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斯的这部《百万美元酒店》太糟糕了,要悬疑没悬疑,要惊悚没惊悚,要文艺不文艺。
如果没有米拉•乔沃维奇的出演,这电影几乎无法看下去。
写小说的人要为小说世界构造人物角色,导演拍电影也是一样,文德斯为他这部电影构造的人物,很多都颇让人不喜欢。
男主汤汤那头发,一看就没什么胃口。
FBI特派探员斯基纳,穿着光鲜,但脊椎不知道为什么残了,要靠机械维持。
唯有女主米拉•乔沃维奇饰演的爱洛漪丝,一出场就让人眼前一亮。
尽然文德斯让她表现得有点神经质,但米拉•乔沃维奇的表现一点也不过分,比男主汤汤好太多了,她所表现出来的神经质,很有点像《时时刻刻》里的伍尔夫。
到了影片后半段,米拉•乔沃维奇穿起晚宴服,也是非常迷人。
毫无疑问,米拉•乔沃维奇是一位非常有气质的女演员,这一点文德斯看得很准,因此他为她设置的这个角色,虽然是一位妓女,但她不是一位普通的妓女,她是一位喜欢读书,白天泡书店,晚上为地痞流氓提供性服务的神经质妓女。
这种爱读书,有文化的妓女,现在应该是没有了,在中国的古代,倒是有不少。
中国古代的文人,大多有去青楼的爱好,这种流俗,即便到了民国,也还有,胡适之、徐志摩都有去过。
可见,在中国,禁娼应是直到四九年后才有的事。
我不主张嫖娼,但也反对禁娼。
食色,性也。
嫖娼是道德伦理的问题,不是法律社会的问题。
一个人嫖娼,可能危害他自身,可能危害他的家庭,但对社会的危害,很小。
反倒是,如果没有禁娼,很多问题就不会出现了,比如近日很受关注的雷洋案。
有一天我踩着滑板来到百万美元酒店穿过Elosie迟疑着有些躲闪的腿真闹不懂爱是什么,“也许去南非……永远不会实现……听过最美的事。
”那种迷茫的天真使我酸楚和我关于她身体的所有记忆仿佛赤裸着,后退着穿过早晨所有人死一般沉睡着的脸当他们告诉我她不是Elosie爱是不能描述的,不能像树或海圣人眼中的罪——坠落在丧失了未来的天堂某处在我再一次见到Elosie之前我必须长出翅膀,在我给她的第六本书里,她的脚将在冬天变白,轻轻踩着白雪
又一次很奇怪,怎么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好评。
我喜欢的只是音乐而已。
对抗这个污浊的世界,以毒攻毒是个方法,以纯净诗意对抗也是个方法,却那么无力。
梅尔吉普森的表演也与片子的调性脱离掉,拿一个弱智,拿媒体的强势捏造,这么事实的东西,好像绕的弯子太大。
总之总之,俺不喜欢。
这次在文德斯回顾展上看的是4k修复版。
看电影之前还看了文德斯的一篇讲电影修复的访谈,很多技术用语,没看懂,大体是如何既改善品质又保留原影片的质地和风味。
看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修复的效果如何,新旧比较才知道。
而看老版的当时,和看修复版的当下,是不一样的眼睛。
清楚记得第一次在电脑上用VCD光盘放出电影来时的激动,哪里会觉得画质音质有什么不好。
所以除非现在把老版和修复版同时对比着看,修复得如何,怕是体会不出来的。
也许不是文德斯最好的电影,但恰巧是我最爱的那种: 文德斯风格化的电影语汇和Bono同样风格化的配乐。
雷蒙·钱德勒式的冷硬侦探故事,“吉屋出租”一样冰冷的环境和绝望的人,内核却是法式浪漫,“两小无猜”一样残酷的浪漫。
爱伊斯,一切都是因为爱伊斯,米拉·乔沃维奇的美丽对得起TomTom的痴情。
剧本是Bono的点子,一个都市童话。
没有米拉,故事难以让人认同,没有文德斯,片子就会流于俗套。
幸好他们都在。
2024.11.8 “直到世界尽头”文德斯回顾展
看得时候很纳闷,为什么配乐跟电影结合得那么完美。
后来,找ost的时候才知道,这部电影来自U2主唱Bono的音乐构想,文德斯其实拍了一支巨大的独立MV。
知道了这以后,一切的疑惑也便解开了。
你不会再怪罪莫名的神经质的探员斯基纳,不会奇怪荒诞的酒店住客与媒体导演的低级戏剧,也不会有更多对于剧情的质疑。
中间,一度对于斯基纳,汤汤,媒体,爱洛伊丝 间的拉锯感到无聊。
但最后,一个简单,忧郁,美丽的结局却又能让我感到无限的满足。
酒店里,住客展现的罗生门是现实的贪婪,television也许真是一群白痴制作,给另一群白痴看的东西。
蓝天下,那个性感的声音所叙述的,依然是他对爱洛伊丝仰视般的爱情。
微笑后,是他第一次的飞翔,也是他第一次感觉到爱。
For what I worshipped stole my love away.It was the ground beneath her feet.
能从头到尾都这么认真地看文德斯,是件难得的事。
一群怪人的故事,连那个FBI也是。
文德斯典型的好玩对白+奇妙的结局+U2精彩的配乐=完美的the million dollar hotel当这么热爱一部的电影的时候,还是不说太多了。
敬礼!
首先说出我看完时的自然反应:愤怒狂哭电影描述:令类人专署的超出平凡生活中的情趣爱情,,,,(要描写事物,越简单越有力)特点:过滤掉所有平凡爱情电影中的干净与平淡,用混杂与神经质取而代之,,,,主角评论:这部电影绝对是jemery出生就驻定要给他演的,从气质到声音,完全就是那个角色,你会感觉得到世上会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使人难以触摸但真实呈现.(我就是这样的人,大家相信么?,,,,,)故事清洁评述:和"重庆森林"貌似表面上含有很多类似人与事物的这部电影里,它的结局却是比"重庆森林"超越了许多.最后我还想问一声,你们都想信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城市里也会有像我像他一样的人存在么?
今天就是传说中的V‘day,听着eels的Electro Shock Blues专辑,很神奇的,几乎里面所有歌都能让我想起四年前看的《MDH》,就像Tom Tom,有点智障,有点自闭,可是内心世界又很丰富的感觉。
其时并不能看懂,现在的记忆也是些碎片,但是此刻,脑子里是TomTom跳来跳去围着他爱的那位姑娘,不知怎么表达,却满心的雀跃和紧张。
整部片的配乐都是那么飘忽不定,若即若离的感觉。
“百万美元酒店”是Wim Wenders 较近期的作品(2000年)。
好像没得什么重要的奖项,之所以一定要找来看,是因为听说这里面的音乐是U2操刀制作的。
Million Dollar Hotel也好,百万美元酒店也好,不管在哪种语言里,都是个挺浪漫的词。
Wim Wenders的“百万美元酒店”却不是你想象中的百万美元酒店,这个百万美元酒店是一个很破旧、很邋遢的廉价公寓,充满衰败腐朽堕落的气息,住满了社会底层和边缘的人物:智障者、妓女、流浪汉、失败的艺术家、神经病等等。
你仍然可以把“百万美元酒店”叫做一部很浪漫的片子,取决于“浪漫”的定义。
曾经买过一本叫做《浪漫主义》的书,让我很受启发,原来西方艺术中的“浪漫主义”(Romanticism),完全不是中文中的风花雪月,而是指“强烈的情感体验”,它是“在艺术领域和知识领域对人类心灵的极端的探索、体验和表现”,怪不得他们把法国大革命也叫做是“浪漫主义”的,还记得从前历史教科书那幅讲法国大革命的插图吗?
德拉克瓦克的《革命领导人民》,那就是绘画中的“浪漫主义”。
回到百万美元酒店,在这里发生了一件命案,梅尔-吉布森演的警官来调查(其实这个角色在这个片子里并不重要,因为这个片子探索的并不是命案的真相),于是发生了很多事情,包括一个年轻的智障者和一个年轻的妓女之间一段浪漫纯美绝对的爱情,让人想起《新桥恋人》中那一对也是社会边缘的恋人。
“百万美元酒店”和“德州巴黎”一样,都是一个地名,不同的是,Wim Wenders这回没有在路上流浪追寻迷失,这一次,我们只在“百万美元酒店”里待着,然而这里并不是Wim Wenders电影里流浪的终点,而在这幢房子里的流浪追寻迷失又怎会少过横跨德州的千里之旅?
又:跳楼的镜头电影里看过很多,没有拍得这么美的。
又:摇滚是浪漫主义吗?
绝对是。
爬出沼泽多辛苦,寻找生活意义的多无趣,重心引力决定人类命运就是要下落,费劲心思骗自己生活有曙光,却抵不过黑暗孤寂嫉妒和穷困。
被拯救就是希望,去拯救也是希望,你救我我就爱你,我救你是希望有个人可以爱。
既然我们不幸,就让我们相爱去救赎对方的灵魂。
好搞笑啊
假到让我看不下去
Bono和文德斯两位欧洲艺术大师联袂打造了一部非典型的美国电影,于是时而凄凉,时而感慨,时而啼笑皆非,但最终的结尾却饱含爱与希望。我喜欢开始的镜头和配乐,还有Tim Roth最后时刻神秘出现让人眼前一亮。
平庸、无趣又廉价的黑片,给我留不下任何印象。在国贸百丽宫影城观影,看完后误从安全出口离开,在空无一人又如迷宫般的多重防火走廊中绕了好几分钟才找到出口。
从开篇那组在雾蓝天幕下的水泥丛林中游弋的镜头就让人爱上的电影。U2的原创歌曲让故事本身多了忧伤和荡气回肠,超现实的叙事架构和旁白还原贫瘠环境下的市井思维与媒体入侵导致的悲剧。粘满血的相拥升华了爱与希望——多么老套又感动的主题。
我认为文德斯应该回到公路三部曲。里面有一堆白人对黑人与女人的政治正确镜头,也有调侃商业艺术鉴赏者对于艺术品的定义,最后的艺术竟然被发现是偷的。影片没有了曾经文德斯的轻盈而厚重,只是有了类型的无限接近与对美式文化的借鉴。
音乐很感人。老外的哲学体系太强大?还是这片本来逻辑即使如此?徘徊在似懂与非懂之间。电影那句台词很牛x:“。。。华贵、抑郁、垃圾。。。”
就当成是一部打着悬疑幌子的不纯粹的文艺片吧,真是什么也不明确,也许梗很好但是成品是屎。唯一好的是OST。还有,男主角真是灾难。
开头那个坠落时的主观镜头一下打到我了。一部有些荒诞的反讽电影,对我来说显得迷幻又有些晦涩!片中汤姆的角色令人心醉!看完后忽然浮现一部短片的名字:坠落的艺术!
音乐一起就感觉像做梦一样。平日窥探不到的迷人特别的人,配上松散的故事,一些没有重点的文学性。中段疲软
#德国电影大师展# 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类型模式的另类“变种”体验,与《美国朋友》连连看,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似乎觉着文德斯老师也有点犹豫,想探索更好的平衡方式:既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也能兼顾大众接受程度;破案片都拍得如同梦境般的迷离——配乐找对人了确实功高,一群颇有些神经质的各色人物,百元美元酒店宛如化身大都市里的双峰镇,赤足走在街道、钻进旧书店,认为自己是“虚构”的米拉真是全片灵魂之中的灵魂;两个坠落的年轻人,似乎是又一次“苍穹下”系列的表征,建筑选得太好,众声喧哗,众生凝视,众人虽然破败的房间,却也有种浪漫气息的窗台边的生活,正承载了这份苍穹下的凝视
这评分我TM就狗日不懂了,给个差评很难么?豆瓣真是个令人费解的地方,都他妈的什么狗屎评分
也许是文德斯电影里最不文德斯的一部 但我非常喜欢 歌也是 唱到了心里
如果这个乱七八糟的本子交给卡拉克斯拍或许还有点浑然天成的感觉 交给文德斯多少感觉有些不上不下//人物在功能性设计上很硬 摄影和音乐很不错 混乱的美国就在“营救”印第安人的情况下建立起来啦//还是想说这种疯狂的纯爱小故事 真的好卡拉克斯啊……
如果提前给我描述故事梗概我肯定觉得文德斯拍应该很好看,没想到看完只剩WTF,无疑是见过最差的一部导演作品
很难定义的一部电影,情节的重点本应该是一起杀人事件,但是最后导演不过就是打着悬疑的幌子讲述了一场虚无的爱情。文德斯的文艺腔调让影片变得不伦不类,情绪也虚无缥缈让人非常摸不着头脑。
I care...for u..
为了MV伙伴的假意、做作之迷离…对配乐的痴迷,已经让影像迷失
飞翔的颜色是雾蓝色
配乐酷毙了。如果不是女主角感觉不好,一定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