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任素汐尿裤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快哭了。
然而当她在天台上摆出各种明媚的姿势,绽放笑容,无奈搞怪的时候,我大声笑到不能自已,同时眼泪大颗大颗夺眶而出。
我真的不是什么感性的人,也不是什么高级品味的人,我就是突然不知道怎么了,笑了又哭了。
在我的心中,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放下尊严”的故事,也是一个“学会与自己妥协”的故事。
一、眼镜与胆小的自己妥协了,当他丢下枪,看着空中的烟火,他的眼神从愤怒,到绝望,到自嘲,也许还有一些其他什么,我解读不出来,也表达不出来,但是我似乎感受到了很多他的感受,当他终于承认自己不是大哥,承认自己很蠢,最可怕的是,承认自己很没种,自己就是个胆小鬼的时候,他才真正成了自己的英雄吧。
二、任素汐与没用的自己妥协了,当她被毯子蒙住的那一刻,她以为自己就要跟自己被摧毁的尊严一起死去,她真的活不下去了,可是当她听着眼镜炽热的音乐,从梦中醒来的时候,她决定活下去了,有什么呢,没用的人多了去了,可笑的人多了去了,可是他们都拼命地活下去,努力朝着像个人的样子活下去了呀,她终于不想逃跑了。
三、大斌与爱情里卑微的自己妥协了,大斌说,我从不在乎她以前是做什么的,我只在乎她以后是做什么的,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卑微,是懦弱,这简直就不是个男人,可是他爱,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他连命都可以不要,何况只是妥协呢?
爱情都是需要妥协的,没有人可以在爱情里活的高高在上,不是吗?
四、高明和他的小三都与不要脸的自己妥协了,高明说,我爱上你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儿子就没有父亲了,小三拼命劝高明离开,为了高明去拼命,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他们不需要标榜自己是为了爱情,他们也不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他们承认自己的不要脸,他们承认自己活该,犯下的所有错,他们都坦然接受惩罚,他们再也不需要为了掩饰自己的罪恶而犯下更多的罪恶,他们解脱了。
五、马先勇与愚蠢的自己妥协了,他拼命想要证明自己没有做错过,想要证明自己可以做的很好,把家人照顾的很好,可以赚钱,很有工作能力,可是他没想到正因为这样的执拗,他却给家人带去了越来越多的伤害,他的婆娘死了,他的妹妹瘫了他也没去照顾,他的女儿在学校不好好上学他只知道打骂,他用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来证明自己办不到的那些事情,当他最后中枪的那一刻,他在想什么呢,也许会有些害怕与家人就这样分离,以后家人再也没人照顾了吧,也许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愚蠢吧,他妥协了,去做一名踏踏实实的保安,用现在实实在在握在手里的时间去陪伴家人,他终于轻松了。
六、编剧似乎也与“出轨”的自己妥协了,他没让眼镜“帮别人自杀”,没让“校园斗殴”的集会发生在校园,没让走在边缘的憨匪逃过法律的制裁,也没让做事极端的马先勇当上协警,可是作为一名好普通的观众,我多希望任素汐就在煤气中睡去,我多希望大斌可以带着爱人回到老家过上平静的日子,我多希望马先勇拿命找回来的枪可以让他当上协警。
可惜,命运从不妥协,能妥协的只有我们自己。
多么残忍又热烈的真相。
(以上仅是无名之辈的自己的观影体验记录,不代表电影创作者真实的想法。
) 如果你有烦恼,有情绪问题,欢迎随时加我微信liveeasy123,注明【疗愈陪伴】。
我不会收取任何的费用,你可以通过小红书“晴绪”了解我的更多情绪疗愈内容,我只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跟我一样,走出泥潭,快乐起来。
论力量,言语总是小于这个世界。
每篇文章的开头,我都要写五遍。
每一遍,都觉得心里还有点东西,没掏干净。
看[无名之辈],听插曲《瞎子》,贵州话唱得凄凉,尤其是那句“我难在们(难过)我讲不出话来”。
片中,这首歌飘荡于贵州都匀西山大桥有人心头一酸,泪就滚下来。
我却噎住。
作为一只码字狗,每天,都在写字、看文字中度过,太明白那种酸楚:情到嘴边,却仍是囫囵的,吐不出个所以然,却又咽不下去。
论力量,言语总是小于这个世界。
而我的力量又小于言语。
如果是最苦最涩,或最深最烈的感情,就更是欲语还休。
更不要说,这样的感情,落在“无名之辈”身上。
他们中,有人甚至看《水浒》,也要看拼音版的。
碰上那股被老天爷耍得团团转的绝望,要他们怎么形容,怎么释怀。
说的就是这位大哥,在[我不是药神]里演黄毛,在这里又剃了莫西干头论情感力量,这部电影,也小于《瞎子》这首歌。
歌里,是个疯子的醉话,絮絮叨叨,嚎着我难过啊我难过啊。
电影要讲清一个故事。
可感情不能条分缕析,分析了便有漏洞,有痛脚,有羸弱的叙事线,有不能自洽的Bug。
皇皇巨著,远不如夜里一句叹息更能引发灵魂的地震。
我想这部电影,必然也有说不出话的痛苦。
所以饶晓志在微博上说,荣誉归于演员,我想也不全是一句客套或自谦,而是表达总有缺失,表达者总是无力。
豆瓣的8.3分,带着狂欢的意味,有点负气的性质。
但电影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评分,也未免无趣。
观众用脚投票,今天它的单日票房,已经反超[毒液]:
是因为它情感上,压倒性的力量电影中所有无名之辈的痛苦,没有最直接地用言语翻译,而是顾左右而言他,或是不言不语,先干为敬。
当贵州话的《瞎子》响起,颤巍巍的琵琶,像是被那股情绪,冲击得几欲断绝。
他们难过,他们讲不出话来。
①讲不出,就胡言乱语马嘉旗(任素汐饰)没说过几句好话。
她满口“你个憨皮”,唾沫横飞,赛过《九品芝麻官》的骂人之神,如果嘴皮子长腿,她这张嘴跑110米栏,未必会输给刘翔。
她胡言乱语,激怒两个笨贼要他们开枪杀了自己。
因为她连自杀的力量都没有。
她瘫在世上,四肢软弱无力,唯一的武器,是这张嘴。
她骂门外没安好心的隔壁老王(王顺才,九孔饰),不换气:你个死老头,你给老子滚远点,老子不弄死你个龟儿子都有鬼,你个老不死的龟孙子哎,该没人给你送终,你都一个人老死呗,没得人收尸,臭了都没人管。
朋友们,中国真的有嘻哈。
一段Freestyle后,她喘着粗气。
其实她真想说的话,当然不是这一箩筐的脏话。
可到头来,她只说:我数到三,你不开枪,你就是个憨皮。
就算寻求解脱,也是一堆污言秽语,虚张声势。
却不管用这个武器没有那么有力。
在这两个陌生男人面前失禁,她的绝望也说不出口,只能大喊大叫,只能吐唾沫驱赶他们。
而笨贼之一,眼镜儿(章宇饰),求那点尊严,也只会扯犊子。
不是撒谎,就是吹牛。
撒谎说自己老霸道了,小时候就能徒手弄死眼镜蛇。
吹牛说我们要做大做强,更新装备,换AK47,一步一步来,先抢手机店,再抢银行。
长吁一声,说咱真是“未来可期”到头来,没恶名远扬,反而贻笑大方,网友们做了鬼畜视频嘲笑这俩笨贼,全城都知道了他们的糗事。
他抢劫也不单纯为求财,就想干件大事,能做个“头盔侠”,和“蝙蝠侠、钢铁侠、蜘蛛侠、神雕大侠”齐名。
所谓头盔侠他不认字,连个威风点的名字也起不出来。
被命运戏弄,侠没做成,反倒做了跳梁小丑的心如死灰,他自然也说不出口。
只能赖在地上,捶地大叫: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耍我。
另一个笨贼,大头(潘斌龙饰)知道他心爱的姑娘看不上他,他也不说爱,只说她漂亮,说抢来的手机卖十万,就七万装修,三万做彩礼,还有一万买棒棒糖。
居家好男人是他是他就是他无名的大老粗们,情话也说不出口,就简单粗暴买棒棒糖。
②讲不出,就大动干戈还有的无名之辈,也没法用言语挣那份尊重,只能用做的。
马先勇(陈建斌饰)多年前酒驾出了车祸,家人都在车上,妻子死了,妹妹瘫了,他协警的工作,也丢了。
成了工地保安,开发商跑了路,他背锅他一肚子悔恨。
悔恨这东西,越是深厚,越讲不出口。
他就四处找各种案件的“线索”,要把协警的工作找回来,过去的生活找回来,要把尊严找回来。
他对女儿愧疚,但毕竟是父亲啊,那句对不起讲不出口。
他提着水果去找老师,求老师宽限学费,推搡中掉地了,他蹲下来一个个捡起。
枪口对着女儿了,他挡。
女儿,邓恩熙饰他对妹妹愧疚,但毕竟是哥哥啊,那句对不起讲不出口。
他要去抓持枪歹徒了,不知有没有命回来。
走前,他特地去妹妹门前,挨了她一顿骂。
高明(王砚辉饰),开发商,楼盘烂尾,要跑路。
按理说这个人物,应当不要面子的。
但他听说债主要给他这个大活人办追悼会,沉不住气。
要回去讨个尊严又能怎么讨尊严呢?
理亏的人,难道跟人家理论吗?
你就算找《奇葩说》的辩手来,也说不出个门道。
他不理论,他挨打,挺着身板挨打。
他出轨,离婚,气哼哼对小三说,爱上你真是老子倒了霉。
小三挨打,他挡在前面。
他说,老子爱上了你,儿子就已经没了爹。
儿子要给他讨说法,他挡在儿子前面。
说的都是假的,做的都是真的。
③讲不出,就絮絮地唱[无名之辈]里,一个青年穿着灰色T恤,抱着吉他,骨架像淋了雨的春笋,着急忙慌蹭蹭长个,来不及长点笋肉。
西山大桥是背景,嘈杂的,热气腾腾的。
他枯瘦又倔强的躯干,就像本来就应该站在那里一样。
他是尧十三,《瞎子》的创作者虽然在民谣界,也颇有名声了,却“隐居”在贵州,租个逼仄的小房子,吃十块钱的盒饭。
乍一眼看上去,和电影里的无名之辈,没有什么不同而《瞎子》,也是这部电影灵感的来源。
2016年,导演饶晓志在飞机上偶然听到这首歌。
一种排山倒海的感觉就来了。
那种感觉,饶晓志彼时说是乡愁。
但看了电影,我觉得不完全是。
仍旧是难过而又讲不出口的况味。
《瞎子》的歌词,是把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翻译成贵州话。
当所有人,都要把白话修饰为古色古香的、华丽的、凝练的文言文,尧十三却把古汉语翻译成了集市、巷子里的语言。
那腔调,闪着西山大桥吵闹的灯火,散发着人来人往的汗味,沾着满裤腿的泥。
一句“竟无语凝噎”,成了两个辗转反侧、颠三倒四的长句:我日拉坟我讲不出话来(我日他的坟我说不出话了)我难在们我讲不出话来(我难受我说不出话了)柳永一生失意,但他毕竟是个文人,他情绪满溢,一时语塞,却也能把“说不出口”讲得那么漂亮,叫“无语凝噎”。
而更多的无名之辈,讲不出话,就是讲不出话。
他们只能说,你个憨皮。
说,老天爷耍我。
或什么也不说,就伸出脖子,挨打挨骂。
说一句,我日他的坟我说不出话了。
糙,是真糙。
可却是一个个无名之辈,最后的挣扎。
-文:姜不停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今天你能撞到我们兄弟这种杀人如麻的悍匪,也算是你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经历。
数三声你不开枪,你就是个趴皮!
你有钱买房子,没钱交学费?
学费学费,她要是学好了,我肯定交!
你这个保安不过关,经不住考验。
不是悍匪吗?
不是杀人如麻吗?
怎么连个残废都搞不定?
这个不是大人的事情,是男人的事情。
哪个大人物是轻易露脸的?
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神雕大侠,哪个不戴面具?
以后我们兄弟伙行走江湖,组合就叫“头盔侠”!
七万块钱装修房子,两万块钱做彩礼,一万块钱买棒棒糖。
老子整把AK,给你弄把来福,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你有多想结婚,我就有多想死。
你有多想当大哥,我就有多想死。
你们打死我是做好事,是助人为乐,传出去不丢人。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你们是非法性交易。
”“这么说还有合法性交易了?
”我光着身子被女人看到,是我嫖了那女的,还是那女的嫖了我?
“你来这做啥?
”“拯救地球!
”模型机拿个梆硬的玻璃罩起来做啥子?
刘五在给我开追悼会。
我是主角,我必须回去!
男人要做大事,先要把女人这关过了。
老子不管她以前是做啥子的,老子只管她以后是做啥子的!
你要记得,我有今天都是你害的!
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在沉浮之间寻找爱的光线。
誓不做我们世界的鸡肋。
黑暗中寂静地等待,渺小的梦终会盛开。
荒诞喜剧的表皮下,是苦涩的内核。
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们,被命运碾过,希望和尊严破碎,内心的渴求揉皱如废纸,被随意丢弃。
在这个灰色的世界里,心中的热望微不足道。
住在混沌深海的无名之辈们,奋力游向海面的光。
喜欢这张海报来谈谈片子里的两段爱情线。
眼镜和嘉旗,大头和真真。
且不谈片子中的不足部分,这两对平凡人的爱情,真真切切地击中了我。
生活的无常总是在升起和熄灭,颈部以下瘫痪的马嘉旗,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刺痛,生活的苦重压在她身上。
暗的生活里没有星星,死亡似乎成了马嘉旗被击溃以后唯一的路。
而死不是解脱,只是暂时逃避痛苦的出口。
或许最好解决,是在尊严被揉碎之后,仍然选择去直视那堆残破的东西。
当她失禁之后,脆弱和不堪完全地展现,眼镜仍选择温柔地对待那个脆弱灵魂。
失禁是刺痛的,而拍照那段又是轻飘飘的欢喜。
一部分的她死去了,而新的自己又开始重新在生活中生长。
胡广生的眼神,由一开始的故作凶狠,到趴在马嘉旗腿上亮晶晶的温柔。
逞强的壳被敲碎,夜晚融化,两颗柔软的心互相靠近。
当生活走投无路的时候,一定要从高处坠落一次,坠落到温柔的理想主义浪漫里。
亮晶晶的温柔眼神“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男人的笔触稚嫩如孩童。
马嘉旗听见烟火炸裂,耳边的音乐仍然炽热。
命运的无常扎在心上不那么痛了,钝钝的,是有人在护着。
她再也不逃跑了。
“七万块钱装修房子,两万块钱彩礼,一万块钱全都拿来给你买你喜欢吃的棒棒糖。
”大头的这句话真的好浪漫。
他是善良的男人,在马嘉旗失禁的时候颤抖着拿出纸尿裤,维护的兄弟的面子,为他向别人讲着不存在的英雄事迹。
看到真真的消息时,选择不顾一切地去见她。
真真拉起大头手的时间,镜头变得很慢。
未来会是如何他们无从知晓,但现在只想拉着手这样跑掉。
烟花炸裂开来,坐在车上的真真吃着棒棒糖。
眼神里全是对未来的期待和热忱。
活着这件事,有了浪漫,似乎也不再那么累了。
虽然事先看到了朋友圈和微博上一面倒的好口碑,也看到了豆瓣8.2的评分,但《无名之辈》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剧本好——经典的故事模型,谈不上新意,但每个人物都很丰满,也都有变化和层次感(职业本能使然,所有好的电影,看完我都是可以本能地还原人物小传的)。
作为喜剧片完成度很高的同时,感情戏竟然也出人意料地好,好到每一条感情线都令人信服。
表演好——一向知道任素汐会演戏,但这次真的有点吓人,作为一个全身上下只有头部可以动的"瘫子",不能有肢体语言,更无法借助道具和空间,却始终控制着观众的情绪,甚至主导了场景里的整体节奏,有东西;至于章宇,被金马奖提名绝非偶然,获影帝只是早晚的事;我是从《一个勺子》开始喜欢陈建斌的,确实到了戏骨级别(题外话:《一个勺子》当年给了我非常大的惊喜,我喜欢那种粗糙的美);潘龙斌是一个好小品演员,这次也证明了自己是个好的电影演员;就连两个年轻演员,都是有演技的;甚至没有一个边缘角色让人出戏。
而表演的呈现效果,一定有导演的功劳,那种分寸的拿捏,竟然能让我想到"不动声色"和"举重若轻",而且导演同时还是第一署名编剧。
当然,并不是完美的,比如前半截渲染喜剧效果用力比较明显,比如有些地方的剪接显得略微有那么点不自然。
整体上是有一些毛刺的,但瑕不掩瑜,何况我一向偏爱粗糙的美。
对了,尧十三那首《瞎子》真是恰到好处,用最冷静的方式调动观众情绪。
相比之下,陈粒的《光》就有点突兀了(煽情失当),让我一下从情绪里跳出来了(一起看的朋友也是这个感受)。
我们应该做的正是这样的电影啊。
不炒作大投资,没有流量明星。
我相信这是一群真正热爱电影的人,他们一定不会把"组局"、"码盘子"、"流量"挂在嘴上,但他们把观众放在了心里,每个人都在把自己的事情往最好了做。
真棒。
让这个行业越来越浮躁的从来都不是资本,而是那些追逐功利的心啊。
又,朋友说对结局很不解(不解为何这么处理),很不舒服。
我猜,让她感觉不舒服的,可能是结尾的"画蛇添足"。
结尾前车厢里有一幕:马先勇呵呵笑着,用水枪嗞胡广生。
如果从这里结束,效果会如何呢?
导演可以斟酌下。
另外,很多西南的朋友吐槽演员的方言不地道,这是我们很多影视作品的通病。
其实可以精益求精的啊。
如果放在现实境况里,估计很多人会说,我才不稀罕听他们的背后可怜故事,只想他们死。
章宇曾是[我不是药神]里惊艳了众人的黄毛,这一次,他演贵州的憨匪一位叼着烟,戴上头盔,和小伙伴不慌不忙地来一顿抢劫。
虽然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末了全成了笑话。
逃跑时摩托发动过猛飞到了树上、回去再一看抢到的一堆全它么是手机模型。
尽管他自称人狠话不多的悍匪,却被人做成鬼畜放到网络上恶搞,喜得“憨匪”称号一枚。
[无名之辈]净得黑色喜剧真传,把一个有些悲伤的小镇小人物群像故事拍得喜感十足,又足够动人。
©[无名之辈]剧照,两位憨匪去抢劫虽然结尾突然转折、回归现实主义略有些让人扫兴(但可以理解),但章宇和潘斌龙这对憨匪搭档倒是十足出彩。
他俩可以说贡献了电影绝大多数笑点,也承包了很多泪点。
让人想起[两杆大烟枪]里那对去偷枪的笨贼搭档、[疯狂的赛车]里的那对笨蛋杀手。
©[疯狂的赛车]里姐夫和妹夫的笨蛋杀手一对笨贼一对、笨劫匪一双、笨杀手两位,似乎早已成了黑色喜剧的标配,但是,为毛呢?
黑色喜剧虽然并不完全等同于黑色幽默,但的确有很多对黑色幽默的妙用。
而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通俗地理解黑色幽默: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意儿结实吗?
”也难怪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万世魔星]结尾喜剧团体巨蟒团的[万世魔星]结尾,一群人被挂在十字架上,眼看谋生无望——大家却吹着口哨,欢快地唱起了那首经典的《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生命中总有些不如意,它们真的能让你抓狂,还有些能让你咒骂不停,当你咀嚼生活的乏味,别抱怨,吹个口哨,这能帮事情变好。
还有,总要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因为生活如此荒诞,死亡是最终的结局,你总得鞠躬谢幕。
英国人爱这首歌,他们喜欢在足球场上主队输了球之后唱,喜欢在葬礼上唱。
生活遇到困境和烦恼,他们也总能随便哼上个一段。
甚至当82年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中沉没的海军幸存者们,等待救援时他们也在合唱“总要看到生活光明的一面”。
©[万世魔星]结尾这么看,黑色幽默其实是一种很积极的幽默。
即使在无解的困境里,也能高调自嘲上一把,即使是悲剧,也能演出一种绝望的喜剧效果。
它们把原本令人悲伤的死亡、失败、战争、犯罪等悲剧题材变成了调侃对象,变成了搞笑来源。
原本,黑色幽默是盛行、繁荣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种文学流派。
上世纪中叶,接连经历了二战、朝鲜战争,美国社会陷入了一种异常不安中:冷战思维、劳资矛盾、麦卡锡主义,还有接下来的越战泥潭、民权运动。
面对传统真理遭遇质疑的无所适从之背景,对现实采取嘲笑、讽刺和幻想,荒诞而非理性的黑色幽默出现了。
《第22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第五号屠场》都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作品。
《第22条军规》中一个经典的悖论是: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而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
©1970年同名电影[第22条军规]剧照《第五号屠场》中,毕利无论描述多血肉横飞的惨状,都是一副轻松、戏谑的口吻:就这么回事。
当这种流派的荒诞精神被盖·里奇、科恩兄弟、昆汀、马丁·麦克唐纳等导演用到电影中——就有了把痛苦与欢乐、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的黑色喜剧。
[低俗小说]开头,一对日常吃着早餐、打情骂俏的小情侣吃完饭就突然决定当场打劫了。
[疯狂的赛车]里,那对农村出身的笨蛋杀手二人组贡献了不少金句:比如“干一行爱一行,有胆量才能有产量!
”再比如为了卖弄专业,没看清目标照片也要烧了的“不烧不专业”。
[无名之辈]里的章宇和潘斌龙,一瘦一胖,一冒失一冷静。
章宇野心大,处处强调要“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潘斌龙附和打的圆场里,都是浓浓的兄弟情义,还有傻气。
©[无名之辈]里的章宇和潘斌龙笨贼总要一对,笨劫匪和笨杀手同理。
这已经成了黑色喜剧不成文的标配。
早时,黑色幽默文学搞得都是死亡、战争、犯罪等严肃题材;黑色喜剧嘛,自然不会放过类型片。
犯罪片、强盗片尤其。
在传统强盗片中,杀手和强盗往往是英雄传奇,他们目标明确、手法犀利,或喜欢劫富济贫,或人格魅力爆棚。
黑色喜剧也是略带夸张地描绘这些人的犯罪活动,但不再是充满激情式的。
他们更接近普通人,甚至更傻些,更荒唐可笑。
[买凶杀人]里的杀手怕老婆,[两杆大烟枪]里的笨贼偷错了目标,才搞出了后来的一系列错乱;[疯狂的石头]里的杀手最后阴错阳差杀死了自己的雇主,[无名之辈]里的劫匪连逃跑用的摩托也能搞飞。
©[疯狂的石头]里的大盗麦克,看起来很专业,结果全是笑话这些笨贼组合的出现,都以极其戏谑的方式颠覆了以往经典犯罪片里的“英雄”式匪徒。
而且,制造了独属于他们的笑点。
[两杆大烟枪]里的蠢贼不仅没偷对枪支,还被对方老头子把爆炸头打开了个花愣在那里。
©[两杆大烟枪]里头发被打爆的蠢贼[无名之辈]里的两位不仅抢了半天的手机模型,还被逃跑遇到的残疾叼女人制得个服服帖帖。
要说,使用蠢贼角色来制造笑点,早在50年代英国的伊灵喜剧中就已经这么做了。
科恩兄弟后来拍过一部[老妇杀手],汤姆·汉克斯等人饰演的蠢贼眼看大计成功之时,被一位老太太搞了个反杀。
这部[老妇杀手]即翻拍自50年代的同名伊灵喜剧经典。
©1955年的老版[老妇杀手]海报上世纪80年代,从巨蟒剧团分开之后,独立拍片的约翰·克立斯编剧和出演了又一部笨贼经典[一条叫旺达的鱼]。
围绕一枚价值连城的钻石珠宝,几个傻缺盗贼历经磨难,一堆稀奇古怪的人糊里糊涂地被卷入其中,但他们最后还是成功了。
©1988年的[一条叫旺达的鱼]海报后来盖·里奇、科恩兄弟的笨贼式喜剧其实很多都延续了这个模式,只不过他们可以玩得更花。
经常是几条线索互相交织,产生出各种出离人控制的意外和巧合。
在失控和混乱中,滑稽的笨贼们贡献绝佳笑点,还常常成为结局的牺牲品。
贾樟柯现实题材的[任逍遥]结尾让我一直记忆犹新。
电影在近两个小时的沉默、压抑氛围过后,大同少年斌斌和小季决定去抢银行。
没有枪支的他们自己动手做了个假的炸弹挂在胸前,斌斌从摩托下来,没做任何防护措施的他立马被保安逮了个正着。
“你他么地倒是带个打火机啊”,保安一边抓他一边冷静说道。
斌斌低下了头,先前的骄傲和希望都在短短两秒之间破灭掉。
这一刻的黑色幽默,那么让人悲伤。
©[任逍遥]结尾,斌斌最后在警局里唱了“英雄不怕出身太淡薄,有志气高哪天也骄傲”源自笨贼/笨劫匪/笨杀手的幽默,是一种反常的幽默,也常常是一种小人物的幽默。
就像[无名之辈]的电影名字,每个人都是再渺小不过的无名之辈。
他们来自乡下,没有来自金钱权势铸成的盔甲,落魄狼狈之时,抢劫几乎是他们心中唯一能改变命运的大事。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去抢旁边的银行,只是想着抢一些手机再卖掉受益。
非常简单的思维,甚至可以说蠢。
©[无名之辈]剧照,抢完之后摩托飞到了树上但他们带来的黑色幽默背后,其实是满目的疮痍和黯然神伤。
弗洛伊德在《幽默》里说:黑色幽默是自我拒绝被现实的挑衅所折磨,让自己被迫受苦。
但正是现实生活那般荒诞不经、残酷无比,正是因为认清了现实的不可靠和希望超脱于现实之上。
才有了黑色幽默,才有了这种饱含着苦涩甚至泪水的笑声。
还有什么人能比劫匪、盗贼、杀手这些令人讨厌的小人物更能带来观者的复杂情绪呢?
如果放在现实境况里,估计很多人会说,我才不稀罕听他们的背后可怜故事,只想他们死。
但[无名之辈]告诉你:去听听这些人的故事吧!
-作者/卷卷毛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破词儿」
1、中学同学的微信群里有人发了几张这张电影的宣传海报,说到是在家乡取景拍摄的,便决定去电影院看看。
2、在一篇文章里读到了这电影的缘由“《无名之辈》的起念源于一首歌。
贵州人饶晓志在从伦敦飞回北京的航班上听到了贵州人尧十三唱的《瞎子》,这首歌令饶晓志想起了自己贵州老家的一位刚刚过世的远方亲戚,他完全不知道他生前做过什么,但那个时候,他就是想到了他,于是,他决定拍一部属于贵州的、关于小人物的电影。
”3、电影里的贵州话并不多,主要说的还是四川话。
在自带喜剧效果的方言上能跟东北话抗衡的估计也就四川话了。
4、电影里我长大的小城被称为桥城,的确,我们那里被称为高原桥城。
印象中,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桥随处可见。
电影里任素汐饰演的马嘉旗和章宇饰演的胡广生,有关于桥的一段非常精彩的对话。
马问:为什么会有桥呢?
胡说:因为路走到了尽头。
5、小城虽小,但也不是岁月静好,生活在这里的人各有各的苦,每个看似荒诞的行为背后都有合理的逻辑。
之前看过一篇分析温州快车司机行凶的文章,提到过我们一种社会现象,这个社会对留守儿童的亏欠正在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偿还。
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两个笨贼还要以这种笨拙的抢劫方式幻想着“一步一个脚印,做大做强”,可以不在乎生死,却极度渴望被尊重。
6、这两周,微信上还火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这些生活在底层的人,活得比中产还幸福”,文章里提到的纪录片我并没有看过,但对于文章所传达的观点却并不赞同,这标题本身就有点傲慢。
如果你拿着摄像机要在底层生活的困苦中找寻闪光点并不难,正如电影里马先勇和马嘉旗门口的对话,胡广生和李海根为马嘉旗在天台上照相,真真在西山大桥上牵着李海根奔跑……这些场景都会让人心头一酸,但把时间的刻度拉长,生活的底色却仍旧是黑白的。
每年11月,常常都是进口片爆发、重磅华语片尚未出席的一段档期。
所以也完全不会想到,突然蹦出来的这部《无名之辈》,会成为这个月的华语片黑马。
此前完全名不见经传的它,很有可能,就是11月的豆瓣最高分华语院线片。
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玩结构的国产小成本电影便不断地涌现,近年来如《心迷宫》、《提着心吊着胆》、《命运速递》等等,层出不穷。
而《无名之辈》,则是今年的又一部代表作。
它在仅有的几个固定场景中,有一条绝对的主线(劫匪视角),同时又打乱了部分剧情发展的时间脉络,叙事碎片纷至沓来,需要观众动用脑力将其拼图。
在一座山城中,一对刚出道的劫匪(章宇&潘斌龙)、一个落魄的泼皮保安(陈建斌)、一个身体残疾却性格彪悍的残毒舌女(任素汐)以及一系列生活在社会不同轨迹上的小人物,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相遇了。
故事的起点是一把丢失的枪和一桩发生在城中的乌龙劫案,接着便延展出了一幕幕荒诞喜剧,背后则是每个人物身上的辛酸和痛楚。
每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环环相扣,以极为巧合的方式交织在了一起。
这类荒诞喜剧在剧作的形式上,也许已经很难让观众感到新鲜——毕竟,它们在拉扯多线叙事的手法上都高度“同质化”。
这也是为什么,《提着心吊着胆》、《命运速递》的口碑都不太行的原因。
与它们不同的是,这次《无名之辈》能在口碑上取得成功,并不是仰仗于复杂的叙事结构,而是因为其尝试着在结构的框架下转换创作方向。
它的惊喜之处在于切口很小,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个人物、每段情感的触发点。
导演饶晓志提到,电影的灵感来自尧十三的《瞎子》这首歌,它是贵州方言版的《雨霖铃》,带着乡土味浓厚的悲情色彩。
后来,故事就索性在贵州的小城都匀拍摄。
之前对贵州的电影印象,尚且停留在蔡尚君的《人山人海》和陆川的《寻枪》里。
《无名之辈》则打破了这一点——非常明显,这部作品来源于这个点子,而在这个点子繁衍的过程中,慢慢找到了自己应该去靠拢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西南土味方言对骂的幽默感、荒诞的情节错落着辛酸的过往、完成度很漂亮的群戏,三者协同效力,加在一起抓到了观众的共情点。
特别是在演员们不错的表演中,这部电影找到了它情感的落位。
再来谈谈片中表演最好、最撑场的两位演员:章宇和任素汐。
两者几乎每场戏的表演都是好的,章宇甚至在电影中压过了陈建斌一头。
章宇和导演一样,都是贵州人,在电影中也最为“合衣”。
我们对他的熟悉,无疑来自于暑期档《我不是药神》的“黄毛”,这个表演也成功为他争得了今年金马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这次饰演一个可笑又带着温情底色的劫匪眼镜,他奉献了不输《药神》的演技水平,对喜剧桥段的自然表现和最后时刻的复杂情感,都有着很好的把握。
《驴得水》之后,网上风评一直很好的任素汐,这次饰演一位因车祸而高位截瘫、只有头能动的“泼妇”。
由于她的戏份只能靠一张脸来完成,所以表演在乍看之下,会容易显得多为夸张的面部表情。
但其实我在看这部电影时,不会认为这样的表演是“过度用力”的,因为她的确抓住了人物的精髓,在每个关键的转折时刻都靠表情的变化传递出信息量。
说到底,日常生活里充斥着的荒诞感,就是这部《无名之辈》想要探讨的话题。
里面各色的普通人等都像无头的苍蝇般兜兜转转,但又坚守着自己的善意和人性,不肯对生活和自己的尊严低头。
如果说,很多观众在观看电影的前半段时还会持着观看闹剧的心理,那么到了后半段,大部分都会陷入到一种“捧腹的悲情”状态。
片子转变的戏眼,在我眼中就是那场暴雨突降的天台戏——已经彼此熟悉的三个角色,在冲突中各怀心事,主人公们不堪的过往和卑微的真面目被揭开。
其实这一刻,每个人都能在另外两个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虚荣、自卑和脆弱。
看着人物们遭受的一切痛苦,你可能很难一笑置之,却又真的很难不笑出声,所谓的“啼笑皆非”,便是这种感受。
总有些无名之辈,走在生活的穷途末路上,无法逃脱地陷入命运的迷宫。
生活胖揍了他们一顿,让他们颜面尽失。
这时,是要选择放弃、得过且过、甚至寻死,还是不甘陷于泥沼、拼命去争一口气。
电影中的角色们,大多都选择了后一条路,去不断地反抗生活,站着维系自己的尊严。
当烟花漫天的结局到来,我们才发现:哪怕输,也足够了。
谁说这是一部荒诞的喜剧,明明是悲剧结尾的啊!!
如果不是为了过审,是不是很想让两个傻傻的善良的笨贼不要被抓住?
明明很努力,可还是被人瞧不起,明明狠下心来做点坏事证明自己不是好欺负的,却抢了假手机,狡猾的假装挨一枪是为了自己心中体面的 协警(人民警察里的干事冲锋,福利看着的观众)我一克要克好多年(我走了就要去好多年了)漂亮的小姑娘些嘞都不在我边边喽嘞(漂亮的小姑娘就不在我身边了)斗算之日子些再唱安逸(就算这日子再怎么安逸)我也找不倒人来讲喽。。。
哭着唱完那首叫瞎子的歌,还要擦干了泪去改变自己那脆弱的命,作为社会中的无名之辈,自己又能做什么?
那些男人要担当的鬼话去刻在墓碑上吧。
好好做一名观众,主角也许叫梦
这瞎🐔儿胡闹的电影居然就成了全民狂欢了
3.3 第一结尾太理想主义了,一帮高中生过来打架、小三和逃债老板开口必谈爱、高中女生为了男朋友挡枪、高中男生为了爸爸单挑一帮二流子、五年妓女同意和乡下痴心男结婚、一心向死的残疾终于可以赴死、loser 大叔终可当上协警。但毕竟当前最流行现实主义题材,便有了最后一场不明不白的车内对峙。自尊心往往就只存在于现实的 loser 身上,理想主义者的理想,往往也很可笑。抖音、短视频的红人们现实当中并不快乐,他们不快乐,看客才快乐。但逻辑硬伤仍然存在,警察就是最大的 bug。
电影没我想的好…这类型的电影实在太多了,国内的还没超越《心迷宫》的…演员加了很多分,任素汐很赞…后面群戏乱的,明显导演水平不行了,好像是舞台剧导演,估计单独的场景可以的,到群戏更大的调度就不行了…
不是本片多好,是国产片多烂,观众们给点粮食就能喂饱。整体架构还行,演员集体在线,虽然贵州口音五花八门一点不地道,贵州小城都匀的空间感很舒服,故事平行交叉过程略生硬,人物群像稍微显弱,有时行事方式略突兀,转变太快,故事逻辑经不住推敲,两个劫匪跑到女主家中之后,时间基本上凝固不动,警察系统基本失去作用,天网、天眼监控系统、手机GPS定位失灵,全城搜查无效,紧张感降低,咆哮式的舞台剧痕迹出来,影片成了抒情片,尤其到屋顶一幕,完全无视警匪片逻辑,彻底抒情和治愈系,结尾强拧回来,又有力过猛了一些,逻辑有些接不上了。
是披着电影外衣的话剧。这两年,话剧人是扎墩儿拍喜剧电影,很多是把自己经过市场验证的成熟作品转成电影,好处是剧本和演员现成,配合默契,只需要服化道、拍摄上用用心就能成片儿了;缺点就是有些片儿真不够电影化,感觉还是几幕话剧,没有发挥出电影语言的魅力。
你对生活失去希望,但所有人都希望你好好活着。拉上窗帘,打开音乐,睡一觉,醒来又是美好的一天;你以为只有你被命运抛弃,其实我也一样,胆小,粗心,自卑,一次又一次被老天玩弄。但是,我们可以一起走完剩下的路。你来到城市五年,灯红酒绿从未让你丢弃赤子之心;所以我不在乎你的过去,只在乎你的未来。你只是落魄保安,却愿意为我挡下所有子弹;所以我叫马依依,从未改姓。你本可以一走了之,却宁愿倾家荡产也要守住信誉;所以我要对你一生追随,不离不弃。我笨,但我专一;我凶,但我也懂温柔。我卑微,但我干净;我身体残疾,但我有渴望飞翔的心。我想赚钱,但我坚守底线;我落魄,但我也肩负惩恶扬善的使命。摩托上树、鬼畜视频最搞笑,天台拍照、隔墙对话、“逼婚”、携手奔跑最催泪。笑中带泪,苦尽甘来,这就是生活。
结局设置的问题在于,他败给了人们口中的「正义」,而不是败给整部电影都在烘托的,梦想破碎下小人物无处安放的孤独。进行到中后段时,因为廊桥相见已经成了最后的悬念,所以如果,整个故事可以在尧十三的声音处结束就太好了。城市辉煌又冰冷,末路之上没有花朵。
没有吹的那么好,但是也足够好了。每一个演员都足够精彩,每一条支线都很清晰,但是被拉扯的有点乱有点散。是比疯狂的赛车的那种模仿,更差一口气的那种模仿,把难过压在了喜剧的台面上,就离笑过以后得后来,我回想起来我有点难过,差了一点。
2.5 / 代表了戏剧小视频集锦最可怕的一种状态,就是可以不评价几乎不存在的电影感,也可以不管碎成渣的叙事,但根本没法忽略剧作本身厚度可信度说服力的残缺。前2/3就已经把想说的说完了,后1/3完全是刻意迎合观众生拉硬拽。没有人物,更不可能有群像,只有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廉价巧合、冲突、转折与煽情。伴随假模假式的心灵鸡汤式控诉与黑色幽默撮合成最轻而易举的底层消费。除了表演尚可没有任何层面能和《疯狂的石头》相提并论。
这电影的奇点在于,看拍照那一段,电影院里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我是后者。
演员演技都在线,整体剧本设计感过强。所有角色都有种拧巴的drama感。影片就像嘴炮毒舌女角色一般,机关枪一般的伶牙俐齿狂喷一气的确很痛快,但仔细想想便觉刻意造作。角色情绪时刻处于饱满激烈状态,用力过猛,有话剧舞台的宣泄感。编剧一厢情愿地安排角色的爱情亲情问题一夜之间全部解决,有些不接地气。三星半
有些失望。尧十三的歌是真鸡儿难听,引起了我的生理不适。饶晓志继你好疯子后的第二作,上次成就了万茜,这次表现了任素汐。果然还是选择了话剧导演非常熟悉也最善驾驭的两杆大烟枪式的叙事结构,可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欠缺说服力和感染力。小人物为寻回尊严而奋起一战,本是十分容易打动观众的设定,但为了拼凑最后的高潮段落,导演牺牲了故事的节奏跟合理性。
结尾瑕疵,差口气,陈建斌为啥非得挨那一枪?8.4有点虚高,完全没宣传,可惜
如果是现实,或许马先勇抢救无效、楼盘烂尾、眼镜死缓、霞妹重回按摩房、煤气也开了,生活给你透了点光,又被云给遮挡了,像极了贵州的天,很少看见太阳。
和想象中的差不多吧,也就那样。小人物的喜剧,走黑色幽默路线,不如隔壁大佛普拉斯,毕竟好多笑点都是靠方言撑起来的(虽然我最喜欢西南方言),人物不是很能立得住,前半段还稳,后半段有些崩,警察线和热血高校生逻辑破碎。很多两杆大烟枪的影子,虽然侧重点各不同(两杆大烟枪显然更注重剧情的巧合而无名之辈更侧重于普通人的尊严,人性主题一类),都是多线叙事交错汇合,开头那段剪辑还真的很有大烟枪的feel…都是由枪引起的,还有类似的假装有枪桥段……but章宇和任素汐真不错啊,尤其是后者。鼓励是要的,但如果这就够了的话,那未免太容易满足了。
整体非常好,笑中带泪,18年感觉最好的国产片之一。8.5分。演员都很好,任素汐和章宇也太会演了吧?在马嘉琪家的部分是我最喜欢的片段。
阿Q精神
剧作不严谨,贩卖的东西比较多,票房黑马无疑了,类似药神,国产类型片模式复制的很成熟了。天台戏不错,尤其下雨那场。“你当年就是捡了一条死蛇,你自己都忘了吧!”
电影一定得有独属于电影的时刻,比如嘉旗隔着房门惦记着他哥的早饭,比如真真拉着大头的手在人群中奔跑,比如热血高中生火线驰援翔哥。拍不出这样的段落,台词,镜头,声效,音乐,演技,一个不到位,一点张力没有,那就不是好坏的问题,那种东西,根本没有资格被称作是电影。
都是角色,都不是人。为了飙演技,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还有带羽毛球拍去群殴的,你怎么不带乒乓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