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系列是在英国很火的警匪片,一直拍到第五季,在国内却有点小冷。
这种题材有时看着看着很容易感到枯燥无聊,大部分时间都是主角们的口水仗,酷炫的飙车枪战情节很少。
AC-12就像是英国警队里的廉政公署,所以剧情基本不是在调查就是在审讯。
刷完五季,我觉得这季是最值得一看的,球童以假乱真的卧底,男主被昔日队友审讯当成球童。
最后一集拆穿真球童身份的审讯精彩绝伦,全五季最喜欢的一集啦
这是英版的无间道吗?
其实不然,他更是一部对英国司法制度、警察制度、廉政制度的深度剖析,牵涉到各种制度下的形形色色的人及他们相互的制约关系,但最精彩是描述对正义永远的追求!
英剧的编剧真是高水准,不追求娱乐性,只讲究专业性。
很庆幸2012年在腾讯视频遇到了”重任在肩”,让我坚信正义虽然迟到,但一定会到!
第二季基本围绕Denton犯罪与否展开。
Denton这个人物,善恶,犯罪与否,反转来去好几个回合,到第二季最终入狱,又到第三季出狱,直至暴头死亡。
这个人物身上纠结着人性的阴暗与底色。
在B站看剧时,只要Denton出现,弹幕一片,都说,只要Denton开口说话,那语气,那表情,那眼神,都特别欠抽,凶狠劲太像女魔头。
而真实生活又如此凄惨,如此无力。
人到中年,没有家庭,没有儿女,只有一个患病母亲,并不需要自己。
Denton是孤独的,除了警察这份工作,她一无寄托。
除了这份职业,她生无可恋。
她内心积聚了多少阴暗,无人能知,她能受贿太让人能相信。
但她又如此固执地坚持自己没有受贿,她穷尽一生智力,让自己脱狱,是基于坚定信念:她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罪人,那五万英磅,确实栽赃。
因为她的这种坚定信念,连陪审团都会相信了。
这是一个奇怪的定位:她是一个真实的腐败警察,因为她,三名警察牺牲。
她又是一个坚定的清廉警察,她从不认为自己是犯罪分子,她认定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警察。
临死前,面对DOT枪口,她厉声道:因为我是警察。
这句话听着真是有点震撼:这个女人悲剧的一生,是真心想当一个好警察。
无论她因何走向人生低谷,但她从未放弃,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证明自己。
从第二季到第三季,这个人物出场,没有一点讨喜之处,就是这么真实的写一个女人不幸和令人厌恶的一生。
不仅这个女人,剧中另一女主凯特亦是苦逼,警察工作带给她们的除了孤独就是受伤。
但,她们又如此眷恋这份工作,因为除了警察,她们做不了别的。
真是令人悲伤的人设。
没有选择,没有其他出路。
英剧此类剧,都有类似的命题:人生没有选择,只有一条路,当这条路堵死之后,你所有的努力,都是另一种绝望。
Lindsay Denton 从头到尾都是悲剧一生,生前被怀疑指控,仇视,被骗。
死后,虽然立了大功,葬礼时无一人参加。
英剧就是这样,抒写人生的困境。
也写出人性的顽强,虽然如此,仍在努力。
善和公平,仍像一盏明灯,照亮黑暗的世界。
就像Lindsay Denton,终于以自己的死亡,证明,自己是一名警察。
这是本剧的善意。
仍不免感叹,都说国剧剧情如何如何不如欧美剧精彩,在我看来,国剧的人设完全没办法与欧美剧比较,此类复杂人设,又怎可出现在国剧?
即使出现,有哪位当红演员愿意演绎?
“如何你想杀人还不用担责,就当警察。
”(Steve Arnott)。
身为政权暴力工具的一环,警察担负维护治安保护民众的责任,他们配置枪支、弹药和监控等各类设备,掌握普通人无法看到的情报,及时遏制和制止犯罪,使他们超出普通人的层级。
一旦警察变质,公权私用,危害也更大。
因此警察制度需要时时检讨,警察处理犯罪的程序也需不断完善,而当出现“坏”警察时更需及时发现并将其制裁。
该系列剧目前共发行了三季,三季的剧情对应AC-12接手的三个不同案件,却又互相联系。
AC-12的Hastings督察领导的团队,面对一个个棘手的案件,查找证据,理清线索,找出警察队伍中的背后真凶。
隐藏在警察队伍里的一个个硕鼠,逐渐被挖出,从探长到督察,从副局长到国会议员,逐一露出水面。
而这些腐败官员们沆瀣一气,相互勾结,组成了一个迫害检举人、栽赃嫁祸办案探员的罪恶之网,他们甚至在AC-12这样的反腐部门中也安插了卧底眼线,使AC-12多次破案努力无功而返。
最终以惨重的代价换来了一定程度上胜利。
三季下来,剧情紧凑、张力十足。
更因为内容真实,而令观者震撼。
由于现役警察的拒绝合作,该系列剧的制作人Jed Mercurio找到退休警察和匿名警官担任指导,确保了该剧在检讨警察程序上的质量。
同时剧中涉及的警察外遇,包庇同事,篡改档案,毁灭证据等类似的情况,在现实中也都有迹可寻,而儿童性侵案更是几年前沸沸扬扬的BBC主播的映射,每一个问题都能在观众心中烙下印记,引发反思。
因此从Mecurio创造该剧开始,就吸引了众多拥趸,多次在英国本土获得Drama类奖项,更被评为BBC2台历史50部最佳剧集。
对于官僚体制的反思,英国电视人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不仅有
这个独特性,就是她不断大胆展露警察系统的漏洞。
这些漏洞在现实世界中,是确实存在的。
比如第二季,女主角Denton被羁押期间,监狱管理员对单一犯人要不厌其烦的进行双人询问双人核实,两人各配一个平板电脑,分别对羁押人的回答进行录入,貌似周密安全的程序,一旦一个看管对羁押人有违法违规的行为,另一个看管能够立即发现和制止。
可是当两个人同时被买通了,那么这套互相监督的制度就失灵了。
监狱内各个场所都有监控,Denton在被迫害的时候监控录像竟然“适时”失灵,甚至Denton的食物中还能被混进粪便,在腐败警察面前,看似严密的系统简直形同虚设,漏洞百出,犯人任由其摆布。
再比如第三季,绰号“球童”的内奸Dot,利用职务便利,烧毁关键证据,伪造借枪单、利用球钉栽赃嫁祸Arnott,差点得手,都直接指出了关键部位的徇私舞弊,其实是很难完全杜绝和发现的,因为办案的是人,人就是最大的漏洞,填补它除了靠道德自律别无他法,让人多少感到无奈。
类似的还有,剧中多个腐败警察最终得到了法律豁免,并未因为他们犯下严重罪行而受到制裁。
这也折射出为了清除更大蛀虫,正义面对罪恶也不得不妥协的现实。
更令人动容的是,AC-12的成员为了惩治腐败警察,无不付出惨重代价,落得个形单影只。
命运对这些正义守护者来说过于残酷了,可敬可怜,令人潸然。
这样好的剧集,真希望每年都能看到,好消息是,BBC已经预订了第四季,今秋制作,明年上映,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剧情上有些硬伤,但是不影响整体的优秀程度。
还是想感叹Lindsay Denton大概是前三季塑造的最好的人物。
她和Tony Gates一样都是十分复杂的角色,都是犯了错的优秀警察,做一个警察是Denton永恒的理想,而且凭她的专业素养,她不在警队大概可以算是警队的损失。
或许原本找到名单,只是想换得撤销起诉,重回警队的筹码。
但最后在金钱与正义面前,她仍未忘记自己的理想与使命。
那句Because I'm a police officer! 实在让人泪奔了。
致敬Denton,她或许算不算一个百分百的好警察,但是为了正义,为了公众尽职尽责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其次想说说老头泰德。
黑斯廷斯警司的正义感太强了,这是那种典型的不畏权贵坚持原则的角色,如果没有老头的抗压大概这些案子都不会得到妥善解决。
这种角色在类似的国剧中十分常见,但出现在这部剧中更让人打心底佩服泰德。
一口气看了三季,很过瘾。
这一季里,丹顿说:“因为我是一个警察。
”让人很惊艳啊。
而球童也许会说《无间道》里那句话:“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泰德和女长官吉尔的对话很耐人寻味。
吉尔说:“反腐是把双刃剑,我们得找到够多的黑警,以避免被指掩盖。
但又不能抓太多,以免让公众开始担心警察是否还值得信任。
”泰德则要抓住所有的黑警,“不管是一群,还是一大群。
”感觉这就是“做对的事”和“做政治正确的事”之间的区别啊。
所以,责任究竟是什么?
做对的事,还是……
真的不要看这部剧,特别是这一季,看最后两集,紧张到出去喝过十次水,都无法缓解。
好看成这样的剧,我投诉我投诉拍出这种片子的人:请问他们的脑容量是怎样的我投诉,世间这么优秀的编剧导演,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才华发挥的如此惊心动魄我投诉,他们让我真切的体会到,真正的有才华的人的作品,靠的是怎样的细节积累。
我投诉,这编剧和导演,让我这样一个普通人,无法自处!
我投诉,我真的要炸了!
看完整个第二季想要去评价这一角色可能都十分困难,因为她的身上有着被戏剧化了的平凡生活中小人物们的缩影-吵闹的邻居、窘迫的经济条件、不顺意的爱情生活、随时会爆发的压抑-唯一可能改变她的是人物塑造时的那一丝的偏执。
而也恰恰是这一丝对逼迫女孩的偏执使得她收取了贿赂、提供协助,间接的造成了第三季开始时的那一幕。
而也恰恰是这一丝偏执使得无论如何都说不上无辜的她,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无罪的。
所以,当看完第二季乃至于到第三季关于丹顿这一角色几乎所有的剧情为止,都很难以理解她为什么不肯放下她的偏执,都很难以理解她的种种行为,都无法说对这一角色有什么好感。
Because I'm a police officer! 直到这一角色的最高潮来临之时。
上一次这样不舍昼夜地追剧,要回溯到2013年的《Silk》。
昨天追完E010203之后停了一下,干了会儿体力活,调整情绪才继续看完后面三集。
看这种剧,心情不会好。
从昨天追完到写评论,心情都不好。
儿童性侵本就是让人不愉快的主题,更何况这种有组织的、时间跨度超过二十年的、政客警察参与其中的系统性犯罪。
片中没有让人不适的镜头,受害者也都长大成人,以警察系统内部的视角为切入点,去把一张集合了儿童救助机构管理者、黑帮、罪犯、政客、商人(没看到前两季,不太确定有没有)、警察的犯罪网揭开,没有编剧视角没有上帝视角,和剧中角色一样,你只能透过一条窄缝看到有限信息。
角色的绝望,也成了观剧者的绝望。
AC-12小组是虚构,但案件并非杜撰,有个化名为John的老警察给编剧当顾问,可见剧本的扎实。
在现实的媒体报道中也不难追踪到这一季故事背后的真实事件。
2014年新闻提到,英国10余名政客涉嫌性侵儿童,包括前任内阁大臣以及在英国家喻户晓的政治人物——已故的英国前首相希思(任期19701974)。
“...一位名为尼克的男子称,在他孩童时期,希思是参与性侵他的多名大人物之一。
尼克声称,他曾在国会大厦附近的海豚广场公寓遭到一群达官贵人规律性地侵犯。
”除涉案者以外,还有20名议员参与掩盖这种犯罪行为。
后续线索越爆越多,2015年的新闻提到,工党议员约翰·曼恩今年1月说,他耗费数月,从民间收集证据,指认22名现任或前议员性侵儿童。
他说,至少存在5个议员恋童癖圈子,他们彼此熟悉,有时甚至共同作案。
这一季的首播是在2016年3月24日,剧集中出现的关键时间节点是2014、2015年,与现实吻合。
我刚又在必应国际版上搜索了一下,没有看到这些政客被起诉、被定罪的报道,不知后续如何。
对警察内部参与的这种恶行,身为部门律师的Gill和AC-12小组领导Hastings有几句对话,直抵真相:
两个人都很好,他们都在尽自己的职责。
看到这里不禁对英国政府的反腐系统好奇,顺手搜了一下,英国强调反腐败是本系统、本地区、本单位的事,各司其职,互不隶属。
因此各部门都有自己的反腐败机构,像主角们所在的AC-12原型就是the MET的AC10(后改为CIB1、CIB2,如今为DPS),小组在成立之初因其神秘被称为鬼影小队,如今DPS当然是个光明正大尽人皆知的部门了。
英国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开拓者发明者,它谨小慎微、摸着石头过河,而又尽量减少暴力冲突,进行和平的、渐进式的制度创新。
基于此,它尽可能反思、自我审视,在自身的体系框架内纠错纠偏,以保障国家机器的良性运转。
没有特别夸它吹它的意思,单纯欣赏。
针对儿童的性犯罪,最近几年、最近几个月,听到的看到的国内新闻太多,我不想在自己的键盘上打下那些名字,光是打下那些字,就够心情坏上一阵,很多话不能说,说了不但有人来查水表,还会有一堆小孩儿的父母骂街。
邻居家发现一窝蟑螂,你觉得你家如何?
蟑螂一定有,而且还不是一只两只,但因为某些原因你看不见它。
即便是英国这样殚精极虑、巨细靡遗的治理体系,依然无法避免严重的有组织的、系统性犯罪发生。
更何况没有那么尽责的系统,我无法想象个中实情,不忍去想。
这便是我坏心情的由来。
系统自有它的命运,它要去向哪儿就去向哪儿。
认识人性,认清人性,做好心理准备,然后直面阴暗——这话给自己。
最后两集真的太精彩了。
琳赛和点点死的时候都有很强的震撼,一部6集的短剧竟然还能连着创造戏剧高潮,我觉得很了不起,没想到英国罪案剧拍的这么好。
点点死的时候让我又回想起他对凯特产生情愫的时候,好像是凯特卧底的时候他说没想到你是个这么好的骗子。
后来他追求凯特的时候我还倾向于是为自己掩盖身份和离间凯特和阿诺特,现在想想其实在卧底和对身边人进行欺骗以达到目的这一点上,点点和凯特也有相似之处。
点点一定是那种为自己智力自负的人,但同时不同于凯特的是,他深陷别人的控制和罪恶,可能就是因为这样凯特才吸引了他(突然想起第一季凯特卧底被发现,然后被默顿吐口水,也是点点递给她纸巾)。
琳赛和丹尼真的很像,都是为了追求正义不惜使用非正义手段,但是总的人生可以说非常痛苦和悲惨,他们同时忍受和反抗这种痛苦。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丹尼这个角色只出现一集就死了,却还能出现在海报上的首位吧。
因为这种勇气,也因为这种悲剧性。
相似的是,琳赛和丹尼死后,他们的葬礼上,他们的墓前,都看不到任何亲人、朋友甚至是关系好的同事的身影。
(阿诺特之所以去了丹尼的葬礼也是因为看会不会有其它和调查案件相关的人出现。
)唉,那个第一集死掉的参与虐童癖犯罪的人的葬礼,都还有几个人出席。
本季主线以儿童性侵案,副线延续第二季的深挖球童,主线副线最后交汇,依然是个好剧本。Danny这个爆裂刑警的人设很有看点,在这个角色上虽然留白不少,但恰到好处。Keeley Hawes饰演的女警Lindsay终于用悲壮的飞蛾扑火来完成了自我救赎,让人唏嘘。如果不是过于突出Fleming主角光环的狗血结尾,本季依然可以给五星。
看到第三季,真的完全被惊住!从第一季到第三季层层深入,不断反转,每一次自己试图猜测真相都被啪啪打脸😂,一季比一季牛逼。每一个Detective不管是DC,DS,DI,DCI什么级别,包括The Caddy,Nigel,每个人都超级鲜活根本恨不起来,每一季都有让我下巴掉地上的时候。尤其是Denton,被杀的时候真的心在滴泪,她真的是个TRUE detective😢
少有的男女主不是CP,只是相互信任并肩作战的搭档。虽然人设让人没有一种参与感,我总有种旁观者感觉,融不进去,但剧情一气呵成,反转合情合理,看得很过瘾,除了最后Kate开外挂(不只是技能满点而且是真的挂在卡车上)以及Dot挡枪略狗血…期待第四季~
经过前两季的铺垫后,人物关系开始越来越清晰,但相比而言情节也更加跌宕起伏。尤其每一集结尾的反转都让人毛骨悚然。dot死了,不知道第四季还能挖出多少黑暗。对剧中的两句话最有感触,想要合法的杀人,去做警察吧!抓住真凶就已经很难了,抓住警察呢?
lindsay被爆头的那一刻,我也跟着死了
实在不喜欢那个kate。而且组里其他人是傻的吗?kate一个新来的的知道这知道那,每次出事她都在另外一个房间,就一点都不怀疑一下她的动机吗?可惜了Danny。我都能意识到是性侵,你们AC-12就真看不出来吗?
D姐一个人再一次智力秒杀整个组
第二季到第三季显示AC-12专业性的缺乏,steve的个人作风导致Denton骗过大众陪审。dot黑警。一系列是为了展示腐国反腐部门都难以守住,但每季6集缺乏一定故事的逻辑性,演员张力一般,主角几人其实面瘫成分较大。
神剧:反转和精采问询
不如第二季,情节虽然更加疯狂的反转了,但却没有那么多余韵可供回味。但冲着编剧这牛逼的驾驭能力,还是不得不五星。
8.5分,点点和心机婊一起挂了我都有点不想看下去了
Because I’m a police officer!D姐你牛,你要是没这么倒霉好好做警察其实你办案能力是本剧top1。K姐最后一集超帅。男主这季约等于废物。以及,Haris明明可以叫他们去查手铐上的指纹啊。
最后一刻,坏蛋迷途知返,为心爱的人挡了子弹,还提供了证词,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受到感染,原谅他之前的恶行。
前4集真的精彩,三季的线索全部集中在后面两集,有点乱套。点点输在这么弱的问题上,让整体大打折扣。
果然,精彩升级了…这剧套路深啊,悬念都留在开头结尾,中间平缓,fuck..被恶心到了。傻逼套路…
反腐,沉重的话题。能把一个严肃的题材拍得节奏明快真是可信扣人心弦实属不易。虽然英美法系国家的司法制度和办案模式与我们大相径庭,但透过本剧仍能发现不少惺惺相惜之处,比如大段大段的审讯戏份,在审讯语言的严谨细密、语调的张驰有度以及辅之以罗列出示证据的顺序和策略上展现了令人信服的专业。
哇塞一秒明白TVB那些义不容情天地男儿廉署剧的祖宗原来是BBC,虽然大段L&O式的审讯程序记录但火力全开的英治drama到让你怀疑人生完全不同于美式的all in control,忠奸尽皆过火出汁方才带来人生如戏的错愕感。Kate是伦敦邵美琪,Steve被冤枉时活脱脱一只尖叫的小土包子想起没用的甘树生。配乐走现实喧嚣风非常致郁。
如果这片子是5星,我得把所有之前同类型打了5星的片子,改成4星……才能表现出顶级作品与作品之间,剧本水品的细微差距。然而就是这一点差距,是太多剧本所无法企及的,扎实与天赋,缺一不可。这么一想大概也许这是这剧集为啥没有大红大紫的原因,就是它没有丝毫试图spoon feed观众,一路你要追着它跑,它不会停下来等你。
B站的阿婆主,赶快更新第四季可以吗?
要不是最后她牺牲生命找到至关重要的list并发送出去 这个案子就无法讲这些案犯绳之以法!不理解为什么最后都没有人参加的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