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啊二中 50/100有想象力的校园动画片不算是很糟糕的电影,看了还是觉得好看的有趣的为什么会看这部电影,因为是看了很多片段,发现还是挺好看的让我比较差异的就是南北方学校的差异有些搞笑的情节,应该是在致敬周星驰剧情比较紧,结尾对我来说是比较好的至少没有浪费时间去再学一次unit9,而是直接学习了unit10生活这样的老师一定一定很少很少。
大家好,我是《茶啊二中》的导演夏铭泽。
上一次写这样的文字还是七八年前上学那会儿,觉得自己总是不太擅长做文字表达,但又发自内心地感谢大家能来看《茶啊二中》。
一开始的《茶啊二中》仅仅是一部网络动画短剧集,讲述了8090这代人青春的东北校园喜剧故事。
而我也是2014年9月在网上无意间刷到了第一季第一集后,便成为了这个IP的忠实粉丝。
回想起来,如果那天我没有偶然间看到《茶啊二中》,作为一名师范大学毕业、有教师资格证的学生,或许我现在会在某所学校里教美术吧。
正是因为遇见了《茶啊二中》,让我也成为了系里有史以来第一个硕士毕业,却没去当老师的人。
2015年7月,我和凝羽动画成功奔现,到现在已经是第八个年头了。
从相识到相互陪伴成长,从粉丝到主创,从91秒到91分钟,可以说《茶啊二中》不仅是我工作的全部,它更像是和我朝夕相处真实存在的伙伴一样,也成为了我生活里的全部。
来凝羽第七天,参加公司组织看的电影《大圣归来》 这是我们所有人第一次的电影之路。
我记得刚开始时,大家几宿没睡的兴奋和真正上手后的磕磕绊绊;也记得过程中一次次不满足的挑战和深夜不放弃的死磕;记得五年里每一位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中途离开的同事,也记得因为相信、热爱慢慢加入的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记得每一位业内前辈面对面给予的意见和鼓励,也记得最后一次在棚里审完最终成片时,害怕被同事们发现的,偷偷抹泪的自己。
那一刻,我好像看的不仅是我们做的《茶啊二中》这一部电影,更是一部所有参与这电影的每个人五年里经历的漫长回放:这里有每个人的激动、探索、迷茫、等待、焦虑、欢笑……是啊,几年前我们只能幻想的电影梦,到今天竟然真的完成了。
《茶啊二中》在上映前一个月就开始了路演放映,听同事说,这种安排好像并不多见。
因为我们不是大IP,也不是知名导演,所以担心大家看不到我们,需要提前宣传。
我本就是一个怯场,不善言辞的人,也不确定大家会不会喜欢《茶啊二中》,所以心里就更忐忑了。
每次提前到影城,我们几个人其实是没办法去休息室坐着的,会直接悄悄进到影厅,靠在过道一角,听听观众们观影的真实反应。
当听到观众们真心的笑声、甚至是自发的掌声时,悬着的心才能稍微放下一些些。
《茶啊二中》电影首映礼后合影 这段时间经常被问到《茶啊二中》想给观众传递什么主题,我想可以是青春、是陪伴、是和解,是永不言弃,或者仅仅是一次追忆...不想特意去框定它,观众们自然会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而我们最想传递的只有一个,它是一种能量,那就是快乐!
是快乐的力量!
希望这种快乐能通过我们的电影传递给更多人,让每一位观众都能从中找到曾经那个率性天真,不怂不惧的自己,和那段最中二热血的青春!
能走到今天,真的要感谢很多人,这些感谢可能我们这帮人都没办法当面说出口。
感谢每一位参与或者帮助过电影制作的伙伴!
也感谢每一位粉丝和观众的陪伴、鼓励和包容!
希望《茶啊二中》可以成为一本厚厚的影集,在大家累或难过的时候,它就在手边、随时翻开,便能穿越回那段最美好单纯的校园时光,便能多一些微笑和温暖。
凝羽动画的伙伴们一起看《茶啊二中》
不啰嗦,直白的说这部电影不值一张电影票首先我先上一张观影时候的心情变化图
总结来说个人觉得有问题的几个点:1.电影刚一上来追车追了五分钟———这是动画电影啊喂,这画质风格也不是走细腻特效路线的,上来整《速激》那死出干嘛?!
既不好笑,还拖时长,虽说动画片我不能拿现实和他比,但是这段剧情存在的意义是啥啊。
当时看的我尬死。
2.然后是老师学生灵魂互换,虽然老套,但也懂这么设计是为了让师生能彼此理解换位思考,但是换身之后我是有期待的按理来说性别加身份加年龄都是反的的两个灵魂互换身体后应该马上笑料不断才对,结果就是用老师的视角看了下学生的宿舍和上课课间日常,用学生的视角看了下校长平时有多啰嗦的形式主义开会,而且学生用老师的身份说建议校长周六日上课周一到周五休息那段,校长回了句私下再说就完了。
这个地方的翻已经起来了,后面应该有个校长的大反转反映啥的,结果这么好的一个笑点就这么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给错过了。
3.后面的剧情翻来覆去的互换灵魂虽然把学生老师互相理解这段讲清楚了,但是知道老师抢公开课不是为了她自己之后是不是应该有个至少对切4-6个画面来展示学生这边理解老师后在身体里做的努力啊,就整个这一段都很平的就划走了。
4.最后学生冒充老师想要用换身体这个方法帮老师拿到公开课的成就这里,老师为啥自己去烧烤摊了手机关机了也没说。
这是个老师啊,她的人物得符合社会身份逻辑吧,就算是为了给最后一关增加副本难度,但是感觉也应该再设计巧妙一些。
5.总结来说的最大问题还是,笑点基本都在预料之内,所以笑不出来。
我不知道这个片的目标人群到底是10、00、90还是80后,就是梗老的感觉不是80、90的可能都看不懂,但你要说就是给这个年龄段看的,那可不可以设计的再意外一些,毕竟这个年纪的观众群体都是过来人了,如果你的翻出来回答都是意料之中那种就真的有点没意思了。
最后吐槽下宣传,之前在某些短视频平台看到宣传视频都是一些导演演员在电影院看的时候笑的贼夸张那种,咱就是说谁教你们这么宣传的,你们这样只会把观众预期拉高,我就是这么被骗的呀,看完感觉自己就跟冤大头似的。
虽然我不知道为啥豆瓣能有7分这么高的分,但是我摸着我自己的心给的真的4分不能再多了,还有1分是鼓励中国动画电影加油的~
虽然没有太多动画版的感觉了,但依然很值得去电影院看说实话,我本以为会是一部拿动画的高口碑唬人的电影,但没想到拍的还可以,画风确实改动的比较多,但看起来并没有太出戏,还是很有原本的那个味道的。
而且还加入了很多网络上流行的元素和部分人的童年彩蛋,真的很好笑但好笑的同时剧情也没有拉下,虽然画风还是比较简约,但故事内核确实很燃,很多情绪发挥的地方也很感动,我是真的没想到看一部喜剧动画我的眼眶会湿润,而且不止一次这部电影比较明显的缺点可能就是时长太短了,感觉都没怎么看就没了,我看动画的时候都没有这种感觉,但这么简短的剧情能讲成这样,制作组也是有水平的配乐确实挺符合情绪的发挥的,唯一要吐槽的就是这一版的《那一天》,完全没有之前的味道了,满满的声卡味,这个歌手我就不多说了,我不大喜欢。
但结尾王心凌唱的片尾曲是真的很不错,响起得恰到好处这一部电影拖了好几年才上映,制作组确实很不容易,希望不要埋没任何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和制作组,真的很感谢制作组做出这样的动画,真心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影(说多了)
作为四季番剧老粉,这剧场版太满意了!
看之前就有所耳闻“笑疯了”,刚开始看还面无表情,整老师学生灵魂互换一出后笑出眼泪、笑出腹肌、笑得合不拢嘴,看到后头师生情也竟有些被感染了,眼角的泪花不知是笑的还是哭的。
看完也想这喜剧效果咋这么好呢?
电影的人物都讲东北话,平添一层幽默,贯穿校园里奇葩精怪的事件,再加上夸张的动画与音效,学生们看这片绝对乐得起来,很能与其中的包袱共情。
虽说身份互换是个老套路,但《茶啊二中》玩出了新花,老师与学生转换,每十二小时替换,尽管后头莫名解决,但不影响全片叙事。
走上街道,来到班级,住进宿舍,只有校园才能带来这么多出奇人意、出乎意料的快乐,是很多灵感的故乡、创作的沃壤,讲校园的青春喜剧很多,但能像《茶啊二中》一样抖包袱和煽情一样自然的就少了。
电影四星,加一星致青春!
茶啊二中 (2023)7.32023 / 中国大陆 / 喜剧 动画 奇幻 / 夏铭泽 阎凯 / 邢原源 王博文
《茶啊二中》在我心里,就像《李雷与韩梅梅》,像一个夏日的午后,耳边是怪腔怪调的磁带英语,刺耳的粉笔划过黑板省,身边的少男少女在偷偷传着纸条,我已昏昏欲睡几乎睁不开眼睛,被擦耳而过的粉笔头惊醒,一睁眼窗外是漫天橙色的晚霞。
话虽如此,我却大概是整个影厅唯一的80后。
我右边是把每个情节都要解释给上幼儿园的儿子听的年轻妈妈,左手边大概是一对高中生情侣,后边是一个不断踢我椅背的小姑娘(后来我忍不了批评了她两句就不踢了)。
这有点失败的氛围,令我有点后悔跑来影院。
唯一令我欣慰的大概是整个影厅还是坐得挺满的,毕竟我自己去看电影的部分原因是担心票房惨淡,主创团队没钱做第五季,毕竟第4季已经是遥远的2018年。
至于电影本身,人对自己有情怀的东西肯定是宽容的,尽管如此,身体互换这个梗也有些老了,但笑料确实不断,又能开心又能怀旧还能治愈,我给了8分。
等手机可以看了,也许会自己在屋里,默默再看一遍。
结束了,拉开窗帘,外面是灯火万家。
那些我们已经失去的,希望影像能帮我们记住。
《茶啊二中》这个IP是2014年开始上线的一套动画短片,校园搞笑,长春的动画公司制作,背景是以东北师大附中为原型的一所虚构中学,“茶啊二中”的名字是来自于据说是长春古称的古肃慎语“茶啊冲”。
14年可能因为本地推送,在网上看过当时还是动画小短剧的这个ip,今年竟然出电影了,昨天跟观影团点映看到,电影里面仍有挺多长春元素,南湖公园,文化广场,54路有轨电车,看剧情介绍还略好奇怎么把番剧的现实题材接入到电影奇幻的点,原来是放到了本来就有都市传说的伪满建筑地下防空洞的场景,遇到神奇钟表发生换身,挺有意思(学校原形师大附中是原来的伪满农业部)。
现场交流有达人提问是不是这里有美化中学校园和师生关系的成分(对应唯成绩论、对“差生”态度、小镇做题家、bullying等现象),个人体感中国/东北工业省会城市2005年代的中学校园主氛围差不多就是电车上那段同学们一起努力帮助老师也是帮助自己“这不燃吗?
”所代表的某种内核——每个人心里总体还是想往好了去的,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何况这还是断层省top1的附中,那时刚进入21世纪的国人们也开朗积极地相信着未来会好。
当然,跟这些“工业城市优秀中学”的学生比,前年底的《雄狮少年》有涉及过另一个环境下的“少年故事”,也是差不多同年代(2005左右)“区域村落中的留守少年”。
这部作品在南方沿海/广东的市场经济语境下,吸收了经典时期港片中“废柴成长”的故事逻辑,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
这种“草根成长”的市井港片,最繁盛的时期也是在香港经济上行发展、大众情绪也是拼搏赚钱的年代,不管不顾勇往直前的“少年叙事”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而如今经济环境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完全复兴曾经的少年叙事可能会比较难,前几天和业内老师交流到,现在对于成长型/养成型的主角,若没有大IP自带数据的加持,实操上很难做起来,观众会期待出场满格上来就很成熟不犯傻的主角,具有生活经验的成年人主角、中年人视角的作品就多了起来。
我也发现,对比二十年前的剧集多样性,当时不仅有《少年包青天》《少年英雄方世玉》《少年王卫斯理》这样年轻主角的悬疑、冒险,甚至还有《九岁县太爷》《忠勇小状元》这样以小孩主角“少年视角”来着整顿官场职场的古装传奇。
而当前优秀影视作品里,想一想近来的国产高分,虽然仍是有悬疑和冒险佳作,主角却基本都换成了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中年人。
以往的“少年叙事”也被中年人更关注的“中年危机”叙事尤其是“中年男性危机”叙事所代替。
在这样焦虑、失意还有世俗困顿的中年危机视角下,未来有许多可能的少年形象多是危险的“坏小孩”、是有威胁的“潜在新上位者”,过往“少年叙事”中被积极展现的“少年意气”到“中年危机”这里变成了不被肯定的、负面的、有待教育和规训的、工具化的存在。
但我仍觉得“少年叙事”还是很有空间也是隽永能打动人心的,“少年心”是一种各年龄段共通的怀念情结,就像那句话说的:“有些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往后的余生只不过是他的影子,在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往日的生活,等到七老八十才被埋葬。
”近十年来,相较一些过会被制作出来的“青春/校园”的产品,类似《茶啊二中》这种朴素的、纯粹的日常流真青春的真诚创作,不花哨不矫情、不抓马不强行燃或虐,不为了揭露而揭露,就有可能重新瞥见“少年情怀”的味道并赋予它进一步的力量。
就算有美化/升华的部分,也不过是像石老师在公开课上把unit 9换成unit 10,举重若轻的一念牵动的是一个实际上有很多影响的大决定。
成年人/中年人即便重解青春的时候也是克制的,可在某一瞬间发现“青春”所赋予我们的少年心气在以后的人生中仍然存在、仍然影响着我们趋利避害思虑之后的本心选择,这种感动是深层次的,也是我认为“青春”题材、中式校园创作主题可以进一步探索发力的方向之一,毕竟每个人都是少年过来的。
这部动画电影有做到这点,在尚未成型的国产青春校园电影叙事中其实难得。
闲来无事,窗外浓云遮日,白天需要开灯的日子一年里也没有几天,恹恹地坐在沙发上,手上的遥控漫无目的的在屏幕上上下移动,《茶阿二中》,点击开始吧。
“王八”和“追到会”燃起了我今日份的快乐🎉, 回忆被打开,少年时的我们,谁没有一份点燃的夏天呢。
跟着动漫,我听见了来自胸腔的大笑声,哈哈哈,这不就是我的寝室吗?
这不就是我的同学吗?
这不就是那时我们的脑回路吗?
动漫制作得很好,太逼真了。
故事虽然老套,但依旧感动到我。
这个没有阳光的下午,《茶阿二中》给到了我光,燃到了我。
爷青回了!
不老不老还未老去,时光荏苒,生命善待。
电影看完,突然很想鼓掌!
影片比我的心理预期好很多!
这个是让你从头笑到尾的好片子,看着看着就会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
白绿相间的学校走廊挂着科学家的画像、女老师的高跟鞋、总是一身西服的校长、让人头疼考试……当然还有无数被数学语文占领的体育课!
在这样的校园中,一群青春岁月中少男少女,他们的表演自然而简单、那些小小的快乐不做作也不矫情,就是那种醇醉的“属于小屁孩的开心”!
对,已经长成大人的我,再一次回忆起那种——平凡小屁孩的——小小的,简单的快乐,坐在荧幕前笑得像个孩子,享受着这种久违的、纯粹的快乐,真的非常难得!
先说哈,前方高能,有很多剧透!
所以介意的同学,先去电影院里刷个电影再进来看,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下呗!
我特别看重这个片子有一点是:没有俊男美女,也没超能力,但特别接地气的给力!
我解释下哈,影片里并没有孙悟空、哪吒一类的传奇人物,也没有任何飞天遁地的超能力、放大招,就是平凡的日常,却能真真正正的戳中我记忆中的某些点,我们都曾经有过少年时,14、5岁是一个很敏感、很感性,又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年纪,满嘴喊着“理解万岁”和“我已经不是孩子”的同时,却无奈地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和老师们一起苦苦挣扎,埋在试卷里,埋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无奈现实中。
虽然每个人都执着的喊着“成绩并不代表一切”,“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但影片中的那个石妙娜真的就让我想起我中学里那些从可贵的老师们!
而且我记忆中的老师嘴里最常说的话是“教学相长”,意思是:不光是我教你们,其实你们也每天都在激励着我在前进,我们互相不放弃才能一起向前走!
预告片里写着“不管几岁,快乐万岁!
”
真的是这样!
这个片子是属于那种“大人小孩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笑点”的全能型喜剧。
比如我作为一个80后的大人,有不少笑点来自于我还是小孩的时候追的那些影视动漫,在这个片子里居然都精彩的呈现出来了!
戳中我的笑点还有怀念点,太意外了!
首先是:男生们在仓库里放大招的那部分!
《圣斗士星矢》的天马流星拳突然变成了“天驴流星拳”,打出来的时候还有“天驴星座”跟着出现!!!
我当时就笑喷了!
这一小段男生对打,包含了太多太多我少年时追的动画片和电影甚至是游戏中的精髓,《忍者神龟》《宠物小精灵》《魔兽》《天龙八部》甚至还有……
《大话西游》最后的周星驰在城墙上走的那一段经典!!!
然后所有的我自己中学时代的情绪就都被“勾搭”出来了:对对对!
我们中学的时候也是这么喊着“钻石星辰”“庐山升龙霸”“皮卡皮卡丘”去和其他同学打招呼的!
对方也会非常配合的把各种动画效果一边脑子里YY一边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回应你!!!
虽然在旁观者眼中……就是一脸嫌弃,因为她们看不到你们正热火朝天的通过想象力脑补的各种不得了的效果和背景音乐!!!
但这种强烈的反差放在电影里就超级搞笑!
这个就好像《海贼王》里每次弗兰奇又发明了新武器的时候,路飞、乔巴和乌索普满脸放光背景音乐也雄壮到爆炸,然而切到娜美和罗宾的时候,就一脸安静,满脸都写着“这是啥?
一点不懂也不想懂”!
就着这个效果!
瞬间get到这种反差的你,就在这个鲜明的对比中笑出声了!
另外,同样对比鲜明的笑点还有:《美少女战士》变身就是王强化妆变身石老师那段!!
从头到脚,换装渐变还有闪亮效果,我在变身那个部分都在期待王强能说一句“代表月亮消灭你!
“了!!
不得不承认,放在王强身上,既搞笑又看的人怀念不已!
再配上粉笔灰当粉底、烤肠当口红以及最后那个无背景音乐的冷静傍观者版本的王强自high跳来跳去!
笑得我眼泪都出来了!
再有一个就是《流星花园》!
王强假发第一次登场的时候,背景音乐是《流星花园》的主题歌!
哇塞,这个音乐一出现,再配上那顶在风中飘动的长发!
吴建豪版的美作就神再现了!
我当时就在想这个制作团队一定是带着真情实感的把自己的成长时期影响重大的影片都悄悄的放进去了!
而且《流星花园》不只出现了一遍,在女生给石老师送礼物的时候,有个钥匙链也是F4的,没看错的话,还是4大花美男都亮相的,所以那个女生在给了“妙姐”以后,还郑重声明:公开课以后要还给我!
我太能理解了!
那个时候F4 的偶像魅力真的就是这么强大!
男寝和女寝那段也让我惊喜!
妈呀,我是北京的啊!
这个影片是东北的,但学校宿舍的结构甚至床单颜色都和我的记忆中是一样的!
长长的走廊里有着各个寝室,走廊里永远挂着衣服!
特别是王强用来包头的那块布,就是我以前寝室的床单花纹!
我不知道是不是全中国所有学校都是统一配置!
但真的,这个床单我们6个同寝室的人,大家颜色一致,还都用了4年啊!
对了,多说一句,这段阿拉伯登场的背景音乐超赞!
一定要好好盯着字幕看!
再配合王强他们5个的群魔乱舞,马上如假不包换的变装少年们的戏剧效果就出来了!
(后来我在网上特意找了找,那段音乐原来是叫《东北之冬》据说还是印度神曲,并不是阿拉伯)以上都是我个人被戳到的地方。
还是那句话,我觉得每一个看这个影片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连接点”,然后会心的笑出声来。
不管你是14岁还是40岁!
快乐万岁!
下面想换换“画风”,盘盘各种我的小发现!
影片里面其实藏着很多很多“小心思”。
目前我就刷了一遍,应该不太全,回头再去二刷,估计能找到更多!
先说“校训”哈!
是不是全中国的学校教室黑板上都有8个大字啊!
我还记得我中学的时候是“团结 友爱 勤奋 开拓”(妈呀,我决然现在还记得!
)
可刚一登场的3班,和1班的学霸班比起来,除了班级氛围各种“闹”以外,你看看这8字箴言写的啥!
“自由无限 快乐无边”!
哈哈哈,就这一秒我就发现这个电影的制作团队,埋着无数的“小心思”!
然后就好像《我的野蛮女友》里默默观察某某导演到底客串了多少次一样,开始注意着8个字了!
石老师初登场的时候,王八(网吧)那段,后面的校训是“团结友爱 温柔以待”,这个出卖王强他们行踪的同学肯定不属于“团结友爱”,当然了后面石老师的各种猛女师太形象也绝对不是“温柔以待”啊!
王强变身的石老师开始讲课,后来演变成两个人互相黑化的时候,后面这个居然是“互帮互助 宽容大度”
到后面真正的石老师上课的时候,则是“本色出演 真情流露”。
最后教室里舞狮子那段,8字箴言变成了“贺妙娜获 优秀教师”。
有一种“咱作为字幕组不能白拿工资”的存在感!
有没有!
另外,背景这里有很多特别接地气的中国氛围,比如:背景海报,就着一个瞬间,有没有人好像我一样看到了“葛优”?
烤串店里,背后的“青鸟 啤酒”,不说了,大家都认识青岛这个著名品牌!
另外,其实小胖子手里的零食那个好像虾条一样的上面写着“上你家”!
有没有谁联想到一个品牌叫“上好佳”?
还有女生宿舍的方便面“坑师傅”这个我不解释了,方便面里有“师傅”这两字还是K开头的,就那一个吧!
另外,在后面高燃电车上,学英语的除了3班的同学们,还有这个金头发的,其实他就出现在刚开始的网吧里,可见3班这个“燃”的氛围直接把网吧里的游戏青年都给带动的好好学习了!
这里有种喜滋滋的“哎呀!
我发现了!
“的小开心。
其实这种应该还埋着不少,回头2刷去再补一遍!
当然也欢迎留言讨论,我估计我应该还有好多没发现的!
最后影片的音乐真的赞!
除了刚刚提到的那段《东北之冬》,
超爱王心凌的主题歌,这个主题歌一起来,马上电车上那段“燃”的学习氛围就不一样了!
你会觉得既热血又然,但又充满着青春气息!
看完电影我回家又刷了好几遍这首歌,爱死了!
最后嘛,想说说关于东北话配音的部分,因为制作团队是东北团队,所以我挺能理解预告片里说的那种“我们东北也能有好的动画片”的心情,而且据说配音其实做过普通话版本的,不过主创团队认为效果没有东北话带感。
但是……作为一个北京人,我才发现而且还不得不承认:原来东北话我不是每一个字都懂啊!
有很多好像俚语一样的东北特色笑点表达方式我都没有get到。
连我一个北京人都不一定懂的方言部分,估计南方小伙伴就更加理解困难了吧?
要是能有一个标准普通话的字幕就好了!
真的。
我记得之前看哪吒的时候,刚开始登场的师傅是一口四川话,但字幕是每个字我都能理解的普通话字幕啊,所以四川话一上来,觉得既好笑,又不耽误理解他说话的意思。
但……东北话似乎每一个字都能用普通话文字打出来,但是具体俚语的笑点在哪里,get不到的地方真的就不懂也笑不出来啊。
所以难免有“怎么周围人就笑了呢?
”的情况。
好了,大概这样吧,欢迎留言,尤其是那些“小心思”,谁get到其他的了,我没写到的,留言给我,我二刷的时候去找找。
最后的最后,我下次再在家里找到蜘蛛的话,我一定要起名字叫“帕克”!
哈哈哈!
学到了!
生动的校园故事,诙谐幽默的剧情,构建成了一个专属于青春的美好时光。
影片以学生时代嬉笑怒骂、畅所欲言的校园时光为核心,与老师和学生互换身份为起始点,将师生情谊描绘的淋漓尽致,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学生时代的影子。
如果说网剧版的茶啊二中,是属于每个学生欢声笑语的青春,那么电影版就是独具特色的情怀。
当王强与石老师互换身体之后,同学和老师便成为了彼此的朋友,尽管黑板上依然有操不完的作业题,学生也依旧会面临学习就业的压力,但是当大家一起嬉笑怒骂打闹之时,似乎将青春留在了曾经的美好时光里。
老师和学生的身体互换,让人物的刻画更加鲜活,与此同时,在啼笑皆非的校园生活中,感受到温暖与治愈。
因此当老师与同学的观念发生冲突,当妙语连珠的话语萦绕在耳旁,似乎一切的矛盾,都会在满怀温情的氛围中和解,因此当王强与石老师换回身体之后,便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学会了相互包容与理解。
当童年的时光被渐渐遗忘,当青春一去不复返,似乎只有老师与学生天真浪漫的话语会一直永存。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份关于青春的美好答卷,会取得一个完美的成绩。
个人评分:8.2
简单且纯粹,很多校园中的梗瞬间能触发学生时代的点滴回忆,没有过度煽情也没过火的瞎闹,用交换身体这个老套的设定轻松的讲述了一个只属于校园的可爱故事,真的挺好的。
结构比较传统的校园师生喜剧,大抵是麻辣教师,差生班咸鱼翻身,不是冤家不聚头那种套路,但是笑点还是很密集的。谁没有过点青春呢😂想起了高中跟班主任吵架把班主任气哭的自己。。。。。对不住了🙏🙏🙏
还不错~挺温情的~
!!去看
时间设置在05年,所有梗都是老梗,看得出是服务90一代,可能会落在小孩看不懂大人觉得幼稚的夹缝,不过作为IP的剧场版还是保持了完成度。期待看到的长春&东北师大附中风貌也没啥更惊喜的表现,应该精华都在剧里吧。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7月国产喜剧片最搞笑的应该就是这部了。东北银看太有代入感了,看完高低得整顿烤串儿啊!😛😛😛
它的穿越变身逻辑很粗糙,男女变身梗跟开心麻花一个路子,属于扣分项。但也必须夸它作为方言动画的天然喜感,在批判教育体制和情绪出口上都处理得很接地气。对于校园青春的题材,这个动画电影要比很多真人电影更真实,更容易让人共情,这也是这个系列的动画剧集可以一直很受欢迎的原因吧。
F4 那段出来是有笑点的,悄悄去网吧,被占体育课,当年全国的学生曾有过的体验…
不是所有年龄层都适合,观感上很像小时候爱看的《七宝奇谋》之类儿童片,笑点都是可以预料的,现在看就感觉是我误入了。
运镜节奏都还是有点不成熟,但是故事讲得还算富有童趣。整体可看,尤其是带娃情况下。
这个电影怎么又好看又难看的
看完才知道是剧集改编,没抱期望,但效果意外不错。男女宿舍对比、“我在东北玩泥巴”插曲、恶搞各种动漫大招(天驴流星拳)、还有西游记三人组、校长的口头禅……密集的笑料和生动有趣的角色,再加上很有生活氛围的校园环境和怀旧气息,娱乐效果与情怀指数兼顾。制作是短板,毕竟小成本,但本片的特色不在画面。有点当年看《夏洛特烦恼》时的那种感觉,故事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搞笑,但不知道北方之外的朋友怎么看,反正作为北方的我,看得很开心。
两位东北哥们儿整的这一出闹腾的中二的学生时代是有零几年的风味的,两只蝴蝶陪你去看流星雨,墙上贴的加内特、葛大爷,整体还是以恶搞为主,学生跟老师身体互换略俗套,由此引发的笑料还是充分的,东北话帮了大忙,连玩泥巴这歌都能无缝衔接。
我就想看看果果看啥玩意儿这么感兴趣,可是,这啥玩意儿啊??
东北大碴子味儿口音就是亲切呐,瞬间被带入幽默捧腹的喜剧情境。核心概念虽老套,但对校园体制章程、时代流行热点、青少年群体日常的勾勒做得还是不错,师生关系也在有限体量内靠换身异术达成共情思考,观影过程乐得不行。最难能可贵的是在现今屡薅ip狂凹特效的动画市场环境下,以朴实和真诚的姿态撼动观众尘封已久的回忆,把大家带回那段青葱闲适的烂漫岁月里。
确实挺乐的,就是实在有些低幼了,豆瓣这个分数是不有点太离谱了
混乱聒噪的视听垃圾,他们不会觉得自己还挺幽默吧?
作为一个东北人这是我第一次看东北人做的动画电影影片的质量很超出我的预期我原来以为就是一部讲着俗套烂梗的尬片不过看完发现还挺好看的我承认我在观影的过程中笑了能让我笑的喜剧片不多这部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长春人,对这个片里的一切都太熟悉了。整个故事学生和老师的和解像是应试教育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很想知道欧美人如何看这部电影,会否感受到如同我们看美式校园片那样程度的文化冲击。
4.5,质量比较低劣的搞笑喜剧动画,跟雄狮少年一样都借鉴了很多港式无厘头段子设计方式,但是质量一个天上地下(但是竟然这两个片子豆瓣分数是一样的),笑点非常之烂俗,基本就是个动画化的小品电影,后来发现原来的动画剧集是泡面番,就瞬间明白了,这种东西也就适合搞个泡面番。还有戳中很多人青春记忆这回事,首先它自带的地域属性就让它隔绝了很多其他地区观众,其次它故事里面很多设定,其实跟我们那个成长环境并不相似,像03、04年那个时候的城市初中生普遍是根本不住校,因为都是划片上学,离家都很近,然后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它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严重提纯的,师生关系不会是电影里面那么对立或者和谐,让后进班去参加竞赛这种事情也不可能会发生,这些所谓的青春回忆对我们这些过来人来说就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