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声
Vox Lux,黑天后(港),逆光天后(台),光音
导演:布拉迪·科贝特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裘德·洛,斯塔西·马汀,詹妮弗·艾莉,拉菲·卡西迪,克里斯托弗·阿波特,Logan Riley Bruner,玛丽亚·迪齐亚,梅格·吉普森,丹尼尔·伦敦,萨赫·尼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简介:VOX LUX begins in 1999 when teenage sisters Celeste (Raffey Cassidy) and Eleanor (Stacy Martin) survive a seismic, violent tragedy. The sisters compose and p..详细 >
形式大过内容
因为这段时间音乐传记电影特别多,所以突然看到这种风格的音乐传记片还是挺眼前一亮的。之前一直以为是波波的大女主戏,结果大女主在影片过半才出场。。。
今年这么多讲明星的片里这部无疑是最好的。前后两段几乎割裂的风格非常大胆,但也与影片副标题”A 21st Century Portrait”暗合。导演前作「战前童年」里出彩的摄影与配乐同样也是本片的亮点,而最后现场居然是波特曼亲自献声也算是意料之外。但整体仍然有些贪多嚼不烂
凡超级巨星乃至文化偶像,必然具有不同的面相。在舞台上他们比灯光更艳丽,振臂一呼,应声者众。在街头巷尾的议论中,他们的生活混乱,张狂不可一世。但心底也应该有一处地方,迷茫,破碎。光之声以Celeste做样本,却似乎是所有陨落巨星的剖白。差别只在故事只到Celeste封神一刻。
处处都透着尴尬直到娜塔莉的演唱会结尾压着口气快进,美国的烂片烂就烂成渣渣,或许不能全怪演员,这位演员导演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么,浪费了我人生的110分钟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暴力之中,来自肢体的、语言的、意识形态的、恐怖主义的、甚至是来自自己或者所爱之人的。而这个女明星正是这种暴力下的产物,华丽的舞台和光环之下包裹的是一个焦虑躁郁的灵魂。只是Sia的几首歌实在太口水,完全承载不了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
???波女士您有事吗?笑到打鸣了。& 建议打上flash trigger warning惹,差点闪瞎。有好些地方感觉是let’s抄抄你提吧…大概还是年轻气盛吧,没有分寸...剧本也比较崩,台词好做作,折射社会环境也做得很表面生硬,演员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感觉上就是一部用力过猛荒唐滑稽的学生作品。比前作差太多... 【一个搞笑:演小时候的演员比波波高还比波波宽大,这casting怎么做的啊...
娜塔丽唱歌也太难听了……果然上帝是公平的。
演唱会前还只是一帮人操着蹩脚的口音或性冷淡或歇斯底里地传达导演本人又混乱又装X的各种message,演唱会一出:您怕不是对pop icon有什么误解?
如果不是裘花 我都不会下这电影 浪费时间
LAX- Syd. 歌好难听啊=。= 妆好看诶
恐袭与娱乐消费竟奇怪地在Celeste身上达成“和解”并“结盟”,随着波特曼的出场,影像变得诡异,空间也逐渐封闭起来,观者也被牵着甘之若饴地对Celeste进行着二次消费。
Executive producers: Natalie Portman,Jude Law ,Sia. 波波继续Jackie之后的高水准
很难评价 毕竟后半段坏的部分可能亦是好 有些地方让人想起天鹅绒金矿 导演品味一流
古怪的割感竟然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前段机械与雏感,第二段的乖张疯癫,娜塔莉诠释的挺不错的,暴力的突然释放与结尾的演唱会,银光之下的痛苦是刺眼的。
全片这位超级巨星的歌一首一比一首难听,最后的演唱会尴尬出了新高度。
50/100分。情节破碎,很多东西没交代清楚,主角的真实情绪到底是什么样的?看不出来。全片看的人莫名其妙,根本没有任何吸引人的情节。
深井冰一样的剧情使得达福爷爷的旁白都听起来索然无味。有时间拍那么多空镜头不如花点时间琢磨一下剧情吧(x
这电影想法很好,一个校园枪击案的幸存者女孩通过纪念仪式上的原创歌曲走红并走上流行巨星的道路,这其实是新千年美国文化和社会的缩影,通过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能得到许多体现。但电影除了想法以外其他方面问题多多哎,比如主演前后性格脱节没有任何过渡,又让同一个小女孩演波特曼的童年和她女儿比较欠缺说服力等等。歌不难听啊,波特曼最后的表现也很好嘛,她确实什么都能演,想想她之前的几个角色吧,杰奎琳肯尼迪,女科学家,还演了马力克的,都感觉很不错。这种时间跨度大的人物传记并且目的是折射社会的电影,还是大卫芬奇拍好啊。话说大卫芬奇还拍不拍电影了?快回来吧拍啥都行啊!
布拉迪·科贝特的审美无敌了,非常的表现主义,用威廉·达福的旁白串联故事,破坏了故事的情感张力,但也赋予了故事反类型化的特质,否则这样的故事套路很容易拍出暗黑的俗套传记片,这种做法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一个因枪击案成名的巨星,她的个性,她的阴暗,她向歌迷灌输的精神何尝不是另一种暴力,枪击案的罪犯和她因此得来的名气本质上是一样的,one for the money, two for the show, three to get ready, and four we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