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轰天潜舰,哈里逊福特K19,煞星号潜艇:K-19

主演:萨姆·斯普卢尔 ,彼得·斯戴宾斯,克里斯蒂安·卡玛戈,Roman Podhora,Sam Redford,Steve Nicolson,连姆·尼森,拉维尔·伊斯亚诺夫,蒂姆·伍德沃德,莱斯·施拉普内尔,肖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德国,加拿大,美国语言:英语,俄语年份:2002

《K-19:寡妇制造者》剧照

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3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4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5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6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7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8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19K-19:寡妇制造者 剧照 NO.20

《K-19:寡妇制造者》剧情介绍

K-19:寡妇制造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K19是苏联第一艘战略核潜艇。 影片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是首位奥斯卡最佳女导演奖获得者。 亚里克西(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 连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亚里克西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但是两人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幽冥之家新霸王花烽火姻缘惊恐死神直插金三角边城英烈传生缝寸尺心回忆积木小屋鱼和薯条继母与女儿的蓝调FINAL2024年谨贺新年SP外来媳妇本地郎之春暖花开七人乐队无意冒犯第一季血悬棺布莱泽奥特曼拳战之格斗江湖这个不可以报销!漫步夏威夷夜班司机魔法美少女步步惊心的俏公子游戏王GX毛驴县令之非我莫属老公去哪了幸存者测试托斯塔纳天堂洗发魔法二合一建军大业森林恶魔

《K-19:寡妇制造者》长篇影评

 1 ) 关于爱国

没有想到这是一部在2002年拍的电影没有想到这是由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没有想到给我的震撼能这么强烈当我肯定想到的就是就是我觉得这部电影文化不,广电急肯定是禁止这样的影片上映当我在看影片的时候,我不断的问自己,什么是爱国主义?

肯尼迪说过:“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在这部影片里,这句话是如此的苍白,让我代表那些死去的战士,问问:“我们为国家奉献了生命,国家给予了我们什么!

”连自己都不存在了,还谈什么国家!

那些战士,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友,保护自己的家人,保护自己同胞不必要的伤害。

连美国的驱逐舰都发现了K-19,苏联自己的军队在哪里?!

这让我想起了2000年8月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不同的是这次的悲剧更加的惨烈,艇上118人全部遇难,其中的原因居然和K-19差不多,补给更不上来,比如没有应有的设备,另外就是拒绝援助,当然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为了军事机密。

是的,为了国家,似乎什么都能失去,可是我们得到了什么?

 2 ) 同舟共济

这是一艘倒霉透顶的船,搭载着一群倒霉透顶的船员。

看了一些影评,似乎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是表现苏联官兵不计个人牺牲,为国家而战,宣扬爱国主义的影片...这其实大错特错了。

我认为,这部电影从本质上讲是体现人类在面对困难时被逼出来的团结一心的精神。

我记得邓尼茨说过,为什么世界上各国语言都有同舟共济或类似的说法,而没有“同营共济”来形容陆地生活的?

这是因为,在喜怒无常的汪洋大海之中,只有共济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同舟共济是一种什么概念?

并不是说每个人都要为战友堵枪眼,而是每个人都要各司其职,要有高度责任感。

艇长的职责就是发号施令,指挥全局。

副长的职责就是成为衔接艇长与船员的桥梁,监督命令的执行或是反馈船员的不满。

航海长的职责就是领航,机电长的任务就是负责技术维护等等。

一名合格的军人应当尽到自己的职责义务。

从本片中看,虽然船上人员都有各种性格缺陷,尽管船员与艇长关系恶化,但他们大多数都把职责放在第一位,从一盘散沙直到形成一个优良的团队。

K-19虽然发生严重事故,但从影片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个船员已经在职责范围内为同伴付出了最大努力。

他们并不是喊着国家口号去战斗的,而是出于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

K-19事故是一个失败,但这个失败主要是由苏联政府造成的,事后却要让K-19官兵们充当替罪羊。

苏联解体之后,K-19幸存的官兵们又重新聚集在一起,为死去的同伴默哀,点出导演的真正意图。

这部电影的确是在唱颂歌,但并不是为苏联政府(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这是部美国电影),也不是歌颂苏联官兵对国家如何忠心,这部电影歌颂的是K-19的128名成员在接踵而至的危险当中同舟共济的精神。

本片故事与历史上K-19事故存在很大出入,导演也已声明只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所以不应该以看待历史片的角度去看这部电影。

导演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3 ) Wind of change

看完此片,听着wind of change,充满着无比的感触社会主义下的叛徒,资本主义下的英雄"墙"的轰然倒塌,才让我们了解了真相,认识到民族,国家的真英雄Take me to the magic of the moment on a glory time

 4 )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的电影了,没有一枪一弹,照样惊心动魄,紧张的气氛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是我看过的凯瑟琳•毕格罗的最佳影片,比那个政治正确的《拆弹专家》强多了。

新舰长哈里森•福特,从严治军,对手下高标准严要求,好像不近人情,但是他的训练后面都发挥了作用。

况且各军事强国都有类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格言。

虽然他一心想往上爬,也用了一些手段,不过就别让我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了吧。

再说,那些达官贵人也希望有能干的继承人帮他们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对于新舰长,他最大的勇气在勇于担当。

当他的K19出故障导致辐射超标,舰员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违抗上级命令,让他的舰员转移到美国军舰上。

他的责任在于,在保住了舰员的生命后,为了不让潜艇落入美军手里,依然决定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潜艇,并且把船沉到海底,最大限度保住军事机密。

老舰长连姆•尼森,被降级成副舰长,不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那才叫见鬼。

不过他依然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舰长的工作,在舰员、军官与舰长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当政委、水手长等人密谋反叛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粉碎反叛阴谋,依然保持着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电影里舰员的性格描写也很丰富,比如那个新来的反应堆操作员,平时维修设备的时候兢兢业业,当他第一次要冒死抢修反应堆的时候,却退缩了,不过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还是第一次上船、出海的菜鸟。

但是英雄终究是英雄,当面临第二次生死考验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抢修反应堆并修好,为K19返航奠定基础。

当然,这毕竟是描写苏联海军的,为了政治正确,导演还是把K19的政委、水手长描写成坏人。

总的来说,我对IMDB对本片的评分表示不解,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用一句好莱坞电影来形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天生就是做导演的,就像鲨鱼天生会游泳。

 5 ) To comrades

我多么希望这部电影能被当做禁片被广为流传,禁片更像是给它打上的荣誉,而非对它的贬低。

而且,这部电影也确实应当被当作禁片,因为它传播一种名为同志的精神。

每次看到艇长说着to comrades时,内心都会五味杂陈。

没有祖国,没有未来,甚至连现在都会随时失去,全艇人员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和同志,而祖国能够依靠的,也只有他们和他们的同志。

也是通过这一部电影,我才明白,什么叫同志,也明白了什么叫职责,当世界、国家和同志的命运交给也只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一切,去拯救他的同志、祖国和世界。

一般人做不来,最强大的人在这个时候也会变得脆弱,责任、懊悔、内疚以及承诺会压垮任何人,我想这才是艇长没有办法继续指挥的原因吧。

他站在同志们中间,站在他的同志们中间,为牺牲的同志们举杯,不是因为他们拯救了世界和祖国,而是为了他们所拯救的同志。

to comrades!

 6 ) K-19

这部电影显然不符合我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片标准,然而这部电影远比那些所谓的“教育片”更能触动我的爱国情怀。

从冰上足球、士兵跳水到军校刚毕业的军官,虽是不同的选择,但说的都是人性、本能,是那么的真实、可信。

有时候我们只需要真相,人们自会判断。

还有我想当这些军人作出抉择时,将自己的生命牺牲给了国家,而不是那个"Party"。

PARTY≠COUNTRY!GOVERNMENT≠COUNTRY!

 7 )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K-19:寡妇制造者 K-19: The Widowmaker 》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很久没有看到这样震撼的电影了,没有一枪一弹,照样惊心动魄,紧张的气氛让人简直喘不过气,是我看过的凯瑟琳•毕格罗的最佳影片,比那个政治正确的《拆弹专家》强多了。

新舰长哈里森•福特,从严治军,对手下高标准严要求,好像不近人情,但是他的训练后面都发挥了作用。

况且各军事强国都有类似“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格言。

虽然他一心想往上爬,也用了一些手段,不过就别让我重复拿破仑的名言了吧。

再说,那些达官贵人也希望有能干的继承人帮他们保住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

对于新舰长,他最大的勇气在勇于担当。

当他的K19出故障导致辐射超标,舰员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依然违抗上级命令,让他的舰员转移到美国军舰上。

他的责任在于,在保住了舰员的生命后,为了不让潜艇落入美军手里,依然决定自己孤身一人留在潜艇,并且把船沉到海底,最大限度保住军事机密。

老舰长连姆•尼森,被降级成副舰长,不爽是人之常情,没有反应那才叫见鬼。

不过他依然最大限度地支持新舰长的工作,在舰员、军官与舰长之间充当缓冲地带。

当政委、水手长等人密谋反叛的时候,他毅然挺身而出,粉碎反叛阴谋,依然保持着男人的荣誉、勇气和责任。

电影里舰员的性格描写也很丰富,比如那个新来的反应堆操作员,平时维修设备的时候兢兢业业,当他第一次要冒死抢修反应堆的时候,却退缩了,不过怕死也是人之常情,何况他还是第一次上船、出海的菜鸟。

但是英雄终究是英雄,当面临第二次生死考验的时候,他把生死置之度外,抢修反应堆并修好,为K19返航奠定基础。

当然,这毕竟是描写苏联海军的,为了政治正确,导演还是把K19的政委、水手长描写成坏人。

总的来说,我对IMDB对本片的评分表示不解,这绝对是一部佳作,用一句好莱坞电影来形容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天生就是做导演的,就像鲨鱼天生会游泳。

 8 ) 一部在意识形态上很克制的好莱坞苏联片

跟《追击红十月》和《红潮风暴》相比,本片在意识形态上是十分克制的,没有直接攻击苏联的政治制度(当然暗讽是免不了的)。

导演避免有意或无意的政治说教,使得影片的可看性大增;比俄国人自己拍的以库尔斯克号沉没为背景的影片,更能彰显人性,以及海军的传统,比如迷信,纪律,责任,同舟共济。

值得推荐。

 9 ) K-19:寡妇制造者(2002)

各种战争片品类中,潜艇题材似乎是最能出佳作的。

逼仄空间内随时准备爆炸的雄性荷尔蒙,还有什么更能令人心跳加速?

这部凯瑟琳·毕格罗执导的旧作取材于史实。

苏联大名鼎鼎的K-19核潜艇,就像是潜艇界的泰坦尼克,虽然拥有最强硬件,但似乎生来就伴随着被诅咒的命运,这部传记片就讲述这艘外号“寡妇制造者”的巨舰首次远航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悲剧。

故事设定像极了我大爱的《红潮风暴》,双船长争权,进退维谷的伦理博弈,剧情没有《红潮》的虚构故事中那般激烈,但更多了一份人性纠葛。

哈里森·福特和连姆·尼森两大硬汉全程针锋相对,最后却惺惺相惜,几乎不靠任何爆破特效,但火药味却足以炸裂全场。

(8.5/10)

 10 ) 真正的英雄

影片给我只有一个词“震撼”,面对巨大危险的时候,他们没有背叛祖国,依然在竭尽全力的抢救潜艇,哪怕为此付出生命,当回到祖国,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们依然彼此忠诚,并没有卖友求荣。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审判席上Captain Polein对这船长说:“It would be an honor to sail under his command again.”这是同生共死的情谊,这是军人之间的忠诚,尤其是结尾"To comrades"

《K-19:寡妇制造者》短评

英德投资、美国导演,前苏联的故事。难得超越意识形态,歌颂基层官兵,讽刺官僚。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的潜艇电影很难拍,但同理这样的环境也会突出相应的叙事张力。维修核反应堆的情节,让人想起了《切尔诺贝利》。凯瑟琳毕格罗也展示了对男人戏和军事题材的强大控场力,福特与的连恩尼森,核反应堆小官的人物弧光,刻画的非常精彩,但其余角色,就很难让人记住了。摄影和滤镜的运用。是来自前夫詹姆斯卡梅隆的技艺。电影公映的2002年,是普京与西方世界蜜月时期,但也就是同年,北约东扩接纳波罗的海三国,算是俄美关系微妙的导火索,电影在这个节骨眼公映,令人玩味。可惜该片当年票房惨败,9000万的成本仅仅换来北美3500万、全球6500万,凯瑟琳·毕格罗也消沉了近6年,才用《拆弹部队》完美回归

8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好演员好题材好导演:)感觉我说了废话……制度是值得讨论的,但同志真的是好同志。

11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推荐

导演认为不是美帝打败了苏联,是苏联自乱阵脚,美帝不费吹灰之力成为胜利者。这不符合美国价值观吧。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并瓦解了俄式个人自大主义。最后发现是拆弹部队的导演,这一切就合理多了。两个男主像是双胞胎。真的是防化服,不是防辐射服吗?

16分钟前
  • 容貌焦虑主理人
  • 较差

7/10。侧重两位主导人间的理念之争,题材控制上和[红潮风暴]很像。比起[猎杀本拉登]纪实性的优势弱化了剧情,以前KB还懂得要渲染气氛营造高潮,站在苏军角度仍刻画出了悍不畏死的民族气节,从舰长与下士的沟通问题到武装对抗的巨大争斗时刻威胁着整条船,最终绝望的密室内完成了一种叫妥协的英雄壮举。 @2015-09-14 01:07:09

1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不得不让我想起切尔诺贝利。

22分钟前
  • KevinZii
  • 推荐

你们都是英雄。。。你们都是一群英语说得很溜的苏联士兵。。。

26分钟前
  • 力荐

苏联军事题材片终究是要在那个环境中浸淫过的人来拍才有足够的风味,这点和剧本无关.

29分钟前
  • 阿樂
  • 还行

营造的紧张气氛非常到位,对军人自我牺牲精神的赞扬中,流露着对战争的反思。

32分钟前
  • 泰坦
  • 推荐

进反应堆舱室抢修那段看的人心里难受死了

33分钟前
  • 伯克希尔
  • 推荐

一张没有硝烟的战斗,也是场自身内心的战斗。

38分钟前
  • 你好,修先生
  • 推荐

有时候 历史 还就掌握在小人物手里

42分钟前
  • 向北
  • 力荐

谁说不打仗,就一定不是战斗英雄?K19上的全体官兵都无愧苏联英雄这一有可能永远不会被正式授予的称号。K19的这次出航,如果成功了,则可能引发世界大战。如果失败了,则可能造成比切尔诺贝利更严重的后果。K19的遇险,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但勇敢的官兵把自己置身于核辐射之下,挽救了一切。

43分钟前
  • lgowen
  • 还行

或许会多次质疑船长的行为,所处高位所需权衡的众多利弊也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最后才看到船长并不是一味的愚忠,而是既忠于国家且爱戴下属的领导者。领导者之所以为领导者,也必是有过人之处吧

46分钟前
  • 木山豆睿
  • 还行

历史有时候确实比小说更荒诞。很多事没有什么逻辑性,但就这么发生了。。。很难想象一艘核潜艇没有防辐射服居然是一堆防化服。。。就离谱。没有备用冷却等各种怪事。。。哎。

50分钟前
  • 龙王良马
  • 还行

女神,赤裸裸地释放美国精神

51分钟前
  • 马邦德
  • 推荐

黑俄罗斯不择手段。

54分钟前
  • Die Katze
  • 很差

美国佬开心啦。难怪就算亏光1亿都要拍。

56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美国人又YY了...求真象潜艇里的切尔诺贝利

58分钟前
  • chain710
  • 还行

美国人说英语演苏联人,这怎么看啊

59分钟前
  • 赵旭丹
  • 较差

每個好萊塢導演都能執行的潛艇片,可略過

1小时前
  • SAMMAX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