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ソマリと森の神様 Season 1,Somali and the Forest Spirit,Somali to Mori no Kamisama

主演:水濑祈,小野大辅,七海弘希,铃木达央,小野友树,早见沙织,小林优,速水奖,关智一,茅野爱衣,高垣彩阳,柴田理惠

类型:电视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0

《索玛丽与森林之神》剧照

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2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3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4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5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6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3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4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5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6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7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8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19索玛丽与森林之神 剧照 NO.20

《索玛丽与森林之神》剧情介绍

《索玛丽与森林之神》长篇影评

 1 ) 任何疼痛,都无法被藏匿

当初下这部电影,是看上它的名字叫《蛋糕》,就以为是那种适合大半夜左手搂狗右手往嘴里挖乳酪蛋糕的那种疗愈系轻喜爱情片,加之主演是詹妮弗·安妮斯顿,演什么我都爱看的甜姐儿之一。

于是我下班真的买了芒果乳酪和苦巧蛋糕来配片啊,搂好了狗,摁下遥控器……然后发现好像有哪里不对。

这绝逼不是一部空气里飘漾着甜蜜气息的那种片。

反之,疼痛、止疼药、死亡、幻觉or鬼魂贯穿了全片。

安妮斯顿扮演的女主苍老而憔悴,时时都要忍受着车祸后遗症引发的阵痛:生理,还有心理的。

这是真正展露她演技的一部片。

另外,我觉得这是她塑造的最好的角色。

或者片名应该唤作《疼痛》才合适。

至于蛋糕,那其实只是她通往疗愈之路的一把钥匙。

如果你抽丝剥茧地去掉演员入骨的表演,或者你并未真正独自面对过生活中的黑暗时光,或者你的人生充满了阳光压根儿就没有狗屁黑暗时光……那么这部片的剧情简直俗不可耐:女律师遭遇车祸后痛失爱子,为了分解创伤造成的身体疼痛终日与镇静剂为伴,哦,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保姆。

然后互助小组成员妮娜的自杀,触动了她(她开始为妮娜的鬼魂所困扰,其实应该是镇静剂致幻),她开始接近妮娜的丈夫,试图探索妮娜之死,也曾试图卧轨,但是谢天谢地她活了下来并且最后一个镜头意味着她有被疗愈——忘掉这些剧情介绍吧,它们仿佛和电影本身没啥关系,剧情顶多是支撑的骨架,但是那些关于疼痛的探索,才是这部片的血肉。

这部片区别于俗套的好莱坞温情励志大片之处就在于:它几乎用百分之99的力气为你展示绝望,而只用百分之1的结尾,给予女主和电视机前的你以希望。

但是足够了。

能够正式而郑重地面对痛苦,导演很棒。

痛苦无法被隐藏——导演显然深谙其道,但是很多人不明白。

是的,痛苦最终顶多是被时间缓慢地分解,被生活的潮水湮没,升华在虚空之中,但它从来无法被人为藏匿。

而明天与希望又是什么,有时真的是痛苦累积到百分之99.99时,升腾出的瞬间的宁静。

但是有一些人,他们眨下眼睛的功夫,峰值就达到了百分百,比如妮娜,于是她纵身一跃。

所以说,每个人都应该寻找到抑制痛苦疯狂生长的方法,镇静剂、酒精、音乐、聊天、饮食、运动、性……在达到浓度百分百的峰值前,让它降低哪怕那么一点半点。

因为同死亡相比,再疯狂的生命行为都可以被原谅。

安妮斯顿和妮娜的鬼魂(我认为是镇静剂带来的幻觉)躺在铁轨上,妮娜说死前的遗愿很重要,是死后唯一可以被带走的。

“麦当劳的薯条”“水宝宝防晒霜,因为我爱死那个味道了”然后,她终于说道“我曾经是个好妈妈”——我瞬间泪崩。

其实她一直隐藏又规避的真正痛苦,就是那个孩子。

我想她最终关于痛苦的救赎,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

 2 ) 给你们的一封信

相信你们都看了我的故事。

可能你们会觉得有点扯淡。

我也是。

因为人生本来就挺扯淡的。

我本来有着不错的生活。

我长的漂亮,嫁给了一个帅气的老公,生了一个孩子,我每天都沉浸在幸福之中。

可是突然有一天生活把我击倒了。

一场意外带走了我的孩子,让我留下永久的病痛,我失去了爱我丈夫的能力,我把他赶出门外。

我失去了我的生活。

真挺扯的。

我本来也是个小甜心,可是现在被生活和病痛折磨到精神崩溃,我冷言冷语的对待别人,我什么都不相信,我像世界展示我的丑陋和痛苦。

我想死。

我每天做着复健,然后面对空荡荡的房子,和我已经空荡荡的心。

一片荒芜,什么都没有。

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活。

我不在年轻了,我失去了好脾气,我的生活是每天多吃点止痛药让自己好过一点,然后在互助协会听其他人抱怨他们的痛苦。

我无动于衷。

听说有人死了。

我在想她是不是解脱了。

协会的人把我扔了出去因为我不愿意配合,教练也开始对我不耐烦,因为不愿意做复健。

天啊。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曾经年轻漂亮充满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世界的大门在为我敞开。

现在上帝好像收走了他对我所有的恩赐,让我一个人坠入黑暗。

我出现了幻觉,仿佛看见了那个自杀的女人跟我说话。

我想问她,你为什么死。

我感觉她只想带我走。

这样痛苦会结束吗?

你们不知道这有难,起床,说话,对我来说已经变成了煎熬,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下去,以及未来还有什么能让我期盼。

终于有一天,我走去了铁轨。

趁着保姆不注意的时候,我躺在上面,我有点紧张。

我回忆着自己的上半生,如电影画面一样在我面前播放。

我还有什么喜欢的东西吗?

有。

我想再吃一次麦当劳的薯条,它们很美味。

还有某个牌子的护手霜真的很好闻。

那个保姆冲了过来对我大喊大叫,我起来了。

她很生气,我想,自己这么久以来做的都是让人生气的事情。

但是其实我没想死。

我跟她终究不是一样的女人。

我想到我新交到的朋友他的儿子还想要一个蛋糕一个风筝。

我想我至少还能做到这些。

这让我觉得一个会做蛋糕的小偷也没那么讨人厌了。

我爬过自己心里的废墟走回了车里。

习惯性的躺了下来。

你们知道这有多难吗。

站起来坐下,对我都变成了苦差事,我曾经想就这么躺着。

无论如何我都不要起来。

即使有警察查到我的头上,我也不要移动分毫,因为移动太难了,对我来说,我觉得我已经没有力气了。

太难了。

我抓着摇杆儿。

一把把自已扶了起来。

我不想躺着了,我想坐起来。

我会走到新的朋友家,把蛋糕和风筝送给他的儿子。

不管这一切有多么难,我想做到。

这一次。

我想在废墟上面活下来。

 3 ) 疼痛地活着

前几天无意中翻看到的一部电影。

是女神Jennifer Aniston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讲述的是慢性疼痛症患者在面对疾病,丧子之痛的日常。

我能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疼痛。

不断地服用止痛药,酗酒,移动的每一步都恨不得端着自己走,远行时小心翼翼地卧躺和说话,向周遭不经意流露出的满当当的恶意,任性地处理家里孩子的遗物,和管道工人做爱……她好痛。

痛得难以言喻缺乏表达方式。

其中最深切的是她的几次下水。

一次是因为半夜疼得睡不着,她到自家游泳池里小心翼翼地侧泳,水波划动,手臂的挥划和配合动作的叫喊,好痛;还一次是在理疗中心,辅导员建议这个半年来没有任何进展的病人“另寻高明”时,好痛——明明看起来像是在积极生活,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看穿自己内心悲痛绝望,那种……是羞愧?

是不安?

还是说,只是逃避?

原来逃避也那么痛。

最后一张图,是片末了。

算是一个和解吧,主人公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个和解。

然而并没有非常刻意,并不像许多生活勇士那样,骑着高头骏马,配着利剑,高傲地向敌人甩去一双白手套,宣誓对战,并没有。

她只是,小心的,忍着痛,往前走了一点点。

可是却让人看得欢呼雀跃。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蕾切尔的婚礼》,是一部毒瘾戒除者艰难真实的心路历程,她回到了家,家却拖着她往回看,不断回顾,不断痛苦,层层揭发,却最终因家人的谅解而得到了救赎。

作为剧情片,后者更胜一筹,作为人生经历,前者的痛更痛。

且同是丧失亲人,她以一句“我曾是个好母亲”(她说的“曾经”,我的理解是相对于她还是“母亲”身份而言的),让自己获得了救赎,她是自救的。

因此和解也就来得顺其自然。

http://user.qzone.qq.com/812108388/main

 4 ) I have been better

《蛋糕》可能对有些人而言是一部很闷的作品,对我而言不是。

一个失去儿子,自己也身受重伤的母亲生无可恋,死,在诱惑着她,活,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她毫不在意地打破出事前所有建立好的体系和准则,赶走深爱她的丈夫,对照顾她的女佣不耐烦,对互助小组的领导言语刻薄,对帮她做康复训练的教练态度恶劣,随意跟陌生男人上床,突发奇想去莫斯科买违规药品,听从自己的内心和自杀组员的丈夫来往。。。

她做一个不守规则的让人讨厌的女人,毫不掩饰自己的痛苦,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毫不在意。

我们都知道她最后会好起来。

我知道。

因为从小到大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是这样发展的,主人公遇到挫折,经过一些挣扎,重新振作起来。

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这很容易,仿佛再大的问题,“坚强”两个字就可以解决一切。

这种可怕的误解低估了痛苦,也低估了好起来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在那样的痛苦时刻,她推开了所有人,她心如死灰,玩世不恭,恰好证明她曾经是一个多么独立,多么坚强的人,生命的信仰轰然倒塌,痛苦铺天盖地,她找不到继续前行的动力和意义。

这个时刻,别人是帮不到她的,她不允许也不信任。

除非她自己想好起来,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否则,谁都爱莫能助。

她会一点点好起来,但请给她时间。

她没有自己逼着自己坚强,我认为是很明智的。

面对痛苦,如果为了让周围的人放心,立即就逼着自己去振作,坚强,以让周围的人放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因为伤口会滞留在心中,不得宣泄,长久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一路哭着从上海赶回家,之后就不再流露悲伤。

我很冷静地通知朋友们,在朋友们小心翼翼地问我怎么样时,我也可以平静地说,我很难过,但我没事。

家人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也哭不出来。

回到学校,朋友说,我看来没有那么糟糕。

朋友担心我, 陪我出去玩儿,我强颜欢笑,回来反而更累。

一个人的时候泪水决堤,晚上像个幽灵一样在校园里飘荡,婆娑的树影里有时候会有一些异样的响动,我也浑然不觉。

过了很久我才知道,自己自以为是的坚强,其实是恐惧和不信任。

如果我崩溃了,这个世界会不会有力气承受。

于是我压抑着自己的痛,若无其事,任凭痛苦啮噬着自己的心。

时过境迁,终于迎来了迟到的恍然大悟。

原来违心去勉强自己,真的会收到最严厉的惩罚。

我很努力地好起来,只是不够诚实,不够勇敢在别人面前袒露自己的脆弱。

时至今日我才明白,逞强和坚强是不一样的。

倒不如像clair一样,在痛苦来临的时候,不挣扎,让痛苦像海水一样淹没自己。

然后,你渐渐地学会游泳。

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只是,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时间,而具体的数量也因人而异。

面对伤痛,即使所有人都不理解,不赞同,也请你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一点一点,像蹒跚学步的婴孩一样,颤颤巍巍地向前,一点点找回生机。

知道有一天,你可以微笑,像海明威那样,有一种“重压之下的荣光”。

这个故事讲的不算精彩绝伦。

但这本就是生活的模样。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

一个个细小的瞬间组合成的,便是Clair 走出困境的历程了。

最打动我的瞬间是,丈夫坐在门口的台阶处等她。

看到她爱理不理地请他离开,他有点气恼、无奈,又坐回到台阶上,并不打算离开的样子。

后来两个人十指相扣,互相依偎。

黄昏时候,光线有些昏暗,正是人放下心防坦然相对的时刻。

只是短短的几个对话,便可以看出丈夫对她的关心和爱,对她把他推开的无奈和小心翼翼。

虽然很喜欢幽默而勇敢的男主,但是和丈夫一比,瞬间相形见绌。

希望他们幸福。

人生到了什么都没劲儿的地步。

生也无聊,死也无聊,醒也无聊,梦也无聊。

黑夜孤寂,白日如焚。

想一直躺着,不用睁开眼睛。

想沉沉睡去,不再醒来。

像利刃刺进心脏,痛楚扩散到每个细胞,渐渐麻木。

而后来,并不是她重新发现了生命的意义,而是生命一直都在,只不过那样的痛楚像铺天盖地的雪掩埋了生命的迹象。

而生命的种子在冰层下盘根错节,没有停止,有一天,春天突然来了,冰雪消融,万物复苏,你深深地呼吸,突然睁开了眼睛。

希望每一个人受伤的人,都会重新愿意去精心做一个“蛋糕”,鼓起一把劲儿,坐起来。

挑刺:蛋糕这个线太弱了,出现得晚,没有贯穿始终,与主题也不够切合;鬼魂是一个亮点,但形象比较单薄。

 5 ) 自然而然的和解

蛋糕】前几天无意中翻看到的一部电影。

是女神Jennifer Aniston主演的一部剧情片。

讲述的是慢性疼痛症患者在面对疾病,丧子之痛的日常。

我能感受到的是,真实的疼痛。

不断地服用止痛药,酗酒,移动的每一步都恨不得端着自己走,远行时小心翼翼地卧躺和说话,向周遭不经意流露出的满当当的恶意,任性地处理家里孩子的遗物,深吸着气和管道工人做爱……她好痛。

痛得难以言喻缺乏表达方式。

其中最深切的是她的几次下水。

一次是因为半夜疼得睡不着,她到自家游泳池里小心翼翼地侧泳,水波划动,手臂的挥划和配合动作的叫喊,好痛;还一次是在理疗中心,辅导员建议这个半年来没有任何进展的病人“另寻高明”时,好痛——明明看起来像是在积极生活,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看穿自己内心悲痛绝望,那种……是羞愧?

是不安?

还是说,只是逃避?

原来逃避也那么痛。

最后一张图,是片末了。

算是一个和解吧,主人公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个和解。

然而并没有非常刻意,并不像许多生活勇士那样,骑着高头骏马,配着利剑,高傲地向敌人甩去一双白手套,宣誓对战,并没有。

她只是,小心的,忍着痛,往前走了一点点。

可是却让人看得欢呼雀跃。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蕾切尔的婚礼》,是一部毒瘾戒除者艰难真实的心路历程,她回到了家,家却拖着她往回看,不断回顾,不断痛苦,层层揭发,却最终因家人的谅解而得到了救赎。

作为剧情片,后者更胜一筹,作为人生经历,前者的痛更痛。

且同是丧失亲人,她以一句“我曾是个好母亲”(她说的“曾经”,我的理解是相对于她还是“母亲”身份而言的),让自己获得了救赎,她是自救的。

因此和解也就来得顺其自然

 6 ) 安妮斯顿的转型之作

一场可怕的事故(应该是车祸,影片中没有正面表现)给克莱尔留下了满身疤痕和伤痛,但再狰狞的外伤也比不过失去挚爱的儿子所带来的痛苦和绝望。

电影前半个小时的情节是比较抓人的,会想知道这个痛苦绝望的女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灾难。

但所谓的悬疑渐渐解开之后,正文差不多该开始了,拖沓的节奏和零散的情节却让人感觉继续在长久地铺垫,无甚起伏,一堆一块拼拼凑凑走到结局。

另外几个被电影渲染为焦点的东西,都不明不白,让人感到无厘头。

一是互助小组的成员Nina的自杀,以此开头,并且貌似深深地影响了克莱尔,请的也算是比较活跃的演员,但真没觉得到底有什么作用,跟她自己的痛苦有什么关系啊,只是因为自杀所以刺激了她么,难道还能比失去儿子的刺激更深么。

二是片名蛋糕的点题,有点牵强,迷迷糊糊就带过了,至今没想出来到底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三是貌似的男主角Nina的丈夫,更是鸡肋,在影片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如简介的十分之一。

而更符合逻辑,也更让人心动和心痛的克莱尔的丈夫,爱她却被彼此的绝望推开,却一闪而过。

这样就像一张画作,大部分是一团乱麻,缺乏美感与逻辑,剩下个不起眼的角落挤着精美而动人的笔触。

这就是给我的感觉,也许正是导演和编剧想要达到的效果,那么他们成功了。

别人演绎这部作品可能无功无过,但对安妮斯顿来说就确实难能可贵了吧。

要知道她从老友记的傻大姐瑞秋出道,几乎就是喜剧路线一路走,我也曾经以为她没有意外不回头了。

但这次堪称是出人意料的转型之作,虽然没有得奖,但几个提名也是努力得到肯定的证明。

转型确实不易,只能自己投资做制片,哈哈。

安妮斯顿为此也不遗余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单从形象上就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呈现了与时尚街拍和颁奖礼大相径庭的臃肿、苍老、丑陋的一面。

但在表演上,她赢了。

这方面《时光尽头的恋人中》中Black Lively正与她背道而驰,还在美不胜收地苍白表演,尚未醒悟。

 7 ) 观众可以谅解的讨厌女人

这部影片虽不缺少笑料,但多半是苦中作乐,片中安妮斯顿几乎素颜出镜,她扮演了一个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女律师,由于遭逢巨变,精神上的撒裂,身体上的摧残和放任使她变成一个处处惹人厌的角色,她暴躁、抑郁、极度敏感,连她的老公也不太想看到她的这样一个可怜又可恨的女人。

好在她终归是主角,故事给她一个悲伤的原因,足以让观众谅解。

总体来说这部影片可看性不是很强,娱乐效果不佳。

影片给人的印象游离在安妮斯顿那张倍受摧残的脸上。

忽明忽暗的灯光让影片显得有一种装神弄鬼的阴暗。

 8 ) 苦难的救赎

我也不认为安妮斯顿的演技超越了妮可,但是这部电影的确让我看得很专心,给我留下了比兔子洞更加深刻的印象。

如果不是看介绍,我甚至没有认出来海报上的这张脸是詹妮弗安妮斯顿。

电影的结构很好,一点点抽丝剥茧地让人明白电影到底讲的什么故事,主人公克莱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亦即她经历了什么。

看到中间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两个失去了生命中最亲密最重要的人——虽然一个是妻子一个是儿子——之间互相取暖,彼此安慰走出痛苦的故事,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Roy还是一个过程人物,电影只有克莱尔一个中心,痛苦是她的,反复是她的,最后的救赎也是她的。

一开始我也以为克莱尔要平躺在车里是因为她的疼痛症状,但是我很奇怪为神马她在慢性病分享小组和在家里都可以坐在椅子上,后来才反应过来是她不敢在坐在车里,因为害怕车祸的那一幕,而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恰恰通过这样立起椅子的过程说明了她真正战胜了自己。

丈夫是个很好的男人,虽然出现得不多。

就像佣人说的,他也失去了儿子,但是他还必须照顾克莱尔。

我想克莱尔在车祸之前就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性格并不因车祸而突变,我相信直率是克莱尔本来具备的性格特征,也符合她法律从业者的身份。

而丧子的痛苦使她不能原谅自己也无法再面对丈夫,家庭的不幸遭遇也导致了夫妻感情的破裂。

最后,克莱尔走出来了,丈夫也拿走了自己留在这个家的东西。

但是,他送来了母子最美好的照片。

不管这段感情还有没有再继续的可能,可以肯定的是,两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开始重新生活,面对今后的人生好好生活。

女佣应该一直是在克莱尔加做工的。

所以她直到克莱尔的性格和本性,即使克莱尔变成颓废且不可理喻之后,她也一直默默做着自己该做和不必做的一切。

从克莱尔在墨西哥高级餐厅给足面子的行为,我们可以相见克莱尔本来是个虽然口不饶人但真实可爱是非曲直分得清楚的人。

女佣崩溃在看到克莱尔躺在铁轨上的一刻,她要放弃,不是因为她受不了克莱尔的性格,而是她受不了克莱尔放弃自己的生命。

Roy的出现帮助克莱尔重新站立。

她开始打扮自己,想要重新开始生活。

虽然肇事司机的出现使克莱尔再度崩溃。

但是最后她说出了我是个好妈妈之后,终于肯面对发生过的一切,面对自己,终于释然。

妮娜这个角色我认为非常重要。

一方面她和克莱尔的孩子一样,是一个逝去的角色。

roy和克莱尔都是被逝去亲人抛弃的存活者,他们一直都无法走出失去亲人的最终极的伤痛。

另一方面,妮娜又影射了克莱尔自己,她几度在自杀的边缘徘徊,她很想像妮娜一样能够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再承受这让人痛彻心肺的一切。

可是她又深深直到妮娜的死带给或者的丈夫和孩子多大的伤痛,死是多么容易后的多么不负责任,而且她也想问问妮娜,她还有一个那么小那么可爱的儿子,妮娜怎么可以选择就这样离去?!

她如果有自己的儿子在世上,她是决计不会放弃自己孩子的。

各种纠结压抑之后,选择其实只有两个,自暴自弃或者重新振作。

克莱尔经历了第一种之后,终于迈出了向第二种选择的第一步。

 9 ) 我来剧透

以我的听力和理解... 我来解析剧情吧。

看着别人看不懂,我是有点着急。

说真的。

女主Claire参加的是个长期痛症患者的互助小组,是医生推荐的,作为心理辅导。

她必须克制长期使用有副作用的止痛药以免引起赖药性和毒性积累。

她在家故意把药瓶藏在各处,就是试图克制自己吃药的瘾,但她意志薄弱,所以这招毫无效果。

多次游泳场景,也是医生指导下的物理治疗。

但Claire刻薄的态度,别人都没法与她相处,辅助医师都不太愿意帮她。

提到过小组曾讨论,假设没有长期病痛,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那个自杀了的女人Nina,她的心愿是为自己的孩子做蛋糕,而女主是想与某足球队的所有球员做爱(女主奇葩得很)。

女主的痛症,应该源自于车祸。

这场车祸使她失去了心爱的儿子,也使她遍体鳞伤,腿上骨折打了钢钉,也还没取出来。

身上脸上的伤疤应该都是车祸碎玻璃划伤。

Nina为儿子做蛋糕的心愿,使互助小组的所有人都感动到流泪。

但Claire却冷言讥讽(因为她自己刚失去儿子,但她一直没有向小组里的任何人透露过),以至于Claire与Nina交恶。

Claire当众说了一些威胁Nina的话,Nina也回去告诉过自己的丈夫Roy。

Nina自杀后,互助小组的负责人(可能是个心理医师)也特意要求Claire说说自己的想法,但被她尖酸刻薄的提问给惹怒了,拒绝她再参加互助小组的活动。

Claire潜意识里认为Nina的死是很可能与自己有联系,所以实地考察,并以告法院为要挟,逼迫互助小组的心理医师提供了Nina的住址。

她冒充旧住户跑去Nina家里查访。

但被Nina丈夫一开始就察觉(她用了真名Claire),他故意在Claire快要离开时才揭露她的真实身份,并没有为难她(因为Roy是看到遗言的,知道Nina自杀与别人无关)。

但他故意隐瞒了真相,撒谎说Nina没有遗言。

导致Claire回去之后也一直承受很大心理压力。

吃了止痛药后,出现的副作用常常使她幻觉Nina出现在自己身边。

女主是UCLA法学专业毕业的,应该做过律师,因为与亚裔女护士的一段对话中,有过一些隐晦的线索。

老公Jason是法学院时的同学。

具体做什么工作不好说。

事业有成是肯定的,因为电话打进去都是秘书先接听。

夫妻俩人能有私家游泳池,并能长期聘请保姆兼佣人的,已经远非中产阶级了。

Jason因为车祸后的Claire性情大变而无法忍受,两人分居了,彼此仍然关心对方。

但女主认为丈夫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离去是一种背叛。

所以有性需求时,会利用小杂工来释放一下,而不是找Jason。

实在需要具体帮助时,仍会打电话,请Jason过来了,作为心理安慰,但极其排斥与他有任何身体接触。

那名拉丁裔女保姆,在她家工作了很多年,也是从小照顾Claire的儿子长大的,对她们一家都很有感情。

所以才能在车祸之后,忍受着Claire异常的情绪化,极其反感与Claire发生关系的小杂工,去扫墓时也比Claire哭得更伤心。

Nina自杀是因为长期病痛折磨,她最后决定不再忍受。

给她老公的遗言就两个词“Forgive Me”(原谅我)。

他老公Roy也在之后,参加了一个心理创伤治疗的互助小组。

但因为无法克制内心的愤怒而退出了。

Claire的出现,使得他也想借机相互帮助,让自己也能心理疗伤。

Roy甚至是想与Claire增加了解,如果合适,就可能组建新的家庭,为儿子找个继母。

(这是猜测,不排除这种可能性)Claire刀子嘴豆腐心。

心理很脆弱,在车祸事故后,再也没敢进入自己儿子的房间(全由女佣照管),坐车也是只能躺倒,不敢看车前迎面而来的车辆。

在止痛药吃完后,不得不求女佣人陪她去墨西哥的药房购买止痛药。

(墨西哥不需要医生处方可以买药,而且价格便宜太多太多。

但要想带回美国,则必须是FDA认证并且有医生开出的药方才可以。

女主不得不选择藏在雕像里偷运回来)。

过关时被扣押,幸好打电话让她的丈夫Jason出面才得以解决。

Roy和他儿子的出现,使Claire鼓起来信心,开始尝试变正常。

虽然Roy向她表示对她没有感情,在心理健康基本恢复时,他计划要投身工作而搬家离开这里。

尽管如此,Claire仍希望能留住他们,所以鼓起极大的勇气,她走进了自己儿子的房间为Roy拿泳衣。

但车祸肇事者突然的出现(上门请求宽恕),使她瞬间失去了理智。

之前为恢复正常生活的努力全都扔水沟里了,她再次陷入了情绪的最低谷。

疯狂的吃止痛药,吃多了直接住院。

出院后,又在幻觉和抑郁情绪的影响下,几乎卧轨自杀成功。

在意识到自己仍然是个好母亲后。

她偶遇了一名离家出走的女孩。

她希望以某种方式能够帮助她,所以要求女孩能去她家,帮自己制作一个黑巧克力蛋糕,并以100美元作为酬劳。

回到家中,看到桌上丈夫Jason把房子的钥匙退回给她。

她知道婚姻已经彻底结束了。

但看到客厅里,她与死去儿子的巨幅合影照片时,她仍感动得热泪盈眶,并打电话感谢Jason在最后留给她的这份礼物。

女孩做完蛋糕后,把Claire的钱包整个拿走了。

女佣人想报警,也被Claire阻止了,解释说只要注销几张信用卡就好了。

拿着这个女孩制作的黑巧克力蛋糕,Claire跑去Roy家,庆祝他儿子的生日。

在最后回访儿子的坟墓后,Claire终于鼓起一切勇气,坐直了身,勇敢面对迎面而来的一切。

(重新开始新生活)注:有诸多影评解释说是因为病痛,女主无法在车内坐直,你看她平日里坐椅子上有问题吗?

呵呵...在2015年奥斯卡公布年度最佳影片提名之后,就有很多媒体/影评人等提到"Cake"蛋糕这部影片,觉得这部佳作被忽略了。

都在为詹妮弗.安妮斯顿鸣不平。

她在这部影片里的表演,基本撑起了整部影片。

早早的就被美国的金球奖提名年度最佳女主角了。

这部影片没有获得奥斯卡任何提名,着实可惜... ...

 10 ) 剧情伤心

安妮斯顿能在这本片子里这么不在乎颜值我也是吓了一跳。

妮可基德曼哪本片子都是柔光水滑的丝质长发,精雕细琢的面孔,水亮亮的眼睛,安妮斯顿这本的造型完全不见明星光彩,打光把脸都弄平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可以生生要了任何母亲的命,和儿子出去,然而车祸中儿子死了。

人都是感觉被世界抛弃了才开始抛弃世界的,好玩的是你抛弃世界和世界抛弃你的感觉其实差不多,所以人生的选择多有限啊,就是俗话说的“惹不起我也躲不起”。

这种母亲的角色我都是十二万分的同情的,你没法怪她,Claire对谁都不满意,她的世界已经不是简单的“我想静静”,她就是想糟蹋自己的生活,等着毁灭是什么感觉。

那时候慈禧也是这个思路。

我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想,完了,这片子没法拍了,你指望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获得新生吗,太不现实了,那么导演到底要拍什么?

原来导演是说,哪怕我想振作一下,也会随时随地的被打破。

人就是这样,刚烂一点点,总是放着不管干坐着,等烂到泥里了又想从泥坑里爬出来,追求一种微妙的平衡吧。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死亡的。

最后蛋糕的情节让我感觉片子一下长了30分钟,其实没什么必要嘛。

墨西哥玉米饼也很好吃,干嘛执着蛋糕呢。

顺便说里面最爱的角色是墨西哥保姆silvana,一股暖意袭来。

《索玛丽与森林之神》短评

珍妮弗好卖力的演出,结果好多人不捧场啊,其实蛋糕很写实的感觉,

3分钟前
  • N.qqqqqqq.
  • 推荐

难受死

8分钟前
  • 很差

剧情太散

10分钟前
  • 。叮叮当
  • 推荐

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片子,因为Jannifer,无论是她的表演还是她本人,我心中的奥斯卡影后

11分钟前
  • Fiona和平
  • 力荐

总算等到字幕,安妮斯顿演技没到爆表的程度但也OK了。安安静静看完,在这心情抑郁的日子感到了一丝久违的平静。

14分钟前
  • 深海冰淇淋c
  • 推荐

6级什么的都是bullshit,大体上懂了,等字幕来了再看一遍

19分钟前
  • 海岸
  • 力荐

完全是詹妮弗安利斯顿的独戏,现在的国外文艺片总爱走精神疾病这个点,看得是有点腻了,总是神神叨叨的主角,看得我总爱走神

23分钟前
  • O
  • 较差

绝望的厌世情绪 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 呈现的自我怀疑否定 对外界的渴望与内心挣扎 但没有那么深入 詹妮弗在那两年转型中对自己演技的怀疑与努力与角色相辅相成 终于在今年的《早间新闻》得到了广泛认可

25分钟前
  • 快乐时代
  • 还行

这种电影一般都很压抑,要不是为了安尼斯顿才不会去看。但没想到看完后觉得不错,一是安尼斯顿演技逼真,一点没有出戏,二是剧情并非完全平淡,而是稍有波澜,还算有意思。

26分钟前
  • H_子木
  • 推荐

中年Rachel的心灵奇幻旅程---一弯新月陪伴了多少忧伤一轮红日又托起了多少希望

31分钟前
  • 酵母菌先生
  • 推荐

卖惨式演技没有明显效果

36分钟前
  • Myron
  • 很差

正好在思考关于电影镜头语言的事情,很入门的范本了

39分钟前
  • 用户9724
  • 推荐

萨姆好帅

44分钟前
  • 云和山的彼端
  • 推荐

i just can't imagine how AnnaKen would look like when she has a child……definitely not the one in this film. but ja did a not bad job.

48分钟前
  • 路人一枚小深酱
  • 还行

最后那一下真是给劲儿

52分钟前
  • Canoe
  • 推荐

安妮斯顿的转型之作,可惜剧本太过于平庸,安妮斯顿的表演是全片唯一的亮点。

54分钟前
  • 萝卜特别圆
  • 还行

被简介欺骗 以为是悬疑片的我浪费了一个好下午 结果就是从创伤中恢复的平淡故事 Jennifer的表演也肯定是进不了提名的

56分钟前
  • 托普希特
  • 还行

完全无法吸引我有耐心看完。

60分钟前
  • 不欠东风
  • 较差

和海瑟倒是有点像

1小时前
  • 麦子羊
  • 推荐

太拖沓了 因为萨姆·沃辛顿而看的电影

1小时前
  • 背包上学上成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