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生缘》这部剧中,集合了相当多的影视明星,而林心如应该算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个,虽然她也有着不错的演艺经历,但是她却是这些演员中唯一一个非科班出身的主要演员。
她饰演的曼桢,可谓颠覆了以往的一贯形象,从前的林心如,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可人、小鸟依人,而曼桢这个角色,则挖掘出了她的人生经历中的曲折和坎坷,让她充满了女人的高傲和沧桑。
有一位非常喜欢张爱玲小说《半生缘》的观众在博文中写道:"林心如演曼桢是成功的,许多细节被她刻画的有如走进书里,从一脸纯真到为家计操心,然后到被禁时的无能为力,再到十四年后的沧桑。
她学会了用一个眼神、一个转身、一些动作来表演,演的人入戏,看的人也被牵进了顾曼桢的世界里。
她并没有大闹大哭,但她一句感性的话及一个细腻中已表明一切的眼神就已让人感到无限惆怅及对她遭遇的一切感到心寒。
" 剧中的顾曼桢有这样一句独白,充满着淡淡悲凉的语调,"十四年了,日子过的真快,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这句话也许可以说是概括了林心如的演艺生涯的现阶段,从出演琼瑶剧开始,她的表演就一直被打上了琼瑶的烙印,而琼瑶式悲剧的那种哭喊、夸张也被无形中加上了林心如的身体,但是在《半生缘》中,林心如却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顾曼桢这个角色,相比起以前吴倩莲的演绎来说,更有林心如自己的风格。
第1次看见这部电视剧的时候,觉得林心如和蒋勤勤很漂亮很美。
尤其是林心如在这部电视剧当中,将那种温柔体贴,贤良淑德的形象演绎的很好。
本身他的形象就是属于那种看似很温柔的样子,所以以他的样貌比较适合这部剧的角色。
再说剧情有的时候觉得也挺气人的,有那样的一个姐夫。
可是最后的我却不是那么太喜欢,因为毕竟已经不是刚开始的时候两个人那种甜蜜了。
16岁那年,从同学的姐姐那翻出了一本已被翻烂少头短尾的书<张爱玲作品选集>。
从《金锁记》到《红玫瑰与白玫瑰》、从《倾城之恋》到她的《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个暑假就在这闲闲散散的文字中流过了。
虽然每每揪心失声的痛,但到底是个没爱过的小孩,只是跟着凭空伤感罢了。
后来,看了她的《十八春》(也谓之《半生缘》),这部长篇与她的“增一分嫌肥,减一分嫌瘦”的中篇小说比起来,似乎拖沓了些,惟一震惊的仍然是她文字中流露出的透彻和早熟。
再后来,看电影,不可收拾的喜欢起黎明。
2004年,我在西双版纳,深夜一人看胡雪扬导演的同名电视剧《半生缘》。
漫不经心地看。
好在就算是遗漏了情节也不打紧,反正不管是曼桢还是世钧、鸿才都早已是相识多年的旧友,不过看换一个人的角度怎样去诠释罢了。
直到最后一集,林心如扮演的曼桢穿着素雅的旗袍站在旧上海的街道上,望着穿梭的路人,画外音出现,她说,十四年了,日子过得真快,对于中年人来说,即使十年八年也不过是指缝间的事,可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也许就是一生一世…… 曼桢的这句独白,不由得使人痴立在那里。
出神,而后泪如雨下。
人生,总是有禁不起挥霍的片段和章节,一旦错过,往往遗恨一生。
无论愿不愿意承认,每个人的生命底色总是不尽相同,亮底子上的花纹和暗底子上的花纹惟一的不同,就是前者叫花纹,后者叫阴影。
所以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我们谁都无法指责他所做的一切是对或者不对。
于是,我们常常以为青春是一切,爱是一切。
便用青春,换一份真真的爱。
得到的是什么?
不好说。
或者,从没饿过肚子的人根本无从了解挨饿的滋味。
因人的底线是会变的,这是我突然明白的道理。
就像《半生缘》里的曼桢,在发生了被姐姐设计被姐夫侮辱那样的事情之后,并没有像人们以为的那样去死掉,而是为了肚子里的荣宝活了下来。
这荣宝,就是开在一片废墟中的生命的花,更是曼桢借以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
多年以后,曼桢终于见到了当年的恋人世钧,当初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见到世钧,一定把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告诉他,多少回梦见他,也没有一回不是在梦中呜呜哭醒,可谁知真盼到这天,自己忽又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
都道“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二人相拥,不用言语一切早已明了。
可心中会是怎样的折磨?
只是这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想来还是曼桢说得好,她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有些事错过了,真的是再也回不去了。
可真的能然释然么?
你看,曼桢用了十四年,你说她真的释然了么?
最近待业在家,又有疫情,实在不想找工作,其实都是种种借口。
机缘巧合,重刷《半生缘》,感慨颇多。
悲剧是否是必然?
曼桢与世钧的爱情是否如大多数第一次恋爱的人般不懂如何去爱?
曼桢是勇敢的、有思想的。
一个人去六安找奶奶,被人跟踪,便转乘去南京找世钧陪伴,我不知现在的大多数女子是否有此般魄力,反正那个年纪的我,是没有勇气的。
对于爱的人能做的只是默默爱慕,甚至是相爱的人,也只会默默期待他能懂我。
世钧呢?
却是一个没太多担当的人。
虽然在吵架后也主动去找曼桢,但吵架的缘由确是他的不成熟,以为曼桢结婚后,没多久就跟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
婚后还想逃离自己的发妻,以工作做正当之由。
本来我想说,太憋屈,恶准婆婆,富家刁蛮女,文文弱弱不果断的公子哥男主,苦情女主,是琼瑶剧的感觉,可是我忽然发现,自己出了《一帘幽梦》《还珠格格》,和书《情深深雨蒙蒙》,自己根本就没看过别的琼瑶了,那我要怎么判断呢。
所以感觉,还是得去把琼瑶经典给看一遍吧,哪怕大快进都是好的,哎,就这样决定吧,有什么办法呢,其实这次刷剧就发现,我很多很多当年的印象,都是错误的,刚好用琼瑶剧确认一下吧。
【桥段】07集,本来很尴尬的两人,曼帧被水烫了之后,医生超级紧张,二话不说就开始麻利处理。
一切男女主有矛盾啊大误会啊的时候,都可以用,有观众们在场更好,什么女反,男二三四,男主的朋友下属巴拉巴拉。
忽然明白【为什么憋屈】了,因为所有误会和冲突,都不会带来好的补偿,没有一边虐着误会着,其实是在给糖给男女主关系变好,或者给女主各种宠,是真的在毒女主,所以觉得简直要命简直憋屈。
现在的人应该受不了这种了,一定要边虐边发糖,表面吃亏,本质上一定要得到了很大的好处【女反人设】一个有意思的设定,女反在之前,耻高气昂高高在上,其实是对男主对她明显没有多余意思的一种自卫和反击,但是在发现男主喜欢女主,自己有真实的威胁存在,忽然就崩了,放下身段,耍手段,哭诉各种,这个可以看性格心机程度,决定是大坏还是小坏,还有黑化程度,来确定是小反派还是大反派,从而决定下线时间的长短。
【女主小桥段】追求者邀请去上流场所的舞会,送来了全套衣服首饰,试穿超级漂亮,但是最终女主出现的时候,穿的是自己的衣服。
然后礼貌地谢绝礼物,说自己不习惯,这样显得有教养,自尊自爱。
唉 一言难尽啊 看的没哭死我,明明开始那么美好,曼桢啊 为啥会变成这个样子。
本来我觉得是蛮美好的爱情,甜甜蜜蜜的,两人很相配,男才女貌的,这后面剧情变的也太快了,造化弄人。
终于明白了为啥名字叫半生缘了。
曼桢被关的那段我都不忍看,直接跳过。
重温也只看前面美好的那段,终究还是错过了。
当时觉得画面很不错,里面的歌也好听,就是没想到剧情反转。
一直没有完完整整地看完《半生缘》但记忆力却始终挥不去林心如演唱会的两首歌。
虽然不是最好的歌喉,但旋律配上剧情,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很浓的时代印记,就像这部电影的开头,旧上海的影响和主角曼桢的独白,让故事有着立体感。
从前有人告诉我上了大学之后不应该再留恋于张爱玲,琼瑶的爱情小说,要脚踏实地学习,做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但张爱玲是那么地极富才华,让人对她的文字痴迷,上瘾。
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有空闲的时间了,如果不抓住这个尾巴,也许再没有机会好好品味她的作品。
曼桢和曼璐都是悲情的角色,她们最终都和自己的挚爱错过。
为了一大家的生活,作为大姐的曼路下海做舞女,在上海灯红酒绿的歌厅里浓妆艳抹,陪着各样的男人喝酒,跳舞,以出卖自己的身体来维系一个大家庭。
但她的心里却是善良纯净地,宠爱着自己的妹妹,不愿意她受委屈。
曼璐是美丽的,不仅仅是外表,她也一直有一颗向善的心。
张爱玲一向善于描写人的心理变化,曼璐的心态也在婚后越来越病态。
她心里最爱的男人依然是豫瑾,否则她不会可以穿上他最喜欢的紫色旗袍,来到豫瑾的面前。
女人总是有种骨子里的自尊,即使不能够和对方在一起,也希望对方对自己恋恋不忘,希望对方还一如既往地珍惜着自己。
但人总是会变,曾经的初恋已经不复存在了,曼璐没有得到自己想看到的回应。
我想最刺激她的就是知道了自己的初恋爱上了她所宠爱的妹妹。
她太痛苦了,她快要疯了,这长久的日子,曼璐就靠着心理仅存的一点点的回忆过活,即使自己已是残花败柳,但她知道有一个人一直从心里珍惜她,虽然她明白他们不可能了,但当这层心里的慰藉也被剥夺的时候,尤其是被曼桢剥夺的时候,她彻底地崩溃了。
可怜的曼璐,她承受了太多的苦毒在心里,她背负了太多了委屈。
她以为她深爱的男人会被妹妹抢走,她以为豫瑾爱上了曼桢,但事实上,豫瑾追逐的也只不过是曼璐的影子。
此刻的她对曼桢的嫉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她最终毁了曼桢一辈子的幸福,做稳了祝家的太太。
在那个狂风呼啸的夜晚,曼璐几乎发疯地大笑,也许她在想,为了这个家她牺牲了这么多,这回终于有一个人可以比自己还要惨。
她明知道曼桢和世钧两情相悦,却用那么轻松的一个谎言打发了世钧,她知道自己葬送了曼桢的幸福。
虽然她用尽力气补偿,但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但曼璐终归是曼璐,她的本质是纯净,善良的,为了赎罪,她始终没有快乐过。
也许这就是曼璐的一生,也许这就是她的命。
生在这个家里,她的长女,她不下海,没有人会做。
虽然爱着豫瑾,却深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明媒正娶地成为他的太太。
她一直都在委屈自己,看似精明,却脆弱不堪。
曾经的美好的回忆,几乎支撑她一路走来的精神力量也坍塌,十里洋场, 红尘女子,守着心中的爱,带着杜鹃蹄声一般的悲情离开了这个刺痛她心的世界。
曼桢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十四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们又是经历了怎样的生死离别。
我始终相信缘分,也因为这样,特别倾心于这部剧。
曼桢也说,有缘的人总是会遇到,而有些人却一辈子也遇不到。
她和世钧就是前一种,命运似乎在牵拉着他们,让他们相遇。
他们相爱了,一切似乎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舒服。
两个人都温文尔雅,两个人都善良孝顺。
但同时也都背负着双方家庭太多的差异和隔阂。
曼桢有思想,也很独立,她不愿意早早地嫁入沈家,一辈子都靠着沈家的积蓄生活,世钧也在努力地理解,他们爱地让人那么舒服,即使有争吵,也觉得很温暖,很舒心。
但这距离似乎越拉越大,世钧也万万不会想到曼桢会被施计,也不会想到曼璐会向他撒谎。
他相信了曼璐那个谎言,他以为曼桢变了。
也许这就是半生缘,直到十四年后再相遇,一切答案都在眼前的时候,有情人已经不能终成眷属,曼桢和世钧,再也回不去了。
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场梦,你像风来了又走,我心满了空。
曼桢,世钧;豫瑾,曼璐。
始终只有这半生的缘分
我们只是回不去了,多么伤感的一句话,这是《半生缘》中,曼贞和沈世均相遇时所讲的话,就这样,两个相爱的人,在岁月的无情变迁中,错过了一生,再也回不到从前。
其实想想,不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任何事,任何人,都在不停地错过,都是再也回不去了。
和童年伙伴在繁华的街市偶然相遇。
他乡遇故知,本是件很令人兴奋的事,可是,童贞不再,欢乐不再,岁月已经在我们的脸上,乃至我们心灵刻上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尴尬的表情,附和的话语,这一刻,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同学会上,一张张面庞似曾熟悉,却又感到陌生。
女同学施上粉黛,男同学西装革履,让人猜想不出他们高雅的装束里裹着一颗怎样的心。
共同的议题只有回忆学校的美妙时光。
事隔多年,回忆起来恍如隔世,就像又一次回到了梦里。
生命的旅程已经把我们推向了下一个站台。
过往的种种只是一个交点。
而今,我们却成了平行线,各奔前程。
这一刻,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多年以后,不经意地游逛,竟然遇到初恋情人。
不禁感慨万千,没有分手,没有伤害,有的只是岁月无情的变迁。
这样的日子里,我们紧紧握住每一天。
可是谁知,你握得越紧,它流失的越快。
我们就在这样的流失中开始迷离,迷离让我们在这一刻形同路人。
我知道,我们不是不爱了,我们只是回不去了。
曼桢与世钧十八年后再次相见时,曼桢说:我们回不去了。
回首半生匆匆,恍然如梦。
或许,这就是所谓天意。
“陷入爱中的人总以为爱是无所不能,然而,世间情缘的衍生,最不可欠缺是天意,要上天的允许,并不是有情有意就可以。
两个人之间绝不止是两个人而已。
造物主有太多奥妙诡异的安排,打乱人苦心的经营。
这些安排是我们所不能见的障碍,横亘成庞然沧海,崎岖长路。
路途颠沛流离无从预测,不是有心就能安然行过。
”这段话放在他们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时间能够冲淡的爱,不算爱。
“重逢的情景他想过多少回了,等到真发生了,跟想的完全不一样,说不上来的不是味儿,心里老是恍恍惚惚的,走到衖堂里,天地全非,又小又远,像倒看望远镜一样。
使他诧异的是外面天色还很亮。
”他们又重新回到了世界,就像这十八年,他们被流放到了世界之外。
有人说,爱的时候生命比原本存在的更长一点,而不爱的时候生命就比原本存在的更短一点。
我想张的《半生缘》,就是为了表达一种宿命感,相爱的人,往往无法顺利携手渡过茫茫沧海。
天意难测。
张自己对此深信不疑。
世间的事,都不会太完满。
这是一个充满美丽与错误的世界,就像张自己所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承认生命的美好,也承认其不可避免的缺陷。
张的作品中字里行间厚重的苍凉感,像沉落的黄昏一般将人笼罩其间。
在难测的爱情之中,人虽渺小,但仍可以选择怎么去爱。
生命越是苍凉荒芜,人就越要留恋不放手。
并非一切都可以推为天意如此,人才是自己的真正主宰,爱得不够深,甘愿认命,无可厚非;爱得执着,就算失去一切,也会勇敢去爱。
贴旧文啊贴旧文,下岗女工就是失心疯...让我拥抱你入梦,在我温暖歌声中,虽然声音已沙哑,依旧是最美的歌;让我拥抱你入梦,在我温暖怀抱中,虽然明天要说再见,今夜为你守候......昨夜,很迟了,竟然不想睡觉,发神经的想唱歌,同学竟然一个劲的怂恿,于是深夜里,我们躺在凉席上,狠狠的开始唱,其实主要是我在唱,好像是怀旧情结不可一世的发作,当唱到郑智化这个似乎早就已经退出歌坛的男人哀哀的歌时,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一遍又一遍的吟唱那样的忧伤简单的旋律,比如这样的一首:让我拥抱你入梦,无奈而温暖的情绪在曲间慢慢流淌,向沙河般将我淹没,竹席很凉,我在自己的歌声中陷入沉思,或许是该死的妄想症发作吧.......能在温暖的歌声中,在情人温暖的怀抱中入梦,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我却想起了<半生缘>,阴差阳错的生活与爱恋,蔓祯与世钧初次见面时,在影院里遗失的红色手套,而后世钧打着手电急急的寻找,蔓祯与世钧回家,沈先生却一眼看出蔓祯的姐姐就是蔓露,无畏的与礼教家庭的抗争,艰难的胜利了,订婚了,蔓祯收藏的珍宝样的戒指.....如果生活就可以这样美好的发展下去,那么宿命这个词在张爱玲的词典里将会彻底的失去意义.....蔓露和祝鸿才的婚姻,夹杂着众人多种的祝福还有极为复杂的情绪开始,祝鸿才对蔓祯的美丽的心动,蔓露的病开始,一场恶的阴谋开始,可怜的蔓祯还沉浸在从天而降的幸福里不知所措,丝毫不知自己的命运再也不能为自己所掌握.....顾太太被蔓露支回了老家,蔓祯一头雾水的住进祝家,恶梦般的人生正式拉开帷幕......祝鸿才的丧心病狂,蔓祯的激烈反抗,暴风雨大作,人世间的极度黑暗,不知道身为姐姐的蔓露又是怎样的心情??亲情在现实的压力面前显得无比的脆弱,姐姐为了自己的家庭,就可以牺牲妹妹的终生幸福,蔓祯无力的哀哀的哭泣似乎哭到了我的心里,而我的姐姐是那样的爱着我的,不知道张爱玲心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对亲情的失望与荒凉??一边是世钧的毫不知情,一边是蔓祯的痛不欲生,蔓祯偷偷寄出的信,丢落在蔓露的手中,世钧在好朋友面前无力的哭.....之后是他的婚礼,蔓祯与祝鸿才的在蔓露死后开始的事实婚姻生活.....不该相遇的相遇,那样的一个初次见面的酒馆,14年之后的无心邂逅,只是面对着刻骨铭心的爱人,却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心疼的对视,绝望的拥抱,似乎要用尽一生的力气与感情,蔓祯哭:世钧,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是啊,怎么可以回的去???14年了,彼此的生活在14年前就已经是永远的楚河汉界了......以前,真的不喜欢林心如,觉得她除了空洞的漂亮之外一无是处,可是在<还珠>系列之后的系列电视剧,却让我对她大有改观,似乎看到了一个女孩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而<半生缘>里的曼祯,我以为是她的极致了,她的带点baby-fat的小圆脸在片里彻底的蜕变,是一张成熟的女人的脸,有我喜欢的尖的下巴,特有的琼瑶腔里也多了一些知性和坚强,看到她,似乎真的可以看到旧式的女知识分子,早期少女的她,卷发批下来的样子,巧笑倩兮,清纯美丽,而后期当了母亲的她,盘起发髻,柔弱而勇敢,在她身上,总是看到一个女人美丽的样子,私下里我总以为她比起吴倩莲的电影版曼祯,是好不逊色的.可惜的是,总觉得和她演对手戏的谭耀文,总觉得实在不够英俊,不够斯文,比起黎明版,似乎相差许多.而电影的结局,我总觉得实在比电视的要好,蔓祯无力的醒来,发现摆在桌上的祝鸿才买回来的豆浆与油条,她总以为自己可以完全拜托姐姐的影子,走和姐姐完全不同的生活道路,可是到头来却嫁给了同一个男人,无奈的宿命在这里简直到了极致,无法拜托的阴差阳错的极度悲哀......电视版的蔓祯最后与祝鸿才离婚了,自己带孩子,很像独立新女性,林心如的美丽的脸上有许多坚强,看上去成熟而仁和,每每让我不舍的移开自己的眼睛,不知道多少个夜晚,她只有在泪流满面的黑暗中怀想那个此生遥不可及的温暖怀抱???这样的一首温情脉脉的老歌,像梦魇般困扰着我,蔓祯美丽哀伤的脸,走马灯般在我脑海里闪烁,爱情,人生,命运,无奈的交错,转身回眸之间发现自己却已经永远的失去.....充满宿命感的词语也让我郁郁寡言,不知道每个夜晚,有多少幸福的人是在爱人温暖的歌声与温暖的怀抱中入眠,而又有多少伤心的泪水是留给了那个再也不能的怀抱??无端伤感,留下以上文字,给我喜欢的一首歌,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其实是一部书吧,是为记.
书比电影好,电影比电视剧好。林心如哪里演出了顾曼桢了!!!
小时候看到曼桢被迫嫁给祝鸿才就弃了,觉得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好惨,长大了才明白这种事情多了去了。
主要是珠玉在前
还说林心如大胆挑战新角色 不就还是这样装可怜。。装清高。。来电高难度的吧 有本事来演姐姐
林心如扮演的角色命运好凄惨!特别是该角色对沈世钧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这个台词至今都让我觉得心碎啊。电视剧片头曲《擦身而过》我也很喜欢。
蒋勤勤颠覆形象。
林心如被关那段真心是我儿时的噩梦 蒋勤勤真心不适合演这种角色 难怪她说演过最后悔的角色就是曼璐
最后一集,曼桢说: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压抑不住了,泪珠一颗颗的往下落。
别的角色都一般,只有蒋勤勤很出彩
还是哭的稀里哗啦的,印象最深刻的是曼桢和世钧重逢后,世钧希望两人重新开始,曼桢流着泪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
眉毛那么短,天涯却那么长。
这两颗星,我是给蒋勤勤的。原著《十八春》够得上四颗星,电影《半身缘》够得上五颗星。电视剧选错了男女主角,那个时候的林心如还停留在偶像剧阶段,男主角更是......无语,我不知道如何来形容这个苍白到无法再苍白的人。
断断续续看的,很程式化,结尾真让人无语,最后一集的惊天逆转,导演不能把这么多情节缓一缓拍么
这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曼璐的一生,看林心如这张脸总觉得是在看琼瑶,谭耀文这张脸完全与小资男主无关...他俩的错过也没啥好惋惜的,瞧沈世钧那样,成了也是另一桩悲剧
情深缘起的糟烂,让我想起了这部剧。其实这部是比情深缘起要好一些的,那为什么也要给一分呢?因为情深缘起是-100分,这部剧是-80分,豆瓣没有负分,只好委屈一下,都是一星了。因为情深缘起,才知道这部也是琼瑶儿媳妇做制片人。怪不得琼瑶味那么呛人,主角选的是林心如。虽然我年纪也挺大的了,但从小到大都不喜欢琼瑶,因为她让我想拿起棒子往女主角头上狠狠来一下。为了避免让自己的暴力情绪出现,只好对琼瑶避而远之了。
将张爱玲小说琼瑶化,你们哪来的脸
哎,人生是一定要留下遗憾的
…以前看要气始。现在觉得是林心如演的话这也不算过分。谭耀文现在衡量一下演技一般 没有分量 小白脸风格。可以理解蒋勤勤为突破演技使劲演绎这位姐姐 演的很用力而已 看起来像
蒋勤勤也能驾驭坏女人,一直以为是陈紫函演的。
貌似我还记得最后一集最后的那个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