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弥撒

Midnight Mass

主演:扎克·吉尔福德,哈米什·林克莱特,克里斯塔尔·巴林特,马特·比德尔,艾丽克斯·埃索,安娜贝丝·吉什,拉胡尔·寇利,克里斯汀·莱曼,罗伯特·朗斯特里特,伊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午夜弥撒》剧照

午夜弥撒 剧照 NO.1午夜弥撒 剧照 NO.2午夜弥撒 剧照 NO.3午夜弥撒 剧照 NO.4午夜弥撒 剧照 NO.5午夜弥撒 剧照 NO.6午夜弥撒 剧照 NO.13午夜弥撒 剧照 NO.14午夜弥撒 剧照 NO.15午夜弥撒 剧照 NO.16午夜弥撒 剧照 NO.17午夜弥撒 剧照 NO.18午夜弥撒 剧照 NO.19午夜弥撒 剧照 NO.20

《午夜弥撒》剧情介绍

午夜弥撒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午夜弥撒》由《鬼入侵》创剧人迈克·弗拉纳根倾力打造,故事背景设定在与世隔绝的小岛社区,身败名裂的年轻人(扎克·吉尔福德饰)再度回归,同时一名魅力非凡的牧师(哈米什·林克莱特饰)到访,加剧了这个社区的分裂。当保罗神父出现在克罗克特岛时,恰好发生了一些无法解释、不可思议的事件,令这个社区重新燃起了对宗教的狂热,但这些奇迹是否伴有相应的代价?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心理医生本·科林斯:特技车手基地疑云迷路的孩子相亲侦探冠军大胃王陈真传奇戴帽子的猫榴莲小姐鬼面具:伤痕赘婿无双狼牙棒夺命代码某一天炭火仔:勇战巨魔王最后之时出租大叔魔方身后事没有耳朵的兔子和两只耳朵的小鸡过往的梦我单纯的兄弟秘密结晶候燕伊恩·斯通之死盗狗小队荀慧生落魄大厨面目全飞赌博默示录2

《午夜弥撒》长篇影评

 1 ) 对于此剧的一些关于人性、宗教和哲学的思考

1. 缓慢细致的节奏和人物刻画电影的前三集是一个坎,习惯了快节奏叙事的观众很容易在前三集感到无聊。

相对于一般的美剧,该剧花了大量的篇幅来铺垫整个小镇的生活基调和人物关系。

故事发生在一个生活平淡乏味的海边孤岛上。

整个岛笼罩在强大的基督教教会的精神势力的管理之下,有布道了几十年的老年牧师约翰,控制欲强大的修女贝佛利,穆斯林身份的警长沙里夫,酗酒的老年贫穷酒鬼,包括年轻的男女主角们。

人物的背景故事几乎都是通过岛上村民的对话来交代的。

除了男主角莱利一个人的背景是发生在离岛的大陆上,在一开场就带着强烈的基督教原罪的意味。

因为醉酒驾车肇事撞死了一个女孩,在监狱服刑4年,几乎每天睡前眼前都会浮现被他撞死的那个女孩的尸体,内心的愧疚无以复加。

男主角出狱后回到岛上,家中卧室的墙上也贴着电影《七宗罪》的海报。

男主回乡后,发现自己从小爱恋的女人也回到了岛上,他们从教会回来的对话中,交代了两个人过去的经历。

男主在服刑期间读了包含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各种经文,即使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长大,却发现没有一个神能解救他内心那无以复加的罪恶感,因此成了无神论者。

即使他勉为其难与家人一同去教会礼拜,也拒绝服用信徒的圣餐。

而女主在离开家乡的好多年中去了各种地方工作,在经历一系列的挫败后带着腹中怀孕的孩子回到了家乡想要过安稳的日子。

宗教家庭出生的男主成了无神论者,而充满冒险精神的女主却回乡待产,是一种与他们曾经预期中相反的人生。

另一位男主,就是小镇的神父,在第一集的前期一直是以背影出现的,预示着他的角色具有着特殊的意义。

与修女会面的第一眼,修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第二天,他出现在村民面前,自称是一位名叫保罗的神父,因为之前的神父约翰健康堪忧,在大陆修养,因此暂时由他代替神父布道。

新神父的布道为村民带来了新的感受和精神力量,也成为了小镇非常受尊敬的精神领袖。

与此同时,通过人物的对话,你可以看到每个人过去的经历是如何造成他们现在的处境的。

瘫痪小女孩和老年酒鬼:导演用五分钟的对话就交代了这一对人物的故事关系。

女孩腰后的枪伤疤痕和酒鬼墙上的猎枪,说明是酒鬼开枪误伤了女孩造成的瘫痪,而这深重的内疚感,也正是酒鬼酗酒的原因。

而女孩在神父奇迹般的“神迹”之下能够站起行走后,她来到酒鬼破败的家,向酒鬼表达了原谅:“我原谅你,即使这件事依旧会让我愤怒,但我依旧原谅你。

”而这份原谅让酒鬼失声痛哭,也促使了他鼓起勇气,与酒驾肇事的男主一起前往教会活动室参加神父主持的“匿名戒酒会”。

市长、修女与穆斯林警长:作为基督教保守势力的市长和修女,几乎垄断了整个岛的管理势力,形成比法律和政府更权威的权力。

因此在小岛出现大量猫咪死亡的离奇事件后,作为执法者的警长毫无任何管辖权力,只能对市长和修女的建议言听计从。

穆斯林的身份和他的伊斯兰教信仰,在基督教背景的小镇上也始终处于边缘的处境,甚至面临着自己的后代也要改信基督教的信仰危机。

在警长的一段自白中,他提到了自己在911事件后曾经面临严重的种族歧视,作为美国身份的移民和警察的职业理想,他一边想为自己的国家贡献力量,另一边也面临着他作为穆斯林这种充满疑虑的种族身份危机。

在做刑警的日子里,他也始终遭受着不间断的监视和质疑,直到他忍无可忍,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岛,却依旧作为一个边缘人,不得不保持中立和被动,无法主动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两段对话是非常精彩的,女孩与酒鬼之间真正体现了爱与原谅的情感力量,而警长的对话则体现了美国社会的非白人非基督教信仰者移民在宗教和种族问题上遇到的巨大矛盾。

让这部影片不仅只是一部悬疑剧情故事,更反映了人性和社会的种种现实。

神父的故事:神父的故事是串起整个《午夜弥撒》的核心故事线。

曾经的老年神父约翰在前往圣城耶路撒冷朝圣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八十多岁的高龄和阿尔兹海默症早已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意识。

他在沙漠中误入了山洞,被一只像路西法的带着翅膀的怪物扑倒在地吸干血液。

在巨大的死亡恐惧和弥留之际,他的求生欲说服自己,撕咬他的是一个天使,等待他的是上帝的考验。

而奇迹般的是,他复活了,并且回到了他的年盛时期。

因此在他回乡的时候,修女脸上露出的惊讶表情,证实了她认出了他就是曾经的神父。

当神父发现怪物的血可以具有返老还童的作用,便决定给他弥留之际的爱人通过弥撒饮基督圣血的方式,来拯救她的健康,在弥撒的过程中,她也认出了他是曾经的神父。

渐渐的,神父将怪物的血与葡萄酒混合,让全村人都开始饮用,也通过这种方式让瘫痪的小女孩从轮椅上站起来行走,在信徒面前创造一次次上帝的“神迹”。

在这些神迹的影响下,萧条的小镇逐渐开始了宗教复兴,去教堂的人越来越多,也让神父和修女对权力的欲望开始逐渐膨胀。

尽管神父一直说服自己怪物是上帝的使者,但却改变不了它的确是恶魔的事实,路西法曾经也何尝不是堕落的天使?

也许但凡能为我所用、满足私欲,恶魔也可以被当成天使。

与魔鬼的契约注定会带来反噬,神父的身体逐渐衰弱,嗜血的欲望逐渐失控,终于忍不住开始残骸村民,杀死了前来参加戒酒会的酒鬼,忍不住吸尽死者的血。

因为嗜血恶魔怕光的属性,神父的弥撒也只能在傍晚以后进行。

到此,剧情开始进入了高潮。

终于在复活节前夜,神父和修女决定通过一场“午夜弥撒”,让人们喝下毒药和恶魔的血,让恶魔通过死而复生创造“神迹”,再将所有人从精神到身体都变成它的使徒,向人类开启一场“宗教圣战”。

2. 一些关于宗教的观点我一度好奇为何Netfliex会拍摄如此一部讲述保守宗教势力的影片,然而剧中关于宗教的展现依旧体现了它的左派立场。

修女的故事,宗教沦为道德审判工具:贝佛利修女一直是镇上不讨人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为人刻薄,但其对于基督教狂热的虔诚,也让她对通过宗教夺取对小镇的控制权力有着巨大的野心。

她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始终要通过宗教信仰来占领道德的制高点,为她的所有的行为进行辩护。

她无时无刻都可以从圣经中引经据典,通过经文来证实并强化自身行为的合理性,并通过这些经文对他人进行精神控制。

在对所谓信仰的默认下,一些人开始分不清自己的所作所为孰是孰非,从而沦为她和神父、以及恶魔实现权力野心的工具。

对异教徒的排挤和边缘化:穆斯林身份的警长是剧中代表宗教信仰和种族差异的核心冲突点。

在学校家长会上,他强烈反对教会将圣经经文作为官方教材对孩子进行授课,小心守护着生而为人仅有的宗教信仰自由。

然而在强大的基督教文化下,没有人在乎他那非主流的伊斯兰教信仰,甚至自己的孩子也不免被狂热的教会所吸引,开始去教堂做礼拜。

基督教强调全世界只有一个神,而他始终用客观而谨慎的角度表达伊斯兰教是来源于基督教。

这与我们曾经一直面临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很多人一直认为是伊斯兰世界在攻击美国人的基督教精神,把美国放在一个受害者的角色。

而事实是,在这样一个小镇上,穆斯林的信仰却真实的变为了受迫害和被排挤的角色。

假借宗教之名进行的精神控制:男主莱利是神父利用恶魔的精神控制的直接受害者。

神父始终想利用宗教的力量把他这样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转化成最忠实的信徒。

在莱利被恶魔袭击后,神父不断地向他灌输他是被上帝选中的幸运者,不断强调这种袭击是一种上帝的恩赐。

可怕的是,神父在提到被他杀害的酒鬼的时候,说自己因为这份上帝的恩赐,对自己杀人的事实已经不再有罪恶感。

并不断地将这件事与莱利酒驾肇事杀人后那萦绕不去的愧疚感进行对比,逼他说出内心最深层的渴望——他同样渴望这份罪恶感可以消失,可以不再困扰着他,他嫉妒神父可以在作恶之后没有罪恶感。

这一切正是因为,恶魔希望通过激发他内心的恶,激发他那份嗜血的本能,将他变成工具,袭击并召唤更多的村民成为恶魔的门徒。

而在此处,这段令人不安的对话中最毛骨悚然的是,那种精神控制的话语已经完全混淆了是非之分。

让我们对比前面提到的小女孩对酒鬼的“原谅”,真正的原谅是我承认你对我的伤害,我依旧感受到这份伤害,不否认它,但我还是选择原谅。

同样的,袒露内心的脆弱和罪恶本来是一件应该得到倾听和尊重的事,是为了人能够接受并认同自己身上不可避免的恶,放下执着,继续前行去克服恶,去成为更好的自我。

通过神父的逻辑转化,却变成了精神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否定恶的本质,将它反转为“恩赐”,直接合理化、正义化,并抹杀了恶即是恶的本质。

这无非是基督教自古以来假借信仰之名、上帝之名作恶的一贯逻辑。

因此,在神父逐渐被恶魔反噬的过程中,他的布道词也逐渐变得激进和极端,他曾经的爱人,在带着女儿听过一次这样的布道后,感到深深的不安,并表示这不是她曾经认识的神父,希望女儿再也不要踏进这样的教堂一步。

3. 人的主观意志的选择莱利和伊琳的死亡:莱利的死是惨烈的,在他发现被恶魔袭击后无可选择地沦为恶魔的工具后,他无处可逃,于是带女主角伊琳来到海的中央,用那份爱克制着嗜血的渴求,对爱人说出了一切真相,并希望她能够保全自己,逃出小岛。

但他相信,女主角依然会回去,拯救他人。

在日出之时,他瞬间融为灰烬。

在死前的那一刹那,正如他之前与她聊天时所说的,脑中会因为大量分泌DMT而产生无比真实的幻觉,他眼前那始终困扰着他的那个被撞死的少女,不再是恐怖的尸体,而成为了一个带有温暖笑容的女孩,向他张开包容的怀抱。

他用它来圣徒般的自我牺牲,终于让自己从那深重的罪恶感中解脱了。

保全个人安危与帮助他人的选择:剧中的两位女性,扮演了拯救村民的重要角色。

在莱利与女主表明真相后,她并没有因为自我保全而直接逃走,而是回到岛上,尽可能的说服更多的村民与她一起逃离,在说服失败后,她选择了参加最后那场危险的午夜弥撒,始终想要帮助更多的人逃脱,直到她被恶魔袭击后,在生命的尽头,她依然抱着拯救的念头,将恶魔的翅膀划破,使它无处可逃,被太阳的光辉所燃灭。

而女医生在拯救他人的角色之外,又变成了神父作恶的救赎。

被村民开枪打死后,她倒在神父——也就是她的生父的怀中,成为神父巨大的忏悔。

尽管这份忏悔对他造成的罪孽来说已经无足轻重。

可以说,这两位女主角,以及莱利,都用他们圣徒般的自我牺牲,践行了对他人真正的神圣之爱。

而有趣的是,他们都不是完全的基督教信仰者。

狂热本能和与人为善的选择:尽管被恶魔袭击后的嗜血本能往往能够淹没人的理性,让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作出伤害他人的举动,但依旧有非常多的人,在关键时刻选择了出于善意和恩慈而不去伤人。

那些假借神性之名的人不断通过撕咬来释放自己的狂热本能,而真正具有神性的人,则小心使用着那份神性,比如莱利,比如莱利的父母。

信仰与人性的选择:这部分有两个相反的故事。

一是神父在信仰和人性之间的权衡,他说在他发现恶魔的血可以返老还童后,他只是出于想要拯救他的爱人而将恶魔带了回来,却一步步在对宗教信仰的狂热中迷失自我,残害所有的村民。

而在他创造了如此巨大的恶行后,他试图用这个简单的动机为自己洗白,试图减轻他的罪恶感。

而只有他的女儿被杀死后,他才感到深深的悔恨。

另一部分是穆斯林警长和他儿子的桥段。

在他儿子背弃伊斯兰信仰转投基督教,并且被恶魔欺骗后,他一度放弃了作为异教徒的父亲,但在父亲想要通过焚烧庇护所来拯救人类的时候,他的亲情本能又让做出了保护父亲,拯救他人的选择。

在日出之前,他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血脉精神从何而来,回归了伊斯兰信仰,随着对他的神的祈祷在日出的光辉中安详地燃尽。

一个是出于亲情作恶,一个则是因为亲情去拯救。

这两种相反的动机也让整部剧的价值面相更加多样。

4. 关于神圣之爱剧中始终用各种情节探讨了什么是神圣之爱。

在这里我们不去批判基督教上帝的神圣之爱是否有它自身的逻辑漏洞,但是当教义逐渐沦为权力和野心的工具、沦为道德评判的唯一准则、并被用来进行道德绑架和精神控制的时候,那份充满宗教精神本质的神圣之爱必然是被曲解的。

而剧中的几个圣徒般的人物,则用他们突破教条、出于良善本质的自我牺牲和利他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神圣之爱。

在影片结尾的时候,女主角弥留之际回忆起她与爱人莱利的谈话,关于对死亡的想象,是一种抛弃“自我”的时刻,我不在时我,我是世界的能量,是四散于世界的粒子,当我失去自己的时候,我也成为了世界的一部分无处不在。

曾经有一句话说,一滴水最好的归宿是哪里——是它流进大海的时候。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非常具有东方禅宗和嬉皮精神的世界观,不再有你我之分,不再有教条和标签,一切都融为一体。

就像日出之际,那些被宗教荼毒和恶魔袭击的人也不再有彷徨,他们唱着圣歌,平静安详地迎接自己最终的死亡,化为灰烬。

这部剧的结尾是我们看过为数不多的以“人类灭亡”作为结局方式的影片,可以说在及其黑暗丧气的过程中,还带来一丝人类自作自受的爽感,之前的《爱死机3》也有一些剧集表达过类似的立场。

在各种政治立场、一元判断的导向下,必定产生无数的罪恶,而爱与包容、对善的选择,则是我们尽可能可以去做的理想选择,尽管这样的行为是否真的有用还有待商榷,但人类的这种恶的确是需要被反思的。

影片的最后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作为唯二的幸存者,在海中央的独木舟上目睹整个小岛的燃烧,这个结尾让我想起了EVA《真心为你》剧场版的结尾,真嗣和明日香作为亚当和夏娃一般的角色,成为了整个世界末日人类毁灭后的幸存者。

而这时,真嗣选择让一切回归原样,拯救了整个人类的存在,明日香的一句“恶心”证实了人类存在的本质缺陷。

就像《午夜弥撒》的最后,女孩说,我的腿没知觉了,之前的宗教神迹不复存在,同样体现了人类存在的无可逆转的缺陷和脆弱无力。

然而这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我们无法否认这一点,即使利用毒品一般的宗教或更高的力量来麻醉自己,也无法改变这样的缺陷。

这个结局至此是非常具有哲学感的,也让整部剧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尾。

 2 ) 生命就是一个梦境,但我就是我

整体来说并不喜欢这部剧,吸血鬼和圣经的结合也让人索然无味(基督教本身就归属于男权体系)。

单说一下贝弗利这个角色,属实出彩。

她是一切欲望的结合体,是精致的利己者,是对权利的绝对追求者,是一生都在自洽的伪头目,是乐此不疲摧毁旁人世界观的诡辩家,是要打造自己诺亚方舟的创世者…这样的反派才将将让整部剧有些看头。

她领导能力出众,但实权不在手,就算是在一个小岛上也无法从男权leader👉🏻「主教弔」手中夺权,尤其是他有“天使”的辅佐和神迹的双buff加持。

纵观来看贝弗利后期的煽动能力和执行力都太强了,满嘴仁义+杀人放火的行径简直是当之无愧的leader本能。

另外一个不讨厌的角色是伊琳,这个角色本身的形象非常立体,但萦绕的性缘线却像一坨臭屎。

她在谈论自我和死亡时最飞扬也最恣意。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是身体里的烟火」我的存在有其目的我在喂养生命/我已经支离破碎/我那些最细微的部分都是可以回收的/我的数十亿碎片分散各处/我的原子落在植物、昆虫和动物上/我就四散在该死的宇宙中」一个因没有绝对权利自负而亡,一个因过于仁慈和大爱而死。

再说一下吸血鬼这个设定,剧中提到一个点很有意思:伊琳摄入血液后吸血鬼会使宿主身体恢复为「最强状态」,而彼时伊琳怀着孕,身体自动判定胎儿为累赘自行帮母体吞灭消除了。

(寄生虫被吃掉了,没毛病。

 3 ) 一篇现代圣经

GENESIS(创世纪)And God said, Let the waters under the heaven be gathered together unto one place, and let the dry land appear: and it was so.神说,天下的水要聚在一处,使地露出来。

事就这样成了。

——旧约 -- 创世记(Genesis) -- 第 1 章 第九节克罗克特岛,远离大陆的海上孤岛,百许众,渐衰落。

相对孤立隔绝的环境非常容易催生愚昧的行众。

神父的到来如同火种催生狂热宗教崇拜。

宗教界限的界定无非是人的认知来决定,然后就产生问题,非统一的标准又怎么能区分邪呢。

某些教义只是过于极端的宗教崇拜罢了。

莱利见到伊琳后的一次对话伊琳:你还好吗?

莱利:不知道。

整个状态我不明白,完全没有思路。

我是说在监狱里生活很容易,有事可做……可是在这里,我什么都没有,没有前途。

我只是还活着,没有目标,只是呼吸,不知道为什么而努力,只是这样活着而已。

最糟糕的是我不该还活着 伊琳……其实莱利从没有和自己和解过,监狱里出来就像是断线的风筝,毫无控制。

每次睡觉前他都能看到事发当晚的情形。

然后梦到海上孤舟,等待日出。

我甚至觉得莱利和被害女孩之间产生了些微妙的关系。

每次看到女孩画面,似乎不再感到惊悚而是有了种安慰恬静的感觉,就像老友再见面的一种释然。

PSALMS(诗篇)But let all those that put their trust in thee rejoice: let them ever shout for joy, because thou defendest them: let them also that love thy name be joyful in thee.凡投靠你的,愿他们喜乐,时常欢呼,因为你护庇他们。

又愿那爱你名的人,都靠你欢欣。

——旧约 -- 诗篇(Psalms) -- 第 5 章 第十一节信与不信,隔着藩墙,或许永无破日,或许弹指之间。

miracle(神迹)——展现神的最有力直观的方式。

普通信众往往期待神迹的发生,因为宗教的本质是寻求答案。

Leeza从轮椅上走下来的那刻,普通信众彻底沦陷到狂热的宗教情结。

就此,一位新神出现。

保罗神父的光芒将普照全岛。

PROVERBS(箴言)Every word of God is pure: he is a shield unto them that put their trust in him.神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

——旧约 -- 箴言(Proverbs) -- 第 30 章第五节Favour is deceitful, and beauty is vain: but a woman that feareth the LORD, she shall be praised.艳丽是虚假的。

美容是虚浮的。

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旧约 -- 箴言(Proverbs) -- 第 31 章 第三十节信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虔诚。

当无法解释的事实摆在面前,人们选择投靠宗教,相信神的指示。

莱利作为理智者,首先做的就是质疑,认为其中一定是有原因可循,而非神迹。

理智者和狂热者的矛盾于是不可阻挡得形成。

作为狂热者代表的贝弗利,可谓狂热到了疯狂的程度,简直不可理喻。

她残忍野蛮、无情又不讲理。

她可以熟背圣经,随时引用其中数句,以此来作证自己。

站在自以为高尚、神之庇护的角度批判他人,实则是对自己自私麻木的托词,以为对上帝的无限度忠诚殊不知是道德的沦丧。

但不可否认,她是全岛最聪明敏锐的人。

当她目睹神迹,看到普鲁伊特教士年轻的照片,虽然照片模糊不可明辨,但她已经洞察一切,接下来要做的就只有证明自己的想法——毒杀保罗神父。

给保罗神父一个重生的机会,创造自认为的死后重生的耶和华。

LAMENTATIONS(耶利米哀歌)Is it nothing to you, all ye that pass by? behold, and see if there be any sorrow like unto my sorrow, which is done unto me, wherewith the LORD hath afflicted me in the day of his fierce anger.你们一切过路的人哪,这事你们不介意吗。

你们要观看,有像这临到我的痛苦没有就是耶和华在他发烈怒的日子使我所受的苦。

——旧约 -- 耶利米哀歌(Lamentations) -- 第 1 章 第十二节 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上说:这是我的肉,为你们舍的。

这是为救赎人类而牺牲的。

吃基督的肉,喝基督的血。

领受圣体,滋养灵性的生命,共融在复活的基督的体内,并与耶稣基督亲密地结合。

获得永生。

弥撒仪式的最后环节领受圣体由此而来。

有趣的是吸血鬼(代表恶魔)同样让人吸食自己血液来获得永生的能力,传播群体。

保罗神父舔舐乔柯利鲜血,一边是逝去的生命,一边是被滋养的邪恶。

关于死亡的一段对话伊琳:我们死后会怎样?

莱利:会发生什么?

伊琳:你怎么想?

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莱利?

莱利:我不知道,有人说他们知道,我不相信,不过...我可以说一下我死后……伊琳:那就说,你死后会怎么样?

莱利:我死以后,我的身体停止了运转,停下了,是瞬间的,或者是逐渐的。

呼吸停止,心脏不再跳动。

医学上的死亡。

过了一会,大概五分钟之后,我的大脑细胞开始死亡。

但在同时,在...或许我的大脑释放出一些二甲基甲酰胺(DMT),这是一种我们做梦时会释放出的致幻物质,于是我开始做梦了。

我的梦境从未如此宏大,因为它占据了一切,所有的这种物质(DMT)被全部释放出来,我的神经元在燃烧,我看到记忆和想象交织而成的绚烂景象,而我就如同嗑药一样,真的就如同嗑药一样,因为我的意识在回忆中漂流。

长长短短的梦境,混杂着回忆的梦境,还有...就像是最后的谢幕,这个梦终结了所有的梦,最后宏大的梦,清空了我的意识,然后...我停下了。

我的大脑活动停止了,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痛苦,没有记忆,没有曾经存在过的感知,没有曾经伤害过别人...没有曾经害死过别人。

所有的一切,都原样的出现在我面前。

电流自我大脑中消散,直到它成为死去的组织,死去的肉体。

彻底的湮灭。

所有那些,组成我身体的小分子,它们,细菌,微生物和无数个其他的小分子,它们曾经生活在我的睫毛上,我的头发里,我口中和皮肤上,在我内脏里,和所有其他的地方,它们还继续活着,继续蚕食。

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在滋养生命,我腐烂了,所有的碎片都进入了循环,我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存在。

我的原子存在于植物中,甲虫身上,动物身上,我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过一瞬间,消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该你说了。

当你死后会怎么样?

伊琳:说我自己?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不,我不说我自己。

今天死去的不是我。

GOSPEL(福音书)Blessed are the poor in spirit: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Blessed are they that mourn: for they shall be comforted.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

Blessed are they which do hunger and thirst after righteousness: for they shall be filled.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

Blessed are the merciful: for they shall obtain mercy.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Blessed are the pure in heart: for they shall see God.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 for they shall be called the children of God.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

Blessed are they which are persecuted for righteousness' sake: for theirs is the kingdom of heaven.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

——新约 -- 马太福音(Matthew) -- 第 5 章 第三-十章透过莱利的视觉我们看到了绝美的宇宙氤氲,如同生命的脉动。

一瞬间能够创造一万生命,也能够湮灭万物。

for out of it wast thou taken: for dust thou art, and unto dust shalt thou return. 你是从土而出的。

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旧约 -- 创世记(Genesis) -- 第 3 章 第十九节当你仰望星辰是否也曾想到,构成我们生命肉体灵魂的,曾经也是那星尘中的尘埃。

我们的肉体也终将化作尘埃构成新的生命……

莱利和伊琳对话……伊琳:这个我无处可逃的地方要干什么?

伊琳:要告诉我你需要帮助?

伊琳:要让我害怕?

伊琳:我没法相信你要让我書怕伊琳:我不相信伊琳:如果你真的想这样 那我曾被更糟糕的情况吓到过,我不,我不会再让那种事发生了我不害悺不会怕你亲爱的如果你病了 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不害怕我会给你你需要的帮助我会和你一起做/不去评判不会恐惧 告诉我你需要什么告诉我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告诉我你想要什么莱利:你说的我为什么 带你来这里 带你来这里不是为了吓唬你 或让你无处可逃我带你来这里是因为在这里我无处可逃 我没有你坚强从来都没有我想要做什么?

我想要你划着这艘船去大陆离开这个地方永远不要回头但我知道你不会这样做的我知道你不会相信这一切除非你亲眼看到我想要你 逃走但我相信你会划船回去尽力去救所有人我很抱歉必须让你看到我爱你 伊琳格林恩我这一生都在爱你以某种方式爱你伊琳:我也爱你莱利:我尽力了莱利:我尽力了

莱利终于与过去和解,在这个世界焚烧殆尽,在另一个世界面对日出。

莱利完成了自己的重生。

ACTS OF THE APOSTLES(使徒行传)Preaching the kingdom of God, and teaching those things which concern the Lord Jesus Christ, with all confidence, no man forbidding him.放胆传讲神国的道,将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

——新约 -- 使徒行传(Acts) -- 第 28 章 第三十一节最后一场午夜弥撒,剧情随之最高潮。

信众集体集体服毒赴死。

普通信众最易被非言蛊惑,在狂热信徒的驱使下,理智、迷失混作一坛。

打开门,正如门一直敞开那样,这样才能传播福音。

信众重生……REVELATION(启示录)The grace of our Lord Jesus Christ be with you all. Amen. 愿主耶稣的恩惠,常与众圣徒同在。

阿们。

——新约 -- 启示录(Revelation) -- 第 22 章 第二十一节 伊琳最后的回忆莱利:会发生什么伊琳:什么?

莱利: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伊琳:是啊,会发生什么?

莱利:所以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伊林?

伊琳:说我自己吗?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所在。

这个词——自己。

不应该是这个词,这样不对,不是的。

我怎么会忘记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身体里的烟火。

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

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得我身体里每个原子,都来自星辰,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我。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

其他的一切都是画面,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回来了。

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我的小孩,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而“这些”就是我们说到“上帝”的时候,所指的。

那唯一的存在。

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吗,但现在,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场梦境,是一个愿望,且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而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是所有。

我就是“我”。

活下来的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隐喻) 是和爱人拥抱,是和亲人做最后的祈祷,还是狼狈的拒死……结局只有一个。

生命终将逝去。

一切的一切将在日出之时华丽殒灭。

 4 ) 《午夜弥撒》幕后访谈

来源:Filmmaker Magazine

图源:Netflix在Netflix今年发布的剧集《午夜弥撒》(Midnight Mass)中,一位新牧师的到来颠覆了与世隔绝的小渔村克罗克特岛。

本剧是担任编剧兼导演的迈克·弗拉纳根(Mike Flanagan)的原创作品,此前他因改编雪莉·杰克逊(Shirley Jackson)、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和多部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作品,在恐怖类型影视剧领域成名。

多年来,弗拉纳根一直在筹备与完善《午夜弥撒》。

这部作品在不同时期从小说改编成电影,最后成了系列剧集。

作品中,人物的心魔、与毒瘾的斗争和对信仰的理解都反映了弗拉纳根自己的内心,细节取自弗拉纳根儿时在纽约总督岛上担任祭坛侍童的经历。

鉴于该项目的个人色彩,弗拉纳根找上摄影指导迈克尔·菲莫格纳里(Michael Fimognari)也是不足为奇了。

两人自2013年首次合作《鬼遮眼》(Oculus)以来,已在《梦醒之前》《死亡占卜2:恶灵始源》《杰罗德游戏》《鬼入侵》和《睡梦医生》中多次合作。

随着《午夜弥撒》上线Netflix,菲莫格纳里在《Filmmaker》杂志的访谈中,聊到了从零开始建造渔村、在蓝幕影棚中创造真实光线,以及他为寻求更平等的工作方式,去除了摄影部门严格等级制度的实验。

图源:NetflixFilmmaker:你是怎么开始和迈克·弗拉纳根合作的?

菲莫格纳里:我其实是在一个最后没参与成的项目上遇到了特雷弗·梅西(Trevor Macy,《午夜弥撒》制片人),梅西在制作《鬼遮眼》时,带我回房间见了迈克。

我立刻爱上了迈克的剧本,这也是我对迈克作品最初的了解。

后来我看了《永久失踪》(Absentia;弗拉纳根2011年的电影),觉得很喜欢。

我发现他会尽力想出各种可能的方式讲述一个故事。

他对影像、剪辑技巧和声音的运用都极有把握。

我们很合拍,我也很感激当时能够建立起这段关系,因为此后我们很幸运几乎每年都有合作。

这像是真实的冒险,也是极佳的合作。

Filmmaker:《午夜弥撒》是一部迈克·弗拉纳根构思了很久的项目。

他第一次跟你提起它是在什么时候?

菲莫格纳里:我第一次知道这个项目是在《杰罗德的游戏》(Gerald’s Game,2017)的场景中,里面用了一部伪造的《午夜弥撒》小说当作道具。

在迈克的故事世界里,有很多富含深意的元素,你可能会听到关于一些事物背后隐喻的闲聊,有时引用的是给迈克带来启发的更为知名的作品,比如斯蒂芬·金的书,有时则来自于迈克自己的原创构想。

Filmmaker:和我们聊聊实际建在温哥华的(影片中)虚构出来的渔村克罗克岛吧。

菲莫格纳里:你看到的所有建筑都是我们现搭的。

美术指导史蒂夫·阿诺德(Steve Arnold)带着整个美术部门完成了本片的搭建工作,非常了不起。

项目筹备期间,我们花了点时间来推敲这个岛的创作概念,讨论了在可控影棚环境拍摄和实地拍摄之间的分工比重:在实地,尤其是在温哥华拍摄,很可能会遭遇连续几周的雨天或雪天。

对我们来说,首要要素是找到正确的景观。

克罗克岛是个岛屿,所以它不可能有太平洋西北部那种山景或陡峭山丘。

这为我们排除了相当多的环境设置可能。

我们不断搜索、搜索,再搜索,最终把岛上环境分成了两部分。

带水的景观是在一个公园里找到的,我们幸运地得到了许可,得以封闭公园部分空间并在里面进行搭建。

另一部分是一大块陆地,克罗克岛的大部分都建在上面:教堂、城镇广场和其他一切建筑。

这里的难点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使摄影机不管摆在什么地方360度移动,视野都始终保持在岛屿景观中。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这块陆地上走,弄清城里的小路都该通往哪里。

靠着步行,我们设计出了不间断拍摄剧中漫长步行和谈话场景的方案。

我们还讨论了拿什么铺路,好在演员们说话时避免过多走路和移动的杂音。

作为主创,迈克·弗拉纳根做事着眼具体细节。

他会告诉你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还有该把时间花在什么地方。

我们做了非常具体的镜头表——这是我们真正意义上迈出的第一步。

从《鬼遮眼》开始我们就这么合作。

然后我们把这些镜头表做成俯视示意图,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而此时迈克已经编排好了走位。

他非常清楚角色们移动的方位和方式。

Filmmaker:这些建筑是内外景两用,还是大部分内景都在影棚里拍摄?

菲莫格纳里:几乎所有内景都是在棚内拍摄的。

有几场戏需要从外部到内部的过渡镜头,但数量不多。

杂货店是实景拍摄。

那儿的窗户太多,我们也跟着人们进进出出,但大部分内景都是棚拍。

《午夜弥撒》幕后工作人员合影,图源:NetflixFilmmaker:之前和迈克·弗拉纳根合作的几个项目你都是用Alexa65拍摄的。

《午夜弥撒》也是吗?

菲莫格纳里:是Alexa,但我们选的是LF。

这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第一次没选Alexa65。

之前我们在《杰罗德游戏》《鬼入侵》和《睡梦医生》中用的都是Alexa65。

我们想用更轻的摄影机拍摄《午夜弥撒》,也很乐意拿LF的移动灵活性来补偿没那么高的分辨率。

LF还能搭配变形镜头,而65不能。

所以各方面因素恰当地组成了这个决定。

我们把LF的感光度定在1600ISO,搭配Atlas Orion变形镜头拍摄。

我们希望镜头边缘有些许模糊质感,看起来并不是完美无暇的,我们也希望(镜头速度快到足以让)烛光真正发挥作用。

这两件事Atlas Orion都能做到。

Filmmaker:在《午夜弥撒》中,不少成功塑造出了渔村的真实性的镜头都是连接镜头,通常是分给B机或C机拍的——你用它们捕捉到了很多微妙的气氛。

比方说,白色栅栏边上的小猫头鹰装饰物镜头就让我印象很深刻,而正是这类镜头堆出来的效果让你(影片中的)这个地方有了真实感。

菲莫格纳里:是的,剧中的世界很丰满。

美术部门实打实地造出了一个渔村。

从它的外部来看,你可以去村里任何地方拍出一个(符合剧情逻辑的)镜头,因为它都被布置过了。

所以我们获得创意的机会无穷无尽。

每次路过时看到任何可拍的,我都会做个笔记或者拍张照片,然后说:“嘿,我们之后可得回去把这个拍下来。

”拍摄场景间隙中,去寻找那些剧集可能会用得上的美丽瞬间,(对于我)是个不错的小短休。

把美好悠长的漫步谈话安排到一整个镜头里之后,我们会让可用摄影团队去拍渔村中之前没让观众看到的其他部分。

有时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一些特定的过渡元素,这些元素都在与城镇地理位置有关的镜头表上,那种镜头是我们的必拍镜头,但是其他时候我们会让大家(不需要拍一镜到底长镜头的摄影团队)自由走动,找出你之前提过的那类小细节。

我们在那里拍了很久,久到我们拍到了渔村不同的天气条件和不同的光线条件。

《午夜弥撒》工作照,图源:NetflixFilmmaker:既然你提到了一镜到底的长镜头,那我们来聊聊第二集开始时在海滩上的七分钟镜头。

我没有看到任何像是后期“缝合”出来的片段。

那是个真的一镜到底吗?

菲莫格纳里:是的,是货真价实的一镜到底。

它没有我们在《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拍的很多一镜到底那么清晰明确,拍摄那些镜头的空间非常复杂,距离也得非常精确。

海滩上的回旋余地则稍微多一些。

和拍《鬼入侵》时的做法一样,我们先找来些替身,用手机这类简单工具试拍一下。

等布景搭好,我们就回现场和演员们一起排练,确保从各个方面给人的感觉都是对的。

我不想把这些说得好像是多轻松,因为这些事情做起来并不轻松,但与《鬼入侵》相比,我们更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这些准备是在我们制作早期做的,当时大家都还在努力适应拍摄防疫规定。

老实说,防疫可能才是最具挑战性的部分,因为你得摸索与他人的沟通方式,与大量剧组人员一起工作,同时为新制定的规则争论不休。

《午夜弥撒》工作照,图源:NetflixFilmmaker:这个镜头是在海边的多个不同地点拍摄的,摄影机也不断围着角色转圈。

当时是只用了自然光吗,因为在那布光设备根本无处可藏?

菲莫格纳里:完全是自然光。

拍摄时连尝试增强一丁点光线条件的机会都没有。

同时我也相信,尤其在行走和移动时,如果(指挥布光的工作人员)没能捕捉到阳光的正确角度,就会有小小的闪光或光束不自然反射到演员身上。

冒这个险并不值得。

所以我宁愿让阴影深一点点,让水面波光粼粼,让一切自然发生。

Filmmaker:第五集结尾,有一个场景发生在日出时分的划艇上,这个场景是在蓝幕前拍摄的。

你是如何在影棚制造出这种从夜晚到拂晓到破晓的效果的?

菲莫格纳里:日出部分需要非常、非常明确的过渡,还得是可重复的。

对于外景,我们确保在一天中合适的时间进行拍摄。

和副导演一起安排工作日程时,我非常认真地考虑了这个问题。

比如:“如果要把这场戏拍好,那么在XX时间,我们就必须出现在XX地方。

”但船上的戏全是在蓝幕前拍的,我们也尽力在影棚拍出同样程度的真实感。

我们用头顶的柔光箱模拟日出时的光线过渡,从夜晚逐渐进入蓝色调的清晨,然后进入日出前的状态。

然后我们用一盏20K的灯模拟太阳升起,灯放在帘子后面,架在吊臂上。

灯光控制盘操作员和灯光师必须同步操作,用耳机听着演员们说台词,以确保太阳在正确台词说出时升起。

(在演员到场正式开拍前)我们已经排练了好几次,因为这场戏非常情绪化,一旦演员正式到场,你得避免他们为了节奏或光线情况一遍遍重拍。

所以我们花了很多时间设计和改进这个部分。

《午夜弥撒》幕后照,图源:NetflixFilmmaker:最后,和我聊聊第六集教堂戏的布光吧,那个场景完全是用烛光照亮的。

菲莫格纳里:为了确保Atlas Orion变形镜头可以达到效果,我们的第一轮测试中的一项就是只用蜡烛布光:我们用双灯芯蜡烛,把它们放在人脸旁,看看会得到什么效果,会出现什么样的镜头炫光,以及光圈大开地拍摄效果会有多柔和。

我觉得烛光的表现非常出色。

此外,当时教堂内景已经搭好,所以测试是实地进行的。

我们在教堂里做测试,看看教堂的墙会反射多少光线,是否需要调整油漆颜色或调整反射值。

在实际拍摄教堂戏时,我们头顶安了六个12英尺×12英尺的柔光箱,它们都装有马达,可以设定角度、微调和加以控制。

它们散发出的大片光亮给了我们所需的曝光,但大部分布光效果靠的还是蜡烛,因为没有它们你是得不到那么自然的烛光摇曳感的。

《午夜弥撒》幕后照,图源:Netflix

 5 ) 到底谁是真的“我”? 我们活的像“贝佛莉”——纠结、欲望、嫉妒、名利缠身

本剧最后一集借助依琳说出的台词非常有哲理(ps:原片台词摘抄了评论区一些大大们的)会发生什么?

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

是啊,到底会发生什么呢?

说我自己吗?

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所在 ,这个词 自己,不是这个词,这样不对,这不是,我之前怎么忘了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这段台词,悟性有限,我的个人见解是,这个我是“本我”,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个真我,在临死时才发现,下面接着描述那种感受,也是属于这个真实的我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

因为我太忙了,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我记起我身体里的每个原子,都来自于星辰。

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

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

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其它的一切都是图画,沿路被我捡起。

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

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就回来了,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 ,我的小姑娘,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

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

当我们说到“上帝” 说的就是这个那唯一的存在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

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

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

但现在 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时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个梦境,是一个愿望,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

我是所有。

我就是我。

 6 ) 工具人"天使"?

"天使"的塑造完全失败了。

迷失的年迈神父在昼夜不停的大风暴中遭遇了古代邪魔,不可言明的力量甚至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后续"天使"在分给神父鲜血时的衣着举止也表明了牠完全通晓人类社会的规则。

可是“天使”在剧中作为一切的祸根,不仅没有半点高贵、威严、宗教的味道,反而如同一个全然的动物、一条狗、一只猪一般。

念了那么多经,真正的祸根却如同工具一般没有一句自己的台词,怎么讲,最起码"天使"第一次盘旋在小镇时,"他巡视地上,如同巡视他的国"这种嗑你得唠两句吧。

失望。

 7 ) What happens when we die

对白一(Episode 4):伊琳:我们死后会怎样?

莱利:会发生什么?

伊琳:你怎么想?

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莱利?

莱利:我不知道,有人说他们知道,我不相信,不过...我可以说一下我死后伊琳:那就说一下吧,你死后会怎么样?

莱利:我死了以后,我的身体停止了运转,停下了,是瞬间的,或者是逐渐的。

我的呼吸停止了,心脏不再跳动,(这是)医学上的死亡。

过了一会,大概五分钟之后,我的大脑细胞开始死亡。

但在同时,在...或许我的大脑释放出一些二甲基甲酰胺(DMT),这是一种我们做梦时会释放出的致幻物质,于是我开始做梦了。

我的梦境从未如此宏大,因为它占据了一切,所有的这种物质(DMT)被全部释放出来,我的神经元在燃烧,我看到记忆和想象交织而成的绚烂景象,而我就如同嗑药一样(笑),真的就如同嗑药一样,因为我的意识在回忆中漂流(笑)。

长长短短的梦境,混杂着回忆的梦境,还有...就像是最后的谢幕,这个梦终结了所有的梦,最后宏大的梦,清空了我的意识,然后...(停顿)我停下了(I Stop)。

我的大脑活动停止了,什么都没有剩下,没有痛苦,没有记忆,没有曾经存在过的感知,没有曾经伤害过别人...(哽咽)...没有曾经害死过别人。

所有的一切,都原样的出现在我面前。

电流自我大脑中消散,直到它成为死去的组织,死去的肉体。

彻底的湮灭。

所有那些,组成我身体的小分子,它们,细菌,微生物和无数个其他的小分子,它们曾经生活在我的睫毛上,我的头发里,我口中和皮肤上,在我内脏里,和所有其他的地方,它们还继续活着,继续蚕食。

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我在滋养生命,我腐烂了,所有的碎片都进入了循环,我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存在。

我的原子存在于植物中,甲虫身上,动物身上,我就像天空中的星星,闪烁过一瞬间,消散在广袤的宇宙里。

(深呼吸)该你说了。

当你死后会怎么样?

伊琳:说我自己?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不,我不说我自己。

今天死去的不是我。

对白二(Episode 7):莱利:会发生什么伊琳:(笑),什么?

莱利:等我们死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伊琳:是啊,会发生什么?

莱利:所以你觉得我们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伊林?

伊琳:说我自己吗?

莱利:说你自己。

伊琳:我自己,这就是问题所在,这就是一切问题的所在。

这个词——自己。

不应该是这个词,这样不对,不是的。

我怎么会忘记呢?

我是什么时候忘记的?

身体中的细胞逐个死去,但大脑还在让神经元燃烧,就像发光的螺栓,像身体里的烟火。

我以为我会绝望或是害怕,但我并没有感觉,完全没有,因为我太忙了。

这个时候我太忙了,我忙着回忆,当然了,我记得我身体里每个原子,都来自星辰,这副躯壳,这个身体,几乎就是虚无的存在,哪里有什么固体的物质?

只有能量在缓慢地震荡,没有我的存在,从来就没有。

我身体里的电子混合着,舞蹈着,与我身下土地的电子,还有我不再呼吸的空气中的电子在一起。

我记得,结束在哪里并不重要,我又重新开始了。

我记得,我就是能量,没有回忆,没有自我。

我的名字,我的个性,我的选择,都跟随着我,我曾在它们之先,却将会在它们之后。

其他的一切都是画面,沿路被我捡起,转瞬即逝的浅梦,印在我逐渐死亡的大脑组织上,我就是在那之间跳跃的光,我就是点燃神经元的能量,然后,我回来了。

就凭借记忆,我回家了。

就好像一滴水掉落回海洋,它一直就是海洋的一部分。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部分,所有的我们,都只是一部分。

你,我,我的小孩,还有我的母亲和父亲,所有曾经存在的人,每一株植物,每个动物,每个原子,每一颗星星,每一个星系,所有这些(都回来了)。

宇宙中的星系比海滩上的沙粒还要多,而“这些”就是我们说到“上帝”的时候,所指的。

那唯一的存在。

宇宙和它无限的梦境,我们就是宇宙的梦境,只是一个简单的梦境,我每次都认为那是我的人生,但我会忘记的,我总是会忘记,我总是忘记我的梦境吗,但现在,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在我记起来的这一刻,我记起来的这一瞬间,我一下子全然领悟。

没有什么时间,也没有什么死亡,生命就是一场梦境,是一个愿望,且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直到永恒。

而我就是这所有的一切,我就是一切,是所有。

我就是“我”。

莱利:(微笑)。

注:本文是对照字幕组手动编辑,基本了保留原对话,括号内容是为了阅读起来更加方便。

 8 ) 关于《午夜弥撒》

当我坐在医院的病床上,在一群年过花甲、古稀、耄耋的病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中,静静地看完这部七个小时长的电视剧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无限感慨。

除了自《鬼入侵》以来对Mike Flanagan编剧与导演能力的认可又上了一个台阶,我更多的是对这短短七集的高度热爱。

前排长评给出了剧中诸多宗教意象的注解。

我认为即使不知道耶稣鱼、路西法、旧约、十二门徒等,也不妨碍感知本剧所传递的主要信息。

剧中的首要设定是存在一种类似于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的具有极强光敏感性的血液传染病。

但在剧中它更是被赋予了一种宛若神迹(to be chosen)的色彩,即被感染者会被restored到前半生的peak self,并拥有快速愈合能力和不死之躯,进而达到永生(eternity),即智能提取人的前半生的局部极大值。

至于哪个时刻才是peak self,blood of God中携带的这种血液传染病因子自有它的选取机制。

当然,这个首要设定有个至关重要的前置设定,即一个个体人在生理层面上具备了将前半生按照God的某种标准以状态集的形式(即下列曲线中每个点所代表的状态集)store在机体中的功能。

所以,年迈的Pruitt和Mildred再次年轻,Leeza从轮椅上站了起来,Riley则变回酗酒前的样子。

这里所提及的God,并没有特指Jesus,而是泛指所有能够在世人面前展示神迹(miracle)、从而成为某些人的信仰之源的things,例如路西法。

本剧的着力点有两个,一是宗教信仰的建立与崩塌,二是人的死亡与永生。

男女之爱与血肉之亲穿插其中,例如Pruitt神父为了爱人与爱女的永生故意传播血液传染病,例如Ed和Annie为了拯救孩子和别人英勇牺牲,又例如Riley使Erin眼见为实、相信所言而选择自燃。

但相比于宗教信仰和死亡与永生的探讨,这些都次要了些。

宗教信仰的建立,始于神迹。

Keane是一个格外生动的例子。

在克里特岛上,Joe和Keane的不受欢迎程度大抵相同。

酗酒的Joe误射致使Leeza下半身瘫痪,从此生活糜烂,身边那条狂吠的狗Pike更是令人敬而远之。

Keane对圣经烂熟于心,常能引经据典,但她囫囵吞枣,只会机械搬运福音书的内容。

她总幻想着有一天会赢得God的认可,从而成为the chosen。

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她便擅自打着God的名义(It’s like this particular brand of self-righteousness that is exclusive to a certain breed of religions),对克里特岛上的一切指指点点,甚至颐指气使。

她不容纳异见,不接受反驳,因为她坚信她在践行God的主张,自视为God在尘世间的apostle。

Leeza的宽恕使得沉积在Joe心底的郁结得以松解,戒酒会又让Joe第一次控制住了酒瘾。

即使Joe在剧情的推进中早早领了盒饭,他仍可称得上是走向了正道。

Keane则全然相反。

一生都浸润在福音书熏陶中的Keane却将传播福音演绎成了霸权和专政,对to be the chosen的过分渴望使她过分崇拜神迹,误入歧途,心甘情愿地走向地狱。

与Joe相比,Keane显然更悲剧化。

结尾处Keane在沙滩上一边痛哭一边刨坑、企图攫取日出前一线生机的画面,我唯一能想到的形容词,只有凄美。

我不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在Acts of the Apostles之前的Keane并不可恨,对to be the chosen着魔般的执着使她眼里无法下沉,悬于半空,脱离群众,她可怜至极。

事实上,许多年来,宗教信仰的传播并没有伴随着神迹的显现,信徒群体的蔓延大都源于对God、对来世(eternal life)的个体化期待,这与Keane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共通之处。

而一旦现实与此的差距被揭开,宗教信仰的崩塌便发生在弹指之间,例如Riley。

从业于金融的Riley和作为医生的Sarah的角色设计颇为相似。

我无意讨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但Sarah是无神论者,Riley入狱后先是摒弃了对天主教的信仰,在博览各个宗教的经文之后也变成无神论者。

面对发生在Leeza身上的所谓神迹时,二人并不像教堂中的其他人一样感恩God的恩赐,而是对背后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

Riley为说服Erin逃跑而选择自燃与Sarah毅然拒绝Pruitt割腕滴血成为不死之躯的举动,也说明二人对eternal life有着相同的认知。

永生的命题,既作为Pruitt神父归来赎罪的前因,又作为克里特岛居民追随路西法的动机。

本剧和电影The Man From The Earth一样具有高度文学性,大段大段的台词值得反复品读。

举个例子,Erin和Riley坐在沙发上那段关于死亡(What happens when we/you/I die)的讨论,一个的描述具有高度浪漫化的科学性,另一个的言语间则透着丧女的淡淡哀伤。

Riley: I guess I just lived a moment at complete odds with the existence of a loving God.Erin: So what do you think? You think I’m delusional?Riley: No.Erin: You think I’m naive?Riley: No. I think we all want so badly for there to be a reason. For everything. And some justice, and some comfort when we die.Erin: Yeah, that’s where religion comes from. That’s the whole question. What happens when we die?Riley: What the fuck happens?Erin: So what do you think? What happens when we die, Riley?Riley: I don’t know. I don’t trust anyone who tells us they do, but I can speak for myself, I guess.Erin: Then speak for yourself. What happens when you die?Riley: When I die, my body stops functioning. Shut down. All at once, or gradually. My breathing stops. My heart stops beating. Clinical death. And a bit later, like, five whole minutes later, my brain cells start dying. But in the meantime, in between, maybe my brain releases a flood of DMT. It’s the psychedelic drug released when we dream. So, I dream. I dream bigger than I have ever dreamed before because it’s all of it. Just the last dump of DMT all at once. And my neurons are firing. And I’m seeing this firework display of memories and imagination. And I’m just tripping. I mean, really, tripping balls because my mind is rifling through the memories. You know, long and short-term, and the dreams mix with the memories, and it’s a curtain call. The dream to end all dreams. One last great dream as my mind empties the fucking missile silos and then I stop. My brain activity ceases and there is nothing left of me. No pain. No memory. No awareness that I ever was. No. That I ever hurt someone. That I ever killed someone. Everything is as it was before me. And the electricity disperses from my brain till it’s just dead tissue. Meat. Oblivion. And all of the other little things that make me up, they, the microbes and bacterium and the billion other little things that live on my eyelashes and in my hair and in my mouth and on my skin and in my gut and everywhere else, they just keep on living. And eating. And I’m serving a purpose. I’m feeding life. And I’m broken apart and all the littlest pieces of me are just recycled and I’m billions of other places. And my atoms are in plants and bugs and animals. And I’m like the stars that are in the sky. There was one moment and they just scattered across the goddamn cosmos.Riley: Your turn. What happens when you die?Erin: Speaking for myself?Riley: Speaking for yourself.Erin: No. Not for myself. I’m not the one that died today. She was never awake. When she came down into this little body, this just-forming little body, it was asleep. So all she ever knew was dreaming. She only ever dreamed. She didn’t even have a name. And then in her sleep, that perfect little spirit just lifted up. Because God didn’t send her to suffer through life on Earth. No. This one? This special little soul. God just sent her down here to sleep. Just a little nap. A quick dream. And then he called her back. He wanted her back. And so she went back. Same as she floated down, she rose up above the Earth. Past all the souls in the atmosphere and all the stars in the sky and then into a light. So bright. And then, for the first time, she starts to wake up. She’s wrapped in a feeling of love. Just pure, amazing love. Of course she is. She’s pure. She has never sinned. She never hurt a single living things, not even an ant. And she’s not alone. She’s home. There are people there. She doesn’t know it, but they’re her family. Her grandfather and her great-grandfather, and they love her. And they name her. And then when God reaches down and kisses her head, and the second he says her name, she grows up. In a blink. And she’s perfect. Her body as it would have been on her best day on Earth. Her perfect age. The peak of herself. And they tell her about her mom down here on Earth, and how I’ll be there soon enough. And she’s happy. And nothing but joy for all eternity. And she’s loved. And she isn’t alone. And that’s what we mean when we say Heaven. No mansions, no rivers of diamonds, or fluffy clouds or angel wings. You are loved. And you aren’t alone. That is God. That is Heaven. That’s why we endure all that we endure on this big, blue, sad rock. I’ll be there soon enough. And I’ll see my father. And my grandmother. And I’ll see my little girl, and she will be happy and safe. And I will be so glad to meet her.Riley: I really hope you’re right.在与路西法搏斗之后,濒死的Erin在现实与记忆的交织中对死亡和self发出的思考也同样意味深长。

Riley: What happens?Erin: What?Riley: When we die. What happens?Erin: Yeah, what the fuck happens?Riley: So what do you think happens when we die, Erin?Erin: Speaking for myself?Riley: Speaking for yourself.Erin: Myself. My self. That’s the problem. That’s the problem with the whole thing. That word, “self”. That’s not the word. That’s not right. That isn’t. That isn’t. How did I forget that? When did I forget that? The body stops a cell at a time, but the brain keeps firing those neurons. Little lightning bolts, like fireworks inside, and I thought I’d despair or feel afraid, but I don’t feel any of that. None of it. Because I’m too busy. I’m too busy in this moment. Remembering. Of course. I remember that every atom in my body was forged in a star. This matter, this body is mostly just empty space after all, and solid matter? It’s just energy vibrating very slowly and there is no me. There never was. The electrons of my body mingle and dance with the electrons of the ground below me and the air I’m no longer breathing. And I remember there is no point where any of that ends and I begin. I remember I’m energy. Not memory. Not self. My name, my personality, my choices, all came after me. I was before them and I will be after, and everything else is pictures, picked up along the way. Fleeting little dreamless printed on the tissue of my dying brain. And I am the lightning that jumps between, I am the energy firing the neurons, and I’m returning. Just by remembering, I’m returning home. And it’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back into the ocean, of which it’s always been a part. All things… a part. All of us… a part. You, me and my little girl, and my mother and my father, everyone who’s ever been, every plant, every animal, every atom, every star, every galaxy, all of it. More galaxies in the universe than grains of sand on the beach. And that’s what we’re talking about when we say “God”. The one. The cosmos and its infinite dreams. We are the cosmos dreaming of itself. It’s simply a dream that I think is my life, every time. But I’ll forget this. I always do. I always forget my dreams. But now, in this split-second, in the moment I remember, the instant I remember, I comprehend everything at once. There is no time. There is no death. Life is a dream. It’s a wish. Mad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and on into eternity. And I am all of it. I am everything. I am all. I am that I am.值得注意的是,最后那句I am that I am是某些(英文版)圣经中当摩西问及Jesus的名字时他的回应,某些影评把这句话翻译成“我思故我在”难免有点贻笑大方了。

Erin在濒死状态下对死亡的思考与Riley在清醒状态下对死亡的思考有着异曲同工的从容与平和。

We are the cosmos dreaming of itself and It’s simply a dream that I think is my life这个比喻既瑰丽无比,又令人失落。

总说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一个人身上便是一座大山,但一个人对于时代这座大山来讲又何尝不是一粒尘埃?

我不由得想起Linkin Park那首One More Light以及苏轼《赤壁赋》中的句子:“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Riley和Erin像是孪生人物,都曾是背井离乡、跋山涉水、闯荡江湖的年轻人,都是陷入困境而迫不得已逃回克里特岛的idiots(Look at us, back where we started, the one place we swore we’d never end up),都是为了制止血液传染病的蔓延而在克里特岛上终结的生命。

当然,腹中胎儿燃起了Erin对生活的希望,醉驾引发的自责则将Riley层层困住。

四年牢狱之灾过后,Riley仍不能与自己达成和解——

Erin: How are you?Riley: I don’t know. That’s kinda… That’s kinda the whole thing. I don’t know. I have no idea. I mean, in prison, it was easy. I had things to do, you know. Count the days, count down the sentence, eat, sleep, read. It’s all pretty carefully spelled out for you. Regimented. But here… Here, I have nothing. What, am I gonna get a job? Go to school? I have no money, no prospects, I just… I just exist now. That’s it. I have absolutely no purpose at all. I’m just sitting in my parents’ house, breathing, and serving no purpose to anyone whatsoever. I’m just… living. And that’s the worst part, because I shouldn’t be alive, Erin. So I don’t know. What I do here? I eat, sleep. Shit, I don’t know. Walk home now, eat dinner, wait out this fucking storm.Joe: Does it ever get any different? For people like us?Riley: I don’t think so. Nothing around us changes. I mean, if we work really hard, then maybe we become different. Then maybe at least it feels different? I don’t know.他的自责到了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

阳光直射前他噙着泪水说了两遍I did my best,濒死时脑海里浮现的是车祸中遇难者的音容笑貌。

海面上那团迎着朝阳熊熊燃烧的火焰,最终与Riley满腹的苦楚一同化作灰烬,对他而言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他终于serve a purpose、让Erin快逃了。

回顾Erin对What happens when we die的两次回答,不难发现其中的转变。

前一次躺在沙发上的她还在幻想Heaven的欢聚时刻,后一次即将失血过多的她已经开始抒发对宏大的生命起源史与渺小的生命个体的对比的感慨了。

类似于Just by remembering, I’m returning home. And it’s like a drop of water falling back into the ocean, of which it’s always been a part这种台词俨然有电影Lucy那种探讨理性与信仰之间的融合的痕迹了,因为在Erin对死亡最后的思考中,她仍带着造物主的宗教情怀。

另外,我能理解某些人对来世的向往,比如Erin希望死后能在Heaven与已逝的女儿和亲人们重聚。

但对永生的追求就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我只能简单臆断那是对死亡的恐惧。

这些天我在病房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高寿的老人家极不舒适地躺在病床上,有的怨声载道,有的神情漠然,不是因为儿女不孝,而是因为年事已高、机能退化、稍有不慎、疾病缠身。

那一刻,我觉得人这辈子的长度是有限的这个设定是极好的。

 9 ) 一个看后才觉得恐怖的电视剧

不是为了这部剧有多牛逼,我给了满分。

而是信仰这种东西,或者说宗教,真的太洗脑了。

设身处地,你如果也被“复活”,你又会如何做呢?

神父是一个连自己都能骗的彻头彻底的人,他就是那种真正的神级神棍,自己都能骗,那还有谁会不相信他的真理呢?

而贝弗利则是一个神棍的传播者,利用圣经里面的内容,为那些信仰有动摇的人不断坚定他们的内心。

真的太恐怖了,这部剧不是说他是个恐怖片儿,这真的是一个细思恐极的电视剧。

建议新入坑的观众撑完前三集。

 10 ) 上帝,多少罪恶假汝之名

继《鬼入侵/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后,网飞(Netflix)出品了由麦克弗拉纳根 (Mike Flanagan) 执导和编写的新剧集《午夜弥撒》。

这部共7集的迷你剧单集都大约在一小时左右,前两集主要交代克罗克特岛(Crockett Island)的背景。

克罗克特岛是一个日渐衰落的海上社区,由于被大量化工石油污染而影响了本地的打渔业。

男主莱利因当年酒驾伤人而入狱四年,现在刑满回家,与青梅竹马艾琳重逢。

一位年轻神父保罗替代了前往圣地朝圣而病倒的本地年长主教。

从第二集开始,每一集结尾都会有一个小高潮。

个人心目中全剧第三集最佳,其次是第六集,大结局反而有些拖沓冗长。

全程节奏缓慢我能接受,想着是文火慢炖后续发力。

毕竟剧集的质感很突出,演员和台词都加分不少,很多台词极具美感和力量感,剧本的广度在对白中得到了展现,从化工污染下的阶层差异,信徒们以上帝之名而心安理得地选择无作为,到911对muslim群体及有色人种的余震。

本以为能以宗教奇幻为背景刻画“穷乡刁民”的人性幽微,没想到元素过多却无一讲好,最终成了一个俗套故事,真是无语!

由于剧的背景时间就是当代,这让我对岛民们误把吸血鬼认为是天使的设定更加不理解。

或许不存疑的信仰就是偏执,这使人盲目,最终疯魔。

套用的罗兰夫人名言,“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把“自由”换成一切漂亮的口号皆可成立,最后一集说是当今美国以“黑命贵/BLM”为由头打砸抢烧我都信。

《午夜弥撒》短评

他说他自己一直不够坚强。那你说他上那艘船,到底算直面了无能,还是逃避了反抗与拯救的责任?丨就像前几天友邻的一个问题,什么是宗教,什么是神,我们能否对其说不。如果生老病死是世间常序,我们又是否应该对其说是。 信仰用生命的整长来背书,看似自由却是信息不对称的阴谋 眼见为实的永生背后 是并发症般的无底欲求 无尽黑暗里的人间炼狱 等下一个阳光普照做自然的审判。蛊惑之昧 短视之殇。丨奇迹,是一场以进化和优选为名的杀戮。拒绝恩典的人,是选择自由意志走向灭亡的人。 丨“魔鬼也能引《圣经》为己用。”原教旨主义的全场景运用 父权与神权的对峙与争夺 异教徒的渗透与兔死狗烹丨宗教重点在于信,而不在于神所谓正与邪 善与恶丨神父的辨识力为何失效?

7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力荐

“we are things that labor under the illusion of having a self,this accretion of sensory experience and feeling,programmed with total assurance that we are each somebody,when,in fact,everybody is nobody…I think the honorable thing for our species to do is deny our programming,stop reproducing, walk hand in hand into extinction,one last midnight…”

8分钟前
  • C
  • 力荐

她把父亲喂给她的血吐出来的时候我哭了。

10分钟前
  • 空白岸
  • 力荐

高开📈低走📉,结尾要多🐶有多🐶,没想到是一个“万派尔”的故事🩸,关于💀的描述很美。人生就是一路拾取的风景,我们终有一天会回家。除了出场N次的“I did my best”,最打动我的是这一句“They know”。

11分钟前
  • 蓝格子
  • 推荐

剧情磨磨唧唧,演员台词总是大段大段的说啊说啊说唠唠叨叨,一个镇子的人都蠢到爆,智商完全不在线,分太虚高了

12分钟前
  • 曲奇
  • 很差

仿佛在逗我笑

14分钟前
  • 爲什麽.exe
  • 很差

朋友推薦的這部,第五集以後根本看不下去了。一個被鬼附的神父變成了吸血鬼,牧養島上不明真相的群眾。然後要麼被當作食物死了,要麼被當作食物以後也變了吸血鬼???現在的編劇真是錢也太好賺了吧,NF自創劇不行啊

17分钟前
  • 毛筆小馨
  • 很差

太阳升起,他等待的不是生的希望,而是死的救赎。浪漫的金光从远处侵袭而来,铺满海面,铺满他疲惫颓丧的脸。日出时分,他在自己所爱之人眼前化作火光。他笑着说他尽力了。

18分钟前
  • 虎豹小霸王
  • 推荐

8.0?EXCUSE ME???

20分钟前
  • 兔某人
  • 很差

这部有点小失望。(神父~睁大眼睛啊,这特喵不是天使~!

21分钟前
  • CuRry_常喜舍;
  • 还行

把原来电影剧本改成迷你剧,又没有添加任何实质性的内容,只能拖节奏了... Flanagan继续搞闹鬼房子系列吧...

22分钟前
  • zy_
  • 还行

一出《疯癫与文明》式的狂想曲。吸血鬼-宗教/邪教的两种题材结合,在文本深度和叙述的群像视角上都非常高能。

2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信仰是一种病,爱是一味毒药,生命是一场幻梦,让悲伤在日出时终结

29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最后一集“红字”剧情个人很不喜欢!!!!要素过多导致每个都无法深入讲述……顶着史蒂芬金的大名就一定是好片嘛……

31分钟前
  • summer
  • 较差

2.5 每当弗拉纳根把类型元素和宗教叙事融合在一起的时候,都是整部剧最高光亮眼的时刻;每当弗拉纳根想要关注角色内心的挣扎、苦痛、悔恨以及对信仰的质疑时,就会显得稚嫩刻意。还有很多时候叙事和角色会被夹裹在这两者之间,无所适从,于是就只能“顺拐”:是遵从类型叙事、内核探讨还是角色研究?感觉弗拉纳根总是这样很有野心,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更多只是徒有其表的创作概念(可以学学隔壁的《守望尘世》如何做到平衡兼顾

3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第三集里警长对儿子说的那番话,非常精辟。

36分钟前
  • bohegao
  • 推荐

主要是对话太多,而探讨的宗教内容我也不是很感兴趣。角色独白太多,导致画面常常非常单一,睡过去好几次😂 不管怎样,还是我最喜欢的恐怖片导演:尽管情节推进缓慢,每一集最后都给你来个重磅揭示/悬念。Bev这个形象简直了,小人做到如此理直气壮、宗教狂热,简直了!

38分钟前
  • 牙牙
  • 还行

万万没有想到百分之70的台词都在念圣经,整部剧都在讲宗教,对我一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真的太无聊了,完全get不到。如果不是因为前作,早早就弃了,也不用这么浪费休息时间

41分钟前
  • 大步向钱
  • 很差

节奏慢的见过,慢成这样的没见过,3集过去了还没切入主题 好不容易入正题了还是老生常谈的吸血鬼,离了宗教就不会讲故事了是吗?

44分钟前
  • 不服来战
  • 较差

影视史上宗教题材讲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我这些年来对宗教的不解和困惑全部被剖解开来讲透了。Mike Flanagan对Kate Siegel是真爱啊。

48分钟前
  • 庸爻儿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