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我还图样图森破,但是我大概三观还是和心理医生站在一起的。
我觉得并不存在绝对的善与恶,一个人坏一定是有原因的。
而且制裁这些坏人也绝对不需要脑男这样一个神様。
脑男虽然纯白如纸,只是执行命令,但是也没有权利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力,如果脑男的做法才是正确的话就否定了人类社会法律制度的存在。
所以虽然toma很帅,但是每次看到他,尤其是最后那个微笑都觉得很残忍很可怕。
虽然可以吐槽公检法的无能,至今还让坏人们没有受到惩罚逍遥法外,但是我觉得脑男的存在更可怕。
我大概很讨厌这个故事情节。
尤其想吐槽的就是为什么要搞死警察大叔的搭档小哥!
窝最喜欢那个小哥了好吗!!!
整部电影为什么会有那么一个可爱的天使出现啊啊啊!
让那么一个so cute的角色从头到尾被炮灰最后还真炮灰了【。
让我从心底里觉得这部电影是个sad story sooooo sad
这应该是部文艺片吧,小清新黑化向文艺片,虽然爆炸场面接二连三,但仍然是个慢节奏。
开篇剪舌头的变态场景的确让我有点恶心,而面对受害人的痛苦,施害者欢乐得手舞足蹈的场面更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然后……我就被番茄的小腰和翘臀给治愈了…… 先说一下江口洋介饰演的茶屋刑警吧,一个粗暴但有正义感的大叔形象,但从一开始他的正义就不是理性的,他一方面愤怒于旁观者对惨剧的娱乐化态度,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不太公正的手段让犯人受到惩罚——之所以找鹫谷医师为铃木做鉴定,就是因为他认为以鹫谷目睹了爆炸案的惨状后,一定不会让铃木有机会用精神异常的理由逃避惩罚,这说明茶屋并非时刻都在以法律、规则这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在囚车被劫、警察被杀、搭档受伤的情况下,茶屋依然在阻止铃木杀死凶手绿川,看到这场戏的时候,虽然觉得茶屋的做法和很多影视剧里警察们的做法一样僵化,但理解为这是要刻画一个讲究公义的刑警的形象、是为了与普世道德普世价值观合拍。
然而,在电影的后三分之一的剧情里,这种印象却被改变了。
当搭档被绑上炸弹,绿川威胁说只有茶屋杀了铃木,炸弹才会被拆除。
这时候茶屋的选择偏离了公义,偏向了人情,他选择用铃木的死换自己搭档的生,即使铃木提醒他炸弹不可能被拆除。
虽然这种选择在人性的角度上无可厚非,但与之前他的所做所为对比,却顿时让人觉得他的坚持如此轻易被动摇,他的正义如此不堪一击——做为刑警,你不是要保护民众吗?
你不是要用法律制裁凶手,而非让人随意以暴制暴吗?
你不是在爆炸接连发生、明知凶手就在医院里而铃木是来杀凶手的时候,仍然要先控制住铃木不让他触犯法律吗?
如此种种,从动摇到崩溃,从坚持律法的刑警,到选择主动杀人,你只用了一分钟。
与之相比,一向软弱、笨拙到甚至搭档三年都不能真正获得茶屋承认的搭档,流着泪大喊:“别打了,只要我死就好了。
”并真的引爆炸弹时,这个被茶屋一直喊成“新来的”的小警察,形象骤然高大起来。
最后,当茶屋一连数枪打在绿川身上的时候,泄愤的意味如此明显,但或者还可以理解为是报仇。
而对铃木扣动扳机的时候,代表的又是什么呢?
毕竟铃木杀的人都是犯罪者,和绿川不同的是,他没有杀过警察,更没有杀过无辜者。
茶屋扣动扳机的时候,他的正义、他代表的法律荡然无存,充满讽刺。
鹫谷真梨子,从一开始她就执着地想要引入新的治疗方法,让被害人家属与施害者会面,从而达到治疗双方心理的目的,这为她的前史埋下一个引线。
看到这场戏的时候,我最好奇的是,既然在相关案例中有部分家属从仇恨转变为宽恕、也有凶犯从不以为然转变为忏悔,但鹫谷自己也说这种情况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我很想知道,这些案例中没有达到期望的治疗情况的比例是多少呢?
是有多少家属始终痛苦、不能原谅犯人?
是有多少犯人根本体会不到家属的痛苦也根本不打算忏悔?
还有多少犯人表达忏悔其实只是为了欺骗,是为了换取自由或减刑?
这个比例,鹫谷是没有去计算,还是仅仅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数据呢?
随后,少年犯对她的忏悔换来的是自由,我就在想,这个忏悔是真诚的吗?
少年犯的母亲对她的感谢,发自肺腑地称她是神,而鹫谷的表情却是非常痛苦的——尽管她一直认为这也是在对自己进行治愈,可明显她的理性选择对她的心理毫无帮助。
当警察带走铃木的时候,鹫谷所站的位置是被墙壁和栏杆所包围,似乎象征着她的内心、精神都是这样被禁锢着。
而这种禁锢又实在是她自己的选择。
鹫谷所坚持的是理性,是科学,是救赎,从一开始她就拒绝茶屋要求的在鉴定中随便给铃木定性,后来更是执着地寻找铃木表现异常的真相,一步一步地探索。
然而,当最后铃木杀死少年犯,让被绑架小男孩脱险,鹫谷仍然痛苦着。
一直饱受抑郁症困扰的母亲感到解脱,甚至终于愿意去参加鹫谷所提议的治疗。
而和母亲相反,鹫谷却并不感激铃木,相反,她指责铃木:“你不是神,没有人能有擅自制定善恶标准、擅自制裁的权利……你破坏了我苦苦构建的一切……” 她构建的是什么呢?
是为了能够和普通人一样平静生活而构建起的理性的牢笼,她让自己相信自己所做的努力是有意义的、是有效果的,她让自己相信自己能够拯救罪恶的灵魂同时也能治愈受伤的灵魂。
可铃木所做的,将她从一个神圣的位置拽了下来,无法再自欺欺人。
她之前所坚持的理性、善良,也是如此不堪一击,多么讽刺。
茶屋和鹫谷,这两个角色都充满自以为是的意味。
铃木这个角色,忠实地执行着爷爷为他设定好的程序,为荡除世间罪恶而存在的杀人机器。
如果当初爷爷给他的命令不是制裁罪犯,而是随便杀人,那他和绿川会有区别吗?
我想,或许还是有的,区别就在于绿川从杀人中得到快感,而铃木什么感觉都不会有。
不管是攀岩教练,还是鹫谷,都在试图唤醒铃木心灵深处的人性,想让他拥有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教练认为他曾经有过波动,只是被爷爷给强制封印了。
而鹫谷也在一直呐喊着你不是做为杀人机器被生下来的,你也和我们一样是人。
我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是否真的有效,最后铃木杀死少年犯,是出于程序,还是如他所说的因为鹫谷为他流了眼泪?
而那个清浅的微笑,是内心情感的破芽而出,还是在模仿普通人?
我想,有时间得找原著来看看,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四季中,唯有秋天,是一夜間說來就來的……」清晨六點二十五,些微震感。
刻度標識清明,輾轉而無狀。
日子一天天地過,又仿佛咻地一聲砸到了跟前,四分之三的末世而後,懵懂近乎恥。
藉口,藉口憑弔,默數傷悲。
相信,不相信的,都抵不過時間荒洪,付之一炬灰飛煙滅。
是怎麼變成了現在這樣,又不然還能怎樣?
自是不夠時間去瞻仰原著如何之絲絲入扣動人心弦,從立項到完工似乎總有忙不完的事兒,無窮盡的機械勞動,就連約個下午茶的時間都被精確到了分秒,華麗麗廢掉了一股腦的券,斜線三條是工讀生後知後覺的歉意。
成了老人,所謂領軍,其實一點兒都不開心。
堂而皇之是給年紀的羞辱,經驗的擺設。
陣容著實強大,既有江口洋介松雪泰子這般靠譜的前輩,又有染穀將太與二階堂富美再度連袂吊詭氣息,Toma桑充其量只能說是錦上添花,只是不太習慣他面無表情的模樣。
很有些時日,不再費工寫評鑒,便漸漸疏忽了習慣的套路。
自成一體說來好聽,實則散漫不經大腦。
想要給自己全身而退的推諉。
當成兒戲,小打小鬧。
電影本身的硬傷在乎偏袒,一徑偏袒了身為主角的Toma桑,卻忽略了對二階堂小美人所飾演綠川的深入,相較而言若說Toma桑的行徑是被動執行的復仇計畫而後依樣畫葫蘆將游走律法邊緣以暴制暴的慣性,那麼自主選擇了通過施行無差別犯罪而尋求快感的綠川,不更應該深究的嗎,那所謂廉價罪惡感的淪喪,究竟又為了什麼。
號稱比肩告白至惡人性的暗黑題材,也果然毫不猶豫陷入的僵局。
世界高度發展,文明不斷進步,而人跟人的距離似乎越來越遠,越來越難以被取悅。
溫暖,只是那麼簡單的兩個字,卻是令人心酸的一件事。
冷漠成了主旋律,事不關己,重口味喧嘩被建立他人苦痛之上的活著,行屍走肉般。
正義,所謂的正義,給一息尚存的憐憫,法外開恩,是誰給誰的特權,又被誰濫用了成為無往不利的鋒芒。
後來相信,這個世界大概已經沒有神。
妄圖拯救世人的妄言由來只是私自千瘡百孔無以為繼的不得不。
原諒,只是為了活下去。
不能夠倒下僅有的存在,由來醫人者不自醫,耗費全部心力所購建的美好和諧,還相信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被匡扶是活下去的救贖。
而憤怒簡直來得莫名其妙,口口聲聲不能原諒。
是不能原諒自己吧,那一刻竟是感到滿足的,終於得償所願惡有惡報。
死了太多人,顯得泡麵頭的江口桑無比晦氣。
也於是他的壞脾氣雷同詛咒,損人不利已的不值得同情。
免不了要說,拜託您啦,大把年紀成熟些吧,妹子都說了機關重重,偏的不信邪,好了吧,老友新朋全都死光光。
這是要承接新警察故事裏成龍大哥墮落的由起麼。
續集穿越中國香港。
辯證始於起源終於滅亡。
不可一概而論,卻也不能以偏概全,世事無絕對,由來如此,人本是脆弱,同態複仇的把戲亦不新鮮,唯獨孑然涼薄,若不相信,又該如何安身立命。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
任何一種狀態都不若讓自己自在更值得擁有了,唯獨祈禱這世上的不自在能少一些戾氣,無差別,只為私欲而實施的衝動。
「如果問我死後的願望,還有什麼好留下,我立刻回答一個好孩子在地球上……好孩子你要聽話,要有善良的想法……」举报
『脑男』改编自日本作家首藤瓜获第46回『江户川乱步赏』的同名著作。
是继『告白』之后,又一部对人性彻底失望的日本电影。
看完的感觉与当初看完『告白』的强烈震撼不太相同,随着剧情的抽丝剥茧,对结果已有心理准备,最后留下的是反复不断的思考。
「脑男」一词,意味「毫无情感知觉、却拥有天才智能、异常体能」的制裁犯罪者。
脑男(生田斗真饰)天生下来就对一切无感,身体没有痛感,内心也毫无情感,人类天生会做的事,像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固定时间如厕,他都必须透过学习才能与一般人相同。
但他有超高的智商与绝佳的模仿力,简单说来就是一个高智商的机器人,一个被设定好的「杀人机器」,像计算机一样,只要下达指令,就能精准执行。
片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脑男与其他人的鲜明对照,透过脑男这个超乎寻常的「异类」,清楚折射出代表公平与正义的人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而与脑男一样对一切无感的变态杀人狂少女,根本非脑男的同类。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恶意,无法消除】片中频繁出现爆炸镜头。
一开始的公交车爆炸颇令人震撼,但爆炸次数多了,视觉与心理都逐渐习惯。
残酷的割舌画面也是,最初确实被吓到,看了几次后不舒服的感觉也没那么强烈了。
我遂发现「有感」与「无感」并非两种极端,有可能近在咫尺,区别只在于习惯与否。
我们习惯了善良与美好,并不代表我们习惯不了残酷与恶意。
这世上有千百万种人,多数的「善」不代表少数的「恶」不存在或可以消除,少数的「恶」还会因多数自以为是的「善」变成「大恶」。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以前总会探究大恶之人变坏的原因,像是童年阴影造成的心理创伤,导致其反社会人格,为报复社会危害他人。
但片中天生无感的未成年杀人狂少女,冷血杀害双亲,没有原因,只是想杀,杀人成为一件让她终于有感觉的事。
为何人会如此丧心病狂毫无人性?
也许没有为什么,有些人的人格天生如此,那种与生俱来的恶意,并非给予温情或再教育就能改变。
内心彻底无感的少女,字典里当然没有「人性」这样的词语。
再对照身体与内心皆无感的脑男,同样没有人性,少女以为脑男是她的同类,一样以杀人为乐,但脑男只是杀人机器,没有任何感觉,当初被设定杀坏人,他便不放过任何眼中的坏人。
少女是有意识的杀人,以造成别人的痛苦为乐,根深蒂固的恶意,令人发指。
同样没有人性,相较之下,少女(人)还不如脑男(设定好的机器)。
回到现实社会,总有些惊人的社会案件,足以印证为何作者会对人性彻底失望。
近几年,不时出现子女杀害双亲的社会惨案。
记得有一个失业在家的二十几岁男子,因不满父亲不断叨念要他去找工作,愤而将父亲打死。
犯后,他毫无悔意,还在法庭上口出恶言,说再一次他仍会打死父亲,谁敢啰嗦他,他就让谁死。
还有一个「割喉之狼」,杀了一个孩子后,大言不惭的告诉记者,死了一个孩子算什么,反正台湾现在很难判死刑,言语间尽是对生命的轻贱。
每当我看到这样无可救药的恶人,就会想:死刑怎么能废?
在这个社会仍无法保证善良民众安全的情况下,死刑又凭什么废除?
恶意剥夺别人生存权的人,有什么值得生存的权利?
片中除了让人思考死刑存废之外,也抛出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未成年却恶意重大的犯罪者,是否该判处死刑?
法律对未成年罪犯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但若有一种恶与生俱来,无法消除和感化,如同片中未成年少女及虐杀男童的少年犯。
对他们而言,生命如粪土,杀一个人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法律保护这种恶人,让他们有机会重返社会,不就等于间接加害了更多无辜民众吗?
恶意,与年纪无关,与内心有关。
由此看来,没有人性却惩奸除恶的脑男,似乎比为顾及人性保护未成年罪犯的法律更有人性。
【自以为是的「理性」与「正义」,仍难逃私心】片中代表「理性」与「正义」的心理医师(松雪泰子饰)及警探(江口洋介饰),却是整部片中最令人讨厌的两个角色。
心理医师负责对罪犯做精神鉴定,本着科学的理性态度与崇高的社会使命感,做出所谓公平的裁定,有些狡猾的罪犯因此得以逃脱。
她深信「心理治疗」能彻底改变罪犯,唤回其原有的人性,为此,她甚至不惜放下伤痛,以理性的态度辅导她内心深恶痛绝的罪犯。
此举乍看十分令人敬佩,但电影最后她对脑男说了一句:「你毁了我的心血」,彻底反应出她真实的心态:她在意的是研究结果被破坏,而非她认为已改过自新的罪犯被剥夺生存权。
「心理治疗」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解决人的困境,但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透过分析与治疗改善原本的状态。
认为一定可以,也是一种自以为是。
人一旦有了自以为是的心态,就会产生许多盲点而不自知。
我想起以前在课堂上最无法接受的便是学生说「没感觉」,我认为没感觉是学生在为自己的偷懒与不愿思考找借口,所以只要一听到这三个字,一股无名火便油然而生。
但看了『告白』与一些残酷的青少年案件后,我明白了学生说的没感觉真的就是没感觉。
就像片中说自己毫无感觉的杀人魔少女一样。
从此,我不再偏执地以自己的角度看待学生。
心理医师认定所有罪犯之所以犯罪肯定事出有因,因此可以透过治疗导正,这样的想法否定了先天的恶。
自以为是的态度,成为许多罪犯得以逃脱的桥梁。
而打着正义旗号对脑男说:『你没有权利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的警探,更是狠狠打了「正义」一巴掌。
他不断阻止脑男处决罪犯(因为办案必须讲证据)却导致逍遥在外的罪犯危害更多人。
本应保护民众生命安全的警探,却间接害死更多无辜的受害者,这真是对社会正义最大的讽刺。
后来,更为了救自己人,拿枪对准脑男,完全被罪犯完弄于股掌间,也让他之前义正言辞阻止脑男的那番话完全站不住脚。
最后那几近疯狂的四枪,则是自以为是的正义彻底崩盘的象征。
只要是人,都会有私心,人有私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有私心,却以完美的借口伪装成无私。
心理医师和警察,一向为人所信赖,但看完整部片后,会发现作者最批判的就是这两个人。
就像许多社会案件,最后加害者未必得到制裁,未能伸张的正义,有时是客观因素,有时却是执法者自以为是的主观心态所造成。
【美到不可思议的「脑男」,是作者对人性失望的隐喻】除了剧情发人深省之外,片中最大的看点就是饰演脑男的生田斗真。
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他坐在阴暗牢房,双手抱膝,肌肤似雪,身穿白衬衫,面无表情,宛若一尊完美雕像,恰到好处的光与影,镜头拉远,成为一幅绝美画作。
导演给了脑男许多特写,每个角度都美到不可思议,但他的美,又不是阴柔之美,而是少见的刚柔并济之美。
明明是人类,却没有人类的情感与知觉,在人群中,却彷佛遗世独立,默默存在,却让人无法忽视。
他没有人类的自私欲念,因此杀了无数坏人,仍干净的像一张白纸。
完美的脑男,或许是作者对人性彻底失望的隐喻。
彷佛在提醒我们:不要再自欺欺人的说社会没有那么糟,人没有那么坏,而是要承认糟糕已是社会常态,有些人的坏必然存在。
我们无法成为拯救社会的脑男,但至少也不要成为自以为是的心理医师和警察。
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怕。
想拥有一个更好的世界,就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aiyung
前两天,微博上突然就好多人转发一部叫《脑男》的日剧。
在此之前从未听说有关此片的任何消息。
搜了一下才知道是生田斗真主演的一部推理小说改编电影。
然后这两天刚出了DVD,于是大家才奔走相告,纷纷转载争相去看。
本着对生田斗真的一丝丝莫名好感(何)和对日式推理的一毫毫期待我自然不可免俗地去B站看了。
开头就被拔舌头给吓到,闭着眼睛把这段跳过去,后面又出现活挖眼珠子的情节。
就在我以为整片就是这种惊悚恶心的调调的时候,后面的展开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一直在围绕着铃村——即脑男——展开。
后面的弹幕有人在刷:“因为开头一幕而期待着接下来剧情的人看到现在是不是大失所望啊?
”(笑)如果不参考小说的话,单就这部电影而言,生田斗真演的铃村的确比较贴切人物本身。
但是看过小说再看电影的话,总觉得小说里面的铃村更接近有生气的活人一般,小说里提到铃村有开一家报社,也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是给人的感觉像是机器人。
但是电影里把开报社这个背景给删掉了,而且生田演出的时候确实做到了一直不眨眼,完全是机器人的感觉。
唯二感觉到他有人味的地方只有在山里捧着小松鼠的时候,以及在听说真梨子治疗的病人就是杀死她亲弟弟的那一刻瞳孔放大的瞬间。
最后那一幕虽然是在笑,但是完全是无机质的笑容,不带一丝人味。
原作里对于铃村为什么会以自己的正义去裁决黑帮头目等坏人的理由描述的其实不多,只是提到他的外公有对他进行教育,以及火灾后在冰室家中的变化。
电影则用很长的篇幅讲述外公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的影响,尤其最后的死亡,用那次火灾作为铃村开始杀人的转折点。
这里我觉得电影的描写更好。
电影里把绿川设定成女人,还带着一个忠犬M帮手,并且对于绿川有了更多的个人描写。
原作中基本上没怎么提到绿川个人的背景及性格描写。
我觉得电影多了一些绿川个人性格背景的描写倒也可以,但是加那么一个忠犬M女角色完全没必要,大概只是用百合情节提高票房收入吧。
茶屋警部这个角色变化倒不是很多,但是似乎为了和绿川那一对呼应(?
),茶屋也配了一个苦逼新人的跟班,且最后惨死。
新人其实主要作用也就是最后被绿川绑上炸弹那里,激化了茶屋和铃村的矛盾,让他们两个大打出手。
在原作里完全不同的情节,是一个真梨子的小病人被绑上了炸弹,并且最后也被铃村救下来了。
到底是电影安排更好,还是小说更赞,我也说不上。
看原作的时候,感觉到真梨子和电影里由松雪泰子扮演的真梨子完全是两个性格。
小说里的真梨子还算比较活泼,会和茶屋顶嘴,也没有什么患抑郁症的母亲,被杀掉的弟弟之类的多余设定。
最后的流泪,大概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矛盾,加强一些心理描写吧。
不过电影里添加的她给杀害弟弟的人做心理辅导,最后发现压根没有改变杀人凶手的本质的情节倒是蛮赞的。
关于最后的医院爆炸情节,B站上面的吐槽好多。
就不说真梨子为什么一开始不去拉手刹这种显而易见的bug了,就说铃村以一己肉身去撞汽车的情节,实在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
铃村可是智商超群的类机器人啊!
怎么会想出这么笨的阻止坏人的办法?!
而且最后茶屋竟然就放铃村走了?
等等,以茶屋的性格会这么做吗?
不可能啊!
还是原作更符合逻辑一些,原作里铃村有意引导茶屋抓错了人,自己则将那个爆炸犯真凶带走,执行他自己的正义了。
其实很多人都说小说比电影更好,逻辑性方面应该是如此,但是在刻画人物的性格方面,我觉得电影做的更好。
电影终归更商业化一些,所以增加一些百合、拔舌头的噱头,倒也无可厚非。
对于我来说,一部片子看完后,我常常会回想,会研究主角,我就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片子。
而这片子让我有兴趣去读原作,那就算成功了。
命运是非常狗血的东西,八年前一众J家饭为了toma的出道问题打包不平哭天抢地,谁会想到今天连松雪泰子和江口洋介都会给他配戏。
当然这与他自己的的一生悬命是分不开的,也无怪乎他总是可以拿到那么好的剧本。
脑男这个面瘫君太考验演技了,toma完全没有让人失望。
这剧完全是霓虹金擅长的阴暗人性路线,血腥的杀戮场面不算极致倒也过瘾。
脑男和疯女算是一路人,情感缺失,靠杀人而生。
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疯女因为感受不到幸福,所以通过杀人来博得快感,然而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变本加厉。
脑男天生没有痛觉,被教唆用杀人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但是难以抑制良知的萌芽。
两具残破的身体,迎来不同的命运。
虐童男是行走在正常人与非常人边缘的异类,他了解常人,利用常人的心理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但是最终难逃脑男敏锐的嗅觉,最后剥掉了他伪装的羊皮。
你可以说影片BT,但是谁不BT了呢?
心理学认定每个人都有心理疾病,不过把把它放大了放到你面前,你怎么知道自己有什么毛病呢?
突然想到toma的另一个作品《人间失格》中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
脑男,会不会有续集呢?
很期待。
ps:toma,你美成sd娃娃真的大丈夫吗?
与朋友在滨北看完脑人,给我冲击最大的不是一二连三的爆炸音效,反而是作精神病医师的女主人公,在最后找到了被关在浴缸下剃光了头发眉毛的小孩子那一段,让我几乎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怎么说……由于开始的剪舌片段,所谓的天才反派少女与其女伴早在我心中打上了“中二”标签后,反派的登场、台词与动作,都莫名其妙的带上了些耍宝调侃的意味,就连高潮时揭露身份与家庭环境因素,又及最后被警官一枪击毙时,都给人一种“啊,原来如此,不过这般而已。
”的感觉。
反倒是女主人公最为重要的病人志村君。
——好吧,我是得承认,也是因为染谷将太长得乖而顺眼的原因,在最后出乎意料的表现,反倒是我认为的全剧中最为出彩的部分:女主人公一直希冀于用正当的法律手段制裁他人,用自己的谆谆教诲感化他人,最后连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她最为骄傲的小病人也背叛她,这无异于一次相较于爆炸更大的冲击。
她对于这个病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毕竟他是自家亲弟的杀人元凶。
当然几月之前的她或许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毕竟她以圣母的光辉原谅了他,并将他推向正途。
最后还是入陶君(这里似乎应该用铃木君代替为好?
)毫无犹豫的击杀,才得以让被绑小孩获救。
以至连凶手生母,都在摄像机前跪谢残杀她亲子的凶手。
对于演技我打10分:由于不常混迹日剧,我也是第一次观看生田斗真主演的电影。
男孩子在大银幕中乖而安静,长长的睫毛倒映眼下,被阳光覆上蜜色的阴影;就连杀人挥枪,都带了些许从容不迫的艺术家气息。
于我来说,我虽并不反对“用正当的法律制裁凶手”,但变通也是需要的,真的无路可寻时,也得绕一些捷径为好。
其实这部电影刚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看过了,当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二阶堂富美用刀划开松雪姐姐的衣服……好吧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记住了这一段。
最近又重新看了一遍,对这样一部电影产生了一些新的印象。
虽然电影叫做脑男,但是感觉铃木一郎也就是脑男这个角色实际上更像是个引子。
天才的人生当然值得书写,但是更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其他的配角。
江口大叔演的警察,最后冲着二阶堂愤怒的开枪,一个坚定的执法者最后还是觉得以私人审判的方式更能发泄自己的愤怒。
染谷小哥演的少年,纯良面孔下深藏着心理医生无法改变的恶。
还有入陶大威的爷爷、家庭医生、教练等等,感觉都能搞个人物小传出来。
鹫尾真梨子医生是影片另一条重要线索。
真梨子的弟弟被染谷小哥演的少年猥亵杀害了,母亲从此走向暴饮暴食抑郁症的不归路。
她又是一个心理医生,整个人的生活充满了压抑的负面的无法倾诉的情绪。
所以她在工作上会有一些偏执和变态的倾向。
真梨子似乎觉得用自己的专业净化小哥的心灵是对弟弟不幸的一种救赎。
她的母亲难以理解她的以德报怨。
用被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互相倾诉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未免有些太残忍了。
最后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对少年的治疗都是白费,依然有像弟弟一样的孩子受到摧残,自己的一切努力徒劳无功,还是比不上铃木一郎以暴制暴来得有效。
当人生的精神支柱崩塌的时候,她从心底发出了绝望的悲鸣。
一切都结束的时候,整个人生观都被颠覆毁灭的她如行尸走肉,再一次见到铃木一郎,她说你毁了我的一切。
然而一切都无可奈何。
比起看像神一样审判世人的脑男大杀四方,我可能更喜欢看真梨子这样作为普通人类的心理活动,似乎更能感同身受一些。
松雪姐姐雨中狂奔最后发现那个藏在盒子里的孩子绝望嚎叫的时候真是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感受到身为大物女优的牛掰爆发力。
虽然不是什么神作,但是也是可以经常翻出来看看的电影。
起初下载这部片子看完全是冲着演员去的,女犯一号在做手工的时候我还想: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呐,下一个镜头就开始有另一个女犯折磨人,剪舌头,拍照片。
两女犯人策划了一系列恐怖爆炸袭击,我心说,完了,难道是恐怖片?!
女医生是精神方面的专家,由于自己家庭遭受过不幸,所以努力研究对犯人的感化,希望犯人最后得到纠正,重新回归社会。
当然,从影片的结局来看,她失败了,她苦心努力多年的结果到头来只是一场谎言,犯人志村骗取了她的信任,出狱之后继续着从前的犯罪。
当铃木一郎杀死志村后,她还是不能接受这一现实,反问铃木:为什么毁掉了她的努力。
脑男铃木一郎被爷爷努力打造成“神”一样的存在,努力成为正义的审判。
他长相纯良无害,出手利落残忍,没有人的感情,只有机器人一般的思维。
当他历经多年被灌输“杀人”这一指令之后,就成了实实在在的操作者。
利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解决了很多犯人。
但是,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了么?
犯罪到怎样的程度才会被杀呢?
……再回到女犯一号绿川身上,可怜和可恨好像一直都是相关联的,父母的惨死给她带来了巨大的阴影,心理渐渐扭曲,以虐待,爆炸为乐。
现在想想她的眼神还会反胃。
这样的人渣实在不应该存在于社会之中。
豆瓣的一篇影评的题目让我很是受感触,也是写此篇文章的缘由,题目是这样的:《自以为是的“善”比无可救药的“恶”更可怕》,这个题目大概说的是片中的精神科医生和警察这两个角色,我先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的精神科医生。
作为整部电影的贯穿式人物,女精神科医生在我看来一直处于一个尴尬的角色。
剧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另一位医生对女精神科医生说:“让你来是做鉴定的,不是治疗和研究”。
是的,整部片子的情节之所以可以发展下去,都是因为这位女医生的“多管闲事”。
也许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探究才使得更多人死亡,至此,自以为是的“善”露出了双刃剑锋利的那一面。
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研究出的心理治疗法可以给凶手带来救赎,可是事实却狠狠的扇了自己一个耳光,所有的努力,尤其是精神上的都从另一个被绑架的孩子被解救的那一刻付之一炬。
最为讽刺的是事实摆在眼前,她却依然执迷不悟,自以为圣母式的救赎换回的是从未改变的残忍和冷漠,甚至是比残忍和冷漠更可悲的是隐藏在假装的悔改与感恩下的残忍和冷漠。
其实,你我都是凡人,你不得不说在看到作为凶手的男孩到医院感谢女医生的那一刻,你也曾相信了他的真心悔过,尽管你的脑海中仍有一丝怀疑,但你还是相信和希望他已经改过自新。
这也正是本部影片想要揭示给广大观众的深刻含义,人都有一颗向善的心,但并不代表所有故事的结局都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TVB电视剧大团圆结局。
导演要的就是让你们对人性彻底失望一次,淋淋尽致的失望。
不知道你们看过电影后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哪一个,对我来说就是影片结尾女医生打开盖子,看到那个被剃了头捆绑住的男孩瑟瑟发抖。
在那一刻,我对人性彻底失望。
脑海中闪回女医生与犯罪男孩对话的画面,犯罪男孩哭诉自己的罪不可饶恕的画面,犯罪男孩到医院鞠躬致谢的画面,假象,一切都是人类心中向善的念头折射出的假象,我们像一个小丑一样,被人性耍的团团转,现实给了自己一记狠狠的耳光,自以为是的凡人!
其实,你我在生活中何尝不是和女医生一样自以为是的凡人呢。
既然如此,就不要扮演圣母。
从女医生身上你是不是看到了某些时候的自己。
从市场买来鸟儿放生却另被放生的鸟儿因为环境和气候不适应而死掉,令贩卖鸟儿的商贩因此更加猖狂的捕鸟进入恶性循环的自己。
按照你的意愿劝说好友在择偶和选择工作上做选择的自己,你却不知道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有着不被别人理解的境况和经历,作为旁观者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随意评价身边人或陌生人生活状况的自己,殊不知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影片中,虽然女医生口口声声地说脑男不是神,但我认为在这部影片中脑男就是扮演着“神”一样的角色。
在这部电影里,我认为脑男的超能力不在于过人的记忆力,不在于他没有痛觉,也不在于他打斗时敏捷的身手,而在于他是一个抛去感性完全用理性思考和分析的旁观者。
以一种第三方的视角在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一切。
有时冷漠与没感觉正是处理事情的好方法,自以为是的热心,热情倒是添了乱。
正是因为脑男的抛去感性的理性,才能让他进行最理智的分析,与洞察出事实的本事,和事物的真相。
这也正是人与“神”的不同。
当然,并非说神是不感性的,此处的“神”只是区别于凡人的代称。
滚。。。
两个中二,一个圣母
作者你竟然同意把剧本改成这样,我真的不能理解,这还叫本格推理吗?车库那段一遍遍撞车有任何意义吗?拆除炸弹要比无谓的撞车有意义多了好吗?反正最后这部片子大概只剩下暴力和变态了。
双标圣父和医生圣母最该死的怎么不死啊!!!
最后的画面太酷了
三星半
借鉴 另圣母神烦
这个世界充斥太多自以为是的救赎了,其实大家都有病。
女主是<母亲>中的妈妈,一幅苦大仇深克夫克子的表情。揭露人性毫不手软,绝对是一部黑暗系的电影。
看好二阶堂富美
样子货
个人觉得日本人还是比棒子国人艺术多了。可惜这个戏导有先天的不足,这段子是完美的,但是没有拍好的部分让片子成为了一种遗憾。
有些罪犯任你圣母光辉再强大也净化不了那邪恶黑暗的灵魂。犯人也是人,也有生存权利,自有法律制裁这一套在这部电影里完全被推翻,只有自以为是的无用警察和渴望普度众生的圣母医生,法律和人性永远不能平衡,以复杂的善为借口比那残暴却简单的恶更恐怖。人性本恶,世界需要一个神,看的真爽。
这片儿真想给七院的病银看一看。
这种类型片里算很不错了,配上帅男生田斗真设定都很酷,唯一只有江口洋介的角色是败笔,还有就是二阶堂富美和宫崎葵傻傻分不清楚。
尼玛,生田斗真侧面看真像筱田麻里子,这鼻子啊,两人可以认做亲兄妹了。故事很棒,国内已经出过小说了,想看。二阶堂富美、染谷将太两人超爆,小小年纪坚持演邪典变态,买一送一前途无量。片子节奏松散,不够紧张紧凑,不过忍不住打四星。
剧情细节硬伤
整个剧唯一好看的地方就在于番茄脱衣服那几秒
你们为什么这么屌 Toma快到我怀里来;在这个时候尤其羡慕医生的好运气【泪】
toma演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