡了,硬是包装时尚的结果只能是扑面而来的山寨气息。
还好在影片的最后,他们找准了自己的方向,把视角锁定到了普通人身上。
在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最多的词应该就是“loser”——失败者。
对于成功的追求是现代社会各界共有的毛病,时尚圈也许更为突出。
以小人物拼搏为视角展现成功之道的剧情在好莱坞并不罕见,国内电影倒不常见——经常是十分钟的镜头后,主角就由小催变成主管了。
《与时尚同居》没有向观众展示一群废柴是怎么变成时尚教主的超进化过程,而是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取得成功。
比如摄影老王童鞋,一出场就是个乡村摄影师,电影快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变成时尚摄影大师,但他却在自己最擅长的日常人物拍摄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定位。
电影要讲述一个山寨杂志班底的成功史,90分钟的时间确实有些吃紧。
所以剧中这些人马不停蹄的创业、失败、反省、努力、失败,最后成功,看的观众眼花缭乱。
与其说是电影结构紧凑,不如说是时间紧任务重,每个人身在其中都不得不加班加点。
这一点放在时尚片中倒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快节奏的情节推动本来也可以作为电影的特点之一,更何况比起对着一堆画的古灵精怪的模特切换镜头来彰显时尚的电影,对着忙碌的主角切镜头已经很让观众欣慰了。
只是为了赶进度的happy ending,让这本平民杂志成功的速度一下子迈进了N个阶级,周渝民和徐若瑄的KISS甚至都来不及放在电影正片里,这不得不说是个很令人遗憾的事情。
站在时尚尖端的从来就是那么些人,他们的世界也许很美,也许很奢华,常人永远只能看着。
但普通百姓也并不就如他们所想的那般对此充满了憧憬,觊觎着奢靡的生活。
百姓们有自己的生活。
电影中周小辉最终找到了自己团队的定位——平民的时尚。
这似乎也说明了这些所谓的时尚界的失败者,不过是注定是要在自己的生活轨迹上取得成功的。
所以《与时尚同居》只是讲述了我们这些与时尚相连却可能并不置身于其中的普通人的故事。
这是大多数人的故事,穿买得起的衣服,吃买的起的东西,偶尔奢侈,绝不浪费。
这种生活也许身处时尚的人未必懂得。
就好像导演永远想要创造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人最坚强的肌肉是心”、“世界很脏,所以我们要追求美的东西”什么的,而我们永远只记得周渝民操着台版普通话,骂着“sh a bi”。
这电影广告植入的太生硬,尤其是麦考林、奇艺。
原本只能算是3星的电影,但是之前看到的国内的时尚电影实在是太令人不敢恭维了,所以加上一星,以资鼓励。
“创业?
励志故事都是讲给失败者听的。
来北京三年,我在时尚大厦有了一间自己的办公室,买了一个两居,明年就可以把爸妈接来。
这就是我要的成功。
”“房子是五环外的吧?
”“五环外怎么了,七环也是北京!
”不知道多少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感同身受,反正我是笑了,笑完又有点无奈。
影片开始,周渝民不叫周晓辉,圈里人都知道他是Patrick --《名尚》的副主编,他自己也很习惯并enjoy这个名头,习惯到忘了自己本来的名字。
想起微博上的一句话:北京,已经把我蹂躏成另一个人,一个我不认识的人。
今年六月的时候,我进了时尚大厦,原来一直在电视台,和所有女生一样,对这个圈子充满无限向往。
转换一个轨道,一切都要重新开始,有了一张办公桌,但是是借用别人的。
于是开始了每天电话不离手,时尚杂志助理的生活。
那段时间,奔驰在北京的环路上,打车打到头晕,认识了N个师傅--靠谱和不靠谱的。
从国贸到红玺台,从北京南站到安慧桥,从广渠门到798...穿梭在帝都的我,来不及多思考,也没有时间停驻。
后来,我辞职了。
再后来,我离开了北京,暂时。
在某天拍完群星大片的晚上,我的勇气用完了。
而这勇气支撑了我在北京,三年......不知是给时尚圈打杂的工作让我身心俱疲,还是爱情让人心力交瘁,亦或是再一次找房子的颠沛流离,这座曾经让我心醉神迷的城市,耗尽了我所有的能量。
闪光灯背后一颗颗明星耀眼,名牌衣服上的标价可以抵几个月的房租,而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在北京的生活,不健康不快乐,作息没有规律,吃饭随便应付,父母在千里之外。
站在繁华的街头,常会觉得恐慌,这座城市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他,那种迷惘感与无力感,足以kill me。
算了,电影里经纪人的一番话很对:奋斗的辛酸是不好跟别人说的,只有小孩子,才会抱怨世道的不公。
北京最吸引人的,在于它无穷尽的可能性。
这里总是有很多机会,可以让你实现对于浮华世界所有的幻想。
这里也总是有很多有趣的人,让你知道生活其实有更多的选择。
但是认识这一切的代价,是漂泊和孤独,是高房价和坏感情。
这里给了你最多的希望,也让你感到最深的绝望。
青春热血慢慢变成一颗颗饱经沧桑的小心脏,时间怎样爬过了你的皮肤,只有这座城市最清楚。
我们忍受着天天挤公交地铁、上班至少一个小时的路程,忍受着和几个人合租、共用厨房卫生间的环境,忍受着月薪五分之一交税、五分之一交房租的压力,忍受着不愿承诺的感情和年龄渐长的威胁……就为了一个曾经的梦想:在北京有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
慢慢的,我们习惯了隐忍,忍到最后甚至忘了是怎样一步步走到了这里。
有人说,坚持就是胜利,是,胜利者总是少数,而大多数人,都沦为炮灰。
我想问他们,如果当年没有来到这座城,在自己的家乡,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至少有房有家庭,说不定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像周晓辉这样,三年内就能靠自己力量,在北京买房的人,毕竟是极少数。
无穷尽的可能性,确实让人心醉神迷,曾经我也是万千圣徒中的一个。
为了所谓的将来,咬牙承受当下的历练。
只是当可能性,一一尝试体会之后,才明白实现的遥远,以及超乎想象的真相。
当曾经的仰视变为俯看,揭去神秘面纱的一切,是否值得我们终身相送?
其实我知道答案,我怎么会不知道。
不是没有反省,而是无法背叛,自己二十岁时所选择的路。
虽然梦想这样的词,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些矫情,但却是支撑很多人忍受漂泊的最大动力。
而且,是真的回不去了,这座城已经渗入了你的血液,回到家乡,也抹不掉你身上的异类气质。
只要你有本事,帝都就有机会给你,而小城市却没有所谓公正平等,甚至连竞争你都没资格,人际关系就是一切。
所以就算北京对你如斯残忍,你依旧对他执迷不悔,因为你,不甘心!
京漂的一代,是左右为难的一代,是被夹在中间尴尬的一代,奋斗没有出口,放弃没有退路。
大鸣大放后,最后还是要归于平静。
看过最极致的样子后,是会踏心过日子,还是终生留恋激烈不甘平淡?
这个命题的答案,因人而异,嘛(读四声)人嘛命。
七环还是北京吗?
七环不也是北京吗?
人人生而不平等、也不一样,立业,坚守,婚否...此刻彼时的心境,应该会有所不同。
选择决定一切吧,有欢乐的日子就好!
今天我又一次参加到藤井树观影团,看了这部偶像励志片。
和以往一样,这部片子不要钱,所以要感谢藤井树的活动。
因为昨天刚在IPTV里面看了86年谢晋导的《芙蓉镇》的原因,所以觉得这部片子根本就没啥底蕴可谈。
原先傲慢的周小辉在结尾就匆匆变得平易近人。
一本原先定位就有问题伪
但这片子只能说是偶像片,但根本不能算是励志片。
第一,周晓辉的钱来的太容易了。
这片子讲年轻人创业,但谁都知道创业靠啥?
满腔热情?
执着勇敢?
当然不是这些心态上的东西,而是要本钱。
这部片子从头到尾掏钱的就一个山西煤老板的富二代公子。
失败一次20万,失败两次40万,这样的砸。
在结束后,我拿话筒提问导演,这片子的励志难道就鼓励我们找个富二代兄弟吗?
导演说有缘分的话可以交这样的朋友。
呵呵要知道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
而靠自己赚钱的人即使你是个底层小白领每月1万元,你要赚够20万,不吃不喝都要两年时间。
而假设你是个做包子的或者送水工等社会底层员工每月一千工资,你需要20多年不吃不喝才能凑满20万。
导演对我的Q&A中又说到,周晓辉也有付出他卖了自己的房子。
但能有房子的也算是个富人吧,这年头上海房均价3万,车子牌照都能拍到5万的今天。
大部分人能和他们比吗?
跟他们比再打着励志的旗号,估计只能回去掐着老母亲的脖子在啃出几个棺材钱来。
周晓辉的钱显然是来的太容易了。
即使他第二期杂志再失败,依然还是可以通过富二代家里弄到钱,再第三次,再第四次,这个你创业你可以吗?
在我身边就有很多创业失败的朋友,他们何尝不想东山再起。
当年十几年上班的积蓄在几个月内山穷水尽,但他们能在继续打工,重返他人手下干活,或许做着自己不情愿做而且工资低廉的体力活,但毫无怨言,等4050时候东山再起,这显然比这片子励志多了吧。
所以比起这些艰辛,这片子只能算是娱乐级别根本励志不了。
第二,一个年轻人的赌气居然最后被描写成了励志!
而大boss被他人干掉后,男猪脚气也消了。
这显然不是年轻人创业中的激情,而是小孩子般的赌气。
还有那个成功赢得广告后的跳舞场面,让我想到的是郭富城的电影《浪漫樱花》。
仔仔也想秀舞技:)不过仔仔还是挺帅的,尤其他看着徐若瑄素颜照想创意的那个镜头;另外作为80后出生的春晓的皮肤显然没有70后徐若瑄的皮肤来的细腻。
这点也是平面模特的苦恼吧。
看完后我们参加了影评活动宁财神一个劲的说这部片子土,我虽觉得这片子确实有世俗的一面,但和宁老师的《武林外传》比起来是高雅很多了,或许武林的笑点只有喜欢赵本山小品的人才具备吧。
我是笑不出来的了。
最后再次感谢藤井树观影团给的观影机会,顺带帮她广告一下吧:http://weibo.com/tengjingshu敬请关注藤小姐微博,经常有观影活动可以免费索票。
:)
“世界很脏,可我得回去看看,带着我的限量版包包,虽然是过季的。
”谭校长用他蹩脚却极富个人特色的普通话念出这句对白时,我的心有种释然的感觉。
这世上,没有敌人,只是大家立场不同。
陷害你,讨厌你,对你差的人,只是害怕你的好会超越他们,你的温暖会融化他们。
为什么,我们不尽力对世界好一点,让它温热一点?
梁得所先生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办杂志。
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找到自己所好之事,并不惧险阻,尽心竭力的完成,这样方才对得起来世上一遭。
而我呢,反思自己,似乎愧对过去的光阴。
这部戏,我想说,没有你想的那么肤浅。
“唯浅薄之人才不以外表判定一切。
”并不适用在它身上。
电影可看可不看,不是很烂。
1。
导演是尹丽川,我现在对她的印象就是一个文化女流氓,女人太有文化又太卖弄就成流氓了。
2.这部里最惊喜的演员是乔任梁,扮演的富二代很讨喜,由路人甲升级为关注的演员。
3.两主演周渝民和谭咏麟(号称校长的这个人已经老得要死了)没啥说的,换成别人演也一样。
3.这部戏里最受不了的演员是徐若瑄,扮演屯妞有点让我不适,还和周渝民有莫名的感情戏,以前没反感过她呀。
4.春晓挺有味儿。
5.说创业,办一个杂志成功得也SO EASY了,而且成功的形式有点抄袭《豪情》的意思。
还是有尹的聪明劲的。
没有极其离谱的对白和特别恶劣的发指情节。
一个标准的好莱坞,或者说周星驰经典小人物翻身仗的励志影片。
在国内毫无美学指标的时尚环境里,尹努力的做到了至少不是非常土。
北京城市的“奢华”,在有限的地标商业区里,困难的片段呈现,果然也是不土不洋,有股子尘土气。
也似乎嘲讽了某些刻板人物。
Alex明显是奔着Karl Lagerfeld去的,影片也借主人公之口指认其为传奇,但是,怎么就传奇了呢?
没有讲述。
不可能有。
因为国内没有支持其哪怕虚构一下的故事情境和内容。
这就是在国内选择时尚行业进行故事表述的困境。
本身就是非常空壳。
还是初级空壳。
使得展示空壳也成为困难。
影片本土化最成功的一笔,在于对《良友》创办人这一点的引出。
2011年 于北京
以前看杜拉拉升职计,爱出色‘等’二片,我真是本着‘想看这帮孙子是想怎么欺骗不明真相群众的想法,批判着看的。
据我发现,这类影片基本是:没事抖个英文,穿个Dior,赶个飞机,开个董事会,让几个训练有素的animal,伴着迪厅歌曲,舔着舌头,翻着白眼在一群guy的围绕下拍俩所谓‘大片’。
在这些影片里,北京城就剩建外,三里屯,ccav楼,今日美术馆等地方可见人。
姚晨踩着高根,喷着香味,直接能从798跨到国贸上班,还一点没扯到淡。
上班内容也无非是抱个sb夹子,通知这开会那开会,得闲,谈情说爱.喝红酒,切牛排。
车和房都是已知条件,失恋了随随便便就要去个东南亚国家疗伤。
卧操,这是除了新,闻联,播,第二个我希望活在的世界。
这次看‘与时尚同居’,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看了。
果然电影开头是令我作呕的一切,说品位啊,谈时尚啊,大模在办公室来回晃啊,当我快要反酸水时,我看到了煤老板,我反出来的就又咽回去了。
我认为,这个煤老板太像了,他和他那富二代儿子的家庭描写太真实了(本人看过很多猪跑)我可能看的片少。
但是这是富二代在媒体里少有的正面亮相。
对于底层人民,反映他们生活辛劳的中国电影还是不计其数。
但是反映富二代这一阶层的电影;表现他们的苦衷,他们的无奈,他们的决心的电影,反正让我印象深的没有。
从这,我就觉得此片非彼片。
之后的创业失败,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又好像要翻身了,但是又失败。
哎呀呀,这情节虽然和现实的时尚圈怪现象还有差距,但是作为有帅哥美女明显的商业片,已经十分苦逼了。
苦逼到后来看到大家又走到了一起,作为观众的我还真心高兴了一下下~~(但是成功后的群舞的场面,还是让我感叹时尚路对中国人民还是有点遥远。
)这片还一个特点就是人物多,每个都还都挺“丰满”,富二代虽然有钱,但是花钱还挺扣,这点很传神。
而且从一开始‘给钱就是大爷’的富二代脾气,不顾一切用野模,到后来全心全意支持小辉的身心变化的刻画,疏而不漏。
过气大明星,名存实亡受经纪人支配。
那个神秘摄影师林雪一开始真没发现是Hang Kang银,北京口音十分用心了。
还有许多许多细节,真真都是‘这样的片’不该有的优点。
最后结尾,几番真心大告白,不仅十分heart warming,而且有冷静,更重要是有一丝看透。
回归本真,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片子处处是对我开头提到的二片的粉刺。
看的我浑身爽。
爽就爽在似乎出了口气。
我们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群众”,在政,治生活中,被说成没素质,不配这不配那。
在时尚生活,娱乐生活,甚至一切一切生活中,都惯性地,理所当然地,被毫无选择权,被被迫看着听着,只见一个又一个小丑,跳出来,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可是在如今的社会,这么干是最tm 不入流的。
别把群众当傻子,他们今天傻,明天傻,后天也未必傻了。
几个大马猴,靠着群众对他们过去的良好印象,还能蹦几天。
但是以后要还想靠愚弄无知大众来挣人气的,那就只能自取其辱了。
此片就是证明。
总体感觉是,每当看到让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片的时候,就出其不意的让我心凉一下,类似于先给你个甜枣,再赏你一个脑瓜崩儿,没有巴掌疼,但甜味却也着实体会不出来了。
大体故事讲得很明白,人物分工很明确,但不得不说像这样没有大悲大彻,大喜大悟的时尚片还是要靠细节分高下的,我觉得此片成在细节,也败在细节。
问题:细节一,三年就能当上副主编的人物会摸不清自己老板(主编)的心思,把自己送上绝路?
虽然这是故事的起因,但却没有绝对的说服力。
虽说是把老板当师傅,但是伴君如伴虎,巅峰的美景是只容许一人观赏的,最后居然还要等到对方把脸皮撕破才明白老板的真实表意。
周小辉刚刚展现了他在时尚界的过人才能,就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这样的愚蠢,不能令人信服。
细节二,旧爱新欢的功过问题。
对于周小辉,和celine的一段情可能是工作与生活的需求,像是逢场作戏,真心却很少。
在面对自己不公待遇时她的冷漠令他彻底放弃了这个女人,但是celine并没有成为他的敌人,还每每提出忠告,并且为其事业铺路。
虽说没有成为真正了解周小辉的人,但相比于英红这个本身在周小辉眼里就是个无足轻重的loser,仅仅是在他患难时伸出“假”的援手,付出模棱两可的真心,以支持周小辉的名义在暗地里成就自我,celine可谓是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做事坦荡荡了。
英红因为处于从未成功过的压抑之中因而做了“卧底”,最终也因为发现这样的成功并非自己是所追求的,重新找回了自我。
这个人物的塑造是相对完整的。
但周小辉对于两者的态度的表现却出现了矛盾,他不能接受celine自我求全的冷漠,却可以原谅自己在每次接近成功时英红的背叛,难道只因为英红付出的比较多吗?
我个人觉得这段爱情更像是强加性的爱情。
细节三,煽情煽大发了。
最主要的就是各种磨难正磨的观众津津有味时,最后的成功反倒像是突如其来的阵雨——重点是雷啊!
情节像是春晚的小品,歌舞更是把大家带入了宝莱坞华丽丽的世界!
其他就是台词问题,周小辉一定要跑到武阳家里告诉他爹娘,他们的儿子多有义气;alex一定要像周小辉诚心忏悔,并强调自己是县城来的。。。。。。
细节四,悲惨的音乐。
少请个明星,花点钱弄点原创音乐吧。
各种名曲在这个片子里用过之后都显得廉价了。
亮点:细节一,片中几处都没有简单的使用片段回忆,而是掩藏部分过去时,并将其作为现在时的例证。
例如周小辉被踢走时动员员工一起创业,celine告诉英红周小辉为了他们放弃GF主编职位,两处情节都利用了前面对话中所隐藏的片段,这样就使观众也成为了片中的未知者,等待着揭晓答案。
细节二,对于现实的展露(或是嘲讽)。
片中很多情节,台词都有着些许对现实生活现状的批判之意。
对于煤老板,富二代,房价,奢侈品,明星,创业等都有说法,而且说得很对。
一句“小孩子才埋怨世道的不公”不知又戳疼了多少人。
细节三,shock。
我相信,在有了老王醉酒的这个埋伏,最后知道英红才是卧底这个情节还是令很多人都惊讶了一下的。
能超出观众的想象就是个大亮点。
细节四,我很喜欢最后英红出现的那个镜头,社里的人物(除了英红)在门口一字排开,其中也包括莎莎,镜头在徐若瑄身后,刚好将英红的后脑勺重跌在了莎莎所在的位置上,成为了五人的集体亮相,而且英红这个特殊人物是以后背面向观众的。
这个画面很有意思。
其他:春晓演技进步了好多,只看过她在奋斗里的表现,当时觉得她还是站着不动拍照片好;周渝民到底是不是想说京腔啊,没有儿化音的“哥们”听着真难受;谭咏麟那不知道那个县城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乔任梁比想象中的好。
筷子兄弟配色配的很到位。
再有就是片名没什么创意。
总体还不错的片子,但是因为有了四星的底子却最终走到了三星的结局,比那些本来就是三星的片子更会令人感到遗憾。
很像《穿Prada的女魔头》,区别还是在编剧的功力和影片成本。但女诗人尹丽川已经很努力了,看幕后故事,导演找周渝民、谭校长和筷子娃娃来参演该剧的经历变成故事里抢齐西上封面的桥段。故事最弱的一环,就是周渝民和谭校长的心结,结与解,都像是没有理由的魔法,还不是技法纯熟的魔术。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啊!!!
徐若瑄简直是妖精,美得向十五六岁得姑娘……嫉妒中
實在想不通為什麽三分鐘前才賣出幾十本的雜誌一下子就他娘的大賣了……
老湿: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5NzkyNzUy.html
惊喜,三观正,地气足,节奏合适,段子正,乔任梁大惊喜,周渝民卖个脸卖个身板,徐若瑄卖个纯卖个傻,分工明确,张弛有度,果然在众多国产二片中,此时尚片如此完全胜任四星级~~
很好看,评分怎么那么低?
如果说和普通百姓相关,就是接地气,那你们文娱界的地气也太不值钱了。另外,到底谁跟谁同居了?
3.5星吧。作为一部打着时尚旗号的电影,当然不能跟prada恶魔来做比较,但是相比时下其他的国内所谓时尚片,要来得有诚意。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空洞,职场斗争的表现,山寨反时尚的突出,都还算真诚。电影名字取得不怎么样,噱头吧,大家都没啥感觉了。反正大家欢腾就好,在这种类型片里,算是拔高的吧。
不雷人 有主题 有逻辑 有笑点 小励志 乔任梁演技有进步 不错
我能吐槽么,能吐槽么,能!~吐~槽~么~!
要是能有枪手写的那么好,谭咏麟就真的永远25岁了
各种装加广告的产物
这男人真的是 迷人....
这片子5.6分让我终于信服群众是愚昧的这一真理。
故事再好点这个电影会更出色.台词棒.
本土时尚剧 ........not fashion! - -
哈哈哈哈,看的我挺嗨皮的。很轻松。
讲创业,有内涵。比同期那些纯商业的垃圾好多了。周渝民精炼的造型很顺眼,徐若瑄还是这么这么好看
讨厌徐若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