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孙傲谦
主演:于坤杰,李蔓瑄,孙心福,兰海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东北方言年份:2019
简介:11岁的男孩小杰(于坤杰 饰)自幼便和经营公路旅店的大舅(孙心福 饰)一家共同生活。小杰为了完成学校作业——制作一副“大海”主题剪贴画,渴望得到一本《海洋百科》图书。表姐(李蔓瑄 饰)原本答应为弟弟买书,然而大舅突遭车祸,真凶拒不赔偿,全家陷入麻烦之中。 小杰不忍为家人再添烦忧,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到图书。他穿行在..详细 >
#BIFF
博论的一个样本,今天终于看了,抛去一些私心,比如校友。那些复杂的调度,带孩子带很多群演很多台词的长镜头确实挺不容易的。别的不想赘言了,影评人反正看的总比创作者多。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文本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海洋作为自然空间并作用于叙事的“东北电影”,与之类似的只有《日光之下》,没人会想到东北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吧?
我是装瞎的,装来装去还真瞎了。
想要表达的太多了,可是不能呈现出来
镜头似乎大量借鉴很多大师,但有点不知所谓,看的很乱.少年也是一点少年感也没,更像个流里流气的街溜子,实在受不了这股违和的少年感,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了
2020.12.26|南京荔枝广场|画面构图好看,色彩丰盛,柯达感满满。故事有点儿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但有些用力过猛,看完觉得胃里很撑。
7,谁说东北话不能拍文艺片!孩童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只想扮演大人,却在真正步入成人世界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游戏;大人们平日笑看孩童的模仿,却无法理解其实孩童并没有懂得其中的阴暗和倾轧。海洋简单又残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间亦如是,受害与加害,只在瞬间翻转。废船里看过了生死离合,大海中吞噬了血脉至亲,不知孩童有没有明白,海怪其实就在人心的角落里。
映后有人问导演为什么孩子的世界里会有那么恐怖的想象,导演说可能我们生下来就是带着恐惧的吧,不然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要哭呢~好电影会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回忆吧,有浪漫的,也有不堪的,有彩色的也有黑暗的,那个苹果树底下发呆的小男孩,是稍纵即逝的童年记忆,不可言说的孤独在不知觉中潜入了少年的身体。真美,喜欢😘
21.01.04 UME安贞一股子“土洋结合”的味道扑面而来
摄影和调度很棒。几个场景,路边饭店和废弃大船都印象深刻。但少年自从开篇学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是混迹在老司机和社会人中,嘴炮不断,导致我再也不关心他的人生故事。如果说,好的青少年是会唤起共情,这个小孩似乎就是套着大人模样在耍赖撒泼。同样和接受度问题有关的,是你可以边看片,边蹦出导演看过的电影豆列,我反应过来的,至少不下十部,从库斯图里卡到塔可夫斯基,从四百下到遗忘诗行,从单车少年到……这样写观感,就完全搞不清是导演在批示阅片量还是变成这里在显摆(绝对不是啊)。苹果好吃好滋味,但不能东掰一个,西啃一口,好好消化一个苹果就很了不起了。
完成度相当高的处女作,没有大陆文艺片常见的暗擦擦的光线,整部片子的摄影和色彩构图都非常出彩,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油画感。超现实主义内容嵌入得一点不出戏,无意故弄玄虚显得很深奥。表面是少年成长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其实是说底层互害。姐姐的红裙子实在太美好了,是胸口的朱砂痣啊。
釜山电影节看了首映,感觉就是一个小男孩自嗨,剧情和节奏很差,表达的内容也很不清楚
所有那些对成年人绘声绘色的模仿,都在苹果掉到地上,书页被撕掉的那一刻,变成了一种拙劣的装腔作势,因为那一刻,他已经真正来到了成人的世界,当少年脸上的纯真无邪消失的那一刻,生活中幸福和痛苦的一体两面也被彻底摊开在眼前。如果没有最后的字幕,这个结尾堪称神来之笔了,加一星也因为它。
什么鬼…
2.5//比想象中大陆儿童电影的观感要稍微好点 但也没好太多//影子很多 也不算用得不恰当//可能是我对儿童片的表达范畴有误解 总是很难代入一个成年人佯装孩子的视角
可待进步,小演员引导式可能更有助于发挥,故事是个好故事。
现实的故事
这个小演员的真实演出,实在是难得,之前看到类似真实的小演员是《棒!少年》里的马虎,但那部片子是纪录片,这个是本色出演的剧情片。一个平凡小地方的小故事拍出内心的惊涛骇浪,最终才知道海怪是自己的内心。片中太多向大牌导演致敬的地方,或者说导演不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阅片和品味。一群鹅跑过窗口、一只鸡撞碎玻璃,库斯图里卡的味道扑面而来……每到关键时刻,拉手风琴吹萨克斯的小乐队就进来了,创造一种不真实感,《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乱入了……在苹果园吃苹果吃一口扔一个,又是电视上放的老版《西游记》弼马温大闹蟠桃园的影响。要说有什么不好,一个是故事密度太大,实际上时间只过了一周,但感觉像过了几个月,一开始去过的学校再也没去过,并且一开始课堂上大家对他的态度并不向对一个刚转学来的人的态度。另外,片尾那句话可以剪了。
对于少年的表演,我的观感与一些观众倒是有很大差异,觉得好似在生硬模仿大人,片中有些搞笑地方也是。新人导演模仿大师倒是没问题,但是也要懂得取舍吧,杂糅太多并不是好事儿,不过好几个镜头确实还蛮喜欢的。姐姐开始露面的那一幕还以为是周韵,好美。然后看完觉得姐姐那部分应该是删减了,后面一查果然是,觉得甚是可惜,结果制片人说了一下好像只是删了与之相关男友背叛部分瞬间觉得也没啥好可惜的(摊手)。(电影海报看着太像《感谢上帝》了。
空镜攒的影像感,演员一讲词就全部破功…镜头看似华丽,实则某些时候与叙事不搭,中间整超现实,把自己当库斯图里卡…实则支离破碎,不明所以,符号大于内容…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BIFF
博论的一个样本,今天终于看了,抛去一些私心,比如校友。那些复杂的调度,带孩子带很多群演很多台词的长镜头确实挺不容易的。别的不想赘言了,影评人反正看的总比创作者多。对于个人而言,这个文本还是挺重要的,因为它是为数不多的以海洋作为自然空间并作用于叙事的“东北电影”,与之类似的只有《日光之下》,没人会想到东北也有漫长的海岸线吧?
我是装瞎的,装来装去还真瞎了。
想要表达的太多了,可是不能呈现出来
镜头似乎大量借鉴很多大师,但有点不知所谓,看的很乱.少年也是一点少年感也没,更像个流里流气的街溜子,实在受不了这股违和的少年感,看了一段就看不下去了
2020.12.26|南京荔枝广场|画面构图好看,色彩丰盛,柯达感满满。故事有点儿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但有些用力过猛,看完觉得胃里很撑。
7,谁说东北话不能拍文艺片!孩童装腔作势狐假虎威只想扮演大人,却在真正步入成人世界的时候发现这并不是一场游戏;大人们平日笑看孩童的模仿,却无法理解其实孩童并没有懂得其中的阴暗和倾轧。海洋简单又残忍,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人间亦如是,受害与加害,只在瞬间翻转。废船里看过了生死离合,大海中吞噬了血脉至亲,不知孩童有没有明白,海怪其实就在人心的角落里。
映后有人问导演为什么孩子的世界里会有那么恐怖的想象,导演说可能我们生下来就是带着恐惧的吧,不然为什么孩子一出生就要哭呢~好电影会让每个人看到自己的回忆吧,有浪漫的,也有不堪的,有彩色的也有黑暗的,那个苹果树底下发呆的小男孩,是稍纵即逝的童年记忆,不可言说的孤独在不知觉中潜入了少年的身体。真美,喜欢😘
21.01.04 UME安贞一股子“土洋结合”的味道扑面而来
摄影和调度很棒。几个场景,路边饭店和废弃大船都印象深刻。但少年自从开篇学校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而是混迹在老司机和社会人中,嘴炮不断,导致我再也不关心他的人生故事。如果说,好的青少年是会唤起共情,这个小孩似乎就是套着大人模样在耍赖撒泼。同样和接受度问题有关的,是你可以边看片,边蹦出导演看过的电影豆列,我反应过来的,至少不下十部,从库斯图里卡到塔可夫斯基,从四百下到遗忘诗行,从单车少年到……这样写观感,就完全搞不清是导演在批示阅片量还是变成这里在显摆(绝对不是啊)。苹果好吃好滋味,但不能东掰一个,西啃一口,好好消化一个苹果就很了不起了。
完成度相当高的处女作,没有大陆文艺片常见的暗擦擦的光线,整部片子的摄影和色彩构图都非常出彩,几个镜头甚至拍出了油画感。超现实主义内容嵌入得一点不出戏,无意故弄玄虚显得很深奥。表面是少年成长的故事,看到结尾发现其实是说底层互害。姐姐的红裙子实在太美好了,是胸口的朱砂痣啊。
釜山电影节看了首映,感觉就是一个小男孩自嗨,剧情和节奏很差,表达的内容也很不清楚
所有那些对成年人绘声绘色的模仿,都在苹果掉到地上,书页被撕掉的那一刻,变成了一种拙劣的装腔作势,因为那一刻,他已经真正来到了成人的世界,当少年脸上的纯真无邪消失的那一刻,生活中幸福和痛苦的一体两面也被彻底摊开在眼前。如果没有最后的字幕,这个结尾堪称神来之笔了,加一星也因为它。
什么鬼…
2.5//比想象中大陆儿童电影的观感要稍微好点 但也没好太多//影子很多 也不算用得不恰当//可能是我对儿童片的表达范畴有误解 总是很难代入一个成年人佯装孩子的视角
可待进步,小演员引导式可能更有助于发挥,故事是个好故事。
现实的故事
这个小演员的真实演出,实在是难得,之前看到类似真实的小演员是《棒!少年》里的马虎,但那部片子是纪录片,这个是本色出演的剧情片。一个平凡小地方的小故事拍出内心的惊涛骇浪,最终才知道海怪是自己的内心。片中太多向大牌导演致敬的地方,或者说导演不自然的流露出自己的阅片和品味。一群鹅跑过窗口、一只鸡撞碎玻璃,库斯图里卡的味道扑面而来……每到关键时刻,拉手风琴吹萨克斯的小乐队就进来了,创造一种不真实感,《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乱入了……在苹果园吃苹果吃一口扔一个,又是电视上放的老版《西游记》弼马温大闹蟠桃园的影响。要说有什么不好,一个是故事密度太大,实际上时间只过了一周,但感觉像过了几个月,一开始去过的学校再也没去过,并且一开始课堂上大家对他的态度并不向对一个刚转学来的人的态度。另外,片尾那句话可以剪了。
对于少年的表演,我的观感与一些观众倒是有很大差异,觉得好似在生硬模仿大人,片中有些搞笑地方也是。新人导演模仿大师倒是没问题,但是也要懂得取舍吧,杂糅太多并不是好事儿,不过好几个镜头确实还蛮喜欢的。姐姐开始露面的那一幕还以为是周韵,好美。然后看完觉得姐姐那部分应该是删减了,后面一查果然是,觉得甚是可惜,结果制片人说了一下好像只是删了与之相关男友背叛部分瞬间觉得也没啥好可惜的(摊手)。(电影海报看着太像《感谢上帝》了。
空镜攒的影像感,演员一讲词就全部破功…镜头看似华丽,实则某些时候与叙事不搭,中间整超现实,把自己当库斯图里卡…实则支离破碎,不明所以,符号大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