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抢银行的桥段还是很新颖,值得一看。
不过这还是一部拍给女性同志看的电影。
原因有三:一、犯罪分子一水全是型男,见面开会都是在豪华酒店,有事没事就夹根雪茄,还托一杯烈酒。
导演还没有必要地要肌肉男半夜只穿着一条小绷绷翻身下床走到窗边接电话,曲线展露无遗;二、两个警察一个是磁性声音硬汉,一个是西裔小白脸,确保吃定不同年龄种族女性受众;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算是坏人,也有一颗柔软的爱心。
相信那个长的像伍兹的厚嘴唇老黑搂着他那死去的女友撕心裂肺痛哭流涕的样子绝对打动了在场每一个少女和大妈的心,绝对是段誉再世。
就连那个最冷血的长的像前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家伙,本来要一枪朝着跟踪他们的警员的车子打过去,但是看到副驾驶坐着一个小女孩时就马上收了枪,要多温情有多温情。
肌肉男老黑在谋划抢银行的时候还要到处开车去找他那得了精神病在大街上疯跑的姐姐,完全是拼事业顾家庭的好模范。
这电影刚看完觉得剧情很松散,枪战爆炸场面都一般。
但是过后回味一下还是很有感觉的。
因为导演想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无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btw:音乐很有感觉。
特别是片尾受伤的肌肉男和他姐姐一起驾车逃亡的时候,他握住他姐姐的手,洛杉矶黑夜里昏黄的路灯下,温暖的音乐响起,让人泪流满面。
btwbtw:看到了梁家辉……不过他没有露屁屁……可能是老黑比他翘多了……这就是所谓的自惭形秽吧……
1、车子。
无论是大排摩托、小复古跑车,还是极品览胜。
2、A·J独身一身去买炸药那段的打斗很棒。
3、杰西街头逃脱的跑酷很棒。
4、枪就不用说了,是男人都爱。
5、在酒店和俄罗斯人火拼拍的比较唯美。
前半部分很一般,第一次劫银行来得太陡,感觉不怎么得当,但看了后半部分,第一次劫作为铺垫也很好,第二次劫很惊心动魄,是部好片子,可惜的是人死了大半,更可惜的是 老鬼 死得不是很惨。
里面的枪战太好看了。
一个一个的倒下,真的是枪林弹雨。
而且里面的主角怎么都这么帅。
只是结局太悲惨了,主角基本都死完了。
很流畅的抢劫,眼花缭乱,很舒服。
就是那个警察的女儿,带她一起开车去跟踪坏蛋的,本来准备带她去吃汉堡的没去成的那个小姑娘。
好可爱的我想知道是谁演的啊。
◎IMDB评分 5.4/10 (4,381 votes)一句话评论这部电影最有趣的地方是:这群劫匪可以说是集所有在银幕上打劫银行的技术手段之大成。
——MTV疯狂的、足够娱乐的一部动作片。
——《芝加哥论坛报》情节有着有趣的转折,但是人物的刻画是相当的失败。
——娱乐在线幕后制作 纯爷们的江洋大盗 讲述一群悍匪连环抢劫银行,爆烈警探与其斗智斗勇的警匪动作片《劫匪》,由约翰·卢森霍]普执导,保罗·沃克、佐伊·索尔达娜、海登·克里斯滕森、马特·狄龙等影星联合主演。
在银幕上,描述银行劫案的电影并不鲜见,而且其中多有精品,例如《局内人》《热天午后》《银行大劫案》以及《黑暗骑士》的开场惊艳八分钟,都是银行劫案题材里的翘楚。
提及这部电影的拍摄初衷,曾经担任《针孔旅馆》《灯红酒绿杀人夜》《隔离区》《纠缠》等片的监制格伦·S·盖纳说道:“这部电影是一部讲述警探和劫匪之间如何对抗的故事,当中劫匪抢劫银行的戏份是最大的看点。
当时我拿到本片剧本的时候,很快就被故事里劫匪打劫银行的段落而吸引。
故事里描述了一群非常专业的劫匪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他们抢劫银行不光是为了钱,还有着某种目的,而且故事里最让我觉得出彩的地方是,对几个劫匪掩饰身份,正常人的生活状态也有着不俗的描写。
我希望这部电影成为银行抢劫题材的经典。
” 在这部电影里,伊德瑞斯·艾尔巴饰演的是江洋大盗的其中一员。
自《美国黑帮》被观众关注之后,他近年来主演了多部话题电影如《摇滚帮》《婴灵恶泣》《纠缠》,在前不久公映的《失败者》里,他扮演了一位复仇心切的特工,拍摄中的漫画改编大作《雷神》里,也有着他的精彩演出。
对于这部新作,伊德瑞斯·艾尔巴说道:“这部电影里我是一个”坏人“,但观众肯定不会讨厌我的这个角色,因为他很友善,很风度翩翩,特别是对待女性上面(笑)。
这部电影是一个不那么典型的警匪片,因为他描述匪徒的段落远远多过描述警察,因为这个故事是想讲述这么一群身手了得的匪徒,他们的动机,还有他们在现实里的生活现状。
整个劫匪组织都由私下里就爱舞刀弄枪的男演员们出演,和他们合作是一件非常爽快的事,尤其是在拍摄动作戏份的时候,我们都很卖力,场面看上去也相当震撼。
” 花样百出的银行抢劫 曾经有很多电影反映过银行抢劫以及各种各样的巨额劫案,这部《劫匪》同样也以抢劫戏份作为卖点,那么在故事铺排上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元素,使得主创对电影有着如此的信心呢?
对此?
演员出身,曾经演出过《黑鹰坠落》《夺命感应》《24小时》《CSI》等片的绿叶演员、本片编剧之一的加布里·卡瑟说道:“我们参考了过去的许多劫案题材的电影,并且和其他编剧一起分析这些电影里劫案的种种细节。
我们当初定下的目标是,只要是其他电影里出现过的那些被观众牢牢记住的劫案的细节,就一定不能用在本片里,否则这样观众根本没法被影片所吸引,他们会知道,‘啊,这样的做法以前我早看过了,没什么出奇的啊?
’。
所以,我能保证一点,观众看《劫匪》,会对里面的劫案感到惊讶,我们用了一种令观众意外的叙事技巧和故事设计,让《劫匪》里的劫案乃至动作戏都有一种全新的感觉。
” 对于这一点,导演约翰·卢森霍普也大为肯定:“可以说这部电影最吸引的人地方就是对劫案的刻画,我们在制作的时候,曾经用偷拍的方式去拍摄影片的一些情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尤其是路人的反应,很真实,这是刻意去演很难达到的效果。
当然,真正的打劫戏份还是没有办法这样去拍摄的,不然如果真的被人当真,那麻烦就大了。
” 导演十年磨一剑 约翰·卢森霍普虽然早于上个世纪末就出道,不过直到2000年他才正式执导电影《黑狱喋血记》,而后沉寂了十年,这次他选择用《劫匪》来代表他在大银幕上的复出。
谈及这十年来的经历,约翰o卢森霍普显得很是沧桑:“我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电影人,拍摄电影也并不是我的主业,在拍摄完《黑狱喋血记》之后,我做了很多事,但大多和电影无关,不过似乎是注定的,最终我还是决定重新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导演’的位置上,所以就有了这部《劫匪》。
我喜欢这种警匪题材,我认为只要拍得好,这种紧张的对峙能让观众很快入戏,所以这次我在《劫匪》里尝试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目的是希望这部电影的情节不落俗套。
” 谈及这部电影的故事和演员,约翰·卢森霍普说:“这部电影对演员的要求是外形要有说服力,要有一种气场,不仅是劫匪需要,警探也需要,他们要让观众一看就明白,他是一个做事很专业的人。
马特·狄龙是这部电影里一个关键角色,他的角色是一名警探,他将和观众一起去解开整个故事的真相,完成角色的使命,而他扮演起这个角色来,很有说服力。
整个故事离不开演员们的发挥,而我很庆幸自己能够这么轻松就找到一群这么好的演员。
”
很MAN的男人 很帅的车子 很懂享受的家居 很彪悍的感情 中间一段家门口团聚的戏,慢镜头透着其乐融融,好似广告片一样。
每每个人都值得尊敬,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打劫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总比你拿个刀大喊:ip卡、iq卡全都拿来要好很多的。
剧本还不错,不过悬念差点,希望10年后能有个重拍版,加点悬念啥的。
有技术含量的打劫还是有吸引力的,弄得我都有点蠢蠢欲动。
但贪欲会毁了一切,所以打劫还是要适度,原来的两年出手一次的规定还是可靠的。
说《劫匪》是一部形式远远大于内容的影片,完全恰如其分。
事实上,内容元素倒是颇丰,但为什么让人看罢之后,还是感觉跟没看差不多呢。
其根本原因,在于编剧对整个故事框架的把握。
毕竟是处女作,致敬的痕迹过于浓烈,以至于刻不上自己特有的鲜活的烙印。
无穷无尽地向大多数稍有名气的警匪片看齐,一笔一划都要按照它们原先的思路出发。
以《偷天换日》为主,其他警匪片为辅,工工整整地诠释了一部没多少棱角,跌宕起伏欠佳,剧情一览无余的传统商业片。
菜鸟编剧就像是在完成一次普普通通的Homework,如此低调,如此和谐。
倘若将《劫匪》摆放到十五年前,我想,倒不失为一部具有优秀潜质的作品。
可惜的是,时至今日,警匪系列类型电影已经不能再靠四射的火星,狂飙的追车,邪不胜正的结局来征服观众了。
更多的上乘作品,俨然上升到了反思人性与社会的关系,映射社会制度,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准则等等,这样的高度上了。
正如《城中大盗》,同样的题材类型,足以让《劫匪》相形见绌。
抢银行手段的展现,固然重要,单纯的眼球刺激好比人们的物质需求;而完事溜之大吉之后,对于警与匪的深度刻画,才是影片最具营养成分的地方,这就好比是人们的精神需求。
然而纵观《劫匪》,“物质需求”大抵是做到了,但离完美还是差之千里的;至于“精神需求”,几乎可以说成是模棱两可的速食快餐。
《劫匪》最值得称道之处,非背景配乐莫属。
深刻怀疑,导演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对于背景音乐的安插与运用上了。
其实也并不是说,它的原声有多么绚丽,能给影片加分。
只是觉得,它至少体现了导演用心良苦的诚意所在。
既然剧本不给力,不足以吸引观众,若要改进势必将大费周折。
加之江郎才尽,已经是能力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了,那干脆在其他方面多下下功夫。
为此,这就有了通篇占尽90%片长的背景音乐。
影片在整体剧情的铺设方面,实在是没有多少可圈可点的地方。
开篇的抢银行戏码,极尽耍酷之能事,表面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只是在技术含量上而言,似乎没有任何看点。
《偷天换日》中炸塌路面,让运钞车深陷其中的经典场面,再次在影片中被还原。
当然,编剧自然不愿意照样画葫芦,略微的修改倒显得很是巧妙,让人眼前一亮。
这也是影片难得一处可以大呼过瘾的桥段。
俄罗斯黑帮,很无辜地又一次被设置成鲁莽无脑之辈,言下之意就是剧情上的纰漏。
《处刑人》里,俄罗斯黑帮们就结结实实吃了大亏,被兄弟两玩弄于股掌之中。
看来他们此番还是有“型”无神,派头十足,极具酱油与炮灰之神韵。
除却阿凡达美眉佐伊•索尔达娜,依旧是毋庸置疑的花瓶,演技没有发挥的空间也是理所应当的。
再拿得出手的就是《速度与激情》系列的主演保罗•沃克。
区区2000万的投资,几场勉强可以称之为火爆的场景,其花费就七七八八了。
正所谓,拿多少钱就办多少事,导演的确深谙此道。
《劫匪》最为失败,最让人痛心之处,莫过于人物形象的刻画。
人物形象不够鲜明,那就不足以深入人心,产生不了共鸣,就谈不上吸引观众。
事实上,几个劫匪从性格上来说,还是有很大拓展空间的。
只是导演一味如流水般在向观众呈现剧情,而恰恰疏忽控制了对于各个人物的拿捏力道。
出现的两个警察形象,也都有背后复杂的故事,但始终都没有全面铺开来。
观众看到的,只是导演竭尽全力想撑起整部影片屈指可数的内涵,妄图通过一些微小的细节来震慑人心。
这些所谓的细节,都能一一收到,但可惜的是,还远远不够。
颇有一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无奈之感。
而这,正是最考验导演的功力之处。
在各种题材的电影作品层出不穷的当下,光学习致敬是乏力的,必须得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元素。
《劫匪》用力很猛,诚意斐然,但还是难逃平庸俗套的怪圈。
将所有见惯不惯的元素统统整合杂糅到一块,这样的作品很容易被人们所遗忘。
这个片子中的绝大多数情节都很面熟。
但是揉到一起还可以一看。
这样就算不错了。
也是一种水平吧。
结尾貌似还想提升一下,结果也就那样。
可以看看。
会不会结尾啊 恁们!
还算比较精良的作品,画面调度、剪辑都看起来很轻松很舒服。bunch of handsome。。。。
这片子新在哪里?新在以前逃跑用跑的,现在逃跑用酷跑!
黑人兄弟赴死的镜头让我想起了 英雄本色
叙事节奏好,剪辑棒,没有冗余。酒店的shoot out 忒精彩,这部片真被豆瓣不少观众打成低分了——我不服,哈哈。豆瓣打分有点低。
基本是浪费时间
婆婆妈妈的劫匪
剧情还是很有意思的,但是导演没能给每个人留足够的时间。比如横空出狱的Ghost,他替兄弟背锅的过往只是一笔带过,导致他的复仇在观众看来无法共情。比如主角团,除了知道他们关系还不错,有家人也会爱之外,并没有足以区分每个人的关键记忆点。比如两个警察,虽然有家人有脑子也有正义感,但观影的重点在匪帮这边,导致了警察的定位就很讨人嫌。再比如工具人俄国人,最后也就是沦为了“砰砰砰”的背景音制造者而已。想交代的太多,没有合理的处理,导致剧情走到结尾,观众普遍会觉得迷惑,觉得只是四方势力的互殴,吃个瓜就算了。有点浪费了他们苦心的计划和应变的机智。而且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这个电影到底想表达什么?星星全部献给长相可爱肉体美好的海登,和猝不及防捅了我一刀的保罗沃克。
西服啊,修身款啊,包郵啊~
这剧情搁在天朝完全不会发生的。替同伙坐牢的老鬼放出来之后应该是直接当老大的,不会发生女人被抢,钱被控制,还被踢出组织的情况,就算真发生了,在这一系列的事情发生完了,最后赢得胜利的也应该神勇的警察同志,因为这才能扬我天朝雄威,彰显党的光辉。
最近看过不错的充满温情的劫匪片,烈酒雪茄高级酒店,《偷天换日》那段的调侃不错,俄国佬枪战那段配乐很有感,跑酷那段也不错。
8个男演员,戏份差不多,每个都拍出了个性,节奏也掌握得不错。枪战的好几个镜头都是模仿吴宇森的。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大多美国电影里,俄国黑帮都是没头脑的狂徒。
铺垫太多,风格太花哨,但反派真心有腔调~
为保罗·沃克而看,可惜戏份较少。作为一部动作片尚属合格,团队犯罪也还算过瘾,不过多少能看出点儿《十一罗汉》的意思。只可惜在众多人物中,没有进行良好的塑造或者足够的挖掘,使之可以撑起这部戏。失去了对剧情起到推动或为主角增色作用的配角们倒成为了累赘。片子的不完美结局倒是在意料之外。
胡打亂鑿的2集美劇,這水準在電視上播幾次也就得了。一堆墨蹟娘炮,廢話多長得醜。.. 另外, A.J逆生長? 看看他的抬頭紋吧。
7.6,个人认为本片优于《城中大盗》,劫匪及差人个个性格鲜明,在枪战戏及弘扬男性友谊方面甚至有鼎盛时期吴宇森的影子,最弱的一环是马特狄龙那个警察太SB了
说实在话,是来看保罗沃克的,可惜这小伙不给力,完全成了龙套,还给那个THE LOSER里的黑鬼完全抢了风头。
节奏紧凑,剪辑凌厉,牛逼啊,跟俄国佬火拼一节的无声处理很棒!结局我也很喜欢~
55/100。开头20分钟还可以,剩下来就是看编剧脑袋怎么被驴踢。跑酷的部分真扯蛋。
今年的action movie质素都太差了.robbery的编剧太白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