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穿插的利兹的故事,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线索,两位女主都以为自己是利兹,其实都是对方的青鸟。
这个系列一直是我这里的日漫top之一,不同于其他校园题材的高分作品,套了一层音乐的包裹,使得很多情感的传递更具有额外的表达空间。
然后日本校园题材作品,聚焦女性时总会给人一种像是爱情的错觉。
虽然实际上了解不多但还是想下个定论,这不是爱情,更像是一种错误释放的依托欲。
好吧,圆不上。。。
那说点其他的,故事还是很完整的,所有的冲突都用少女心事作为呈现,技巧高级,制作优秀。
配音演员的表现也很出色。
但这种细腻的表达总感觉对于电影来说少了一丝对观众内心更强烈的触动,总体观感偏番剧而非电影,细水长流、尽在不言中,是比较作者向的一部作品。
霙yīng,意思是雪花。
长笛在阳光下反射的光斑,在霙的脸颊上跳跃、晃动。
闪耀。
光斑将趴在桌子上小憩的霙晃醒了,她睁开眼,看到对面教室里的希美。
两人笑着打招呼,希美发现手持的长笛反射出的光斑,照在了霙身上。
晃来晃去玩了一会儿。
霙羞涩地微笑低下头,再抬头的时候对面教室里的希美已经不见了。
故事大半部分是从霙的角度展开的,在霙看来,利兹和青鸟的故事就像她和希美。
她是孤独的利兹偶然遇到希美得到了陪伴,再也不肯放手,不肯打开关住青鸟的鸟笼,想要紧紧地将她留在身边,直到永远。
霙交上空白的志愿调查,她不知道自己想要填写什么,就像她当初加入社团不是出于兴趣或自发的爱好,而是执着地追随希美的脚步。
因为希美加入了,为了和希美找到共同话题,为了和希美增加相处的时间,为了不被希美抛下,为了和希美在一起,霙选择拼命努力,成为了双簧管的首席。
可是一年级的时候,希美没有和她打过招呼突然就从社团退部了,霙不知道原因,那份空落落的心情也一直持续到现在。
她担忧恐惧的是不知道哪一天,希美又会像一年级那样,毫无来由地退部,像青鸟挣脱她的双手,振翅飞往蔚蓝苍穹。
希美开朗,热情,身边总有很多很多朋友,同样是学姐,同样是首席,希美被可爱的学妹们众星拱月般围绕,放学后也要参加小组活动。
霙的心里只有希美,不擅长和人打交道也习惯了不和人打交道,不想要增加新的朋友 ,接到了学妹的邀请也仍然不去回应。
如果希美不在场,她宁愿独自一人。
吹奏双簧管,或是投喂鱼缸里呆萌悠游的河豚,看对面教室里,热热闹闹的人群中,偶尔出现希美的身影。
她记得更早一点,国中生还是小学,孤独无措的时刻,希美主动找到她,和她说话,接纳一无是处的她成为她的朋友。
她永远记得,仿佛惊奇地发现阳光第一次眷顾无人知晓的角落。
而希美呢?
翻过面来,总是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在霙前方的希美,很受社团后辈们欢迎的希美,和霙一样,交上了一份空白的志愿调查。
早在一年级希美就意识到,霙的才华,比起她只是出于兴趣加入的社团,霙懵懵懂懂跟随她的选择,却绽放出了比她更加耀眼的才能,老师会主动找到霙给她推荐音大,却不会向希美做出同样的建议。
希美内心或许已经了解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校是一般大学,和部长优子她们一样。
毕竟她没有真正考虑过将演奏家作为今后的职业,学习音乐还需要更多额外的花销……最重要的是,她在心底里确认了,自己和霙不同,没有同等程度的才华。
可是,除了希美以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想到,希美也想和霙上同样的学校。
一个微弱的念头,摇摆不定的想法,绝对不算理性的选择。
明知道不适合自己,却还是在看到霙怀抱的宣传册那一刻,开玩笑似的说出音大不错,她要上音大。
半是玩笑,半是认真,还在犹豫的希美主动找到老师,告诉老师她的选择,仿佛是要靠正式一点的宣告,来坚定游移不定的内心。
说完却又忍不住对违抗自己真实想法的选择感到生气,连带着对霙感到生气,回避她的视线,拒绝她张开的、想要玩「最喜欢」拥抱游戏的手臂。
到头来、她才是,那个不肯放飞青鸟的利兹。
姓氏中的“铠”已昭明霙是个害怕受伤,很少吐露内心想法的人。
开头霙坐在台阶上等希美到校的几处特写显示出山田尚子强烈的个人风格,定下了全片的空灵氛围,慢节奏,和明媚中些许阴霾的感情基调。
教室中只有两人的对话。
表面上看,关系的不对等似乎来自于一人更重视音乐而另一人更重视对方。
始终穿插的童话与现实同步推进着,但童话需要深入的并非情节,因为故事梗概在一开始就被言尽。
像之后新山老师说的那样,重要的不是人物做了什么,而是做时抱有怎样的心情。
希美持有的是绘本,而霙去借阅的是小说,这也是体现性格差异的细节。
只是沿着初始状态发展的话,两人将一直是无法joint的平行线,单靠比赛引发的矛盾或许只会让一方或者双方都不再碰音乐。
这时被引入的变量是其他同学和老师。
他人的直接建议和点醒,或者潜移默化的相处,都有助于身处关系中的两人重新反思她们的关系。
呼之欲出的答案终于被喊出。
都以为自己是故事里的利兹,但其实都是对方眼中的青鸟。
被束缚者往往是不想离去的那一方,忍痛割舍的人擅自认定了什么才是幸福。
童话之所以没有迎来happy end,是因为人无法变成鸟。
但在这个故事里,两人可以都是青鸟。
所以,放手吧。
霙对希美做了“最喜欢”的拥抱之后,希美并没有落入俗套地回她一个拥抱。
有某种沉重的美好已碎裂,将迎接她们的是轻快的没有那么美好。
就像happy icecream的真意无需被说明,两人的关系最后停在了这个轻巧的敞开可能性的时刻。
简介:故事发生在北宇治高中的管乐团中。
铠冢霙(种崎敦美 配音)和伞木希美(东山奈央 配音)分别负责双簧管和长笛的演奏。
铠冢霙从小就性格内向胆小害羞,在国中时一直过着非常孤独的生活,希美的出现和靠近让铠冢霙第一次感受到了友情带来的温暖,因此将希美视为自己最珍贵的宝物,没想到眷恋和依赖带来的却是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
在高中最后一次音乐比赛中,铠冢霙和希美决定选择《莉兹与青鸟》为参赛曲目。
这首出自悲伤童话的歌让铠冢霙不可避免地将自己和希美之间的关系带入其中。
随着比赛日期的日渐接近,铠冢霙和希美之间的间隙却越来越大。
序:它是如此剔透而脆弱,所以令人怜爱。
这是一部十分山田尚子风格的电影。
尽管我们在「玉子爱情故事」和「声之形」中见过类似的画面,类似的色调,类似的演出,但「利兹与青鸟」在细节上的刻画和着重却是前所未有的。
尽管电影在表现演出上不算出色,故事的价值转变也算不上非常特别,但整体的氛围抓得好,画面和细节让我沉醉享受。
下面来分别谈谈我比较感兴趣的点。
情感的克制:整体画面偏冷色调,青色,蓝色,绿色,白色,就连阳光的金黄,也要透着青色的冷冽,精准而小心,没有强烈的表现,与这个被埋藏在安静之下的故事很契合。
我们可以发现,电影的情感表达都是非常克制的:话语是含在口中,舌头转了数回,也没发出声的;目光是在眼里闪动,投射到侧面,而不敢站在正面直视的;动作是一点一点微移,谨慎小心,脚踮起又落下,手握住又松开,被凝视着而不敢肆意的。
情感是淡澄如水蓝的天空,是窗户上青蓝色的反光,是鸟儿于空中轻轻划过的痕迹。
淡,越淡越好,淡到可以用干净来形容它的画面和情绪,不,是素净。
没有夺目的瞬间,没有激烈的高潮,尽可能削减故事的其他干扰要素,如禅园一般,没有杂草蔓生,只凝练地抽取最关键的元素,诗意,自然,形散,朴素。
极细的演出:电影对人物的动作,表情,眼睛,头发的刻画极其细致,它的细,是连一丝灰尘震颤都能感受到空气的波动;连轻雪落下都能听见的沙沙声;连光由窗帘筛过,都能瞥见那微粒飘动的极细极细的亮。
頭髮的瀉下,牽拉,著實令人驚豔里面印象深刻的是开头的步伐追随。
霙的目光是时刻跟随着希美的,追随着她后方摇晃的马尾,追随着她迈出的步伐,甚至走路的步伐也要踩在她的节奏上,摸过的铁柜的动作也要模仿。
导演完全可以略过走到演奏室的这一段,但是她却将其完整地保留。
于是,步伐成为了情感流动和意志摇摆的标志。
仔细而反复的脚步,以及聚焦细微动作的诸多画面,都为此片奠定了这样的基调:细腻,小心,空气,恬淡。
关系的依恋:开头的步伐跟随中,希美的脚步声是坚定而清亮,那富有韵律的节奏也指引着霙往前,而一旦切到霙的视角,镜头便总是聚焦在希美局部的身体,偶而还会稍微倾斜,像是一个小心翼翼的孩子一样,只敢透过碎片去想象她的整体,而不敢直视本人。
开头的地位展示非常明显,希美站在高处,霙蹲在低处。
希美是象征一切的父母,而霙则是紧紧追随在后的孩子。
孩子以父母作为她世界的准则,她的一切选择有意无意地向着父母靠拢。
所以在优子问霙的想法时,霙回答:「希美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在电影中,我们能够发现,霙不断展现对希美的占有欲,并展现出她的消极被动、缺乏主见性。
但同时,霙会为了两人的关系,而舍弃自己的交际圈,为了两人的在一起,舍弃自己的志愿。
是否有些奇怪和存在矛盾?
明明自己身为利兹,却是在放弃什么,失去什么,与身份有些不符?
换言之,希美,这个霙想象中的父母,才是囚禁青鸟的牢笼,阻碍着霙(青鸟)自己的展翅。
在看似对希美的占有欲之下,实际上是霙对于打破希美的父母幻像的恐惧。
在前半段,霙和观众一直以为霙是利兹,贪婪地渴望着青鸟的陪伴,其实答案却有着微妙的逆转,不是霙害怕着希美的离开,而是霙害怕着自己飞离希美。
表层上,是霙害怕总有一天希美会离开自己,但深层一些挖掘便能发现,霙渴望着现有地位保持平稳,不敢去破坏两人之间的关系,在潜意识中,霙需要维持两人不变的地位关系,以避免窥见那不可预测的疏离。
只要霙无法抛开对地位关系的依恋,对关系破裂的恐惧,两人之间就无法真心理解;只要她无法容忍两人之外的另一人进入她的生活中,不允许新的故事发生,这份沉重的爱终究会走向向内塌缩的结局。
正如私たちはもう舞台の上的歌词写到「满是折痕的剧本已经没有新的东西了,台词也已无比熟悉,就算阖上也没有关系」陈旧的依恋只会陷入泥潭死沼,没有新的东西,就没有前往下一个舞台的资格。
所以霙的问题在于此:错误地将自己归结于一无所有,为了抓住唯一的、象征着一切的光,忽略了身边那细明微亮的星。
在爬上塔顶触及光芒的同时,也正被塔楼所禁锢局限。
她本是自由的,可以游历沙漠、涉过河流、飞越山峦,指向无限可能的方向,但可惜的是,未曾意识到自己有这个能力。
(近到互相嗅着对方的头发,脸颊摩挲着对方的肩膀......好色喔)两者视角的转换,地位的变化:关于地位,电影里还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转变。
在观看时,我曾猜想过电影的走向。
我仔细地记录着所有的意象和隐喻,根据剧情作出推理,我所猜想的结局,是霙的放手与二人的别离。
本以为是关于放手、有些悲哀的故事,这并不算糟糕,但老套,最多不过是无数个伤感故事中的另一个复制品。
所以当我看到青鸟与利兹角色的互换时,才会感到惊讶。
在第三乐章的演出中,霙出色的演奏使两人的地位瞬间颠倒,高与低,精湛与平庸,一眼便能看出。
当二者的角色转换时,故事绽发出了新意,摆脱了单纯的放手、接受、释怀的样板戏,她们之间成为了一种更加复杂、交错、对抗、支撑的关系。
演奏完后,在「最喜欢」的拥抱中,霙第一次将自己的想法吐露给希美。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原先的憧憬与希望转而投射到了自己身上,本是单方面的追随第一次有了强烈的响应,但是,在这样合二为一的拥抱中,根本没有和解。
此刻,在这个场景中摆上的价值是:霙将自己的情感传达给了希美,两人真正地了解了彼此的想法,即从陌生到坦诚的价值转变。
在这个谈心的场景前,二人都是处在信息不对等的状态,霙不敢相信希美,希美则不明白霙对她的爱(没错,是爱,我无法模糊地避而不谈),那份敏感细腻的、彷佛泡泡一般脆弱的情感。
这个场景并没有对选择产生影响,改变更是谈不上,两人最终还是要走上错开的道路。
决定性的分野早已越过,此刻抱在一起的她们,只是将这一事实揭露出来罢了。
在此之后,两人从图书馆借了不同的书:一个是利兹与青鸟的童话,一个是大学历届试题。
那清亮的脚步声又再次响起,两人的步伐此起彼伏,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窗外的青鸟飞得更高,两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一个在图书馆,一个在演奏室。
在结尾,两人的步伐又出现在同一画面,但这次,步伐之间是平行的,不是一前一后的。
从一前一后的脚步,最终来到平行相称的脚步。
霙与希美的地位的高低摇摆逐渐处于一个平衡,尽管两人的坦诚并没改变分离的结局(霙一直害怕的分离),但打破了本来极端的倾斜。
前後的步伐
平行的步伐这正好对应了那个童话:利兹的决心放手,是展现她对青鸟的爱的方式;青鸟的展翅飞离,则是展现她对利兹的爱的唯一方式。
结语:disjoint到joint,拉近的是两颗心的距离,而不是空间的距离。
别离有时候也未必是一件糟糕事,它至少揭露了人们之间悬而未决的心结,催化了不自然关系的转变。
说起来,利兹和青鸟的配音都是同一人,或许早已暗示着二人之间的关系:放飞你的同时也在放飞我。
《利兹与青鸟》里,制作组用decalcomanie的技法创作了飞翔的青鸟。
decalcomanie翻译出来大概是贴花、转印,在纸张中轴线的一侧制作出图案,然后对折,另一侧就会出现相应的镜像。
虽然是对称,但实际上下来两边的图案或多或少会存在不同。
这个设计呼应了电影里Nozomi和Mizore两个主要人物的关系:几乎完美地一拍即合,但又有细枝末节的差异。
监督说,她们一个是大齿轮,一个是小齿轮。
两个齿轮啮合的瞬间是值得被记录的。
另外,电影配乐也用到了类似的mirror想法。
制作出对称的色彩分布后,Ushio借鉴了Morton Feldman的graphic notation图形记谱法来作曲。
不知道影片具体哪里使用到了这些音乐,以及作曲家是否为了让如此random的音乐更悦耳一些做出过调整。
graphic notation一例
这只是我个人对这部作品的观后感,会有一些剧透的内容。
如果不想被剧透的朋友就没有必要看了。
正如电影的标题《 利兹与青鸟》一样,电影就是一个时刻围绕这这个标题展开的故事,你在观影的时候代入的是谁的视角,那么对于霙和希美谁是利兹,谁是青鸟的判断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电影当中的一个细节,霙多次捋头发,这几乎时刻都是在对应着她的内心情感。
回到重点,到底谁是利兹谁是青鸟?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随着时间的不同,两人对应的角色是可以互换的。
那么《 利兹与青鸟》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童话故事呢?
利兹是一个独自居住在森林里的姑娘,她平时工作的地方在一个面包店,有一天在她给小动物们喂食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美丽的青鸟,“蓝的简直就像飞翔在天空中的大海一般的蓝色”。
一阵狂风暴雨过后,利兹发现一位倒在外面的蓝头发的少女。
经过一段时间的疗养,蓝发少女逐渐好转。
两个人一起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可是逐渐,利兹发现早上有时候蓝发少女并不在自己身边,那是因为青鸟会先飞到外面然后再回来。
于是有一天,她会有一天在外面利兹看着青鸟,突然说了一句,请留在我身边。
但是当利兹意识到,真正属于青鸟的是那片一望无际蔚蓝的天空,她决定让青鸟离开自己,青鸟也表示她一切都会听从利兹的,然后她朝着天空中展翅高飞,逐渐远离利兹的视野。
在这个故事中一开始,霙把自己当成了利兹。
所以两人在solo合作的时候,产生了一些不和谐感。
泷老师发现了这一点,而眼里时刻注视着泷老师的丽奈也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
她自己单刀直入对霙说了自己的看法,而霙只能一个劲的说,不是希美的错,都是我的问题。
之后,丽奈和小黄两个人把霙和希美的双簧管和长笛的部分用小号和上低音号来了一段,契合度堪称完美(毕竟老夫老妻)这里对霙和希美两个人都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霙在和新山老师交谈的时候,她一而再再而三强调自己并不懂利兹的心情,所以始终无法吹奏出完美的双簧管solo,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霙的自我代入是利兹。
因为她觉得是自己的自私,束缚住了希美。
可是真的是这样么?
新山老师建议霙将自己代入青鸟的心境去再次尝试,然后两次效果截然不同。
(这一段在高潮的部分,我听到了座位周围传来了不少的哭声,我自己的眼泪也是一直在流,但是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音乐的力量,真的是伟大又神奇)希美终于听到了到目前为止霙真正的实力,她哭了,她终于意识到,原来是因为霙要配合自己的level,一直在压抑着自己的实力,自己和霙虽然是通过音乐相结识的但两个人的距离以及渐行渐远了(举一个例子,就如同现在正在播出的《刀使巫女》沙耶香对可傲天说的那句话一样,你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甩了我们多少条街了)但是,我们站在希美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她的感受,大家同时涉足一个领域,别人的能力越来越炉火纯青,已经厉害要追赶别人连人家影子都看不到的时候。
1年前为什么希美会突然退出社团(我没有看过小说,这只是个人猜测)或多或少,希美的内心还是有一点点嫉妒得情感和不甘心在里面。
但是这种负面情绪的程度远远不如她对霙的感情。
可能这样下去,我就追赶不上她的步伐了,那么我还以什么样的身份留在霙身边呢?
可以说希美的心是好的,但是做法错误了。
但是现在,希美才终于知道,霙不是利兹而是青鸟。
是自己束缚了霙,她不能大显身手的原因在于她要配合自己的节奏,可是希美最初还希望如果我能够去音乐大学的话,这样能不能能不能缩短两个人的差距。
希美难得没有努力么?
不,她努力了,但是现实就是她的才能确实不够。
同样是有考音乐大学的志向,新山老师对霙非常重视,但是这边却被忽视。
希美终于看透了,我就是个一般人。
我不能再成为束缚霙的要素了,这个鸟笼是很美丽,但是青鸟应该去的舞台是那蔚蓝的天空。
在霙看来,希美的全世界有很多人,自己或许只是从她全世界路过的一个人。
但是对霙自己来说,希美就是她的全世界。
可是霙怎么又知道,她又何尝不是希美的全世界呢。
霙的眼里自始至终只有希美一个人,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关于离别,这是人在这个社会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不论是同学朋友,还是恋人家人。
都一定会以某一种形式迎来离别的那一天。
铁男对三井的那句“再见了,运动男孩。
”现在再来品味这句话,感慨万千。
霙一开始对今年新入学的态度梨梨花并不是冷淡,而是她内心和眼里就只有“希美”一个人。
但是梨梨花自始至终不放弃,她去询问希美如何能更好和霙相处,最后霙也意识到这个可爱的后辈为了自己所做的努力,她开始渐渐关心起了希美以外的人。
这同样也是希美所希望看到的。
那个拥抱,霙从最开始的被动等待到最后自己的主动出击,这是在她将自己的视点从利兹转换成青鸟之后。
希美希望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利兹希望我怎么样我就怎么样。
我希望霙能够不要再考虑我的情况,拿出自己真正的实力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如果利兹希望我回到蓝天是她的意念,那我就离开她吧。
整个电影的展开(霙的视角):我的一生最美好的场景,就是遇见你——在人海茫茫中静静凝望着你,陌生又熟悉——尽管呼吸这同一天空的气息,却无法拥抱到你——如果转换了身份和姓名,或许我就可以理解你——十年之后的你会在哪里?
身边有怎样的风景?
——我们的故事也许不算是happy end,但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如果当初不是你勇敢的主动接近,现在或许就是不同的结局——我对你做出的决定,千言万语都在「 愛ゆえの決断」的双簧管solo里。
爱有很多种表达形式,放手是一种,领悟到对方的真实意图,接受放手也是一种。
摘自笔记本:「它的叙事虽然不无可爱之处(我真的很喜欢河豚)并且几乎完全不会在观看后变质(相对少见的美德),但整体呈现出极为软弱的形态。
正如希美的性取向我们一直也没有知道——正是这一点让霙这个几乎很好的人物变得令人怀疑:她的追求如同一种幻想;这是说,她没有被爱过,最多只是引发过别人的内疚。
童话部分时常很无聊/讨厌,我大部分都跳过。
作为高潮的那一次排练正在要达到效果的时候,动画和音轨有几秒钟灾难性地没对上;其实前面部分也时常如此,但没有这么成问题。
圆号和小号很美。
晃动光点的那一段实际上包含符号学难题,因为反光很难如此精准,并且被反光者自己看不到。
[1]游泳被略去的方式有点奇怪。
片中校服看上去也很奇怪!
总之学校有乐团真好……」[1] 补记。
我们搞混了:反光本身并没有心理学角色,它只是一个非人格的精灵、一个对位旋律,伴随着我们观众以诗歌方式体验角色在令她目眩(dazzled)的他者之光耀下的一个漫长瞬间。
B+
完整看完第二遍《利兹与青鸟》,比第一次看还要喜欢,故事简单但刻画之细腻程度令人叹服,再次感慨京阿尼制作太用心了。
干净清雅带着虚幻美感的画面,与剧情相得映彰的音乐,逼真细致的校园场景,两位纤细少女闪动的眼睫毛、摆动的马尾辫以及想要与喜欢的人靠近的小动作和微表情……这一切细节都成功赋予了这部电影生命力和感染力。
『青春』有张扬明媚的简单快乐,也藏着压抑复杂的迷茫悲伤,经历着无可奈何的别离,但最终朝着未来的方向而各自努力。
『喜欢』有不同的形状,无法纯粹定义,也很难与他人同步,即使关系亲密,心与心的距离却宛如隔着一块透明玻璃。
常见的现实以梦幻又美好、细微但深刻的形式展现出来。
我最喜欢的场景是希美借着长笛把日光投在对面楼的霙的衣服上,这是整部电影最让我心动的瞬间。
第二是希美喃喃自语『神啊,为什么要教会我打开鸟笼的方法?
』还记得第一次看时,她落寞的背影和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
第三是霙的主动拥抱主动告白,她好勇敢。
说说角色。
伞木希美这个人啥都好,就是有点自我,总是把心事藏起来,让人捉摸不透。
我也是这种人。
我厌恶自己,但对于这种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同类,总是容易产生亲近感。
铠冢霙真是可怜小天使啊,但是她对希美的喜欢可以说是一种近似盲目的迷恋,认为希美就是她的一切。
这有两个弊端:一是希美不可能正面回应霙这种近似爱情的喜欢(在我眼里就是爱情),这份喜欢也会一直伴随着得不到的痛苦;二是霙眼里只有希美,使得霙忽略了自己,束缚了自身的成长。
最后对于霙的勇敢表白『我喜欢希美的一切』,希美只说『我喜欢霙的双簧管』,我想她的回应如此平淡,一是希美对霙的喜欢应该不是爱情,而是包含着喜爱与嫉妒的友情。
二是目前的希美觉得自己还不够优秀,无法回应如此浓烈的喜欢(但后面希美让霙等等自己,等她可以配合霙独奏的那一天,我觉得这已经算是编剧导演非常慈悲的暗示了)。
当然,希美这句『我喜欢霙的双簧管』更重要的含义是希美想让霙不要再只顾虑希美,而是尽情发挥音乐才华,展翅高飞。
霙也理解并听从了希美的愿望。
从这个角度想,故事最后以双方互相理解又各自成长的方式,让铠冢霙放下执念,真的是个很好的结局。
拂过你拂过的鞋柜用你刚用过的水龙头看着你从楼上向我灿烂一笑跳动的马尾辫活泼地一转,踏进练习室的清晨时光你翻开这本看上去很美的画册。
与我靠得很近很近。
“一个人”。
始终孤身一人的利兹。
这个词,好像颤到了我内心孤独的那根弦。
我好像已经知道,利兹就是我了。
想起那天,你向我搭话。
你的笑容,你的美丽音色。
好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心里。
“要不要一起参加吹奏部呢。
”就是那一刻改变了我的人生。
“最后两个人还是分开了呢”。
你依旧用你的活泼嗓音随意地说到画册上的结局。
不,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分开。
不对,不是这样的。
利兹,青鸟,他们会永远在一起的不是吗。
“要永远在一起,哪怕分开一天,一小时也不可以”。
“怎么有点像我们两个呢?
”为什么,你是在说什么。
我们?
……分开……?
人群陆陆续续来,清脆的鞋跟声,去找学妹们了,你从我身旁,带过一阵风,走过,离开。
同组的聚会就不用了,我只看着她,跟她回家就好。
……什么,结果你要和你同组的人…“嗯,拜”等等,我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都拒绝了学妹们了…“明天见。
”我拿出青鸟的羽毛,紧紧握在双手中。
“为什么来我这里呢”“因为看到利兹,总是一个人呀。
”啊,是这样吗,希美。
“所以请永远,留在我身边。
”利兹看到空中的两只鸟,在飞,就像久美子和丽奈一样,她们都自由自在地飞在空中,一起自由地飞翔。
我曾以为我是青鸟。
可是原来属于天空的,是你啊。
你的双簧管那么好。
新山老师会想让你去音大,但不会想到让我去对吧。
你不是一直像是被我保护的人吗。
你不是一直说“我跟着希美就可以”吗,可是你为什么那么强。
为什么,你吹得那么好。
新山老师都会找上你,不,我应该是永远保护你的身份吧。
我不应该输给你。
我也应该考音大。
我还是那个永远被你需要的人,你总是那个会看着我的人。
“我的书可以借给你啊。
”是吧,你总是需要我的。
“图书馆的书,不能再借给别人”。
“我知道了啦。
”我笑着转回头去。
我感觉得到我的笑容在消失。
对啊,你就是这么厉害,你永远是这么认真,对这些事情,永远是这么认真。
让人无法匹敌的认真不,我害怕,我想握紧你。
“我们下周一起去游泳吧。
”没事,我们像这样出去玩一趟,还是像原来一样吧。
一切都只是因为我太害怕。
出去玩一趟,我就会安心吧。
我们还是像以前那样,最好的伙伴。
……什么,你还要叫别人……为什么……什么,你也会叫上别人一起了吗。
你不觉得我是独一无二的了吗。
你不觉得…你不觉得… 我怎么了。
还好,还好有个人刚好走过去整理你的视线,我可以整理好我失措的表情。
“好的哦。
叫谁呀。
” 黄昏,清亮的双簧管重奏。
你在和谁。
配合得这么好。
你为什么,是这样…太狡猾了。
原来你已经离我那么远。
你是让我安心入睡后却飞到夜空中的青鸟。
我完全不知道,漆黑的夜里你去往的是哪个世界。
偶然醒来,你已经不在身边。
原来舍不得的是我啊。
我让孤身一人的你进了吹奏部。
但是现在你的实力,我已经追不上了。
大吉山上,风在耳边吹响。
上帝啊,为什么要给予我打开笼子的方法呢。
为了你希望的幸福做任何事,哪怕因此别离,也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我一直没说出口,总是你在说,我都没机会吐露心声,但是听我说啊,我不想离开你,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都无所谓。
但是,你的选择就是我的选择。
是我不愿意放手,是我因为自私把你留在这里,把你关在笼子里。
你是注定要飞的吧。
你有你属于更广阔的天地,我在地上仰望你已经足够。
不过你也真是狡猾啊,我还真的相信你了,我还真的以为是你需要我的。
你早就在与我这样平凡的人不同个世界了吧。
等等…你为什么说“听我说”…你想说什…“为什么要让我走…我想和利兹永远在一起。
”“只要能在一起,我做什么都愿意。
“不是夸张,希美,是你的全部。
”“…………”你很少向我吐露心声,我常常有时不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原来你真的,这么爱我。
谢谢。
感谢你说的话,感谢你的拥抱。
我也很喜欢你。
“霙的双簧管,喜欢。
”谢谢。
我们今后会像两只鸟,在天空一起自由飞翔。
我们今后会像两只鸟,在天空一起自由飞翔。
希美真是太让人心疼了。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希美知道新山老师单独找到霙并给了她音大的宣传册以后,也去找了老师说自己想考音大,但是新山老师除了说“加油,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找我。
”这样的客套话以外,什么都没有说,甚至还有点想不起来她是谁。
希美沉默了一下,尴尬的后退了一步,新山老师就这样离开了,并没有察觉到她的心情。
希美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指点,就像老师对霙一样,但是并没有,所以她后退了一步,这一步也正印实了她认为自己没有才能的想法,此时希美的表情,逐渐凝固起来。
希美对音乐的热爱并不亚于任何人,她对才能的渴望也并不少于霙对希美的爱。
在利兹与青鸟的故事里,最初霙一直认为自己是把希美锁起来的利兹,是她束缚住了希美的手脚。
希美认为自己是霙的青鸟,因为她的到来,让孤独的霙有了期盼。
电影的后半段,希美已经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霙了,她对自己的普通感到不甘心,认为仰望着自己的霙一面拥有着自己渴望却不能拥有的才能,一面又说着她只有希美,对她来说音乐什么的根本不重要,这样子的话实在是太狡猾了不是吗。
你不曾在乎的正是我所渴望的……霙心里只是想着希美,却不知道希美的心里有着这么复杂的感情,所以她不明白为什么希美无法回应她。
一个在谈梦想,一个在谈感情,双方的交流并不在一个波段上,也就是为什么届不到了,无法传达的,和无法回应的。
因为太在乎所以想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在乎,因为不甘所以无法去回应霙,一切的一切都装作那么的漫不经心,但其实霙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真实的扎在她的心上。
希美想让自己看起来处在一个主导的地位,但实际上这段关系里,希美才是自卑的那一方。
在她看来,只有霙是真实的需要她……霙她还有着音乐的才能,而希美除了霙以外,什么都没有,她渴望的才能,是她所无法触及的。
所以她不敢听,不敢回应,假装不知道,也不敢说。
这段复杂的情感里,夹杂着的,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的,让人心疼的心情。
电影的结尾处,霙发现了自己不再是束缚青鸟的利兹,而是因为爱着利兹而选择尊重利兹的选择飞向蓝天的青鸟;希美也发现了自己不仅是给利兹带来快乐的青鸟,更是为了让青鸟拥有广阔的天空而放手让它飞翔的利兹。
私心认为,故事最好的结局不是两个人被彼此禁锢,而是纵使她们见过了宽广的世界,仍旧在等待着对方,等待着那句……“我回来了。
”与“欢迎回家。
”再给她们一点时间,她们正在迈向通往彼此的路上,青鸟正张开翅膀,清风正徐徐吹来。
细节即宇宙:喜欢希美的一切。
太无聊了
从京吹1到2再到这部,体验了一种高光点从乐器到人、从喧嚣到私密的过渡。合奏或优雅或恢弘,演奏者各有心事,而讲述者就在反复变焦中,时而让我们聆听,时而让我们注视。这个“爱是放手”、“比翼齐飞”的故事简单得正适合京阿尼演绎,淡色水彩把空间晕染得很宽很远宛若童话里的冬季,但一个脚步一缕垂发一次眨眼一丝吐息,蕴含着比许多也有哭喊却最终欢腾依旧的青春故事立体得多的真实。这既不是一个音乐故事,也绝非简单的恋爱桥段,这可能就是一种必须做出选择的人生吧。京吹2时,就隐隐担忧着希美和霙这太过沉重的牵绊,要如何解开?暴力的?浪漫的?痛苦的?最终,《利兹与青鸟》给出了一个轻盈的答案。
拉拉,动画,漫画PPT+字幕+配音。弃。
3.5
“能力不对等”是对“情感不对等”最残忍的嘲讽和最珍贵的补偿。不过结局真美好,“释然”是比任何一种沉重爱意都更健全的感情。
不知所云,好闷
53m. 为什么要这么直白?且TV系列的霙根本不是这种性格,更多的是一种低调而有决断力的样子。插播的童话故事也索然无味。
我永远喜欢京阿尼!细腻,悠长而浪漫。各种细节完美表现了少女们微妙的情感,配合恰到好处的音乐。我们都是青鸟,即使伤感,也要飞得更远,因为别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相聚。
以为在地摊上翻开了一本收藏级日系风摄影。大量无意义的镜头,流露出一股子“我要拍得美美哒”,本糙汉无语。也没办法,人设潦草,故事无趣,只能拍出这种情绪化的东西骗骗观众的情绪。
前半部挺闷,后半部渐入佳境。
是我打开的方式不对吗,这真的不是一场名为亲密关系的「霸凌」吗?
“我想让你永远成为我最好的朋友。”“好呀,我同意。”
女生之间的情感故事,既有童话故事的自我投射,也有表演音乐上的再创作,感情细腻到格局过小。
细腻到深处的少女情感碰撞,绽放出五彩缤纷的青春色彩!悠扬的音乐触动着心弦,悸动与感动,美好到憧憬不已,是铭记于心的闪耀青春记忆!
多么正常的JK
没什么内容,画面也不够精致,可以考虑真人翻拍一下,若是有让人心动的美少女来演,感觉是不错的。
画风清新,感情细腻,但已经不是我最喜欢的类型了。
纯纯的百合爱恋。利兹:爱你就要给你自由(尽管我这么希望你留下来);青鸟:爱你就要全部如你心意(其实我想留下来啊)。。故事里她们没有挑明心意因此结局BLUE,但霙和希美懂得了利兹与青鸟的心意,挑明心事后就happy ending了。
20分钟过去,没有任何吸引力