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毕赣用4K+3D重拍了一遍《路边野餐》,也就是《地球最后的夜晚》后,我对国产文艺片导演自我重复来个商业版的重要影片“重拍”宽容了很多。
没想到,我最喜欢的朱文和章明竟然也自我重复了。
期望管理中,我已经自动剔除了“自我重复不扣分”,因此最后一组镜头平行时空里的交汇,冥冥之中缘分天注定我也还是当成第一次看那样告诉自己该感动。
但,加了味精的鸡汤真的除了喝完后口渴,难以留下任何的回味。
当麦强和陈青变成了城里人,他们变得冷漠疏离,不愿讲逻辑,更没有情感甚至身体上的沟通。
当麦强和陈青变成了城里人,他们变得话痨、爱试探,但连情感爆发都只是大吼大叫几句。
当麦强和陈青变成了城里人,他们只有虚伪和欲擒故纵。
当麦强和陈青变成了城里人,他们反而分居两地忙各自的事业,还老怕对方看出自己的爱有多深。
矫情吗?
真的很矫情。
感觉导演和编剧真的都老了,没有荷尔蒙了,整部剧竟然没有一点真正的愤怒。
倒是老得没那么快的观众在看完一周后忍不住将愤怒发在了豆瓣。
《热汤》是一部由章明执导,陈都灵 / 李梦 / 白梓轩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讲述了大数据时代下四组看似无关的人物,他们平行而又交织的人性挣扎与个体遭际故事。
该片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下人性的挣扎与个体的遭际。
四组看似无关的人物,逐渐交织,自行其是的时空隐现关键性转折。
故事超验有趣,有极强的艺术风格。
国产的“归国教授“的演员”那个土鳖的底色哦,虽然片中刻意让他与埃及打酱油“秀”了一段英文,还是土得没边,看他那在池边咋呼半天的一跃极丑姿势“入水”,拍在水面,我是委实憋不住了,就这?
这像一个留洋多年的博导?
更会像一个他口中的从小与小伙伴在村边池塘里嬉戏玩水的农家子弟?
可拉倒吧!
有点儿跑题了,但据说那个自视为文青的导演取这个闷骚的片名的意思是:几个女人共赴的这一汤池水,野心大到想透着各种影射与暗喻,却一团糟麻,所以我先跑跑题,说一下那个暴露狂似的老头最多的所谓象征成功人士实则土得掉渣的泳池场景戏……还有,好一个障障的酒酿圆子梗,呕……
我表示我真的看不懂,你甚至是几名角色实现完美切换,前半场还在思考这是啥,后半场直接随缘了,愿意怎么怎么着吧,辣鸡,不推荐看,除了导演之外谁也看不懂,建议导演甭搞这种艺术也不艺术还要强行艺术的片子,剧情老套,确实不推荐!!!!!!!!!!!!!!!!!!!!!!!!!!!!!!!!!!!!!!!!!!!!!!!!!!!!!!!!!!!!!!!!!!!!!!!!!!!!!!!!!!!!!!!!!!!!!!!!!!!!!!!!!!!!!!!!!!!!!!!!!!!!!!!!!!!!!!!!!!!!!!!!!!!!!!!!!!!!!!!!!!!!!!!!!!!!!!!!!!!!!!!!!!!!!!!!!!!!!!!!!!!!!!!!!!!!!!!!!!!!!!!!!!!!!!!!!!!!!!!!!!!!!!!!!!!!!!!!!!!!!!!!!!!!!!!!!!!!!!!!!!!!!!!!!!!!!!!!!!!!!!!!!!!!!!!!!!!!!!!!!!!!!!!!!!!!!!!!!!!!!!!!!!!!!!!!!!!!!!!!!!!!!!!!!!!!!!!!!!!!!!!
这个汤汤可真渣呀,开始是被短视频教授PUA陈都灵吸引过来去看的,拉着进度条看了几个桥段以为是四个都市女性的生活故事。
但后面闲下来静心看到前段,根据鸡蛋和泳衣可以发现4个演员是饰同一个汤汤,而在面对不同男人前的状态。
陈都灵演的是被教授PUA前面最弱势的博士生,李梦演得则是面对穷追求者高高在上的富家女,酒吧女则是演的促进家庭和谐的乖乖女,最后大平层女则是演的备孕妻子的贤妻状态。
但随着剧情推至后半段,百万银行卡和求婚戒指让我发现时间并非不同时空,而是同一时空下运行,再加上未婚测孕、取精的细节,进一步确定了汤汤和海龟男同居以夫妻状态生活的事实,但是她却同时以柔弱学生形象面对教授若因若无的职场骚扰和欣然接受外地滴滴男的舔式追求。
她还真多变呢。
最后通过结尾的时间回溯镜头发现她在教授面前不敢游泳暴露的清纯乖乖女也是伪装,早在教授到来之前她就喜欢游泳和粉色性感泳衣,并且在接受滴滴男的猛烈追求时欣然选择了富裕的计算机专业海龟创业男。
我只能评价一句,好一个时间管理大师!
热汤观后感首先先说非常之激动,我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种出来以后一直讨论的电影了,在电影大寒潮的情况下,给中国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
赶紧记录下一些感受“我能问你个问题,你幸福吗?
”好像是当年央视做采访时非常火热的一个话题热度,同时也贯穿了整个主题。
客观电影中不乏有一些看似俗套的剧情,把表面抽丝剥茧,看到故事的本质,往往是简单的,其中分为了四条故事线,比如其中女博士和教授的关系中,两人貌似是一种模糊的,游离的感觉,有试探,有对自我的突破,这是我一会儿要讨论的第二个观点,边界感。
以往的电影在出现这种教授学生的这种可能涉及潜规则的问题下,充满讽刺,批判或者是某一种相对鲜明的观点,但是导演的观点一如既往是没有观点,就像《冥王星时刻》中的村妇对来村子中的导演有反应,但导演永远是不讽刺不批判不支持不反应,就像一个冷静的客观者在审视人间态。
仿佛每个人都有选择的理由也有自己的立场,只是表现,不评价,让真理隐匿于云雨。
边界感边界感是我想谈的第二个话题,也是整篇看下来我描述篇幅最多最精彩的一条线,就是女博士和教授的故事,游泳和泳衣以及各种细节描写,总给人一种性与侵略方面的暗示,有点像一种理性与感性的博弈,女博士仿佛对抗这种神秘的引诱就会没办法顺利毕业,教授仿佛在刁难为求肉欲之欢,但是彼此都没有去踏破这个边界。
然而对于这个感受不知是审查还是其他原因,都表现的异常克制,好像中国电影在审查制度之下对于电影表达的另一种新鲜的探索和尝试,并且这种尝试从另一个层面来说非常成功,是一种充满了东方韵味的隐晦,是一种亚洲电影独有的神秘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后面两个人均打破了这种边界,但是不是向放纵层面的打破,而是更深一层的对彼此心里防线的打破,女博士不再害怕直面自己,教授也选择去直面自己的婚姻与人生,从欲望的隐晦到人性的升华,这种对人物的刻画是极为深刻和不可多得的中国方式,让我为止感叹。
现实感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文艺青年群体仿佛都对侯孝贤杨德昌之类的风格非常之憧憬与希望,总是希望自己的镜头,画质,构图去模仿台湾新电影,去复古,仿佛那就是我们所崇尚的一种高级。
于是便引出了新的问题,以前的观点都被前人讲过了,那我们这个时代谁来讲述?
我们这个时代所发生的事情,所该有的思考谁来做?
于是我一直在思考,如果去反应现在当下社会的问题,我该怎么拍摄?
这种电影从侯孝贤到贾樟柯等人之后,当代电影的领域一直属于空缺,也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而且最难的地方在于,拍摄当代话题稍有不慎就容易给拍俗了,一个不对就会饱受诟病,因为我们活在这个时代,所以总觉得过去的事情令人尊敬,而没有人重视当下。
章明导演站出来,做了这个先例,他告诉了我们当代故事该怎么讲,怎么样可以讲得漂亮。
影片风格影片风格手法延续了导演的一贯风格,充斥着这种模糊与朦胧感,确实从美感上来说也许这部电影并没有现在社会审美的大多数所谓的“电影感”,但我觉得这并不影响故事内部思想的高度。
伴随着穿插于四条故事线中的道具,信息,台词,剪辑,好像在讲四个事又巧妙的融为一体,最后魔幻的泳池中几个女主角分别穿上了这件泳衣,所有的人世间的偶然与必然在这一刻相遇,我认为这是思想主题方面的大高潮,人和人之间的命运如此相似又各有不同。
总体来说,电影非常好,有深度,但注定不能为大众所欣赏反思,这也许是一种时代或社会环境的悲哀。
四组人物,因为泳池被微弱地串到一起。
被刻意使用的符号,试图隐喻人物关系(泳池和游泳、两个无精男、三件红色泳衣、两张一百万的卡)。
但是这些符号要么是无端的重复(刻画男人无能,需要两个无精男这种小概率事件的重复吗?
),要么是太过于直白(泳衣是性的符号,是常规衣衫到裸体的过渡)……既然符号作用低配,我们再看看人物:影片中的男人,包括干女儿一直未曾出现的男友,几乎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无能”,唯一正常的“网约车男”,在让出驾驶座之后,被人追尾(追尾即尾被搞,意义大家自行脑补),因此,他也是一种“无能”。
女人的形象,要么是游走在要不要以身体做交易的边缘(论文女在教授的泳池边进退失据)、要么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移民女有一个模糊的移民诉求,而隐约感受到真爱就在身边的时候,却不知如何自处)、要么是在得到和失去间权衡不下来(煲汤女得到集帅+有钱的男人的爱,但这个男人却无精,一个没法生育的残缺男人)……符号和人物刻画都不能出圈,那我们也只能去找主题了:不难看出,“幸福感”正是。
几对人物,只有老教授“幸福就是痛苦的减轻”,多少让我有些戚戚焉,其他几组人在这个领域的答案,都是市井里巷的出息,都瘙不到痒的,既然如此,对章明这个量级的导演,我们必须失望
那天看完沙滩放映《不法之徒》,正打算回去,偶然发现《热汤》还有一场市场放映。
刚到三亚的时候,《热汤》的展映场已经全部结束,听到周围看过的朋友褒贬不一,又是章明导演新作,立刻激起了我的兴趣。
电影由四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故事构成:渴望拿到博士推荐信的女学生、饱受生育问题困扰的婚后女子、在移民与相亲之间游移的女乘客、还有那个家庭环境优渥的女孩,她口中的完美男友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本片让故事中的女主人公陷入困境,看起来在积极解决问题的是男性,然而其实随着剧情的推展,他们也各自裸露出了背光的那一面,或脆弱,或愧疚或欺瞒,或爱的太满而控制欲作祟。
我把这部作品的观影,视作为渐渐打开心门的过程,从起初凌乱松散的叙事线索,到人物关系在一次次的聚与散之中逐步清晰了轮廓,故事的羽翼和血肉从而丰满起来。
灵魂是有重量的吗?
那个无法生育却隐藏秘密的丈夫,坚信没有孩子一样能拥有美好的婚后生活。
为了让妻子拥有安全感,模拟一家三口的仪式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孩子。
这个机器人基于大数据与学习,掌握了夫妻之间的互动原则和喜好,是丈夫废寝忘食而研发的,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
“孩子”果然是乖巧而贴心的,似乎无所不能,有那么一刻我也曾幻想这种科技在未来会否成为丁克家庭的一种选择?
甚至经过不断地交互和学习,它会不会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人,拥有性格和灵魂?
这可能是电影中最为科幻、最具未来感的一则故事,在两性关系话题的探讨中,引入了关于人机交互的思考。
并且其中有一颗镜头让人印象深刻,就是夫妻在争吵中摔坏了机器人,它可怜兮兮地一边眨巴着双眼,一边冒起了白烟,看上去像极了灵魂出窍,这很“黑镜”。
其他的三则故事也自有其精彩的部分,这些人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
观影的过程中我也努力地寻找,然而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只在某天的同个时空中相遇在温泉度假区。
我认为这样的处理方式大可不必,要么专注地讲好一个故事,要么让这些人物之间的联系更加微妙一些,不要那么地刻意,例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中的呈现就很巧妙。
标题是片中那位男教授对于“幸福”的解读。
可以找个时间补一下章明早期的作品了。
完成度还挺好的,优于院线片的平均水准。
据说是拍摄于2018年的上海,那时的上海可真好呀。
家庭主妇汤汤、夜店黑老大的女儿娃娃、常坐网约车的都市女青年、求导师给予 推荐信的博士生,这四个人其实是一个都市女性的一体四面。
片中的人在讨论和研究都市人生活的幸福感。
热汤应该也是扣这个幸福感,比如寒冷冬夜里一碗给你温暖的热汤。
当然这个在片中的表现是既可以用来喝的煲汤,也可以是用来泡的温泉。
长辈们保持着他们的既有认知和爹味,年轻人表现写她们的忙碌、困惑与迷茫或是不明所以的迷失。
片中探讨的问题都很着地气但又浅尝辄止、浮皮潦草,可能是因为说多了也过不了审吧。
玩结构是章明导演的拿手好戏(《巫山雨云》可比昆丁的《低俗小说》早了不少年),他自己还还在片中客串了个一闪既过的帮教授妻子办理离婚手续的律师。
最后八卦一下,时间真是不等人,片中之前演过《左耳》的陈都灵还有演过《天注定》的李梦真是都老了不少,片中还有个长的超像蒋友柏的男演员。
一手法如果小说在渐渐失去纪录的功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继续焕发活力,那么电影大抵也如此。
画面和声音,就像文字的排列组合,并不一定有前因后果来龙去脉。
想要追求做到的,只是一个想象力的激发,一个更大的话语空间、交流空间、探讨空间的建立——而这种东西是不能被描述所框定的,因为作品本身也会脱离创作者的掌控,变成独立的有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这早就超越了那个对与错、是与否的二重评论,因为层次、视角,甚至是主体,都是无穷无尽的。
1. 省略和经历前因后果和人物背景就这样被省去,我们不需要全知的视角,我们只是短暂的驻足观察一段小小的被演绎的经历——虽然有细枝末节的补充,这就是创作者最大的润色。
而后,我们又回归到了我们自己的轨迹之中。
作品和角色不应该成为我们窥探欲望的发泄口,而事实上,现实中也很难有人会对另外的一个人有如此详细的认知。
每个人又能在现实生活中留下多么不可磨灭的浓郁的印象呢。
虽然是空,确是不可或缺的组成的一部分。
欲望应该被搁置,因此得已缓解。
2. 重复和变调重复的物件是一个玩味十足的符号,他所引起的联系也让人浮想联翩。
虽然在最后只有放弃这一无用的尝试举动,反而变得饶有趣味起来。
也正是因为了这层重复的象征意味的加入,整个故事变得有节奏和有韵律,有了一个主要的基调,从而衍生了很多的变奏。
整体的张力也更进一步。
3. 现实和超脱所有的人物的塑造,物件,甚至是剧情,都是导演拿来展现的道具,包括无中生有的AI机器人,包括情绪表达器。
现实之外的一点点有分寸感的跳脱又带来的是丰富的活力。
不论他的意味是什么,但这种突然切入的张力就牢牢掌控住了我们。
比如章明经典的《爱情狗》的结尾:原来一切还可以如此玩世不恭,这需要的更是超凡的勇气。
二内容幸福,开心,美满,如意…等等的美好愿景都是生活的一种指向,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生活与现实。
而其中,生儿育女、婚姻、学业、环境等问题都是生活这个容器的一个外化,诚如那些持有着看似是同一件物品的不同的相互关联的人物(而回到现实,又有什么东西是专属于一个人的呢)。
共同享有重复物品的人物也包含着我们,他们的问题也引诱着我们的记忆和经验,有的被解决,有的被搁置。
时间回溯的时候,他们也在某个时间经历着这些;空间回溯之后,他们也在某个空间经历着这些。
章明只是把几个人物的关系了结,而当我们最终把眼光从他们的故事回到现实,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抵达这一个比较平静的时刻呢。
就像科技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匹配也并不能带来像样的幸福,矛盾存在于潜藏之下的沟沟壑壑之中,无助于确定和表现,只能作为一种外在的环境和物品的手段,作为新的社会和世界形态的一部分,作为新的空间的一部分,目的是感官的暂时满足,甚至是矛盾的搁置。
而这个容器稍微露出来的一点出口,就是直截的表达和行动——这也是最剧烈的高潮部分。
而幸福,这可能本来就是不存在的一种感受。
它的目的只在于延迟我们对满足的渴望,以此作为在容器中生活的动力。
三向新世界进发1.新空间酒吧、别墅、出租车、大平层、度假村…我们有了新的产生模糊不清和捉摸不透意味的地方2.新形态到处都是新产生的观念和不断发展的矛盾,让我们不再受到过去影视文学的桎梏,拥抱它们
很幸福的夜晚。点映场邂逅了两个专业老师,一路聊到地铁,真的很激动😭这不比电影里生硬的幸福柔软多了吗
让我这个章明粉丝公道地说一句:通过镜头语言和阴森的配乐,导演难道不是在讽刺男教授的油腻和女学生的虚荣吗?难道不是讽刺黑帮爸爸和女儿的虚伪吗?难道不是讽刺人工智能专家和未婚妻的庸俗吗(包括最后一幕庸俗相遇)?章明唯有对心宽的司机小伙彻底同情,那是他一直拍的穷小子崇拜女神。章明是直男,是高傲,但绝对不油腻,他只是在拍复杂的人、立体的人!一个女人的四面体。当然观感确实很糟,四个面向都没头没尾也没有激烈的动作,只有生活的碎片和用嘴说出的表达。《被光抓走的人》结构类似,但人物写实,只探讨爱情,就舒服得多。章明总能像洪常秀一样反映多层次的人性,但又放不下中老年传统文人该死的社会评论,题材不适合啊!哦还没有提李梦,我愿意把所有的赞美献给李梦,演技碾压全场,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句话就藏着无限的故事,爱死她了!
#艺联影展深圳站章明说:“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种族,人类最原始的那种邂逅,那种擦肩而过,都是最美好的。而我们对于这种美好的延伸,便是对幸福的追求。”然而我只看到了无穷无尽的male gaze
影像质感像廉价精装公寓住满了十八线演员,每天用着开放式影棚里的生活道具认真过日子。网大美学与海报的诡异反差更令人遐想,工作室难道也是以电话诈骗、网络聊骚的形式筹得拍摄成本的吗?文本当然全无一字可信,结构更是幼稚玩笑,但何妨窥见一种土味视频式的集体潜意识?基因鉴定、AI女儿、幸福感指数…离奇古怪的语料被捏合,像极那些注定不会被电影美学所考虑和容纳的大多数群体的生活语气,既边缘又现实,甚至不可理喻至有些魔幻。章明的有意思在于他没有美学包袱,所以他可以不自知地拾起那些逃窜蛰伏于十八线县城影院、被人忽略的、大量生产的、专门供给底层男女cheap thrills的影像视觉,拍摄出这种裂隙中的猎奇之作。
某几个时刻让我有“太对了”的感觉
什麼破鬼?陳都靈會演戲嗎?李夢戲可以 神神叨叨 瘋瘋癲癲本色出演
想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为了看李梦来的 完全没有电影的质感 纯爷们儿味很重 认识了一个很帅的演员白梓轩
章明的本意仍然试图探讨某种80年代的形而上学概念:幸福。但在这里作者是被阉割的,隐藏在表层之下的却是某种亚文化美学,如同以郭共达《杨之后》的方式拍摄《爱情神话》,影片之中的上海更像是兰德/格林斯潘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东方城市,被技术物占据,对于来自中国本土——甚至上海本地——的观众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在将其认定为完全架空的同时,又通过iphone手机铃声,导航的电子语音以及疑似作为广告植入的可口可乐等熟识感将其拉回微观,正如格林斯潘在著作中提及的两种城市文化:顶层和底层的negation。《热汤》的叙事诡计是将汤/泳池(甚至可以参考作为阈限空间的池核)作为一个液体状态的服务器或是属性资料库向影片空间散发叙事,彼此如同莱布尼茨的单子,在影片的结尾我们会发现它并不相通,却映射着本构的相似性。
故弄玄虚,故作高深
这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整了四个完全不相干的小故事,而且还非常割裂,完全看不懂要表达个什么意思。而且台词能不能说点人话?听听是正常人该说的话吗?还什么「你幸福吗?」真的是很令人无语!各位主演演的也是相当敷衍,陈都灵和李梦演的都是些啥,尴尬癌都犯了,更不用说另外两个小故事,更是没眼看。最后把这一群人都出现在一个时空里仓促收尾,真是牛批!整体来说,拍的非常油腻猥琐又相当拉胯,一星走好不送。
跨越阶层、职业与特定都市空间的幸福感终极命题,从抽样调查、机器算法到四项个案的都市社会学深绘、再到各色人等合四为一的共情化呈现,从片名“热汤”的丰富多元意蕴到男女之间暧昧场景的情景剧化表达,还有编剧朱文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改编赋予的戏剧张力与舞台感。纵然在流畅性和部分表演呈现上还存在一定瑕疵,章明导演聚焦上海都市知识中产生活的这次创作尝试,仍然可圈可点、余味无穷。
你这个电影,好难看呀!
2022 184故弄玄虚之嫌,但还好,看完还值得想一想四星鼓励电影探索多元化,还蛮有勇气的还是三星吧,教授那条线真的处理不到位
哈哈哈哈章明真是不遗余力把他的直男癌和中年油腻渗透到作品的每一个毛孔里...主角既是四个女人,也是同一个女人;片中男人形象是他对自己的幻想投射,也包含些许自知和自嘲。对导演审美和价值观难以苟同的同时,竟然也觉得充满怪异的趣味。资深中年男教授和露肩短裙的女博士在暧昧场景中探讨幸福感和科学理性话题(编剧承认想写情欲但是因为章明的教授身份所以要避嫌,汗),被高富帅码农老公无限宠爱的完美女人居然嘶吼“不做母亲的女人是不会完美的”,纯真小美女有个黑社会爹和企业家妈,网约车小哥不知出于怎样心理永远喜欢对李梦热脸贴冷屁股...看出章导不服老了,也不年轻了别成天惦记哄骗小姑娘了
结尾泳池那一段蒙太奇很妙
熟悉的章明莫比乌斯散点叙事,众声喧哗,擦肩交错,对倒也对镜自照。一如既往的男性凝视和女性想象,老教授和女学生那段是章明情史自传吧。9.16光美三溪
实在难以忍受中年男人的抒发感悟,只有最后的“叙事诡计”带来一点灵光
7.3 #SIFF#10 类似题材国内较为少见,不得不多加一星,在科技,工业发展对社会,人的影响上走向了《红色沙漠》的反面,在如今的人工智能冷漠,理性的话题下,章明透过人工智能本身看见其背后的人,也就是说,人工智能是一个以人输入,以人输出的端到端的网络。但是章明本身仍然是恶心的,教授部分插入无关的越界戏,电影4个part整合度不够,酒吧部分和其他3个part脱节严重
@陆家嘴中心 熟悉的潮湿绿荫和廉价网红风拼剪出的怪味特调。不同阶层阶段的女性面临的不同挣扎,哪怕相对有张力的教授和小镇女学生之间的冲突都食之乏味犹如隔靴搔痒。“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痛苦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