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讨厌我看日剧的男友说下载了个日本电影,于是问他,怎么开始看日语的啦?
斯说因为就冲这名字“日本沉没”也要看看。
哦,原来如此。。
其实这部影片挺不错的,运用了比较科学的推断,在地球环境日益变遭的状态下,日本人自己预见到自己国家的毁灭。
和美国的《后天》不同,作为一个岛国的自然毁灭确实和像美国那样的大陆毁灭来的不同。
《后天》的毁灭是天气的巨变导致美国国土由北向南气温骤然下降,由海岸向内陆海啸侵袭,然后一切皆由自然力量自己恢复正常,而死而后生;而像日本这样的岛国,确实有他自己独特的毁灭方式,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最终将日本国土拖入海底最后沉没,阻止这样灾难的,日本人是构想的由他们自己切断了日本地壳与下沉地壳的联系,好不容易保住了很小的一部分国土。
不管怎样,这些灾难片无疑不在提醒人们我们生活的地球环境在如何的变得糟糕,我们的未来面临着如何的灾难。
一切都刻不容缓,那个灾难的来临不是在未来,而就是在某个平常一天的某一时刻。
看了美国的和日本灾难片,我就在想,中国如果发生灾难的话,应该和美国的情况差不多吧。
小时候,在课本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人类战胜了自然。
当然这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人类开始学会了利用自然环境。
不过,现在谁也不敢这么说了,大自然真要发起脾气来,小小的人类确实不是对手。
2月份南方的一场大雪,停水停电,交通混乱,在感慨天气的同时,确实感受到如果真的自然环境发生异常的话,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过去的,幸好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天气日趋正常的前提下,南方人民没有受到太大的经济损失。
万幸万幸。
所以说至少为了我们自己,真的得从现在开始爱护环境,爱护地球了。
5天前發生了一場裡氏9級的淺源地震,靠近宮城縣,一如這部5年前拍攝的《日本沉沒》。
我不想說任何預言,但是確實從未有過如此真切的再現。
我想當年看這部戲的朋友現在再回頭來看,應該有種前所未有的恐慌。
拋開電影,大難來臨之前,你會像玲子那樣遵守和美咲的約定么?
你會像小野寺和紺城那樣去犧牲自己來換取他人的平安么?
還是你、我都只可能淪為那些鐵絲網之後無助的人們……這裡的首相說了這麼一句話:有些事,比生命還重要。
對,有些人,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有些情感,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要用命去守護的。
不想像早就淪為不會思考的工具的媒體那般,這樣傳那樣傳,也不想看網絡瘋傳的現實版恐怖的日本民眾依然井然有序,也許2012真的快來了,那一刻,我希望,和比生命還重要的家人在一起,這是可以用命去守護的。
说真的,一直很不喜欢这部片子,日本人自己拍的灾难片,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焦虑和忧患,而且是莫名其妙的焦虑,无法理解。
但是,这几天的事情,让我不得不把这部片子重新找出来看了一遍。
如此相似的镜头,让人不寒而栗。
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了海底的问题,经过精密的计算后,推算出还有300多天日本就要沉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日本人全部送到国外去。
但是他国接收的难民有限,而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渐渐吞噬着这个岛国。
千叶、岩手、福岛、静冈。。。
这些名字变得那么熟悉。
首相遇难,国参去求教博士,博士想出的办法是把地幔炸开一组洞,把日本从沉没的边缘停止。
需要有人去引爆炸弹。
两个年轻人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挽救了只剩下群岛的日本。
故事很简单,拍的很拖沓,典型的日本电影风格。
但是,我却为这片子的台词而感动不已:摘录一段电影中日本首相的话: “我从方方面面的权威者那里听取了关于人本人未来的想法。
前提是,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抛弃失去经济价值的日本人,我们应当怎么办。
这些意见当中有一种令我惊讶,是一种极端的意见,至少按常规说是一种特殊的意见,很多完全不同领域的人都持此意见。
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同所爱,同国家,生死与共。
能有这种见识,大概就是日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关键所在吧,我也认为,这种方式最适合日本。
但我知道,这是不被允许的。
我的孙女丽良,在她成为日本人之前,也是作为人类出生的,所有的日本人,生来也都是人,所以大家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希望的权利。
”当那个年轻的海洋爱好者抱着必死的心去潜艇准备点燃爆炸物的时候,他说,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我知道该怎么做。
人生下来首先是生物人,其次才是社会人,我们是以“人类”这样一个标签生活在地球上的。
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都有希望的权利,我们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力和渺小,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更要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扶持,要努力,不放弃,坚持生存的勇气。
从来没有一次,人们这么共同关注自然,反省自己的高科技是发展还是制造灾难。
为什么只有在灾难面前,我们才会如此,而灾难过去的时候,滩涂上留下的只有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感动不能代表一切,冲动的理想也只能瞬间即逝,平淡与真实才可能波澜不惊地直到永远。
不希望有惊涛骇浪的激情,让生活平静如水吧。
看新版《日本沉没》超出了我的预期,片中并没有对于日本民族的着力强调,而仅仅是当作一条船,船要沉了,船上的人如何逃生如何自救。
这个主题与民族以及历史都没有关系。
看《日本沉没》 回看汶川大地震 化5.4亿拍出来的《日本沉没》,好看谈不上,但有些镜头的真实性让人震撼!
这些镜头让我似乎看到了中国汶川大地震时的纪录片!
《日本沉没》中有一个镜头,地震了,突然山崩地裂了,众多的人,在这一瞬间和着碎裂的马路、和着山崩的石块和泥土、和着亲人的呼喊声一起沉入了地球深处!!
我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我听到过一个活着的亲历者的描述。
他说,那么十几秒钟内,我就像个皮球被人抛起来似地在空中晃悠,波浪形的,人在那时是无法左右自己的了…… 由此我就觉得人类的渺小,那种在大灾难前的无能为力,是真实的。
我们曾拍着胸脯大声地叫嚣道:人定胜天。
是吗?
能吗?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会拍一部《中国沉没》吗?
不会,绝不会。
我们喜欢唱赞歌,我们怕前瞻忧患。
所以,我们的儿童是真正的儿童,连我这样的老年人,心态也是儿童的心态!
日本人的国民性终让人费猜疑,但他们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好,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来。
唐山大地震的24万条生命没有换来对地震预报的可能,汶川的10万条生命一定给我们有许多血的教训。
中国不会沉没,但中国人心里应该警惕,我们要学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
唯此,中国才会更大踏步的前进。
本片要是不看人名地名,简直就是一部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看片——一般都安排在星期三四的下午,看完还要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500字)。
主要情节含糊,缺乏科幻片的基本逻辑性,也没有灾难片的悲壮。
人物刻画毫无细节可言,甚至把两个女演员混淆也不影响整个观看效果。
视听效果险胜《集结号》,还不如一般的游戏CG。
总而言之,观看此片的唯一动力只在于标题。
同时我也相信,对此标题感兴趣的观众中,怀有落井下石心理的大有人在。
——我只是想看日本倒霉,没别的意思。
晚饭后和朋友及她老公一起去看电影,这俩相当爱国的人士立刻选了《日本沉没》这部电影,一部宣传为耗资上亿,创世上灾难巨片的电影。
影片开始后没有多久就出现了灾难性可怕的场面,转瞬消失。
然后是男女的相遇,感情的萌动;前妻和前夫开始共同拯救日本。
都开始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浪漫而温柔的气氛充斥其中,灾难的背景只是一个烘托,或者感觉是场景需要。
性急的人是没法看下去的。
于是开始和朋友在玩“找茬”游戏一样的看片子,计划一年左右消失的日本感觉在以一个月消失的速度进行破坏;首相的飞机竟然低空飞行,结果被喷发的火山给崩了下来,于是代理总统隐瞒事实,最后干脆去美国避难了;请来各国支援打柱子在海底,准备炸毁断层,岛国四周均海底火山喷发、地震,唯独打柱之处没有任何事情风平浪静;在关键时刻总是会发生地震,任务失败;浪漫爱情展开,美好回忆开始,一切又恢复平静,好拾趣的地震;造价很高的潜水艇下去就不经撞,连一点英雄的事情都没有发生,人就死了,老杨说得好:跟日本车一德行,钢的换成塑料壳子,不破才怪,然而驾驶一个已经用于参观的古老潜水艇竟然成功,不过人是都回不来滴。
那干嘛不学学伊斯兰兄弟,直接人体炸弹,还要费力去拣一点火装置.....数不清的这种搞笑细节,我俩忍不住笑的很放肆,惹得旁边的哥哥很有礼貌的说:请你们小声一点。
看完觉得,这个导演也许没有学好编导,也许他没有生活常识,任意天马行空的幻想,但是他一定学过心理学,那么牢牢抓住了中国人的心里,钞票赚到腰包里比什么都踏实。
所以他们依然很猥亵。
模仿美国灾难大片的手法,却学的扭曲。
美国是要拯救人类,日本要拯救自己,所以他们会用相当于核弹的威力去炸了断层,而不顾会对周围国家整个全球有什么影响。
所以他们打心里还是很自私。
不过他们飘在太平洋中,脚没根基的感觉真的很不踏实,岛国的思想就会作祟,想侵占陆地,想称王称霸。
这样的日本沉没太兴师动众,要是我拍电影可以几分钟就直接The End.一天晚上东半球大家互到晚安,然后就寝,西半球还在开始忙碌。
一切正常。
第二天醒来的东亚,大家竞相报道:日本消失在了太平洋中。
于是马上头版头条,科学家开始分析。
有人感叹有人庆祝。
这样安静,才不扰民。
不过,冲着这麽好个名字,看这电影也值咯
最近又看了一遍这片子,联系了最近的日本,担忧,害怕有一天真会这样,虽然是中国人,但对日本并没坏念。
但愿,保佑
看了这部知道了很久的片子。
发现那种岛国的深深忧患之情已经植入了每一个日本人的心中,环境造就一个人,环境也同样造就一个民族。
那份绝望中的不离不弃,对祖国的坚持和守护,如此的真实,没有丝毫的矫情和做作。
没有在绝望之境空前一致的大团结,没有政府发表激情感慨的演说,有的仅仅是那份知道绝境将来,日本将沉的悲痛。
一种不得不在悲痛当中求得生存的希望,一种有些绝望的希望。
电影中没有刻意渲染日本的民族主意情绪,影片始终把最自然的人放在了第一位,最本真最淳朴的对家的眷恋,对亲人的不舍,和对未知环境的恐惧。
一切都是人本能的反应。
从技术角度讲,这部片子并没有异常出众的地方。
但是我认为,如此题材的片子,如此和日本民族本性紧紧相连的题材,是无法从技术角度去衡量的。
影片挑选了几个不同的侧面,完整的拼接为一幅颇为震撼的图画。
从影片开始,就把日本陷入绝望之境。
首先是一个看上去颇能肩起身上众人的优秀总统的死去,这的确始种必要的处理,一开始就把心中最重要的那根心里支柱砍去,失去了总统的政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有老天才会知道。
影片中有平凡的人,也有优秀的精英,甚至影片也没有忘把镜头给一下那些日本的资本家们,还有他们的千金公子们,他们在上飞机是的特写镜头,看一下,颇能展现这个阶层的特点和心态。
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失去亲人的小女孩,还有想尽办法拯救日本的科学家以及充满善心的日本女大臣,这一幅众生相,娴熟的群戏手法,让所有的人都有了位置联系而又不彼此突兀。
再说说电影的配乐,日本的音乐总是充满了细腻的感情,这部日本沉没的配乐也是一样,充满了张力。
是最近看过电影最好的配乐之一。
各种乐器的使用也恰到好处,例如温柔的萨克斯,在电影初始含情脉脉的想起,很好的烘托了日本人对家的一种温馨的依赖。
突然想到一句题外话,或许自己的家不够好,但那始终是自己的家。
一个温暖的可以依靠的地方。
女主角有句台词或许颇能引起一些人的共鸣:“自那以后,我就决定再也不爱上任何人,以免以后受到难以忍受的悲伤。
”不知为什么06版的日本沉没评价不高,或许是因为我没看过原来最开始的那个版本的缘故吧。
翻拍经典本来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见怪不怪了。
其实题目应该是看完日本沉没以后,现在已经早晨六点半钟了。
日本民族,是我比较讨厌,也比较佩服的一个民族,原因就不用多说了。
日本沉没,我是愿意看到的,出于报复心吧,但像罗素三种激情说到的,对人类苦难的怜悯,让我战胜了可怕的报复心理,以人类的身份,同情日本,为要沉没的日本祈祷。
之前看过的灾难片很少,印象深刻的就只有《卢旺达饭店》,当人类面对灾难时,是多么的无助,特别在灾难来临前已经感觉到它的存在,它的即将到来。
《日本沉没》里面很多细节,让我联想起平时的生活,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要靠自己争取。
根据其他国家不愿意再接收日本人吧。
平时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总想靠别人,靠作弊拿好成绩,是很渺茫的,别人会给你抄吗?
不一定吧,所以关键时刻,还要靠我们自己。
例子不恰当,但是我经历过的。
有很多东西是高于生命的,我以前以为,为了生存,或许我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因为我感觉,生存是生物的本能,但那或许只限于低等动物吧,当被灌输了另一种价值观后,肯定就不同了。
我虽然一直声称自己的价值观怎样怎样,但不可能跳出中国人这个范围,大学生这个范围,男人这个范围。
东亚人和西方人不同地方在于,我们很讲人情味,既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不能回避。
最后说一句,愿我永远不会面对那些让人无助的灾难。
乱。
七月与安生德国版?
这部片子应该改成《青春期的少女都是恶魔》,两代人的幸福毁于熊孩子——虽然并不是电影的主题。片子属于“非常会拍”那种,叙事很讲究技巧,穆克小哥和弗洛里安好好看。
小镇、老屋、后花园、长满青苔的苹果树、林间嬉戏的少女们……宛若仙境,美到令我忽略了女主的丑。插叙、倒叙反复穿插在主线里,三代女性的爱恨纠葛,看演员表才发现红发妹子是弗兰兹里的女主!演技好棒!
很美
救命…结尾米拉红发的样子好痛…两个小时眼睛只顾得上看美好肉体呜呜呜。
德村的房子可真好看。回忆是对曾经承担不起生命之轻的祈恕,那些不由己的、被怂恿的、时代的、私欲的,都随着时间灰飞烟灭;回忆是合上记事簿的最后一页,记着那颗苹果核之味。
画面很美,但剧情确实有点乱
飞机上看的,故事挺丰满的,画面也不错,但我觉得剧情实在太魔幻了…覆盆子变透明那段画面还不错
前半部分太松散了,展开都在后半部分,然后唯一不想看的是女主,但前半部分基本都是她,女主的演技咋能退化这么多呢?故作少女的姿态非常的别扭…Florian Stetter好美嗷嗷。
虽然剧情也确实狗血,但看的过程还是很享受的,德国乡下美如画的风景,漂亮的房子,养眼的演员,给最近疲劳过度的我用来放松一下也是挺好的。
适合一个人慢慢的看,故事线很扎实,讲述了3代人的故事,虽然人物关系有点混乱,在老房子里有着过去的故事,现在要继承这栋房子,给他新的故事
断断续续分一周五次看完的。。。或许一口气看完没那么无味?
?
想去看原著!颜值太高,男主和穆克帅炸了!我喜欢的葆拉贝尔非常适合演罗丝玛丽这样的叛逆角色。倒是对女主很失望,扭扭捏捏走路像企鹅,完全不像以前的表演风格。剧情方面细思极恐,平静的小镇却充满斗争和痛苦的回忆,关于罗丝玛丽和米拉两个姑娘总觉得很诡异。超级喜欢这种氛围的德国电影
简直要被弗洛里安迷死啦
最爱的温和叙事风。儿时的被霸凌记忆真的会记很久,两个清醒舔舐伤口的人的故事。
罗斯玛丽死的好
ADHD患者无法看的片子
少女不识愁滋味,不是每件事都有答案,德国演员就几个麽,这片好几个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