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标题,三分的画面,嗯没错,服装摄影看上去都还知道自己看的是部电影。
二分的故事,实在是一般的没什么看头,纯粹为了看演员坚持到了最后。
一分的打戏,我在看的时候我老公瞄了一眼屏幕,然后丢下一句,“他们在跳舞咩?
…”so…什么也不说了。
至于演员,卡司够大够shine撑住了片头演员表,but实在是没什么可发挥空间啊,有点可惜。
因为金高银妹子而选择看的,画面真的很美,演技确实很棒,故事也讲明白了,但是咋能这么狗血?
一个女人为救贪慕荣华的老公,杀死了挚友,救挚友的女儿不成,把自己的女儿当成挚友女儿来养,等女儿长大,告诉她自己的父母被自己杀了,让她杀掉自己和老公。
女儿被老公杀不死救活后发现自己是养母亲生的,没有杀父之仇,但依然坚持使命把自己的父母给杀了!
最后电影的名字还要叫《侠女:剑之记忆》,这狗血的伦理逻辑,大写的服!
😂
一个怎样的故事,才配得上一把伟大的剑?
朴兴植的电影给我们展现了高丽时代那个乱世里的剑影,和剑影里爱与罪的记忆。
那是“一个到处是茶叶、暴乱、刀和剑的世界。
”第九代的剑客大师栽培出了三名伟大的剑客:潘春、德基和苏让。
他们的剑为苍生而战。
“他们可以像一家人一样地战斗至死”。
德基和苏让是恋人。
两人的剑在锋镝交飞和生死须臾间都配合得默契自如。
在一次反叛中,潘春抓住了皇太子。
他打算将太子作为人质,迫使皇帝作出以利苍生的承诺。
当他们带着人质进入城堡与皇帝谈判时,德基背叛了他们,他释放了皇太子。
他说,“我们三个人可以做更伟大的事情。
”潘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为苍生而战更重要呢?
”因为德基的背叛,那天死了很多人,包括潘春的妻女。
德基开始做他的“更伟大的情事”,在权力之路上攀爬。
他冷酷无情,他忍辱负重,“他从不失败”,他挫败了所有针对他的图谋,包括一次又一次的行刺。
他掌握了高丽最精锐的军队,包括皇家禁卫军。
他设计了宏伟壮丽的幕府,他将在那里与公主成亲。
他是皇帝的主人,皇帝是他的傀儡。
他将君临天下。
一把出类拔萃的剑,很难不诱使人去追逐那最高的权力。
无论那权力是九五之尊的权势,或是一统江湖的地位,还是天下第一的声名。
根据艾斯勒的考察,剑的传说代表了一种统治的关系(圣杯则代表了一种伙伴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名剑传说,大多跟权力、谋杀或复仇的主题联系在一起。
一个像德基那样的人更难摆脱这种诱惑。
他背叛的契机,是他看守被囚的皇太子时悟到的人生道理,就像李斯比较官仓与垃圾堆里的老鼠而悟出了自己的人生之路。
身陷囹圄饥饿难耐的皇太子宁可用一个馒头去交换一次洗澡的机会——某种意义上,这还算是一个把尊严看得比饥饿更重要的人。
看着皇太子在溪水中洗澡的样子,德基领悟到,脱了衣服,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就像很多人那样,一想到所有的人最终都难免一死,那么高尚与卑鄙有什么区别呢?
他穿上了皇太子脱下的袍服。
一种价值的虚无感,消解了他曾经的理想。
中国古代的传奇似乎相信,名剑若粘染俗物,便会丧失神奇的威力。
其实不然。
无论是铸剑还是击剑,一把伟大的剑,一定得有它的主人赋予它伟大的灵魂。
如若丧失了灵魂,它的锋利本身就意味着邪恶。
就像《大菩萨岭》里主人公手上那坠入魔道滥杀无辜的剑。
德基的剑上,只闪耀权力的寒光。
那苏让的剑呢?
“这是苏让的剑,一把伟大的剑。
”她在首次把剑交给洪懿时说。
但她告诉洪懿,“苏让的剑在为邪恶而战。
”背叛三剑客理想的是德基,但在潘春背后刺中致命一剑的却是苏让。
她爱德基,因为爱,“我只知道一件事情,不管是什么,你做的都是对的。
”她那一剑,是出于爱。
她会烹制无与伦比的茶。
她说,“新出的茶,没什么味,折绉多了茶才清香。
”这更像是在说爱的清涩与成熟。
电影里,醇厚清和的茶香代表了爱。
烹茶的那一节,拍得就像是一首爱的奏鸣曲。
“等一等,没到时候,水还没开。
听着沸水冒泡的声音,就像下雨的声音,然后,像是车轮转动的声音,像地震的声音,像是万马奔腾的声音,然后声音变小了,像很小的风声,很快连风的声音也没了。
当什么声音都听不见的时候,——好了,就现在,水开了。
”她相信,“最好的东西是不知不觉自己来的”,当她回首嫣然一笑,补充说,“慢慢的……”她在说茶香,也是在说对德基的爱。
苏让那语若喃喃的烹茶之道,令人动容。
茶的世界,安娴而美好,就像苏让的声音。
那声音回响在德基的回忆里,却没有唤醒他的爱。
最后,他发现,自己再也不能饮茶了。
实际上,是他再也不能爱了。
权力欲窒息了他爱的能力。
苏让出于爱而刺出的那一剑,也铸就了她的罪孽,爱的罪孽。
她说,潘春直到死,看她的眼神,都是信任的。
她要把潘春的女儿培养成一名剑客,长大后去杀死那害了她父母的仇人。
洪懿从小就以为自己是苏让的女儿。
直到有一天,她暴露了自己的剑法,苏让告诉她,她是潘春的女儿,而她本人,以及早上遇到的俞将军即曾经的德基,正是杀死潘春的两个仇人。
苏让把自己的剑给了洪懿,让她走。
“下一次见面的时候,我们中的一个,必定得死。
”以洪懿的剑艺和江湖阅历,根本不是德基的对手。
莽撞的行动,差点丢了性命。
剑客大师救了她,治好了她的伤,并调教她的剑艺。
大师居住的小屋隐在山崖之上一块巨石的后面,很像我钟爱的宋画《松风高卧图》里的画境。
那画总让我想起曾经去过的一处山谷。
站在那山谷,我曾感叹,这真是练剑的好地方。
超绝人寰之境,合当是这样的地方。
单是那画境就让我编了一个关于剑的故事,编了整整一个冬天。
洪懿剑艺精进。
大师却将她领到了一处青塚前,告诉她,她根本不是潘春的女儿洪懿,青塚中埋的才是洪懿。
她是德基和苏让的女儿苏熙。
这个不到二十岁的女孩子,对自己的身份,经历了两次颠覆性的震荡。
与其说,她要确认自己的身份,不如说,她要确认自己手中剑的意义。
她的剑,将为何而战?
知道了真相的她,还是拿起了潘春的剑。
那是为苍生而战的剑,闪着剑客理想性剑光的剑。
她要去杀的人,是她的生身父母,又是她的杀父仇人。
电影里很多画面都拍得非常优美,几场激烈的打斗,或置于白花遍地的原野上,或置于秋风猎猎的芦苇中。
这种背景衬出了剑姿的优雅与飘逸。
最后雪景里的那一战,尤其拍得精彩绝伦。
白与黑,明与暗,动与静,远景与近景,虚影与实相,组合成一幕幕优美的画面。
雪地上的闪展腾挪,舒缓如水墨大写意;而暗影里的剑光交错,却又惊心动魄。
利器砍斫刺削所发出的凌厉的声音,烘托出生死悬于一线的紧张感,而近景灯光下的雪花,却只悠然地飘落。
导演拍出了一种叠影感,这种叠影感,又符合这一战本身所叠合的意义:恨与爱,爱与罪,罪与罚……最终了断于那决定性的一剑。
对于苏让,那一剑,成全了她的爱,也消弥了她的罪孽。
她爱他吗?
她爱!
因为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她才会在潘春背后刺出致命的一剑。
她的爱,铸就了她的罪。
她恨他吗?
她恨!
她恨眼前的这个利欲熏心的德基杀死了曾经的那个笑容灿烂的德基。
为此她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替潘春报杀父之仇的剑客。
迎候这一剑,是她后半生惟一的期盼。
她的罪,造就了她的罚。
两人倒在雪地上,用最后的力气,牵住了手。
血流在了一起。
雪光与血光中,剑光与剑气里,那剑,记起了什么?
忆起了什么?
今年很喜欢金高银,于是去搜了这部影片,然后看到李秉宪和全度妍都是实力演员,然后坚持看完感觉还不错,至少不要把这个当成武侠电影看还是不错了,韩国人擅长讲故事,韩剧编剧可以将无聊到俗的叙事将的生动有感染力,这部影片虽然打着武侠的幌子,画面有坡有点向《卧虎藏龙》致敬的意思,但韩国人显然不擅长武侠剧,所以武大部分有点尴尬,即使演员也很辛苦,估计全程在吊威压,看得出来打的很辛苦,但这不能作为原谅该剧扑街的理由。
回到该剧的剧情,个人觉得叙述的还是不错的,演员基本上也都尽力的演出了角色的感觉,李秉宪演技颜值都还在线,全度妍、金高银也都基本表现出了角色的设定,很多人觉得侠女杀了亲生父母,但个人认为这恰恰是淑郎希望她做的。
故事开始就说淑郎是三剑客中代表公正的存在,但在德基背叛风天的事件中,她因为爱背离了自己的,为德基杀死了风天,但她不能原谅自己和德基,所以将自己的女儿当成洪伊养,让她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正义和公正的化身,杀死自己和德基,最后她倒在德基怀里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洪伊,随后洪伊将剑刺向了她,洪伊在此理解了母亲,并传承了她的梦想,成为正义和公平的侠客。
德基的死是他对自己的救赎,虽然化身宥白成为宰相并成为实际的王,但他心底应该是觉得愧对风天的,并一直活在遗憾中,他扬言娶到公主后要杀死淑郎,感觉是他一直想抛弃过往和罪恶往前走,证明自己是对的,但心底里又知道自己错了且无法回头。
他开始以为洪伊是风天女儿时数次没有出手杀她,但看到剑伤后确认不是洪伊却可以毫不犹豫的出手,说明他对风天是愧疚的。
他对淑郎也是一直无法忘情,希望可以再次喝到她泡的茶,最后淑郎挡下他的剑,他满眼震惊和伤痛,一是应该知道了洪伊的身份,另一个应该是震惊自己亲手杀死爱的人,所以他选择了和淑郎一起死,成全淑郎一直想拉着他赴死赎罪的愿望,也成全自己的救赎。
即使他不死也将面临和女儿永生死敌的对立局面,所以他选择了自杀,这是他的归宿。
感觉整部剧的剧情虽然俗套,但还是完整的且逻辑合理清晰的,不要当成武侠电影来看的话,还不错,金高银在这里作为新人,表现还是不错的,前面无忧无虑的少女,后面知道身世后的痛苦,无法向淑郎出剑复仇的纠结,以及最后成为传承母亲理念的正义侠客,表现的很有层次,个人觉得不错!
女主为什么杀自己亲生父母呢?
她又不是洪伊,其实很简单。
1.因为她已经没有办法作为苏荷活下去了,女主只是自私任性的选择了作为洪伊身份活下去这样她能内心好过一点,而女主的自私任性从片头表现过了骑马撞人偷东西找架打反正自己开心就好了。
2..女主的爹李秉宪也是自私任性这个就不用说明了 。
3.他妈全度妍依更自私任性杀洪伊的父亲,不阻止李秉宪杀洪伊和她母亲,又因为负罪感,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复仇工具,完全就是放开了玩。
4.我觉得这片子拍的不错,用看似美丽的画面和感觉煞有其事的人文内涵包装一下其实就如同全度妍写的无字天书一样就是个皮子,内在就是完全反应和讽刺人性的黑暗,韩国电影的一贯套路就是喜欢往黑里玩,想想也对自古很多无聊的侠客就是这样,反正君王必须死,当官的必须死,其实根本就是自己我满足,拿什么大义包装一下然后结局搞的很悲壮。
5.SO韩国电影一向的格调就是放开了玩,个人认为6.5-7.0的评分还是有的,但是别看的太用力,真去找什么武侠精神,人物内涵之类的等,真去找了你只能看到5.0-5.5分了,而且其中一大半要给画面。
本文就是一篇回忆文,既不客观也有剧透,不感兴趣的就别砸砖了。
————————————————————————————————————————————————一开始就是冲着全度妍来的,记得早先迷她,还是《我们的天国》出来,我们那里播放都到了95年了,当时还有张东健,都是一水的粉嫩嫩的,于是乎走上哈韩(想想后来大陆风靡这个词应该是十年后了)的道路,费劲心思找韩语书,抽出考试复习作业的间隙去学它,就是为了将来能。。。。。。
真傻;后来全智贤在《野蛮女友》最后还推荐过她。
这次就是为了重温她的形象,可是看到电影,心里那个失望简直是无以言表,脸上的小痘痘以及坑坑洼洼真让我倒胃口,造型师是吃了翔还是脑子里进水,就是要表现一个做母亲的人不能太年轻,但是脸也得整的平滑些啊,别搞的像月球表面一样,要是李秉宪再年轻些都可以做母子了。
李秉宪的脸型一直不是我喜欢的,太长,和李咏似的,不过演技其实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动作戏里都很洒脱,像《IRIS》(烂故事)。
金MM,印象里就是《怪物》里面的形象,《侠女》里演技可提升了,但是和《港囧》里的包贝尔差不多,演的太过了,也难怪,都是年轻人,把握不住火候,动不动哭得那个声嘶力竭,真让人担心。
故事情节就是复仇系的,不过看过了侯孝贤舒淇的聂隐娘,这个还真是兴趣不高。
得亏朴兴植和全度妍都合体好几次,还是没有火花。
场景倒是不错,不过眼尖的应该可以看到不少熟悉的,诸如竹林教武有胡金铨《侠女》的影子,连金MM的衣服选用的绿色和徐枫当年的差不多,还参考了《卧虎藏龙》的动作设计;全度妍演的盲女向日葵田里的打斗又借鉴了《十面埋伏》,感情一直在致敬啊。
总的来讲,一般般。
1.故事主线就是:男主背叛并杀死了兄弟及其妻女,以求攀登高位;男主的女人觉得愧疚,为赎罪便生下了男主的女儿(即女主),培养她去杀了自己的父母(也就是男主及女人自己)。
请问: 女主杀了爹妈,复仇成功后的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
编剧这是脑子吃错药了吗,请一帮大牌演员来这么作?
2.影片的亮点:在于服化道及武打动作还不错,然并卵。
此文有一个前提就是我对现在的韩国、过去的高丽国历史确实不大了解,所以不知道导演心中是如何构建武侠世界及如何理解“侠”这个字的意义。
反正作为中国人,看着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长大,虽然谈不上多喜欢但也看了一些徐克、张艺谋武侠电影的我来说,无法认同这部电影里构建出的武侠世界。
首先,画面确实够唯美,但是武打动作几乎看不出“剑”的洒脱与飘逸,剑一出鞘就开始使用蛮力,剑是剑,人是人,人剑分离。
体现轻功的画面又太过“飘逸”,尤其是房顶上恣意跳跃的场面,人就像被橡皮筋拉着形成弹力,感觉脚都还没来得及点地就已经完成了新一轮的“飞跃”,真的是该轻巧的时候感觉很用力,该用力的时候又无比的轻巧。
接着,电影名字是侠女,在我的理解里,侠是一种惩恶扬善、伸张正义、无所畏惧的精神。
乍看之下,全度妍饰演的述郎好像都符合,实则不然。
这大概也是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在“侠”这个字的理解很大的区别。
惩恶扬善和伸张正义应该建立在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基础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带有推动力的行为。
述郎的行为真的让世界变更好了吗?
并没有吧,反而让她自己及身边的人变得更糟糕。
她的行为我称之为一种畸形、偏执、扭曲、自私的情感宣泄。
我爱的人让我失望了,我不能接受他变成我不理解的样子,于是我要毁灭不完美的爱人保全我心中对完美爱情的幻想。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述郎这一波匪夷所思操作背后的逻辑。
真正的侠绝不是逃避现实,追求不存在的完美,如果述郎是侠女,那么她应该在德基“变节”时用剑刺向德基而非天风,如果述郎是一个侠女进行时,那么她为自己当初杀了天风而忏悔,后续的行动可以是杀了德基再自杀。
只有一个爱情至上的痴女,才会因为自己的执念想出用自己的亲生女儿去杀死自己爱人(女儿的亲生父亲)如此变态的计划。
而且,我坚信以述郎对德基的了解,她知道德基会发掘洪伊的真实身份,她就是要德基痛苦,要德基为当初的“背叛行为”偿还情债。
还有,电影里德基为权利步步为营的描述篇幅过长,不仅没有说服力且毫无魅力。
德基的对手不是孱弱无能的皇帝,就是傻了吧唧的大臣,唯一配备的靠谱手下还莫名其妙的卷入“情”的旋涡。
如果电影是想描写一个为了权利背叛爱情的男人,那么请把他的“职场”描述的高级些,不然很难烘托出他放弃爱情的艰难,反而给人一种这样的王朝不要也罢,还不如谈恋爱有趣又甜蜜。
以下是优点。
首先,述郎和德基的爱情线很完整、很饱满。
如果忽略那些繁杂的支线,回归爱情主线,这必须是一个无比动人的爱情故事。
当爱人背叛爱情,那就毁灭彼此,这种极致美学在电影结尾给出了最好的诠释。
当述郎倒向德基的怀抱,当德基用力将剑刺向自己(也刺向述郎)这世间最美的殉情也不过如此...接着,电影画面太美,内心泛起无限涟漪。
68分钟左右,述郎让德基闻茶叶香的戏,简直是浪漫天花板的存在。
谁能抵挡手捧茶叶对着你柔情蜜意微笑的全度妍,谁愿抽回被李秉宪紧紧握着并将脸埋在掌心时伸出的双臂。
这场戏实在是太欲了。
全度妍捧在手中被轻轻揉搓后的嫩芽像极了述郎和德基的心,柔软、脆弱、散发着令人迷醉的爱情香气。
全度妍女士最擅长的就是情感表达,她只要站在那里,就会呈现出一种“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的玄妙爱情氛围。
这里着重夸一下李秉宪的演技(似乎赶超全女士),精彩的演出了醉心政治时老辣的狠和面对爱人时无法自拔的深情。
写在最后,虽然韩国总是喜欢将别国的历史当做自己的历史,但历史真的就是历史,你再怎么想“拿走”也是拿不走的,因为文化、意识形态这种东西就是你的烙印,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不过韩国电影对情感的表达却实实在在有其独有的、无法被“复制”的魅力。
就像韩国有全度妍和李秉宪这样的演员,他们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也证明了韩国那些无法被“拿走”的东西。
《侠女:剑的记忆》~这部韩国片,片子情节没有可说之处,可是它的画面和配乐很值得一提,这种画面的美感其实应该是抄袭我们的,老谋子在英雄里就开始展现的那种美奂场景,是不是又被他们拿来了呢。
从英雄到侠女、从僵尸到釜山,似乎并不是很及时噢,那段延时也很久噢,那么他们是怎么选择什么东西是可以拿来的呢,是美的东西、是最终证实有市场的东西,是时间已经证明了的东西~美妙的场景还要有好的配乐,韩国片的配乐是越来越厉害了,这部片子里图三打斗场景那段配乐,绝对值得称赞,而且每次音效出来的踩点都极其准确,他们真的做到专攻专长吗,好厉害噢~影片虽然剧情老套,贯穿也很牵强,但是可以看到努力,可以看到希望啊~
对于我来说,这部电影传递的信息其实是那样简单。
它的故事,用剑舞出了无奈与救赎。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仿佛是被一针一线缝进了每一段风景,每一句对话,每一个表情。
那线,是一点一滴的血。
那针,是舞动着的剑。
那一幕,她举起了手中的剑。
她眼里,是犹豫不决,也是恐惧。
即使那恐惧被掩藏在她刀尖上的血中。
但更多的,是痛苦。
当她把手中的剑举向空中,她其实早已明白,自己的责任。
背叛过的人,渴望背叛作为赎罪的方式。
是谁曾说过,我们可以把命运握在手中。
那一页页书,其实早已写好了吧。
剑落下后,只有静寂。
就好像,曲终,人散。
雪花从天上飘舞下来,纯白的雪也被那对爱人的血染红了。
它们,是来见证这个故事结尾的吧。
毕竟,也是在那样一个雪天,它们记下了故事的开始。
当幕帘落下的时候,当一切尘埃落定时,那里一定还会有记忆。
会伴随我们走下去的记忆。
无论是好的,坏的,都带上吧。
因为那把剑,见证了一整个故事。
记8.3.2016,遇见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
真没看下去 老套 无聊 浓浓的模仿痕迹
就看看动作戏吧,剧情太俗套/狗血了
剧情是硬伤
金高银
故事很一般,某些情节还不错,但是最后画面故意拉慢并没有觉得特别唯美,反而是演员的演技把整个场景的分量撑起来了
太可怕了!一个女人为救贪慕荣华的老公,杀死了挚友。救挚友的女儿不成,把自己的女儿当成挚友女儿来养,等女儿长大,让她杀掉自己和老公。这个逻辑我很服气。
棒子还是不要染指武侠,没一部拍得像样,最后雪景假得飞起
很赞,编剧真是厉害,剧情跌宕起伏
覺得沒有評價說的那麼爛,不去管翻拍,我覺得演員演的蠻好的畫面也很好看,主要是編劇寫這麼個故事實在有點⋯莫名其妙
片子 本身就垃圾 选角还丑 没 个看
那段竹林授课,好卧虎藏龙,估计是致敬
99年,两位合作记忆中的风琴15年,再度合作一对古代的剑侠情侣很美的画面故事也好韩国拍摄复仇,打戏也是一点不输
镜头很美,可剧情真是无力吐槽,她那个妈妈真是.......
画面美画面美,角色剧情太失望了
基本上除了被金高银电到之外,此片没有任何亮点。
情节设定相当虐心,大概是想表达爱至深恨之切,整出这要命的一家子。
又是一部不多刷几遍就看不明白主题的电影。最大的优点是解锁了古装全度妍~
5,画面美气氛营造的很足,但是故事讲的一般,光拗造型了。就为了道义一家三口互相残杀……我想不通……何必呢。
假太空
当年迷金高银的时候看的cut,虽然是cut但感觉基本剧情都没错过,很无聊不过金高银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