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彻底折服。
框架,叙述节奏,细节,结尾,完完整整的一个故事。
到底是谁迷失了自己?
在群体里生活的人不会突然就想到哲学的问题。
不知道勾心斗角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是虚伪,谎言,一本正经演讲是训练出来的,帕夫的认知远远不足以在社会中单打独斗。
帕夫不过是童年的男主,他从未真正接触过”大人的世界”就要披上大人的皮囊,看似乖巧但毫无灵魂。
爱不一定是人天性里就会,但性冲动一定是成年哺乳动物天生拥有的。
复杂不是人本身,是社会,是工作,是大氛围给予的。
谈不上是被改变,人只是顺应了环境。
无法解放天性的我们,活着也不至于像动物园里被观赏的动物那般可怜不是么,这里也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过于悲天悯人。
帕夫需要的是母爱(所有男人都有丢丢恋母情结)在这里只是夸张了的说,当一个男人他没有事业,没有思想,没有野心,他只想有个乳房,可以让他安心做个宝宝。
满口甜言蜜语娇柔做作的法国女人刚好可以充当这个角色,不知道她可以伪装多久,起码当下她把帕夫骗到手,帕夫跟男主都是这么陷进去。
结尾看似是拆穿帕夫撒了一个感人肺腑逻辑几近完美的谎言,只有帕夫坐上车那刻的表情才是真正的答案。
他看着车窗外片森林,跟开着车的法国情人,他知道什么是他想要的吗?
答案是:并不知道。
整个电影对话,情节都挺诙谐幽默的。
突然想到某个人说的一句话:当我们看着动物园得猩猩时,猩猩或许还会想:都是差不多的品种有啥好看呢?
女主角莱拉从小被浓密的毛发困扰,甚至认为自己更像猩猩,为求释放经常去树林中裸身体验自然主义生活。
适婚的她经人介绍结识了内森医生,一个教条压抑、有礼仪强迫症的知识分子,正在进行教化白鼠礼仪的试验。
莱拉和内森显然是相反的两极,但渴望爱情的莱拉包容又妥协,两人竟也发展迅速。
一次林中散步,他们遇到了一个形似猩猩的野人,内森突发奇想把他关进了实验室,取名蓬蓬,以他取代小白鼠进行教化试验。
极不情愿的莱拉容忍了男朋友如此对待和自己在某种程度上类似的蓬蓬。
一天晚上,内森发现了莱拉的多毛症,苦闷地回到实验室,与法国女助手加布丽埃尔发生了关系。
而不知情的莱拉开始疯狂地改变外表,扮淑女取悦内森。
内森自省“怎么能因为外表而不再爱一个人”,表示无法抛弃莱拉,加布丽埃尔愤而辞职。
为爱痴狂的莱拉竟顶替了助手,帮助他驯化蓬蓬!
在两人的配合下,蓬蓬进步神速,45盘教学磁带后已是一位熟谙上流社会礼节的优雅绅士。
谁知刚解开笼子,蓬蓬就饥渴地蹭起莱拉。
训练只得继续进行,目标是在电击配合下,抑制蓬蓬的性冲动。
一段违反天性的魔鬼训练后,蓬蓬通过了实战考试——在充满诱惑的酒吧中“痛苦”地做到了举止得当。
而内森始终无法抑制内心深处对莱拉毛发的厌恶,回到了加布丽埃尔身边。
莱拉伤心欲绝,“为了你,我背弃了我的灵魂、信仰和毛发!
”分手后,内森带着助手加布丽埃尔开始了蓬蓬的成果巡展。
蓬蓬白天优雅地配合内森的演讲,忍受风骚的加布丽埃尔的暗中挑逗;晚上则偷偷流连夜店,借酒消愁。
莱拉开始了报复,她和同伴持枪闯入实验室劫走了蓬蓬!
她要把蓬蓬带回树林,重新教化令他回归原始本性。
此时的莱拉已停止除毛,妆扮举止都不再迎合内森;然而,这个全新的莱拉流露出的自然野性却令内森目眩神迷!
莱拉和蓬蓬在树林中丢弃了语言,过起了如猩猩般在自然和谐的爱侣生活。
而内森费尽周折找到了他们,表白了对野性的渴望,希望完全放弃现在的自我,甚至用枪威胁莱拉把他也调教成“猩猩”!
争执中,愤怒的蓬蓬开枪打死了内森。
故事以三人的倒叙交织。
内森困在了无始无终的“天堂”小屋里,单调得令人恐惧;莱拉替蓬蓬顶了罪,终身监禁在牢房里;蓬蓬则向国会议员作了一番慷慨激昂、痛诉文明桎梏的演讲后,宣布重返自然。
蓬蓬大义地在媒体前步入了树林,镜头长久地定在那片他消失的树丛上。
片尾字幕升起前,一辆汽车驶来,蓬蓬从树丛里钻出闪进了车里,边穿衣服边向驾驶座上的加布丽埃尔抱怨冻坏了屁股,即刻回归了“人性”。
在《人性》这不电影中,透露去现实的社会,更加表述出人与人之间的无情冷漠以及利用或被利用。
宁愿回到以前的世界,也不愿意呆在虚伪的社会中。
人性基于兽性和文明 复杂多变 很难掌握和控制 ;但是认识和经历影响并决定他变化的方向和程度。
人类社会就是要普遍建立好的环境(善良平和公正平等自由有良好秩序)。
让人性往这个公认的方向发展并升华。
人类产生和存在本来也是机缘巧合,从被动命运到掌握命运,生存并进步发展。
从野蛮原始到现代文明、艰苦卓绝,演变的过程中,虽然丑恶野蛮兽性愚昧一直并存,但逐渐得到驯化和控制。
在生存的基础上不断努力探索未知、进步发展。
并实现人类更大限度的公正平等和身心自由。
更多人得到快乐健康幸福。
或许是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所在吧。
打卡第一部考夫曼的电影,剧本想法很神奇,结局反转没有太意外,更多的感受是,“你看,又是一个大谎言,人性使然呀”。
中文翻译为 《人性》,感觉概念本身有点大,一但涉及到“人”,这个一样的物种,可能评价本身就已经不公允了,脑子想到的人性,好的坏的,似乎都不能概括为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感受。
感受最大的是,其一,你很难用一种文明来评判另一种文明。
就像印度人用左手来如厕,而所谓的发达国家觉得这就是低级的不文明的,但换另一个角度看,可能印度人还觉得你规则多呢?
人类带来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规则和教化,看着很像一种违背自然的事情。
一个刚出生的小孩,就不断的接受着各种训练,从而成为社会中可以运行的一台合格机器。
而训练和规则本身就没有上限,会出现很多新的教条,机器需要不停的去学习新的规则。
但统一就是好的吗?
有规则就是对的吗?
感觉这个问题应该分区域分块讨论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一刀切。
就像影片里的训练老鼠用叉子吃东西,这个研究的想法就很奇怪,难道所有的生物都按照人类的规则去活就是对的么?
这难道不是一种谋杀么?
谋杀了生物存在形式的多样性。
其二,很多改变的本身就是不可逆的,你很难说让变化成为可逆反应。
影片中Puff被人类驯化,lila想把他变成未驯化之前的样子,但她未意识到这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很好的解释了影片的结局。
由此想到的是,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就是不可逆的,而人一旦形成思维定式,要发生改变,那估计真的是很难。
还是挺不错的一部片子~
整个影片镜头不急不缓,内容却环环相扣。
开头是经典式的,主人公按下早晨的闹钟后开始起床,直到主人公拉开了一个人形的台灯,画面才开始有些特别。
随后出现了人拿着的镜子还有桌椅板凳,当作为衣服架子的那个女人眨了眨眼时我才发现,原来这些都是真正的人,原来这是一个以人为生活道具的世界。
最后主人公的工作是点睛之笔,我本以为他会是一位有身份的人,但原来主人公不过也是别人的“道具”罢了,而且是整个电影中最低下的…电影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在复杂的社会下却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命运是冷酷的,人们在工作中长久压抑自己的情感之后也彻底丧失了情感,人性被泯灭了。
生活本不该是这样。
闲来无聊看的一部电影,没想到触动到我没舍得快进,剧情的开头有点乱,后来围绕三个主人公在法官警察面前的谈话,倒叙的形式展开的影片,电影名为人性,电影的最后一刻点题,360度大转折。
结合剧情当中猜测男主是什么时候改变的想法,开始考验了他的人性,从登上舞台和女二的舞蹈开始有了情愫,不不,应该是从女二给他唱摇篮曲时爱上了女二。
从他进化到人类文明时开始,又到骗女一去抢走他到森林,最后到骗女一为他开了枪打死了男二情敌。
为了得到女二不顾别人对他的真诚,违背了自己的忠诚,都是男一设下的圈套。
而女二为了和男二关系破裂,再引出男二对女一的情感,不惜在家人聚会上公然讨论他们的感情。
激怒男二去森林里报仇自投罗网,利用女一的情感和男二的冲动一举两得。
电影也在强调文明社会有多么丑陋,贪婪,人类的私欲,性欲都是在破坏人类的文明,不如回归大自然的纯真与自由。
也真因为这些丑陋的欲望,才暴露人性的弱点。
多么的不堪一击,多么的可怕。
人性贪婪丑恶? 全篇都是以性欲为线索展开的, 莉拉因为性欲回归人类社会, 帕弗 因为人性走进人类社会, 帕弗又因为性欲回到自然(就像莉拉为了性欲返回人类社会,也像内森为了性欲愿意跟随莉拉变成猿人,即使内森内心是拒绝的;代表着即使拥有人性,也常常被原始的兽性左右),最终帕弗还是因为人性和兽性的双重影响又返回人类社会。
电影中“制约、文明”代表着人性而”性欲、放纵“代表着兽性。
莉拉刚发现帕弗时,帕弗易怒毫无制约,甚至对着莉拉手yin,后面在驯化的过程中背着内森偷溜出去换狂。
撒谎、性欲、贪欲 内森都没有教给帕弗,谁教给帕弗的?
没人教,因为这就是帕弗本来的兽性。
在自然界中,这种欺骗、贪婪、性欲每分每秒都演绎着,动物世界中从来没有尊老爱幼、呵护老幼病残,只有优胜略汰。
人性从自然从兽性演变而来,在进化、文化的需求中,处处克制,而性欲只是人类还没摆脱的兽性。
所以说人性不是贪婪丑恶的,兽性才是,人性时时刻刻压制着兽性。
但就是说兽性就是错误的人性就是好的吗,并没有,并没有好坏之分,因为这是自然界几十亿年进化的规则,都遵循着优胜略汰这个规则,都是为了生存、繁衍。
人性从来不是一面的。
不管多厌恶,多喜爱,都没办法抛弃一个,留下另一个。
莱拉要是真的那么喜欢自然,为什么要做脱毛术?
其实她热爱自然的品质也是后天学习的。
像老鼠用边上的叉子吃沙拉,也是多次挫败后的结果。
所以也不要苛求最后帕夫跟心机婊走了。
欺骗是人性的必须,也是多面体的一方面。
他对莱拉的告白未必全是假,但一个用电击教导你的人你会有多爱呢?
就像对杨永信老师跪地磕头谢再造之恩一样,几分真几分假,等心理上的电击圈拿掉才见分晓。
人性,没办法变成童话,没办法让对美好结局、精神洁癖抱有期许的教条主义者心满意足。
作为一个森林里长大的、最原始的人,控制不住性欲的帕弗一次次地被电击;最后,他害怕了,他屈服了,他违心地克制着自己的欲望,却变成了最不真实的自己,令人不寒而栗。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社会各种教育和痛的教训下,朝着不真实的自己发展。
我们经常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试问,又有几个人知道自己的初心是什么?
我们早已不是最初的自己,而是特定意识形态下教育出来的现代人。
说实话觉得真闷,而这是部刚得瑞+考夫曼的电影
如果野孩子都觉得是两星,这片也就只能两星了。反而导演的手法弥补了剧作上的不足(所以可能之后合作了暖暖内含光)。野孩子的导向是即使我尝试了人性善我也要追求自由,而这部就变成虽然人性恶但还是选择人性,内里是不是有部分仍然包含着对文明舒适的追求?反而是对野生环境的背叛,与主题相悖了。此外全篇以性来说事,所有人物几乎都饱受性压抑之苦,有点狭隘了,这片甚至可以归到LGBT里去,但是要批判所谓人性,还是狭隘了。
额滴娘!!!全都好会演啊!!!为什么timrobbins演劈腿男还这么帅啊这么斯文啊!!!!!!结尾的小白鼠举着纽约的牌子是不是吓死人啊!!!!puff回归自然时把衣服小心翼翼挂在树枝上是不是太细节了啊!!!!!!为什么任何事混入性欲和人性就会变复杂啊!!!!!!当untamed变成tamed,只会变成hubris啊有木有(the nature of humanity)!!!!!!台词句句暗藏玄机啊有木有!!!法国美女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啊有木有!!!原来不管灵魂和行为都能被驯服同化啊!!!太讽刺了吧!!!!反思人存在社会里真的有自由么???freedom is for nothing left to lose???????!!!!!!!!!咱就是说寻求一个自然与文明的平衡啊有木有!!!!!
获得了自由的实验室礼仪小白鼠要搭车去纽约了…
这是什么神经病电影……
看完完整版后补标。考夫曼的剧作环节完成得最好,用荒诞的故事诠释了人性灰暗面的本质——文明和自然冲突下的畸形产物。就是导演风格略割裂,搞不清影片是斯派克琼斯的镜头炫技风主导还是米歌尔冈瑞的浪漫超现实主导。之后冈瑞和考夫曼二度合作的《暖暖内含光》就纯熟了很多。
纯粹用故事讲人性的电影。丑恶的黏液,可一旦沾染却又无法割舍。虚伪、谎言、贪婪、自私、诡计…居然是《暖暖内含光》导演的前作,这关注点转换好大
Human.Nature.2001.PROPER.XviD.AC3.2CDs.WAF
两个极端的设定,反而让我觉得没有讨论的必要了
编导两人把观众当智障么,看了几部,感觉michel g. 抽象思维明显,喜欢具象化。
3.5
主旨很明显,其他粗糙蹩脚,所有细节都站不住脚,编剧屁啊。
黑暗喜剧,不得不说这个剧本是真的好,查理考夫曼真的是编剧天才。自然还是虚伪地向世俗低头,一旁两只小白鼠举着纽约的牌子。好笑是好笑,但Lila和Puff这两个角色但凡挑一个品品都能挖到很深的意味。
真不愧是同一个编剧写的,看这个的时候和看《傀儡人生》的时候感觉是一样的。
我是不是其实更喜欢Michel Gondry啊。。
结局瞎眼2021这居然二刷…哈哈哈
21/1/30:考夫曼的剧本的处女作发挥还算可以了。
这个也要挖出来重看么???难得不喜欢的kaufman片……
tamed or untamed 不相信人性和自己 更别提外人
电击攻伐海报这货等带来反差萌的笑点还有点意思,动物性和人性的点很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