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了一遍。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觉得黑暗好像占据了大部分的生活,贪心的希望或许会不会看完后,够到一点光。
当我看到finch的时候,好像看到了一部分的自己。
救赎的能力就像是,我觉得我必须要这么做,因为我看不得你的世界也是黑暗的。
所以我发光,我努力的发光,疯狂的发光,想要照亮你。
即使我知道我很难走出我的黑暗,我甚至有时候不明白我所思考的问题是否有意义。
陷入阴郁,其实挺容易的,它可以比一秒快。
在融入周围人快乐的瞬间,我会感觉 detached fromthe moment, 然后再把自己拉回来。
我是很快乐的,我也很乐意传递和分享我的快乐。
但是当我知道自己的状态很奇怪的时候,我会无数次推开你,我希望你留下,但是我却以最凶狠的声音呵斥你离开。
我很高兴我能够治愈你,但我却没有走出来。
我不会责怪你当时不理解我,只是我想,好像这一千种能力都不足以对抗我的黑暗了吧。
影片根据詹妮弗·尼文2015年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维奥莱特·马基(范宁饰)和西奥多·芬奇(史密斯饰)这两个高中生和精神疾病不断作斗争,他们相遇并发现各自内心的世界。
影片根据詹妮弗·尼文2015年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维奥莱特·马基(范宁饰)和西奥多·芬奇(史密斯饰)这两个高中生和精神疾病不断作斗争,他们相遇并发现各自内心的世界。
影片根据詹妮弗·尼文2015年畅销小说改编,故事讲述维奥莱特·马基(范宁饰)和西奥多·芬奇(史密斯饰)这两个高中生和精神疾病不断作斗争,他们相遇并发现各自内心的世界。
描写男主病发时的自述触动了我, 我了解过那种状态。
一种无法自控的状态。
我的那种状态不是大脑一片空白无法集中,而是不断的在思考些什么。
脑海中不停闪过一件件事清,就像一个个毛线团思绪闪现的同时,我可能在吃饭,在打游戏,在上课,最有可能的是一个人独处。
如果在闪现中我突然发现一个毛线团出现了一个线头,就会停止所有其他事情,陷入其中。
然后顺着这个线头向下或者向上追溯。
这在其他人看来就是我突然变得沉默。
在整理的过程中,会遇到打结的地方,逻辑就会发散,会同时追溯这几个方向,还要反复对比得失,要思考的事清就越来越多,越来越乱,最后全部缠绕在一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毫无头绪的毛线团。
这个过程会重复下去,不断有新的毛线团出现,慢慢就会感到焦虑,至于焦虑的是什么,毛线团里到底是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一个个需要解决的死结,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说不出来,其他人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最终到底想干什么。
每次的线头不同,复杂程度不同,思考的时间就不同,思考的那段时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醒着还是睡着了,想梦游一样。
这对于我来说并不可怕。
最可怕的是当自己清醒过来之后,才是梦魇的真正开始。
夜晚对我来说是最难熬的,因为独处的时间最长,这种情绪会持续很久。
每当思绪断掉,我都会觉得沮丧,懊恼,这么点问题都解决不了,于是再次尝试不断重复。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失眠。
慢慢的觉得自己这样不好,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开始注意别人的看法,怕他们看出来。
一定不能让别人知道!
尽力模仿自己阅历中开朗人的样子,把自己伪装起来。
随后又觉得自己不是自己,虚伪不堪。
接着就变得沮丧暴躁,然后再次把自己伪装起来,重复这个过程。
这样的情绪就像在座一辆没有终点的过山车,不断地起伏,起伏,起伏······自己的精神就像一根皮筋,绷紧放松,绷紧放松,我肯定自己状态的不对劲,却极度担心别人会发现我处在崩溃的边缘。
······当毛线团越来越多,最终,一件小事肯能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毛线团爆掉了,思维已经发散到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
我开始觉得自己这种人活着毫无意义。
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的脸都觉得恶心,像鞋底踩到了最肮脏的东西。
简直就是世上最无足轻重的粪蛆。
耳边一个声音说,哈,像你这样的人,即使死了也不会有人记得的!
另一个声音说,没错,赶紧去试试吧,看看是否有人为你这个蛆而哭泣。
······好几次拿着刀,在镜子前,举起放下离开举起放下离开我尝试过一天晚上我扎了下去。
很深血一下就涌了出来,不是磕破那种,流下来像伴随着心跳一股一股的涌出来的,精神却感到无比的放松,仿佛所有的线团都被我放下了,脑中的声音乱糟糟的停止了,精神愉悦的想长出一口气。
抬头仔细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觉得自己终于解脱了。
我觉得无比的轻松我想扩大伤口,手却不太听使唤于是我把刀拔了出来,准备再来一下血竟然喷了出来,溅到了到镜子上了,我马上开始擦镜子。
这一动,伴随的是差点疼晕的剧痛,是种由内而外的疼,疼到发抖,想喊却喊不出来,全身随着飙到急速的心跳一下一下被抽紧的那种疼。
鼻涕眼泪都溜了下来,什么都看不到,什么都听不到,只有咚咚的心跳声和超乎想象的疼痛感。
最后我没得到解脱,反而得到了更多异样的注视,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一个连干掉自己都没有勇气的废物。
还尝试过跳河,那次更糟糕,河水的浑浊和缺氧的痛苦让我不想再去回忆了。
我详细描述了自己的感觉,是想让其他人更多的了解抑郁症,希望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你可以稍稍理解他一点点。
如果,有人的情况和我一样,我想说,割腕很疼很疼很疼,呛入第一口水的感觉现在想起都会感到颤栗。
不要厌恶自己,不要讨厌自己,不要放空自己,不要有负罪感,不要伪装自己,不用强迫自己不要在意别人不要让自己独处可以去自习室,可以去图书馆,可以开着电视,可以放有声读物认可自己的一切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以后也不需要完美,我就是我。
我爱自己关于朋友那时候特别特别不喜欢别人来关心我,我不需要,甚至会愤怒,这回让我更加憎恨自己。
自己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
难道你发现了我的脆弱?
发现我的不同?
请不要和我说话,请不要注视我,请不要怜悯我,离我远点,不为什么离得这么远,为什么不和我说话,为什么看都不看我,呵,我果然是个垃圾。
大概就是这种想法,真的,矛盾又自怜。
如果你有朋友情况和我一样,请马上带他就医,判断情况程,请遵医嘱吃药。
请不要刻意关心他,请和他在一起,但不要在一个房间,请多让他去帮你做事情,拿东西,取外卖,拿快递都可以,请多肯定他,告诉他我擦哥们可以啊请当他想倾诉的时候默默挨着他,不要打断他,听他倾诉,请在他状态不好时让他尽量保证基本的生活作息,准备好水杯和药,不要送给他请放在他会看到,但不要当时放在他面前。
我希望你能成为把他拉出深渊的那个人,谢谢你们
你揉合了所有颜色,你是我的光明。
PS:那个药,请不要多吃,尽量靠自己,吃了的感觉就像是时间开启了慢放模式,什么都是慢慢的,包括思维。
甚至包括情绪变化,喜怒哀乐都没有了。
P1本来看到预告前半部分的剧情我觉得挺老套的;从那块:your turn的石头开始出现转折,这部电影和之前那种男女主谁救了谁之后如童话般美好的幸福生活下去不同,F全面周到地帮助V,让她能够继续前进,即使他不在她身边;后来,果然,F消失了,V站在他们邂逅的桥上给F留语音消息,她呜咽着求F回到她的身边……预告后面就没了,然后我就想看这部电影了。
P2F面对消沉的V,他尽力去帮助她,可是医者不自医。
就像另一个评论里写的,有的人是留不住的。
V在F离开后对朋友Amanda说如果她不在了,自己会很想念她的,Amanda强忍着情绪对她笑了笑,我想,就算V这句话可以让Amanda离世的时间更远一点,可是Amanda的痛苦根源没有消除,她终究是不能被留住的。
美好而不失典雅配乐非常美妙,每一个拍子都直击我的内心,像是让我和旋律一起奔跑。
情节平淡而美好,不过分夸大,不适量缩小,正像是我们每天的日常。
你用你的日常,却换来的我的一切,我用我的余生,换你一生无憾。
在这短短的两小时,我的内心与灵魂碰撞,身体与你相遇。
接下来的日子,我会用一生的回忆来纪念你,只要我还在这个世上。
就不会有人忘了你。
真实而细腻,那些敏感的无奈恐惧,强大背后的虚弱,开朗背后的敏感,甚至超过我自己对自己的了解,时时都有泪水处处皆有共鸣,这没有对病患的真实了解,是无法描述出这样的准确状态的。
庆幸走出来了的自己,虽然永不痊愈,但我有感受到天是蓝的、空气中有花香、鸟叫声在回荡的那一天,生命就有意义,拥抱死亡,无畏西东
女主的姐姐车祸去世了,一时想不开站在桥上被男主看到,男主开始每天找女主,主动申请户外作业的搭档,最后两人相爱。
男主有时会很忧郁,可能是小时候被父亲虐待导致,突然就失踪一段时间,谁也找不到,也不回复任何消息,一次消失后出现在女主家,车里装满鲜花,到了女主到自己的秘密地方游泳。
男主沉了下去好久都没上来,女主吓坏了。
最后又消失了几天,女主去到秘密地方找他,车和衣服都在,报警,举行葬礼。
女主多亏了男主振作起来,非常后悔自己没能帮到男主
青春期的每一个少男少女多多少少有点矫情,不管是你还是我,只要有过内心的情愫都或多或少有过,不可否认这部电影有这样的问题,但说太过是不准确的。
导演叶确实没有把男主的人物刻画的很好,可能也是受限于这是一部网剧,所以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是两个多小时左右应该可以讲清楚。
虽然这部不能达到《怦然心动》的高度,但这个故事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可以引起或多或少观众的感情。
觉得男主没有必要这么矫情的观众可能真的没有经历过,其实许多人都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过抑郁症,可能现在这个社会的风评不好,但是有许许多多的事在提醒着我们,有些时候心情不好不一定是矫情,也可能发展成抑郁症。
对每一个人来说舆论的压力都非常大,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我们都逃不过。
可能唯一遗憾的是F找到了他一生最爱最可以帮助他走出阴影的人,但他害怕习惯了,也怕V,这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一样的自我保护,他拒绝了V的帮助,始终没能放过自己。
就如国内的“当悲伤逆流成河” 因为是希望大家多关注某些社会现象和疾病所拍的电影. 所以故事桥段都不会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即使故事是由一对男女从相遇,搭讪到互相有好感等等,但严格来说也不算是一部爱情电影. 电影里引起我思考的,是 before I die, I want to_____. 这道题目,如果放到你面前,你会回答吗?
我确实也一下子想不到答案. 但如果能写出来的,应该就是现在自己最想要却得不到的吧?!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局还挺出乎我的意料的,男主拯救了女主却没能拯救自己…如果按常规的剧情套路,男女主互相拯救应该是故事的结局,但这样的话也未免落入俗套了。
生活本就是不完美的。
电影的整体节奏比较舒缓,中间男女主的爱情画面还是比较温暖和谐,男主用他的耐心和关心帮助女主走出了阴暗,也顺便俘获了她的芳心。
本以为电影到这就差不多结束了,但男主却逃不过多年的心魔…女主没能帮助男主,原因是男主拒绝女主的帮助,选择了一个人承受,却承受不住… 也许这一点也是导演想告诉我们的,有些时候还是不要逞强,可以适当的向别人敞开心扉,不要自负得以为这没用,也许会有用呢~ 这部电影是拍给有心理障碍的人的,但更是拍给我们所有人的。
我们很多人都有心理障碍,只是没有意识到而已。
我想说的是,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要去包容自己、接纳自己,而不是厌恶质疑自己,我们都是平凡人,总会有不完美的地方,别对自己要求太高了。
所有明亮的地方 (2020)7.22020 / 美国 / 剧情 爱情 / 布雷特·海利 / 艾丽·范宁 贾斯蒂斯·史密斯
好喜欢芬奇啊!男主好像动漫蜘蛛侠,哈哈哈!
不好看,很工业
有我喜欢的黑人小哥哥小姐姐~但是故事没打动我……
原以为只是个普通青春片,结尾给了我一巴掌...心理问题拍的非常写实,配乐很棒
范宁美
不是 我看过这部电影???为什么毫无印象...
芬奇眼里的维奥莱特是“你糅合了所有颜色,达到最耀眼的亮度”,维奥莱特眼里的芬奇是“他梦见了全世界所有的美,并让这些美成为现实”。其实我们都脆弱,都藏着难以弥合的伤口,而爱唤醒我们内心的一千种能力,用最大的勇气去面对明亮和施行拯救。
范宁居然是山姆里面的女孩,太太太喜欢她甜甜的笑容了,演技也张弛有度。只是男主的逻辑线感觉不太清晰,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伤害但是到最后结局太突然,感觉人物不太饱满,仅救助了一个因为没有走出死亡阴影的女孩,自己留在了黑暗中,最后女主释怀的也有点快…总的来说很喜欢故事基调,轻松的,没有太悲伤的,唯一的缺憾就是逻辑不太清晰,人物性格不太饱满。
三星半,最后看哭了。什么叫戏剧张力,情感一直压抑直到最后范宁的一段独白情绪达到最高潮直接哭了,这就是戏剧张力。最后男主角死了我还蛮意外的,哎,爱不是万能的,情绪病只能自救。
音乐比剧本好。范宁还是要演这种小片子才略有味道。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小范宁演得不错。
躁郁症
渐入佳境,心理健康题材还是有让它和常见的teen romance区分开来。想起一句歌词「我不想做太阳 不想再逞强 我只想做你心里的灯光」
就是结尾,男主死得太突兀了
可以说真的非常非常难看,恶心矫情矫揉造作...拿这两小时发呆都会更有价值。
为了不让女孩尴尬 男孩主动掀翻书桌转移视线 我就是被这句吸引过来的 / 又是一部命中注定相遇的恋人故事 / 你内心至少有一千种能力 就算你不这么觉得 人们喜欢贴标签 人们想要你成为他们想要的样子 人们不喜欢凌乱但喜欢不同 其实男主一直都有心理障碍 他治愈了她的创伤后遗 却把自己逼疯了 72分钟之前满屏的温暖与接吻 72分钟后 芬奇正式深入黑暗 因为生于暴力爸爸的原生家庭 他常被黑暗情绪吞噬 想法凌乱 / 当展现葬礼画面的那刻 我惊呆了 目瞪狗呆的呆 他竟然撑不住跳进湖里自杀 换个角度看 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 那不是死亡 只是跳进了另一个世界而已
流水线作业, Sooo cliche and totally out of date in everything, 范宁能不能停止接烂片了啊
文艺清新这种东西,真的要看你看电影时候的状态。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矫情,比如看这部电影时候的我。
...
對著艾拉的愛看完全片,本以為公路+YA對我來說是無敵的,但卻比一種堪比瑪麗蘇的氣息迎面撲來,也不是說拍的不用心,但整部片就是沒有靈魂。說來諷刺,片中說人記住的不是時間,而是時刻,而電影裡確實有些時刻讓人記住了,但整片卻沒有他該有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