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Egon Schiele: Tod und Mädchen,席勒:死神与少女(台),埃贡·席勒,那个死去的女孩,Egon Schiele: Death and the Maiden

主演:诺亚·萨维德拉,马蕾茜·里格纳,瓦莱丽·帕赫纳,玛丽·容,拉里萨·布赖德巴赫,伊丽莎白·乌姆劳夫特,托马斯·舒伯特,丹尼尔·施特雷塞尔,科内利乌斯·奥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卢森堡语言:德语年份:2016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剧照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2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5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6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3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4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5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6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7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8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19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剧照 NO.20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剧情介绍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十世纪初,埃贡•席勒是维也纳最受争议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生活与作品常受美丽女子及其所生活的行将末路的时代所驱动。其中两个女人对他产生持续影响——他的妹妹葛尔蒂是他的首位缪斯,而十七岁的瓦莉也逐渐成为其真爱,并在代表作《死神与少女》中留下永恒身影。席勒的极端绘画成为维也纳的丑闻,但诸如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等大胆的艺术家和艺术商却领略到其中的不寻常之处。然而,席勒也准备好翻越自己的痛苦,为艺术牺牲爱情与生命。(小易甫字幕组)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不是因为家人才爱,而是爱的是家人A频道OVA:微笑罗曼史犯罪现场调查第十季小小恶信件是亲密的你只有我不在的街道彼方之歌永远的0泰王纳黎萱零异频道第一季圣诞交锋蛇皮美人岸边之旅公园疯人十条命浴血而战烟火寻凶大宅心慌慌生死连是非上海夜行2危险游戏洗浴天堂千子2魔女的考验南国野兽预兆愛在疫情蔓延時为爱沉醉豺狼之吻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长篇影评

 1 ) 表现主义

看了影评才来看的电影有一句说:男主的颜无敌了,秒杀女演员的颜就冲这句话,去看电影,满怀期待看了,果然,男主的颜真的很抗打 但是电影看完了,我觉得男主人品不咋滴。

帅是挺帅的,但是人品不太行,舔舔颜就好了不过,又去看了一下男主——埃贡.席勒的其他相关资料,包括他的出身,作品介绍等等。

原来他童年经历不太好,父亲染梅毒早亡,也是个渣渣,母亲也不太喜欢他,因为画画很费钱。

幸好,妹妹跟他感情很好更惊喜的是,我今天学到了一个新名词:表现主义。

原来我一直挺喜欢的那些画的分类名叫:表现主义画派。

埃贡的师傅也挺有名的,叫克林姆特,他的经典代表作《亲吻》我之前对它一见钟情。

埃贡的画作《死神与少女》,原来的名字叫做《男人与少女》。

因为他的情人,瓦莉死了,才把“男人”改为“死神”他为什么不跟瓦莉在一起呢?

最终是跟叫什么艾迪特的结婚了,然后双双因为流感死了才28岁

 2 ) 帅到渣,善到死:观影《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

这部天才画家埃贡·席勒的传记电影,让我记住的却是他的缪斯——瓦莉。

电影中,男主帅到爆(演员:诺亚·萨维德拉 ),比片中任何一位女演员都好看。

但出彩和感动我的,却是女主之一模特瓦莉!

观景中,泪目三回,全是为她:1、两人吵架后,瓦莉归来:那踢打,那长椅思索,那默默趴地上刷画布……2、餐厅临别,她的不可置信和崩溃不舍:1915年6月16日,那彩裙,那眼泪,那去而复返,那痛哭与克制……3、画展之时,他默默改画作名字:那昏黄画面,那横长字条,那喧闹与落寞对比……我不觉得她美,但她在本片中代表了所有的理解、宽容和爱。

这个演员——瓦莱丽·帕赫纳,仅凭这一部电影,就值得被记往。

经典画面,就是扣题的这幅画作《死神与少女》之原版《男人与少女》产生过程,见电影1小时27分30秒。

那军队讣告(1917年12月25日,猩红热),见1小时39分。

这部电影再次证明:1、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不重要!

看上去如何,才重要!

(这也是《翦商》给我的感悟)2、好的电影标准之一是:一定要触动你的情绪。

附注: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年6月12日——1918年10月31日),奥地利画家。

因流感逝世,年仅28岁,留下了300余幅油画,2000多幅素描。

感觉他真是典型的双子座人啊。

在他的忌日之后看他的传记电影,也是巧了。

算是纪念吗?

 3 ) 埃贡席勒

男主帅的不可思议,渣的也叹为观止 一口一个我是艺术家,即使埃贡席勒这等艺术家与我同时代,我也只想踹他两脚,觉得此人虽然有点才华但太他妈能装逼了所以喜欢艺术作品就好,对艺术家不需要报以同等的好感,以前看名人传的时候发现名人其实也是凡人,再大点发现名人不仅是凡人,还是会有很多缺点很多道德问题很自大自私的凡人,他们的艺术天份,就好像鸟一样被困在了躯体的牢笼里,怎么也冲撞不开 艺术不会被俗世的道德观所束缚,但我会,或许这就是我与艺术无缘的一小部分原因

我一直期望妹妹和埃贡有段感情…我可能实在太喜欢骨科兄妹了,而且他们真的好美,埃贡的情人都很漂亮很美,但不得不说,他自己就是最美的我之前在知乎上看过,会因为名人道德水平低下而不看他的任何作品吗?

而答案却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纯洁无暇道德高无黑历史的名人很好奇我们此时此刻对于某些艺术家的道德水平要求亦或者法律要求,会不会成为未来几百年后人口中“迫害伟大艺术家的暴民”所以是艺术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是艺术家重要还是人重要?

是能够流芳百世的作品重要还是虚无缥缈的道德观重要?

是要艺术还是要道德是世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了,还是只有“坏人”才会有如此丰富的情感来进行艺术创作?

在豆瓣看到过有人短评说现实中的埃贡没他美,比他坏,电影太拘泥于席勒的情人不论如何,这都是一部除了美好的女性肉体和饰演埃贡席勒演员的颜值以外没什么好看的电影,没有看出才华只看出渣与浪

电影里面的艺术给我的很大感觉,就像影片中一开始的那场裸女秀,扮作古典油画里的样子,其本质无非也就是性性性

 4 ) 神级开场,正片垮掉

被一开场的雷声、喘息声和火车奏鸣声的紧凑交织瞬间拖入剧情,然后逐渐被空洞平庸、松散拼接的正片深深地无聊到…原本期待一部钢琴家般的杰作,看到的只有虎头蛇身蚯蚓尾。

少年时父亲因梅毒早逝,与妹妹病态的依恋与掌控欲,与非洲优伶的露水情缘,与金主彼此利用与放弃,与山谷中的云雀坠入爱河,在维也纳引诱了对面无辜的中产姑娘…最终在战争加剧的窘境中贫病交加死去…导演讲故事的手法实在平庸,众多剧情看不到关联,感受不到内心的波澜,只看到埃贡一边享受着女人们的保护,一边利用着她们的深情。

这份自私和薄情之下,他对绘画的热情都显得那么虚伪。

纵然不能用今时的道德观审视过往,我却很难不将自己的世界观代入电影。

要讲好这个不易被现代价值观理解的故事,需要更强的情绪、更深的触动、更纯粹的艺术感染。

而我只看到了帅而无味的男主,演技被wally吊打,自始至终未看到席勒内心的澎湃汹涌,只看到被女人们保护的渣男在自我陶醉,总觉得对不起这如画的风景和配乐。

 5 ) 席勒之死流在泛滥的情感里

他的死蒙太奇的一段一段拼在整部电影,就好像在时刻提醒我,这样的人,终会以一种非常遗憾的方式死去。

他收获过多少爱,夹杂在其中几分钟的恨又有多少,电影里的那个不懂艺术的法官,燃烧的“不可描述”之像,导演只让它短暂停留,这不是他要讲的。

讲光与影,音乐与画,性与爱扑面涌来,高饱和的色彩,建筑的线条,褐色或黑色笔画的线条,全部相融于爱的墙里,画室的四壁,尽管有缝隙,不过没关系,那份最深沉的爱里,最深沉的画里,有位钟情爱的死神,画上自己与你,爱时的表情、肢体。

“可我不喜欢你这样画我。

”滚烫的血液,焚了自己。

我也不想把你当做死神,可你吃掉了多少爱,又吐出来了多少。

一个一个的走吧,也无妨,因为我留下了画,无数作品,漫天价格。

我是死神,但艺术永恒。

你带走多少爱,就加倍的带走多少遗憾,永恒的画,为电影打上底版。

一栋房子,三两女子,快乐的往事蒙上忧愁,死去的席勒,像他画的睁开双眼。

 6 ) [Film Review] Egon Schiele: Death and the Maiden (2016) 6.4/10

A biopic of Austrian painter Egon Schiele (1890-1918), what instantaneously catches our eyes is the pulchritude ofits leading actor Noah Saavedra, whose Adonis appearance becomes almost too distracting for the movie’s own good, but it shouldn’t take the credit away from Saavedra’s immersed embodiment of the ill-reputed expressionist, who leaves a vast legacy to this world after his own ephemeral and turbulent life. After opening the picture with a frenzied sequence of some sort of familial turmoil and envisaging a moribund Schiele smitten with the Spanish flu pandemic in his last days, directorDieter Berner discerningly unspools Schiele’s final decade chronologically through the relations with his models: from his underage sister Gerti (Riegner), with whom he forms an intimate bond teetering on the brink of incest, to a tableau-vivant performer Moa (Breidbach), then his bona-fide muse Wally Neuzil (Pachner), whom he first encounters in the studio of his mentor Klimt (Obonya), until his ill-matched bourgeois wife Edith Harms (Marie Jung), only to coyly divulge Schiele’s feckless penchant towards his conquests, chiefly for the sake of artistic inspiration and utilitarian purpose, art first, women second, seems a fitting watchword for him.It is Egon and Wally’s romantic liaison highlights the narrative, and a sylph-likeValerie Pachner gives her best in projecting Wally’s emotional gamutout oftheir artist-and-muse equilibrium, in particular during Schiele’s scandalous trial of pornography and pedophilia (another taboo topic subjected to an ambiguous brush), her conflicted reaction stays with audience longer than the artist’s outrage of witnessing one of his paintings being torched. But Berner ultimatelysweetens the pill of their fallout, which prompts the name-change of the film's titular painting,out of the reverence to Egon’s posthumous fame.As picturesque as a painter’s biopic could ever be, Berner’s diligent butanodynework doesn't pack a substantial punch which would be in concordance with his subject’s singularities, especially that unique characteristic stemming from his licentious, tempestuous persona, still eludes us after him shuffling off this mortal coil. referential points: Mike Leigh’s MR. TURNER (2014, 8.1/10); Julie Taymor’s FRIDA (2002, 6.8/10).

 7 ) 有没有人磕兄妹的

无法理解为了黑人女冷落自己的妹妹……到最后死前照顾他的人不还是妹妹吗……可惜疯子的眼里只有画 。

爱上一个痴迷于绘画的男人是悲惨的……可是据说痴迷于某项事物的人有独特的魅力 ……难道哥哥和妹妹不能永远在一起吗……对红发女主没什么感觉……她对男主的爱很令我感动,但是总觉得他俩不配

 8 ) 可以被原谅的渣男

奥地利青年画家席勒的人物传记。

那么年轻那么帅那么有才华,却在生命的28岁盛年死于西班牙流感。

在感情方面,他应该称的上渣男。

毫无情面的抛弃了相爱的善良的却和他一样穷的模特女友,娶了富家二女儿。

被起诉引诱未成年少女,不知事实,私生活混乱是肯定的了。

他生命中主要的4个女性还有他的妹妹,有点超越兄妹情的关系,妹妹想尽办法治疗他的病,最终终于说动富家女妈妈用钻石项链换来奎宁,而席勒没有等到。

他相爱的女友在他参军入伍抛弃她后,带着破碎的心依然爱他,去做军队护士,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期盼与席勒偶然相见,而未见一面就死于军队中,席勒得知消息正值他的画展之前,从而改画作名称“男子与少女”为“死神与少女”。

而在才情方面,席勒的画真是太好了。

画中人物扭曲的脸庞、变形的五官和裸露的身体,大色块深色勾勒扭曲的线条,风格大胆粗犷也细腻,显示着神经质、抑郁和不安。

这些画作太有个人印记,让人过目不忘难以忘怀甚至会被影响到。

所以虽然他在感情上那么渣,但是因为帅因为这才情,是可以被原谅的。

他这么帅这么有才,你还能要求他专一专情?

电影人物角色都很好,男主的外貌应该和本人很神似了,女主的绿眼睛,未成少女的狡黠,妹妹的纯洁可爱。

就是记叙有点平,故事有点散乱重点不够突出。

 9 ) 那些灵光闪现的一瞬,就是点亮他艺术创作的星火,不要问他是什么时候,是否不堪

请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评判艺术家。

我能充分理解一个艺术家获取灵感的方式,也许席勒就是一个通过欣赏女子luo体产生灵感的艺术家。

影片以倒叙的手法,表现出艺术家席勒的一生,他纠葛于很多痴迷他的才情,贪恋于他的样貌的女子之间,往往轻而易举地通过让女子成为他模特的方式,占有女子。

但是又不长情,常常这边还没有彻底离弃,那边新欢又至,让曾经深爱他的女子伤心欲绝。

他还很有占有欲,一旦成为他的女人,他虽然不再宠幸,但是又不愿意其他男人涉足,很怪异。

我只能理解为自私的爱意。

众多女子中,瓦利无疑是席勒的真爱,和她在一起的时光,特别自由,也是席勒作画的黄金期,他创作出了旷世奇作《死神与少女》,就是以瓦利为原型。

瓦利应该是特别理解和支持他的知己,不管他性格乖张,还是花心多情,她都无所谓,但是就是不能忍受她与她人成婚,因为这样的席勒就不属于她了。

但是最后爱情还是败给了生活和艺术的需求,富家小姐成为了席勒赖以继续追求艺术的救命稻草,而穷苦无依的瓦利只能在一隅偷偷哭泣……喜欢青春的激情散放在漫天雪地追逐打雪仗的欢愉,散放在浪漫舞曲肆意的狂舞,散放在宫殿般的长巷,一起坐着自行车飘逸地飞奔。

可惜所有的浪漫遇到了关乎生存和爱好的急需,就变得一文不值,只能在孤独里渴望不着边际的可能相遇,在寻找曾经相许中共同渴求的地方中寻找遥远的温存,可惜女子不能进入,愿望彻底的破灭,结局只能是死亡。

也许席勒就是瓦利的死神,毕竟没有了他,就只剩下虚空的躯壳,毫无生的意义了。

不明白在得知最爱的瓦利得了重症后,席勒为何会如此克制,难道所有的回忆对他来讲都不值一提,还是他对艺术的痴情胜过了他对瓦利得爱了呢……28岁就英年早逝,留给世人的是不朽的画作和手稿,里面写满了他的爱和痴情。

那些灵光闪现的一瞬,就是点亮他艺术创作的星火,不要问他是什么时候,是否不堪!

 10 ) “死神”即是爱与自由:Wally的悲剧性浪漫主义

当镜头从Egon的画展切到Wally在战场上作为军医那个瞬间,影片出现一个强大的情绪爆发点。

这里不仅是作为Wally死亡的铺垫,也是Wally身份符号的转变,这种形象符号的转变从视觉上展现出来的是从风情万种的少女模特,到更加沉稳却保有自由精神的情人,最后到将自我奉献给战争下人类苦难的军医。

而每一次转变,或者确切来说整个变化流,都是Wally对自我生命的感知及其存在意义的思考。

从一个被看的模特,转变到一个不再具有被锁定的图像符号性的军医这个转变的语言不指向高尚,指向一个女人个人选择背后的自我意识。

当她愿意将自己献给战争与人类的悲痛,Wally彻底摆脱了作为被亦艺术家观摩语境下的“美丽躯体”的叙事。

无论是爱上艺术家、为艺术而工作、离开艺术家、成为军医、记住并心里爱着Egon,她都在为自己选择。

影片并没有直接交代Wally成为军医的原因,但我并不会把这个决定视为与Egon别离的赌气——Wally的在影片前面前面是有所铺垫的。

一个是她在Egon前面透露出对他作为一个健康男青年应该去参军的意思。

二个,是当Egon问她是否一同去参加邻居少女的家宴时,她看出了Egon的多情,但却以唱诗班训练为理由作出拒绝——唱诗班教的歌正是战争背景下的“战歌”。

影片在Wally拒绝邀请这里也从Wally的对话和眼神中透出一个细节,即Wally对于自己身份的认知。

她深知自己身份的平庸,当Egon后期看上的“适合作为结婚对象(因为经济原因)的两姐妹提出邀请时,一句“可我不认识你们的父亲”加上在闪动的眼神透露出的不安,将她的自我认知烘托出来。

这种自我认知同样出现在影片前半部分要随Egon去参加妹妹的宴会,她也以“我害怕自己不适合那种场合”而与13岁的小女孩呆在了宾馆。

但这种认知是现实的、是真实的,在影片里Wally的这种不过多泛滥情绪的自我认知不会给人一种卑微感,反倒有一种不以此为耻辱却又自觉的清醒。

因为Wally从一开始就是淡化物质肉体的、皈依于精神的。

电影专门设计了一个她在唱诗班唱歌的镜头,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神态。

而和Wally去唱诗班唱歌的片段凑在一起形成对比的是Egon坐在伊迪丝家洁白漂亮的客厅里,与其父亲提到了自己早亡父亲的官员身份,并作为艺术家向这位小女儿提出婚约。

可以说影片从这里开始,两个主角就不在同行了。

Wally选择的是她的精神,Egon其实在选择精神,可是他把自己的艺术与情欲、肉体联系得太紧,使得他选择了要物质保驾护航。

Wally对精神的选择是狄奥尼索斯式的狂迷与阿波罗式的理智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她能成为艺术家眼中缪斯存在的根源。

而相比之下,影片中的Egon则全然为酒神的狂迷所驱使,以至于具有一种破坏性。

Wally的爱也被这两股力量所平衡着,她的爱深切但不及痴狂,她的热烈不等同于“爱情即是生命”的牺牲精神。

我所理解的Wally是把所有的爱从自爱的中心点散发出去的,这也就跟她之前在Egon的本子上写我谁也不爱又形成呼应,所有爱都出自于一种自爱。

这种自爱又与Egon的第一个舞女情人本质上只是满足自己私欲的自私和冷漠形成不同对照的叙事。

她爱自由和艺术,所以爱Egon自由的灵魂以及对他艺术狂迷的状态,例如 ,Wally是唯一一个在与Egon做爱时,党Egon因情欲而触发灵感需要画画时,能顺着这种情欲成为他画笔下的理想缪斯的女人。

但同样的事情到了Egon后面的妻子伊迪丝身上,就换来的只是伊迪丝的白眼和不理解。

Wally也自然的事物,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切,爱自己能像云雀一样吱吱喳喳,过去Egon也爱这个小云雀的灵动活泼。

只是战争破坏了和平和美景。

而Wally热烈、浪漫、真诚、自由的人格也赋予她更深共情的可能性——对战争带来的悲剧能产生更强烈的共情,所以她选择成为一名军医。

这份共情与Egon其他两个女人都形成鲜明对比。

舞女看上的不过是与他 男欢女爱,代表的是一种情欲;成为妻子的伊迪丝看上他作为有前途的艺术家的身份,是代表世俗的婚姻。

而当时Egon也是看中了伊迪丝家的经济实力,同时在伊迪丝不满Egon的情欲创作和军旅生活的时也对Egon讲出来“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婚姻”,与此又形成对比的是Wally曾说过如果你参军,你去哪里我都会随你去。

代表情欲和代表世俗婚姻的两位女性都没有展现出Wally所拥有“共情”能力,无论是对艺术、还是对人性、对精神自由。

她们更多的是对世俗 利益的追逐和保护。

但夹在中间的Wally却有,所以可以说她的符号是“爱”这个东西(前面也说了,她的爱不仅仅是爱Egon这个男人)。

而情史的顺序也很微妙,情欲——爱——婚姻。

最后是通过一封信,用Wally的视角讲述她的死亡的。

演员念独白的语气带有遗憾却并不悲痛,反到透露出一种释怀的幸福,我不知道自己的体会恰不恰当——至少我觉得她拥有了勇敢而自由的一生。

甚至Wally自己也写道“我去病如抽丝,我会好起来的”,听到这里,我又想起了Egon给她取的名字“吱吱喳喳的小云雀”。

后来Egon把《男人与少女》改成了《死神与少女》,后世在讨论席勒这幅《死神与少女》时都把镜子里那个男人当做“死神”体验的,大概席勒也因为Egon的死,想将一幅讲述爱情故事的画作,改成讲述一个勇敢女人的画作。

改了名字的画里,是一个女人紧紧抱住了死神,这个死神同时又代表了爱与自由。

女孩从镜子里直直地盯着“死神”和自己,也有可能她盯着的就是“死神”的眼睛,一种毁灭性的浪漫色彩从她坚定的眼神,和妩媚的躯体上喷薄而出。

或许在Egon眼中Wally是永远的少女,不仅仅是死亡把她封印住了她的老去,更是Wally的热烈而自由的人格,她的精神永远让她是个不老女神。

席勒喜欢把人的躯体画得像枯木一样嶙峋怪异,没有肉感。

但视觉呈现出来一种爱欲和深情。

这一点很神奇,感觉自己应该好好想一想。

但因为人体像枯木一样,但又能柔软地纠缠在一起,就既褪去了肉欲的庸俗感,又继续了肉体一种可自由变动的灵性。

我也不想站在道德的角度批判Egon是个怎样道德败坏的渣男。

只能说他过于自由真实的灵魂把大部分男性的压抑着的不敢说欲望释放并展现出来了。

他的艺术和情欲处于相生状态,他情欲旺盛,也不想克制,所以他离不开女人。

但这只中只有Wally算是他的真正的缪斯,这也是事实。

电影镜头从回忆里Wally的死亡通知上切到现实中将要病死的埃贡嘴里念着“我需要你”,我觉得那个“你”想必也是Wally。

照顾Egon的妹妹在昏暗的灯光下说了一句“我在这里”,随即Egon疲惫的眼睛以一种哀伤又深情的眼神注视着说话的人,苍白的手要去碰这个人。

然后第二天,Egon病死了。

我会想,或许高烧不退的他当时眼睛里看到的或许是Wally。

很有意思的是,Wally其实是以一个不够安静、喜欢唱歌、吱吱喳喳话很多又没什么文化的“俗女”身份展现的,跟后来成为Egon妻子的伊迪丝比确实戴不上“优雅女性”的称号。

而这或许也正是她能具有刚强的自由精神和共情能力的原因之一。

但即便是没有“淑女”的符号,我仍然觉得Wally身上就是有一种雅性。

她不是什么优雅女性,她更像和从天而降的精灵或者仙女,可以赤裸着躯体歌唱嬉戏。

在这样一个带有自然原始气息的女人身上却有了缪斯般的美丽和狄奥尼索斯式的狂迷精神,以及阿波罗式的理智。

最后想附上以赛亚·柏林在《浪漫主义的根源》里对浪漫主义总结的一段话:“它是对独特细节的逼真再现,比如那些逼真的自然绘画;也是神秘模糊、令人悸动的勾勒。

它是美,也是丑;它是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拯救社会的工具;它是有力的,也是软弱的;它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它是纯洁也是堕落,是革命也是反动,是和平也是战争,是对生命的爱也是对死亡的爱。

它歌颂高贵的野蛮、简单的生活、自发性行动中不合规矩的方式,借此反对一个矫揉造作的社会所崇尚的那种堕落的诡辩和亚历山大诗体。

PS:另外,导演对争吵的省略,表达镜头的设计也让Wally的形象更有张力。

女演员的情绪爆发自然得有一种演技炸裂的感觉。

所以看到后面我几乎把Egon当成Wally的衬托。

本来是冲着男演员犯规的颜值去的,但是最触动的真是还是Egon的第二个女人Wally。

我很爱她。

《埃贡·席勒:死神和少女》短评

电视电影质感 毫不出彩的传记片

7分钟前
  • 纯肉锅贴
  • 较差

Noah的一颦一笑充满了灵动~

11分钟前
  • 安然
  • 还行

艺术家自己都是献身艺术的,更何况是爱上他的你呢。可以爱上艺术,但是不要爱上艺术家。当然也可以爱,爱像灵感,是瞬间光芒,但求绽放,不求恒久。#男主太好看了,好看得出戏,好看得超越了所有女演员,甚至超越了艺术家……只能是明星,或者牛郎。#

16分钟前
  • 惘然
  • 还行

我喜欢wally,她有一头烈焰般的红发和一枚自由的灵魂,当然,席勒才看到了她真正的美吧。

20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男主太帅了完全让我忽视剧情,瓦莉也很美,蓝眼眸太深邃,艺术家的感情你永远也别想懂,突然想整一个艺术家系列

23分钟前
  • 恋影喵
  • 还行

男主又渣又帅。真的是第一眼就被海报吸引了,审美满分。

25分钟前
  • 虚位待华年
  • 还行

不喜欢

29分钟前
  • 故事已折叠好
  • 较差

埃贡·席勒死于1918年10月31日 享年28岁

31分钟前
  • 阿文
  • 推荐

好无聊!

32分钟前
  • omom
  • 较差

席勒的人生撑起了这部影片 整个电影美感不够 对希勒的绘画的发展也没有什么描述 反而着重于他的情感故事 三段刻画的也不够鲜明 人物不够立体 与其花一个半小时看这部电影 还不如花十分钟看看地摊文学上专门写席勒的风流史

33分钟前
  • 呼呼
  • 较差

刚看完一部吃人肉的惊悚血浆片,想换个洗洗眼,这部就,,,苍白的肉体大大小小的柰子毫无美感,如同风干的蜡像,皮肤像纸一样,这能激起人的欲望去创作作品?男主没画家的灵气像个基佬,如果是特意拍摄手法我也是栓q了

36分钟前
  • 虚无假设
  • 较差

「你知道我必須每天畫畫, 不然我會失去知覺.」

39分钟前
  • Q·ian·Sivan
  • 推荐

男主很帅,女演员都很一般。影片画面光感很棒,音乐非常好,夜晚雪中打闹的戏很生动。很可惜这个28岁去世的画家,影片没有着意渲染悲情,情绪戏、情欲戏都把控得恰如其分。

43分钟前
  • 天D行者
  • 推荐

我是脑残粉 我不管 演员也选的太好了

45分钟前
  • 落落落落落枕
  • 推荐

着重点不在画家的艺术,更多的是表现席勒的情欲,对于社会与艺术的冲突描摹的不够有力量,还是觉得比较遗憾。但是摄影和配乐非常美,又有些悲伤的氛围。男主长得太漂亮了,可惜少了一些艺术家的锐气,演技也很一般,演Wally的女演员给人的印象倒是很深刻。

50分钟前
  • 水上乌鸦
  • 还行

...

55分钟前
  • 虞葱葱
  • 还行

太无聊,太表面了。

58分钟前
  • 幽天临渊
  • 较差

帕里斯.冯.居特斯洛曾说“恰恰因为席勒的本性趋向悲伤,他才需要把笑声当做解药而随身携带”。和另一个自己分开后,难以生存。

1小时前
  • 30624700
  • 推荐

埃贡真是有女人缘啊……和妹妹的感情与相处真是有趣,让人想到戏梦里的双胞胎兄妹。一直想埃贡这么潇洒又无情,是什么星座呢?不会是双子吧?一查果然是呀!演员太帅,全程花痴……画欲大于情欲的埃贡~可叹可惜,战争与时代毁了那个有着脆弱的心的你。

1小时前
  • Cherry
  • 推荐

“我在达尔马提亚的战地医院里身患猩红热,你知道的,病去如抽丝,我会好起来的,至少这样,我还有时间写信。你能想象吗,我真的找到了那座漂亮的小房子,杂志上的那座房子,你还记得吗,你曾想和我一起住在那里。很可惜他们不让女人进去。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这里下起了雨还刮着大风,我渴望再次回到维也纳,看到漫天的大雪。我真想。”威利好适合席勒啊,也是希勒一生的意难平吧。集距离与热情为一体的独特吸引着席勒,不会因为席勒画别的女人而嫉妒。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艺术包裹着,尊重与理解是席勒一生都在追逐的东西,威利能够给他,但是其他人很难领悟到这是艺术的共鸣。南法假日风情,风景和配乐很好,喜欢埃贡席勒,笔下情感与质感的冲击仿佛要攫人灵魂。

1小时前
  • 天天好天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