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旁白的那个声音。
前半部分很多时候,对白大多苍白无力,透出言语的贫乏。
旁白反而意外地言之有物,道出很多你没能看出来的东西。
事态的发展,人物的情感,都经由旁白的帮助,变得清晰和厚重起来。
喜欢燕笙和莲君。
一个自由勇敢,一个美好而坚强。
而我身为21世纪的女性,既不能像燕笙那样洒脱,也不似莲君那样伟大。
大部分的天恩我是不喜欢的,就算他有贾宝玉的情怀,为什么干的却是贾琏一般的勾当?
整部剧里,莲君和天恩的感情,让人感叹。
相遇是美好的,单纯的。
婚姻却被寄予了太多的东西,甚至是危机四伏。
而多年的纠结和后来的重新开始、相知相守,耗尽了心力,也因此而珍贵。
换作是我,估计绝对不愿意这么自虐。
抛开情感,从人生的意义来看,天恩花了一辈子时间来学做一个普通人(多少让我联想起溥仪),而我们却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我们的财富、社会地位、未来的生活保证,希望自己和后代跳出最普通的人的圈子。
两种完全相反的生活轨道,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
大家看看也就罢了。
好剧本,好摄像,好配乐,好演技。
好吧,好看的剧往往不红。
节奏之慢堪比似水年华,而历史感如此厚重,注定看过的人寥寥。
剧情并不是那么的扣人心弦,因为里面有太多真实的影子,然而真实往往比杜撰更生动,更精彩。
那个海棠花落满地的场景,那些精致考究随处可以拿来做教材的光影取景,那些或中或西可谓豪华的配乐,竟然挥之不去。
(顺带求一下本剧配乐,实在是太喜欢)
因为坤哥和简介,也因为对题材的兴趣去看了这部剧,我以前对近代史了解是肤浅的不能再肤浅的,看了这部剧里面民国建立,陆家、皇朝却还在可笑的继续朝拜,整个大时代都在向前,却还有那么多人裹足不前,如果是以往的我肯定是会不理解会嘲笑,但考虑到最近正在看《乌合之众》,里面讲述了对历史的继承,所以也大概可以理解了一点陆家、皇上或者期望复辟的人群的心理,里面有太多和现在观念格格不入的思想,作为90后有太多不能直接理解的,但好在有旁白和演员惊赞的演技让我可以触及那深深的历史感和无奈感,这真的是一部佳作,真的要感谢坤哥,因为坤哥结识这部剧,因为这部剧更爱坤哥,好演员提供好的作品。
最后说一下那个演水姑娘的演员真的很让人出戏啊,不知道是因为长的太网红脸了还是怎么回事,我真的看到她出现就快进,看的我好难受,导演不知道怎么选的角色,看看人家红楼梦里的黛玉选的多好,你这根本对人物理解有问题啊,一点都不水姑娘,反而让人觉得更合适演妆容浓烈的坏妃子,不说演技从长相上就不适合演这个人物,还一人饰两角色,你是在恶心自己还是恶心观众,这演员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后台蛮强大的。
这个剧看完,我觉得天恩肯定是爱燕笙的,因为燕笙这个人物的塑造,完全满足了人类寻找伴侣的全部需求。
根据佛洛依德的理论,从心理层面上来讲,人选择伴侣有两类:一类是像自己的父/母亲的,这出自人类的俄狄浦斯情结;另一类是像自己的,这出自人的自恋心理;我再加一类,愿意找和自己性格互补的,这样吸引人。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燕笙都能满足陆天恩的需求——燕笙像极了陆老夫人,厉害能干;她和天恩也很像,两人都困于封建礼教,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燕笙又比天恩有勇气、有学识(而且还是新学),弥补了他的性格缺陷。
所以,他怎么可能不爱她呢?
而且其他女人完全不能替代燕笙,除非她能在这三方面都做得比燕笙好。
但事实上,水姑娘、小韵仙、莲君都做不到。
这里我再说一下,从我的角度看,我最不喜欢的角色就是汪莲君,因为她在剧中是最不“上进”的。
别的角色都有成长——燕笙自不必说,她出身很低,等于起手拿了一副电话号码,最后打出了王炸——甚至连小韵仙都知道学本事,后来还知道自尊、成长呢,可是汪莲君却一再蹉跎,每次都选择最安全的路。
她发现天恩有别的女人,想离婚却没有离婚;她回家住发现影响了嫂子,明明有钱可以去自己租房子,可是却搬回了陆家;她大哥还有其他人明明推举她当院长,可是她放弃了;她去了台湾,明明可以自己创业,或者去台北重振“安济堂”,可是她把这个愿望让别人替她实现了……她一次一次地把命运交给了别人,因为她不敢,她丧失了生活的主动性——甚至都不如后来的那个陈护士——或许她那样喜欢燕笙,也是因为她身上有着自己所没有的勇气吧。
其实,她手里的牌可比燕笙好多了:家里开明,支持她工作学习;丈夫懦弱,对她尊重且没有管束,还给钱;公婆因为喜欢她且愧疚,很好说话;情敌也很弱,根本不会雌竞;甚至上帝还为她准备了一个备胎……她明明拿着最好的牌,但她就是不敢打。
所以我觉得,她一点也不适合天恩,因为这两人的性格都懦弱。
一个家里两个懦夫,是过不好日子的,没人出头怎么行呢?
所以老太太一死,这个家就散了,没人撑了——莲君根本就没有从大局上撑这个家,她所谓的撑是在后院种菜、打扫卫生……这是任何妇女都能做到的,不是她这个有技术、受过教育、有头脑的人应该做的——后来倒逼了天恩站出来,不再懦弱,因为再懦弱全家就得饿死了,到底天恩身上还有点像燕笙的血性。
汪莲君这个毫无成长,从大女主活成了家庭主妇的角色,难道还要夸她么?
宅在家里三天把《故梦》一口气看完了,准备此时记录一点心得,可还是泣不成声,依然还在剧里没有出来,哭的有点头疼了,但愿因剧情影响的思绪不会影响我现在阐述的能力。
起初打算看这个剧完全是因为陈坤以及陈坤与五个女人的故事,以这种噱头宣传的电视剧该是多么的风花雪月多么的精彩淋漓啊(女人生来的八卦心理),如果你完全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看这部电视剧那你就太小看华谊兄弟了。
越往后看就越感觉沉重,越哭的伤心,但你的眼泪绝不是为了那些儿女情长而流,更多的是体味了主人公的人生,体味了只有那个时代和背景环境下才有的大悲、大喜还有无奈……这部电视剧历史厚重,剧情大悲大喜跌宕起伏,我很难用我的语言去概括描述,在这里只能推荐大家去看这部电视剧,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像我一样感同身受,在这个剧中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看这部剧的同时我想到身边的两个男人。
前半部分我看到了交往四年的男友的影子,他和陈坤长的像,和陆天恩的性格脾气还有对待女人的态度像,总之什么都像,难道他也要经历坎坷苦难之后才会成长?
只可惜我可能等不到那天了,汗哪……后半部分我看到了父亲的影子,他也是经历大时代的曲折与历练之后中年才有的我,也是一心盼望着一个大家庭能够早日团聚,虽然离开的早没有得到太多的父爱,但是每每想到儿时父亲对我的教诲心里总是很有力量,记得那时候他对我从不严厉,也没有让我背负太多的期许,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不违背良心,开心就是最重要的”!
可是现在想来真是莫大的惭愧,现在即没有理想也没有事业,就连父亲教诲的开心快乐都没有做到。
只是因为一部电视剧让我啰嗦了这么多不着边际的话真是快琢磨不透自己了,可能这就是所谓的《观后感》吧,希望朋友们闲暇时间可以关注一下《故梦》,观剧前有一点我要提醒你们,准备好足够的纸巾哦!
因为看了天盛长歌,开始找陈坤的剧,看完了陈坤的书,知道了陈坤自认为演的最好的剧是这部故梦,也是他几年低谷后重回荧幕的首部电视剧。
确实对于那个年龄段的男演员来说无人能超越,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就有演戏的天分。
再回过来说说男主人设,基本一直一边看一边唾弃,但是直到女主到最后开始原谅他,解脱这段感情的痛苦的时候,我也开始接纳了男主的多情和不一。
因为人物的命运感情离不开时代的裹挟,家庭的束缚以及与生俱来的个性。
第一次豆瓣评分给这部十年后才遇到的好剧,一部配角也十分精彩的剧。
天恩是幸福的,每每在低沉的时候,总会有真挚的感情来“振奋”他的精神,他的才华,他的翩翩遐想,他的动人辞藻(面对他所“爱”的女人面前)只不过生命总有波峰波谷,天恩的前半生大部分都处于低谷中,郁郁不得志,换句话说是根本没有“志”,因而不但让自己的家庭不停操心,也让身边的女人心碎直到真正能陪伴他终其一生的汪莲君的出现,以及家庭的巨大变故,才使他逐渐由一个“小”男人蜕变为一个能真正支撑起家庭重任这片蓝天、明白什么才是“爱情”的大男人,大丈夫,而隐藏在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清末-民国-抗日战争-八年内战-撤回台湾等这一系列历史史实的沧桑巨变(看起来的确是很俗套的主旨)总之,比较蹩脚的对白,比较老套的剧情,比较做作的表演,幸好有感情丰富的演员们来演绎陆天恩的“人生”,以及他与五个大女人之间的儿女情长,与封建家庭之间的斗争与斡旋,与时代命运的退缩与反抗男人不必评价,五个女人如下:水漂萍:灵动之美金灵芝:富贵之美秦燕笙:新潮之美周素琴:温柔之美汪莲君:完美
除了羅海瓊詭異的台詞,還有畫蛇添足的旁白,所有演員演技在線。
除了陸家兩位太太們突出的髮型以及臨時黏貼的繁體字以外,服裝道具都很精美。
陸府缸中魚、籠中鳥、不能放飛的風箏、層層疊疊的紗籠,予人壓抑的氛圍。
導演經常使用鏡子的折射、門戶窗牖的切割、顛倒的運鏡,使故國家園有如一場荒誕的夢境。
北京部分由於遜帝溥儀被刪了很多戲份,陸太太的表現就相對突出了,不然天恩與溥儀雙軌劇情應該更能相互對照呼應。
上海部分比較平板一些,但這段應該是陳坤表現得最放鬆的段落。
看到共和國時期的八旗弟子喊漢奸,真的感受到多重的矛盾。
最後到台灣的劇情,很可惜沒能表現國共內戰敗逃的荒亂、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壓抑、得知文革動蕩的憤慨。
天恩在上海租界時已有感時憂國的覺醒,但在台灣的劇情中卻無法銜接人格發展的軌跡。
身為台灣的觀眾,由於相對熟悉,容易看到破綻。
比起北京上海,台灣的段落更像是一場架空的夢境。
陸天恩是陸家眾星拱月的棄兒,生長的過程往往被漠視人格,但是在他面前,每股勢力、每位愛人,更顯立體鮮明。
在某些議題上、某些企圖上,台灣不正巧也是類似的角色嗎?
因为陈坤,看故梦。
我觉得天恩最爱的是汪莲君。
他一生有5个女人,但是都不在同一个时间,感情也各有深浅。
格格,他是不爱的。
水姑娘,那是年少青春的初恋,很快被新的感情所替代了。
燕笙,那是全新的思想的冲击,但是却格格不入。
小韵仙,似是故人来的救赎,不想再辜负伊人。
汪莲君,缘分的相遇,互相之间冷战、谅解、互相扶持,相濡以沫。
看到片花,在台湾海边,想回家。
这是无奈与绝望充斥心头,在这时,故乡那么近却那么远。
只有深深的情,才能不离不弃。
天恩是软弱的,无法想清楚自己的感情,所幸,最后他也明白了自己的感情,用信书写自己的感情。
一次只爱一人,一生可以爱很多人,只是需要分清楚轻重。
陆天恩这个皇亲国戚公子哥,在老太太,陆老爷,陆夫人以及整个封建传统大环境压制下长大,锦衣玉食,啥都不缺,唯一缺少的是自己拿主意的机会。
于是养成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善良却不专情的性格。
水飘零和灵芝格格因为他的优柔寡断,一夜间双双陨去。
秦燕笙,新时代新女性,是陆天恩的精神引路人,带他进入新世界,同时和他背后庞大的封建传统格格不入。
老太太已经病入膏肓,退居二线,以陆夫人为首的封建礼数,依然不依不饶,看不惯秦燕笙的新做派,处处为难。
秦燕笙果决干脆,快刀斩乱麻,毅然决然选择离开这个腐朽的宅院,远走高飞。
多年后,再次出现时,已是学成归来的秦教授。
这样的行事风格令人钦佩,也是汪莲君一生钦佩而自己却做不到的。
时隔多年,陆天恩又一次戏剧性的陷入和汪莲君周素琴的三人恩怨之中。
同样的优柔寡断,同样的戏子和家族选定的儿媳。
不同的是,这次的陆天恩对陆夫人认定的儿媳汪莲君也有着真诚的情感,对戏子周素琴却没有像水飘零那样的倾心,只是同情与可怜。
可是他软弱的性子让事情完全向着他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周素琴以妾身份进入陆家,而精神洁癖追求完美的汪莲君也开始了自己长达几十年的抑郁人生。
看到这时,恨不得冲进屏幕狠狠的揍一顿陆天恩,太可恨了!
唯唯诺诺的怂样,接连伤害那么多女性,还一副无辜的样子。
咬着牙继续看下去。
渐渐的,时局变幻,朝代更迭,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人人都被时代裹挟着摸爬滚打,更何况曾是皇亲国戚的陆家?
在日本及溥仪伪政府的胁迫下,陆老爷跳楼捍卫尊严,宁死不做叛国贼,陆夫人紧随其后而去,陆家逃难来到台湾。
看起来一切都是新的开始,陆天恩经历了世事沧桑,终于学会了担当,明白了作为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这里开始,情节终于开始抓我的心了,我把它称为有了“抓心力”,也不再快进,静静的陷入由陆天恩汪莲君周素琴小顺小喜等组成的这个家中,看着陆天恩出船,不停的给汪莲君写信。
看着汪莲君周素琴小顺小喜种菜浇粪。
成长之后的陆天恩终于不那么令我讨厌了,我看着汪莲君也不再那么抗拒他,两人渐渐有了夫妻间相濡以沫的默契。
期间张洪大夫的插曲,以及周素琴选择剃度出家,加快了两人之间心理契合的速度。
在陆天恩决定帮助汪莲君姐夫跳船出海的前夜,两人终于身心合一。
陆天恩坐了六年牢,出狱时,汪莲君牵着刚五岁的小海棠来接他。
小顺也有了喜欢的人。
日子就这样慢慢过着,大家都老了…长大后的海棠既像陆天恩,也像汪莲君,性子上甚至还有些像陆老爷,大学选读了历史专业,要完成陆老爷没有完成的遗愿,纂写清末民初近代史。
周素琴得了白血病,去世。
汪莲君糖尿病越来越厉害,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陆天恩承诺要带她回上海,回北京,回东北,回内蒙古…那就先从环岛游开始吧。
一场台风袭来,汪莲君担心独自在家的海棠,让陆天恩一再打电话确认平安。
陆天恩稍有推辞,气的汪莲君从轮椅上摔下来,两人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又遭遇了车祸…陆天恩在汪莲君离开后好多年不再开口说话。
直到大陆发了告台湾同胞书,两地可以通邮通航通商,陆天恩激动的喊:快带我回家!
我要回家!
…海棠带着陆天恩汪莲君周素琴三人的骨灰,回到了大陆。
她带着北京故居清平斋的画,敲响了秦燕笙的门,见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整部剧前半段比较一般,不喜欢陆天恩的性子。
后半段渐入佳境。
看完后久久不能从剧情中走出来。
正如有人评说,这是一部史诗。
从清朝末年,到民国,到抗日,到解放,到两岸通航。
在这样的国家动乱局势中,一个家族是如何度过的。
知微见著,见小知大。
看到12看不下去了,这种片不适合一个人坐桌子前看,还是在家跟妈在沙发上瞅不错~
熊乃瑾的嘴巴看着真难受。
对我来说有点苦闷。
这是一部大时代下的家国情仇。
质感是有的,但整体的确有点沉闷,有点橘子红了的感觉,不太能看下去。
看的过程一直在骂坤儿,这性格太讨厌了。可是想想他所生活的时代,生活的那个环境,也理解了。剧很好,坤儿演的很好,确实是他最好的状态。可是,熊乃瑾和罗海琼,看的太烦了,尤其罗海琼,台词和演技真是不敢恭维,白瞎那么好的一个角色。 人的一生啊 看完一部剧 跟他走完一生。 还是珍惜当下吧
匆匆看完之后给了五星。两人坐着,对话,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吧。很含蓄,也很张扬的一部剧。
不喜欢,全剧阴气太重,看谁都是病怏怏的,一阵风就能吹飞的感觉。特不喜欢旁白,每次旁白一响起,我就觉得,导演拍不出,演员表达不出角色当时的心理活动了。旁白,是用来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的,而不是让你把角色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那要靠演员来演绎。剧情啰嗦的不得了,冲着陈坤来的,但真的看不下去了,20集,弃。
陈坤出道第一个十年个人认为最佳的电视剧了,虽然陆天恩一度让人觉得窝囊憋屈地发慌,想扇他几下,但是不得不对陈坤呈现了最好的表演
披着封建的壳子反封建,披着男权的外衣做女权,人物又没有真的独立起来。所有人的行为就变成了提线木偶,苦兮兮,软绵绵,没有精神
当年看不下去 现在我有时间来看还是看不下去 陆天恩我真的喜欢不起来 燕笙好zuo一女的
喜欢陈坤才看的,剧不怎么喜欢
画面美,色彩有深意,那个特定时代里复杂的人心。啊,再慢也看得下去
配乐太失败了,喧宾夺主
4.5 剧本和制作精良,原著作者的家族(没落贵族)故事,北平-上海-台湾;离开了温室荣国府的"贾宝玉"现实版,莲君是包容他、不离不弃的人生伴侣,燕笙是他的理想,水飘萍是让他怜惜的初恋,素琴是他性格缺陷的例证,灵芝是倒霉的原配;最可惜莲君,原本可能有更好的一辈子;
毁三观,就是一个无能的少爷跟这个跟那个,没有责任感,没有担当的窝囊废,看的如鲠在喉。这一分给李小冉,没看过这么墨迹的剧,这么高的分是怎么来的。
剧情不错,但是节奏过慢有点太闷了
气氛压抑的民国风格。
看的人一直哭
因为陈坤,因为李小冉、因为片花,我对这部剧抱着好感,看了以后失望了。拍的不太好,张力不够。不吸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