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凡的世界,人的灵魂是一个以动物形式存在的 精灵 ,且人与精灵密不可分,不然,生命将不复存在。
和大多数魔幻题材作品一样,《黄金罗盘》跳出了现实世界的架构,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搭建了一个全新的魔幻世界观。
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与一个我们的世界平行运转的宇宙空间里,这是一个由巫师统领北部的天空的时代,北极熊才是最勇敢的战士。
至于人类,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由自己的灵魂幻化成的灵兽,其重要性堪比心脏。
与现实世界平行的魔幻空间魔幻片的世界观总的说来就是——“一切皆有可能”,而《黄金罗盘》的独特之处在于,和《哈利·波特》一样,都是以现实的世界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虚构。
不同的是现实世界在《哈利·波特》中通过火车站与魔法世界连接着,而本片中现实的元素只是在地理、地名及人情风物上有所体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灵魂宿主这是本片尤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黑暗物质》的世界体系中,每个人的灵魂和躯体是分开的——灵魂具体现形为一种小动物陪伴在人的身边。
每个人因其性格、心志、秉性的不同而拥有着不同的宿主动物。
对于小孩子来说,宿主动物也许会随着成长而不断改变,当他们逐渐成年,宿主动物也就会随之慢慢定型。
视觉特效做足功课引人入胜《黄金罗盘》在08年的奥斯卡上,打败了呼声很高的《变形金刚》,摘取了最佳视觉效果奖。
纵观本片,场面效果的确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披甲熊艾欧里克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众所周知,特效制作上难度最大的便是动物的毛发,《史前一万年》中剑齿虎浑身湿透的场面挑战了特效制作的极限,而在该片中,披甲熊受伤的皮肤、破损的毛发也同样挑战了特效制作的极限。
在影片后半段,导演给了无数个远景来体现一派冰天雪地的宏伟壮阔。
而最后时刻在囚禁孩子们的“伯尔凡加”的大场面战争,也将影评推向了真正的高潮。
掌控这个恐怖之地的鞑旦人和吉卜赛人短兵相接,刀光剑影,人的死亡伴随着灵神的消逝,女巫从天而降,披甲熊强势助阵,整个场面颇为壮观。
“邦德”和妮可的魔幻奇遇《黄金罗盘》由 菲 利 普 · 普 尔 曼 的小说《金罗盘》改编,还未开拍,小说原作者就表示希望能够和 妮可 · 基德曼 合作。
而这部后来获得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的影片最终迎来了奥斯卡影后妮可·基曼、新邦德丹尼尔·克雷格和邦女郎格林的倾情加盟。
影片中,妮可和丹尼尔饰演一对夫妇,而他们的女儿莉拉正是这次冒险之旅的主角,这是一个围绕着早熟的12岁小女孩莉拉·贝拉奎亚展开的史诗故事,她的好奇心和任意妄为的天性,开启了有可能让她的世界趋于毁灭命运的神秘之门,她需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在金罗盘的指引下打败女巫救出自己的好朋友罗杰……
看《黄金罗盘》的第一个感觉是老外写儿童文学实在是厉害。
就从电影涉及的主线来看,这小说原著《黑暗物质三部曲》应该非常精彩,似乎好过《纳尼亚》传奇。
而《魔戒》《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也都是用儿童文学来批判社会现实。
(不过稍早一点时候看的《龙骑士》可不怎么样。
)第二个感觉是,咱们的电影审查机构怎么把这电影放进来了呢?
咱们的教育系统,新闻管理,信息封锁,思想控制等等,几乎可以原封不动的在这电影中找到映射。
《黄金罗盘》的世界中,每个人的灵魂都有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是一只伴随在身边的小动物,常常也暗示着人物的思想。
小孩子的思想在没有确定下来之前,他们的灵魂形象是经常变化的,成年后就固定成了一种动物。
这个世界由一个叫MT的半宗教半政府的组织控制着。
而世界还由一种看不到的被称为“Dust”的物质和别的世界互联。
这个世界的学者们发现在某些地区,“Dust”可以通过伴随动物(也就是思想啦)和人发生联系。
他们认为研究“Dust”可以证明MT宣称的世界观是一种谎言,进而质疑MT的统治。
MT的研究更深入一些,他们认为同“Dust”的接触会使得人怀疑MT的统治,但是只要在小孩子们的思想成形之前,切断“Dust”和孩子们的接触,等到孩子们的思想已经定型,就不会再危害到MT的统治了。
所以他们研究一种方法,用来切断孩子和自己伴随动物之间的联系,以确保自己的统治。
当然他们说,这是为了孩子们的思想健康,是为他们好。
被切割后的孩子们目光呆滞,犹如白痴。
这个故事就是围绕寻找“Dust”和切断“Dust”来展开。
这电影如果把MT、Dust、灵魂、切断这几个词稍微映射一下,故事情节几乎可以完全不做调整,但是就一定会在中国被禁演,搞不好还能被抵制。
我看电影之前,看介绍,光知道什么灵魂不可切割,还有营救朋友什么的,还真以为是个玄幻故事呢,没想到是这样一个题材。
整个故事中,我最不喜欢的倒是可以揭示一切真相的金色罗盘这个概念,真相被定义得过于简单了。
查了一下,原著作者是Philip Pullman,英国人,1946年出生。
《黑暗物质三部曲》是他最有名的小说系列。
其中第一部《黄金罗盘》完成于1996年。
单看《黄金罗盘》这部电影,却让人不是太满意。
这个故事中的世界观过于庞大,人物众多。
电影在处理的时候,手法过于简单,几乎就是用一条单线来讲述。
情节切换非常生硬,各段情节之间的换场感很强烈。
很多非常重要的人物出场时间太短,缺乏完整的人物形象。
这样也影响了情节对于观众情感的冲击。
(我看到Kidman看小女孩照片的时候,猜到了她们的母女关系,但是完全没有当年看星战时候的冲击感。
)对比一下《指环王》,在讲故事的手法上,实在是相去甚远。
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
发信人: alty (alty), 板面: Movie标 题: 黄金罗盘归来发信站: 飘渺水云间 (Sat Mar 29 16:02:43 2008), 转信昨天刚上映的,今天跟MJ一起去看的。
总体上说还算好看吧但是奔着故事或者大明星2只去的估计要失望了NICO和007男是绝对的配角,里面的小女主我还是很喜欢的,很有KATE MOSS阿姨的英伦范儿,而且用MJ的话说,太聪明了不符合事实。
然后效果很眩,无论是北极熊打架还是看罗盘的时候是黄金尘土,事实证明即便是相比下比较不好的剧本也不知道比大陆的某些片好过多少倍结尾草率,估计是为了续集,还有还有,NICO传说中的12套衣服我没数全但是造型还是很高而美丽的。。
--看来你的年纪也二十出头了,这二十多年来,总有些电影你想和别人聊聊,或有些电影你很喜欢。
因为它们曾触动过你的某一根神经,或许你也想过要把你的看法写出来,不过你不敢,又或者你觉得不值得。
呵,其实码一些文字很容易的。
我有个朋友,他在Movie版当板主,不过最近版面有点萧条,只要随便在那里写点看法,他一定可以考虑给你标记的,你尽管考虑一下。
-= 东邪西毒=-※ 来源:·飘渺水云间 freecity.cn·[FROM: alty]
如果你是十岁左右的小孩子,那这不电影你绝对不能错过。
如果你是一个十岁左右孩子的父母,这个电影你的孩子也同样不能错过。
很多人说,它处理人物过于简单,一些故事情节过于突兀。
那好吧,我只能说你已经长大了,你有这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那一堆这样那样的道理。
孩子们脑袋里想的可不是这样。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能想起小时候睡觉前的那些奇怪的幻想么,或是站在窗前,或是课堂上,或者在写作业什么的时候。
你开始想象各种奇妙的东西,你的意志就像小女孩的灵兽一样,变化多姿,就如同这电影一样,小孩子会理解的。
这电影里充满的心理暗示,谁知道呢,也许这就在某些孩子的心中埋下了一个思想: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对友情的真挚,对承诺的尊重,要有勇气......最后要感慨下,要是我们的儿童剧能像这样,那孩子们就有救了。
传说这世上有无数的星辰和平共处,先有女巫的世界,再有存活于水上的吉普赛人,后有极地苦寒之地的冰熊。
每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的秩序与规则。
智者创造出了真理仪,人们叫它们黄金罗盘。
当权者惧怕真相被发现,于是真理仪被逐一销毁,只有一件幸存下来,但只能由它的解读者天赋才能感知,才能使人们了解它所叙述的含义。
这就是黄金罗盘的渊源。
因为奇特的创造力和浓厚的人文色彩,[黄金罗盘]被拍成了一部具有浓郁英国特色的奇幻电影,相对于[指环王]雄浑壮阔,诡异神秘的正餐风格,让人消化许久,[黄金罗盘]则更像是清新宜人的英式下午茶点心,让人身心舒畅。
电影相对于原著来说,保留了主干部分,也展现了迷人的英国乡村风情。
从最初的康河边孩子们的追逐嬉戏,罗拉与比利在古老学院门前的斗智斗勇到后来借用牛津大学那古老神秘的饭堂拍摄的学院晚餐场景,无不展示了鲜明的英国特色。
自由活泼的女孩罗拉是勋爵的养女,虽然没有父母,但仍然愉快的生活。
学院的人们爱护她,并且教导她,让她并没有因为缺少父母的爱而感到孤独。
为了寻找被黑暗集团抓去的伙伴罗杰,她踏上了奇妙的旅程。
因此被证实为罗盘的解读者和吉普赛人永远的朋友。
扮演罗拉的小演员长着一副典型的英式面孔,蜜色长发微卷,心形脸庞,身材颀长,看着她,总有一种恍惚,似乎看到了爱玛的年少模样。
导演选角,实为用心良苦。
待到尼可·基德曼出场,金发碧眼,身材傲人,然穿着高贵,举止斯文有礼,有一股不羁的风采却又让人不由得对她行注目礼,举座皆惊,不论观众还是银幕上正在用餐的宿儒学究,都被吸引。
院长不由自主的欠身向她致意,“库特小姐,晚上好。
”虽然霸气逼人,虽然傲慢强势,但库特小姐,不,应该说是尼可的风度与美貌,不仅折服了院长也赢得了观众的心。
原来,坏到极致也是有人跪拜的。
忽然之间,明白为何尼可频频出演英国小说家作品改编的电影。
原来,来自澳大利亚尼可有一股散淡的英国式的慵懒作风,那股气息让人着迷,情不自禁会注视着她的笑容。
她,是最适宜出演英国作品的人选之一。
影片虽有宜人的乡村景色,但也不乏宏大的场面,但运镜清新,特技手法十分自然。
罗拉每每打开黄金罗盘,回顾过往时,不断闪现的过去与现在,日月星辰,自转不休,制作的十分精巧,让人爱不释手。
在披甲熊两王对撼之时,旧王落败被杀,荒野冰原之上,已然归来的披甲熊王子仰天长啸,“到底谁才是你们的王!
”吼声着实令人震撼,但动物世界的争斗较人类世界的厮杀更为残酷激烈,颇值得玩味。
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出于偶然,一个小朋友向家人建议一定要看这部片子,于是找片的责任就落到了我身上。
仔细看了电影介绍才发现,原来黑暗系列已经开始了电影改编的步伐,不由得会心微笑。
英国人虽被认为刻板公式化,但一向都不缺乏奇思妙想,因此英国童话也是最令人惊喜的作品之一,时至今日,有意义的作品仍然层出不穷。
从最初的[艾丽斯漫游仙境]到后来的[指环王]以至[纳尼亚传奇]七部曲系列,再到现在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无不展现了最奇妙的思考与创造力。
有趣的是,不少早期魔幻作品的作者竟是象牙塔内执教鞭的老教授,教课之余也有妙思,于是记录下来,读者如潮,盛情难却,就写写写,成为后半生的追求之一。
与[指环王]和[纳尼亚传奇]不同的是,作者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构架神奇世界或者讲经论道上,而是将笔力灌注在对于神奇事物的探索以及对于主人公遭遇的描写之上。
这一特点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展现。
结局是开放式的,在欢聚的时刻,罗拉为了寻找父亲的踪迹,悄然离去,与罗杰一起踏上了寻父之路。
虽有遗憾,心实喜之,原来故事的结束也是开始。
假如你有一个悠闲的下午,那么不妨看看[黄金罗盘],感受一下一众戏骨的飚戏风采,也可以感受到英国式的奇妙幻想的魅力,就如同一杯英式下午茶,怡神醒脑,却也让人回味无穷。
凡是读过原著的,都说《黄》不好,北美票房亦是一片惨淡,但对我这个不晓得“前尘往事”的人来说,不错。
当然没有《指环王》的磅礴气势,可披甲熊惹人喜爱,主角小女孩儿擅撒谎鬼马精灵的不完美,成就了另一种夺目。
至于尼可·基德曼,更是非常适合片中那种智慧的邪恶的凶狠的自以为是的白雪公主后妈范儿。
只有丹尼尔·克雷泽,出镜太少(亦或内地删剪太多),形象不够饱满,恍惚间依旧是007。
情节蛮紧凑,到结尾竟然意犹未尽。
倘若不出续集,比较可惜。
说实话,这是一部很垃圾的片子.剧情实在是太遭烂了,以至于看到中途我就受不了了.除了画面外,实在找不出什么好表扬的地方.还是去看小说吧.
奇幻的种种设定非常有意思,但也不代表很棒。
一人一动物用同一个灵魂,两者有一方伤了,就都会疼,有一方死了,就都会死。
蛮有意思的,只是好鸡肋。
大概这也是看到哈里波特赚钱后也想赚,对我来说,小女孩做主角就如小男孩哈里做主角一样,不为我所喜。
所以我也不讲究它的情节怎么样,我本来就不喜欢。
有没有续集,我都不会看的。
极地冰熊那段算是最看好的。
文/狐狸梦见乌鸦《黄金罗盘》,新线影业隆重巨献,耗资过亿,众星云集,力图将其打造成为第二个《指环王》。
没想到《指环王》第二没有做成,连《龙骑士》第二也未必够格。
《龙骑士》里的兄弟们好歹还骑龙飞天,而我们的《黄金罗盘》呢,里面的主人公只有一个“熊”骑......首先说一下本片的那位“著名导演”。
本片的导演克里斯·韦茨(Chris Weitz)并不是一个什么“某某牛X人物”,以前的成绩单上只有《美国派》寥寥几部。
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好莱坞,只要拿着钞票就能拍出类似电影的导演基本上是成捆计算,但这样一部投资上亿的魔幻史诗,却找来一个只玩过青春荷尔蒙屎尿屁电影的“不入流”导演来掌舵,相信本片的制片人一定欠这位导演很多钱。
结果,在这个二流导演手下,从人物刻画,到节奏掌握,再到讲故事能力果真也很“二流”。
在本片将近2小时的时长里,把狐狸看的是哈欠连连,但所幸没有睡过去,好歹有曾斩获小金人的视觉效果来为这个平庸的电影撑腰。
本片改编自菲利普·普尔曼畅销小说《黑暗物质》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原著没有看过,只是听说是一部非常棒的儿童奇幻文学。
可是反观我们这部改编自儿童小说的电影呢,绝对是小孩看不懂大人不明白的。
原著中精髓是在表现早期机械工业时代的黑暗世界观、独门秘制的“并行空间”、影射“原罪”的精灵切割理论、“倡导无神论”的论辩焦点。
可能是主创人员顾及这些深奥抽象的原创理论会对小朋友们产生不良影响,又怕其极端的宗教观点会遭到某某教会的联合抵制。
所以说电影里以上这些理论被通通弱化,仅在开篇三两句话就把原书中的精髓一笔带过。
既然把原书中的精华删节的所剩无几,那么这种投鼠忌器的做法在剩下的时间里就带给我们一部很不新鲜又十分蹩脚的童话故事。
说《黄金罗盘》不够新鲜,很显然。
在如今魔幻电影横行于世一撮一簸箕的环境下,我们看来看去无外乎都是那点零碎,就连《黑暗崛起》这种滥竽充数的片子起码还向我们推荐了一部好书。
而《黄金罗盘》中这些引以为卖点的产品,不骑扫帚的飞天女巫、各种各样的能言兽类、红警中copy过来的“基洛夫”飞艇......这些五花八门玩意我们早就在《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中领教过了,这些奉行“拿来主义”的东西在本片中再次高调登场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就连在完美特效烘托下的各种熟悉的场景都在新世纪观众挑剔的眼光下显得毫无生气。
要注意一点的是,原著带给我们的新鲜感并不是片中这些女巫、白熊等非原创事物(这一点不像指环王那般划时代的原创世界和种族),而是独特的世界观和原创理论。
既然本片把这些引以为荣的原创产品删的差不多了,那么这种脑残做法的“好处”便是让观众对片中的一切提不起兴趣,票房失败也是必然。
说《黄金罗盘》十分蹩脚,这西红柿主要扔给本片的编导们。
失败的改编导电影致原创性和新鲜感丧失殆尽,本片的编剧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本片的导演克里斯·韦茨更是一纯牌“水产品”,以他的能力驾权这种大制作只能说是差强人意,本片结构失调,节奏拖沓基本上是他一个人的功劳,他讲故事的能力十分有限,使本片好多地方难以自圆其说,漏洞百出。
比如莱拉是为何被骗去北极的,这一点在片中始终含含糊糊;当莱拉在北极时被俩人截走,那俩人还说“这女孩有用”,可她被带到披甲熊面前时,我们的笨熊根本知其是何许人也,还被莱拉骗了个七荤八素,最后连小命也丢了,难道这就是莱拉的“用处”。
而片中莱拉与妮可和007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一头雾水,巴不得立刻找来原著查个究竟。
《哈利波特》发展到现在为止已经产生一个大卫·耶茨让我们鄙视了,而对于另一个“茨” 字辈克里斯·韦茨,这路货色只有欠扁的份。
好歹本片的视觉效果相当出色,使这部平庸作品还是有一些可看性。
虽说在《变形金刚》和《加勒比海盗3》的夹击下最终“抱得金人归”有些难以服众,不过那些不留痕迹的特效还是显出了本片纯商业的目的。
片中完全由CG合成的各种动物的毛发、动作足以以假乱真,还有一些逼真的大背景小细节,加上“熊王之争”“最后营救”等战斗场面表现的还是蛮high的。
可以简单的说,本片的视觉效果绝对不是盖的,看这部电影冲着他的特效去就行了,其他一切均可忽略。
关于本片的演员,这已经是新晋“票房毒药”妮可·基德曼黑掉的第n部影片了,这也不能怪她,本片中妮可的表演还是相当出色的,无奈整体效果拖了后腿。
小演员达柯塔·布鲁·理查兹(Dakota Blue Richards)也算比较出彩的一个,首次登上大银幕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答卷了,期待她今后的演出。
至于片中的另一对噱头,007与邦女郎在片中的表现就黯然许多,两人出场时间过少,毫无发挥余地。
倒是上一届“鬼面骑士”在本片中还是一副“姜还是老的辣”般面孔,可谓老来俏。
最可怕的是片子还留了一个《黑暗物质》第二部的尾巴,有了第一部的成绩,真不知道这续集该怎样拍下去。
IMDB评分:6.2/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9jtk.html 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这里面有很多寓意,比喻,象征或随便你用什么话来形容,总之,寓意深刻隽永,实在是回味无穷。
1)创造了一个人和灵魂分开的世界,并用各种你能想象到的动物来比喻人的灵魂,实在是很美妙的创造。
妮可扮演的邪恶科学家的灵神是一只金丝猴,女主角Lyra的灵神是一个似鸟似狸的小怪物,有权势的什么主角手里盘着一条蛇,最搞笑就是那个开飞艇的老头子,他的灵神竟然是一个耳朵竖的高高的小兔子。
片子最精彩的就是这些人和动物灵神互动的场面。
比如Lyra一开始和她叔叔的对话,两只动物在旁边也剑拔弩张;妮可和Lyra的初次见面,两只动物的相处的那个镜头也立马让人分辨谁好谁坏。
印象最深刻就是最后战争前的场面,一群貌似俄罗斯军人和他们整齐划一的凶神恶煞灵神(统统是犬啦虎啦)vs一群小朋友和他们鸡飞狗跳的可爱小动物灵神,一时之间,真的是又为他们感到紧张揪心,又觉得好笑。
2)为了突出妮可的不正常,有一个镜头是妮可打了她的灵神一巴掌,然后又怜惜歉疚地把它抱起来爱抚。
这立马让我想到了“精神分裂”。
因为打灵神相当于打自己。
3)孩子是纯洁通灵的,是将来,是神圣而携带着秘密的。
不论是妮可和她的统治力量或Lyra和她的正义之师,矛盾的焦点都是孩子。
但是,有意思的是,双方的原本意图竟然都是为了孩子的好。
唯一区别是一方代表自由而另一方代表独裁。
而双方的成人代表竟然就是父亲(自由)和母亲(独裁)。
4)死亡被演绎得很好看,尘归尘土归土,随风飘去,不带一点痕迹,这是作者心目中最完美的死亡吧。
5)大白熊的衷心让人感动,不就一件盔甲么,竟然使生命和终身效忠去回报。
大白熊渴望灵神的一幕也让我很感动,TNND,为什么只有人和巫有灵魂,动物即便出色如大白熊那样能说话,能统治,有阶级,会阴谋,但还是没有灵魂,至死都没有。
也许有人说故事情节跳太快,很多没有交代清楚,好像是一个蹩脚的魔幻童话,但这绝对不仅仅是个童话。
玄啊,选到最后居然是老爸和老妈掐架。
能把物效做到无形,确实有一定功力。
给小朋友看的,里面全是北极熊啊。
特效一级棒,角色动画一级棒,完全四星的儿童影片,干嘛要说它坏
说实在的,看得出电影公司花了大价钱,导演也很用心拍,不过,为什么还是觉得很烂呢...
论故事没哈利波特想象瑰丽,论主题没指环王恢弘壮阔,就算是频遭吐槽的暮光系列,摄影和特效比它也好不少。导演野心太大,网撒太开最后收不回来,最终剧情松散,人物关系也似真似假,演员表演无层次,口碑恶劣导致续集搁置。
最后那场大战挺不错的。整体特效不错,但剧情有点莫名其妙,也许是压缩得太厉害了吧。
这样潦草糊涂的本子,浪费了这样铺张的特技。这种东西看了只能叫人生气。
20080528 下午5点20,金逸,颇为一般啊,尽管明星众多,全靠特效在支撑
小姑娘很机智勇敢,虽然剧情有点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但还是很热闹的哈。女巫姐姐好米粒~╭(╯3╰)╮
看完才发现被忽悠了,就算演两部,也应该给个差不多的交代。弄得我有种还不如不看得感觉、
哦,孩纸,别拿free will说事了好嘛,陪着你的萌灵熊就好;哦,nicole,别演幼齿儿童片了好嘛,常伴你的keith urban就好!
我觉得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劲,因为有一些新奇的画面出现...尽管剧情紧张度控制很不好,但还是能和家人一起看的休闲大片
拍给小孩儿看的电影。关键问题是,我已经不是小孩儿了。
难看,白痴,无聊,脑残
魔幻电影,片中透露出对控制人类自由精神的所谓权威的挑战,是充满反叛精神的作品,欠缺处在于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要拿小孩做实验,让人有些弄不明白。黑暗物质三部曲之二、三一直没有搬上银幕,一大遗憾。
原著比较好。但是女神太美原谅我多加一颗心>_<
高一寒假看的,昨晚竟然又重温了一遍……我是有多无聊!?
只要是魔幻题材,对我来说都不可抗拒...但这部,确实失望,故事情节很弱,相信原著不是这样T T
找不出太多的理由来证明这部电影失败,也就是因为本土票房不佳,没给五星。我非常喜欢平行宇宙的理论,也期待续集中能扩展这种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