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娜塔莉從弗朗西斯的葬禮回到家,呆滯地拿出手機,翻到通訊錄,考慮要不要刪掉弗朗西斯的名字的時候,我感覺我有一部份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有一部份的呼吸被抽離,直到現在都不能平靜。
最後她還是按了“不刪除”,女主角眼淚流下,我竟也跟著流淚。
他們相識於咖啡館,仿佛命中註定,認識,相愛,結婚,幸福著,直到弗朗西斯車禍,死亡。
留下娜塔莉一人。
奧黛麗塔圖的演技實在太好,猶疑的動作,呆滯的眼神,一點一滴把我的心跳奪走,留下劇烈的心痛。
她呆坐著,她流淚,她清理一切弗朗西斯的物件,她走在路上幫情侶照相,她看著曾經用來求婚的鑰匙扣,她回到辦公室時的恐懼,還有那適時的背景音樂,叫我看得簡直無法呼吸,痛過之後,還是痛。
對我來講,這仿佛噩夢的成真。
太真實,太可怕。
曾幾何時,我在日記本上列出了“他”的諸多條件,寫下了與他相戀後的感覺會是幸福、美滿、感恩、知足,也清楚地知道不管要等多久,他一定會出現。
完全沒有戀愛過的我,竟信心滿滿的寫下了那樣的一段話。
遇見F的時候,我知道等了許久的人終於出現了。
他符合了每一項,還附加好多我沒有想像過的美好。
每時每刻,都在感歎為何世間可以有這樣的美妙。
有一句書中看到的話常縈繞在我耳邊:“我們是這樣平庸,幸福應該給予比我們更好的人。
”那時,我才真正明白了愛。
我人生第一次真真正正明白了愛。
一次分別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對F說:“過馬路要小心!
”話音剛落,才發現這句話如此熟悉。
就是這句!
自打我有記憶以來,媽媽就最常叮囑我這句。
現在我才明白媽媽的心情。
當你愛一個人的時候,這種愛附帶一種深深的恐懼,你會害怕失去,你會想盡一切辦法把那個人留在身邊,呼吸到他的呼吸,笑著他的笑,痛苦著他的痛苦。
你害怕他的生命與你無關,你害怕他從你的世界消失。
因此,愛在我心中種下了一顆恐懼的種子。
愛越濃,恐懼越生根發芽。
雖然電影到了後來,娜塔莉有了新的愛情,但那種無法呼吸的痛仍不能隨著戲院裡的一陣陣歡笑離開我心。
電影真殘忍!
愛情真殘忍!
人生真殘忍!
《泰坦尼克》里的傑克好狠心,雖把生命留給了露絲,叫她可以死在溫暖的床上,但我只要一想到露絲餘下的生命里傑克留下的那片空白,我就覺得恐怖。
多麼殘忍!
讀C.S.劉易斯的《卿卿如晤》,他愛妻離去后,劉易斯對上帝的質問,他靈魂抽空后的苦痛,把我的心撕成碎片。
多麼殘忍!
我不害怕死亡,真的。
但是我害怕心愛的人被抽離生命的無情。
這也是爲什麽我認為我見過結局最完美的電影是《戀戀筆記本》,劇終男女主角年老,在病床上相擁同時死去,是我認為人間最美的結局。
電影的最後,娜塔莉和馬爾克斯(後來認識的戀人)玩捉迷藏,馬爾克斯說,娜塔莉不同年齡的時候,我會藏在不同的地方,在她失去弗朗西斯后傷痛的時候,我會藏在這裡。
劇終,娜塔莉望向花園,微笑。
我想,我大概明白電影的意思是想說,人生不同的階段,我們會找到藏在那裡的某個人,然後重新找到我們以為不會再出現的愛與幸福。
只是,在我這個年紀,我仍無法接受,無法面對,甚至無法去想像生活的殘忍。
《一吻巴黎》,法国天使奥黛丽•塔图的作品。
第一段女主与他老公,浪漫的咖啡厅相遇,炙热的仿佛每周四都消失了一样的恋爱,钥匙环简易却让人动容的求婚,婚后依旧保持热度的爱恋。
一切的一切都诠释着Mr Right与Honey Baby的严丝合缝。
法兰意外去世的三年,我不忍看女主公司走廊行走时哀伤的表情,太痛,深入骨髓。
真正的男主出场时,我以为是个路人甲的配角,确实太丑,褒义一点,太普通。
女主对他发白日梦的一吻,我却关注到他稀疏的牙缝,一阵干呕,法国天使如何下去的口?!
然而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个其貌不扬的屌丝中的战斗机。
为什么呢?
大约是为了他赌气的回吻、满眼都是女主的慢镜头、埃菲尔铁塔下突然意识到自己爱上女主时的落荒而逃(注意是真的逃走,让我笑出猪声的,没有再返回的逃走,跑步姿势真是难看至极)、孩子一般转头不看女主、放难听的音乐却不知时间怎么溜走等等等等。。。。。。
爱情不讲道理,他们看起来不搭,但他们相处融洽、永远有话题、彼此吸引、让人舒适。
男生治愈女生心伤,让她再次展颜。
女生让男生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后期他们再接吻多次,我却觉得好甜,虽然对方依旧秃顶、牙齿稀疏,我却看到他金黄色像蝴蝶振翅一样为爱颤抖的睫毛、看到他大到能够遮住半个女主后背的宽厚踏实的大手。
这大约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
梦里也是这段浪漫,让我忍不住记下这份动容。
这就是我所期待的爱情!!!
彼此疗愈,彼此契合,最简单纯粹的感情。
戏如其名,演绎得极其细腻唯美。
最开始是被它“一吻巴黎”的译名吸引。
随着电影的铺开,渐渐被男主人对女主人不加修饰的朴实的爱恋所打动。
说白了,就是男屌丝和白富美的爱情故事。
如结尾所说,真正爱一个人,是他愿意踏遍你内心所有的悲伤进入你的最深处。
换个角度说,真正爱一个人,也意味着你愿意敞开内心,引领他进入你的记忆深处,对悲伤毫不保留。
原文發表於http://blossomear.blogspot.tw/2012/07/blog-post_04.html悲傷看似沒有盡頭,但幸福總會在尚未準備好時就前來敲門。
完美情人在哪裡?
他可能偽裝成一個白日夢,用同事關係掩飾,細心溫柔的靈魂穿著不起眼的外衣,然後──幸福從天上悄悄掉下來。
與其說《愛情好意外》仍然有著《巴黎拜金女》式的輕鬆笑料,不如說它很可能像是女版《戀愛雞尾酒》,因為愛情潛在的神秘性讓一切如此莫名。
宣稱即將短期息影的奧黛莉朵杜依然優雅,這次演出因為失去摯愛而埋首工作的女子娜塔莉,一身幹練裝扮還是掩蓋不了女神風韻。
男人不惜博她一笑,女性同事都想向她討教讓男人稱臣的絕招,但在丈夫意外逝世後,她滿心是傷,不想外出,拒絕邀約,甚至被同事在背後批評「生活只剩工作」。
事實上她的自我封閉也是其來有自,當身邊除了粗魯埋幹的老闆之外沒有其他對象,要怎麼試著走出陰霾?
愛情來得好意外──其貌不揚的馬區斯忽然敲門,說想「討論114號案子」,並就此走入娜塔莉的世界。
在那之前娜塔莉從未注意過他,不知他從哪來,不知他叫什麼名,更料不到自己居然會對他做出那樣的舉動。
而其他人也一樣,沒有注意過這個人的存在,甚至有人對他沒有印象,換句話說,馬區斯在偌大的辦公室裡根本就像個透明人。
而娜塔莉居然在他敲門走進辦公室後,邊做白日夢邊上前擁吻了他,兩人就此墜入了迷霧般的愛情美夢,略帶奇幻風味的戀愛旅程便從這裡開始,真的好意外。
接下來,兩個人出去吃了飯,感覺還不錯,居然又約了下次、下下次、下下下次。
他們對彼此一無所知,卻能像破鏡重圓的碎片般和諧相處,你一言我一語地,對話愉快順暢地馳騁在浪漫巴黎夜裡。
娜塔莉發現這個男人可以很自然地讓她發笑,很細心地注意她的要求,很體貼地在各個小地方照顧她的感受──這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精巧細緻,甚至是足以令其他男人妒火中燒的高超才華。
幸福怎麼會這樣從天上掉下來?
音樂的甜膩帶來很重的童話感,即便是身邊朋友都唱衰這段門不當戶不對的感情,整個故事還是甜蜜,還是柔軟。
我欣賞片頭的靈巧,但我更推崇片尾他們終於真正撥開迷霧,離開辦公室,來到娜塔莉的家鄉,那裡有過世愛人的墓,還有娜塔莉的兒時回憶,在奶奶的守護之下,一切都關在小花園裡保存得好好的。
在這裡他們終能真正相擁,拋開外在一切條件差異,不為什麼,只為享受相處地玩一場捉迷藏──而能夠放心閉上眼的真正原因,無非是因為他們已經知道彼此再也不分開。
原著小說號稱奪下多項文學獎,然而作者自己改編劇本當導演,難免在敘事上顯出生澀,段落整理的能力也還有待成長。
但是原著小說《精巧細緻》相當好看,光看著書封男女凝神對望的光景,和那句「在讀過這本書以前所談的戀愛,統統白談了!
」就有種甜膩的幸福感,那種細膩和優雅,可是娜塔莉和馬區斯墜入愛河之後的每日寫照呢。
拍過《愛蜜麗的異想世界》、《巴黎拜金女》、《愛神來了怎知道》(這部非常好笑)的奧黛莉呀,暫且放心休息去,等養足精神後,再回到影壇為我們繼續扮演女神吧!
继《天使爱美丽》之后,爱上了Audrey Tautou。
一直喜欢古灵精怪的女孩。
电影开头就被吸引了,33岁的塔图穿着深蓝呢大衣,有股英伦风,再看露出的纤细双腿,背影犹如少女,完全还是个女孩子,以及随便扎都好看的马尾,细长的脖颈,满满的法式优雅。
走进咖啡店的妮莉点杏汁恰好对上了法兰猜想,一场美好的爱恋就此开始。
太美好的东西,往往让人担心和害怕失去。
童话破灭后,少女般的妮莉成了失掉丈夫的女性,恰恰像23岁时的“爱美丽”过渡到33岁的“妮莉”,虽然不那么灵动但仍优雅美丽。
她太独特,与瑞典怪咖大叔的相恋,让我一开始并不懂,总得在之后才能明白电影在讲什么。
比起拥有美好的让人担心和害怕失去的人,缺憾美岂不比较令人轻松愉快,还时不时需要主动去找生活中的小确幸?
马克的可爱之处就在于要仔细品味他的简单美好的品质,经历过失去的妮莉才更懂得发现和珍惜。
影片中嵌入的法国日常生活,有法国电影一贯的优雅。
如同《情书》一般的清新。
“我准备好了,快来找我吧”这是结束时候男主人公的自白。
他是对奥黛丽说的,还是对爱情说的呢?
在此之前,他会在半夜漫步时忽然呆住“我得小心,我好像恋爱了”然后迅速跑掉。
说实话,看到他跑时我忍不住笑出声音来了!
多可爱!
而且居然是真的跑掉,没有再回来送奥黛丽一程……大家都在说男主很丑……这个……当我看到男主将奥黛丽抱着怀里,手那么大,几乎遮住了奥黛丽一半的背,我就忍不住萌上他了!!
最爱大手男人了,最欣赏他们带来的安全感~至于外表,这不是很正常么?
对于一个3、40多岁的中年男人(我实在看不出年龄!
),而且只是企划部的小员工,他总不能像老板那样,永远西装楚楚,哪怕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呆?
奥黛丽第一段恋情太美了,相识、恋爱、求婚(那浪漫的钥匙扣!
)、丈夫死亡……一切一切都像童话,对于这位法国的天使来说,这些也是她应得的,可是,我必须承认,我更中意她第二段的恋情。
毕竟,这是一段接地气的恋爱。
当第一次接吻,男主回家路上仿佛变成了万人迷,所有人都在对他微笑,向他献媚,虽然是上坡路也不感觉辛苦。
而当奥黛丽开口说“把一切都忘了吧”的时候,男主展露了他的孩子气——他冲过去吻了奥黛丽!
好吧,你吻我一次,我吻回来,我们不相欠了!
我几乎听到他内心那个小孩子在这样赌气地大声说话。
恋爱是辛苦的事情,奥黛丽有自己的心结,她的上一段恋情。
还好她有好朋友,我相信在情绪转变过程中,好友一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而当奥黛丽慢慢的卸下心防,试图接受一段新的感情,男主又别扭了,他的上司,奥黛丽的朋友,他们都在暗示“奥黛丽是个成功的姑娘,而你呢?
”而他呢,只是一个企划部员工,秃顶,与父母同住,穿着土气,与“成功”二字完全不着边……一切的压力袭来,使他忍不住说出“放弃”这样的话。
而我亲爱的奥黛丽,她带男主去看望前夫,去看望自己的奶奶,在奶奶家的花园,男主慢慢厘清自己的心情……算了,外面那么多纷纷扰扰,就让他们去吧,我们在相爱,只要我们相爱,其他又算什么呢?
爱情,来吧,我准备好了,亲爱的奥黛丽,我准备好了!
我喜欢这样的恋爱,它从不掩盖,我有伤,我面对它,我有压力,我释放它。
没有伟大的隐忍,没有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只有我们在看完戏后的午夜漫步,大桥背景是美丽的艾菲尔铁塔,晚风徐徐吹过,身边有个漂亮、身材纤细的姑娘。
这个时候,我想,我们身边一定有个光屁股的小天使,偷偷地用爱之箭射中了我们二人。
顺便说,瘦瘦的姑娘太美了~巴黎的姑娘都很会穿,整部影片我一直忍不住在看奥黛丽的小腿,而且还成功的勾起了买A字裙的欲望……而当奥黛丽和助手说她和男主在约会时,助手立刻出去和同事分享了这个八卦。
“你想去喝杯咖啡么?
”我太喜欢这个小细节了!
最近在学法语,据说办公室法国人的感情交流,大部分在咖啡机旁,哈哈,很生活化~另外,男主的服装和身边的程序猿几乎一模一样,我想,这就是我对此没有很大抵触的主要原因吧=。
=|||早就麻木了……
刚开始看片子时,10分钟的样子,觉得女主不漂亮,都有些不想继续跟下去的意思。
可是不知道后来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女主越看越好看。
职场上,女主的包臀一步裙和尖头细跟鞋将职场女性的优美演绎的恰到好处。
总是没有耐心看完一部电影的我,正像当天看电影时那样对自己说,一定要正儿八经的写完这篇影评。
因为,完整的心无旁骛的完成一件事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女主同初恋的故事,发生在咖啡馆。
咖啡馆这个本身自带浪漫因子的地方,奠定了影片整体的基调。
《绅士的品格》中男女主角的故事也是从咖啡馆躲雨开始说起,或许慢调调的地方更能激发人内心的情愫。
如果选择一杯杏汁,男主角就决定跟女主在一起。
不过,怎么影片最后是说女主同第一任男主从小就青梅竹马呢?
随它吧,总之,这个第一任男主有趣的自我OS打赌,我也觉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甚至猜想,如果我跟胖君同时出现在咖啡馆,胖君会因为我点了什么饮料而选择我呢?
大概是杯雪碧,噗咖啡馆里哪来的雪碧。
影片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很流畅的,哪怕女主第一任丈夫突然去世,悲伤好像也是缓缓的。
估计是狗血剧看太多,这样淡淡的、缓缓的 故事讲述方式,反而好像觉得过于平静。
女主一门心思投入工作,对于追求他的上司礼貌性拒绝。
跟男主突然的那一吻,当他们吻完后,看着男主那排稀疏的有些Q版鲨鱼的牙齿,我也是醉了。
真的一点都不帅好么?
努力提高点好感,都有点难。
扫一眼大家的短评,都觉得男主太丑。
看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是因为这样一个鬼使神差的吻,最后他们交往了。
他们在大家都在聚会的时候,交谈的竟然忘记了时间。
那是怎样一种交流,那是灵魂和灵魂的交流...不然面对长得那么不帅的男主,怎么会交流得忘记时间?
女主为了男主,放弃工作上的一些东西勇气也是可嘉的。
其实,这真不是一个有什么惊喜的故事。
只是整体的氛围营造,还有影片传递的,简单的爱情,是很棒的。
没有多快乐,也没有多难过,也没有多惊喜。
可是于平淡中,他们获得了最珍贵的爱情。
导演是个诗人,简化了所有他认为不必要的过场,大量跳跃式的叙述,和意识流的情节设置,让他想讲的重点突出了很多。
因为他想讲的本来也是一些很细微的事情,一点点有趣,一点点心动,一点点想念……或者,所谓爱情,就是心里有了很多个细微的晃动吧。
这些细微,晃动了对爱情的绝望,晃动了隔绝世界的堡垒,晃动了辽远而萧瑟的枯寂。
也正在因为这些晃动,让一个人悄然侵入另一个人的生命。
以前没有你,不觉得缺残。
现在没了你,我已无法完善。
啊,爱情真可怕。
所以当马克意识到这个可怕的东西,正在艾菲尔铁塔下环视他时,吓得掉头就走:“这太荒谬了!
我可能会爱上你。
”“微妙爱情”比“一吻巴黎”到位多了。
被最后一组天堂花园的场景惊艳到。
记得几句台词。
老板:吃瑞典薄饼吗?
马克:不,谢谢,我就是为了逃避这个才离开瑞典。
老板:你很有趣。
老板:爱上她是种什么感觉?
马克:就是会努力让自己变成更好。
老板:啊,你还是个诗人。
马克:谢谢你请我饮酒。
老板:啊,他还彬彬有礼。
最后那里,马克的心里独白:我在这里追寻妮莉的成长足迹,一直走到她内心深处,我就在这里等着她来找到我。
好像没有特别打动人的地方,但好像又被打动了。
或许这正是导演追求的效果,不惊艳,不用力,不呛人,不怎么深刻。
只是轻轻地扫着琴弦,像一阵风,裹着故事,就这么轻轻吹过了。
奥黛莉是个很奇怪的演员,有些角度美到出奇,有些角度,又平淡得像个不太好看的邻居。
另外,女主敢不敢再任性一点?
男主敢不敢再不好看一点?
至少,哎……2016.7.10
蜿蜒的石板路和静谧的街道,舒缓的背景音乐和夹杂着温柔气息的和风,每一帧画面都满溢出法式文艺迷人的浪漫。
如果没有那一场突然降临的意外,娜塔莉和弗朗西斯也许可以一直这样浪漫下去:他们可以又一次携手回到初见时的咖啡馆,也可以在浸足温热阳光的天然草坪上追逐或是拥吻……可是当意外在转过几个拐角后的路口倏然袭来,只能有年轻的弗朗西斯在故乡的黑土下长眠,迷失的娜塔莉在办公桌上堆积的文件中缓冲钝痛。
回忆中的弗朗西斯被丢弃在黑色垃圾袋,妄图乘虚而入的徳勒曼被抗拒在坚毅的心门外。
在外貌邋遢、吐词呆萌的马克思与娜塔莉相遇之前,谁也不曾料到,这第二份爱情来得如此莽撞。
一点点地靠近,一次次的目光交汇……终于,在某一个有巴黎铁塔见证的夜晚,马克思语无伦次地说:“我好像是,恋爱了。
”相识算不上怦然心动,相恋却如此水到渠成。
接吻后感觉整个世界都敞亮又可爱的马克思,告白后因紧张而丢下娜塔莉愣在原地然后一个人跑掉的马克思,接受上司徳勒曼对他出于不屑和嫉恨而发起的会面的马克思……他带着孩童般的傲娇和成熟男人应有的风度,令娜塔莉全面沦陷。
一如《精灵旅社》中德古拉伯爵所悟:生命中不一定只有一次火花。
如果是爱情,如果所有的因素都是正确的,我们随时可以为之心动。
奥黛丽塔图太美了…真的太美了,难怪在法国人心中的认可度这么高。
她在电影中饰演的娜塔丽这个角色是美丽的,坚强的,也是脆弱的,需要细致呵护的。
Markus虽然形象不怎么样,但是他细致温柔,笨拙而又最给人安全感。
这也是娜塔丽的上司不能比的吧,用离婚的许诺给她爱情和呵护。
这也是她绝对不会有好感的做法。
很喜欢电影的配乐和结尾。
配乐十分灵动,有种宫崎骏的感觉,让人感觉到了奇幻世界,也有种女主角娜塔丽的气质。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其实是主要站在女主角的角度讲的吧,某种角度来说,讲述的是部分女性对爱情的选择。
结尾在我意想不到之处。
在娜塔丽祖母的花园里,Markus想象着他之前缺席的娜塔丽的人生,这种男性是真的再从心底里默默呵护自己疼爱的人吧。
他们来到了祖母的花园,在我看来,是象征着两个人逃离世俗,来到了没有舆论,没有他人的期待,只有身处伊甸园的幸福快乐和真诚的爱意。
他提出陪娜塔丽躲猫猫,其实是想让娜塔丽在他的陪伴下,释放自己少女的天性,保护她的任何天真,守护她不为人知的一面吧。
不知所云
不要强迫自己忘掉 时间到 一切都回来 这一次会安心的
那男人出去跑步我就知道肯定出事,太狗血的劇情來,女主角老了好多喔
CINEMATHEQUE 200212
地中海络腮胡丑大叔搞屌丝逆袭呀,当中笑喷了。塔图怎么这么瘦,感觉都瘪掉了。。。
很轻松有时甚至好笑的电影 audrey老了。。。
我实在无法接受不满35岁就干瘪苍老消瘦的奥黛丽塔图,也无法忍受男主角是一个神情闪烁意志不坚定毫无吸引力的中年秃顶猥琐男,整个电影的故事衔接跳跃毫无衔接让人不知所措。爱情从始至终都没有说服力让人无法接受。还有,电影里塔图所有穿的衣服都丑绝了,除了海报上这件。
为毛要找个谢顶的人做男猪!!!
莫名其妙的爱情,莫名其妙的温暖。
爱情就是这么不问对错。亡夫是大帅哥,但还是很喜欢马库斯,他呆萌局促,弱弱的脾气却会在关键的时候为自己争取爱在需要的时候保护爱人,最后花园中想象娜塔莉的成长的那段镜头温柔得一塌糊涂,多好的男人哎。塔图真是过瘦了,OST如常灵动可爱,爱美丽的气息却一去不返。
我只要你懂生活也懂我
12-08-30-syd
画面太美。。。。大半夜失眠爬起来看完!
屌丝怎么了,屌丝一生平安。。
塔图好瘦啊!!
治愈系,但真的闷了点儿~
细腻:①精细光滑;②细致入微
after the one, maybe theres one more竟然只有6.6 明明很治愈的好吗
前20min和后面相较,真心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给你看。男女主第一次kiss的时候我真心快吐了,DS逆袭的成功。
音乐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