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仿佛压上一生在与命运和时间打一场牌不知道命运牌面花色不清楚时间牌剩几何于是一边盘算着时间一边忌惮着命运苦心经营用失去获得机会用权衡掩饰欲望终抵不过白驹过隙 时间不可挡天道无常 命运不可知局终牌残我自慰藉 成败不可求无可奈何方懂得留下的都是遗憾打出去的才是人生如果命运透了风时间交了底打出的牌是否会不同依纵使无法赢得牌局是否可以不输掉人生“老妈说过,抱一下柏树就能预知寿命,胳膊长的活不久,因为抱住的多。
胳膊短的反而活得久,因为抱住的少。
”“我现在去抱那棵树,它会不会告诉我还能活多久?
”——费德里科·桑切斯《行走的距离》这部画面极具墨西哥风格的电影,讲了一个笑中带泪的简单故事,却让不同的人收获到不同的东西。
与我则是……费德里科·桑切斯一个因为过度肥胖而导致心脏病的独居大叔。
他仿佛是最自觉的囚犯,将自己囚禁在一个老房子里。
每天靠串珠子过着无聊至极却相对安全的生活。
陪伴他的除了广播、电视、咖啡、甜点,就剩下自己费力的喘息声。
直到度假回来的妹妹、妹夫给他看了旅行照片,他决定拖着沉重的身体出门去冲洗床下饼干盒子里藏着的老胶卷。
也许他的“走运”从他迈出房门的那一刻开始,也许从他推开保罗照相机店门开始。
在“走运”的冲洗出胶卷后,又“走运”的买到折扣相机,并“走运”的得到上门维修服务。
然而,费德大叔真的开始走运了。
他在照相中找到了乐趣,抑或是寄托。
当他拍摄的椅子、桌子、电话、苹果、香蕉、玩具饰品…给他妹妹看时,她说“这都是屋子里的东西,五岁的孩子都可以拍出来”,而费德大叔说“这就是我的全部啊。
”更走运的是这样的照片也有人欣赏。
莫名的气味相投,让狡黠孤独的相机店少主保罗、孱弱笨拙的大叔费德、惧内温暖的妹夫雷蒙成了彼此的知己。
他们一起看电视、喝咖啡、吃饼干、欣赏费德的“艺术照”、探讨保罗带来的《死亡笔记》漫画。
“死亡并不是恐惧,它是力量和责任。
”也许是因为对摄影的热爱,也许是对死亡的思考,也许是摆脱身体束缚迈出去的渴望,大叔费德做了一个让大家诚惶诚恐的决定,要去海边旅行。
这个平凡的愿望,在过度肥胖的费德面前困难重重,旅行社的婉拒、医生的禁止、妹妹的担心,让费德的身体状况阻力变得微不足道。
这让从绝望中燃起希望的费德再度失望沮丧。
过去的生活充满遗憾,我的灵魂备受摧残,我希望前路义无反顾,在暴雨中找到宁安。
知己就是懂得你的忧伤,帮助你实现心中所想的人。
保罗在冲洗出来的费德的照片中,看出了费德想抓住余生,留下最后美好的愿望。
他装上最新型的相机和镜头,去费德家,要陪他去海边。
这时妹妹和妹夫也到了,妹夫终于说服妹妹放弃阻拦。
于是,三个男人驱车赶往海边,踏上一场追梦的旅程。
也许我们永远等不来最好的机会,就如史铁生说的“我四肢健全时,常抱怨周围环境糟糕。
瘫痪后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奔跑的日子。
几年后长了褥疮,怀念起前两年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后来得了尿毒症,怀念当初长褥疮。
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清醒的时间很少,怀念尿毒症的时候。
”“越来越好”能成为一个美好的祝福,是因为生活终究不会完满,而且越走越短。
命运的走向和生命的长短皆不由人控,故而在生命的尽头终会有遗憾。
但那遗憾一定不是因为什么成败,可能只是因为你手中某一张珍视却没打出去的牌。
这就是命运透的风,时间交的底。
那么如果把手中的牌都当成最后一张牌去打,我们留下的遗憾会少一些吧。
也许与不输掉的生活的距离,只差迈出的那一步。
电影接近尾声,这句出现了多次的对白终于戳中泪点。
桑切斯先生和这位瘦瘦的小男孩因为一部破旧的相机认识,后来他用一罐饼干无意收买了这个小男孩。
故事开始,以为只是讲一个超级大胖子无味的人生,正好鼓励自己减减肥。
电影中刚开始,桑切斯先生尖酸的妹妹,软弱的妹夫出场,他们偶尔的看望就已是一潭死水中的波纹。
直到桑切斯先生开始对摄影感兴趣,他的生活变得有趣起来。
那个被一罐饼干被收买的小男孩(啊哈,其实小男孩是被内心的善良收买的)经常到桑切斯先生家蹭饼干吃,一起看电视,看漫画。
后来妹夫也加入看漫画的行列,一起帮桑切斯先生做手工。
桑切斯先生想看海,可旅行社不肯收他,自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
一次入院,妹妹的态度一改从前。
桑切斯先生的小小朋友还有妹夫决定帮自己完成心愿。
“今天你又走运了”。
男孩送他最贵的一部相机,并且打算一起开车去海边。
出门前妹妹发现了,对着病重的桑切斯先生哭喊,回来我可不会管你了。
其实是怕他回不来。
终于到海边了。
故事也结束了。
嗯,桑切斯先生真的很走运。
在死寂的角落里有人点亮了他的生活,在最想放弃的关头有人为他歌唱。
这种简单的温情最容易让人动容。
那些拥有健康、亲情、友情、爱情的人,是不是更走运一些呢,所以,如果感到寂寞或者绝望,或许你该和朋友出去走一走啦。
困住你的永远不会是身体,只能是意念。
费德患有严重的肥胖症,并患有心脏病,根据医嘱要减肥以及不能剧烈运动,减肥是有点难了,但是“不能剧烈运动”却被执行的很好。
每天早上8点闹钟响起,起床吃撒满蜂蜜的吐司,然后坐下开始一天的工作——串珠子,偶尔妹妹和妹夫来访。
就这样在方寸之地,拖着每走一步都呼吸沉重,稍微动一下就可能碰翻桌子的巨型身体,一天天过着有规律、安全、安静,却单调乏味的生活。
有一天妹夫向费德展示自己出游的照片,费德吃力的找出自己的古董相机,找到相片冲洗店里的小哥,冲洗出的照片是费德过生日那天的纪念,有妹妹、去世的母亲,以及曾经喜欢过的洗衣店女同事。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镜头让每个人的笑脸都得以留存,那过去的时光如此的快乐和令人怀念。
费德因此燃起了对摄影的爱,我想热爱摄影的人有很多,但热爱的理由一定不尽相同,对于费德,也许是始于纪念,限于光影的美感。
也许在镜头里,他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美好,忘记自己沉重的躯体。
最终,费德下定决心,在妹夫和相片冲洗店小哥这两位好友的陪伴下,在卡车上放好沙发,终于去到心心念念的海边,三人依偎着手握相机等待日出。
看到很多评论里说到妹妹对费德的嫌恶,觉得他身上有很重的味道,包括费德自己在开始的时候也这样认为,所以才在《死亡日记》的本子里把妹妹的名字写到了第三位。
但其实在影片的最后,当妹妹哭喊着不让费德出门的时候,那种浓烈的爱瞬间溢出了屏幕,而费德从那天妹妹帮他洗澡,然后吻别的时候就意识到了。
只能说这世界上的爱有很多种,我们都以自己以为的方式在付出,有的爱是理解你,并给你自由。
就像冲洗店小哥和妹夫一样,在看到费德拍摄的足球少年照片后,他们懂了费德坚持要去看海的冲动。
而妹妹不同,她不懂摄影,看不懂这些画面背后费德发自内心的炙热,她只知道这是自己最爱的哥哥,她希望他最好待着哪里都不要去,什么危险都不要发生,而这种爱对此时的费德来说,更像是“禁锢”。
但其实对妹妹又何尝不是呢?
因为太在意一个人,这种在意有时候会伤害到自己,所以妹妹作出一副嫌恶的样子,一副不想看、不想陪伴哥哥的样子,只是因为她更加爱,更加害怕哥哥身上发生的任何意外。
但是人终归要寻找自由,这种自由是任何肉体都无法禁锢的,即使是有严重的心脏病和肥胖症,也依然要去看海,因为“摄影”带给费德的,是超越肉体的,精神上的富足和自由。
让人阻滞不前的,永远不是肉体,而是精神的死去。
P说看电影非常有意思,因为你可以通过电影短短的几个小时,让自己跟随主人公体验不同的人生。
作为一个80几斤的小个子,我实在无法切实感受一个三四百斤胖子那种笨重感。
但是走几步就会喘,走一小段路就要歇会的无力感,以及一个人自己闷在家里,什么事都不想干,什么人都不想见的空虚感,我却深有感触。
生活只是活着而已,除了生活必须,没有爱好,没有朋友。
幸好,我们都是幸运的。
费德的幸运是从他因为喜欢摄影,遇见了年龄体型相差悬殊,却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的男孩保罗开始。
同样爱好摄影的还有费德的妹夫拉蒙,三个人也因此成为好朋友。
三个人的友谊,简单而又默契,有好多让人动容的瞬间。
比如,费德生病躺在床上时,两个好朋友一左一右,陪伴中帮他穿珠子。
三个人终于决定说服妹妹准备驾车去看海前的紧紧拥抱。
这些都让人在被如费德体重般的重压之下,感受到一丝丝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费德的幸运,除了他有摄影的爱好,还在于他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没有行走之前,一切都是遥不可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毕竟他连走到门口都费劲,走到床上都要累到重重的坐下,走到电话前的时间到长到电话挂线。
但他还是迈出了去洗照片的那一步,走过门口泥泞破烂的路,穿过刚刚能挤出去的门,走过人们的目光,喘着比我跑十公里还大的大气,终于走进了保罗的店里。
生活永远是五彩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
那些不像费德这般幸运的人,就只能像他看着孩子们活力四射的踢球自己却连喘口气都困难。
所以,如果你不是一个幸运的胖子,又不想只是活着而已,那就使劲折腾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十公斤熊”,更多影评和资源欢迎关注。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任你的灵魂再有趣,如果没有好看的皮囊,别人可能连了解你的欲望都没有。
很多时候,我们宁愿要千篇一律的好看皮囊,也不要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
何况这个灵魂,还是四百多斤——行走距离
一部极其小众的墨西哥电影,豆瓣上看过的人才2000+,评分8.3。
曾参加过2015年芝加哥电影节和2016年北京电影节。
直到今天我才偶然地看到这部电影。
导演你在豆瓣上找不到相关简介,演员也全是素人出演。
讲的也是一群社会边缘人事的平凡生活。
但切切实实地打动了我。
开篇的第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了一个极度肥胖、油腻、臃肿不堪的背影。
背景音乐的响起,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孤独的气息。
这就是本片的男主,费德。
因为重度肥胖导致行动不便,他的活动范围只能在这个老宅子里。
之后的镜头给我们展现了费德一天的日常。
早上起床,有时候还不一定成功,还要再试第二次。
一个人吃早餐,一个人洗碗;一个人做手工活;一个人看电视,困了就是去睡觉。
这种日子他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明天都是今天的剪切复制。
唯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每周自己的妹妹和妹夫来看望自己的时候。
妹妹每次到来总是摆出一副嫌弃的样子。
她嫌弃这个家脏乱差的环境,她嫌弃费德不洗澡浑身味儿,每周例行探访更像是完成一个任务。
反而妹夫拉蒙对费德非常热情,总是分享和费德他和妹妹出去玩的照片。
费德看着这些照片出了神,羡慕的表情全写在脸上,晚上,他从床底下翻出一卷老式相机的胶卷。
第二天,他穿好衣服,拄着拐杖,走出了家门,距离他上一次出门已经不知道过了多久。
但身体的负荷让他没走几步已经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被天空的阳光,路上踢球的孩子们所吸引。
如果自己没有那么胖,想必也会和他们一样吧。
出门遛弯,奔跑,一切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活动对于费德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费德此行的目的地是一家照片冲洗馆,他想把老式胶卷里的照片洗出来。
从这些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费德曾经也有一段美好快乐的时光。
有一群爱自己的亲人,有自己暗恋的女孩。
照片里的他笑得那么开心。
费德看着这些照片,笑得像一个孩子一样。
即使是他,也是一个曾有有故事的人。
之后他咬咬牙买了一台二手的数码相机。
这台小小的相机给费德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他时刻将相机挂在脖子上,家里的一切事物都成了他相机镜头里的素材,而且他还尝试起了自拍。
甚至想到要拍一下自己的脚,大概是很久没见过自己的脚了(这里莫名有点想哭)。
摄影让孤独的人找到了精神寄托,还给他带来了友情。
冲洗店的保罗,留着一头非主流发型,总是一身rock打扮,喜欢看漫画。
自从有一次到费德家里帮他维修充电器之后,总会有事没事到费德家里来。
蹭吃蹭喝蹭电视,费德和保罗也日渐熟络起来,成为了朋友。
妹夫拉蒙无法忍受自己妻子对费德嫌弃和唠叨,干脆“叛变”,也来到了费德家里。
三个女人一台戏,难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三个男人,可以很安静,一起看电视,一起做手工,一起看《死亡笔记》漫画。
不用担心不说话会“空气突然安静”,彼此对彼此都是最舒服的状态。
这种陪伴对于一个习惯孤独的人来说弥足珍贵。
让费德本已死寂一片的生活变得充满了活力。
相机成了他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也许拍出来的照片在他人眼中平平无奇,但在他眼中这些都是属于自己创造的艺术品。
人一旦有了希望,就会开始变得“不安分”,费德一直向往的是外面的世界。
他的要求并不高,只是想去一趟海边,但这个小小要求当地旅行社因为怕承担风险无法满足于他。
他赌气般的离家出走,等到醒来才发现自己躺在了医院。
他意识到自己永远无法摆脱这个四百多斤的肉身,这个肉身就像一个囚笼一样,将他禁锢在原地。
活着不易,想死很易,费德开始变得自暴自弃,不吃不喝不洗澡,只想躺在床上等死。
曾经嫌弃他的妹妹前来照顾他,帮他打扫卫生,帮他洗澡。
他明白,妹妹一直是爱自己的。
费德在自己的“死亡笔记”上划去了妹妹的名字,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保罗和拉蒙决定要帮助费德完成他的心愿,用自驾游的方式,带着费德去海边。
保罗送给费德一部专业的相机,说道:这么好的摄影师,就应该配备专业的相机。
费德最后如愿地来到了海边,三人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日出。
全片剧情很平淡,没有为了制造戏剧冲突设置起转承合,但你丝毫不会觉得冗长,因为在费德身上的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禁锢费德的是身上挥之不去的赘肉,而禁锢我们的,是很多无形的“赘肉”。
每日机械重复的工作;了无生趣的生活;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就像费德那一颗随时会爆炸的心脏一样,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逐渐变得步履沉重,开始原地踏步,进而故步自封。
在生活面前,我们变得懦弱,变得妥协,不愿再尝试各种可能性。
明明碌碌无为,却还自我安慰说平凡难能可贵。
很羡慕费德有两个好朋友,孤独的人总会很容易找到同类。
他们在帮助费德的同时,何尝不是在解救自己。
尽管看完日出之后,他们的生活也许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依然还是平凡地过着一天又一天。
但我坚信,在习惯性平淡中鼓起勇气迈出那一步,你的人生总会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你的转发和点赞是熊写作的动力
喜欢镜头的情绪表达:费德在胶片冲洗店看到相机很惊叹,镜头是对着一排相机扫过去,就像费德的视线从左往右缓慢扫过;最喜欢的镜头是家庭聚会的照片冲洗了出来,费得捏了又捏照片,过了一会儿镜头又聚焦到他颤动的脸;影片开头和其他某些画面处理得像油画一样,有一种时间感和寂静感,观众看画面,就像费德看自己的生活。
虽然是节奏缓慢的治愈片,也有一些情节有细微的冲突和张力,于此处最动人心弦。
费德拿到相机,拍了很多“艺术照”——是家里的电话、墙壁、饼干、静物,全是家里的东西,他对生活多热爱啊。
而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都已拍到了远方的景色。
(非家庭主妇)一开始或许会觉得妹妹有些讨厌。
但看到最后,她拦不住费德出门、崩溃地跌在家门口,是不是似曾相识?
这就是东亚女性为家庭牺牲、没有自我的一生。
换个视角,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而她对费德的厌恶,只是对自己人生无法稍喘一口气的投射罢了。
《行走距离》:这是一部墨西哥电影,开场就是一个如山一样庞大的背影, 男主角费德出场直接且震撼。
保守估计400斤,自己穿个衣服都困难,在房间里走几步就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于是观众们揪心的看着独居的他缓慢的挪步,面无表情的吃喝拉撒,仿佛是最自觉的囚犯,将自己囚禁在一个老房子里。
每天靠串珠子过着无聊至极却相对安全的生活。
陪伴他的除了广播、电视、咖啡、甜点,就剩下自己费力的喘息声。
生活无望得让人窒息,房子里连老鼠和蟑螂都不肯逗留。
电影的开始便是灰色基调,死亡是心照不宣的主题。
费德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妹妹和妹夫一周一次的探访。
不仅是亲人间的关怀,更是他唯一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个巨大的胖子是如此的孤独且对这份孤独的不甘。
这一天妹夫拉蒙给费德看了他们旅行时拍的照片,聊了那棵能测量人生命的大树。
手长抱住多活的短,而手短抱住少,活的长。
费德开心的说,我手臂那么短,肯定抱住的少,会活的很长。
妹妹流露出难过的表情,因为谁都知道,这么胖的人是活不长的,而费德对生命是如此的渴望。
看了照片后的费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找出了一台旧相机,鼓起勇气走出家门,去照片冲印店。
虽然只有短短一个街道路程,对于400斤的胖子来说,比爬长城还累。
看到他汗流浃背,上气不接下气,走一步休息一阵的样子,所有的观众都会于心不忍。
可是外面的世界多好啊,不再像个囚笼里的犯人,那里有高高的蓝天,街头有踢球的孩子,就连过往的车辆,路边的小狗,飞扬的尘土都那么可爱。
于是他认识了开冲印店的年轻人保罗。
一来二去中,两人成了好朋友。
保罗经常去费德家里,外加那个十分善良温和的妹夫,三人搭档,一起看电视,一起看书,一起做手工,画风十分温馨。
他还是那么胖,家还是如此破败,可是有了朋友,一切都不一样了。
互相拌嘴,一起分享美食,聊人生理想,做手工。
听着妹妹妹夫说的旅行趣事,费德非常想出去旅行。
费德第一时间告诉了妹夫和保罗,三个人开了一个小货车去了旅行社却被婉拒了。
是啊,不怪旅行社。
费德心里清楚,拉住了同仇敌忾的妹夫和保罗。
失落的费德决定走出家门,去找其他的旅行社。
但是这一走,却让他昏倒在路上。
当拉蒙和保罗找到他时。
费德已经躺在了医院里,肥胖的身躯让他的心脏承受着巨大的负担。
费德的心脏每分钟跳120下,体积已经是正常人的两倍啦。
这个时候我们才发现,那个貌似很嫌弃费德的妹妹,是打心眼里在意担心哥哥。
出院后妹妹帮他洗澡,照顾他的生活,并劝他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是出自妹妹的关心。
可这也是妹妹不了解费德的地方。
费德似乎被判了死刑,生活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死气沉沉没有希望。
保罗带来了费德昏倒前拍的照片,十分精彩,十分动人。
说到底,对于摄影的迷恋其实是对生活的迷恋和对世界的好奇。
如果放弃了这个爱好,也许对于胖子来说,真的意味着死亡,哪怕肉体还活着。
两个好朋友冒了很大的风险,妹夫甚至不惜与妹妹翻脸,带着费德去看大海。
这一刻,我好像看到了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奔向大海,这一刻,我好像看到飞越疯人院里酋长打破牢笼。
也许费德在路上就会心脏病发作,也许会出现各种危险。
但旅途不就是充满各种未知吗,正因为未知才具备吸引我们的魅力。
而温暖的是,有好朋友不惜一切的愿意陪伴帮助实现梦想。
哪怕第二天就死去,仍然不辜负来这个世界一趟。
那么,拥有健康、体格正常的我们,是不是更走运一些呢,是不是应该更加勇敢一些走出去,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每个平凡的个体,都有各自的精彩,纵然凡庸,也无可替代。
这部电影是在去厦门的动车上看的。
发现旁座的小哥探头看我的屏幕,我轻轻把屏幕侧向他那一边,于是 愉快的度过了一段漫长的旅程。
看电影是我所爱,把所爱分享给同好之人,真令人愉悦。
亲爱的正在看这段文字的你,谢谢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看电影】🎦墨西哥电影《行走距离》一个孤独的胖子,住在斑驳墙面,漏雨的房子里。
偶尔到访的妹妹和妹夫是他仅有的来客,曾喜欢摄影的他有一天走出家门,艰难前行地去到相片店冲洗旧照片,结识了相片店的小哥,从此成为朋友,孤独的生活又多了一位来客。
妹夫,相片店小哥和他,三个人愉快地串珠子,看照片……最终有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带上新相机📷出发去海边。
简简单单的故事,温暖的相遇,莫兰迪色系的画面,油画质感般的构图和色彩,配上好听的音乐,简直是深得我心。
简单的故事,温暖的友谊,多跨出一步就可以获得的梦想,纯粹,真挚,美好而动人。
影片终了,我终于可以放下悬着的心,他没有孤独的死在空无一人的床上,也没有在开往远方的车上合上双眼,他和他的朋友一起看到了波涛澎湃的大海。
真好!
[微笑]
我们有时是费德,有时也是拉蒙、保罗。
对于豆瓣来说,这个电影8.3分有些低了。
看完电影从来不评论的我,看到几个热门短评,忍不住写点什么。
这个电影某些方面和《菊次郎的夏天》有些相似。
(我说的是某些地方相似,而不是一模一样,也没有拿两部电影比较的意思)。
菊次郎不是闲着没事找事干,或者慈悲心发作,才去帮助小男孩。
同样拉蒙和保罗不是在做帮孤寡老人扫院子,给乞丐施舍衣食的这类好事善事。
他们的确是好人,但他们的动机不是做善事帮助边缘人,关爱甚至是施舍弱者。
而是费德被吸引的。
费德有什么特质吸引两个人?
一、对生活热爱,怀有希望。
二、性格温和,没有任何攻击性,不给身边的人带来压迫感,生气也是躺在床上背过头去一个人生闷气,没有向身边的人发泄。
三、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拉蒙和保罗是什么样的人?
拉蒙有一个强势的老婆,限制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他感到没有自由。
保罗按照父亲的指示每天待在小店里,每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对未来毫不关心。
他们内心渴望改变,渴望逃离现在的处境。
而在费德身边,在那个破旧的屋子里,就能实现他们的愿部分望。
所以才会被费德吸引,而不是大发慈悲心,渡凡人脱离苦海。
难道他们只是单向的付出,没有收获吗?
不是拉蒙保罗帮助费德去完成费德自己的梦想,而是他们三个小伙伴一起完成了一个梦想。
还有一个代入感的问题:在读金庸小说时,会将自己代入到主角上。
但有一个主角却无法代入,那就是萧峰;看《西部世界》时,因为主角是女性,所以自己代入的角色是威廉,尽管他做了许多坏事,都能代入。
直到他杀死自己的女儿,我无法代入了。
这两件事的原因是一样的,角色不幸的遭遇让我感到不爽,因此无法产生代入感。
看《行走距离》的观众大概率会带入两个角色——主角费德和小男孩保罗。
代入费德的观众不会觉得爽,因为费德现实中是个失败者,并且没有上演咸鱼翻身、逆天改命。
代入小男孩保罗也会觉得有点不爽,因为觉得这样无条件的付出太吃亏了。
所以观影时才会感到有点别扭。
但我觉得保罗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的眼里,他们是对等的,并不是谁施舍谁,谁依靠谁,他们是一起玩乐的小伙伴。
而费德也并不是一无是处,为了摄影,走出家门;为了摄影,拒绝强势的妹妹,他有勇气去改变,这就是优点。
难道必须翻天覆地,直接母鸡变凤凰,才能叫改变吗?
有人感觉费德太消极。
现实中不是所有人都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会成功吗?
机遇,经历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人们根本无法掌控现实。
有拼搏幸运的成功者,也有无奈不得已的失败者。
而且成功者只占少数。
一个幸运的成功者,应该心怀感恩的对待生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批判失败者你不够努力,你不够发奋,你不积极!
难道费德减肥成功,成为国际知名摄影师,娶到他的梦中情人,成为亿万富翁,给他的两个兄弟一人一个别墅,这才叫积极正能量?
真实的生活本来就存在正反两面,有成功者,就有失败者。
电影能拍成功者,同样也能拍失败者。
这部电影主题并不是呼吁人们关爱弱势群体,劝人向善。
费德沉浸在与过去与家人美好的回忆,无法正视当下的生活;拉蒙无法挣脱老婆的束缚,感受不到自由;保罗被困在父亲的店中,迷茫而又孤独。
三人都身陷生活的窘境,无法向前迈出一步。
费德首先鼓起勇气,带动了拉蒙和保罗;拉蒙和保罗又给与了费德支持。
电影名《 行走距离》,不仅仅说的是主角费德走出家门,而是他们三人相遇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共同向前走出的一段旅程。
我觉得豆瓣与其他评分网站不同的是,用户不只看院线电影,他们也看一些独立电影、文艺片、落后地区或国家的电影、年代久远的故事片。
豆瓣用户观影面更广,包容性会更大。
8.3分,对于豆瓣来说,分数有点低了。
很感动。
喜欢简单纯粹的情感。
布衣探案看的片段。
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任何力气去做任何事,摆脱不了心理的泥沼,并且实在无法活下去,每天刷抖音来麻痹自己,从而避免情绪崩塌。
快毕业实习了,对工作没有任何概念。
我几乎能确定自己有抑郁症,然而还是工作后有钱才会去正规医院诊断。
对着镜子做一些可怕的表情再说一些极端、血腥、暴虐的话,每次能把我吓得脊背发凉,镜子里面好像是另一个人,一个来自地狱的自己,它想要吞噬我。
如果再放肆一下,我觉得精神分裂是件很容易的事。
我刚刚忍不住问自己,抑郁症能被彻底治愈吗?
一开始回答就是不能,转念之间,想到抖音里的传送带片段,生活状态是可以转变的,也许转变之后心态和精神也可以转变。
长期处于正面性的,就如同我长期处于负面下一样。
会变化的。
我活着,就是在和那些我反感的人斗争,尽管我痛苦,在一个人类的天秤上,比你们加在一起还要有重量。
我会因为与那些人相比较而感到恶心,实质性的是她们根本不配。
她们刺痛我,然而我也将要离开这个地方了,也许我能有正常人类的生活。
大胖子的小幸福
我是不是有些浮躁,看不进去这样的电影了
“贺强,给老子回来!”
太平了,连情绪都在意料中
催眠
很平常啊,就是死肥宅为了爱好出门圆梦的故事,为啥分儿那么高?我看着唯一剧烈的感受就是,这都2015了墨西哥可真穷啊
三颗寂寞的灵魂,彼此取暖。不管命运给了你多烂的牌,也要努力呀。
节奏太慢。帅小哥挺暖的
感觉到了身体不受控制剥夺的人权,精神自由之后必须身体自由
丧男避难所,人类对大海的向往根植在祖先基因中
看完第一个反应,我去减肥了。🤯🤯🤯
心酸又温馨
无法想象的厚重脂肪下一颗易碎的小心脏。淡,爱结尾。
4.5 不知道打动我的是友情还是男主心里的那份纯真,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孩子,特别容易和纯真接近…
很温柔的片子,很善良的人们。有些人不允许你去冒险,是因为害怕你出事了他们要负责,但每个成年人最应该负责的是自己,不要因为你的担心,让别人错过了自己的人生。
用蹒跚脚步丈量脚下的土地,用超载心脏包容生命的荒唐。费德一脸委屈地说,医嘱是减肥和少运动,后一个好实现前一个太难了。你身材清癯但空虚孤苦,他体型臃肿却有记忆一筐。他知道自己有味道却不想洗澡,你知道吃了发胖仍咖啡加糖。一生顺遂的你,永远不知那种如何努力都不完满的人生,该要怎么拼凑。
@2024-05-31 20:41:12
臃肿身材带来烦恼与不便利,忍受孤独怜悯生活着实不易,步履维艰挣扎前进不愿放弃,摄影爱好带来迥异新天地,三人好友和谐融洽默契,一起追寻那美妙的向往之地,海边静坐等待新生的奇迹,生活没有跨不过的难题……
有真心的朋友,你就有了世界
可能剧情太淡了吧,看得我想吃饼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