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盗亦有道”,这是江湖上说的。
杜琪峰的电影总是在说江湖,这部电影也是。
四个扒手,一个漂亮女人和一个老扒手。
这样的人物配置应该会能演变出很多很狗血的剧情故事。
偏偏银河印象的编剧们就是要把故事简单化。
当然简单并不意味着一眼就让你看穿,应该说故事的前半部分拍的确实不错,杜琪峰的构图的却不是盖得,对于悬念的布置也着实有一手。
为什么有这个女人会突然的出现,为什么这几个看似老手的扒手会这样心甘情愿的为这个女人打抱不平,为什么这个女人总是在不停的摆脱追逐的过程中?
这些问题看似没有解答,其实都在不经意间给出了答案。
电影的剧本并不是最值得一提的,反而是电影的配乐,实在是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有人说杜琪峰这部电影有点往MV的方向发展,想想看也不是没有道理,剧本刻意简化故事和对白,音乐就撑起了画面和故事之间衔接的桥梁,越看越像MV。
另外就是香港电影里特有的江湖道义,四个扒手为一个漂亮女人出头,除却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意淫之外,更是层次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女人被欺负。
当然也不是别的原因就没有,任达华一开始不相信这个女人,但是当被老扒手羞辱了后决定帮助这个女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软柿子的心理也是有的;林家栋则是为了向任达华示威,证明自己不靠任达华也行;小瘦子则是个混混加下半身思考动物,看到美女自然没有不帮的道理;至于中年眼镜男,压抑太久的后果就是不计代价的做一些看似不太可能是他做的事情。
话虽说如此四个扒手却表现出如同古代侠客般的侠义,因为以上各种原因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行为,唯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江湖所言“盗亦有道”。
甚至是那位老扒手,在输了之后也是愿赌服输的放走了林熙蕾。
如果不是江湖上的“盗亦有道”这句话,实在是找不到更加符合杜琪峰风格的解释了。
所以,这是部不折不扣的香港武侠电影。
窃可以救国,比如信陵君窃符救赵。
窃可以救人,比如四飞贼窃照救美。
轻松雀跃的音乐,飞针走线的男人,一只飞来的文雀,一辆摇摆的单车。
精雕细刻的四年拍摄,让这部电影的开篇诉说着让人词尽的内涵,如果一部电影在开始的几分钟就让你有一种渴望,你还会有拒绝吗?
无法拒绝,就像是一场不期而遇的艳遇。
艳遇存在着偶然性,艳遇也存在着必然性。
一个渴望自由的美丽女子,施展致命的女性魅力,真相却是精心设下的陷阱。
暗夜迎来了电影的高潮,瓢泼的雨水,暧昧的灯光,锋利的刀片,可爱的男人,伞下不动声色的较量只为一个要自由的美丽女子。
贼高一尺,盗高一丈,谁比谁更强?
谁比谁更失落?
远去的女子,惊鸿一瞥,却已让江湖老盗失声痛哭。
天下之物皆可盗,却盗不来人心把你爱。
文雀飞来,盗也升华。
2008.9.23《文雀》--视觉听觉都是享受放弃看港片很久了印象里的香港电影总是给人很想搞出些噱头,却最终不知所云的观感即便是请来裘德•洛、娜塔莉波曼这样的国际巨星即便是片中看不到一张中方人的面孔《蓝莓之夜》一样是不知所云花了十年时间翻来覆去最终讲述的,仍旧是同一件事情同样的高架地铁,抽帧慢镜,长焦特写至此对香港电影彻底失望。。。
上映许久,却迟迟不愿前去观赏海报上乌泱泱的一群黑色伞客没有清晰的脸孔,徒留一众黑白剪影,手指飞舞、刀片轻扬以为又是那种旧香港黑白映像这份排斥让我差点与《文雀》擦身而过这是一曲浪漫、怀旧,关于香港的记忆之歌有着标准的杜式叙述方式不论演员、表演,或是音乐、故事都打上了浓重的杜式印记电梯间,两个人、一只轻落的气球、一句勾魂的“打给我”;海边豪华轿车前,焦急的少妇,拦腰抱起摩托车上的少年,小鸟依人的靠在他肩头,离去前轻轻的一句“你的号码?
我打给你”;赌场里,身边忽然出现气质不俗的女人,魅惑的侧脸勾人心弦,豪赌接着豪喝,毫无悬念的醉倒,腕上的手表不翼而飞;午夜,面前突然停下一辆豪华轿车,车上的美女命令式一句“上车!
”灯火阑珊,清风拂面,美女夺过手中刚燃起的香烟含在嘴里,留下香艳的红唇印,再放回香烟主人的唇齿间。。。
于是,不可一世的四只“雀”无一幸免,全部上钩最吸引人眼球的,无非是那场雨中的大对决豪雨中,满街绽放的伞花主角轻扬的嘴角、微锁的眉头、坚毅的神情、自信的微笑加之时而清脆,时而欢快、时而略显紧张的音乐与这场豪雨完美的搭配不论视觉听觉,都是一场华丽的享受不喜欢任达华不喜欢林家栋不喜欢香港文艺片却丝毫不影响我对《文雀》的钟情这应该就是成功电影的魅力吧Josie发表于23:04 星期二 电影
据说这是杜琪峰历时四年精心雕琢而成的。
在进电影院前,我犹豫着要看无敌浩克还是文雀,选择了文雀倒不是因为我喜欢杜琪峰多些,而是无敌浩克还有至少十天的上映期,而文雀却不在本月排映计划内,是加塞进来的。
片长75分钟,中间停了两次电,据说港版是87分钟的,我想应该会更完整些。
反正电影结束,大家都很诧异,因为现在电影动辄一百二十分钟,有的还分上下部。
《文雀》好像偶然飞进视线的小鸟,还没让人看清就飞走了。
这些都能接受,可恶的是被剪掉的那些镜头。
文雀在香港话里意思就是小偷,扒手,老一辈文雀的做法是口含刀片,割破口袋盗取钱物,有技巧,讲道义,这本身就是一个怀旧的东西。
故事讲以任达华为首的四个小偷,被林熙蕾饰演的神秘女子勾引,结果被林熙蕾的老板傅先生派打手痛扁,四个男人找林熙蕾想报复,却被林熙蕾楚楚可怜的样子打动,三个文雀不顾任达华的反对去帮林熙蕾:偷傅先生挂在脖子上的保险箱钥匙,却被傅先生抓住,原来傅先生是金盆洗手的老文雀,而林熙蕾受他控制,他把林熙蕾的护照放在保险箱里,这就是为什么林熙蕾四处奔走,慌慌张张,又色诱四个文雀的原因了。
任达华不计前嫌只身去救兄弟,反被傅先生羞辱,于是以林熙蕾的自由为代价向傅先生挑战,傅先生拿出锁在保险柜里的护照,约定任达华在规定地段内携带护照而不被偷就算赢。
结果一番较量后,护照落入傅先生手中,此时,傅先生却惊觉刀片上有血迹,原来按照江湖规矩,偷东西时将人割伤就不算本事,赢了也算输。
于是最后林熙蕾还是得救了。
片子开头任达华居然很温馨的在做针线活,然后把补好的西装穿在身上,这时飞进一只红嘴雀,叫文雀,赶也不走,于是他索性收留了这只文雀,这只文雀到很像林熙蕾的角色。
任达华在街上拍照片时,慌慌张张的林熙蕾就这样跑进了他的镜头,之后还屡次出现,甚至搞乱了他的生活。
林熙蕾告诉他自己住在楼上,后来他们闯进那个房间,发现了满屋子的鸟笼,每个鸟笼都有一只文雀。
再后来,当他们救了林熙蕾后,任达华发现自己收留的那只文雀也不见了。
文雀在电影里是个很好的象征。
文雀出现的时候,任达华问他的兄弟是什么意思,他们都觉得是不好的,事实证明文雀的出现和林熙蕾的出现的确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故事实在是太简单,有人说杜琪峰不过是拍了一片加长版的MV,因为电影里的音乐的确很精彩,故事讲的却不怎么样。
电影结束后,我听到有人嘟囔:这就是他拍了四年的(东西)?
对比杜琪峰以前以故事情节和场面恢宏见长的片子,这则小品真是让人有些大跌眼镜。
好比我们到一家餐厅点了一道新推荐菜式,而这家餐厅向来以大菜见长,经过大肆渲染后,卷起袖子准备饕餮一餐,大大的托盘端上来,揭开盖子,却是一块精巧细致的布丁。
不过,大导演总归是大导演,既然不讲故事,那么就做画面,做音乐,做细节,虽然有些不太像杜琪峰,也还是好看的,据说请了芭蕾剧专业人士来做顾问,音乐请了法国人来做,片子从头到尾都很有节奏感,音乐与情节配合的很到位,好像蘸满了墨汁的毛笔,饱满欲滴,最精彩的要数片头四个小偷在街上配合偷东西的音乐和结尾雨中较量的场面,可惜的是开头的场面我怀疑被删剪了偷东西的一些场面,一开始看的有些奇怪,结尾的场面很精彩,任达华打着伞走在雨中,帅的老当益壮,英俊不减当年,整场戏到底怎么偷的手法我看的眼花缭乱,没怎么看懂,只觉得很帅,很流畅,拍的像音乐剧,让人想起雨中曲。
故事情节最有特色的就是拍小偷能拍的那么正面,片子里出现的任达华等四人,傅先生,都是小偷,而林熙蕾也干这种勾当(偷了林家栋的手表),还色诱四人,但整个片子就是觉得很侠义,很浪漫,林熙蕾只是出于要自由的单纯愿望,任达华四人挺身而出帮助神秘女子,傅先生恪守行规,因为违规而自己认输,他放走林熙蕾后,坐在车里大哭的戏拍的好极了,这时他的形象也高大起来了。
另外有很多场景很具喜感,让人不觉得那么乏味,比如四个男人共骑一辆单车的场景,四人被痛扁后受伤的部位,比如追逐林熙蕾的戏,比如偷傅先生钥匙的戏…… 片子色彩好的很,很怀旧的味道,喜欢港片的人应该不会对这部片子有太大的意见,因为有些细节拍的着实不错,而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种饱满的画面感。
片子一开始任达华的房间里,没有开灯,斜斜的射进来的阳光,金黄色,整个房间半明半暗,任达华悠哉地骑着旧单车,用古董相机拍香港的街巷,行人,不是高楼大厦里的华美,而是逼仄的小店铺,也有破破烂烂的后巷,早茶馆里油腻的桌面,叉烧饭,四个文雀每天在这里聚会,用最普通的景物来表达了最美好的情怀,这些场面都很漂亮,都是金黄色的味道,那些高耸着的建筑挤挨在一起,中间留下狭隘的缝隙,林熙蕾就慌慌张张的踩着高跟鞋,小跑着穿梭在这些建筑之间,好像一只找不到方向的文雀,据说,香港的很多街景就在《文雀》长达4年的拍摄时间中消失了,那些旧的建筑,景象,从此不复存在。
光有破旧和逼仄不行,和这些破烂的街巷,卑微的文雀相衬的,最华丽的就是林熙蕾了,她慌乱里,永远都是精心雕琢的,比如cartier的手表,Hermes Birkin,还有4个LV的旅行包,所有一切合在一起,就是香港的味道了。
很多细节拍的很好看。
比如敞篷跑车上的沾上红色唇印的白万,白万是很凶的一种烟,一个纤弱的美女能轻松的吞吐,再送到任达华口中时任达华却呛了好几口,这场戏实在拍的不错。
不过,片子结尾,四个小偷依次和林熙蕾握手作别,最后是任达华,任达华用力的摇着林熙蕾的手,摇了很久,最后其他三人拉开了他的手,我却以为他应该摇一块手表或者手链下来送给林熙蕾的。
这个影评这么多人都在写让我好友压力啊。
嘤嘤嘤~反正我写的也没人看所以我可以瞎写就是因为没人看有人看我就会好好写啊。
电影看到最后挺心疼傅先生的,给这位情妇优厚的生活重点是包啊爱马仕好不好啊大姐!
你拿的傅先生给的爱马仕翡翠项链开的奔驰你和我说你想要的是爱情?
what 我没听错吧?
你是看玩笑?
做人的厚道知道不!
要不你把包给我用我替你照顾老人家!
真是的拿人手短也不知道!
还有啊后来是誰拍的天下无贼?
没看过文雀?
天下到处都是賊大家偷得东西不一样而已!
我是三天前看的《文雀》。
在这三天之中,我等待着自己的热情消减,直至只字不提,但是始终没有。
对我来说,《文雀》就是一部那么棒的电影。
奇怪的是,在网络上,在报纸上,看到一边倒的评价是:编剧薄弱,故事性不强,剧情不连贯……我简直是崩溃了:这都是哪儿来的影评人呀?
他们有没有基础剧作常识啊?
《文雀》的故事动力非常强,简单而直接,丝丝入扣,行云流水一样,很多场面和细节写得精彩万分。
我最喜欢的是故事的“简单”和“节制”,故事没有一个横生的枝桠,没有多余的一笔,节制则是,故事表达的情感,蜻蜓点水,绝不拖沓。
坦白说,我之前几乎没看过杜琪峰的电影,这一部,让我叹为观止。
电影写什么呢?
我想,是写男人的幻想,男人关于女人,关于性的幻想。
这部电影,不是讲黑帮,也不是讲扒手,是讲那么一个午后的春梦。
一个女人,美得一塌糊涂,骚得一塌糊涂,她跳跃,慌张,就像一只文雀,跃进你的房间,窜入你的生活。
当你正经想捕捉她时,她又飞走了。
她当然是危险的,男人的梦里总有那么一点点危险,她当然是孱弱的,男人的梦里总是需要自己是个英雄。
既然电影的主旨在此,怎么能说故事讲得不透彻,不连贯,不强烈?
在我看来,电影的每一笔都打在这个点儿上,打得准确极了。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画面,是艳遇了这个女人之后,每个男人的表情特写:恍惚,回味,骄傲,陶醉,宛如在梦中……从每个平凡的男人脸上一一划过,最后你看,他们只不过坐在一辆自行车上。
一辆小自行车怎么撑得住四个大男人?
一个女人怎么架得住四个性幻想?
车子当然坏掉,四个人摔下来,互相跳脚指责也无济于事。
而电影结束,女人飞走了,没有一个人得到她,四个男人还是巴在一辆自行车上,神了,没有了心里的瓜瓜葛葛,车子平稳的走了。
文雀是写暧昧。
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关于艳遇的梦:比如午夜一辆豪华敞篷跑车停下,一个美女威严的说:“上车!
”,比如海边骑摩托时,一个美女拦车,上了车紧紧的抱住你,小头颅靠在你的肩膀上,比如赌场里,一个美女和你豪赌,之后又豪饮……最最精彩的一场戏,我觉得,是在电梯里,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眼镜大叔,赫然发现身后站着一个美女,眼光灼灼,目不转睛地逼视他。
大叔心猿意马,这还就算了,怎么用一个道具加强这种张力?
两个人,一个电梯,这是大一时剧作课的小练习。
这一笔,简直写得太棒了:电梯上方缓缓掉落了一只气球,正好挤在两个人中间。
气球缓缓掉落在美女的胸前,美女一动,轻轻的又狠狠的挤了挤男人的背,气球滑落在美女的腰,美女一动,挤了挤男人的腰,再滑下去,是那个要命的部位,美女还是款款动了,这次挤的是,男人的屁股……他们的身体接触到了吗?
肉对肉了吗?
没有。
但是那一刻,简直是血脉喷张,惊心动魄。
《文雀》里没有见血的东西,没有露骨的东西,比比皆是,都是这样的段落,但是精彩,也就精彩在这种地方:梦之所以迷人,是在于它始终不落实地,它让你怅惘幻想,但并不予以实现。
所以,电影的结尾也好,女人干脆利索的走了,就这么走了。
事如春梦了无痕,自始至终,他们也只是停留在午夜对坐,灯影斑驳,欢欢喜喜的对望,无限放大的红唇和眼眸。
《文雀》最好的其实不是故事,是导演的功力,四年精雕细琢,炉火纯青,空间运用让人目眩神迷,最后一场打斗更是足以留名影史,还有音乐,长笛最好,恰如灵动文雀。
但是,那是另外一篇文章应该说的事。
我只是想说:《文雀》写的是欲望,但没有肉体。
写幻想,但没有结局。
写偷窃,但是没有成功。
写失落,但是充满幽默。
这是一部商业片,但是艺术极了。
这是一部艺术片,但是好看极了。
强烈推荐,在电影院(一定要!
)观赏《文雀》。
上一部是放逐,拍厦门的复古片。
这次是香港,文雀。
内容非常简单,也很精巧,整个影片从片头到结束的“再会”二字,都凸现了明显不过的复古趋向,片子本身是不折不扣的杜式作品,充满简洁的个人风格。
非常成功,雨夜街战的一段,画面结构已经趋近完美,颇有歌舞片的舞台效果,而林熙蕾吸烟的一段长镜头,不仅是剧情要求的媚惑,更可看出杜先生在尝试创造经典,只可惜林小姐虽然本人确实艳若桃花,演技仍待改进,除了这段,其他镜头中略显滞涩,远不及平面写真中的动人。
本片配乐更是好的让人没话说,连贯而情绪化,走中国风路线。
另,林雪这次起到了什么效果?
没有。
浪费,但是小扒手的角色着实配不上他。
这也是为什么此次扒手四人帮不是人人出彩的原因,不比当年枪火,那时大家是好时光,现下杜家的御用大将里,除了任达华等几位戏路仍旧可宽可窄,他人,比如林雪,都已放不低身家来做街头客了,而张耀扬更是早已泯然江湖。
最后,复古已成必然趋势,待望。
看了看《文雀》。
之前也在网上看到好多评论,吵成一团,多数是觉得编剧差到不行,拍得还可以,不过四年也就拍这片也说不过去云云。
每次一看好多人为了个什么吵来吵去我就觉得烦死了!
看完以后我只想说,我爱银河映像,我爱杜琪峰。
作为一部电影来说,可能它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在我这,我打100分。
我一直喜欢银河映像,因为那里的片子总是符合一部分我对男性以及这个世界的幻想。
话少,气势十足,重情义,市井气,有情怀,当然,还有那些电影老下雨。
这些在文雀里面也都有。
一开场的那段,加上配乐,简直像以前的水墨动画片。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外国配乐师傅给中国电影配乐,都有种孩子气,他们还特别喜欢用笛子,轻快又稚嫩,很好玩。
就像小朋友有点搞不清楚状况,踉踉跄跄的。
林熙蕾色诱的那几段,我觉得是以任达华那段最难看。
说实话杜琪峰对于男女之情,总是有种很僵硬的感觉,最拿手的还是意淫,求不得,伤别离,无论是《暗战》里面给你戴上项链,还是《非常突然》里面猛撞你家的门,都是黯然收场,远比不上男同伴们了然于心的情意爽利。
所以《文雀》里面与林熙蕾有关最好看的戏就是四个男人想着她在淫笑的那段。
那段里面她也没出现。
这部电影完全可以加入豆瓣里面“没有女主角,世界多美好”那个豆列。
相比之下四个男人的群戏,简直好看到不行,最后雨中决战,哇,只能用哇来形容。
错落有致,又简单明了。
从一开始受美色诱惑,到后来硬要出头,在最后完全是义气相挺,每一个男人心里细微的变化,都丝丝入扣。
还夹杂着很多冷笑话桥段,我简直是拍着大腿看过去的。
有个人写影评说道,《文雀》是杜琪峰给香港的情书,这句话讲得真正点。
他是多爱香港啊,一个片子里,街道是主角,上面来回奔走的男人女人只是装点,街道被拍得那样美。
杜琪峰说,拍电影一定要气势足,气势够足才能让人看到诚意,真是大佬啊,虽然有的时候用力过猛也会让人觉得走火入魔了,但是全世界只有一个银河映像,一个杜琪峰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当时迈入社会五年,体会到现实社会的“现实”。
它围绕利益,争夺权力,像一个冷硬的机械怪物,大口大口吞噬人生命的生机和美丽。
为此痛苦灰丧,然后看到这部电影。
里面四个男人是街头扒手,一个女人设法取得他们注意,希望他们出手解救自己。
四个扒手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冒着危险,帮女人从黑帮大佬手中逃脱。
四个扒手为什么要这么做?
可能是为了女人给出的似有若无的爱情,也可能是他们不忍心一朵花遭受摧残,不忍心“文雀”失去自由,总之,他们都是为了心里的东西,为了生命的感受。
他们没有让自己生命死到现实里,死到钱财私利里,他们保留了生命原本会有的属性。
四个扒手最终和黑帮大佬正面相见,四个扒手得到教训想偃旗息鼓。
可是那种不服输的尊严,又让他们决定再交锋对决一次。
而黑帮大佬呢,他说我们比拼扒手的技术,如果你们能从我手里偷走女人护照,我放女人自由。
而现实生活中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掌握权力的人往往用强力压制别人,不讲道理,绝不会像孩子一样用比拼技术来决定。
这个情节真的像是成人童话,就算是浸淫黑帮的大佬,生命也有不死的部分。
然后四个扒手和黑帮大佬在街头对决。
对决是在雨中,雨滴四溅,所有人撑着伞,交锋一瞬间,身体旋转,手上的动作简练,像极了舞蹈。
这些都是浪漫。
全都是浪漫。
浪漫是什么呢?
是不讲究现实功用利益,去为感受到的美,去为精神上的东西,作出不那么实际的事。
这样的事,都能称为浪漫。
除了浪漫,这个电影还有许多微妙好笑的喜剧段落。
好笑有许多种,有一种是我们看到人心里的天真,觉得太可爱了,而觉得好笑。
这部电影重看过好几遍了。
这次看,觉得不只是一个浪漫故事,好像也无意识表达了对大陆和香港关系的感受。
另外,我还想起来,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被结尾出现的黑白照片深深打动到。
说不出话。
照片不是用来看的,照片是用来感受的。
拍照片,不是要动脑,而是要放开你的感受,在时间空间中弥漫它们,沉醉的时候,留下它们。
俗话说“盗亦有道”,这是江湖上说的。
杜琪峰的电影总是在说江湖,再说江湖上的人和人。
四个扒手,一个漂亮女人和一个老扒手。
这样的人物配置应该会能演变出很多很狗血的剧情故事。
偏偏银河印象的编剧们就是要把故事简单化。
当然简单并不意味着一眼就让你看穿,应该说故事的前半部分拍的确实不错,杜琪峰的构图确实不是盖得,对于悬念的布置也着实有一手。
为什么有这个女人会突然的出现,为什么这几个看似老手的扒手会这样心甘情愿的为这个女人打抱不平,为什么这个女人总是在不停的摆脱追逐的过程中?
这些问题看似没有解答,其实都在不经意间给出了答案。
其实电影的剧本并不是最值得一提的,反而是电影的配乐,颇有一点喧宾夺主的意思。
有人说杜琪峰这部电影有点往MV的方向发展,想想看也不是没有道理,剧本有些刻意简化故事和对白的意思,音乐就撑起了画面和故事之间衔接的桥梁,越想越像MV。
另外就是香港电影里特有的江湖道义之说,四个扒手为一个漂亮女人出头,除却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意淫之外,更是层次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女人被人欺负。
当然原因的程度不太一样,任达华一开始不相信这个女人,但是当被老扒手羞辱了后决定帮助女人,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软柿子的心理也是有的;林家栋则是为了向任达华示威,证明自己不靠任达华也行;小瘦子则是个混混,看到美女自然没有不帮的道理;至于中年眼镜男,压抑太久的后果就是不计代价的做一些看似不太可能是他做的事情。
话虽说如此四个扒手却表现出如同古代侠客般的侠义,因为以上各种原因都不足以支撑他们行为,唯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江湖所言“盗亦有道”。
甚至是那位老扒手,在输了之后也是愿赌服输的放走了林熙蕾。
如果不是江湖上的“盗亦有道”这句话,实在是找不到更加符合杜琪峰风格的解释了。
所以,这是部不折不扣的香港武侠电影。
最后的决斗像歌舞剧。
小品
只有主线,没有清晰的剧情,不过细节还是可以的。尤其是音乐,又俏皮又古典,风格很独特。
乱买华语蓝光之一。心情低落时尤其合适。小品就该这样的拍法,没大开大合,用音乐、摄影、细节来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品味那些隐藏的符号。
太他吗白痴了,老子要骂人了,什么不好玩,要玩电影,太吃屎的片了!
轻慢 口中刀片
听不到枪火声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很烂
以如今银河映像的编剧水平而言,已经算是很鬼啦。剧本说不上差,根本问题还是在演员。林熙蕾不是神秘的魔女,任达华一行人也演不出男性心里那种莫名的冲动。至于配乐我倒觉得一般,顶多是开场几首曲子比杜琪峰以往的烂品味好一些罢。
回过头来再看,好的不得了。几个主要角色性情活泼如小鸟,四个男人为一个灵动女子失魂落魄的样子非常有趣,杜式风格中最浪漫部分淋漓尽致了,还满满的香港情怀,同埋江湖情怀
虽然烂,不过有的小细节还是蛮可爱的。
音乐抢了电影风头,故事平平…
杜琪峰把这片子直接拍成都市MV。香港街拍的镜头感异常地美,非常流畅,一种清新惬意的都市清新,做扒手都可以如此风雅,甚至令人向往。剧情和故事偏弱。7.4
我不喜欢故弄玄虚
1星给音乐
记得我中学时代就很喜欢看港片,然后被一个装逼的同级生嘲笑,时至今日我依然不认为看港片有啥不好意思的。总说港片在走下坡路,也不看看现在观众被米国大片养的嘴多刁。言归正传,文雀虽然我不怎么待见,但是杜琪峰出品必属精品,毕竟,银河输出加上老杜烙印,实在让人感慨得很那!
这次事件说明,扒手都是团体活动,注重组织纪律。另,小时候骑车带仨人的事我也干过,前面横梁坐的我妹,后面带着我俩小弟,嘿嘿,辽大大东楼院子里闲逛~
风格化到矫情的地步
妈逼的,看的阉割版,恶心坏了,这个星星给配乐
最后的场景最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