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陈洁瑶
主演:陈德清,林詹珍妹,洪金辉,林亭莉,林孟君,黄瀞怡,张祖钧,李瑄,辛甘,黄信赫,法爱,黄智靖,嵬浪·斗力,陈宇,黄镫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泰雅语,台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故事讲述三代同堂的泰雅家庭,哈勇阿公是家族的精神支柱,代表着部落传承的阿公过世后,家族成员各项价值的冲突不断,一场选战,更让家族感情一夕冻结,如同高山上冬季的那一场雪。详细 >
如此沉闷,何来治愈?难道苦闷当有趣?可能是距离,也可能文化,好像看一部纪录片(可能一直对纪录片不大感兴趣),除了见腻的所谓宝岛风光,余下的只是难以共情的电影!
打碎了糅合在一起的生活琐碎,适当的小起伏但算不上冲突,很平淡的家庭生活,但吵吵闹闹的温馨。还是那句话,故事好些,生活难书。剧本扎实,导演细节表达能力强,演员均无表演痕迹。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下,传统是不是真的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呢?但社会议题下,仍然只是家庭与生活。不过对于我而言,这只是一个了解泰雅民俗的窗口。
满怀期待的台湾电影展,极其不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幕片《本日公休》结束就掐字幕,急匆匆的映后,以为“映画台湾”主持人多么专业多么有深度,结果一副自己懂完了的叨逼叨,还不停打断别人说话(尤其《你在我心上》映后)。所谓的交流,更多是自嗨吧,每场交流时间都比表格写的映后时间短9-10分钟,全程就是赶赶赶!《哈勇家》也是直接掐字幕,宁愿等赶电梯的演员,也不放完片尾字幕!映后有观众写纸条提问片尾曲和《秋柳》相似问来源,主持人又自以为是“我猜是”抢答,小薰回答是导演作词,然后找了“声线很自然的人来唱”,但演唱者因为字幕被掐也不知道是谁!工作人员些,你们都是做这行的,难道不知道片尾也是电影的一部分?雅安好地方,电影也不错,但是,活动差评!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与间隙从语言上就彰显出来了:熟悉日语和泰雅语的祖辈、精通泰雅语闽南语和普通话的父辈,以及掌握了英语的子辈;同时在电影最后,当宗教、历史与地域的文化节日相互碰撞,彼时发酵于原住民社群的多元意义得以展露更宏大的面貌。但是导演却并不旨在于此,更多的目光被「保守」地放置在了本土上,当无法被理解的杀猪典仪借由一个突然的闯入者之眼得到注释之后,选举与家庭的同一性被重新强调,横亘在乡村上空的先祖之魂也在不知觉间介入到一种现代性的想象中,与《核磁共振》互为参照。
#金馬59#最佳导演 最佳女配角 所有的冲突与伤痕最终被家抚平 原住民传统与现代冲击
這是一部很溫柔的家庭片,隱去一切衝突,只著重在表達家人之間的情意。每個事件都是以家人的情緒做推進,每一位家人都是身邊家人的觀察者和支持者。最後角色都成長了,但也事實證明那份屬於原住民的單純消逝了。電影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多偽空景,看似亮麗的背後卻是空洞的。
女婿那一段是最好看的。
不理解,虽然也有泪点。
原住民叫汉人为“平地人”,仿佛遗世独立的高山王国,但已不是,爷爷成为观光元素,奶奶信奉基督,女儿找了外国男人,爸爸参与金钱政治,弟弟经营地下钱庄,平静喜悦的一家人,不再平静的山上部落。
給公視拍可能還比較好哦
喜欢中间那段,文化的冲突,突破语言的壁垒的感情。可惜这部分内容太少了,其他部分显得有点散。
@雅安
核心是先代文明与原住民族裔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家庭这个最重要的社会基层单元如何在磕磕碰碰中保持紧密。相比竞选线我更喜欢女儿线。
阿公说,盖房子不能用帆布;阿公托梦,说家里要添丁了。神奇而又不能解释的经验与神祇,都是来自宜兰泰雅人的gaga。
或許更加理解台灣對原住民的關注,對於我們而言是政治,對於他們卻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有点猎奇心理
你永远不知道父辈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引起又如何被平息的
7
日式家族故事的仿写,对高山族日常描写还算不错,只是情绪流动过于分散,缺少串连和起伏变化,显得过于平淡。这往往缘于主创对生活真相、主题的挖掘不够深,而止步于“展示”。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如此沉闷,何来治愈?难道苦闷当有趣?可能是距离,也可能文化,好像看一部纪录片(可能一直对纪录片不大感兴趣),除了见腻的所谓宝岛风光,余下的只是难以共情的电影!
打碎了糅合在一起的生活琐碎,适当的小起伏但算不上冲突,很平淡的家庭生活,但吵吵闹闹的温馨。还是那句话,故事好些,生活难书。剧本扎实,导演细节表达能力强,演员均无表演痕迹。
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下,传统是不是真的能够一直传承下去呢?但社会议题下,仍然只是家庭与生活。不过对于我而言,这只是一个了解泰雅民俗的窗口。
满怀期待的台湾电影展,极其不专业的工作人员,开幕片《本日公休》结束就掐字幕,急匆匆的映后,以为“映画台湾”主持人多么专业多么有深度,结果一副自己懂完了的叨逼叨,还不停打断别人说话(尤其《你在我心上》映后)。所谓的交流,更多是自嗨吧,每场交流时间都比表格写的映后时间短9-10分钟,全程就是赶赶赶!《哈勇家》也是直接掐字幕,宁愿等赶电梯的演员,也不放完片尾字幕!映后有观众写纸条提问片尾曲和《秋柳》相似问来源,主持人又自以为是“我猜是”抢答,小薰回答是导演作词,然后找了“声线很自然的人来唱”,但演唱者因为字幕被掐也不知道是谁!工作人员些,你们都是做这行的,难道不知道片尾也是电影的一部分?雅安好地方,电影也不错,但是,活动差评!
传统与现代的纠缠与间隙从语言上就彰显出来了:熟悉日语和泰雅语的祖辈、精通泰雅语闽南语和普通话的父辈,以及掌握了英语的子辈;同时在电影最后,当宗教、历史与地域的文化节日相互碰撞,彼时发酵于原住民社群的多元意义得以展露更宏大的面貌。但是导演却并不旨在于此,更多的目光被「保守」地放置在了本土上,当无法被理解的杀猪典仪借由一个突然的闯入者之眼得到注释之后,选举与家庭的同一性被重新强调,横亘在乡村上空的先祖之魂也在不知觉间介入到一种现代性的想象中,与《核磁共振》互为参照。
#金馬59#最佳导演 最佳女配角 所有的冲突与伤痕最终被家抚平 原住民传统与现代冲击
這是一部很溫柔的家庭片,隱去一切衝突,只著重在表達家人之間的情意。每個事件都是以家人的情緒做推進,每一位家人都是身邊家人的觀察者和支持者。最後角色都成長了,但也事實證明那份屬於原住民的單純消逝了。電影唯一的缺點就是太多偽空景,看似亮麗的背後卻是空洞的。
女婿那一段是最好看的。
不理解,虽然也有泪点。
原住民叫汉人为“平地人”,仿佛遗世独立的高山王国,但已不是,爷爷成为观光元素,奶奶信奉基督,女儿找了外国男人,爸爸参与金钱政治,弟弟经营地下钱庄,平静喜悦的一家人,不再平静的山上部落。
給公視拍可能還比較好哦
喜欢中间那段,文化的冲突,突破语言的壁垒的感情。可惜这部分内容太少了,其他部分显得有点散。
@雅安
核心是先代文明与原住民族裔传统文化的冲突,以及家庭这个最重要的社会基层单元如何在磕磕碰碰中保持紧密。相比竞选线我更喜欢女儿线。
阿公说,盖房子不能用帆布;阿公托梦,说家里要添丁了。神奇而又不能解释的经验与神祇,都是来自宜兰泰雅人的gaga。
或許更加理解台灣對原住民的關注,對於我們而言是政治,對於他們卻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有点猎奇心理
你永远不知道父辈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引起又如何被平息的
7
日式家族故事的仿写,对高山族日常描写还算不错,只是情绪流动过于分散,缺少串连和起伏变化,显得过于平淡。这往往缘于主创对生活真相、主题的挖掘不够深,而止步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