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郑大圣
主演:达式常,陈晓旭,张明健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1
简介:大家对“命中注定”这个词都耳熟能详了,也许有人要问:是不是真有“命运”这回事呢?如果有,我们能不能改变既定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有,而且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去改变!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以此来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详细 >
了解《了凡四训》的入口。后半截拖沓且扯经。
自净其意..努力练小楷中,.............
太喜欢了,,,,
唐僧念经
太刻意的说教就是胡说八道
看了很久了
什么鬼。。。
我记得我去年明明标记了啊……声音迷人
了凡四训,总结而言,尽善正心,也因此才能不被数所累,才能通过追求、探索、奋斗而有所成就。但是了凡的解释是佛学的,是迷信的,是玄学的,是唯心的,这点很不可取。电影拍摄也只是称述文字,配上视频,本想打一星,但是电影的出发点是好的,了凡四训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因此,三星吧。
我们PLC老师花了好几节课给我们放这个片子,讲这个片子……我们老师真是奇葩。还有这原来是佛教么,我还以为是道教
大学时同学给的盘看的
= =演员都好棒啊我天
看这片才意识到,隋唐有了科举制度后中国男人的一生就被两件事占据,一是读书考取功名,二是生儿子!女人沦为工具人,除了有权有势、吃绝户和诛杀九族,妻族完全没有存在感!难怪直到现在,民间也把断子绝孙作为伤害一个男人的杀手锏,曾经把女人生不出儿子作为休妻的依据!据此也就有了行善积德,是为了考取功名和生儿子的落脚点。但是这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来了,投资人陈晓旭笃信佛教,延误了治病最佳时机早丧,离婚的姬玉和堕过胎的丁嘉丽搞女德,离婚堕胎都没什么,本是遇人不淑和及时止损,但你搞女德这种裹脚布,不觉得自相矛盾吗?主演达式常台词真好,当年好像因为道德问题差点踉跄入狱;释净空去北京找陈晓旭托关系看病,骗陈让陈贻误时机看病活了96岁!行善积德终能逆天改命吗?或许根本就没有孔先生和虚谷大师吧?一切只是为让儿子安心读书吧
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我道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会感到深深震撼。后来才从功过格里隐约回过味来不对劲。电影就是大量地把文本搬到剧场舞台上再搬到镜头里。
本来还好,越聊越玄。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觀之。甚有所感。
佛教因果律宣传片?
行善向善我同意,但为什么要和改变命运联系在一起,宗教就是这样吧,才会让世人有畏惧之心,却也只是控制人心的手段而已。
命自我立。
为什么了凡要放生,就要劝渔夫改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劝人向善,但部分封建糟粕。行善而不为人知,是谓积阴德。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了解《了凡四训》的入口。后半截拖沓且扯经。
自净其意..努力练小楷中,.............
太喜欢了,,,,
唐僧念经
太刻意的说教就是胡说八道
看了很久了
什么鬼。。。
我记得我去年明明标记了啊……声音迷人
了凡四训,总结而言,尽善正心,也因此才能不被数所累,才能通过追求、探索、奋斗而有所成就。但是了凡的解释是佛学的,是迷信的,是玄学的,是唯心的,这点很不可取。电影拍摄也只是称述文字,配上视频,本想打一星,但是电影的出发点是好的,了凡四训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因此,三星吧。
我们PLC老师花了好几节课给我们放这个片子,讲这个片子……我们老师真是奇葩。还有这原来是佛教么,我还以为是道教
大学时同学给的盘看的
= =演员都好棒啊我天
看这片才意识到,隋唐有了科举制度后中国男人的一生就被两件事占据,一是读书考取功名,二是生儿子!女人沦为工具人,除了有权有势、吃绝户和诛杀九族,妻族完全没有存在感!难怪直到现在,民间也把断子绝孙作为伤害一个男人的杀手锏,曾经把女人生不出儿子作为休妻的依据!据此也就有了行善积德,是为了考取功名和生儿子的落脚点。但是这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来了,投资人陈晓旭笃信佛教,延误了治病最佳时机早丧,离婚的姬玉和堕过胎的丁嘉丽搞女德,离婚堕胎都没什么,本是遇人不淑和及时止损,但你搞女德这种裹脚布,不觉得自相矛盾吗?主演达式常台词真好,当年好像因为道德问题差点踉跄入狱;释净空去北京找陈晓旭托关系看病,骗陈让陈贻误时机看病活了96岁!行善积德终能逆天改命吗?或许根本就没有孔先生和虚谷大师吧?一切只是为让儿子安心读书吧
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我道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会感到深深震撼。后来才从功过格里隐约回过味来不对劲。电影就是大量地把文本搬到剧场舞台上再搬到镜头里。
本来还好,越聊越玄。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而觀之。甚有所感。
佛教因果律宣传片?
行善向善我同意,但为什么要和改变命运联系在一起,宗教就是这样吧,才会让世人有畏惧之心,却也只是控制人心的手段而已。
命自我立。
为什么了凡要放生,就要劝渔夫改行?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劝人向善,但部分封建糟粕。行善而不为人知,是谓积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