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开年大剧,央视真选对了。
导演,演员,剧情全部在线,看得人目不暇接,就怕时间不够,想着看下一级。
这感觉已经好久没有了,还记得小时候每天两集电视剧,就等着第二天早点到来。
主演,配角,色调,音乐,节奏真的样样拿得出手,让人信服这是发生在那个纷乱的年代,艰难的岁月,发生在旧上海,这样一群大人物,小人物的跌宕命运,真的很发动观众,很让人信服。
推荐大家来看,相信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个人而言平时很少看这种类型的剧,经常看不进去,这次是朋友特别推荐的,但没想到的是剧情比我想象的好看多了,剧情不拖拉,很饱满,演员演技也都很好,特别是王一博超乎我的想象,演技超级棒超级自然,剧中的背景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很不错,喜欢,极力推荐,更新的不够看,会一直继续看的!!!!!!!!!!!!!!!!!
超好看诶!
颜控,剧情控都可以放心入,满星力荐!
追风者的背景是1930年代,纸醉金迷,经济繁华的上海,男主魏若来从初出茅庐的热血少年一路打怪升级,剧情超级爽!
再说画面,极具电影质感,看得出制作精良。
然后主角颜值真的超顶诶。
王一博饰演的魏若来干净,清澈,极具少年感,一颦一笑都有白月光的感觉!
醉酒戏也就看了9785遍吧 就是看了醉酒戏,我才明白为啥霸总小说里,男主都不让女主在外面喝酒!
因为,魏若来醉酒那一笑,我的心都快跳没了!
被这部剧深深吸引了,全神贯注一点不能分心的追。
这是一部节奏紧凑、剧情丰富、人物丰满、故事吸引人、剑拔弩张、质感优越、演技出色的剧。
看得很过瘾!!
想到了买西瓜时,买榴莲时,得到“梦中情瓜 ” 的心情。
皆是如意。
魏若来,一个懵懵懂懂闯荡大世界的大男孩,从身心到灵魂都是光彩夺目的。
他如此聪明,如此美好,虽然生活困顿,但是思想和人品却那么富裕,那样美好。
观众如此全身心的跟着角色走,为他开心,为他焦虑,为他着急。
魏若来整个人真实自然,光彩夺目。
一博的表演很惊艳,特别真实自然,令人动容。
表情、动作、眼神特别到位,就那么自自然然的抵达观众内心。
已经追了四集感觉非常好看,几年没有这样不快进追剧的体验了 。
节奏快、多线并进,信息量巨大,经常要倒回去仔细琢磨,还要去百度相关背景,CPU 已烧干🙃。
感受很深的是关于信仰。
主角团三个人立场不同,但身逢乱世,我认为故事开始时他们都有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报效国家”。
💚魏若来魏若来在江西吉安这个山村长大,从小在哥哥的资助下得以念书学习。
1927年和哥哥一起从吉安到上海谋求发展,那时候他还没有信仰,只想摆脱贫穷吃饱穿暖。
同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剧中质疑魏若来背景的“清dang ”事件,哥哥随即失踪。
年仅20岁的魏若来失去庇护,在权势横行腐败黑暗的环境中一边艰难生活一边继续学业,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凄惨辛苦。
大清亡了再没有科举进阶机会;军阀混战政权频繁交替也没有机会学以致用,所以作为有文化的底层草根,他对民生有着切身的感受。
直到他在沈公馆见识了沈图南反腐重拳,再被“盛世乱世”的问题所震动后,在沈图南的引导下,他有了人生的信仰:报效国家。
但其实这个时期他的报效国家的信仰,还仅仅是沈图南传授的为国民政府提供金融保障的信念,尚未有救民的具体措施,所以并不是利在天下。
💚沈图南而沈图南1930年以银行金融顾问的身份回到上海则另有深意。
从1930-1933年,国民政府对江西革命根据地先后进行了五次围剿。
沈这个时候到央行搞民营银行,就是为国民政府提供军事资金,他认为这就是救国。
谁经历过四次暗杀不会心生恐惧?
邓处长劝说沈:钱什么时候都能挣,老命可就这一条啊!
这才是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吧!
可沈轻描淡写地说:牺牲在所难免。
所以沈最初的信仰也是为了做大央行,为政府提供金融保障,保障民生,救国救民。
但他直接听命于宋子文,即当时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还是蒋的大舅子,金融与黑暗政治并行,终究会在妥协的艺术中离信仰越来越远。
💚沈妹沈妹是地下党,信仰不用说是坚定的救国救民。
预告中沈妹问魏若来:你跟我哥的坚持,真的能救中国?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
三个人看起来初期的信仰都是报效国家,但只有救国救民才能救中国,目标及矛盾才是《追风者》的精彩。
顺手写两句短评,和为一部剧写长评,冲动是不一样的。
我已经快多少年没有冲动写长评了,《追风者》这次做到了。
有人说《追风者》是小人物版&金融版的《觉醒年代》,我先不比较两部剧的艺术价值(最后提),先只说社会意义来聊聊。
我觉得,觉醒年代从“名人伟人“ 切入,让人从新理解了中国“为何、如何”在那个时代产生了转折,是什么样的人在引领着时代的转折,它是人物的歌咏诗,时代的咏叹调。
《追风者》,则是从小人物切入,他是烟火气的,生活气的,他讲民国,不讲爱情,不讲家族悲欢,不讲只各方暗战。
他讲微观,又讲宏观,它最妙的,是从微观见宏观。
它讲职场,讲生活。
于是你在国产剧历史上第一次见到了一个“租着逼仄的阁楼住的有一堆热闹邻居的,毕业后要找工作的,有职场戏码的,甚至有早八起床、不堵的话两个小时可以到的、赶着上班的戏码的”男主角。
你知道了民国原来有自来水,有牙粉,老百姓爱炒股,娱乐圈跟现在大差不差,报纸上登着各类行情,新闻报社颇有风骨,汽车保有量也已经很高。
这是一个已经在系统化运行的国家机器,然而骨子里,却又被蛀虫蛀空而内忧外患空前。
这样的小人物,瞬间让我们代入,才会产生,为他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的情感,从而跟着他的命运,与他一起走一遭荡气回肠的建立信仰之路。
《追风者》最厉害的是,它填补了《觉醒年代》的一个空白。
就是,觉醒年代讲的是,中国出问题了,有一群人如何找到了出路,如何在思想文化上引领变革。
但《追风者》告诉你的是——1、“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2、那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为什么只能是我党,而不是内部改革。
3、这种新的出路新的信仰,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去接受,而又怎么形成的星星之火。
于是,四大家族的腐败第一次以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展露,宋霭龄屡上热搜。
于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一次从书本上的几个字,击中到人们心里,于是,十九路军“粤地户户挂白绫”终广为人知,于是,人们第一次注意到,革命的钱从哪里来,无论是军事还是经济民生,我们到底是从何等艰难的境地里一路披荆斩棘而来,原来我们的今天,“理应如此,必然如此”。
所以它能让《十送红军》这首歌冲上qq音乐热榜,能让《资本论》变成热门书,让那些讲解民国历史,红军的,金融的博主突然多了很多流量。
因为它好在用虚构的人物讲故事,把故事讲得又紧张的同时又温馨,又搞笑的同时又刺激,又刺激的同时又悲伤,又悲伤的同时又热烈。
以及,《追风者》还多了一些对现生的价值。
比如,“炒股需谨慎”再度成了“刻烟吸肺”的箴言。
比如,他还带火了江西,让江西从一个被污名化的省份重新让大家认识到它的地位和吸引力。
再比如,因为正是从小人物切入,所以让看完这部剧的年轻人会产生一个问题,当时的有志青年,以魏若来为代表,他会有一个“我身处的世界出什么问题了?
那么正确的又是什么?
“这样的一种追求。
那么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当他不存在说大宏观要往哪儿去的宏大命题,那么他该保持有的,微观的,个人的信念又应该是什么呢?
把我身处的世界,缩小到“家庭、职场”,多问问这样的问题,假如试图改变看看,如何?
以上,就是我觉得《追风者》可称“伟大”之处,甚至可隐隐近几年来所有的红色题材革命剧。
这跟它拿什么样的播放数据,未来得不得奖,剧本身到底是9分的好看还是8分的好看,剧情有没有瑕疵,都没关系。
最后,论讲故事,它讲得不错,但也有问题,不像最经典谍战剧比如《潜伏》那么严丝合缝全剧严谨,它要捉bug那也是能捉一些的,但好在各种大小闭环,埋的伏笔后面全有呼应,多数都圆上了。
也存在支线明显有加戏嫌疑,但又也能行的程度。
瑕不掩瑜,我昨天看到豆瓣开分7.8分,就是我忍不住要来写点东西的原因。
只要低于8.5分的话,就是绿瓣之耻。
首先前两集我就感觉怪怪的男主好多金手指,各种烘托他是个天才,但是火场考试烘托天才是不是太离谱了?!
本我不想在意的,但是考完试还救人?
记忆力强过目不忘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蛮土的。
另外感觉男主眼睛没神,总是耷拉眼皮看人的感觉,脸部肌肉线条蛮奇怪的,,,多的不说啦哈哈,对了我家人路过看了一眼还以为是配角😂撑不起男主
从《风起洛阳》知道了王一博,后来断断续续看了些他的电影,觉得这个孩子选片的眼光特别好,而且表演逻辑自洽。
这片子真电影质感,节奏紧凑不拖沓,人物饱满不扁平,每个演员都属于那种增一分则满,减一分则亏的,一种恰到好处的好,王一博的魏若来更是妙绝。
就如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顶峰上的顶峰。
王一博一如既往地好眼光。
好看!
满星力荐!
魏若来无疑是核心中的核心,追风者讲的不止是一个小人物逆袭成大男主的故事。
魏若来能够在1930年的上海占据一席之地,必定是有果然之处的。
同时,他也是军阀混战时期,无数为心中明灯,为信念而战的爱国有志之士的缩影。
故事的切入点很有代入感,画面极具电影质感,沉浸式看剧,体验很不错。
王一博将初出茅庐的追风少年演绎地炉火纯青,原声台词很贴脸,也很符合形象,期待魏若来的逆袭之路!
追风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民国时期,30年代一个热血青年昂扬奋发,一路成长无惧困境,追风去!
成长为一个金融大鳄的经历!
看了预告感觉还不错!
我还想学习一下金融知识,发一个小财。
可预告好惊险刺激啊!!
炮火连天,血呼里拉,枪战不断。
1930年的上海,魏若来从普通职员,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在信仰的指引下,逐步成长为我党经济战线上的骨干,在金融战场上走出了一条充满荆棘却勇往直前的光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