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

The Assistant,女助理

主演:朱莉娅·加纳,马修·麦克费登,克里斯汀·弗劳赛斯,达格玛拉·多敏齐克,麦肯兹·利,诺亚·罗宾斯,亚历山大·卓别林,克拉拉·王,布莱克叶·埃南,普鲁瓦·贝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9

《助理》剧照

助理 剧照 NO.1助理 剧照 NO.2助理 剧照 NO.3助理 剧照 NO.4助理 剧照 NO.5助理 剧照 NO.6助理 剧照 NO.13助理 剧照 NO.14助理 剧照 NO.15助理 剧照 NO.16助理 剧照 NO.17助理 剧照 NO.18助理 剧照 NO.19助理 剧照 NO.20

《助理》剧情介绍

助理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茱莉亚·加纳(《壁花少年》《黑钱胜地》)商谈主演聚焦哈维·韦恩斯坦助理的未定名影片,由《童心无归处》导演Kitty Green和团队打造,这是一部非现实电影,聚焦韦恩斯坦一名助理人生中的一天。 Green花了近一年时间收集大量资料,储存对每天在韦恩斯坦支配下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雇员的信息。她表示,调查的过程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韦恩斯坦长达30年的管理之重复和无聊——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女性,怀着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心态进到他的公司,而每天他们要在那样的环境下工作,这极为恐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莱克伍德登月大计划我不是妖怪乒乓达尔瓦我是植物人荆棘的花冠联邦调查局第三季解除跆拳道的诅咒犯罪心理捜査食为奴读心师神奇动物管理员第三季日落家园第一季演习静悄悄的雨runway24泽西男孩冬至百分之十第一季独自挣扎飞逝的狮子那个时候~男子喧闹物语硬汉奶爸上帝的笔误租房惊魂卡罗琳·科贝库斯:圣诞那些事迷途之子!!!!!老蒲的春夏秋冬偶像星愿

《助理》长篇影评

 1 ) 女性干嘛要玩这个男权至上的游戏?

不得不快进看完,真是令人气愤。

难不成当这个助理一个月有百万美元的月薪?!

她明显表现出来是卑微,作贱自己啊。

何况那个丑陋老头出名制片人嚣张了几十年了,现在拍出这样的片子,怎么都觉得挺马后炮的。

本片色调灰暗、压抑,确实是恐怖片的基调,但其实一点儿也不恐怖,更多的是来气,为老板服务得简直跟奴隶社会有什么区别吗?

一边被骂一边又被夸,还得不断道歉不断感谢着,还有办公室政治,额,中国俗话说的,弱小者就会去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大多数女的通常被男权社会认为就是最弱小的,因为这就是男权社会常识,不分国籍。

惨死了!

现在很多有性别视角的社会学者已经在研究男权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上的问题,女性也是这个结构的大玩家,毕竟每一个男性都是妈生的,而妈首先就会被塑造定义为女性。

难道生理女性都没得选了吗?

等着中国女性觉醒吧。

 2 ) 木偶

日常的社畜生活,冷峻,窒息,无法逃脱…看的实在是压抑了…侧面记录Me too的性侵大佬,混蛋渣渣,办公室的公司的其他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遇到棘手的老板老婆的催命电话,其他男同事就是扔给女主,就像跟她打招呼的方式就是扔废纸团一样。

对待投诉的主管,明明知道老板的种种罪行,却还是袒护,并以威胁女主,终了还不忘打击下女主不是老板的菜…重压之下,大家都是负能量下的傀儡,麻木的执行,扼杀自己的独立人格。

 3 ) 低分评论,或许仅仅因为你不是女人

正规大学毕业,做的是招聘职位结果刚进公司就要给老板端茶倒水——是我上级要雇佣一个漂亮却毫无经验的女孩子,让她在公司等到晚上八点才面试,觉得这个做法不专业所以没有配合,被他大骂一顿——是我开会的时候被领导“提点”,以下是他的原话:“你以为你长得漂亮吗?

你不就是有点气质我才让你进公司吗?

” —— 是我公司很正规,规模很大,工资不低,刚出校园没敢辞职只能继续忍着——是我做招聘的我也知道,短期换工作是大忌,特别是在有声望的公司做不到两个月就辞职,你很难跟新的雇主解释,甚至也不会给你机会解释。

所以针对一切“她辞职不就好了”的言论,我只想说…… 即使你的资金足够支撑你辞职,但你怎么知道下一个公司就没有性骚扰呢?

被歧视的社会环境下,女人要保住工作才能不被逼嫁人,要保住工作才能交得起房租、房贷,不靠家里不靠男人不靠色相,一切都很难。

更难的是,家里、男人、老板都在向你伸出“橄榄枝”,说要养你,说你的存在就是一个附属品,说你的倔强只会伤害你自己。

“只要你听话我们就养你”,不知道有多少姐妹在这些糖衣炮弹的袭击下惨烈牺牲。

她们的现在是幸福的。

我躲避了甜蜜的枪林弹雨,先是压抑的端茶倒水、迎合上级;后来加班加点,带团队。

一个以事业为主的女人,要自己省吃俭用花钱买房子的女人,在世人眼里是不幸的。

但有了经济能力后的我,必然会是最幸福的。

攒够Fuck you money。

 4 ) 初入职场的社畜小白,大体如此

助理 (2019)7.02019 / 美国 / 剧情 / 基蒂·格林 / 朱莉娅·加纳 马修·麦克费登影片是聚焦在女助理身上,以其为主视角,极为细致地展现出,其个人一整日的工作生活内容。

反映出,初入职场的底层职员,艰难而无奈的处境。

虽说,本片是借以哈维·韦恩斯坦的助理为原型,但实则并不是单一表现某公司特例。

职场社畜大体如此。

导演通过极为冷淡的情景表达和人物表演,且没有任何背景配乐的方式,让观众真切的感受到在那座办公室里的一切压抑情绪。

jane每天会来公司最早,又最晚离开公司。

除了要做好老板助理的本职工作外,其他琐碎杂事也默认地需要她处理,同时还遭受着一些排挤。

比如同样是助理岗位的同事,会将棘手的麻烦事儿甩给她;比如只是帮给同事订餐个午餐,但不是同事想要的而遭到嫌弃;比如在茶水间,其他部门同事把用过的茶杯很自然地顺手就留给JANE去清洗。

让她更沮丧的是,自己在公司的存在感并不会因为自己做得更多而增加,而也只能是公司里的小透明。

当然,就算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再多,也通通比不上作为一个助理,来自自己老板的压力。

每当jane工作上犯错,准确说是违背老板主观意愿的行为,老板都要求她写一份“道歉信”邮件。

这种奴役驯化式的管理,实在让人无法呼吸。

而老板的管理风格俨然已是常态,因为同事甚至会非常淡然的来教jane怎么样写好“道歉信”。

前面关于jane的日常工作描述,为进入后面故事主题做好细致的铺垫。

这样一个公司小透明是如何能去举报做为公司高层的顶头上司呢?

这段,应该可以算是整部片的高潮段吧,但依旧被导演处理得冷静化,以一个场景的对话形式,交代了整个过程,并没有跌宕起伏的情绪。

JANE从进入人事总监(没有详细交代职位,姑且认定是人事部门的最高层吧)房间的那刻,总监程式化的接待方式,可以料到接下来的一切应该只是个过场。

JANE小心翼翼地陈述自己的到访的缘由,正如她每天在办公室里处理每一个事务一样。

而人事高层在开始的对话阶段,看似非常关切的态度,对jane示意任何事宜都可以对他坦然。

但实则目的是为了更多掌握jane对举报“事件”知情程度。

在了解jane反应的“事件”仅仅源于个人的推断,而无实际证据之后,他便开始发挥作为这家公司高层的真正作用——肯定其价值,美化其前程,通过一切“劝导”让其认为投诉必定是自毁前程的决定。

结果,可想而知,社畜小白是怎么可能赢过职场老手呢?

在这场对谈中,最让jane看透一切的时刻是最后当她开门离开办公室,人事高层对她说“I dont think you have anyting to worry about。

you're not his type。

”这句话,看似安慰着jane,让她不要过度担心自己的处境,但其实更说明了,这位人事高层对于jane老板存在的潜规则“事件“早已心知肚明。

那么,jane对于这件事还能做什么?

当她回到自己的位置,看着公司所有的一切人和事,熟悉但又陌生,她想也许她今天的经历在许多人身上都经历过一遍,但他们也依旧能每日在这家公司如常的继续“奋斗”。

而到此,作为故事背后另一个主角——jane的老板,确实始终没在影片中露脸过一次,依旧通过一则电话,在对jane进行了训导后,又收获了一封“道歉信”邮件。

老板再次轻轻松松赢得了这次看似突如其来,但早已习以为常的对抗。

于是,故事也就结束在jane默默下班回家的路上,正如她往常的每天一样。

所以,看完影片是不是非常沮丧?

职场社畜就活该被虐吗?

可能如今,对于职场初学者来说,首先要面对这样现实——职场确实就是如此残酷呀。

大企业公司就如同一个小型社会,面对早已生成的潜在的规则和文化,初入职场小白的生存法则,可能真的就是要么忍要么滚。

那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还能做什么改变呢?

首先是基于坚持自己做人准则底线。

忍,可以是一时,一旦你能拥有更多话语权,你能建立基于自己准则的规则。

当然,也可以选择潇洒离开,正如《穿prada的女王》的安妮海瑟薇,获得女魔王的肯定后,毅然潇洒离去。

这不是理想化的结局,这是最真切的勇气。

如能始终坚持着自己,哪里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天地呢?

无论是哪个选择,作为我们自己,终归是要做到守好自己的那个底线。

 5 ) 平淡真实的日常细节里隐藏着暗流涌动的控诉欲望

擅长纪录片的导演在拍摄虚构剧情片时免不了会带入不少纪录片的表现手法,比如冷静观察的视角与纪实的叙事风格,这部出自导演基蒂·格林的剧情片处女作《助理》自然是一个典型例子。

基蒂·格林此前因拍摄乌克兰女性题材的纪录片而名声大噪,这部新作同样以女性为焦点对象。

影片以巨细无遗的笔触描绘一位初入职场的电影公司女助理漫长的一天工作内容,简单重复和无聊乏味的情节就像在看一部纪录片似的。

由于我事前并不知道这是根据哈维·韦恩斯坦事件改编的,因此在观看的过程中偶有疑惑,不过平淡真实却又细思极恐的情节让我逐渐感受到创作者暗流涌动的控诉欲望。

这是一个被男人掌控的公司,三组重要的男性角色对应着女性在职场环境里的压力来源。

首先是从头到尾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老板,带来隐形的压力和威迫感,从他在电话里的粗言责骂足以让观众感到阵阵惊悚的效果;同办公室的两个男同事也摆脱不了帮凶的嫌疑,两人不仅将棘手的工作交给女主角完成(应付老板的太太的来电),还在她被老板责骂后,主动教她写道歉信恳求老板原谅(但事实上她根本没做错事!

)最恐怖的莫过于人力资源总监,他明知老板生活不检点,还纵容其对新来助理施加的丑恶行为,甚至暗示并劝导女主角收回对其的投诉,还说她不是老板喜欢的类型……这个公司算是当下男权社会的缩影,女性承受着来自种种不公和刻薄对待,甚至遭遇性侵犯。

作为沉默忍让的女性终于选择大胆发声捍卫自己的权益,女主角在影片后半段的醒悟也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结果并未如人意,但这种女性觉醒的潮流正是前两年MeToo运动在欧美爆发的重要原因。

作为MeToo时代的真实写照,这部影片算是一部另类的恐怖惊悚片。

片中似乎有一双无处不在的眼睛在监视者女主角在上班时的一举一动,有好几个垂直俯拍的镜头画面就有类似的强烈意味。

女主角的第一人称视角更不断渲染这种不知不觉的压迫氛围,而身在其中的她却求助无门,从后半段她身上那件外套也能反映出她缺乏安全感的内心想法。

当作是一部职场新人的恐怖题材来看也许有点乏味,而从平淡的细节里延伸出更多的对比联想,则明显带有着较为严肃的社会控诉意味。

相信这才是影片的真正力量所在。

 6 ) 给性侵过近百位女演员的老板做女助理,是种什么体验?

文 | YOYO2017年,女演员艾丽莎·米兰诺(Alyssa Milano)的一条#MeToo推文,没想到会成为一场席卷全球的女权运动。

这位女演员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夜晚做了一件非比寻常的事情。

她发了一条推特,内容是“如果你曾受到性侵或性骚扰请用me too来回复”,令人意外的是当天晚上就有成千上百的人在评论区响应。

艾丽莎·米兰诺本人所声讨的对象,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影业公司米拉麦克斯(Miramax)的创始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

2017年10月5号,《纽约时报》发布了关于韦恩斯坦的调查,结果显示至少有8位女性在过去三十年长时间地受到了韦恩斯坦的性侵。

报道在短时间内引发了娱乐圈的轰动,越来越多的女性为受害者发声,也有越来越多不为人知的受害者浮出水面。

下图是受到过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的部分好莱坞女演员,从中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认出安吉丽娜·朱莉,以及小辣椒格温妮丝·帕特洛。

最终,这位曾经运作过无数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制片人入狱,被判23年有期徒刑,并被正式注册为“性犯罪者”。

哈维·韦恩斯坦(中)被带出法庭这部根据韦恩斯坦的性侵事件改编的电影《助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看待此事件的新角度。

导演兼编剧的基蒂·格林(Kitty Green)花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了所有能联系到的受害者,对她们进行了私密的访谈,归纳整理所有的素材才最终形成这个剧本。

基蒂·格林此前的两部长片都是纪录片,其中《乌克兰不是妓院》获得好评,获得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人权电影网络奖”。

这部《助理》是基蒂·格林的第一部剧情长片(feature film)。

之所以说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是因为导演并没有选择某一位性侵受害者作为主角,而是让距离韦恩斯坦最近的女助理成为“风暴中心的冷眼旁观者”。

电影里有句台词:“你不是他喜欢那一型。

这句话是女助理Jane向公司HR部门反应老板可能存在性侵问题后,HR主管对她的回复。

乍看之下,这句话就仿佛是在打哑谜。

这里的“你”指的就是女助理Jane,而“他”当然是公司老板。

言外之意:你连被老板性侵的资格都没有。

显然,全公司上下都知道老板的这种行为,但也都选择讳莫如深。

就像《爆炸新闻》中的Fox员工,不敢站出来揭露CEO罗杰·艾尔斯,生怕自己丢了工作。

性骚扰,尤其是职场性骚扰,极其隐蔽并难以取证,往往都是因为弱者被施虐者牢牢控制,哪敢说话。

这种压抑甚至比性侵本身还要可怕。

电影《助理》通过怎样的视听设计,向观众暗示这种“不敢说出口”的压抑?

压抑的俯拍如果电影想表现一种对角色无形的控制和压抑,俯拍镜头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

因为俯拍镜头就好像“上帝视角”,镜头下角色的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下。

电影《助理》运用了很多从上向下垂直拍摄的俯拍镜头。

包括女助理装订剧本、洗盘子、打字、拆快递……这些琐碎工作,都用俯拍镜头来表现。

这种镜头给人的感觉是,虽然主角干得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时时刻刻都有一双眼睛盯着这一举一动。

好像总有一股无形的压迫从上面源源不断地落下来。

例如电影中女助理Jane复印照片的时候,依然使用俯拍镜头,单看画面观众的视觉重点被转移到打印的纸张上,而出现在画面中的女主角和打印机都成为了次要,人物的存在感被成功削弱。

此时的“上帝视角”其实还是女助理背后的老板,好像是老板在一个个审视这些女性,而主角女助理虽然也看到这些选角照片,但她的视角毫无意义,她只是个被老板控制的工具而已。

通过这些俯拍镜头,导演塑造出女助理Jane在办公室可有可无、没人关注,渺小得就好像和一台不会说话的打印机没有太大的区别。

压抑的特写特写镜头是与我们日常用眼睛观看事物差别最大的一种电影语言。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很少凑到某人或某物极其近的距离,然后再拿放大镜去看。

但在电影《助理》中,女主角的脸部特写镜头特别多。

故事中女主角每天过的谨小慎微,和周围的人讲话都会结巴,其实是因为怕出错。

当然根据墨菲定律,她越怕出错,就每天都在出错。

虽然她的工作确实完成的不错,勤勤恳恳地加班,不辞辛劳地送文件,但是在沟通上她似乎总是得罪老板。

在办公室里战战兢兢的她,完全是个不敢显现太多情绪的人,如果不认真看,会觉得她整部片子下来都没有换过表情。

而特写镜头还是为我们捕捉到了她在写道歉信给老板的时候,眼里委屈的泪光。

还有她向人事部门经理告发老板可能在诱奸或者性侵其他女性而未果的时候,她眼里的失望,那种失望就是眼里没有光了,留下的只有黯淡。

电影《助理》中很多情绪都通过特写中细微的表情和眼神来表达。

压抑的声音除了诉诸视觉,《助理》这部电影在听觉上也有刻意的设计。

电影中人的说话声,尤其是女主,都极其微弱,有时甚至被身边其他物品发出的声音盖住。

比如在女助理带新来的助理去酒店路上,汽车的引擎声明显盖过了两个人的对话,使得对话的传达效果大大削弱。

新来的助理和女主讲的第一句话,女主甚至都没听到。

在办公室里,订文本的声音、纸张翻页的声音、复印机的声音,甚至来公司开会的大佬皮鞋走过地板的声音都大过女主讲话的声音。

可以说,连纸张都可以随意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主角却不行。

女主在公司活得还不如一张A4纸。

在这场女主洗盘子的戏中,两位公司其他部门的女员工对话音量也十分小,说明她们的境遇并不比女主好多少。

另外,这两个人敢于在老板的女助理面前聊起离职跳槽这种敏感话题,说明她们知道女主的身份,但也知道女主其实对老板毫无影响力。

利用声音,导演再次强调女主的弱小和透明。

这里关于“发声”的特殊处理也是为了呼应主题,也就性侵案件中女性长期处于“失声”状态,无法畅所欲言。

导演认为女性不该继续压抑自己、不该沉默,应该要勇敢为职场中的不公发声。

无论是声音处理还是镜头运用,这位女导演确实将压抑、无力的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

全片没有出现这个所谓的“施暴者”韦恩斯坦,但是有出现他的声音和文字。

一个角色不出现不是代表他不存在,而是为了强调他无处不在。

这就像女性所处的这个时代,性侵者无处不在,但是能够站出来告发、指认的人却寥寥无几。

蒋方舟曾说:沉默是遗忘最大的帮凶。

虽然一场#MeToo运动让更多的女性放下恐惧,但选择打破沉默站出来发声,依然需要更大的勇气。

-END- 更多干货影评/剧评: 1. 《剩女》:集美们自己会单身,不用你两个以色列人来教 2.《热带雨》: 师生禁忌恋的壳,新加坡社会与认同的核3.《真心半解》: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4.《我是余欢水》:先让你爽,再让你疼,《我是余欢水》

 7 ) 好莱坞真实的办公室环境是怎样的,看了这部电影,或许你就不再羡慕

#星期三电影# 第02期 《助理》推荐星:二星关键词:MeToo;效率;纪录片这部是之前风风火火的“MeToo”活动促成的影片,片子聚焦于风波人物韦恩斯坦助理的普通一天。

天还未亮,城市的交通还未变得拥挤,Jane来到办公室给同事煮咖啡,开电脑。

最先到的同事,刚到打声招呼,工作就来了。

发水、清理办公室、分发文件,这些都得在同事来之前完成。

八点了,同事姗姗来迟,他们的第一件事是打闹,然后给Jane安排工作。

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时间:八点,星期一。

Jane已经在办公室度过周末,周一还得半夜来到办公室准备。

可在别人看来,没出现的时间都不算工作量。

Jane的效率不高吗?

她是名牌大学出身,做事得体恰当,能从几百人当中脱颖而出,进入世界顶级制片公司,她的工作能力已是超常。

可无论什么工作都有琐事,Jane要做的就是处理好这些琐事。

GTD道尽了工作效率原则,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能交给别人去做的,就给别人做。

这些事大部分都是无意义且耗时的工作。

打印、扫描、复印、装订、清理、收发快递、订阅午餐、处理行程、照看孩子等等,都是些看起来轻松,却无比耗时的事情。

琐事占满了所有的时间与空间,无论他距离世界上最出名的制片人之一有多近,她真正能学到的有多少?

更快的印刷,还是更快的刷杯子?

不仅如此,她的内心还充满煎熬。

你可以说她小白,但有多少人在进入时就油枪滑舌,老板妻子的质问,老板随时的阴晴不定,同事随意转过来的文印、杯子,错的或许永远是你。

在这儿,你不能有声音,你不能有情绪,你只能接受一切。

很多镜头就像监控录像一样,压榨的人无法喘气。

最直接的两场戏,莫过于Jane想去人事投诉,还被当成想挤兑别人,最后还告诉她不是他的菜。

还有片尾的那场,电梯中的女人说,接受吧,她从交易中得到的益处会比他得到的多。

结合“MeToo”运动的发展,一切魔幻又讽刺。

社会是个大染缸,你不染色想怎样,但这样正常吗?

本片导演是纪录片出身,因而这部影片的风格也像纪录片,不那么有故事性,离人物也较远。

片中的老板也永远存在别人的话中,连名字都不敢提。

他从未出现,却无处不在。

而助理却进进出出,空无一物。

大家好,我是天真的二表哥,每周三更新电影,希望你能喜欢!

 8 ) 社畜工作的一天

在六一儿童节这天看完这部片。

说句实话,一开始看这片,我觉得完全就是在刻画着职场底层社畜的工作日常。

女主是一名助理,每天重复着枯燥无味繁琐无聊的工作,打印老板的日程表打印公司资料、点外卖拿外卖、接待来客、清洁办公室卫生、拿快递拆快递。

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忙到忘了家人的生日。

后来查了资料发现这部片是根据电影公司的大boss韦恩斯坦性侵娱乐圈多名女性的新闻而进行改编的。

又觉得这片有点内味影片没有像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那样去复制事件。

而是通过女主作为那位邪恶大boss的助理,在知道上司的所作所为后,为避免更多新人遭受伤害而所做的挣扎来完成整部电影的制作的。

全片台词很少,大多数镜头都是日常女主的工作行为。

灰色的色调+大量女主枯燥工作的镜头+极少的台词,给了全片一种极度压抑的情感基调。

甚至我觉得影片所表现出来的抑郁成分要高于公司高层性侵下属这个主题表达的成分。

后者其实在影片中一直以一些侧面的信息来表达,可能不了解影片社会背景的还会get不到。

比如,公司新招的一个女助理,一来就安排去住在酒店。

再比如,女主去向hr部门述说,却被hr怼回去——“你不是他的菜”

影片在隐晦地透漏出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大boss的恶行,就是没人敢言。

另一方面,女主的工作何尝不是现在社会上职场社畜的现状,工作内容重复性高且枯燥,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丝毫帮助,同时还要忍受着同事的欺压,工作上处处谨慎小心,生怕哪里犯了错,全天候神经紧绷,被上级骂完还得小心翼翼地回复信息道歉和表忠心。

全片看完下来还是很让人很难受的,是那种平静的难受,是那种你所处周遭的高压环境压得你快没法喘息又给你留有一丝空间挣扎,给你希望又不会让你触碰到希望。

愿普天之下的社畜终有扬眉吐气之日,愿职场无pua。

 9 ) 今年看过最好看的电影!

剧本写的好,导演也给力。

这部戏的女主,即便年轻,即便情绪稍稍有些过于饱满,洗盘子,系袋口,扔垃圾之类小动作稍微有点太走心太乖巧等等,还是演的带感,叫人舒适,依稀有当年看无耻混蛋里汉斯烟插蛋糕的爽快!

这故事发生在韦恩的公司,但这片子讲的是助理的故事。

如果太把韦恩当回事,觉得娱乐圈韦恩这类人是少数,那么这片子就不用看了,因为毫无观影乐趣。

如果觉得韦恩不过是因为倒霉被收拾了,那这片子可太好看了。

喜欢浅色调,喜欢这种沉静氛围的朋友,别错过这片子。

 10 ) 社畜的一天|折磨人又逃不开的工作

仍然是关于“哈维·韦恩斯坦事件”的一部电影。

但不同于之前的影片,这一部是从他的助理的一天的角度记录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电影就是真实的记录了一个助理的一整天:天不亮上班,打杂兼职整理卫生清洗盘子,无休止的电话,老板的发疯以及书面道歉,安抚老板妻子带孩子…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让人觉得这一天怎么这么长啊…而最窒息的就是投诉的部分:当女主认为可能有女生遭到侵害时暗示的言语,投诉部门的故意曲解和老板的要挟,简直把工作最令人窒息的部分完全展现了!

高学历,有经验,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之后呢?

被困在小办公室里,早出晚归,似乎永远实现不了的制片梦,每天停不下来的重复和道歉,社会责任感被无情抹杀,用工作威胁你闭嘴…而这样看似体面的工作真的是人在追求的吗?

整个电影的颜色有点莫兰迪的感觉,淡淡的,灰色的,压抑的。

时长不长的电影却看的人有点难受有点烦躁…不能说很喜欢,但视角和审美还是可以接受的,社畜看完更抑郁了……

《助理》短评

没错。是故意做的单调、无聊、压迫。那我觉得这个项目适合做成一个30分钟左右的短片。做成长片其实就显得好多地方太重复了。如果真的要表现就是这一天,好像也不用非得一个多小时。

3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较差

电影里的韦恩斯坦公司的压抑日常,我早在无数个关于大老板运筹帷幄的采访视频里见过,对员工的羞辱往往更过分,那些娱乐大v津津乐道的潜规则传闻,和席卷全美的哈维性侵事件也并无不同,然而令我绝望的是,这类视频或贴子下面的评论永远是“x老板好有手腕”“只是对事不对人,做错了给该挨骂”“羡慕xxx能睡到那么多好看的人”,人类在助纣为虐上一直不让人失望。所以当我们在讨论韦恩斯坦的时候,究竟在讨论些什么,批评习以为常的职场霸凌,还是揭露喜闻乐见的钱色交易?有意义吗?这些东西甚至是很多人向往的、渴求的、争取的,是溃烂社会关于成功的准绳。我们讨论韦恩斯坦,怕是在批判丑恶的人性和“穷人命富人心”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

6分钟前
  • FWSWU-LLDAF
  • 推荐

无聊

11分钟前
  • oudanny
  • 很差

客观 平静 可能经历过的人才回感受到波澜吧

15分钟前
  • iltf
  • 还行

仅从电影本身,无功无过。画面的呈现,人物的表演,环境音的衬托,都十足地表达了这样一个故事。不过也没有更多的东西了。

16分钟前
  • sam
  • 还行

万箭穿心,如坐针毡。

19分钟前
  • 背锅侠铁罐罐
  • 力荐

导演意图将“韦恩斯坦”助理的一天以及其经历的不平等用百无聊赖的日常细节呈现出来,可惜影片看上去更像在完成任务,更不够“无聊”,影像也是干瘪的(模仿阿克曼完全失败),更何况在真相已经揭露的今天,很难说这样的作品有太大的意义,它并不想做什么。

21分钟前
  • TWY
  • 较差

要是没有投诉这一情节彻头彻尾的枯燥感觉会更好

26分钟前
  • ahc
  • 较差

#36th Sundance# 缺失的主角 无声的压抑

29分钟前
  • 凤瞳
  • 还行

小切口影射大世界之影视公司底层小助理的一天。接电话,发邮件,订外卖,收拾会议室,安排新女助理入住酒店,忍受男人的打量、调侃、埋怨和无视。她家里的橙色马克杯上印着圆圆字体的“A big hug”,而公司里只有冷色调的矩形,连投诉办公室里HR推过来的纸巾盒也是。“放心,你不是他的菜”。

33分钟前
  • 树大陈
  • 还行

这样的工作日常得疯吧

38分钟前
  • 魔力水族
  • 还行

你看这姑娘自始至终就没真的笑过,这样的工作状态,怎么忍受?内容枯燥琐碎倒不怕,男同事不怎么正经也不怕,关键人与人之间都没有人情,冷冰冰的冷暴力,老人儿对新人、老板对职员,都不当活生生的人看,十分物化。这不是正常的职场,小白绝对不是一定要先面对遭遇/这些,很多职场很温暖。有正义感地去举报没错,但丝毫没有证据啊!“别担心。你不是他喜欢的类型。”那个接受举报的男人说出的这句话真是无耻至极!影片背景介绍说是女导演基于韦恩斯坦公司状况的调查,那就很明白了。真的是“她绝对是获利大的那方”么?with睡得打呼噜引人侧目的肉。我一开始没明白声源找半天发现自己后面…资料馆2号厅。售罄75%开放没坐满。散场不到20点,隔壁大厅也就四成人在看《马蹄声碎》有刘苗苗线上+周夏线下映后交流。百子湾放《女性世界》。

42分钟前
  • 西瓜大侠女
  • 还行

职场霸凌和人的异化。静水流深的好看。我太难过了 @Angelika

47分钟前
  • 千寻
  • 推荐

女主从开始到影片结束没有换衣服,这部电影没有服装师吗?

51分钟前
  • 柚子冰红茶
  • 较差

压抑

56分钟前
  • 小狼大鲤鱼
  • 推荐

一点也不闷啊,那种沉静中的压抑,女助理的和两个男助理的神色,日常的工作电话,电梯里的尴尬… (派翠这个酱油打的我意犹未尽,还以为后边他会发生点啥…… 对韦恩斯坦的事情隐晦的点到为止,没有戏剧性却反而感到最真实

59分钟前
  • Marvin的表妹
  • 推荐

写实的现实职场环境,从始至终未见上司,却不断从准备餐点、打扫、耳环诸多侧面细节中勾勒了老板霸道模样,而仅有水平和垂直的镜头代表了办公室内人情的冰冷尖锐,一面是男性主导的傲慢潜意识的大环境,另一面也是助理这一类人缺少支持者不敢发声的困境;因此,如今MeToo的意义所在便是如此

1小时前
  • [Deleted]
  • 还行

男主通片不给露脸,的确是女性电影一道独特风景,始于乔治库克的女人们,法式继承在八美图,中影最著名的大红灯笼……只是你再怎么老板老公禁面也需有足够的戏剧能量去撑住银幕,不妨回忆上述三部从希拉克劳馥到德纳芙于佩尔巩俐何赛飞总共出现过多少位女性领衔主演?本片一边禁面一边独角,批判男权同时连观众正常心理诉求也一并蔑视?尽管清纯女主有着与伊莫琴普茨几分神似的雅静美感颇为耐看,也很难抗住90分钟片长而不滑向无聊乏味。两星半……(ps其中一个男同事倒像是年轻版的哈维·韦恩斯坦。无意巧合还是有意藏讽?)

1小时前
  • 赱馬觀♣
  • 还行

对身边的人好一点,因为……大家都挺不容易的

1小时前
  • 狄更斯
  • 较差

剧情沉闷,人物刻画很好。2星给主角妆造。

1小时前
  • 玉米老师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